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2024-04-19

画长方形教学设计(共13篇)

篇1: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画长方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垂线的画法,掌握长方形的画法,并会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2、通过学习长方形的画法,提升学生作图的能力。重难点:

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组内成员交流前置性小研究。

三、小组展示(15分钟)由一个小组上台与全班交流。

四、练习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试一试你能画几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尹志国

篇2: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双杨小学李琦

教学内容:平行线、垂线的性质,画长方形(教科书59页例3(2)和例4的内容)。教学目标:

1.会用三角尺画长方形。

2.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阅读理解、分析画、回顾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激励探索、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会利用画垂线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励导入。

1.说说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2.画垂线比赛。

请在作业纸上画垂线。这是一组平行线,a∥b,在a上任选几点向b画垂直的线段。

猜想:可以画几条?这些垂线段的长度会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性质。1.学生画。2.测量。3.汇报。

4.小结: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平行线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5.练习:59页“做一做”第2题。6.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三、画长方形。

1.出示问题(课件):请你尝试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引导。

(1)阅读与理解:读了问题,你明白了什么?(知道什么?要干什么?)

(2)分析与画图: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画?(3)回顾与反思:你是怎样画出这个长方形的? 3.汇报交流,总结方法。指名演示说明。4.课件演示,加深印象。

5.小结:刚才我们画长方形经历了那些过程?

四、巩固练习。60页“做一做”。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

篇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剪拼、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领悟新知。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个动物王国,这里的小动物们个个爱学习,讲卫生,有礼貌。于是,国王决定给每个小动物奖励一块土地,让他们美化自己的家园。瞧!这里有两块地,国王把一号地奖给了喜洋洋,二号地奖给了灰太狼。这时灰太狼可不高兴了,小朋友你们知道灰太狼为什么不高兴呀?(课件出示)

对,第一块地的面积大,你还在哪听说过面积?到底什么是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组织活动,感悟面积。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谈话: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它的面,比如:(课件出示)这是篮球场的面,这是广告牌的面,这时池塘的水面……这些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再如:这是练习本的面,这是粉笔盒的一个面(边说边摸)。你能像这样也找到一些物体并摸一摸它们的面吗?

学生找并摸,教师巡视指导摸。

反馈:你摸的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

摸给大家看看好吗?

谈话:请同学们看看黑板的表面,再看看数学书的封面。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再问:你们摸的那些物体的面也有大小吗?谁能选择两个物体的面比一比?

说明: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板书:物体表面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谈话: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表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也说一个?

问:你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谁的面积比较大?谁的面积比较小?

小结: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谈话:老师这有一个图形,它是(出示课件)?长方形是平面图形中的一种,我们还学习过那些平面图形?(学生说过后,出示课件)问: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说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板书:平面图行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刚才我们知道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哪个面积小一些?

(2)出示教科书第75页例题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谈话:同学们再看这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提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比较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说边演示。

学生可能会说: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

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

3. 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谈话: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那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学生可能会说:可以用同样大的纸片去摆一摆。

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

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评讲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师:这是一所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师:小萝卜想知道“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你能帮助它吗?

师:你能像小萝卜一样比比别的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对其中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我们就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

(四)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谈话:现在老师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大家,愿意接受吗?

谈话:这儿有四张方格纸,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设计2个图案,要求每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在大家动手前,想一想你准备选择哪两张,为什么?

得出:方格的大小要相同,这样比较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学生设计)

(同桌互相检查设计的图案的面积是否相等,画上“☆”作为评价;全班下位欣赏并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在学习园地上)

篇4:巧画正方形

同学们立即拿出笔和纸动手画起来,同学们想,这还不简单吗?

心急的调皮狗黑黑画了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交给老师,山羊老师看了后,问:“黑黑,你算算,你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平方厘米呀!”

“没错吗?边长为2厘米,面积应是4平方厘米呀!”黑黑听了山羊老师的话才明白过来。

可是,这时同学们都愣在那儿了。还真不好画呢!

小兔白白这时交上了她的作业。

“说说理由吧!”山羊老师对白白说。

白白解释道:“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以前我家里有两张一样的正方形桌布,后来家里买了一张大桌子,就将原来的两张小桌布都沿对角线剪开,拼成了一张大桌布。于是,我受到启发,就先画两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再连结对角线就拼成了右边为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白白的解释,得到了大家的掌声。

接着,小猴狒狒也交上了他的作业:

小猴狒狒解释说:“我以前听到过一个故事,就是说一位农民爷爷想把他的一个正方形鱼塘扩大一倍,但四个角上有四棵梨树,又不想把它砍掉,后来一位聪明的朋友用如下方法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所以我就将它反过来,先画一个面积为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再将四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画出来,就得到了面积为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哗哗哗……”掌声一片。

