登封文化历史名人

2024-04-14

登封文化历史名人(精选9篇)

篇1:登封文化历史名人

1、许由

中原十大历史名人之一的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据说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传位给他,他却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2、巢父

唐尧时的隐士。是阳城(今登封告成)人。隐于山中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以避野兽,时人号曰巢父。上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受

3、禹

黄帝元孙,颛顼孙,鲧之子。亦称大禹、夏禹。夏后氏部落领袖。舜时奉命治水,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劳身焦思,治水13年,三过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舜选他为继承人。舜死后继帝位,居阳城(今登封告成),后徙阳翟(今禹州市),会诸侯于涂山。

4、颍考叔(?——前712)

春秋时郑国大夫。初为颍谷(在今登封市西)封人(掌管封疆的官吏)。郑庄公平定其弟共叔段叛乱后,把支持共叔段叛乱的母亲放逐到城颍(今登封颍阳),并发誓“不及黄泉勿相见”,但不久便后悔,又为誓言所束。颍考叔听说后就去见庄公。郑庄公请他吃饭,颍考叔吃饭时把肉留在一边。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人有母,凡我能吃的食品都让母亲先尝尝,她从未尝过您赐给的美食,所以请允许我带回去孝敬母亲。”庄公对颍考叔的孝心深有感触。他对颍考叔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而我却没有。”颍考叔说:“我能问问大王这是为什么吗?”庄公把事情原委对颍考叔说了,并告诉他对自己发过的誓非常后悔。颍考叔说:“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呢?所谓黄泉,不就是地下么?挖一条地道,先与母亲在地道相见,既不违背誓言,又可重续母子之情,这样做我相信任何人也不会持有异议。”庄公听从颍考叔的建议,派人挖了一条地道,先恭迎母亲于地道里安坐,自己再上前跪拜,于是母子和好如初。庄公当即作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从地道出来,姜氏也作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和乐之意)!”

此后,人们常将“颍考叔食舍肉”作为子女孝敬父母的一个典范。今天,在登封市石道乡的珍珠泉南边还存有考城庙纪念颍考叔。而在登封颍阳今天还存在有黄城,据说就是当年郑庄公和母亲武姜相见之地的遗迹。

5、鬼谷子

春秋时楚人,姓王名诩。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鬼谷,故自号鬼谷先生。然鬼谷何地,记载颇多。其中一最主要的说法是,鬼谷在颖川阳城,即唐代的告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今天,在登封告成还有鬼谷洞,据说是当年鬼谷子隐居讲学之地。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杰出军事家,其主要贡献是游说理论,是游说理论的奠基者和传播者。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为其最杰出的、弟子、〔见《战国策》、《孙庞演义》〕。

后世传有《鬼谷子》一书。《鬼谷子》是六朝人整理编定的一部代表先秦纵横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古籍。其主要篇章是先秦时代的著作,包括鬼谷先生的原作和苏秦等人的作品,某些篇章可能是后人的伪作或者掺入了后人的作品。现存《鬼谷子》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篇。注本曾有四家,皇甫谧、陶弘景、乐壹和尹知章。现仅存陶注,三家亡佚。

6、陈胜(?——前208)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登封东南)人。他同吴广率戍卒900人,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后来,起义队伍失利,陈胜被部将庄贾杀害,葬于砀。

7、邓说(?——前208)

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阳城(今登封东南)人。陈胜吴广起义,他将兵居郯(今山东郯城)。被秦将章邯击败,后为陈胜所杀。

8、杜密(?~公元169)

东汉名臣。字周甫。颍川阳城(河南登封东南)人。曾任代郡太守、太山太守、北海相。桓帝时任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因“党锢之祸”被免官。与孪膺齐名,时称李杜,为东汉“八俊”之一。太学生称誉其为“天下良辅杜周甫”。

