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022-07-06

第一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备课、上课、评课初探》学习资料

负责人:张莉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级组成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网上交流,发表博文,在QQ群中讨论都可以。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只要有一位教师有问题提出,两三个教师便在一起争论、探讨解决问题。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五、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像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活动后,张颖老师就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的教情和学情,设计了教学方案,在群众性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效果很好,体现出她自己的教学为风格。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第二篇: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无效性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的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 无效集体备课的弊端

时下集体备课倍受青睐,目的是能够“积集体智慧,拓教学思路,促教师成长,提课堂效率。”但它在实践中也弊端重重。

(一)、众人拾柴“火”难旺。众观我们的集体备课,常常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原因:

1、备课观念偏颇:许多教师把集体备课当成分工备课,即教研组各成员进行分工,你备这个单元、我备那个单元,要么把集体备课理解为整齐划一,即严格规定集体备课必须统一课时、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作业乃至教案的格式等。

2、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不高、交流不深:有些老师担心如果把自己的好“点子”说出来,就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幼稚,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同行笑话而不敢交流。

3、集体备课的技术含量不高:有的老师态度端正,但因自身水平的限制,在集体备课时不得要领,简单重复,其资源的价值难以保证。再加上有的备课组缺乏骨干引领,无法发挥同伴互助之功能、、、、、、基于以上原因,集体备课虽是“众人拾柴”,但“火”难旺。

(二)、有形而无“魂”。

目前的集体备课大都只有集中、合作的“壳”,没有互动、碰撞的“魂”,就像是开“碰头会”。只是各自把自己准备的内容汇报一下,表面上看发言踊跃,实际上却无意义上的讨论交流,没有思维的相互碰撞,在认识上没有进一步的提升,在方法上没有进一步的改进,成了纯粹的走过场。引起的原因:

1、 教师没有把集体备课当成自己改进工作、提升专业水平的必需,没有全身心参与。

2、集体交流中设立了主讲人,无形中就设定了最好的、权威的,也就产生了大部分人是听众而不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的事实。这样的集体备课有形而无“魂”。

(三)、博采众长成“拼盘”

有的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任务,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由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没有取舍,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窃为集体所有。

2、 整合各种教参、教案,这一环节从这本教案上截取,只选好看、好听的,全然忽视框架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这种所谓的“资源共享”仅仅是一种拼盘“。

(四)、重“课前”轻“反思”。

许多集体备课重视课前的集体备课,集众人之智慧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授课方案,但忽视对课后的反思。如果说课前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反思则能帮助教师一辈子上好课。要知道教师课后的认真反思、汲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并及时将教学感悟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为今后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又可传播经验、为下一年级提供参考与借鉴,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群体的教研力,进而达成“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功效。

(五)、制造“模型”失“个性”。

许多集体备课,其实只是“集众人之力”制造“模型”,以共“克隆”。这样就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明显是在制造教学“标准件”。原因:一是教师忽视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和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和自我实践进行反思,用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照本宣科的执行集体方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致使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甚至连板书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如出一辙。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如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 有些教师存在“等”“靠”思想,等学科带头人或中心发言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这样就大大助长了自己的懒惰思想。因此,每位老师在执教之前,要再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积累个人经验。

二、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走向高效,这是新课改对集体备课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深情期望。那如何让集体备课更有效,更实效?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五)、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集体交流的过程,展现出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集体交流的过程是为教师提供深入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3、“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第三篇: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今天我谈一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集体备课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即只是对文本的准备,而应扩展为更深广的内容。它应包含有开学初的具体计划、期末的总结提升、学生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的研讨等。而教学内容的研讨,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备课,还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操作程序,称之为“教学设计”可能更为准确。

我组在学校近年的倡导下,进行集体备课的有关尝试,想走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期间经历了探索,迷茫和困惑,甚至走了些弯路,但经组内老师们的努力,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其进行再认识和反思,我感到现在仍有必要。现把我组在集体备课中的一些感想说给大家:

一、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1、 明确集体备课的主备人。 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人员上得以保障。

2、 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 集体备课的内容。它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当前的时政要点,高三的备考。

(2) 集体备课的要求。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设计,形成书面材料存到电脑中。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教学设计。

3、 集体备课备什么,怎样备。

(1) 备教材。我们在学期初集体备课时,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生讨论分析;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当处理: 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准确解读课标,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 ②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体验,转变学习方式。 ③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才是有效的。④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教材上的探究活动要选好,留足时间给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时间。

