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2024-05-13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精选8篇)

篇1: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发证的若干意见

文号:国土资发〔2011〕178号 时间:2011-11-18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

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11〕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要注意做好变更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凡有条件的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核实并确定权属界线,对界址走向进行详细描述,采用图上量算或数据库计算的方法计算宗地面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牧区等特殊地区在报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地籍图比例尺可以放宽至1:50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和计算宗地面积,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使用勘丈法等其它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变更登记时,应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四、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于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不存在、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

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并持有土地权利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权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的土地面积。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

在土地登记簿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按“хх组(村、乡)农民集体”填写。

五、依法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受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委托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手续时,由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代表申请办理。

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依法确定。

六、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

宅基地使用权应该按照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依法确认给本农民

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

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

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

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

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

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

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

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

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七、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超面积的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八、认真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它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认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确权登记发证。

九、妥善处理农村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问题

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以及有关用地政策的,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进行登记发证。

十、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结合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工作,全面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严格禁止搞虚假土地登记,严格禁止对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就登记发证。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一、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各地要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

十二、规范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核查整理和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凡是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缺失资料以及不规范的,尽快补正完善;对于发现登记错误的,及时予以更正。各地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登记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规范。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标准,统一规范管理土地登记资料。

十三、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信息化 要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等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政策。

篇2: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 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

豫政 〔2011〕7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九日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 省财政厅 省农业厅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要求

(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覆盖全省农村和城镇的全部集体土地,涉及农村所有农户和城镇部分农户及使用集体土地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应以地籍调查结果为基础,以经县级政府确认的土地所有和使用状况为依据,根据《土地

登记办法》的规定开展。按照统一要求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和登记信息系统。

(三)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分阶段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在2012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要于2012年上半年开始筹备,2012年9月30日前开始,2015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

二、统筹安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四)依法开展登记。各地要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因地制宜、全面覆盖和急需优先的原则,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登记,确保土地登记结果合法、有效。严禁通过土地登记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

(五)统筹安排任务。各地要结合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统一安排部署,明确分目标和任务,加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与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衔接,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六)确保工作经费。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按照豫发〔2010〕1号文件的要求,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得增加农民负担。

(七)做好宣传发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涉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各地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相关的法律、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八)开展业务培训。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强,省政府有关部门将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土地调查单位的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规范开展和工作质量。各地要在省统一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九)强化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查清每宗土地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的主要方法,是土地登记发证的前提。各地要严格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国家、省定的技术规程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按照城镇地籍调查的技术规程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要认真制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大比例尺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图。

(十)妥善处理争议。对地籍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权属争议要及时妥善调处,确保调查成果的完整性,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对无法及时调处的土地权属争议,要先划定争议区,制作争议区资料,为后续调处工作创造条件。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建立土地

权属争议信息库,及时掌握、更新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动态,有效化解争议。

(十一)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将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成果上图入库,进行规范化管理,作为开展日常土地登记工作的基础。要建立地籍成果更新机制,以日常土地登记为基础,动态更新地籍调查成果资料,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确保土地登记结果的准确性。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地籍档案数字化,对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建设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奠定基础。各省辖市、县(市、区)要逐步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网上实时更新、动态监管,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地籍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

(十二)完善登记成果。要对已有的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成果进行检查,凡未将农村集体所有权证确认到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存在缺失登记档案及土地登记不规范、宗地测量精度不符合规定、登记错误的,要做好记录,结合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修测补测,及时更正、完善。

(十三)建立通报制度。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度汇总统计分析和通报制度。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按季度逐级上报工作进展情况,逐步实现网上动态上报,便于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度,加大工作推进和督促检查的力度。

(十四)充分发挥基层和中介代理机构的作用。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乡镇国土资源部门分布广、情况熟的优势,依托乡镇国土资源部门集中人员、时间和地点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登记申请、土地确权、纠纷调处等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助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专业力量,提高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

(十五)实行凭证用地管地制度。土地权利证书要发放给权利人,严禁以统一保管等名义扣留、延缓发放土地权利证书。从2013年1月1日起,各省辖市、县(市、区)在办理土地征收手续时,必须出具被征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在实施征地拆迁时,要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进行补偿;依法进入市场流转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经过确权登记发证,做到产权明晰;未经过确权登记发证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律禁止流转;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涉及宅基地调整的,必须以宅基地使用权证为依据。要切实做好农用地流转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衔接工作,确保承包地流转前后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损害。

