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

2024-05-10

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通用9篇)

篇1: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

蒙阳新星教师听评课管理规定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是学校教学及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蒙阳新星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教师听课要求: ㈠ 听课数量:

1、校长听课每周不少于5节每学期不少于100节;学科主任、年级主任、新聘教师听课每周不少于3节每学期不少于50节;其余教师(含属于教师专业岗位的兼岗教师)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

㈡ 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所有教师可随时到任何班级听课。

2、集体听课。校级、年级、学科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研究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㈢ 听课要求:

1、校级、年级、学科组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研究课等,同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听课教师原则上应自行先调好自己的课程,报教务处备案,如自己无法调课可报年级安排调课,绝对不能因听课而误课,凡因听课造成的空堂按旷工处理。

2、学科组集体听课,学科主任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准备等。

3、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到达听课地点,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无特殊情况不得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均应写听课简评。学科主任、年级主任、学部校长听课要同时检查该教师教案,并在教案上方签字,教导处将不定期对听课记录和教师教案检查比对。

二、教师听课情况检查:

1、检查实行自查、抽查、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课记录必须专本专用,书写认真并且项目齐全、日期、节次明确,两本以上听课记录必须标注1、2….并且标明起止使用时间。

2、学科、年级、学部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在蒙阳新星学校听课记录表上签字,教导处检查后计入教师听课数量。

3、教师外出培训听课由教师记录在听课记录本上。

4、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以学校检查登记的节数为准。

三、考核标准及处理办法:

1、教师听课情况与教师绩效挂钩。

2、教师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每学期的基本听课任务,鼓励多听多学。

3、未达到听课节数,未按时交听课记录本教师,将直接予以通报批评每节次20元罚款的处罚。弄虚作假的老师,师德记为不合格,学校将严肃处理。

蒙阳新星学校 2018年8月28日

蒙阳新星学校集体备课制度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特制定我校集体备课制度(试行)。

1、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均实行集体备课。

2、各年级语、数、外各设学科主任一人,初中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艺体设学科主任一人,八九年级各设物理学科主任一人。学科主任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负主要责任,起组织、指导、督促检查、记录情况作用。

3、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做到计划落实、课题落实、人员落实,任何人不得迟到、缺席,有特殊情况须向备课组长请假。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见附表的具体安排。

4、集体备课时须讨论一周内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各教师在备课本上作好讨论情况记录。

5、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活动讨论意见等,每周日前上交教导处检查。

6、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

“五备”: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7、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集体备课首先第一节听课(提前定出讲课人,每周一主题,每周一问题),然后进行评课,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接着由参加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对下周的课进行集备(提前订好主备人),主备人提前准备好集备内容,印刷给每个组内成员,然后进行教材通研,重点关注重难点、易错点、常考点,、备课组成员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在备课纸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教案。

篇2: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教研力量,促进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老带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适应本区域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导向性资料,供全体教师学习与借鉴,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科研项目共担,专业发展共进”及片区内部、片组之间全方位共同发展,全面提升醴陵教育的内涵和品质的目的,市教育局决定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教研联组集体备课制度。现对片区教研联组集体备课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1、中小学各年级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注重备课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标的确定、导入、重难点、教学方法、反馈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

2、充分体现新课标、新理念,重点研究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以情激趣,调动学生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体现差异性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成立组织机构

1、市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 长:张孝强

副组长:匡佑生

组 员:教研室全体教研员

负责各片区集体备课的指导和监督

2、片区集体备课领导小组

组 长:各片督学责任区组长

副组长:各中心校校长

组 员:片区各学校校长

负责组织本片区开展集体备课

3、片区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各片督学责任区分管业务副组长

组 员:片区各学科教研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

负责本片区备课指导,教案网络研讨、教案审定和使用等工作。

4、主备学校学科备课指导组

组 长:各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副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

组 员:由教科室、教导处人员、骨干教师组成。

负责组织本校集体备课的管理、组织、指导,按要求完成本

校的主备课任务。

三、具体操作

1、考虑各片区教研力量实际,遵循“以城带乡、以强带弱、逐步推进、整体发展”原则,第一学期全部以城区片优质学校为主备学校,第二学期要求其他片区优质学校适当承担部分主备任务。鼓励其他片区、学校、个人积极参与提供优质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源。

2、组织召开主备学校集体备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定出集体备课方案,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3、具体分工。根据各学校师资力量的情况,把一至九年级语文、数学的全部内容分别具体分配到各个主备学校,由主备学校组织备课。