9、跋陀

跋陀,或音译为佛陀,僧迦佛陀,意译为觉者,本是天竺(今印度)人,是嵩山少林寺的开创者和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据说,跋陀早年在天竺时,性喜守静习禅与同伴五人相随出家修行。他一面学习禅观之法,一面云游各地。其他五人都已成正果,唯有他无所收获,跋陀勤劳励节,还是无济无事,为此他自怨自艾,甚至想用自杀来了却此生。已得道的一位同伴劝他说:“修道要靠机缘,时机到了,自有成果。我看你与中国有缘,我们还是到中国等待机缘吧。”跋陀便与这位道友一同游历,他们先是西行,甚至到过“拂林国”(即东罗马帝国)。接着,他们又沿着丝绸之路东行,经过西域诸国,大约在北魏孝文帝元宏“亲政”的太和十四年(490年)前后到达佛法兴隆的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北魏自孝文帝时,禅法大行,一般僧人都以禅诵为务。跋陀精于禅法,正投合了北魏当时的社会习尚,因此,跋陀深受孝文帝的敬重。孝文帝特地为跋陀立禅林,凿石为龛(即和尚修禅的石窟),让他结徒修禅。并且修行所需的一切用品都由国家供给。跋陀在平城修行一段时间后,禅法更加精进,禅定时常常出现一些人们难以理解的神异现象,道俗都认为这是他道行高深而产生的徵应。据说,平城城内有一位姓康的富户,家财百万,崇重佛法,专门为跋陀造了一所小禅院,让他居住进去静修禅业。有一次,孩子们从门缝看见跋陀静修的室内似乎起了火,惊慌地报告了康家主人。但当康家大小赶去时,却只看见跋陀在室内潜心坐禅,康家老少惊奇赞叹,都以为跋陀已经得道成佛。消息迅速遍远近城乡,跋陀由此声名大噪,誉动朝野。

后来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年)九月迁都洛阳,跋陀也同行至洛。

孝文帝在洛阳为跋陀设立了“静院”,以供他禅修。但跋陀不适应洛阳城中的热闹忙乱气氛,再加上他性爱幽处,因此便常常到洛阳城东面的中岳嵩山,在密林幽谷中独处流连。孝文帝尊重跋陀的意愿,下诏有司在嵩岳择地为他建筑一寺院,由官府供给衣食。跋陀把寺址选在嵩岳之少室山阴,亲自加以规划经营。寺建成后,即有名的少林寺,跋陀自任寺主。

天下禅僧听说跋陀禅师在嵩山立少林寺供授禅法,纷纷慕名而至参拜受业。于是少林寺禅众常满数百。跋陀在少林寺一面教弟子们坐禅,一面翻译佛经,先后翻译出了《华严》、《涅磐》、《维摩》等经。他还在宣武帝正始五年(508年,这年八月改年号为“永平”)先后安排中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北印度高僧菩提流支在少林寺译经。少林寺成为当时的禅学中心。

跋陀在少林寺所传的禅法是传统的印度禅法,也叫“三藏心法”。它要求修禅者既要诵读佛教的经、律、论这“三藏”,也要潜心坐禅。其核心即以“四念处”“五停心”为内容的止观法。跋陀的“五停心”是指用五种方法去治五种心病,借以停止内心的贪欲等五种过患,五停心观分别是:不净观(即观内外境界之不净相,观治贪欲过患,而停止其心),慈悲观(即观人与人之间亲亲怨怨之可怜憨相,对治嗔欲表过患,而停止其心),因缘观(即观万事万物皆由因缘所致,无我体我相,无作者受者,对治愚痴过患,而停止其心),界差别观(即观地、火、水、风、空、识六界,对治我慢过患而停止其心),持息念观(即念持出入息,令以息相依,对治散乱过患,而停止其心)。其中特别强调修“不净观”和“持息念”的重要性,因为“贪爱”及“散乱”是修禅的大敌。

修习了“五停心”、心便得定,则应进一步修心“回念处”,即身念,受念,心念及法念。据《大般涅磐经》,这四念处就是要求修禅者认识到“自身不净”,“所受为苦”,“心实无常”,“诸法无我”的大道理,从世俗观念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跋陀对少林禅众加以妥善的组织和指导。每年愿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僧人要进行为期三个月“夏坐”。这期间,跋陀及各僧比丘都闭门谢客,专心坐禅、诵经、写经、诵戒本等,这是僧伽必修的斋期。七月十五日这天是“自恣日”。这一天,益伽集会,每会僧人都须面对众僧检讨自己违法犯戒律的行为。这是僧人们的年终大会,而从七月十六日起,又是新的一年了。

