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2024-05-07

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通用8篇)

篇1: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那我们如何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就目前的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应该从两方面落实教研活动:一是集体备课,二是如何听课。

一、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

1、其实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复杂,我们大家教参加过集体备课,我们经常就教学中的困惑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那就是集体备课的雏形。

2、在规定的时间内,组内教师共同研究某一章节、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形成一定共识的基础上,各人分头编制教案,分别实施教学,这样的形式我们也经历过。

3、同上,但事先分工布置任务,各人对即将讨论的内容预作钻研,且各有侧重,而后各人就重点准备的内容作主要发言,他人补充,再制定教案,汇总后分发,每人则有了几个课时的教案。

4、形成科学的集体备课的流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写出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本专业教师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一定空白),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记,备课组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我们认为集体备课特别是第4种备课形式,费时会多一些,但时间主要是用在“磨刀”上,目前,我们的老师还可能不适应这种形式的备课,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在集体备课之前,我们的老师自己先行研究一下自己的教案,然后我们可以在集体备时,交流一些已有的经验或心得,或探讨一些自己想实施的方案是否完善,或讨论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自己准备教学时的一些困惑。然后我们其他的老师可以自己的备课笔记中圈圈点点,划划注注,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我们以后集体备课会上升到,一位老师只要承担部分书写教案的任务,反过来又节省了机械抄写的时间,且由于备课质量的提高,因此,个人用于备课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时间会节省很多,但效果比个体劳动好得多。

二次备课很重要,课后即时写下教后记,可以记一些课堂上的亮点、以及不足。这些是自己教学经验的结累,也可以是自己写论文的素材,下次集体备课时可以拿出来交流,那教后记的价值会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科学的集体备课的好处

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因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几点主要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弥补个人教育智慧、知识的盲点。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如:我曾教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由于自行备课,所以上课时不免出现知识的盲点,所以在毕业考试,我班就吃了一个大亏。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这块长方形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由于个人备课的力量有限,教学比例尺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知识点,所以我们班那次考试这道题失分率很高。

再如: 次考试时,有位老师问我:汽车行驶时,整个车轮是平移还是旋转?我问他是怎么讲的?他说他讲的是旋转,且在集体备时他看到过这道题并没有提出来讨论。其实就这题而言,车轮本身是旋转的,但车轴是平移的。所以就整个车轮而言,即有平移又有旋转。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在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的时候,我们通常出示三个三角形,通过学生观察,测量得出结果。当然这种方法是可取的,也是实用的,然后正出示多个三角形,加以巩固。但我们在集体备时,我们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一种设计:先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直角,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答案很一致,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钝角,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也很容易回答。再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可能会挑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实际操作中,效果非常好,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说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思维灵活了,教什么教轻松呀。再如分数的意义。

同时,经常参加集体备课,讨论教材教法有助于我们的老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培养我们老师驱驾于教材的能力。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反,如果不能很熟悉掌握教材,那么你的课堂教学效率会很低,也就是你的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的参数会很大,因而我们的老师更会感到身心俱疲。如:两位数乘一位数。47/4

(三)教师角色定位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尴尬局面,虽然省时省力,但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甚而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

(四)意见与建议

1、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每每都是高手出身,若能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备课组加强指导,参与集体讨论(哪怕是偶尔为之)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就能给备课工作注入活力。

另外一部分教师由于已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多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有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在集体备课中就不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的那一套不适合自己,他们也不想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透露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等价的东西。加之又恐一旦将自己的那些“宝典”拱手送人,自己的固有优势就将受到挑战,得不偿失。而一些迫切需要学习成功经验的新教师,由于在活动中多次得不到“真经”,且自认为没有什么值得与别人交换的。一些新教师们也许在想,与其在这里空耗时间,还不如自己多琢磨、多去网上看看、多找几个学生谈谈等来得实惠。久而久之,每个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都怀揣心思,各打各的“小九九”,这一活动流于形式假、大、空。倘若老师们都真心相传,新教师从心里由衷的敬佩他们、尊重他们,那么教师的恶性竞争将会被融洽的同事情所融化。老教师们也就不会去计较“教徒弟打师傅了”现象。当然,我想学校应该考虑师徒结对,师傅的工作量与相应的证明证书什么的?(职称、评优都要的)。