4、主备学校备课流程。(1)学校根据分配内容及教师实际情况确定主备人。(2)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教案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布置作业、板书设计。(3)集体讨论。先由主备人围绕所发教案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由备课组长作好详细记录。(4)二次备课。备课组根据教师集体讨论情况,指导主备人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内容应侧重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对知识点的剖析,练习设计。

5、教案审核。主备人将二次备课后的教学设计交片区教研联组长(学科带头人)审核,根据审核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形成共享教案。

6、网络共享。主备学校将共享教案上传至学科教研QQ群空间,供我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借鉴使用。

7、使用与评价。各学校各年级教师要根据任教班级学情对共享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课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任何学校和教师不得以共享教案代替本人教学教案。

8、主备人再次修改,形成适合我市教学实际的共案,编辑《醴陵市中小学学科优秀教学设计专辑》。

四、主备学校集体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必须立足每个成员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但不得抄袭。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及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标,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要认真做好议课记录,以备检查。

4、主备学校至少要超前一周备好课,经教研组长审核后将教学设计及时上传。

5、主备学校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的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以切实保证集体备课质量。

五、评价与激励

1、每学期由教研员和各使用学校对主备学校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分别评选优秀教研组织单位、优秀备课组和优秀教学设计,并予以奖励表彰。

2、对除主备学校外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深度有质量的教学设计建议或积极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学校和教师,予以奖励表彰。

XX市教育局教研室

篇3: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

作为教师, 我们在每一课前做的教学准备工作便是备课。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 明确学习的主体以及我们为什么教, 要怎样教, 要教些什么, 学生要怎么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设计, 目的要明确且方法要适当, 这也是教师写教案的全过程。从备课的形式上, 又可分为个人备课以及集体备课这两种形式。个人备课, 是传统的教师自己研究教材, 针对课程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编写教案。集体备课则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根据同一本教材当中的单元内容以及同一课时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集思广益,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 这种集体的备课行为, 便是集体备课。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单独备课当中, 个人对于课改内容的研究, 以及对教材的钻研是备课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 但是针对某些问题, 多数都是按照教师自己的主观意见来设计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又缺少了针对某些问题的集体讨论, 久而久之, 个人备课将难以脱离自己习惯的教案编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在集体备课当中, 又有一部分教师缺乏个人的钻研, 而集中讨论却是建立在个人钻研基础之上的, 通过个人研究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 使自己心中有数, 在集中讨论中才能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优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缺少了个人钻研的集体备课, 则只是众多教师听取发言人在说课, 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 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另外, 集体备课普遍都是以本组的骨干教师发言为主, 不仅在内容上能够做到整体性的把握, 还可以让各同组成员信服。但是这方面又不利于培养新教师, 新教师本来经验就不丰富, 又缺少发言的机会, 导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三、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

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课程教材的基础之上, 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的互助合作, 给新教师创造发言的机会, 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与此同时, 有效的小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我在下文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给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参考。

(一) 集体备课模式之经典模块

经典模块, 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模块的备课。教师可按照数学的学科特点, 找到经典模块, 让每位教师选择模块独立进行备课工作。集体备课中, 分别负责各模块的教师讲述该模块的重点, 先由各位教师一起讨论, 给予各自的修改意见, 再由备课小组的组长将修改以后的备课稿件总结之后给教师复印分发, 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班级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与修改。对于重点问题, 要做到集体讨论, 针对细节要按照各班级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来完善。

另外, 还要每月轮换经典模块, 使本年级本学科的所有教师在一学期之后对每个经典模块都能够有深入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 集体备课模式之案例叙事

这种集体备课模式, 可以由以前教过这些课程和当年要教此课程的教师来共同研究, 一起讨论。首先要由以前教过这些课程的教师为要教此课程的教师来说课, 其内容可以是教学的难点、重点以及要怎样准确地把握等, 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表现出的各种问题, 还可以将自己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困惑讲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只要是对教师的工作有借鉴意义的内容都可以讲述出来, 联系到教材当中的内容, 力求做到详细和具体。将要教此课程的教师在仔细研究课程以及听取往年教过此课程的教师讲述的前提下, 可以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踊跃地提出来, 和教师共同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案例叙事这种集体备课模式, 可以使新教此课程的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小学生的起点, 借鉴有益的教学成果, 在有经验的教师精准提炼出的教学经验当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的效率。