跋陀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少林寺建立了稳定的寺产,开辟了多种经济来源,保证禅众有吃有穿,无后顾之忧。他在少林寺初创时期做出的周密安排,日后成为少林寺的优良传统。

跋陀非常注重物色合适的传法对象。太和二十年(498年)四月初,跋陀到洛阳城去参访。在天街信步漫游时,发现了一个在井栏上踢毽子玩的童子,认为他有学佛法的天赋。在征得童子及其家长同意之后,跋陀便将这童子带回少林寺,为他剃度,取法名慧光。慧光聪明颖悟,后来在禅学、《地论》、《四分律》学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是驰誉北朝的一代名僧。

跋陀又让弟子道房剃度了僧稠,教其禅法,后来僧稠在禅学上的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跋陀曾称赞的他说:“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并传授给他更深的禅门奥秘,使僧稠的禅法更加提高,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代,独步一时,备受帝王和道俗的尊崇。佛陀所传禅学,通过僧稠而盛行于魏齐之世。

在跋陀大弘禅法之前,北朝的许多禅僧,往往不明经义,徒事修持。甚至有人把修禅与义学对立起来,用极端的态度排斥并企图废除讲论经义之道。跋陀反对这样的做法。他所行的禅学,本身是有理论用指导的,他于修禅之外也重视义学的阐扬。他以禅师而兼习《地论》,不少《地论》师则兼习禅法,实际上都有定(禅定),慧(义解)双修的倾向。他们的作法,开风气之先,对于北魏末年北方义学兴盛,中国僧人走上定、慧双修,禅智兼弘的道路,是有促进作用的。

跋陀晚年,仍住在少林寺。但不再参与僧伽活动,也不再传法授徒。他嘱咐徒众们互相学习,自相成业。他们自己则移住到寺外一间小屋子里,独自静修静养。据说,跋陀常常觉得有一善神伴随他、守护他。他因此对弟子们说:“此少林精舍,有特别的神灵护卫着,它立寺之后,将永不消失!”临终前,跋陀还在屋门上墙壁上亲手画了善神之像。据记载,直到九世纪,这善神之像还保存着。

跋陀在绘画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所画的“佛林国人物图”、“器物样”及“外国兽图”,一直流传至唐末。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五月,徽王府在少林寺山门外东侧捐造了一座石碑坊。在石碑内侧的横额刻写“跋陀开创”四字,对跋陀的开创之功德给予了肯定。今人温玉成,一位有名的佛教考古学家,他在自己的《少林访古》一书中为这个横额补写了一副对联“生在天竺,漫游西域奔平城;禅传震旦,随帝南迁寓少林”。这副对联全面地概括了跋陀的一生。有关跋陀的史料主要有《魏书·释老志》、《续高僧传》和《景德传灯录》。另外还散见于慧立、颜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完成于688年),裴崔《皇唐嵩岳少林寺碑》(728年立),靖彰《大唐中岳永泰寺碑并序》(752年立)及张彦元《历代名画记》(完成于847年)等。

篇2:登封文化历史名人

少室山下春云暖,天蚨园里草长短。

中有百岁宜男花,一色青蚨缀枝满。

青蚨子母生死恩,草有灵芝生孝门。

篇3:浅论登封之璀璨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的登封曾与汉武帝武则天结下过不解之缘。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由此崇高县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十次登嵩山、封中岳;改嵩阳县为登封县。登封划归郑州管辖,又称为“郑州的后花园”。

嵩山地区的历史建筑分布密集,种类齐全,历史悠久,让世人叹为观止。单在登封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18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有全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庙阙、砖塔、天文观星台和举世闻名的少林寺,集中体现了中国汉、魏、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在礼制、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建筑成就,构成了一部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嵩山历史建筑群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协调相融。依山而建,碧水环绕,绿树掩映,曲径通幽。

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中岳庙就位于南麓黄盖峰下,它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临牧于岗,群山环抱。其规模宏伟,金碧辉煌。中岳庙总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

中岳庙原名“太室。始建于秦,行廊一百余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中岳庙为河南现存最大的寺庙殿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传说当年鲁班为中岳庙修筑了一个用柏树刻成的“盘龙藻井”,气势雄伟,一直保存到现在。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该庙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