三、加强领导,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十六)省政府在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法定主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工作的组织开展。

(十七)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意义,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各级国土资源、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督促检查,抓好落实;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的筹措、拨付等工作;农业部门要做好承包经营权管理、农用地流转与确权登记发证的衔接工作。

附件

河南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

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张大卫(副省长)

副组长:胡五岳(省政府副秘书长)

张启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成员:刘荃(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传捷(省农业厅巡视员)

李志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篇3:浅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属于农村地籍管理的一部分, 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是推动集体土地科学利用、合法流转的基本前提;也是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的重要手段,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作为一项夯实基础、立足长远的系统工程,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实现依法管理农村土地, 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重要保证, 对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基础, 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 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实现土地统一登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是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明确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之间的界线。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 从而减少对农民土地的侵权行为, 有理有据地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主动化解矛盾,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地籍档案, 促进基层土地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二)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要[1]。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过程, 是进一步查清宗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空间位置, 建立与完善土地档案的过程, 也是摸清土地利用情况的过程, 从而全面、动态地掌握土地利用信息, 促进土地的高效和科学地利用。

(三)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是产权明晰。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 推动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 能够为土地征收征用、集体土地流转等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必要的产权基础。这项工作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前提,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与优化配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实现城乡统筹的需要[2]。

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方法

(一)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原则。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以准确性、真实性和连续性为原则。

只有建立在运用专业测量仪器的调查和勘测、双方农村集体法人代表和指界人的共同认可基础上的工作成果, 才能真实、准确、科学地反映土地权属情况, 为相关的土地政策服务。因此,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应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严格按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规程》的要求, 以二调形成的影像地图为工作底图, 对地类、权属界线等进行科学的判读, 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修改, 真实地反映土地现状, 为政府决策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土地权属基础数据和资料。通过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保证工作成果在技术上有准确性、在成果上有真实性、在时间上呈连续性。

(二)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流程。

本次调查登记发证工作分外、内业先后进行。外业调查登记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集体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地籍档案等各种资料成果, 以1:10000正射影像图为基础, 采取图纸标绘签界和实地确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每块宗地的权属性质、界址、面积和用途进行调查、确认, 并统一编制宗地代码, 进一步完善地籍档案。

1. 准备阶段

(1) 岗前人员培训:由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数据软件开发公司负责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充分认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重大意义的基础上, 熟悉工作的流程和基础资料, 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工具的应用等。

(2) 制作工作底图:由内业按照要求制作调查地区的工作底图。

(3) 配合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等。

2. 外业调查

(1) 调查和测量。在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人员的协助下, 采用网络RTK技术手段与传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宗地为单元调查确定辖区 (以乡、镇为单位) 内土地所有权主体权属性质及权属界线、地类。在双方农村集体法人代表和土地指界人确认或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 由双方法人代表在工作底图所确认的权属界线两侧签字盖章, 同时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对变更的权属界线, 要进行实地选取界址点并测量的作业。如果双方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 而且在目前掌握的资料无法提供评判依据的情况下, 双方由法人代表签订《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 该宗地标记为争议宗地并上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对争议宗地的范围也要进行取点测量。翔实登记国有土地, 实地勘测其面积、用途、权属界线等。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地类资料为基础, 对地类现状进行调查, 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的图斑。

(2) 整理调查测量数据, 形成外业成果。外业作业人员要整理调查和测量数据, 按照工作准则对所取宗地的界址点进行人工编码, 编制《权属调查表》并获得所有权人 (或法人代表) 的确认。对有争议的地块、飞地、无权源土地做好记录。

3. 内业汇总数据

(1) 汇总调查数据, 形成内业成果。内业运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统一要求的数据处理软件Super Map将外业成果进行采集、汇总、分析, 建立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并绘制宗地图, 制作权属调查表。

(2) 公示调查登记成果, 对发证依据进行再确认。将工作成果进行公告, 并取得农村集体双方的认可;将成果报送县、区土地管理部门, 签署审核意见, 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

