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集体备课的反思范文

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日期:2011-04-07] 来源:作者:许燕燕 [字体:大 中 小]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将“有效教学”的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实施“有效教学”悄然成了一线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无视无效教学现象的存在,只有正确到位的认识反思并摒弃“无效教学”这个绊脚石,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本文中,笔者主要总结了一下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集体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这在集体备课中应该有着贴切而具体的体现。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然而,由于有些一线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有偏颇,在集体备课中出现种种无效现象。

1.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许多教师把集体备课当成分工备课,即教研组各成员进行分工,你备这个单元、我备那个单元,最终资源共享。

2.将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头备课。有些教研组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头备课,即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人解决一个或几个部分的备课内容,最终资源共享,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案。

3.将集体备课等同于主讲人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很多教研组习惯选择主讲人,由主讲人将单元的重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

4.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有些学校或教研组为了体现集体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5.集体备课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很多集体备课就像是开“碰头会”。只是各自把自己准备的内容汇报一下,表面上看发言踊跃,实际上却没有实质问题疑义的讨论交流,在方法上没有进一步的改进,在认识上没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了纯粹的走过场。之所以笔者视上述现象为集体备课的无效现象,有自己的肤浅认识与反思。

第一,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的。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记录下自己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以便在集体备课时与其它教师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只有以“个体”促“集体”,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 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或者分头备课,也就是说,教师只要把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备课内容认真钻研、整理一下,以备自己和同伴使用即可。对于其它部分的教学设计,可以共享同事的劳动成果。可以这样理解,教师的个人备课资源共享成集体备课,而所谓的集体备课又代替了个人备课。其实只是“集众人之力”制造“模型”,以共“克隆”。这样就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忽视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和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和自我实践进行反思,用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照本宣科的执行集体方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致使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如出一辙。久而久之,助长了有些教师“等”“靠”思想,等学科带头人主讲人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教学设计应付教学,这样就为自己的懒惰敞开了大门,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如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怎会得到发展?集体备课水平又怎能提高?

同样,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主讲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教材、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整个集体备课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备课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第三,集体备课不能埋没个性教学。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采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先的教学思路进行二次修改设计,并撰写属于自己的教案,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绝不能简单地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第三,集体备课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同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碰头会”式的集体备课没有实质意义。究其根本原因,教师没有把集体备课当成自己改进工作、提升专业水平的必需,没有全身心参与,因此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不高、交流不深。有些老师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担心如果把自己好地想法说出来,就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幼稚,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同事笑话而不敢交流。

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该很容易发现自己或者同行的个人备课无效现象之一----“备课”、“上课”两张皮。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无疑,其形式——写备课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为了领导“周查月评”教师的教案更有根据,对教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详细。教案要求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课后反思。在此基础上,衡量教师备课质量无非是,看教师书写是否工整,备课字数或者每课时备课的页数多少。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教师在上班期间要上课、批改作业小测、研究教材教学资料、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搜集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等等,百分百到位处理好上述事情之后,剩下的时间可以想象。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写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本应付了事,甚至抄袭旧的或者别人的备课教案。很显然,这样的教案只能是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笔者认为,想从根本上消灭这一现象,首先应该认可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教师们既能够保证备课的质量,又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呢?其实,备课的方式可以多样性 ,备课并非要整齐划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配。

1.备修改案。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学校应该允许他们在旧备课本上以添减、增补的方式备课。

2.把教科书 “备厚”。一些教师习惯于在教材上写上重点问题,进行勾画、圈点,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3.剪贴式。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案,书店也有许多优秀的教案集出售,还有很多相关学科资料。教师可以将其中有用的资料剪下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拼接粘贴。

4.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大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讨论成果打印后复印,大家统一使用。当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修改。

笔者认为,认可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为教师节省下大量时间用于问题思考、教学设计、教研讨论、读书学习,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种备课现象,笔者认为也存在无效性----单纯“复印”名家教案。

“复印”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为我所用的备课,固然暂时会有表面上的提高,但是如果长期依赖于“复印”,就会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体现出“无效”二字。教师必须经过自己深钻教材的磨炼,才能在借用名人教案中真正领会名人专家的教学精髓所在,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在引用名家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和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与修改,不能完全照搬。