(2) 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将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显著。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起来捉襟见肘。 由学生生活经验贫乏,教学生活化有难度,如不能准确认知生活必需品、三农、农民工,设计家庭消费结构等;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进行,那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逻辑怎样体现?学习动力不够、课时不足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和某些显见的对政治的偏见而使部分学生对该科目的自主学习大为打折。而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教学高质量,师生都有负担。

(3) 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二、集体备课中显现出来的不足

1、在集体备课前期,我的整体布置不足,有时显得有些仓促。

2、在处理细节时做得不够耐心不足,集体讨论流于形式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是老教师发言,年轻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于是有人认为,集体备课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权威,是一种教师间的不对等。有的学校主备教师读完自己的教案后,就算完成了一次集体备课。如此一来,教师们自然会感到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3、有时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拖着拖着就忘了。

4、组内四个老师三个班任,三个学年,人少事多,备课召集难。

三、改进的办法:

(一)、 强化教师们集体备课的意识。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因为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应就所备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然后通过集体的智慧加以取舍、完善、总结,最终形成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二)集体备课应是立体全面的备课。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坚持集体备课,施教时又不失个人风格。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要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发挥个人保持自己的特长,形成风格与特色,有所创新,自成一家。

(四)集体备课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教学改革和社会迅猛发展,学生情况的变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等,都需要教师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集体备课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作出充分的预设,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新情况,认真地分析其原因,完善备课的方式和方法。

集体备课是个人智慧的整合形成集体智慧的过程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备课形式,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探讨交流,取长补短。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帮助执教教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分工合作,各展所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观全局,制定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

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而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我们每个教师认真的去思考。拓展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使得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得到提升。

第四篇: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集体备课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徐金国邮编:22400

2集体备课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从笔者对多所学校视导调研的情况看,许多学校的备课组虽然有集体备课的计划,也有集体备课的活动记录,以及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教学案,但仔细研究,这些所谓的集体备课仍然只是流于形式,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依然收效甚微甚至无效。

一、当前学校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集体备课规定每一课都有明确的主备人,这样极易造成主备人以外的其他老师,对这一课的教材几乎就不去钻研,而主备人在进行备课主讲时,其他老师因为事先根本没有精心的研究教材,所以主讲人所讲的关于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对于其他听讲的教师或是隔靴瘙痒,或是纸上谈兵,其他教师在集体研讨中所起的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于是,这样形式上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由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研讨,最后由一人执笔形成完整的教学案,集中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而实际上却变成了一个人的辛劳换取了大多数人的懒惰。最终导致集体备课只是一个人的精心备课大多数人的不备课或者少备课。大多数教师在自身没有精心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教案的情况下,拿着别人设计的教案走进课堂,最终使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益的愿望与实际收到的效果背道而驰。

二是因为集体备课追求所谓的统

一、高质,导致主备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不是从自身对教材的研究出发,不是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而是从网络、杂志、教辅资料等途径寻找名师的教案或教学实录。一些教师直接把网上的名师教案或实录剪贴过来打印出来,又不进行结合实际的重新整合修改、加工完善,于是,出现许多学校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几乎是一字不改的从网上下载的教学案,这些网上的优秀教学案好则好矣,但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情,是否适应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却很难说。再加之部分教师对别人的教学案,根本不去学习、揣摩和研究,对名师教案设计的思想理念不能做到透彻地理解、正确地领悟,对教学环节安排的思路不是很清晰,走上课堂只是“依葫芦画瓢”,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三是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提出统一的电子备课的要求。于是,出现不少学校的老师的所谓集体备课材料只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实录、资源的“大杂烩”。在这样的电子教案中,我们既找不到教师自我研读教材的心得与感悟,也找不到教师自我对教学程序的精心设计,更谈不上教师对备课和课堂的教学得失的反思与改进。教师走进课堂所使用的所谓集体教案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也没有精细完整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走到哪里算到哪里,教学的随意性和无效现象随处可见。

二、开展有效集体备课必须扎实抓好的几个关键

一是要抓好集体研读教材。集体研读教材是进行语文集体备课的基础。走进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之所以目标定位不准,重点把握不住,教师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出入,其实都与教师备课时没有研读透教材有关。关于语文教师必须精心研读教材,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段话堪称经典,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铭记。于老师如是说:“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所以要想课堂高效益,教师就必须在研读教材上花大力气,下苦工夫。只有把教材研读透彻,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教师真正研读透教材,教师才能找到处理教材的入口,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所以,语文集体备课应该从抓教师集体研读教材开始。

抓集体研读教材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每年寒暑假,学校可以分学科按年级组组织全体教师一起研读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体例,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研究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研究教材的处理,交流研究的体会。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按教材单元,将备课组分成若干小组,研究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单元集体备课的初步教学案,然后在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分工落实任务,利用寒暑假期,争取形成全册教材的一个完整的初步的教案,并统一打印分发到备课组的所有教师,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

