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2024-04-30

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通用9篇)

篇1: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业务学习材料

集体备课 有效教学

备课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基础,作为教师,备课、上课犹如家常便饭,可这家常便饭是否做到“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就得看主厨人心中是否有一套丰盛的菜谱。每节课能否获得好的教学效益,关键取决于教案质量的高低与否。而实施教师集体备课,就是丰富教案内涵、提高教案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价值点和目标定位,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

集体备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五前完成,以便在下周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年级为小组,酝酿讨论定盘子。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组、中班组、大班组,讨论由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执笔,最佳教案打印出笼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理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机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因而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立足本班实际,进行个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年级部为单位制定出的方案,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幼儿园采用以上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

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

四、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如何进行有效地集体备课,有效地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一)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保证集备有效开展

在集体备课的管理上,我园实行四级负责制。一是园部教研室每学期对全园的集体备课提出宏观意见,把握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并负责定期结合实际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给教师理论上的支持;二是年段备课组,主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研讨,课题研讨工作;三是按上下午班划分出六个同年极同班次备课组;主要是研究《纲要》,研究幼儿,研究教材,查找资料,制定教学方案。要求教师每周通过集体备课上一节有质量的课;四是“师带徒“集体备课组,要求每学期“师徒”互听十节课。

在实施集体备课过程中,各备课组做到开学初集中讨论后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体现“三定二坚持”,即定时、定人、定内容和坚持行政分工管理,即园长、保教主任、教研室主任分别负责一个年段,经常参与她们的集体备课,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指导,并做好评价登记工作。各备课组长要做好集备的考勤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研讨氛围。二是坚持将集体备课考评与工作考核紧密挂钩,即通过平时查阅教案、集体备课预案表、教学反思、年段教研记录本、教师听课记录本、以及下班巡课等对教师进行评价。改变过于重视教案的检查为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提高研讨质量

为了避免组长“一言堂”现象和教师消极应付现象,除了制度上督促外。我们还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采取了主讲人轮流坐庄的方式,要求主讲人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收集一线的困惑、研究幼儿、研究教材、查阅资料、自觉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等),并将下周活动的主题内容提前分发给每位教师,由于老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有所了解,提前思考。主讲人准备充分且问题均来自于教学一线,活动研析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幼儿的“学”,从关注“人”转向关注“事”,由此减轻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在研讨中都能有话想说、敢说、愿意说,大大提高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三)完善集体备课环节,追求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操作上,我园实行“自备--主备人说课、讨论、形成教案(电子稿)—个人二次备课—教学实施—集体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教案电子稿存档”的流程。

1、自备:要求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安排表上的内容,结合幼儿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按要求认真填写备课预案表。其次,辅备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全面熟悉教材,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写好教案,特别是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做具体的分析和记录,以便集备时提出讨论解决。

2、说课、讨论、定稿:要求主备人说课时要重点阐述设计理由。包括教材分析、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程序设计。在讨论过程中既考虑到“面”上的统一研讨,又要兼顾到教师个体“点”上的需要和自主创新。例如:“面”上要求重点围绕对主备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的重难点、教学法、教学具以及指导要点问题等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定稿(电子稿)。“点”上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本周备课实际需要提出疑难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到拓展思路,智慧碰撞、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

3、个人二次备课,由于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因此在集体研讨之后,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梳理研讨结果,立足本班实际和自身特长,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适当的调整,合理修改教学活动方案。如:有趣而又生动的游戏口吻、简单明了的学具操作要求、能力差异幼儿的指导等细节的修改。

4、教学反思:完整的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学前预案的研讨和修改,加上教学中的记录、调适,以及教学后的反思。因此,我们在验证集体备课成果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等多角度来观察、了解、分析、反思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借助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将自己教育行为及其教学效果的分析反思与大家分享交流,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5、总结、归档:开展集体备课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累更多有效的园本课程资料,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平时集体备课工作的总结和交流、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和推广显得特别重要。通常我们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两次集体备课现场观摩汇报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分析总结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教师分析把握教材、教学法、以及指导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性,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观摩来验证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大家在一次次开放式、参与式的集体备课观摩交流活动中,教师的备课的理念、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还非常重视教师的集体备课案例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要求将其案例材料用电子文件的形式收集、保存到电脑作为园内共享资源,帮助教师提升课例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探索和构建园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一课多教”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即同一教材不同的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风格,采取各自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展观摩教学活动,观摩后进行集体反思,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总结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给教师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主空间。