(三) 集体备课模式之现身说法

作为教师, 深入地研究教材, 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优化教学效果, 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志。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 在实践的教学当中, 由于学习的主体都是小孩子, 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与成人有着一定的差距, 每个学生在知识、思考、经验、兴趣、灵感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教学的过程既丰富又多变, 而且还极具复杂性, 有很多问题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事先预想不到的。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设计有时会相符, 有时又会出现偏差。因此, 我们在上完课以后, 回到办公室要将教学当中意想不到的一些事情以及问题, 讲给还未讲授此课的教师听, 用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来现身说法, 这也是对集体备课当中涉及不到的一些问题的补充, 使还未去上课的教师能够吸取经验, 根据难以预料的问题重新整理教学设计, 进行二次备课。

现身说法这种模式, 没有时间和地点以及人物的约束, 本来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办公室都在一起, 交流起来也比较方便, 可以时刻地了解各自之间教学的缺点和优点, 也便于更准确地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四) 集体备课模式之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备案模式, 是曾教过这些教材的教师将编写的教案和教后反思复印分发给新任职教师进行参考。新教师通过研究教过此教材教师编写的教案以及教后反思, 通过教案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教后反思, 提前预知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资源在自己备课时, 针对这些问题将相应措施融入到自己的教案当中, 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更能够把握住学生思维的动态, 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维去进行引导。

另外, 我们自己也要养成写教后反思的好习惯, 通过反思, 找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并在日后的教学当中, 积极改进。与此同时, 针对一些教师的优秀教案以及教后感, 还可装订成册, 以便其他教师的参考, 使新教师能够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 进一步创新, 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子荣.浅议小学数学如何备课[J].学周刊, 2013 (13) .

篇4:关于地理集体备课的思考

1. 地理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

在过去我们传统备课往往是“重教轻学”的,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忽视对学生学的研究与探索。要实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就要在备课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教法﹑学生如何运用学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一些学校在集体备课中恰恰忽略了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在集体备课中,不仅注重教师“教什么”,还应当研究“怎么教”。研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研究地理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高考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选择相应教法。高三地理复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我们一相情愿的研究如何教好学生而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好学会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其效果是不会太好的。

2. 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

目前,个别教师在目标设定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不完整,大多数只有知识目标,缺乏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不具有操作性和检测性。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应当由“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组成,教师应当全面挖掘整个中学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上下工夫,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应当体现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复习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转化,即能力目标的实现。

3. 重视教研组的作用

集体备课应当强调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大纲的基础上集体交流。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为了便于研究,确定每次备课组在活动时都要有中心发言人。高三地理备课组按照地理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为的是提高备课质量,而不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不能当“听客”和“看客”,更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学习别人的教案不能代替个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不吃透教材﹑钻研大纲﹑不广泛查阅资料,不细心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而机械的套用他人编写的教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我们教研组所注意到的问题。

4. 反对雷同,提倡合理的个性张扬

课堂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发挥。我们认为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我们不可否认要有共同的目标,但如机械的强调绝对统一,无疑会扼制地理教师的个性,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班级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应不同。

5. 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集体备课

有些学校只重视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目前高考大综合促使我们必须注意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实际上,由于一些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安排办公室,同学科教师交流的时间较多,而不同学科的教师却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研究教学问题。为此,我们建议,集体备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既有集中,又有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还可以同年级不同学科集体备课,特别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我们学校高三年级成立了文综备课组和理综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大组的集体备课,各备课组负责教师把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整理出来,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在备课中注意学科的交叉渗透。由于地理学科兼具文理两科的特点,其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综合理论,在高考综合命题中往往是切入点,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集体备课对高三地理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篇5:关于高一语文大集体备课的通知

各高中:

定于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3:00在恭城中学举行全县高一语文新课程大集体备课活动。

一、主要内容:

1、由恭城中学高一备课组展示备课成果——何海容老师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展示课。

2、集体研讨。

3、布置恭城县高中语文新课程“大集体备课”相关事宜。

二、参与人员:

全县高一年级语文教师。

请各位老师于29日下午三点钟到达恭中语文组。

恭城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

篇6: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那我们如何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就目前的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落实教研活动:一是集体备课,二是如何听课。

一、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

1、其实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复杂,我们大家教参加过集体备课,我们经常就教学中的困惑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那就是集体备课的雏形。