在有效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教学中的无效反思,只有认识到无效,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0 顶一下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其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

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待能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合理的预案、拓展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但是据我了解,目前的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案例一】很多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说说课本的重点,很多人都对课本熟烂于心,觉得没什么可讲的,象征性的三五分钟就完事,更别说事前看看备课的内容,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聊天的时间。可见作为活动缺乏必要的程序,个人不重视,初备不充分,缺乏对内容的研究(把握教材、学生和教法),缺乏真正的碰撞,导致了集体备课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强流于形式。

【点拨】通常备课小组是一个级部同学科的老师组成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增进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科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科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集体备课能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集体备课,重视集体备课,主动参与备课,而不是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

【解决策略】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行探讨。在准备的过程中,老教师要想是否可以有新的突破;年轻教师要以自己的年龄优势尽可能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准备预案。这样集体备课就集中多人的经验与智慧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就真成了主讲人的独角戏了,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集体智慧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解决具体问题而促进个性化备课。

【案例二】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如今,集体备课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时尚,备课时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做主讲人。由于主讲人往往是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主讲人说了算,成了主讲人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多“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点拨】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的一种备课形式。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集体备课交流的障碍。我们年轻教师要本着学习讨教的心理,大胆开口,不怕说错;年长者要摒弃优势心理,将自己的观点方法作为交流的内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并非一定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集体备课方式。

【解决策略】关于集体备课的方式我认为可以不拘一格,形式灵活一点,内容丰富一点,比如:

1、积极交流,在讨论中成长

集体备课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讨论。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知识状况、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展开讨论。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相对较好的教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围绕单元组的教学内容,让不同教学风格、教学个性的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具体操作策略,哪怕小到如何指导读好一个句子,如何点拨引导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这样的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和谐融洽的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创新的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2、实例法:

集体备课时也可以观看该节的优秀视频,然后整个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在关注别人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判断,期望理解其背后的用意,从而获得灵感。对别人有价值的“遇”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动转化为自己的“预” ,从而纳为“备”中。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离目标有多远,将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让学生走近目标,如果学生这里出现问题,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调整等教学变数。

3、实践法

(1) 事先通知某教师要听他已经讲过的某节课,听完说课后再进行研究。先让这位教师谈是怎样准备这节课的,怎样钻研课本,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怎

样设计教学过程,然后与他以前的备课相比较,看到底有哪些不同,最后大家自由发言。

(2)采用“多人同课循环”的研究模式。其具体做法是组织备课组的老师同上一节课,第一个教师上完课后,再次组织集体备课,然后由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案例三】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看重集体备课,认为集体备课完美无缺,或者懒得备课,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集体备课稿全盘拿过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点拨】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的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但是过分看重集体备课,甚至认为可以取代个人备课那就是不恰当的。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达成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共识,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的普及,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

【解决策略】建议我们在集体备课后充分考虑各个班学生的“学情”是千差万别的,然后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甚至再创造,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建议】关于集体备课我认为要:建立集体备课反思制度,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完善自身。我们经常强调个人备课时要注视反思,而反思同样适用于集体备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时对之前的上课内容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上次集体备课的修改意见,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备日后参考。

集体备课是团队合作的基础,相互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前提。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学科组间只有相互合作和沟通才能有助于托起整个学科的优势。团队精神是一个学科走向高质量的取胜之道。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相信,只有把集体备课这项活动认真做实,做好,才能让我们能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第二篇: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集体备课制度在各地区、各学校得到广泛推行。然而,由于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以及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大多数集体备课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走入了“统一教案”的误区。为了真正地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使集体备课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从教师、组织者、管理者三个角度对集体备课进行深刻反思。