一提起中岳庙,人们必定会联想到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它背依五乳山,对面少室山,如翠屏端立,林木蓊郁,景色迷人。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少林为胜。自建寺以来,禅、武、医举世闻名,许多外国人纷纷前来学习少林寺武术。作为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它不仅是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还是少林功夫的发祥地,更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故有“禅宗祖庭,武林胜地”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少林寺雄风重振。在1982年,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风靡世界,成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个顶级旅游产品。俄国总统普京到少林寺旅游再次说明少林寺已风靡全球。而由成龙、范冰冰等人在少林寺拍《少林寺2》更让我们为身为一个登封人而骄傲。少林寺可谓沉积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明珠,华夏旅游胜地。

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登封上有72山峰,下有72寺,包括享誉世界的少林寺。登封为三教荟萃之地,有代表佛教的少林寺、永泰寺;有代表道教的中岳庙;有代表儒教的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它们历经2CC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多少代人的不懈修建,才得以保存到现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登封,需要你仔细品味、细心感悟。

这几年,登封又发展了一个新的景点——音乐大典。它让全世界的朋友都了解登封,了解登封源远流长的文化。

是啊,中岳神奥,神奥嵩山。作为嵩山子民,生于斯,是文明的骄傲;长于斯,是文明的福分;成于斯,更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走进嵩山,享受艺术,感悟生命,创造辉煌。

登封不仅有令世人瞩目的历史建筑群,更是两大文化发源地。两大文化分为一武一文,武是少林武术,文是河南曲剧。河南曲剧在李洼村诞生,李洼的李祖白创造了河南曲剧,是曲剧之祖。河南曲剧从李洼村发展到了全国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登封有地道的两台戏,曲剧《卷席筒》和豫剧《朝阳沟》,让戏迷朋友们百听不厌,从而也为登封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篇4: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新闻链接: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中国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在2009年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历史建筑群申报“天地之中”的理念曾经遭到一些西方专家的质疑,因此,在今年申报时,详释“天地之中”的概念成了尤其重要的内容。把“天地之中”作为登封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文化概念,是对中国朴素宇宙观的高度概括。国内知名学者认为,今年“申遗”的主题“天地之中”,即天堂和人间的中心,这种阐释更便于国际化的理解。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国先民宇宙观和审美观得到西方认可。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的内容主要是8处11项:周公测景台、观星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初祖庵和少林寺常住院等。其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更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

※中岳庙

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中岳山神的地方。庙宇始建于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至唐玄宗初年(公元712年)才定于现址,现存建筑多复建于明清时期,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中岳庙现有建筑300多间,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中轴线全长约600米,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中华门、峻极殿、天中阁等主要建筑。庙里有汉代至宋代的古柏300多株,保存的重要文物古迹有魏碑、唐碣、宋代4尊铸铁人、宋金“四状元”碑和铁狮子等。

※汉三阙

中岳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雕极品,堪称为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阙是立在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小建筑,每阙由正阙和副阙组成,各阙一般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的少室山下,建构与太室阙大致相似,阙壁遍布雕刻图像,多达60余幅,内容丰富。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启母阙上记述了大禹和他父亲治水的故事。

※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城北6公里嵩山南麓积翠峰下。该寺原为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离宫,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复建闲居寺。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

会善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内供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赐。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殿及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的1口铁钟(高1米多、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寺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是中国创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书院之一,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经历代重修,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200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保存下来的文物很多,最著名的是2株有着4500年以上树龄的汉封将军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人称“稀世宝”。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嵩阳书院西北4000米的山谷中,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14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塔有15层,塔高40多米。塔身呈十二角形,塔身下层有檐和角柱,内有扶梯可以通塔顶。塔刹为石雕圆柱,高约2米,呈螺旋形,保留了佛塔的风格。塔上砖雕为难得的北魏艺术珍品。

※少林寺常住院及塔林

少林寺位于嵩山的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是一座有七进院落的庙宇,占地约3万多平方米。少林寺不但是佛教圣地,也是国内外武林友人敬慕之地。少林寺的建筑、壁画、碑刻都极具特色。其最著名的景点有达摩亭、白衣殿、塔林等。