2、以“一课多研、一课多轮”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即同一教学内容通过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轮流执教或一个教师多次执教,现场观摩、观摩后集体反思、„„循环反复、抱着“将一口井挖深,把一节课磨精”的心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这样一个边讨论边修改边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改良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促使教师专业素质更快的提高。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同时,在使用新教材的日子里,我们也在反复推敲和斟酌,使《丛书》的内容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显现出其优势,也对一些不实用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其更符合我们幼儿的需求。为此我们总是利用每周一次的固定时间,进行充分的集体备课,以此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集体备课而言,与以往个人的备课相比,其相对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能够更好地利用有效的时间,将精力投入到幼儿身上,避免了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教学中的失误。我们通常会集体讨论确定某个活动内容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应该抓住的教学重点和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以及主要对幼儿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等,共享大家各自收集的辅助材料或某位教师制作的课件等资源,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觉得收获不少。

一、集体备课,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针对新《纲要》,对目标有个有效的定位,是我们集体备课的一个重点。因为目标的定位首先要对该活动所要幼儿掌握的知识、培养的技能做一个比较系统的规划,同时要以幼儿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幼儿年龄特点为起点,选择适合他们,并能在预计的范围内能够达到的要求。其次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的需求,能够体现幼儿学习的进度。当活动目标过高时,幼儿会难以接受,自然也无法顺利达到,甚至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而过低的目标,幼儿则感觉太简单,认为不必再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学习,自然也会失去兴趣。最后目标的选定要有整合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一个良好的目标定位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基础和源泉。

二、集体备课,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整个主题的分解和每个班级的特色活动,在环境的创设上,重视从课程整合性考虑,力求各方面相互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合力;注重环境随幼儿发展及教育目标的变化而调整,使环境能始终起到引导幼儿发展的作用。例如在主题环境“我们都是好朋友”的设计中,我们中班的三个班根据各自的特色,都有不同的构思,虽然教学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但是侧重点各不相同。中(1)班以“我和我的好朋友”为设计总框架,结合语言故事“朋友船”的内容为延伸,请家长与幼儿合作,共同折出各种各样的船,在船上放置了幼儿利用废旧的蛋糕盆子、毛线、皱纸等材料做成的代表朋友的笑脸等等自己动手设计出的作品,再在“快乐公寓”中粘贴幼儿照片,以“我和朋友一起玩”的绘画作品、“送给朋友的礼物”给幼儿展示贺卡,以“我的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家庭电话等。中(2)班根据本班的特色活动,进行了以折纸“好娃娃朋友树”为中心的设计,以家庭调查表“你是我的好朋友”把孩子在园在家的好朋友用照片的方式展示,以制作的贺卡、小礼物为“礼物送给好朋友”体现孩子间的友谊,以蛋糕盆制作的“好朋友手拉手”为内容,感受着老师与阿姨和幼儿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以教师拍摄的幼儿在园内和幼儿共同游戏、互相帮助的照片为内容的“团结友爱亲又亲”为五大版块,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中(3)班以“我和朋友在一起”来展示幼儿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景,以“我对朋友说的悄悄话”为调查表,填写自己的悄悄话,以“我的小名片”来设计让朋友记住自己的好办法,以“送给朋友的礼物”等进行整体合理的规划。