一、关于教师的反思

教师是搞好集体备课的关键因素。他们对集体备课的态度以及对集体备课概念的把握直接影响集体备课的效果。现在,很多一线教师对集体备课不重视,在网上随便找点教案,就拿去交流,勉强应付,过后依然单独设计教案,我行我素。还有些教师态度虽然很端正,但是对集体备课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集体备课就是集大家之力,备出一个优秀教案,然后统一使用。长此以往,集体备课会与课程改革背道而驰,而且可能越走越远。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团队的优势,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协作互动的形式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了集体,也是微不足道的,无所作为的”。过去,教师大都是单干户,教学质量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现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协作互动,这样能够减少教师工作负担,而且能够集思广义,实现资源共享。那些在集体备课中我行我素的单干户,忽视了集体的力量,缺乏对教师协作的认识,必将在课改的浪潮中被淘汰。一般来说,教师的协作要经历五个环节:制定共同目标,集思广益,积极参与,相互体谅,互惠共生。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也应以此为参考,至始至终都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协作,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作为备课组的成员,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对集体备课有个科学认识。集体备课是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指导教师和优秀教师为主导,共同研讨课堂教学的教学准备活动。一般包括备教材、备媒体、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教学艺术等。它的一般程序是:先集体备课,仅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法习题、学生活动等作一般性规定,然后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人备课。[1]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集体备课就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但是集体备课不是为求统一的模式,而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所以集体备课制度下教师编写教案应该是“从多到一,再由一到多”的过程。所谓“从多到一”是指教师先对教学内容分工负责,然后资源共享,通过大家共同钻研、集思广益,形成相对统

一、操作性强的教案。这一过程弥补了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显示了集体的力量。“由一到多”是指每位教师独立思考,根据个人能力和学生特点,做到“因班施教”。这又体现了集体备课对教案个性化的要求。

二、关于组织者的反思

集体备课中的组织者就是常说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他们在教师中往往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他们的组织才能和组织方式,往往决定了集体备课活动是否成功。有些集体备课由于组织不得力,成了组长或中心发言人唱“独角戏”,其他老师作陪衬,从而使集体备课名存实亡。也有些集体备课在组长的主持下局限于同一学科,甚至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这样

限制了教师的思维,也使教师难采百花之蜜。还有的集体备课由于组长管理不严格,讨论平淡,形式简单,成了简单的走过场。

组长是备课组的直接管理者和负责人,每学期都要做好集体备课的计划和总结。在学期开始,应该提前确定备课内容,以便让备课组的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搜集各种信息,为集体备课活动做好准备。还要组织教师提前对教材进行集体研讨,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并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学期末,组长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反思,促进集体备课良性发展。总结时组长要做出客观评价,集体备课是无私的奉献与无偿的获取,组长在激励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要对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贡献做出量化评分(每次活动成员提出的实质性的建议,都要量化评分并记录)。组长作为集体备课的组织者,还要把握集体备课的四个原则:合作性、实效性、研究性、创新性,督促、引导教师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勇于创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使一些教师克服害羞心理和自私心理,防止“一言堂”现象发生。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集体备课,合作范围是广泛的,而且,随着知识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需要最大限度的加强合作,这就需要组长不定期的将集体备课“扩大化”,增加跨学科、跨年级的集体备课次数。

三、关于管理者的反思

管理者通常是指学校的教务处,它代表学校对集体备课统一安排与管理,由它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组长。在很多学校,名、优教师不愿意担任备课组长,教务处就指定一些“听话”的年青教师担任组长,使集体备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不主动贡献、留一手的现象也很普遍,一些勤奋的教师觉得辛勤劳动的成果会被他人无偿占有,而且别人占有后取得了成绩又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些教师自私的表现,但从本质上分析,则说明学校对备课组长以及备课组成员的评价、奖惩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作为管理者,首先,要给能正常完成集体备课组织任务的组长一定补贴,并且对成绩优秀的备课组及组长给与奖励。其次,学校可以采取青蓝工程的模式,让名、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青年教师的成长与他们师傅的考核挂钩(这里强调的是奖励),让青年教师的荣誉并不“威胁”他们,而是为他们添光、为他们带来效益。还有,学校对备课组成员的评价要公证公评,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共享,每个成员的贡献有多有少,组长每次活动都要公开的对他们量化评分,学校要参照这些分数对成员进行量化考核。