同时,新教师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活力,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新颖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信息教育技术也能给老教师们带来益处。如果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定能相得益彰。

2、优化考核制度,消除“恶性”竞争

集体备课搞不好,大家各念各的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担心被同组的老师超过,每每期末复习时,各种试卷层出不穷时,里面的玄机就太大了,有的人自己出的习题根本就不用,选题马虎、粗糙,仅仅是为了应差,甚至不排除故意“没套”的做法。如果你是个愣头青、照搬照用,你的时间就可能不够,时间不够你的课堂质量就不高,你教的班就必然会在考试中栽跟头。如果学校本着全校整体质量,在考核上更多地考虑整个备课组的因素,更多地重视教研活动的考核,校内老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机率就会小一点,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教师个体的能力发挥,更何况,同一教案,不同的教师也会教出不同的效果。

也许有老师会说,乡里,县里要分呢。是的,我想:集体备课是一个“磨刀”的过程。有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又何尝怕知识质量搞不好呢?

江苏省射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戴翰林在《做集体备课文章 增课堂教学实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钻研摸索,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风暴,只有大做集体备课文章,才能为个体的探究提供广阔的智慧源泉和创新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整体效益。

二、关于听课

那么,我们该如何听评一堂数学课呢? 首先,我们该怎样去听课呢?我认为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一般公开课都会事先把上课的内容告知教师们,如果是校内听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教材、教参,哪里是重点、难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个内容,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特别是跨年级听课,也不清楚这节课内容的前后联系,也不清楚重点难点,懵里懵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二)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前年全国“金陵之秋”小学教育教研活动。我听了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的经典教学环节处理,由于当时记得不是认真,所以到现只知道那些课是精彩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个人认为: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例如: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经常出现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过渡生硬,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贫乏。我在听课时就着重记录教师的过渡语和评价学生的话。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三)听课后要思考整理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篇2: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教活动的开展,使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教活动更加规范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与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集体智慧,必须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开展听课、评教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推动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知识性、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和与以人为本时代精神的融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使各项教学活动既遵循教学规律,又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实施步骤与办法

(一)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应由课程所在的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

(二)为保证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有序地进行,教研室在制定的教研计划中应包括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师相互听课评教的内容、次数、要求,并做好详细记载。

(三)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明确基本点、重点、难点和方法,力求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教给学生。同时要不断研究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一般采用讨论、探讨、建议和交流等形式进行,尤其鼓励教师将自己听课的真实意见以及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以及好的教案、讲稿贡献出来,以供其他教师参考。

(五)听课、评教既可以作为教研活动的单项内容,也可以作为集体备课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1.参加听课的人员 教研组长、专任教师。

2.听课方式 听课采取预先告知或不告知两种方式,由听课人员自主选择听课方式、时间、课程和听课对象。3.听课对象 凡当学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人员均属于听课对象,其中听课重点是青年教师、新聘教师、外聘教师和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

4.听课要求 学校行政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学时;教研室主任每学期对所属的专兼职教师不得少于10学时;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4学时。听课对象的选择要点面结合,在时间上要有间隔。凡听课必须做好听课记录和填写改进建议,听课记录应如实、客观反映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所有听课应该在每学期的第16周以前进行。提倡青年教师多听课,并且既要听取老教师的授课。

5.听课记录的反馈和归档 听课人员每次都必须填写听课记录本,并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及时将问题或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记录须在十七周以前交各教研室主任,记录存放各教研室备查。

6.听课考核 听课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类人员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听课任务。要将听课人员是否按要求深入课堂听课纳入考核,并视情况予以表扬或批评。

三、检查与考核

(一)对学校内未按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的人员,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处罚。

(二)对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情况每学期检查一次,对集体备课和听课、评教活动开展得好的和比较好的教研室予以表扬,并作为对教研室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评教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其检查与考核,由各教研室主任负责。