2、在规定的时间内,组内教师共同研究某一章节、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形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各人分头编制教案,分别实施教学,这样的形式我们也经历过。

3、同上,但事先分工布置任务,各人对即将讨论的内容预作钻研,且各有侧重,而后各人就重点准备的内容作主要发言,他人补充,再制定教案,汇总后分发,每人则有了几个课时的教案。

4、形成科学的集体备课的流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写出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本专业教师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一定空白),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记,备课组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特别是第4种备课形式,费时会多一些,但时间主要是用在“磨刀”上,目前,我们的老师还可能不适应这种形式的备课,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在集体备课之前,我们的老师自己先行研究一下自己的教案,然后我们可以在集体备时,交流一些已有的经验或心得,或探讨一些自己想实施的方案是否完善,或讨论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自己准备教学时的一些困惑。然后我们其他的老师可以自己的备课笔记中圈圈点点,划划注注,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我们以后集体备课会上升到,一位老师只要承担部分书写教案的任务,反过来又节省了机械抄写的时间,且由于备课质量的提高,因此,个人用于备课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时间会节省很多,但效果比个体劳动好得多。

二次备课很重要,课后即时写下教后记,可以记一些课堂上的亮点、以及不足。这些是自己教学经验的结累,也可以是自己写论文的素材,下次集体备课时可以拿出来交流,那教后记的价值会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科学的集体备课的好处

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因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几点主要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弥补个人教育智慧、知识的盲点。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我曾教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由于自行备课,所以上课时不免出现知识的盲点,所以在毕业考试,我班就吃了一个大亏。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这块长方形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由于个人备课的力量有限,教学比例尺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知识点,所以我们班那次考试这道题失分率很高。

再如: 次考试时,有位老师问我:汽车行驶时,整个车轮是平移还是旋转?我问他是怎么讲的?他说他讲的是旋转,且在集体备时他看到过这道题并没有提出来讨论。其实就这题而言,车轮本身是旋转的,但车轴是平移的。所以就整个车轮而言,即有平移又有旋转。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在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的时候,我们通常出示三个三角形,通过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结果。当然这种方法是可取的,也是实用的,然后正出示多个三角形,加以巩固。但我们在集体备时,我们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一种设计:先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直角,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答案很一致,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钝角,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也很容易回答。再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能会挑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实际操作中,效果非常好,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说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思维灵活了,教什么教轻松呀。再如分数的意义。

同时,经常参加集体备课,讨论教材教法有助于我们的老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培养我们老师驱驾于教材的能力。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反,如果不能很熟悉掌握教材,那么你的课堂教学效率会很低,也就是你的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的参数会很大,因而我们的老师更会感到身心俱疲。如:两位数乘一位数。47/4

(三)教师角色定位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

(四)意见与建议

1、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每每都是高手出身,若能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备课组加强指导,参与集体讨论(哪怕是偶尔为之)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就能给备课工作注入活力。

另外一部分教师由于已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多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有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在集体备课中就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那一套不适合自己,他们也不想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透露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等价的东西。加之又恐一旦将自己的那些“宝典”拱手送人,自己的固有优势就将受到挑战,得不偿失。而一些迫切需要学习成功经验的新教师,由于在活动中多次得不到“真经”,且自认为没有什么值得与别人交换的。一些新教师们也许在想,与其在这里空耗时间,还不如自己多琢磨、多去网上看看、多找几个学生谈谈等来得实惠。久而久之,每个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都怀揣心思,各打各的“小九九”,这一活动流于形式假、大、空。倘若老师们都真心相传,新教师从心里由衷的敬佩他们、尊重他们,那么教师的恶性竞争将会被融洽的同事情所融化。老教师们也就不会去计较“教徒弟打师傅了”现象。当然,我想学校应该考虑师徒结对,师傅的工作量与相应的证明证书什么的?(职称、评优都要的)。

同时,新教师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活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新颖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信息教育技术也能给老教师们带来益处。如果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定能相得益彰。

2、优化考核制度,消除“恶性”竞争

集体备课搞不好,大家各念各的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被同组的老师超过,每每期末复习时,各种试卷层出不穷时,里面的玄机就太大了,有的人自己出的习题根本就不用,选题马虎、粗糙,仅仅是为了应差,甚至不排除故意“没套”的做法。如果你是个愣头青、照搬照用,你的时间就可能不够,时间不够你的课堂质量就不高,你教的班就必然会在考试中栽跟头。如果学校本着全校整体质量,在考核上更多地考虑整个备课组的因素,更多地重视教研活动的考核,校内老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机率就会小一点,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教师个体的能力发挥,更何况,同一教案,不同的教师也会教出不同的效果。

也许有老师会说,乡里,县里要分呢。是的,我想:集体备课是一个“磨刀”的过程。有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又何尝怕知识质量搞不好呢?