少林寺常住院是住持和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开展大型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住持及各方执事僧居住、办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少林寺常住院从山门起,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这些也是游客参观少林寺的主要景点。少林寺常住院山门横匾“少林寺”是清代康熙所题;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

少林寺塔林为少林寺历代和尚圆寂后的墓塔,占地约2.1万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这些塔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初祖庵

篇5:登封文化历史名人

与大光同登封州小阁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去程欲数莽难知,三日封州更作迟。

青嶂足稽天下士,锦囊今有峤南诗。

共登小阁春风里,回望中原夕霭时。

篇6:品味书香和谐登封

作者姓名:王艺博

学校:唐庄乡第一中心小学

班级:五三

辅导老师:王小琴

品味书香和谐登封

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去品味一本书,那么你肯定会在其中有所感触,无论这本书时好时坏,我相信你都能有自己内心的想法。即使你表达不出自己的心声,但是你很快乐,因为你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安慰。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道理。对于我看过的每一本书,我都会有疑问,然后我就会发呆,联系生活仔细地想,经过多天的感悟,我才明白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这就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有时我还会想:书中有很多都是发生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可是经过作者的脑和手一写,就创造出了生动形象的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在这故事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我心里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我不得不去佩服作者,因为他创造了生活中所没有的彩虹,那彩虹让无数有缘人都得到了幸福与安慰。每读一本书,我就会忘了自我,忘了世界,更重要的是忘了一切烦恼,我完全沉入了书的海洋里,在漂浮的过程中,还与书中的主人公见了面。当我醒来时,那虚幻的主人公已消失了,只有真实的自己,只有你自己的感触映在脑子里。只要你善于发现,在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爱好读书的人,在他们的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虽然很平凡,但是在我看来它价值连城。这句话里也蕴含了一个道理:多读书,多思考,他虽然不能是你一步成功,但是他却可以使你受到教育,让你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你一天天进步,让你充满信心,最终攀上高峰。

读一本好书,就要全神贯注地融入书中,一字一句地去欣赏,弄懂主要内容,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同时回头来整体构思时你也会发现书中的道理,你就会觉得很有趣。它也会激发你的读书兴趣,让你的心中有强烈的欲望,很想去读下一本书。在读书时,你也可以那笔把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优美的词做个标记,把它写在本上,作为你的日常积累。它也可以使你的语言表达更有进步。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每做一个细心的动作都能使你进步,所以读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作用都很大。特别是我们中小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书籍是美的集中体现,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涵养,思想,使人的精神和心灵都得到满足,还让人在生活中发现了美,明白了许多平凡的大道理,这些都是美的体现。所以说读书可以读书可以使人心灵变得高尚,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更可以塑造性格与品格。

篇7:登封的家乡作文

登封的天空没有一点黑烟,只有洁白的云朵在玩耍,云朵一会变成小狗汪汪叫,一会变成小猫喵喵叫,一会儿变成许多花朵,非常漂亮。

秋天的公园里,大树拍拍手,一片片落叶飞下下来了,落在石砖路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是增添了公园的美。

登封有许多特产,比如芝麻盖烧饼、刀削面、烩面。其中我最喜欢吃芝麻盖烧饼,每次走近烧饼店门口,香味迎面扑来,每周我都想吃一次。

登封的街道也美。春天到路旁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整个街道变得非常漂亮。夏天的傍晚,道路两旁有许多乘凉的人,他们有的闲聊,有的下棋,有的玩扑克牌,悠然自得。

登封的人更美。有的人心地善良,经常帮助穷人;有的人专心工作,想把登封变得更加美丽。

篇8:登封文化历史名人

关键词: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原因,特殊性

前言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又反过来对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关于文化可促进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等一些问题上,登封少林寺地区有着深刻的体会。河南登封少林寺以“禅、武、医”昭远天下,在发展少林寺本身的同时不断的衍生出经济产业链条,而登封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多年来,登封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为发展少林寺寺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也贡献了不小的力量。那么嵩山少林文化文化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有没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展模式,多年来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形成、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特殊性”等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1 少林武术的概念阐述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以及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但是任何事物都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概念也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少林武术的认识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种说法,即少林体育说、少林武术文化说、少林武术宗教说及少林武术综合说等等。少林武术是民间武术和中原地域文化与少林寺特定环境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以少林寺武术演练为武术外在表现形式,既体现中国武术的内涵,又体现学佛修禅和佛教思想的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武术项目。少林武术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少林武术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登封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

“特殊”二字出自晋朝夏侯湛的《芙蓉赋》:“固陂池之丽观,尊终世之特殊。”意指不一般的、不平常的、不同于同类事物或平常情况。在中国南方福建莆田南少林,北方有“武术之乡”,河北沧州此外还有武当、峨嵋,都有武术的无形资产,为什么河南的登封能够在武术文化产业中独树一帜呢?