三、集体备课,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儿童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考虑学科性质和教学情境”是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的原则,在这样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很在意设计和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我们明确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个环节相互贯通,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是起着“总结前个环节的内容,为后个环节作简单的铺垫”的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也应明确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通过有效的环节来引领幼儿逐渐进入课题,并保持积极的参与意识。我们深深地知道: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首先要有良好的开端,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想学。二是对活动内容、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心中有数,做到教师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即有的放矢。三是采用孩子易于理解的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听清楚、听明白,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四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及时地对事物能正确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在瞬息万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要迅速、敏捷而准确地做出分析、判断,果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最后,成功的教学结束语,不仅可以系统概括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的内容,激发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集体备课,模拟有效的师幼互动

我们在明确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支持者地位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意志品质的发展过程、注意力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的特点,以及好奇好问好学的个性,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教师“提问”的重要性,要做到有效提问。同样一层意思,问法不一样,幼儿的反应也不一样。向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操作方式,我们应该改变以往封闭式、暗示式的提问,而更多地采用几种扩散幼儿思维的开放性的“巧提问”,在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后,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幼儿积极地探索提供适当的思考环境。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积极默契的互动。

集体备课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参与意识,有效地整合了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集体备课的意义也就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

篇2: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一、讨论、定稿、修改、集体备课出成果

备课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成功上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于是领导抓、教师写,教案是否详实、书写是否认真成为教师备课好坏的标准。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抄写参考教案以应付检查,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那么如何进行备课如何书写教案才能实现备课的革命呢?我园于2000年开始进行备课改革,在此基础上2001年开始教案书写的改革,通过实践,有了一些收获与大家探讨。

集体备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课本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六前完成,以便在周六上午的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级部为小组,酝酿讨论定盘子。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级部、中班级部、大班级部,讨论由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执笔,最佳教案打印出笼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整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机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教师轮流上机打印,省去了大部分教师写教案的时间,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立足本班实际,进行个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级部为单位制定出的方案,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幼儿园采用以上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

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二、三思、二改、一动手,教师备课新架构

经过两年的备课改革,教师整理出了一套优秀的适合我园教育教学的教案,对于这一套教案,教师爱不释手。如何发挥这套教案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新学期开始我们探索出了教师备课的新架构。

(一)思考,新创教案的活灵魂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讨论优势,当去年教案摆在教师们面前时,通过教师们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教师换了、孩子变了、事物发展了,因此,即使是去年刚刚用过的教案也要有创新。

1、对新课程的思考

当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还是研究教材,创新课程,针对我园孩子的现状,分析思考出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2、对原有教案的思考

当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上形成时,级部组长在把原有的教案发给参加讨论的教师,让每位教师思考原有教案出笼的原因,从原有的教案中寻找闪光点。

3、对幼儿新发展要求的思考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能否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在备课和书写教案时就引起教师的考虑。

(二)改动创新,教研成果的细化记录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新的课程、新的教案已经出笼,是继续通过打印,制作出新的教案,还是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们采用了最省时省力的教案修改。

1、一改教案新备课与原教案中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填删教学过程,新教案在老教案中得到重生。

2、二是课程内容的添加和删除。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去年的新闻今年成为历史。原来还是幼儿的一个兴奋点,而今孩子已不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随时增减活动内容,在教案修改时要集体动手,丰富教学的新内容。

篇3: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会在课前反复“下水操作”, 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学生在操作时走弯路, 进而提高学生操作的有效性。反之, 则可能会在教学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如笔者曾听过“圆的周长”一课, 教者组织学生操作, 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时, 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镜头:有的学生由于所带的线具有一定弹性, 导致测量同样大的圆形硬纸片所得周长产生较大误差;有的学生由于所剪圆形硬纸片厚度不够, 把棉线往圆片上绕的时候, 刚要绕到一周时棉线就从圆片边缘滑落下来, 再绕还是如此;有的学生想把直径1厘米的圆形硬纸片放在直尺上滚动, 结果由于硬纸片太小, 用手捏住后根本无法让其在直尺边缘转动……整个操作环节足足耗时近15分钟, 所测数据也是五花八门, 教者也很着急, 只得匆匆用课件演示后, 草草了事。课后, 笔者对教者进行了了解, 他备课时根本没有对操作材料提出统一细致的要求, 更没有就学生所要完成的操作活动进行预先尝试。这节课的失败给了教者一次深刻的教训, 也引发了笔者关于学生操作活动备课的思考: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的操作, 教者一定要事先对操作材料进行规范, 并且对操作活动反复演示, 也就是要“下水操作”, 才能保证学生操作尽量处于预设的理想状态, 进而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成功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