万隆一中物理组

2014年3月 教师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制度

备课制度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教学处将在每周五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说课制度

1、教师说课态度端正、严谨,必须在充分准备,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应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教学构思先经过教学实践。

2、说课内容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行为与效果的描述:

3、说教学目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性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阐述。

4、说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动机、实施的清晰的说明。特别是对于教学教程中的重难点应做详细说明。

5、说教学措施。教学措施的采用应说明其理由及预期目标。

6、说教学效果。这是一种自我评价性的教学阐述,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尽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听评课制度

1、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做法。因此,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每学期听课节数。为达到听课目的,各级人员听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3、做好听课记录。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为做好评课分析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

4、及时评议反馈。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后必须及时评议。评课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手段的先进与落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既要肯定教学成绩,又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又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又要评学法,帮助授课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万隆一中物理组

2015年3月

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重要的举措。它是教师之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改信息共享,教法学法共享,彼此取长补短,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许多学校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新课改合作精神的成功做法。

集体备课的大体思路为“五步法”:

个人研究——集体讨论——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学反思

根据我校以往的经验,本学期重点落实个人研究的环节,突出集体讨论的实效性,统一教学思路,提高修改的个性特色,注重教学反思。

一、集体备课流程。

1、个人研究。

集体讨论之前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集体讨论的内容)。要研究教材、教参,了解学生,初步把握每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及与现实结合点,并研究教法、学法、进行个人教学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简案。

2、集体讨论

在个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前,备课组长先对每位教师的简案检查签字,杜绝不进行个人研究,就盲目讨论的现象。讨论时,每个人根据个人简案,阐述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后,统一重点、难点、能力点、德育点与现实结合点,优化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并进行通案撰写的分工。

3、形成通案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分工,形成凝结集体智慧的通案,教师个人将通案输入微机,并打印下发到备课组的每个老师。根据课时需要,通案必须在上课前二天打印下发。

4、个性化修改

教师个人在拿到通案后,根据个人的特长,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个性化修改,努力突出个人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教学。

5、教学反思

结合个人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反思通案设计,反思个性修改,反思课堂教学上的得与失。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又要对下一次集体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先期的个人研究,„„依次类推,形成循环。

二、要求:

1、参与集体备课讨论时,每位教师必须端正态度,严肃认真,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集思广益,勇于开拓创新。

2、集体备课讨论时,要加强组织纪律,任何人不得请假,不得迟到、早退。届时学校组织人员进行检查。

3、备课组负责人要认真负责,主持好每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统计好参加人数(迟到、早退、旷会),及时上交。

三、集体备课时间。

各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的时间是定为需要上研究课、公开课之前一个月中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即物理教研组两周一次周三下午

万隆一中物理组

篇3: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1.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教师结构比较复杂, 有“两课”教师, 有辅导员, 也有行政兼职教师。他们的知识背景、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各有不同, 进行集体备课, 大家围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积极探讨, 可以集思广益, 扬长避短, 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切实可行的教案。

2. 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 每人都要精心准备, 促使教师去学习更多的形势政策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同时还可以听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如对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的确定处理等。另外还能以老带新, 促使青年教师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 建立合理的师资梯队, 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后继有人, 推陈出新。

3. 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团结互助

“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较强, 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要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必须依靠任课教师集体的力量, 团结协作。在集体备课中, 大家从有利于教学出发, 以诚相待,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这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增强教学团队意识, 形成工作合力, 便于教研组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

《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和程序:个人初

●王如平, 洪延艺

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 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时, 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大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 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每位教师都要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 “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 甚至胜过教材, 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

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 以便共享资源。此外, 初备时也要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会诊, 排除疑难。

2. 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 纵横联系, 第一次集体备课时, 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 简要地写出学期的授课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 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 最好采用“说课”形式, 进行比较, 扬长避短, 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集体研讨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 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 但不能越俎代庖, 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 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 大胆钻研业务, 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3. 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 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 介绍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案的设计, 然后由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 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教案编写与设计要注意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千万不能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和个人特色。