4. 以宗地为单位向农村集体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证书。

三、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难点

(一) 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

有少数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此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不够重视, 具体表现为:一、在土地管理部门下发通知所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到辖区国土所进行指界确界;二、时间观念不强, 部分集体土地法人代表和指界人不能按时到达指界地点, 造成时间浪费, 工作效率低下;三、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到此次确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 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四、当某宗地发生确属争议的时候, 拒绝包括非争议宗地权属的确界和签字, 并将责任完全推给作业单位和土地管理部门;五、有些村干部不实事求是, 推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所签订的权属界线协议书, 在宗地权属指界的过程中故意单方面扩大其集体宗地的范围, 制造争议;

六、部分村干部和指界人认为确权登记工作程序繁复, 以没有时间为由, 不配合后来的再确认和测量工作。

(二) 历史遗留土地争议问题。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编制的相关地籍档案是此次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依据。确权发证涉及各村、组、乡镇之间土地权属界线划分, 有的界线不清, 权属不明, 存在权属纠纷, 可供利用的证明材料又由于人员的变动不完整[3]。由于缺少相关的资料, 这些争议的解决超出了作业单位的权利范围而无法解决。

(三) 权属界线确定问题。

本次工作所用底图是2008年绘制的1:10000正射影像图。部分宗地地貌在近两年由于开垦或建设工厂、公路等发生变化, 标地物发生位移或消失。而工作中缺少此类动态的记录资料, 造成实地界址点无法确定, 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度。

(四)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争议问题。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争议主要表现在国有林场与周围村庄的土地权属争议。由于国有林地占地面积大, 与其发生的土地权属界线争议涉及农村集体多, 且作业单位所掌握的地籍资料、工作底图与国有林场下属的地籍部门所编制的地籍资料、地图等不能吻合。故此类土地权属争议无法解决, 只能暂时搁置。

四、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宣传, 提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并且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和保护的质量, 所以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对于农民群众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解释, 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认真、积极地给予配合。

(二) 充分利用好地籍管理资料。通过土地管理部门多年的土地调查工作, 尤其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编制了大量丰富翔实的地籍管理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依据, 要充分利用并加以完善。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图件资料, 可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现场标定和测量依据, 对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成果不能满足此次所有权总登记发证要求, 需增设界址点的, 可按原《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定的界线和走向由各方法人代表及指界人现场指认并设置界标, 作为原协议书的补充, 对已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的国有农场和其他国有土地, 此次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可以直接登记确认与其相邻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属界线[4]。

(三) 做好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沟通。权属争议的解决要以土地管理部门为主体, 在辖区国土所的指导下进行争议的协商处理。遇到地貌、地物变化的应及时上报土地管理部门, 在规定允许的情况下查阅相关的地籍资料和调查记录。作业单位要定时向土地管理部门上报工作进度和工作情况、反映遇到的问题。

(四) 重视地籍资料的保密。作业人员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恪守“申请主体合法、权属材料齐全、界址清楚、权属无争议、面积准确”的原则, 严格执行工作规程, 认真负责得对待调查登记工作。

作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特别是在实地测量的过程中, 要遵守工作守则, 重视对地籍资料的保密:不外借资料, 不允许非作业人员对资料拍照, 对存有资料的笔记本电脑要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等, 避免地籍资料的外漏。

参考文献

[1], [2]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1

[3]宗金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思路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7.

篇4: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土地勘测技术;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55-01

由于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不断改革,为了明确农村的土地产权,农村土地使用权证以及土地所有权证的确认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组织村民小组以及经济合作社来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已经覆盖到了全部的农村集体土地。由于发证工作的不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管理系统也运用而生,实现了发证的一体化管理和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

一、土地勘测技术的运用要点

(一)确定合理的比例。

土地勘测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在勘测之前首先要拥有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测图,只有确定了这个测图比例的合理性,才能在勘测工作中保证勘测工作的高质量,保证勘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尤其在一些地势较差的地区,由于地势的起伏情况比较大,在确定勘测网点的时候应该在高处设置,保障不同的高程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

(二)提高关键点的精确度。

在土地勘测的过程中,关键点一般是指坎顶线、标高等方面的地理位置,土地勘测在实际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关键点,在绘制勘测图的时候就应该保证绘制图中的农田、居民点、沟壑以及园地等详细的信息,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可以详细的标注出农村的复垦地区以及城市改造方面的住房面积的信息和林地信息。在完成土地勘测的工作之后还应该标注高程坐标,保证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二、运用土地勘测技术的优势