笔者近年来一直坚持“下水操作”, 深深体会到“下水操作”具有便教利学的作用, 现联系教学实践作一些分析。

一、“下水操作”有利于操作材料的甄选

数学操作是学生建构概念、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操作材料是学生展开操作活动必需的前提和基础, 成功的操作活动离不开对操作材料的精心选择与确立。只有备齐了契合学生操作能力与水平的材料, 才能让学生凭借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与思考, 从中感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顺利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 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下水操作”, 只有通过“下水操作”才能发现操作材料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性, 进而对操作材料作出科学的改进与调整, 确保学生操作呈现理想样态, 切实促进学生成功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 笔者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这一课时, 设计了让学生感知几克物体的实际轻重的教学环节, 决定组织学生在课上用电子秤称出5克盐, 让他们看看有多少。开展此操作活动拟准备的工具与材料是电子秤和袋装食用盐。为了确保学生课上能准确地称出5克盐, 笔者于课前进行了一番尝试, 结果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将袋装盐剪开一个豁口往电子秤盘上倒的时候, 由于盐粉颗粒非常顺滑, 且5克盐的量又非常少, 因此很容易就使得秤盘上的盐大大超过5克。笔者立即调整了操作器材, 增加了塑料小碗与小汤匙各一只, 将往电子秤盘上直接倒盐改为先倒入碗中, 再用小汤匙往电子秤盘上逐步添加盐。这样改进, 增加了操作工具, 提高了操作的精确性, 为学生操作能够取得成功提供了保障。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下水操作”的重要意义, 它有利于教师尽早发现需要增减的材料, 甚至材料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

二、“下水操作”有利于操作方法的优化

合理的操作方法应该贴近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 保障学生得出理想的探究结论。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操作时, 引导学生采用的操作方法基本上都来自于教材。教材中列举的操作方法大都是专家和名师精心研究的成果,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也不排除编者在编著教材时, 对个别操作方法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存在没有考虑周全的环节, 此时, 教师就不应当再“照本宣科”, 而应秉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 积极地进行“下水操作”, 努力探寻切合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材料特性的操作方法。

例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 教材中编排的操作方法是借助长度不等的小棒去围三角形, 从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结果中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笔者在备课时也采取了“围”的方法进行“下水操作”, 并邀请了一位学生参与判断。当用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一组小棒操作时, 笔者把两短边与最长边重合在一起, 并告知学生代表这不能围成三角形, 可这位学生却执着地认为能围成, 并围给笔者看。原来小棒太粗了, 两短边与长边之间可以形成很小的三角形空隙, 而且两短边的接头仍然可以搭到一起。眼见为实, 该更换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操作后形成正确的认识呢?一番思考后, 笔者重新设计了操作材料, 把两短边换成了头部削尖的铅笔, 更重要的是, 操作方法变“围”为“拱”, 增加了两短边之和小于最长边的操作活动, 组织学生先后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两次操作, 带领学生成功走出了认知误区。

操作方法改进后, 顺利打开了学生的“心结”,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说明教师课前“下水操作”的必要性, 它能帮助教师发现操作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避免课堂上因为操作方法的不当而导致学生错误认知的形成。

三、“下水操作”有利于操作细节的指导

细节往往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数学课上的操作既是肢体活动, 更是心智活动, 需要脑、眼、耳、手等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协调动作,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包含着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前的“下水操作”关注细节, 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细节问题预设好指导方法。再者, 有一些细节问题是伴随着操作过程的展开而显现出来的, 如果教师忽视了“下水操作”, 就会错失发现问题的机会, 课堂上面对学生遇到的操作细节问题, 也就可能手足无措, 从而导致学生操作结果的失真。