有些学校对集体备课没有统一安排、统一检查,最后只要求一份备课组活动材料,使集体备课成了一纸公文,这样就使集体备课彻底失去了方向。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安排、检查集体备课活动,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制度的大致内容应包括:○1对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要统一安排;○2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要有科学、统一的标准;○3对备课组的评价要有公正公平的方案。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集体备课为促进教师发展,减轻教师负担带来了希望,其1+1>2的教师协作理念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只要成员、组织者和管理者齐心协力,就能使集体备课活动健康、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第三篇:集体备课反思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接近开学,学校安排了五天的集体备课,上午讲座下午研讨,这样的安排真是恰到好处。第一天我因有事错过了徐校长的讲座,很遗憾,所以第二天我把家里的琐事都交给孩子爸爸,早早地来到学校,讲座是9点开始我7点就到了办公室补上我落下的工作,然后准时进入会议室找个前面的位置坐下好好听讲座。说实话这两天两位美女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受震撼!杨玉华老师的课真实含金量高,从她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教育情怀,什么是乐此不疲。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她对教育了解之广、之深。赞叹之余也不免陷入沉思:有着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更折服于她的语言艺术,几个多小时的讲座,杨老师很少看稿子,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这种语言风格是她长期历练的成果。

再说说我们杜主任那诙谐的话语,生动的案例让人觉得亲切轻松;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识储备。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掌声不断感动的泪水相伴,不要忘了听众是新建路校区的老师们和闻讯远到的智慧学校的全体老师。能征服这些高水准老师的讲座者甚少,但两位美女做到了。

说实话,从她们身上我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两位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翔实的内容、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她们10多年的从教经历及教师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讲述了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更让人感动的是我们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人文素养,使我敬仰和折服。他们是新建路校区真真正正的追梦人的引导者,从她们身上从我们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身上我看到我们学校美好的未来,我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跟随他们勇往直前……

第四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

刘国秋

在教导处组织下,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语文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就《春》进行了集体备课,然后由指定教师试讲,全体教师听课和评课,反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再试讲。听课评课后,本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现就做课教师的教学得失总结如下:

一、优点

(一)做课教师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能用语文的眼睛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品味作者在潜词,造句上的那种准确,那种精脉,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那种意愿。

(二)做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目标完成较好。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标要求装在脑中,把教材装入脑中,课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上。课上放得开,收得拢,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阅读教学有新起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用课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从听课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了阅读课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重点、难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启发诱导。

(四)教学手段有了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部分内容新颖、构思巧妙、科学严谨的多媒体课件,对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部分老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定位,语文课上得不疼不痒,一节课下来看不出学生有什么提高。特别是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忽视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不够用心,教学模式僵化死板,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这样整个课堂都在低效地耗着。

三、努力方向

(一)“教师培养”紧抓不放。语文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素质,要熟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准确把握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备课,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为实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保证目标的实现,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课堂上采用活泼灵动的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风趣巧妙的教学语言,活化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二)“优质资源”走进课堂。让优质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这要求尽快统一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名师设计、名师实录、优秀课件、优秀案例等等,作为教师备课参考的重要资源,让教师充分领悟骨干教师的教学意图,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上课,发挥优质教学资源走进课堂的效益。同时建议各校尽快建设教学小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

(三)“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教师在备课解读文本时要把握这样五个要点:一是读出一个课文主题,把准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读出教师自己的深刻理解。二是找准一把结构抓手,构成课堂结构主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点是从课文内容特征和结构形式出发,灵活构建课堂模式。三是营造一个教学高潮,所谓的课堂教学高潮,是指学生课堂学习中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投入、感悟最深刻的时候。四是安排一段语言训练,设计能够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训练。

(四)“语文实践”不能间断。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牢固确立以下教学思想:语文是读出来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锻造出来的。语文教学要导之以行,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就能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旨在“营根固本”,增加文化积累。

(五)“习惯培养”有益终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细抓起,从严抓起,让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 “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根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叶若。”根何以能茂?不仅靠表层的施肥浇水,更要靠根须自己,扎得深深的,扎得远远的。语文课程改革要夯实语言基础,深扎文化根基!魏书生曾经说过: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教研人人能上天堂。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校语文教学带入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愿我校语文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第五篇:集体备课总结与反思