4. 重点跟踪

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教学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经过集体备课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 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考证。因此, 教研组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 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者在课后征求学生的意见, 听取督导组反馈的建议, 以便进一步得到总结、提高。

5. 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 分析阶段, 创造阶段 (编写教案) , 提高阶段、总结阶段。课后交流, 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 要进行课后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肯定优点, 指出不足, 以便今后扬长避短, 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做到“五备”。所谓“五备”就是指:备学情、备目标、备重点难点、备教法、备教学设计。

1. 备学情

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而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就必须注意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摸清学生的学情, 就是要了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 即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 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目标或是目标不正确的教学是无的放矢。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 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

3. 备重点、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 集体备课必须进行认真研讨, 确定每次课或每一专题教学的重点、难点, 把握教学的关键。

4. 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著名哲学家笛卡儿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是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和教师的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得当,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备教学设计

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方法之后, 就要对整堂课进行总体的教学设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质量主要取决于指导老师的工作态度、水平和能力。要选好选准论文指导老师, 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提倡新老教师的传带帮。要规范各种制度, 要督促教师全身心投入论文指导工作。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师资队伍;职业道德;能力水平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 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远远高于高校其他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交的最后一份书面作业。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 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学生来说, 写作毕业论文, 是加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过程。对大多数本科学生而言, 这可能是一生最后一次在老师精心指导下, 完成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机会。因为客观地说, 本科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 可能经常会有写工作总结、写心得体会、为领导起草讲话稿、为报刊写文章的机会和任务压给你, 但不会再有人像指导老师那样仔细帮你拟订提纲, 一遍遍地帮你修改文章, 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为你斟酌, 找出一个个错别字, 订正一个个病句, 在花费大量的心血后, 师生共同完成一篇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章。工作单位的领导可以对你的文稿做一些修改, 可以要求你重写, 但不会一字一句帮你修改。所以, 可以说, 写毕业论文, 对于不再读硕士的本科生来说,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老师严格指导下的能力培训, 最后一次从老师身上获取知识。据本人几年来指导毕

计。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2.整体意识和计划, 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

的预计和筹划。它具有规划性、超前性、系统性等特点。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 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 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要集中教师的智慧和经验, 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四、“形势与政策”课程集体备课要确

立的几种意识联系、因果关系。

1. 合作意识3.超前意识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 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所说的, “在社会交往中, 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成员的特定反应, 反

过来, 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4.应变意识应反应, 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对每一

阶段的工作, 大家要有所分工, 责任要明确。

●李百齐

业论文的经验, 现在的本科生, 大部分在大学四年中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论文写作训练。写作毕业论文, 掌握撰写论文的程序、技巧, 学会查阅资料和运用资料, 实在是走上工作岗位前一个必需且必经的步骤。因而,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要耐心辅导, 严格要求, 要切实按大纲要求, 用好、用足写作时间 (一般是8周到一学期) , 并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图书资料, 使学生真正掌握写作学术文章的方法、途径和技巧, 以为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 指导老师也要认识到, 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 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是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机会。当然, 大学四年, 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但毕业论文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生动反映, 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综合反馈。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发现,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 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 但不一定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这里就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里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否应对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实行分类指导甚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为其人生道路的设计提出某些建议?这些可以说是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一种副产品, 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当然, 学生的毕业论文对学校来说也是一份财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特别优秀的自然是少数, 但据本人的经验, 每一届学生毕业时, 都会留下一部分上乘之作, 这些文章可以成为后边学弟学妹的参考, 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料。今年上半年, 我们系的老师就将过去三届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作了一番整理和加工, 以优秀论文集的名义印刷出版, 发给每位学生一本, 学生都一致赞许, 感觉开了眼界, 说对写文章很有帮助。

此外,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 写好毕业论文特别是日后能在公开刊物发表, 对于启发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进。对突然出现的形势或事件, 要及时召集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讨论分析, 对以前确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使之能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如今年拉萨突发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教师就要及时地补充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去, 对学生进行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 使学生认清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真正本质。