二是要抓好集体研讨教案。集体研讨教案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

关键。集体研读教材,形成初步的教案只是为集体备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不意味着集体备课已经结束。而对形成的教案的进一步研讨,才是集体备课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集体研讨教案也不能就教案研讨教案,而是,首先要明确主备教师在一个班级进行试上,备课组其他教师集中听课,听课之后,根据课堂实施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再对教案展开研讨,做到有的放矢,使讨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说教学目标定位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流程如何安排更加合理,教学难点突破有没有更好更新的办法,教学课件需要进行怎样的修改完善等等。通过集体听课之后对教案的深入研讨,使备课组的每一位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做到不仅心中有教案,而且心中有课堂。

三是要抓好个人的二次复备。个人的二次复备是提升集体备课质量的保证。因为即使同一所学校,各个班级也有各个班级不同的学情,各个教师有各个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所以,即使再完美的教学案也不能完全照搬,还必须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个人的二次复备。在二次复备过程中,一要重视对班级学情的分析,真正做到备课不仅备教材教法和学法,更要备学生;二要重视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和准备,让课堂在预设中顺利前行,在生成中绽放精彩,使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三要重视对学生课堂质疑的研究和准备,努力使课堂探究不浮光掠影,能够抓住实质,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文本之后的东西,使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要重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的不同

的作业和练习设计,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练习中有收获,有成就感。五要记下教师个人的备课感受和听课研讨的心得体会,形成教师自我的教学反思。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最终将集体备课之后形成的个人二次备课的教案再交备课组长审阅签字,教师拿着签阅的教案再走进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定会大大提升。

通联地址: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教研室邮编:224002

E-mail:yccqxjg@sina.com

第五篇:有效集体备课的几点做法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它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校做了一些探索工作,现把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集体备课制度的完善

制度的改变会影响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建立和规范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有利于学校规范集体备课的组织行为,提高备课活动的规范性。我校在集体备课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注意:备课组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规范集体备课的内容与流程,检查工作跟上(领导责任制),做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注意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

二、科学的集体备课流程与活动要求

(一)活动流程

1、个人初备、一人主备。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每位教师提前一周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思考教学程序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手段。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情境设计、活动安排、方法策略、作业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

2、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教师提出自己的 教学设想与依据,然后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交流。

3、主备定稿、个人二备。主备教师整合组内 教师建议,修改原有教案,形成集体教案。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

4、课后反思、再次完善。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教师可随时交流教学反思或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集中交流。

(二)活动要求

备课组活动的价值取向:紧贴学科,基于问题,立足诊断,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着眼反思,行为跟进,集体备课要求具体可以概括为“四定五备五统一”。

“四定”: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五备”:包括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资源、备练习等,重点要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

“五统一”:同年级同学科应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课时分配、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测试内容。

三、集体备课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处理好新授与反思的关系。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可以是在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调研活动。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4、处理好短期教学与长期教学计划的关系。集体备课中,要立足整体,着眼当前,合理规划短期教学与长期教学的计划安排,保证教学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落实。

5、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在备课过程中,要合理删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要从落实教学要求的角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根据学情实际,适当的降低教学起点,分散教学难点,但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保证正常的教学目标达成。

四、关注集体备课细节,体现实效

1、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集体备课必须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做好一些实事:如提出一些问题,这是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即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实际,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某个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怎样优化课堂练习等等,问题越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还可为研究一些策略,在广泛讨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共视,概括出最优的教学策略,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四是分享一些资源,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一个点子、一个经验、一个教训、一个案例和一个设计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备课资源,有选择的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如在一次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活动中,主备教师结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问题,向参加活动的教师补充介绍了多种技巧性的方法,让参加者感到收获不小。同时又有几位老师补充了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2、充分交流,营造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加强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环节。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组织者不能以“权威”的见解一锤定音,而是要创设集体备课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组织和引导大家畅所欲言,适时把握讨论的话题,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教师个人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实践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对大家有借鉴,都是难得的财富和智慧。成功的集体备课通过个人初备的认识与大家的集思广益间的充分对话,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达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在一次集体备课中,参加教师因为一句话是否是比喻句而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请教了教研员后才形成定论。

3、充实完善,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由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备课后的完善阶段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备课后的充实完善环节做得越具体,越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体备课才能够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集体备课的充实完善环节,还应该包括教师上课后,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二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矫正与反思。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资源,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盏明灯,灯明亮些,我们的心胸就更开阔,思路就更敏捷,教学工作也就更得心应手。

上一篇:交通事故典型案例下一篇:交通管理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