篇5:《画正方形与长方形》教学设计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垂线画法的实际应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画几何图形的基本技能。作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画长方形,还要让学生从长方形的特征出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学生对长方形本质特征的探究。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

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自己试画并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然后归纳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出长方形并总结出长方形的画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然后画正方形。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三角尺 学生准备 三角尺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引入新课 1.复习。

师: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一说画法与步骤。(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法与步骤)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预设 生: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相等,邻边互相垂直。2.揭题。

师: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中的题目要求,并让学生完成对话框中的内容。(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动手画长方形。(3)回顾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画长方形的方法:

①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②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都是8厘米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③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4)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5)学生在练习本上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6)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2.探究画正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让学生独立尝试画正方形。(2)提问: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正方形。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画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2.画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

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篇6:画方形和圆形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没用填灌式教学法单纯以灌输教学内容为目的,而是通过自然愉快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地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侍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二、采用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抓信上机操作这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上机操作中增长才干,学会技能,但有些操作也比较枯燥,而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活动的形式,游戏最能激发儿童直接兴趣和愉快情趣。因此,在本课中设计了游戏环节。

三、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好好学习,就要千方百计的注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到自豪、欢乐、惊奇、赞叹……”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渴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力争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又一个惊喜,让学生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画图”后,让学生自己构思创作一幅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学生完成一份作品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转播功能展示优秀的作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有机地融入到其他学科之中,使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得到整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篇7:画长方形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过程与方法:经历画长方形的过程,体验类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正确按照题目的要求画出长方形。教学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课件。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天天教室里学习,那有没有认真研究过我们学习的地方呢?同学们是否都知道奇偶啊是的四教墙都是长方形呢?我们的黑板又是什么形状呢?(学生回答)教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同学们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长方形的画法。(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一、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讨论:怎样画一个长l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呢?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画长方形的步骤并在黑板上演示操作。⑴、画一条长l0厘米的线段。⑵、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垂直的8厘米长的线段。⑶、把两条垂直线段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⑴ ⑵ ⑶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⑴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⑵组内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指名同学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再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是如何画的。教师强调需注意的问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63页练习十第11题。

六、板书设计:

画长方形

篇8: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1.通过摆长方形的活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不同形式,优化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引导学生通过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所给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引到学生用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得结论。

[教学准备]

1.导学准备:让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教具准备:学生准备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准备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一个和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一个;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课前,老师想请你们回答两个最简单的问题,希望你们个个都举手回答!好吗?(大屏幕展示: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抽查3名学生)

师:这里有两个图形,老师想知道它们的面积有多大?请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的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学生动手摆,把学生摆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你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呢?从中你发现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二、学习新知

师:这是老师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师(引导学生找关系):一行摆了()个小正方形?1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摆的个数是长方形的()?摆成的大长方形的长是()厘米。摆了()排?摆的排数就是大长方形的()?长方形的宽摆了()个,是()厘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摆的个数乘摆的行数即6×2=12(个),所以摆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下图的面积。

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抽查两个学生)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用同样的方法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引导学生回答):一行摆了()个,1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则摆成的大长方形的长是()厘米。摆了()排,摆的排数就是大长方形的(),则长方形的宽摆了(),是()厘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摆的个数乘排数4×4=16(个),即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因此它是一个正方行,所以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有什么关系?(抽两个学生回答)

(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记住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 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学生先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然后说出此长方形的长是()和宽是(),最后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先说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然后说出此正方形的边长是(),最后列出算式()。

(每个题抽两个学生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1. 课桌面长11分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是()。

2. 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3. 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4. 学校小花园长50米,宽3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拓展练习

1. 一个正方形手帕的周长是8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教学楼的面积?

3. 你同意谁的观点?

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正方形的面积大()?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自发地举例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达成效果较好。

2.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经历“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并计算出面积”的过程,通过计算摆出的图形的面积,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篇9:画长方形的评课稿

本节课的说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数学味的严谨的数学课堂。

一、直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

“画长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技能,只要把这两个知识点实现沟通,融会贯通后,教学难点也就实现的突破。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从复习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到邻边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可以使学生在回顾建构知识网络,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目标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学生理解题意之后中,教师采用“说画法,试画图,展作品”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操作中逐步掌握规范画长方形的方法步骤。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怎么画一个长方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马上追问:那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长方形,教师适时指导,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教师挑选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汇报交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画图中注意什么,怎么检查自己画的图形是否规范。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补充想法,规范作图方法步骤。

三、严谨、有序、规范的数学学习,让数学味儿更浓厚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画长方形的规范过程,在规范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三角板的刻度和直角检查自己的作图是否规范,并让作图不规范的学生规范、准确地修改自己的作品。

最后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并作图,总结画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梳理让孩子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对四年级的孩子审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帮助积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

篇10: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年级)

岭南版美术教案(一年级)一年级美术(上)