系统论告诉我们, 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集体备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 要系统安排, 统筹兼顾, 处理好宏观、中观、微观的关系。第一次备课时, 要纵览全局, 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 要注意各章节或专题之间的内在

5. 反思意识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思指出,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才能扬长避短, 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 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 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往往很快, 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 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注意把握形势变化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规律, 超前进行集体备课。这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 而且有利于教师把握全局, 扫清障碍, 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 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篇4:关于集体备课的思考与探索

【分类号】G633.6

一、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現行集体备课常见的形式及主要弊端

1.“粗放型”的集体备课

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安排,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随地探讨一些自己想探讨的问题;二是一位教师写出教案,备课组的其他教师抄袭这位教师的教案;三是备课组的所有教师抄袭上年度的教案或上网摘抄别人的教学设计。

2.“填空式”的集体备课

学校整齐划一,下发集体备课表格,对集体备课作出严格规定,课时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作业统一,乃至教案的格式也要求统一,包括备课内容、目标、重难点、突出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研讨过程等,教师们根据学校制订的集体备课表格进行填空。

3.“发言式”的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均有一位中心发言人针对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发言,即中心发言人进行教材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情分析、课时安排、单元测试安排等,其他成员根据中心发言人的观点、见解,各抒己见,进行研讨。

4.“分头式”的集体备课

学期初,同一备课组的几位教师把本学期的备课任务平均分开,每人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备好后,一式几份,装订成册,每人一本,供新学期使用。这种方式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个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

调研表明,以上四种集体备课的方式是现行集体备课中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方式,他们各自存在着一定的利弊。我们也发现其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居多,部分学校存在第一种和第四种集体备课的方式。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大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力度,明确集体备课的内涵及意义,把握集体备课的特性,掌握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三、集体备课过程的特性

1.生成性

集体备课的过程不仅包括主备教学前的预案设计,也包括使用前执教教师的修订设计,还包括使用中与使用后的生成设计,更包含了学期终结时的完善设计,在每一个阶段都包含教师群体与教师个体创造性的劳动,都具有生成性。

2.发展性

一方面,集体备课的过程要求教师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不能成为一两个人的事情,在集体讨论交流中相互沟通感情,共同提高,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通用性教案的编印,解放了绝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手脚——他们不用再把设计撰写教案视为身心的负担,不用再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费在教案的机械性摘抄上,同时个性化的“板块”可以引导任课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转移投放到教材与学情的把握、教案的个性化改进上,以及教学实践与反思上,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创造性

各班学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因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拿到教学预案设计时,都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收,合理地取舍,创造性地实施教学预案。

四、集体备课的四个基本环节

下面将“集体备课”这四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阐述如下:

1、主备教师教学前的预案设计

根据集体备课的特性,教学前的预案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内容:

(1)对学期内的教学内容作前期梳理

(2)提出备课要求,指定主备教师,进行教学预案设计

2、执教教师课前的修订设计

例如,一位教师阅读完主备教师的“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教学设计后,分析发现,由于受篇幅和结构体系的制约,判定定理省略了探索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结论。他想教师应该提供优质素材,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培养探究能力,还要还原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于是,这位老师进行了修订设计:①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根据你已有的学习经验,下一步我们应该学什么?生: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②师:请同学们画一个△ABC,使∠B=∠C,观察并想法验证AB与AC在数量上存在什么关系?生:看上去相等。通过用刻度尺度量或用圆规截取还真相等。③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④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画的特殊的三角形总结出了“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结论。那么,这一结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成立吗?⑤师:利用几何画板验证学生的猜想。先在几何画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并保证∠B=∠C,分别量出∠B、∠C的度数,然后分别度量出边AB、AC的长度,上下拖动C点,让学生观察在∠B=∠C的前提下,边AB、AC的数量关系。生:进一步证实了开始的猜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正确性。⑥师生一起通过逻辑推理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并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⑦师生应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或证明。这样,一方面把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产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也学会了研究几何命题的思路方法。