众 人 划 桨 开 大 船

――集体备课总结与思考

根据县教研室有关集体备课的要求,大力推行集体备课活动,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团队”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 ,彻底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让集体备课成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和打造高效课堂重要途径。我校实施集体备课。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加强校本培训,增强教师集体备课自觉意识。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这几年都利用暑期进行远程研修,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集体备课。所有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在学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时,开展集体备课的作用和意义: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体教学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通过校本培训,所有教师不仅掌握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而且把集体备课提升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务实求新,使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取得成效。

二、制定教研制度,促使集体备课活动正常开展。没有制度保障的集体备课只能是流于形式,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集体备课”的相关制度:

1.建立健全教研组、备课组,负责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大学科分年级成立学科备课组,小学科跨年级成立学科备课组。每个备课组由一名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任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2.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制定出详尽的集体备课方案,确定备课进度、备课内容和主备人;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由学校统一确定,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为了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规定,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教学案、课件、作业和周练同步。同时,在学校内部局域网服务器上设置各备课组专用文件夹,组内成员可以访问,将自己的电子文稿、多媒体资料上传至文件夹,实现组内教学资源共享,为未来学校网络化集体备课作好准备。

4.严格按照“分工主备教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复备”的步骤进行。每次集体备课,主备人在参加集体备课之前认真分析教材,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电子文稿,打印发放到组内每个成员手中;集体备课时,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对主备人的教案、课件乃至练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组内各位成员再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对电子文稿进行修改完善,撰写详案,最后走进课堂上课,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变化,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同中有异,丰富多彩,而非千篇一律。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为了保证集体备课活动有效进行,学校行政值周领导每天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巡查;学校实行“随堂听课”和“挂牌听课”制度,“随堂听课”后跟踪检查教学案、作业,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按集体备课要求进行二次备课;“挂牌听课”的教师必须按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求上好示范课,同一教研组(不是备课组)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和评课,提出中肯的反馈意见;所有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撰写教学感,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备课组,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督查和奖励措施,保证了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进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使所有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体现竞争,整体提高我校各门学科、各班级的教学质量。

四、不断开拓创新,保障集体备课活动卓有成效。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充分保证,又有评价激励机制,使我校集体备课活动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体教师都能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创造性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目前我校初三英语组和物理组,都是学校的先进备课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集体备课活动搞得很成功。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而且也锻炼教师队伍,带出了一批教学业务骨干。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他们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备课组也利用这些机会,强化集体备课活动,大家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帮他们“打磨”课堂,每一次这样的“打磨”,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练机会,都会使全组成员获益匪浅。

当然,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个别教师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少备课,轮流坐庄;集体备课就是统一教案,照搬照套;集体备课就是教案是你的,课堂是我的,我行我素。因此,在推进我校集体备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进程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加以改进:

1.端正教研心态。现实中,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东西太幼稚太肤浅,所以常常与会静听,不发言,少表态;后者总想“偷工减料”,能不沾就甩手。这两种心态都缺少奉献精神,前者少思想交流,后者缺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贵的心态,那就是学术交流的自由和平等。

2.以讨论教法为主,以讲解知识为辅。备课组集体备课面对的都是同组的教师,在一起探讨得更多的应该是教法和学法。而部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主备人阐述他的备课内容时,大多的时间都是在讲解知识点,留下来大家探讨的时间很少,至于教学的切入点、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重要问题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如果说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解决知识点的认知问题,那么这首先就说明了本组的一些教师在讨论前没有认真审读过教材。这就背离了集体备课的宗旨,变成了“一言堂”,即使有讨论,也不能深入。

3.加强课堂听课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主备人宣读他的备课内容,继而同组老师进行补充和讨论,这是对主备人备课的评价,也是一种课堂外的检验。而一旦形成定稿的集体教案,我们却往往忽视了对它的评价和检验,因为如果不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也就无从知晓集体备课时所讨论的教法是否真正符合实际,所讨论的学法是否真正让学生受益,所找寻的难点重点的突破口是否真的有效而易懂。

集体备课,作为我校教科研活动的主要载体,作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它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平等交流,有利于充分凝聚集体智慧,张扬教师教学个性。对于我校“构建生命高效课堂”确实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会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在集体活动中加以研究解决。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做得更好!

上一篇:建设局实习日记范文下一篇:建设田园综合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