根植于深厚中国文化的少林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结合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在少林武术文化产业上独得花魁;少林武术文化来源于内涵丰富的“禅”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不可分开的;中国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国家,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根基,以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特点继续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子文化,在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由少林武术文化滋生出来的产业———少林武术文化产业也就有了它“特殊”的一面。

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武术产业化的成功典范,嵩山少林武术产业化的过程有着它的“特殊性”。

2.1 武术产业化条件具备

根据曹可强所著《体育产业概论》里提出的“武术产业化的条件”来分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在地区的条件都符合发展的条件。

条件一,要有很高的竞技水平。如果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不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少林武术的厉害,那么就来看看当地的赛事情况吧;连续七届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举办、两次世界传统武术节的举办、全国少林拳大赛、拳王争霸赛等重量级比赛的举行都能表现出当地竞技水平;根据走访调查,登封地区现有民间293名,高级教练员114名,获得段位称号的63人,高水平运动员103名,国家级、国际级裁判员21名;而武术馆校的校长们的武术竞技能力也不可小觑,见表1所示。此外,还有每年各大武校选派到世界各地执教的优秀武术人才,丰富的武术竞技人才是武术得以传承和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条件二,要求有广大的消费群体。有着全国“武术之乡”、“功夫之都”的登封地区,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单看武术学员这一项,登封被称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武术集散地”、“地球上最大的武术村”绝不是浪得虚名,笔者前面已经计算过,每年学生的生活日常消费每年1.5万元,按学生5.2万人来算,那么登封每年就这一项进账就是10亿,还不包括国外学员每逢假期时候的消费;此外依托“少林牌”、“少林武术牌”、“少林寺牌”为代言形成的产业链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少林寺“特殊”的魅力来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前来旅游、投资洽谈。

条件三,要有可持续挖掘的资源。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文化的发展,嵩山少林寺有着1500年的历史,在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资源;纵使是在现代化的浪潮的冲击下下,少林寺依旧以“禅文化”、“武文化”、“医文化”三大特色文化为核心,积极转变陈旧观念,运用科学营销理念让文化“活”起来,逐步发展、壮大少林,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而由这种独特文化延伸出来的爱国精神、武德思想、少林禅宗戒律、少林教义等对于一个民族良好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更是大有益处的。此外,在登封还有以中岳庙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和以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2.2 政府的适时助推

中国有着优秀而丰厚的文化内涵,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中国武术逐渐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嵩山少林寺是闻名国内外的名山古刹,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大众媒介开始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知名度不断上升,这也就使得登封搞武术文化产业成为有源之水。在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从登封市政府到河南省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把武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黄金产业”来扶持;由于登封市在行政上隶属于郑州市管辖,所以一些有助于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先依据郑州市的政策。多年来,郑州市无论是在政策文件上还是在资金税务上,对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政策上前后文件上,2002年至2009年河南省政府和登封是政府前后出台了12个文件(见表2)。

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给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科学性、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着力的保障。

当然,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领导的重视,他们十分关注少林寺的发展,关心登封的发展。根据查阅(《少林寺大事记》2011年出版),2007年元月一号到2011年元月一号期间,到过少林寺访问的国内外领导有32位之多。他们的到来不仅是高端人士注意少林、爱好少林的表现,也是少林武术、少林武术文化走出国门的见证。