3.执教教师使用后的生成设计

篇5: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 2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教学处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崔木镇中心小学教师说课制度

1、教师说课态度端正、严谨,必须在充分准备,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应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教学构思先经过教学实践。

2、说课内容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行为与效果的描述:

3、说教学目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性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阐述。

4、说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进行动机、实施的清晰的说明。特别是对于教学教程中的重难点应做详细说明。

5、说教学措施。教学措施的采用应说明其理由及预期目标。

6、说教学效果。这是一种自我评价性的教学阐述,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尽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崔木镇中心小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1、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做法。因此,听课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还要了解当前教改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地听课。

2、规定每学期听课节数。为达到听课目的,各级人员听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要求。

3、做好听课记录。为了达到听课目的,听课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为做好评课分析和指导教学提供依据。

篇6: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人对教师集体备课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存在关系上的片面认识,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备课的功能,阻碍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步伐。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集体备课在做法上存在误区

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误入歧途。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的负担,实现 “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教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二、集体备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领导、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的教案走进自己的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结果和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年轻教师或教材不熟的学科教师,更渴望得到这样一份教案,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的熟悉教材、学会运用教法,但是对其他教师来说,却并非如此,相反在教学个性的发挥上会形成束缚,制约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因此,不能把形成一套可执行的课案作为集体备课的追求目标。因为(1)课堂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而且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机智处理。集众人智慧形成的课案,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可能无可挑剔,但毕竟无法顾及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如果将课案直接照搬到教学中,其结果只能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2)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同,甚至连说话的语调也不一样。因此,同样的课案,由不同的教师来教,其效果也会明显不同。

(3)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心态。①教师要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激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并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教学心态。③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心理准备,这样,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才不会手足无措,不会让这些“意外”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而这些心态往往具有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且个别差异性大,无法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解决,更无法体现在教案里。因此必须由施教者在自己的课前、课中随时调整心态。

由此可见,把集体备课的目标定位在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课案是错误的。

三、正确认识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应着力营造一种教研氛围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具有教研工作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着力形成一种教研氛围。

(1)集体备课应是一个完整的教研过程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教师坐在一起研讨的过程,更应是研讨之前教师个人研究的过程,是集体研讨之后,教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再思考、授课之后再反思的过程。

集体备课追求的是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集体备课要在参与者有“资本”积淀的背景下进行。这里的“资本”包括对教材的认识、对教法的思考等。有了这些“资本”,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才会互相启发,才会及时捕捉他人信息弥补个人思维的局限;有了这些“资本”,参与者才能有针对性地畅所欲言,才不会变成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这些“资本”主要依靠平时的积淀,但也要保证参与者在集体备课前有充裕的时间琢磨文本。

集体备课的过程应是集体解读文本的过程,它的立足点在于通过集体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灵感,通过信息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这里信息不仅包括每个人准备如何教的信息,而且包括每个人对研讨内容的感受、质疑等信息。

集体备课后应由一个反思和认识的过程,即如何对待和使用教案。面对同一课题内容,不同的教师拿出来的教学方案,必然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是因为不管你的设计思路如何变化,方案中都必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和发现,要综合考虑如何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是,每一个有思想、肯钻研的教师,他拿出来的教学方案有必然会是特色鲜明的,不同于他人的,很个性的。这是因为教师切入教学的角度是各不相同的,突出教学重点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途径,甚至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是有差异的。因此,集体备课的思维应指向“和而不同”,要与个体独立备课有机结合,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情和学情,有选择的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适合自己的教学预案,加工、改组、筛选、整合知识和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

(2)集体备课应是一种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遇到问题,如果能随时进行交流和探讨,那么这种非正式的集体研讨对教师会更有实效。因此要突破时空界限,让集体备课常态化。