(一)精准的信息采集和处理。

为了提高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土地的权属调查的精确度有更高的重视。土地勘测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定位功能,在土地的相关调查方面的工作中,如果合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就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具体的土地区域进行定位。

(二)快捷的数据管理。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也是一样,在构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时候,如果充分利用土地勘测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快速的获得准确的地质结构等信息,使数据信息的管理变得更加敏捷,还可以使整个登记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从而保证登记工作的严谨性。

(三)高效完成工程进度。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规模比较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项土地勘测技术的支持。为了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保证工作的进度,在登记发证工作期问,只有充分利用土地勘测技术,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依据,保证等级发证工作的一体化,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不断强化信息化水平,使等级发证工作高效完成。

三、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在构建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使用到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融入地理信息系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所以在构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了,同时依据土地登记发证的程序来完成土地的报批和审核。在构建数据库的时候,原则上应该保证数据库的多功能性,除了最简单的数据浏览功能和查询功能之外,还应该建立数据分析统计功能,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统计了,使数据库可以更好的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服务。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对地面的物体进行定位的技术,由于其定位范围较广,并且精确度较高,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我国的各个控制点进行定位确定,并且非常精确和快速,最高的时候精确度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别。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图以及地籍测量的控制点和界址点进行确定,使我国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监管更加快捷。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包括侧视雷达遥感、热红外遥感以及航空遥感,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将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影像的特征和原理进行完善的记录,由于土地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而实现土地的智能分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土地的智能分类,首先要对地表物体的成像规律以及影像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要明确地面相关物质的大小、

所在的方位以及性质。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外业的调查工作的底图进行制作,可以利用航摄影像,这是一种分辨率极高的技术在得出了影像套合图之后,就可以将其看成为外业权属的调查工作底图,从而进一步完成权属调查工作。

(四)综合技术的运用。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全新的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土地勘测技术中的一种,是很难全面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单纯运用的例子也比较少,一般是将三种技术整合起来。在3S技术中,遥感技术获

得的影像一般是作为参考,而全球定位系统就是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最后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描述最终的监测结果,最终完成土地的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将三种不同的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行使用,每种技术都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高效、系统、规范的完成。

四、结束语

篇5: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2011年11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农办(农工部、农委、农工委、农牧办)、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财务局、农业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为切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

二、依法依规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三、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

各地应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技术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全国土地调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清农村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地类)等,按照统一的宗地编码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同时,要注意做好变更地籍调查及变更登记,保持地籍成果的现势性。

凡有条件的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并计算宗地面积;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核实并确定权属界线,对界址走向进行详细描述,采用图上量算或数据库计算的方法计算宗地面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牧区等特殊地区在报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地籍图比例尺可以放宽至1:50000。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和计算宗地面积,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使用勘丈法等其他方法已发证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在变更登记时,应采用解析法重新测量并计算宗地面积。

四、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于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不存在、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对这部分土地承认现状,明确由村农民集体所有;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

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并持有土地权利证书。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

涉及依法“合村并组”的,“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保持不变的,所有权仍然确权给原农民集体;“合村并组”后土地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并得到绝大多数村民认可的,履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变更的法定程序后,按照变化后的主体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并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证书上备注各原农民集体的土地面积。

涉及依法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原则上应维持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依法调整土地的,按照调整协议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归属,并依法及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对于“撤村建居”后,未征收的原集体土地,只调查统计,不登记发证。调查统计时在新建单位名称后载明原农民集体名称。

在土地登记簿的“权利人”和土地证书的“土地所有权人”一栏,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按“хх组(村、乡)农民集体”填写。

五、依法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

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受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委托行使所有权;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手续时,由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代表申请办理。

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要求和形式,可以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依法确定。

六、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

宅基地使用权应该按照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依法确认给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的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经有权机关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七、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超面积的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八、认真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认定合法使用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确权登记发证。

九、妥善处理农村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问题

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以及有关用地政策的,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进行登记发证。

十、严格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结合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工作,全面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严格禁止搞虚假土地登记,严格禁止对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就登记发证。对于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十一、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各地要从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规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争议。

十二、规范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核查整理和完善已有土地登记资料。凡是已经登记发证的宗地缺失资料以及不规范的,尽快补正完善;对于发现登记错误的,及时予以更正。各地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保证登记资料的全面、完整和规范。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标准,统一规范管理土地登记资料。

十三、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信息化

要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等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地籍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篇6: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实施方案》的通知