2.3 少林CEO“掌管”少林寺

少林寺,这个承载千年历史荣誉、在历代人口传和文学笔墨的描述下的英雄辈出之地,早在三十年前就被金庸的武侠小说妙笔生花的描写和李连杰的电影演绎的淋漓尽致,在老百姓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中被不断的扩大并重构着。然而这个历经1500多年沧桑变幻的弘法之堂、清修之地,却在一个人的努力下,经历了“井喷式”的商业化转变,纵观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少林寺本身的体制就有着很特殊的地方,而处于体制核心地位决策层里面不可缺少的一个人,那就是释永信。释永信于1999年8月荣升为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他是中国佛教界首位取得MBA学位的人,2006年9月,美国体育学院(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授予释永信“国际荣誉哲学博士”称号。释永信担任少林寺方丈之后,他就开始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工具推销少林寺和少林寺武术,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包装少林武术;又带上自己在1987年成立的少林武僧团进行巡演,1989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巡演,1999年率团参加了“99英国皇家综艺晚会”实现了国外首次演出。释永信在自己创办的《禅露集》中就提到过,“佛教不避世,佛教如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翻阅嵩山少林寺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的资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少林寺的田产很多,资产壮大,沃田百亩,可以说寺庙经济相当可观;在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佛家新主张的封建社会,少林寺最大的收入是靠经营寺院土地来维持寺院生活的。(见表3)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自身的发展了,如果还是只是“青灯古佛”的生活,那么就会自取灭亡;1999年释永信担任少林寺方丈后,开始运用商业化运行模式运营少林寺,在加强佛教理论和少林武术理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少林武术的对外影响;在释永信的操作下,少林武术成为了少林的“烫金名片”,使得少林武术成为少林寺变换经济收入的头牌。释永信接管少林寺之后,他设立“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即执客僧、当家僧、库师僧、僧值僧、寮院僧、维那僧、点座僧、督监僧,他们之间在方丈的领导下共同决定少林寺的发展。释永信曾经提出“嵩山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沾了少林寺的光”,多年来在释永信大胆策划和带领下,让往日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融入现代化的生活之中。少林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建设和规划寺院本身,营销少林文化,加之关于少林寺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的不断出现;另有释永信亲自组建的“少林武僧团”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汇演,让释永信了解了更多的其他宗教的现代化发展举措,由此,释永信逐渐结合寺院本身的特殊性,采取了一些适合少林寺自身发展的运营措施,这些措施为少林寺创造了相当丰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少林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正是释永信的这种举措使得少林寺的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夯实了释永信成为少林寺发展道路上领军人物的地位。

2.4 公司制发展轨道

近年来,嵩山少林寺的发展和商业化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模式是类似公司式。释永信是最高的董事长,在其领导下,少林寺逐步建立产业链,把培训、演出、营销策划、心灵产品生产形成“一条龙”的模式,此外少林寺旗下还有著名的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运营很好,经济效益惊人。嵩山少林寺在释永信方丈的设计下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策略,这种理论简称“IMC”,就是把品牌等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利传播的过程。结合少林寺寺院本身实际情况,少林寺采用由IMC理论衍生出来的直营和授权,不管是直营还是授权的方式都是类似与肯德基、麦当劳的模式,经过考核到当地进行直营或者授权,但是其传授的是正宗的少林武术;类似于连锁店的模式来在国内外营销少林武术只是少林寺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以少林武术来吸引俗众、在国内外打响少林武术的品牌之后就开始把重点转向“少林文化”。目前少林寺的发展正处在这二者之间的转型期,在转变的过程中,少林寺在其“董事长”的带领下,将本就是少林寺核心品牌的“少林武术”与带有文化韵味的“禅”结合,提出了更有文化魅力和韵味的“武术禅”;同时还结合“寺”(少林建筑)、“僧”(少林僧风采)、“慈”(慈善行为,慈善基金)、“禅”(少林禅宗)、“武”(少林武术、秘籍)、“医”(医学、少林药局)、“艺”(少林书画、雕刻、音乐)、“刊”(少林刊物、少林书籍),从八个方面完善和丰富少林寺品牌,在不抛弃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元素,如1996年少林寺成立了自己的网站www.shaolin.org.cn,之后少林寺又在该网站上公布了《易筋经》、《洗髓经》、七十二绝技等少林寺武术秘笈。随着网络营销的不断发展,少林寺还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店面,出售禅香、禅台、功夫鞋、护具,以及注入少林僧人元素的T恤、烛台、手表等等用品,连在金庸武侠小说里会掀起江湖纷争的武功秘笈也标注了9999元的价格。在向少林武术文化产业进军的道路上,少林寺的文化推广活动分为了两部分,一是寺院内部,在提高自身软件和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逐渐采用公司制,分开各个机构,而各个机构在市场化的浪潮下逐步寻找各自的发展机会,目前少林寺旗下设有易筋经研究会、少林文化研究所、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书画院、少林影视公司、少林文化学院、少林佛学院、少林弟子联谊会等机构。二就是少林寺僧人走出的战略,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成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少林佛学院”,该机构的课程不仅是佛教理论,还有其他的文化课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经济管理类的课程。此外,少林寺还不断进军药品保健市场,2004年“少林药局”成立、少林药局有限公司成立,“少林活络丸”、“少林禅茶”、“少林火罐”、“少林素饼”等产品的市场前景都很可观。在少林佛学院培养出来的僧人中,他们出去并不是单单的出国巡访和参加活动,而是在海外设立类似于分公司的少林寺分寺。1995年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华人区成立的少林寺是少林寺在美国的第一家分寺。现如今,在这家分寺中,英裔、西班牙裔、俄罗斯裔、南非裔、非洲裔的比例已经由最初的11%上升到53%以上。这些分院除了教授少林武术,还宣扬佛法和中华文化;并且经常受邀到周边国家进行表演和授课。2001年7月,少林俗家弟子戴勒在德国柏林开办了少林文化中心,到2010年,中心已经吸引了上万名学员。现在少林文化中心在德国已是家喻户晓,甚至成为柏林的一个旅游景点。少林寺采用公司式的发展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少林寺逐渐由原来的“青灯古佛、木鱼钟声”进入了后现代化的生活,这一点也是少林寺这几年发展较好的直接原因。