课题:画方形物两课时

教材分析画方形物

运用线条表现物体形状,是美术造型的基本训练。学会用几何形去观察和概括物体形象,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的一个重要训练。教材要求的是在学生掌握画线之后,进一步学习用方形来表现自己所观察、认识、记忆的客观事物。要学生运用直线画方形物。方形物,在家庭里,在学生的学习用品中随处可见。画方形物学生对这些是印象鲜明的。方形物,有正方的和长方的;平面的和立体的。如课本里示例的挂包、书包、热水器、洗衣机、燃气炉、电话机之外,还有学生作品中所画的镜框、电视机、储物柜、书架、电冰箱、碗柜等。此外,学生的课桌、课本、黑板、铅笔盒等都是方形物。启发学生把记忆中的方形物画出来,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一年级学生的线描能力还比较低,要画出四边直线,构成四个“直角”的方形,有一定难度。教师宜多作画法示范,使学生能逐步掌握直线画法。

教学目的(岭南版美术教案)

认识方形物的共同特点,学生用方形概括的方法观察记忆物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凭记忆作画的能力。

作业要求

要求徒手画线,能画出方形物的大体和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几种不同的方形实物如书本、方形盒子等,再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各一张。

二、把准备好的实物画成线描示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很多物象都有一个基本相似的形,如书、橱、电视机、邮票、信封等,这些都叫方形物。

二、说明方形物的特点。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比较,认识其特点。

三、启发学生谈谈哪些是方形物,让学生从谈话中加深记忆。再启发学生讲讲方形物内还有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熟悉或喜欢的方形物都画出来,看谁画得多。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检查。

六、下课前把能在课堂上缴交的作业择优评讲,布置学生在课外多观察方形物,并注意它们放置在什么地方。

第二节

一、复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面两三个方形物。大家评议:有没有画出方形物的内

部细节。

二、继续前课作记忆画练习,启发谈话:

.黑板上的方形物是放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讲讲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有哪些方形物、怎样放置、大小有什么不同、颜色有什么区别?

三、布置作业:你最熟悉的地方里有什么方形物,摆在什么位置上?请回忆一下,然

后画一幅记忆画。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五、讲评:观察记忆方法的复习;表扬能掌握表现方法的学生。

一、严格要求学生不用尺子画直线,要重视对基础训练的正确引导。

二、画方形物,主要是从一个最有特点的物面用方形来概括,不必向学生讲立方体的构成特点。讲课及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要量力、扼要,不能复杂,但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注意表现细部。

三:记忆画,可让学生凭回想作画,也可给予实物进行观察,然后收起实物,要求

凭印象作画,亦可根据实际,灵活掌握。

四、简介画花知识:花有花瓣、花芯、花枝、花叶。画花应疏密有

致、高低错落;前后掩映、生动活泼;画时要注意花、枝、叶的关系,用朵朵鲜花组成 花的世界。

指导阅读课本:谈花的美;认识花的形和色;提示作业的两点要求——画面饱满;色彩鲜艳。最后指导欣赏学生作品。

五、教师对想象画和记忆画的不同作简要说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好作业。

六、学生作想象画。

一、本课作业用的色彩笔可让学生自己选定。、一般以蜡笔、油画棒为主,可结合用

点水彩颜色。

篇11: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3课时

画长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1)

(2)

(3)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篇12:画长方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页至78页。《长方形面积计算》是一节传统教学内容, 它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的基础,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长方形面积计算”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 顺接着“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之后学习。从教材编排来看, 本节内容显然不仅仅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教学, 它还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意义, 巩固对面积认识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上, 理解计算长方形面积其实就是在求长方形中包含的相应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抽象提炼过程, 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 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使学生深入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思路,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一份印有四个长方形的学习材料, 前三个长方形没有标明长、宽的长度, 第四个长方形长15厘米, 宽10厘米;多媒体课件一套, 演示摆及分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面积意义, 引入新课教学

(1) 复习面积的意义, 唤起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在学以前, 哪位同学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叫做面积。) 简单地说, 面积就是面的大小。

(2) 复习面积单位, 回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强化对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3) 引入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

指出1号长方形的面积, 并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简析:复习有关面积意义的内容, 为进入新课学习作准备。

2.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1) 1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我们有没有办法准确知道呢?