例如,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时, 发现教材是通过编排的四幅图对操作方法进行了示范与指导, 操作的具体细节并没有配套文字加以解释说明。究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呢?为了探寻答案, 更好地组织操作, 笔者专门进行了多次“下水操作”, 发现需要指导学生注意的细节有很多, 如搭斜坡时, 要把斜坡木板放正, 确保稳固, 不能产生晃动, 更不能让木板歪着;在把圆柱形物体往下滚时, 不能把圆柱形物体放歪, 手要自然松开, 不能给圆柱形物体助力;在测量滚动距离时, 要保证卷尺与斜坡处于垂直关系。正因为笔者提前进行了“下水操作”, 才发现了操作中的诸多细节问题, 使笔者对在操作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细节问题了然于心, 进而对学生提出细致周到的要求, 避免了无关因素对操作结果的影响。

篇4: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实效性;集体备课;探究

1引言

集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让教师以集体共同的方式,来进行教材与大纲的研读、分析,并且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且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现阶段集体备课模式开展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大多数都不够深入,并且集体备课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备课过程中仅仅从简单层面上做出教学任务和进度的安排,其教学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部分教师对于集体备课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备课小组的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运行过程不规范。针对于种种集体备课模式开展中的不足,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当前阶段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完善。

2提高认识

集体备课通过将教师们的才智进行汇总,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了整个备课的质量,提高了备课过程中的全面性。一个人的才能相对比一个团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真正的发挥集体的作用,才能让集体备课这一工作体现出自身的价值。集体备课将团队精神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中所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共同对一个特定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发挥集体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深化,并且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和预案,实现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教师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积极主动的进行配合与交流,通过相互合作,真正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3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学校要想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且保证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水平。在传统教学管理中,对于教师的评价仅仅采用单一的工作绩效来进行评定,通过对教师所带班级综合成绩水平进行评定。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采用不合理的淘汰制度。这种传统的评价机制,难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让教师之间逐渐产生了一系列不和谐因素,让教师的合作关系出现淡化。在统一备课组内,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使得集体备课的开展遇到了重重阻碍,让教师之间形成了恶性的竞争关系。针对于这种情况,要对现有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并且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对备课组评价上,不要局限于成绩来评价,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结合的机智,让教师真正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促进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进行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也要鼓励优秀教师的自我展现和成长,一体化的整体评价模式,也容易造成吃大锅饭的情况。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校要鼓励教师在备课组中做出突出贡献,并且鼓励教师争取更好的成绩。对于备课小组的评判上,要结合其本组评价成绩与其他同类学校的差异来进行优秀性评价。两种评价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将备课组的整体利益和教师的个人利益进行结合,更好地调动一些有冲劲的青年教师的备课积极性,让教师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促进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

4集体备课实际实施

在实施备课的过程中,要对于整个备课工作制定一个流程与框架,最大限度的降低备课过程的随意性,提高备课的时效性。集体备课模式的选择,要结合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并且进行不断的尝试与创新调整。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也要合理的进行备课模式的选择。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了集体备课的一套具体流程。

首先,在集体备课进行之前,要对于备课任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结合学期教学目标,对于备课工作的开展进行统一的任务分配。一般来说,备课计划的制定和进行,要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确定。在完成分工之后,教师要对于自己所分配到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备课,并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的课件使用说明,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详细解释。由于集体备课模式,对于备课任务进行了合理分配,每位教师的任务相对较为轻松,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针对自己的备课任务来进行准备,保证备课质量。

其次,在进行课件制作上,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规范,保证课件的整体质量和可操作性。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某一轮复习课来进行准备的过程中,要对于相关的考试要求和具体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让学生对于复习的目标有所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脉络进行清晰的调整,让学生基于教材来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知识的应用上,教师也要照顾到学生的掌握与理解程度,让学生具有足够的知识运用机会。之后,教师还要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明确知识重点,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检验。