集体备课固然有增加交流的机会、实现智慧共享等优点,但对参与者的准备程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组织不当、操作过于机械,集体备课就会陷入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效益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因此集体备课应该在教师有需求的情况下随时进行:需求,首先是一种解疑需求。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困惑时,就会产生“集思广益”以解答困惑的需求。其次是一种共享需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某些问题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于是希望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获得对问题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这时会产生共享需求。教师有需求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但这些需求的产生不是预定的,这就要给教师提供自发组织集体备课的机会。教师可以向其他人发出“集体备课邀请函”,并明确备课内容、时间(保证有一定的宽裕度)以及自身急需解决或需讨论的实质问题,以增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当教师有了集体备课的需求,就随时的组织,形成一种教研的常态化。当然这种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在大的学科组中更容易实施。

2、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关系

教师备课要立足实际,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自我完善。集体备课既要达成学科教学的相对一致性和较高程度的科学性,又要保持教师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不至于教师产生将他人的观点、教情、学情强加给自己的感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技能。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关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先入为主是普遍的心理现象,即使某个人认为完美无缺的教案,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觉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原因在于每个教师设计教学时,通常潜意识地面向自己的学生群体,以自己班的学生为标杆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案,而且教师有自视为美的心理需求――否则就会失去自信。所以,与其让教师去修改别人的教案,还不如让他们说出别人的教案里少了点什么或者自己的教案里还能添加点什么,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观照、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多个既兼顾共性又富于个性化的实用教案,引导大家各扬所长,各补其短,这样才能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

由此可见,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存在以下关系

(1)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集体备课是帮助教师达成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共识,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的普及,个性化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自的课堂实践,深化对思想、理念的理解。因个人的理解水平不同就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2)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类似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习题设计等这些可以让人明确的感知和评判的内容,可以说是集体备课中的“显性”教案。而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备课本上面的内容,更多的应该是蕴涵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例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教育机智等,这些隐性的东西是无法搬用的。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便是由这些“隐性”的教案所决定。也正是它们决定着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

目前我们大多是处于“显性”教案方面的探讨,对那些隐性方面的探讨很少涉猎,以致于我们的特色化教学风格不显著,名师的培养步伐不大。

(3)方法和目的的关系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形式,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必须是在有效的课堂中形成。

四、关于集体备课的再思考、再认识

(1)拓宽集体备课研讨的范围 教学思想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基础,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通达才有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手段。因此,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中要重视教师教学思想的交流,拓宽集体备课研讨的范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广泛的进行愉快的思想碰撞。一是查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困惑,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二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机智,介绍一些成功的个案教学及体会,供大家借鉴学习;三是阐释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对教材、教法、教学程式展开辩论,相互取长补短;四是谈论教师个人的教材改革设想,以教材为范例,发掘有益的教学补充内容。例如练习题设计、活动拓展、自编教材等;五是探讨教师的学习,教师谈自己通过教学刊物、教研网络、同事经验、学生进步等等各方面受到的教益,开阔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野;六是讲述教学中的趣事、烦心事、交流情感体验,共享教师职业的幸福。

(2)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篇7:关于集体备课与如何听课

(一)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案、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特别是我校推行的学习小组,则大有用武之地。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二是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原因是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此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从我校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四人组可能最为实用),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推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有这三个梯度,交流基本实现了“网状”式的覆盖,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学习,又保证了这种交流学习的效果。因而在备课中,教师一要在分工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上精心安排,还要在激励每一个学生完成分工的任务、在倾听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第二层次的交流上下功夫。

四、提前预习课文与按要求、按步骤备课

每位教师应提前利用各方面力量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精选检测试题,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案,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好,形成“教学案”正稿,请备课组长审阅后,送交分管领导签字付印。

(二)上课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往大处说,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教师的授课,自然也要顺应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的目标。

那么,新课程条件下,我们该如何授课呢?