江苏省射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戴翰林在《做集体备课文章 增课堂教学实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钻研摸索,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风暴,只有大做集体备课文章,才能为个体的探究提供广阔的智慧源泉和创新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整体效益。

二、关于听课

那么,我们该如何听评一堂数学课呢? 首先,我们该怎样去听课呢?我认为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一般公开课都会事先把上课的内容告知教师们,如果是校内听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教材、教参,哪里是重点、难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个内容,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特别是跨年级听课,也不清楚这节课内容的前后联系,也不清楚重点难点,懵里懵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前年全国“金陵之秋”小学教育教研活动。我听了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的经典教学环节处理,由于当时记得不是认真,所以到现只知道那些课是精彩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个人认为: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例如: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经常出现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过渡生硬,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贫乏。我在听课时就着重记录教师的过渡语和评价学生的话。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三)听课后要思考整理

篇7: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想法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想法

要想更好的落实“集体备课”。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要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并做好发言准备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其次要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本着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努力。既可以说说自己的困惑、提出难于解决的问题、又可以展示独特的案例、说明自己的设想。在各抒己见的情境之中达成共识,拓展思路。另外仅仅关注教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众位老师进行探讨,学习经验。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就集体备案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换,教学片断的增删。这是对集体备课的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最后,还要做好课后反思。这个环节最好也能集体进行,便于达成进一步的共识,指导以后的教学。

“集体备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集体备课是一个学校同科目,同年级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针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但由于教师们上课时间,备课时间的不同,即使在教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也无法保证拥有许多共同的时间用来集体备课。对一些不按科组办公或单轨教学的学校的教师来说,集体备课的难度就更大了。那么可以尝试一下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建立QQ群,微薄等交流平台。但不能让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教学设计不能单纯的下载拼凑,必须符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取舍,有选择,有创造。那么加强管理和监督就势在必行了。另外,集体备课还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他人出工不出力。所以必须要求老师们人人做好准备,人人发言,并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更不能让集体备课只流于形式,只备不研。集体备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必要的研讨才能让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每次活动确立一到二个研究要点,大家围绕要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经验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研讨。

篇8:集体备课下的个性化备课思考

这几年新推出的集体备课成为很多学校所推崇的备课方式。同组的教师一起分析教材, 然后由主备课人进行详细备课, 形成统一的教案、课件、一体化讲义, 最后所有的教师带着一样的教案和讲义, 走进不同的班级, 面对不同的学生, 用同一种教学方法, 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下去。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 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最终的成果是形成统一的教案和讲义, 一方面它避免了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偏离, 但另一方面它也大大束缚了教师的独立思维和教学个性。同时, 统一的教案和讲义忽视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新课标明确指出:新的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为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结合这一基本理念, 笔者认为,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反思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和讲义不应成为我们最终实施教学的定稿, 教师应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备课, 将他山之石变成手中瑰宝, 真正实现有效备课。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备课。

一、在教学设计二度创作中凸显个性化

有效的备课离不开教师精心地“备学生”,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 对统一教案进行二度创作。教学设计的二度创作可以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换, 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增删, 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重组。在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教案基础上,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 进行细致的推敲和斟酌, 进行个性化的加工, 以形成切合本班实际的教案和讲义。这样的备课, 既督促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也充分把学生作为关注主体, 真正实现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比如, 在《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这课的高三一轮复习的集体备课的教案中, 教学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背诵, 然后是教师进行易错知识点的点拨。考虑到本课的知识点容量大, 学生连续背诵效率低下, 于是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我将知识点分成三小块, 一个知识点背诵结束后便进行相关易错点的点拨,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背诵。将教师的讲解穿插在学生的背诵中, 避免了让学生长时间进行单一的背诵,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效果。这个教学环节重组的成功, 就在于我结合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 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在同课异构中展现个性化