3 结论

登封少林寺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在中华大地上1500多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而少林寺的“禅”、“武”、“医”三大特色依旧没有消融;改革开放以来,登封少林寺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在不断完善自身,做好寺院本身的同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相关产业,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经过笔者研究调查,登封少林寺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有武术产业化条件具备、政府的适时助推、少林CEO“掌管”少林寺、公司制发展轨道等几方面,使登封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在多年来的发展立于“鳌头”的地位。诚然,登封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利用好这些“特殊性”的同时,能够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武术文化产业,让中国武术造福人类,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登封体委编印.少林武术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

[3]韩雪.中州文化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单建.河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张小林,孙玮.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营销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3).

篇9: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世界遗产大会在评价中说: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去年申遗受挫的嵩山历史建筑群在今年二次申遗时改名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据介绍,“天地之中”凸显了嵩山建筑群在中华文明中特有的文化地位,而且“天地之中”这一文化理念也比较形象,便于外国评委理解,该概念是此次嵩山建筑群申遗的竞争力所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遗大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释了“天地之中”与中国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的综合影响,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申遗成功。

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估验收后表示,考察过程中她认识了“中”字。她说:“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天地中’的崇拜和认可。”

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其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周公测景台最早是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723)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现在的石圭测景台。观星台为元代(1276)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是当时27个天文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而每栋建筑、每件文物都记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作为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承载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数量惊人,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宝库, 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少林寺初祖庵是为纪念佛教东方禅宗的创始人——南亚高僧达摩而建,除了它影响深远、广泛的宗教历史意义之外,其建筑还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960-1279)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其精美的石雕让人回味和感叹大宋王朝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文化繁荣。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的元代建筑是当时(1279-1368)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的嵩阳寺,现为嵩明书院,它是儒学成为官方和民间最权威和显赫的主体教育、学术体系之后,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国北宋(960-1127)四大书院之一,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 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建于公元二世纪的汉三阙,雕刻精美,上面生动记载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体现出无可取代的艺术、建筑、历史价值,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种传统——祖先崇拜。这种传统是中国血缘政治和家族关系、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人类对 “天地之中”的信仰。

始创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岳庙,虽以太室山峰遥为背景,却独立建造于“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筑体系,脱胎于中国皇家规制的规划布局和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是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庙内的宋代铸铁神人、北魏以降的历代碑刻和壮观肃穆的古柏林更增添了这一庞大的道教寺庙的传统韵味与独特价值。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上一篇:数学教研组存在的不足下一篇:公司质量月优秀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