破政字[2010]78号

关于印发《破凉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

经研究,现将《破凉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各村(社区)务必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落实好本区域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

特此通知。

破凉镇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27日

发:各村(社区),城关国土分局。抄送:县国土资源局。破凉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严格规范土地利用,根据中央、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是依法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位置、界线、范围、用途和面积,通过依法确权发证,严格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二、工作任务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权发证。运用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并发证到村民委员会。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发证。查清农村宅基地的权属、界址和面积,按照相关法律程序,以户为单位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乡镇企业等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根据《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若干规定》进行确权发证。

三、工作责任

(一)领导责任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镇成立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齐长升,副组长:罗桂冬、石先春、陈虎,成员:刘劲松、胡颂保、刘学勇、燕传银、吴小鹏、吴考中、张怀国、石尤风、刘翔宇、汪勇华、熊群国、汪秉直、潘长安、张阳生、熊艳东、黄文峰、陶运恒、张礼兵、姚尚元、余传朋、余习友、吴习庆、余景江、刘百奇、张和来、陈艳和、陈洁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发证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协调,主任:罗桂冬,副主任:潘长安、熊艳东、陶运恒、黄文峰,成员:叶建华、凌强、吴维。

各村(社区)也要相应成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具体实施该项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以村为责任主体,镇负责组织协调,国土分局负责业务指导。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城关国土分局为责任主体,村予以全力支持和配合。

3.户籍管理工作以破凉派出所为责任主体,负责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农村居民户籍登记资料,即日起派出所和各村(社区)就农村户口分户工作,要严格把关,不得随意分户,谁出问题追究准的责任。

4.农村宅基地是否符合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审查工作,以村镇建设服务站为责任主体,负责准确、全面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0月25日至31日)

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为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登记发证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1.201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全面开展并完成全镇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县城关国土分局按照二调数据库所提供的图纸资料及各村之间所签订的权属协议书,经镇、村核对无误后,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审批表,上报审批。

2.2010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全面开展并完成全镇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求每个村以300户左右为一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3人组成,分别负责测量、登记、绘图、测算等业务工作,相关村民小组的组长或党员负责召集、带路和指认工作,相关责任片村干负责组织协调。每个调查工作组在现场要进行实地丈量、绘制宗地图,量算宗地面积,填写宅基地审批表,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双方指界签章。经镇、村认定土地来源并张榜公布无异议后,组织完成上报审批。

3.2010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由县城关国土分局依据集体建设用地的批准文件(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到现场进行实地丈量、勘察、绘制宗地草图,量算宗地面积,填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审批表,并进行四邻签章,经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完成上报审批。

(三)补缺补差阶段(2010年12月11日至31日)

对集体土地三权发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发证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一时难以解决的由镇、城关国土分局、村联合进行商定,确实难以界定的由城关国土分局请示县局予以裁定,同时对所有发证资料进行规范建档,整理上报。

五、工作原则

(一)区别对待,依法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 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三类主体并存的现状,按照“主体平等”的原则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1.凡是土地界线清楚,第二次土地调查时已签订了权属协议书的,由相邻权属单位重新签字盖章确认后,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发放给村民委员会。

2.属于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确认给镇农民集体,没有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镇政府代为行使。

3.不能证明属于镇农民集体所有或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应依法确认村农民集体所有。对于已经打破了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土地界线的地区,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村农民集体。

(二)尊重历史,分阶段确认宅基地使用权 1.登记原则

(1)根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超出面积只登记不确权发证。

(2)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勘丈,制作宗地图和进行土地登记,按法定面积标准予以确权。

(3)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应按当时的政策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超过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勘丈,制作宗地图和进行土地登记,按法定面积标准予以确权。(4)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应依法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超过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按照法定的土地面积标准重新确权登记。

(5)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的宅基地,只要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以确定其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拆迁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宅基地使用权由农民集体收回。

(6)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依法接受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因继承房屋而取得的宅基地,可以确认宅基地使用权。

(7)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已经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并颁发证书的,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宅基地由农民集体收回。

(8)新申请的宅基地,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发证。

(9)原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集体经济组织机构调整而转到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因工作需要离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或转为城镇户口等原因,宅基地仍在继续使用,面积符合规定的,由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材料,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2.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以确权发证:(1)宅基地使用者未申请登记的;(2)地上建筑物权属不清的;(3)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4)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5)一户多宅的;