再次,教师之间要进行足够的交流与研究讨论。备课组的教师要对于要上的课进行提前准备,并提前一段时间,将自己所制作的课件与其他备课组教师进行共享。备课组教师可以提前相互对课件进行研究与理解消化,并且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了解与记录,便于后续讨论。在进行研究讨论中,备课小组的组员要对于自身的疑问进行逐一的提出,并且对课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改,提高课件的适应性。另外,还要及时的进行考试卷与练习题目的制定,保证教学过程具有良好的阶段性。

最后,修改与反思。备课组的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对于课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修改,让课件与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一致化。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要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下一轮的备课质量,并让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反思当中获得提高和成长。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于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我们要予以重要的认识。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并且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面对当前集体备课工作开展中的不足,我们要进行积极的改进,对于集体备课工作进行重新定位,改革评价机制,拓展和创新备课模式,真正的将集体备课进行落实。

参考文献

[1]向秋玲.浅谈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4(27)

[2]于穎泓.集体备课应处理好三种关系[J].现代教学.2014(17)

篇5: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主持人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第二、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

陈述的基本顺序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模拟讲课。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说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三、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其他教师简要陈述教学设计、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设计.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一般选择两三位老师,分别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环节有异议的地方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主持人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教师在初备的教学设计上要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四、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归纳起来,提供给主备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篇6:比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 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2:18(2)(3)1.8:0.09(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2)化简(2)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师:把71页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83.出示选择1、1千米∶20千米=()

(1)1∶20(2)1000∶20(3)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1)20∶21(2)21∶20(3)7∶10

篇7:中小学集体备课基本要求

为加强和规范集体备课,切实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全区各中小学校的集体备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备课组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智慧,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以强化备课组建设为抓手,深化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构建较为完备的校本教研和教师成长机制;以备课组管理为突破口,强化教研组的业务职能,发挥学科整体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要求

1、集体备课的活动内容:

①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学科教学理论或文件内容,传达有关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信息。

②上一周教学情况总结与反思。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公开课评议、练习中反馈出的教与学的问题等。③下一周教学工作研讨。包括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难点、课堂设计、教学策略等的研究,议定统一练习的范围、难度、题量、拟卷人,确定组内公开课开设人,确定下次集体备课内容和主备人。

④根据教学需要,研讨制订学案。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

①个人初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紧扣课标,根据“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要求设计教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三维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的重点放在明晰教学目标、设计教法、学法和安排教学过程上。

②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时主备人系统说课,其他老师陈述自己的备课设想。备课组成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学案。

③二次备课。各位老师吸纳集体研讨的成果,结合不同的学情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对教案作修订和完善,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能凸显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

④反思提升。通过自我回顾,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并与同行进行听、评课后的交流研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学案的编制要求:

①备课组各成员提前一周思考,在充分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下周的教学任务进行思考,着重对本课题的内容、重点难点、例题的选择、基础训练和课外作业进行认真思考。

②主备人依据上述要求先拿出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全体成员进行研讨。先由主备人阐述各要素栏目、所选例题及相

关练习,供备课组成员进行仔细推敲,所选例题和练习的难度均不得超过新课程标准。

③各成员对学案中呈现的例题和相关练习先进行演练式答题,看所选的例题和练习是否有代表性,切入点是否合适,难度是否适中。在完成了上述各项内容的讨论后,再对主备人所提出的各要素栏目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确定新的学案。

④需要将学案印发给学生的年级由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后付印,编写人、审核人应署名。发给学生的教学案应有一定的提前量,一般以提前三天为宜。

三、管理办法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1次以上,其中周六全天安排。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的重难点、统一典型例、习题、统一作业。

2、学校和年级负责人要重点参加一至两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指导集体备课的开展。

3、建立检查督导机制。一是检查集体备课的开展:在规定时间学科老师是否在共同研究教学;二是检查集体备课的成果:集体备课记录及生成的教学预案存档备查情况;三是检查集体备课的落实:老师是否按生成的预案准备自己的学案,并按学案组织教学;四是检查课堂教学反思,包括对自己课的反思,听其他老师课的反思等。