同课异构是由不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 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 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 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各有不同, 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听课的教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 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 为自己准备上的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比如, 在高一政治《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组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 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是通过情境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对案例中问题的讨论, 解决并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另一位教师则是运用比较法和问题教学法, 让学生在找寻问题的答案中, 在对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比较中, 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两堂课采取了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 对我的教学思路很有启发。听完课后, 我再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实施效果非常好。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 同课异构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教学风格和多维的思考角度, 让教师们在交流中发挥集体的智慧, 解决个体所有遇到的问题。这是对他人教学经验的批判、继承和吸收, 充分展现了教师间的合作, 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大大提升了教师个性备课的积极性,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在反思中体现个性化

完整到位的备课不仅仅是课前的精心打磨, 也包括教师在完成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疑惑以及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下来。比如, 有无发现新的教学规律, 有无创新教学方法, 知识点的讲解有无到位, 对学生的启迪和训练是否得当……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以后的教学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达到无憾境界。

比如, 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课的备课教案中, 我设计了一个案例和四条巩固检测来让学生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从实施效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的区分。课后我及时反思, 重新调整教学设计, 增加了案例和巩固检测的题量, 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集体备课中, 我总是提醒同组教师要加大对这个知识点的突破力度, 效果甚好。可见,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篇9:关于集体备课的思考与探索

【分类号】G633.6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現行集体备课常见的形式及主要弊端

1.“粗放型”的集体备课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安排,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探讨一些自己想探讨的问题;二是一位教师写出教案,备课组的其他教师抄袭这位教师的教案;三是备课组的所有教师抄袭上年度的教案或上网摘抄别人的教学设计。

2.“填空式”的集体备课

学校整齐划一,下发集体备课表格,对集体备课作出严格规定,课时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作业统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统一,包括备课内容、目标、重难点、突出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研讨过程等,教师们根据学校制订的集体备课表格进行填空。

3.“发言式”的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均有一位中心发言人针对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发言,即中心发言人进行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情分析、课时安排、单元测试安排等,其他成员根据中心发言人的观点、见解,各抒己见,进行研讨。

4.“分头式”的集体备课

学期初,同一备课组的几位教师把本学期的备课任务平均分开,每人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备好后,一式几份,装订成册,每人一本,供新学期使用。这种方式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个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

调研表明,以上四种集体备课的方式是现行集体备课中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方式,他们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利弊。我们也发现其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居多,部分学校存在第一种和第四种集体备课的方式。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大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力度,明确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把握集体备课的特性,掌握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三、集体备课过程的特性

1.生成性

集体备课的过程不仅包括主备教学前的预案设计,也包括使用前执教教师的修订设计,还包括使用中与使用后的生成设计,更包含了学期终结时的完善设计,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体创造性的劳动,都具有生成性。

2.发展性

一方面,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通用性教案的编印,解放了绝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手脚——他们不用再把设计撰写教案视为身心的负担,不用再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费在教案的机械性摘抄上,同时个性化的“板块”可以引导任课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转移投放到教材与学情的把握、教案的个性化改进上,以及教学实践与反思上,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创造性

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因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拿到教学预案设计时,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取舍,创造性地实施教学预案。

四、集体备课的四个基本环节

下面将“集体备课”这四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阐述如下:

1、主备教师教学前的预案设计

根据集体备课的特性,教学前的预案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内容:

(1)对学期内的教学内容作前期梳理

(2)提出备课要求,指定主备教师,进行教学预案设计

2、执教教师课前的修订设计

例如,一位教师阅读完主备教师的“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教学设计后,分析发现,由于受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判定定理省略了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他想教师应该提供优质素材,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培养探究能力,还要还原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于是,这位老师进行了修订设计:①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根据你已有的学习经验,下一步我们应该学什么?生: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②师:请同学们画一个△ABC,使∠B=∠C,观察并想法验证AB与AC在数量上存在什么关系?生:看上去相等。通过用刻度尺度量或用圆规截取还真相等。③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④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画的特殊的三角形总结出了“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结论。那么,这一结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成立吗?⑤师:利用几何画板验证学生的猜想。先在几何画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并保证∠B=∠C,分别量出∠B、∠C的度数,然后分别度量出边AB、AC的长度,上下拖动C点,让学生观察在∠B=∠C的前提下,边AB、AC的数量关系。生:进一步证实了开始的猜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正确性。⑥师生一起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并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⑦师生应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或证明。这样,一方面把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产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也学会了研究几何命题的思路方法。

3.执教教师使用后的生成设计

上一篇: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下一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