(6)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建造住宅的;

(7)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镇村建设规划的;(8)出租、出卖住房后,再次申请宅基地的;(9)经批准即将征用、拆迁的宅基地;

(10)厕所、猪圈、牛栏、晒谷场等生活生产附属用地不纳入宅基地确权登记范围;

(11)土地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注重现实,稳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 1.登记原则

(1)凡属于经过依法批准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按照批准文件确权;(2)凡属于历史沿用的集体建设用地,按不同时期的政策规定确权。1982年2月之前占用并使用至今的,按实际使用状况确权。1982年2月至1986年12月之间占用并使用至今的,按照《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条例》等规定处理后确权。1987年1月以后占用地,按照占用时的《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后确权;

(3)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的镇村企业,因破产、兼并、改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但镇、村办的企业以及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单位因管理权限上收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因此而发生变化,土地权利仍确定给原权利人。

(4)镇、村办企、事业单位因倒闭、合并等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原土地所有权人收回,另行安排使用。2.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确权登记:(1)土地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2)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正在处理的;

(3)以兴办“乡镇企业”、“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用(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

(4)以租代征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5)明确定性为“小产权房”的;(6)土地管理政策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工作要求

1.各村、相关单位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此项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工作的督查和领导,确保工作如期按质按量完成。

2.严明工作纪律,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情况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每户由各村收取5元的登记费统一缴县城关国土分局,除此之外,任何村(社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搭车收费,违者将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7: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一、准备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筹备

1、提高认识,深入宣传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登记颁证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基本保证;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拓展我县建设用地空间的重要途径……

为此,今年伊始,局党组即把该项工作列为我局必办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会议、学习、调研、培训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发动;特别是近期,于强局长亲自过问和部署该项工作,每周例会必听汇报、必予强调、必作安排、必抓落实。同时,我局通过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县委、政府争取支持,向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协调,为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县政府于5月份和7月份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与分管同志参加。会上分管副县长对该项工作专门进行了强调、安排和部署。

2、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于强局长任副组长,公安、财政、农业、林业、建委、房管和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并积极争取县政府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提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该项工作。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织专业登记人员115人,进行培训。

3、认真筹备,制定方案

我局已制定出《关于开展县农村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农村宅基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技术规程》,分别就宣传发动、组织保障、队伍建设、经费保证、任务落实、时间安排、政策把握诸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4、筹备经费和登记资料

我局积极争取筹备经费和登记发证相关资料:(1)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县政府同意,决定对农民宅基地登记每宗完善卷宗补助20元。(2)印刷登记相关资料100余万份,正在分发到各中心所。

二、目前进度:完成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进1、4月底,已全面完成全县325个村(居)委会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2、部分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全县农户总户数33万,已发证24.7万户,占比74.8%。

我局在每个乡镇都先行试点,乡镇村干部和国土所人员克服工作繁多、暂无经费、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困难,基本完成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和逐户组卷工作,并进行了公示。目前大部分试点登记工作已结束,卷宗已完善。在完成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该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3、摸清家底,积极准备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工作,通过摸底调查,全县集体建设用地约1500宗。我局将从6月份开始,集中2-3个月的时间进行登记,确保前完成任务。

三、下步计划:克服困难,依法操作,确保完成任务

关于农村宅基地发证工作,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全面准备阶段

2月20至28日,设计和印制有关资料、抽调人员召开动员会,开展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工作。

2、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阶段

3月1日至8月31日,全面展开工作:逐村逐户开展权属调查,填写地籍调查表,进行指界,同时进行地籍测量。

3、完善材料与自查自纠阶段

3至8月,一边完善组卷报批材料,一边依法进行公示,一边进行自查自纠。

4、检查整改阶段

9月份,由县国土局组织,根据规程进行检查,对检查合格的资料,组卷上报;对不合格的,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问题卷宗上报审批。

5、报批发证阶段

10至11月,组织上报审批,然后发证。

6、总结、奖惩

篇8: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土地确权,登记发证,3S技术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如何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起来, 形成系统化的土地资源产业链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为了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强化, 鉴于此, 本文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3S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 基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应用3S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于3S技术是RS、GPS、GIS三类技术的有效融合, 因此在各类环境信息及空间信息的收集及处理方面, 具备准确、快捷等优势。而将3S技术合理、科学地应用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 其优势非常明显, 具体包括:

1.1 采集、处理信息精准性高

社会的进步及发展, 使得农民的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 农民的产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农民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相关工作的质量上, 也有了非常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农民的要求, 相关工作人员便需要对权属调查的精准性加以重视。

3S技术当中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功能非常强, 基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相关工作调查过程中, 对全球定位系统RTK技术合理应用, 能够对具体方位进行及时、精确地定位。与此同时, 在各类分析信息及统计信息方面, 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完成输出。总而言之, 在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充分应用的条件下, 使得权属调查信息的采集、处理等工作的精准性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据。

1.2 数据管理敏捷性强

近年来,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 对3S技术充分应用, 使得数据信息管理的敏捷性得到有效强化。显然, 在这样的条件下,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日常变更登记工作将更具规范性及严谨性。

1.3 确保工程进度的高效性

对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来说, 其工作规模宏大, 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并且需要技术及政府的支持。为了使工程能够顺利完工, 确保工程的进度便显得极为重要。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级发证工作期间, 对3S技术加以应用, 能够为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提供有效技术凭据, 同时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级发证工作的内外业一体化得到有效实现。和传统方法做对比, 在数据获取的准确度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还使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强化, 这样便进一步使工程进度的高效性得到有效保障。

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3S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

结合上述分析, 认识到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为了更加了解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当中的应用, 下面本人对其多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

2.1 应用遥感技术对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加以制作

于遥感影像而言, 指的是以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综合影像, 能够对地表物体的诸多特征及原理进行完善记录。随着土地开发工作的发展, 就现状而言, 使智能土地分类得以有效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此项工作的实现需满足多个条件: (1) 对地表物体的成像规律及影像特征进行研究; (2) 对于地面相关物质的方位、大小以及性质需加以明确。

基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等级发证工作当中, 此次主要应用了航摄影像, 其分辨率为0.4m;同时, 在正射影像图的制作过程中, 主要应用了具有高精度的DEM数据。

在对Arc GIS软件加以应用的前提条件下, 结合了最新的现状图数据, 涵盖了线状地物以及村权属界线等, 将行政村作为单位, 得出了规范的影响套合图, 其比例为1∶5×103。将上述得出了影像套合图视为外业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进一步便能够使权属调查工作以及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总之, 在合理应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 能够制作出对调查工作有帮助的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2.2 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重要界址

基于城乡环境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的前提条件下, 将遥感影像应用到土地调查过程中, 能够将图斑的界限以直接的方式判读出来, 同时还能够精准地识别线状地物的方位以及权属的的界址点等。另一方面, 倘若环境因素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尤其是在新产生的地物繁多的状况下, 在判读方面应用遥感影像便显得较为不易。在此情况下, 便需要借助全球地位系统使定位更具精准性。

对于外业的调查, 或者实地指界, 给予手持全球定位系统实现定位, 可以使具体位置得到快速地定位, 同时确保点位坐标的精度。如此一来, 工作效率便得到了有效提升, 并且还使成果质量得到了充分有效的保障。

2.3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建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加以构建

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作为参考凭据,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 不但需要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 而且还需要融入地理信息系统, 这样才能够使该数据库的构建更加完善。

对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应用, 能够以土地等级发证程序为依据, 进而完成土地的报批及审核, 然而在土地登记卡以及土地归户卡得到有效输出之后, 便能够打印出油管土地所有权的证书。与此同时, 将地理信息系统充分应用, 还能够使业务的报批、审核与流程的控制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流程, 同时使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之间形成一个整体流程。在上述条件得到有效实现的基础上, 地籍办公的效率便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从而使数据库的规范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数据库具备多方面的功能的基础上, 如供用户浏览功能、查询功能以及数据分析统计功能等, 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最终为该项工作的完善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 认识到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合理应用3S技术, 具备多方面的优势, 如精准性、敏捷性及高效性等。对于3S技术当中的遥感技术来说, 主要能够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底图的制作;而其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在重要界址的测量上有显著价值作用。另外, 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构建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总而言之, 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应用价值显著, 能够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飞飞, 郭庆丰, 宋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 2013 (25) .

[2]于建嵘, 石凤友.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J].东南学术, 2012 (04) .

上一篇:酒店前台经理年底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小升初英语知识点总结-小学小升初英语考试必考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