4、建立集体备课责任追究制,追究不落实的人和事。凡有以下行为者,按教学失误论处:一是不参加集体备课;二是不精心准备,不积极参加讨论;三是自行其事不落实集体备课要求;四是不承担任务,不服从安排。

篇8:浅议历史备课薄弱环节的突破

一、重视导语的设计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在于承上启下,由旧入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的课题上来,加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1)设疑法,即先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2)由社会热点导入。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又能激起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3)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角色;(4)读图法,即充分发挥历史教材中插图和图表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等等。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绝不可等闲视之。

二、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现在普遍认为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中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凡是教学效果较好的老师,他们都善于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做好安排:哪些知识可由学生自己阅读?哪些问题应由老师启发后再让学生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讨论解决?在反馈练习时,应采用哪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疑问,等等。这些,只有在备课时在内容和时间上做好安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精心设计板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板书可有可无,在课件里展示就行了,没必要再往黑板上写。好的板书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将知识点穿针引线,好的板书设计既能全面反映学习的内容又能突出重点,灵活性、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兼备。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本着布局合理、文字精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字迹清晰的原则,历史课的板书设计一定要有计划性,即在备课时要做到精心设计,巧于安排,并随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或用提纲要点式,或用并列比较式;或用纵横联系式;或用分类拉线式。总之,板书是一门艺术,它的合理设计虽无固定的程式,但却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

四、重视写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而且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更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篇9:构建良好班集体从基本环节做起

【关键词】奋斗目标  领导核心  教育主体

马卡连柯说过:“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常常聚集起来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小学班集体不是一群儿童的机械组合,而是通过大量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将几十个散漫的小学生组合成一个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能产生巨大教育作用的教育主体。建设一个班集体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要使一些基本的环节不断地完善。

一、确立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将人的需要变成动机,从而推动行为,给人以力量去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一步步地奔向目标,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对群体的行为产生凝聚作用,增加集体向心力。由此可见,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共同纽带,是班集体前进动力。要确立正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必须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反映时代和学校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并被全体接受。制定目标时,必须尊重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一定要重视听取同学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让全班同学统一认识,使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班集体的荣誉,班级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班时,首先要摸熟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制定班级目标时,让大家都来讨论、参与,然后再根据学校工作来制定班级工作目标,力求方向明确,切合实际,又具有时代精神。

二、建设骨干力量,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石

班集体的核心是班干部,他们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有力助手。在建设班集体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受教育的客体,还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班主任必须重视起来。如何选拔好班干部是建设好班集体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建设一支坚强的骨干力量,必须是这样一些作风正派、学习勤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办事认真且真心愿为大家服务的积极分子。要鼓励学生“毛遂自荐”,让小学生根据班干部职责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考虑自身实际,适合干哪项工作,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坚持干部“轮换制”,实践证明,班级干部“轮换制”,能让大家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都有服务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管理,也就逐步在卫生、生活、学习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了良性循环。

三、开展共同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生命

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班集体才能形成和发展,“共同活动是集体的生命”,没有了共同活动也就没有了班集体。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教育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全班同学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本领,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成功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这样,大家可以在活动中共享成功的喜悦,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才能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产生约束力、推动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建设。如在帮助后进生工作方面,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后进生也是祖国的未来,同样应该成才,一个班集体的优劣,衡量的标准就是这个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进步。学生们明白了后进生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应该团结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与他们一同进步。于是,互助小队、帮教小组等一些帮教组织就相继成立。帮教活动也正常有序地开展了,成果当然是极其丰厚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学生之间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交往联系,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义务感、奉献精神和荣誉感,班集体也就逐渐茁壮成长起来。

四、严格规章制度,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保障

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之后又能否巩固发展,这完全取决于有没有一套需要每一个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只有班上人人都自觉遵守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以及班集体建设需要由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才能使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得到保障。为此,班主任除了要求全班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外,还要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制订班集体的卫生、就餐、出操等方面的诸多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组织和评比措施,使得班级各项工作能够有序、扎实、规范地开展起来,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就为期不远了。

上一篇:跟数字有关的脑筋急转弯下一篇:新年开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