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为何要上这节课。传统教学,总是要紧扣文本,深挖出文本中的微言大义。这种授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知晓文本的作者说了什么。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作者的观点,并把作者的观点融注到自身的思想中,使自身、文本和作者三者间,形成思维的一致性。

然而,这种模式的荒谬是很明显的。学生的学习,要解决的总应该是“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大问题,而不应该是“是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仅仅是作者的思想,是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特定思维方式的产物。对这个问题,教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的组织,让学生了解它们。但这永远不能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更不能成为唯一内容。

和传统教学中的“深挖洞”不同,新课程倡导的,是立足于培养人文素养的全新教育理念。新课程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指向思考的多元思维。这种允许怀疑,允许个性化解读课文的思维模式,把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进行独到的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要求,它所建构而成的,是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的课堂新理念。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要率先确立好培养思维能力的观念,要把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目标来进行落实。如此,才能在教学流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才能把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来进行落实。

其次,我们的教师,还必须明白如何才能够落实新课程目标。依照已经为多数人实践所验证的话题教学模式理论,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师要特别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有思维价值的“话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依照“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来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传统的课堂,老师也会设置一定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的。但“问题”和“话题”不同,“问题”出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是有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了的,其目的也常常只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文本,为了把思维更大范围地引向答案。而“话题”则明显不同,教学中的“话题”,有且仅有部分属于备课时预设,其余则多源自课堂的生成,属于那种“无法预约的精彩”。再者,“话题”的指向性也很明确,它直接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就是说,“话题”并不需要一个精彩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话题”的内容,可能一段时间后才有个明确的答案,也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产生确定的答案。

再次,我们的教师,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的价值。传统教学中,文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做了例文。教师和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文本的思想,必须从文本中获取到或是人文、或是工具性的知识。而新课程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文本不在只被当作拥有唯一解读方式的“范文”,师生都拥有了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权利。同时,文本还可以仅仅被作为一种“引文”,作为借以引出教师教学目标的桥梁。这种文本本身身份的变化,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中的灵活多样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当他面对了一篇新的课文时,他就应该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本的内在思想核心是什么;文本中是否包含着作者本人尚且未能发掘出的更深层的人文思想;文本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文本是用来做“例读”用还是做“引读”用;如果是“引读”,那么,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过拓展来深化思想。

教师的思考不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学生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一切知识和非知识的东西。正因为这种决定性,所以,它才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三)听课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也就是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四)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http://

篇8:小议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关键词: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统一,先周备课

最近几年, 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语文课程, 它可以集中众教师的智慧,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教学设计最大程度优化, 从而实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 我们该如何做好集体备课呢?

一、每次集体备课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积极准备材料并做好记录

集体备课最忌一曝十寒, 轰轰烈烈一阵子便抛之脑后。为确保集体备课长久、有效地进行, 备课组要在每学期开学之初, 制定详细的集体备课执行表, 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备课的内容、主备人、记录人等内容。

二、主备人在备课前要查阅详实的资料, 为完成备课打下基础

保证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主备在备课前要反复阅读课文, 从文章题材出发, 查阅各种资料, 为备好集体备课说课稿做准备。主备教师一定要抓住备课的核心问题准备备课材料, 既要防止过分挖掘课本, 又要防止完全脱离课本, 要让备课工作落到实处。

三、集体备课要实行既分工又合作的方式

集体备课既要体现出分工, 又要体现出合作。要以主备教师为中心, 讨论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教育渗透点等。备课组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 做好补充完善工作,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使得集体备课工作展开的扎实而有效。

四、集体备课一定要体现“集体”二字

集体备课中, 一定要体现“集体”二字, 致力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备重点、难点;备作业练习。并做到:研究难点突破, 研究教法学法, 研究考查方法。使得备课环节完善而明确。

五、集体备课要达到“统一”的目的

集体备课是针对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提出, 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快成长, 促进老教师吸收先进理念。因此, 在备课中要做到:统一教学目标, 统一教学进度, 统一备课内容, 统一测试内容。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取长补短, 实现资源共享。

六、搞好先周备课, 使集体备课发挥实效

由于集体备课过程中, 教师互相接纳对方的观念和建议, 对每个人来说都补充进来一定的新内容。这就要求一定要先周备课, 给教师留下修改教案和理解、消化的时间, 保证授课过程顺利进行。

七、备课组长制定出本组工作安排表, 统筹安排, 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下一篇:参观档案馆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