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摆, 并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因为用6个1平方厘米正好把1号长方形摆满, 所以面积是6平方厘米) 。

教师板书:1号, 摆6个1平方厘米, 面积是6平方厘米。

简析:操作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即“用面积单位摆满”, 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面积。

(2) 2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估一估2号长方形里需要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才能把它摆满。

操作验证后, 反馈。

反馈结果:这个长方形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可以摆满。

反馈方法:方法一, 摆满;方法二, 摆一行一列。交流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宽与可摆面积单位的关系, 重点突出“一行摆几个, 可以摆这样的几行”的观察与思考。

教师板书:2号, 摆12个1平方厘米, 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简析:仍然采用先估计后操作验证的步骤。教师主要抓好对操作方法的反馈, 比较“摆满”与“只摆一行一列”两种操作方法的异同,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宽与可摆面积单位的关系, 重点突出对“一行摆几个, 可以摆这样的几行”的观察与思考。

(3) 3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师:如果现在要知道3号长方形的面积, 你又会怎样摆?让学生先口述, 再操作。重点突出“先横着摆一行, 再摆几行”的方法, 引导从学生所列算式中充分感知“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每行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3号, 5×4=20个1平方厘米, 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简析:采用先口述方法、再操作的步骤, 意在引导学生对“只摆一行和一列”的方法有一个内化过程, 突出“先横着摆一行, 再摆几行”的方法, 使学生结合所列算式充分理解“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每行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

(4) 4号长方形面积探究。

呈现标有长、宽长度 (长15厘米, 宽10厘米) 的4号长方形, 问:还想摆吗?

当学生说不用摆也能够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时, 请学生充分说理, 思考:从长15厘米中能够想到什么?从宽10厘米中又能够想到什么?

重点理解:长的长度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 宽的长度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最后得到:知道长、宽的长度, 就可以根据长、宽的长度来想到沿着长边摆面积单位的个数, 可以摆这样的几行, 从而理解“这个长方形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它的面积就是多少”的道理。

教师结合媒体呈现这个长方形可以摆150个面积单位, 并板书:4号, 15×10=150个1平方厘米, 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简析:直接说方法, 并引导思考“知道长15厘米, 可以知道什么?知道宽10厘米, 又能够知道什么?”重点理解“长的长度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 宽的长度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5) 回顾梳理, 提炼模型。

师:从4号长方形里, 我们可以看出, 一行摆的小方块个数与长方形的长有关, 摆几行则与长方形的宽有关系。

用前面三个长方形验证结论, 确认长与一行的小方块个数, 宽与小方块的行数之间的关系。

再次呈现一个长20厘米, 宽15厘米的长方形, 请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当得到“长方形的面积是300平方厘米”时, 请学生说理:你怎么一下子就算出它的面积了啊?你是怎样想的啊?

引导小结:学到现在, 要你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你会怎么办?

讨论交流后得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简析:对主体活动环节进行梳理, 是探究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 有利于学生对核心内容进行再思考。而本环节是以练习带动理解,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面积公式“长×宽”中长、宽所表示的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3.应用中提升认识

(1) 计算装学具的信封的面积, 引导思考:你先做什么? (量出长、宽的长度) 量出信封长和宽的长度, 你就能想到什么? (量出长即可以知道沿长一行可以摆多少个面积单位, 量出宽可以知道摆这样的几行)

(2) 选择题。王老师要给一台电脑的显示屏配上一个保护网, 电脑屏幕的边长是2分米, 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保护网?

提供四个答案, 分别是8分米、8平方分米、4分米、4平方分米。

学生思考、选择、说理, 最后引导提升: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简析:练习1是实践应用, 不仅是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而且还是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练习2则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因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所以, 其面积计算就不再专门组织教学, 而是渗透在练习中。

五、课后分析与思考

1.教学效果分析

在上这节课前, 我们对执教班的44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 结果显示, 班中已经知道长方形面积是用“长×宽”来计算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43.1%, 既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又能理解长方形面积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学生不到10%。超过半数的学生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课后我们对本班学生再次进行了检测, 情况是这样的:在计算长方形面积前, 44名学生全部度量了长和宽的长度;会用“长×宽”的方法计算的学生有40人, 其中35人能正确写上面积单位, 达到了79.5%。另外抽取了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有29人能够说清“量出长可以知道沿长边一行摆7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 量出宽可以摆这样的几行”, 还知道“长7×宽5就是算出了这个长方形里可以放35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 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 占了被测学生数的96.7%。这说明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长×宽”作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模型有着怎样的意义, 与前次调查相比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思考

(1) 找准教学起点, 顺向组织教学活动, 为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多层次的感性材料, 积累足够的感性经验。以“面积”的进一步认识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在感知“面积大小”与“摆小方块的多少”中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长×宽”的算理, 顺向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学生开展学习的有效策略。事实上, 以“面积意义”入手, 其优势有二:一是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面积”的意义, 作为对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 面积的进行认识, 借助面积意义这一载体,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二是作为一种顺向的多层次的学习活动, 降低了学习的起点, 增加了学习的梯度, 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篇13: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利用信息媒体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输入和传递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设想: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会灵活计算与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为了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课件,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提示语,学生进行拼摆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得出面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学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操作,学习新知识。通过数形结合,实际操作,突破知识重难点,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面积单位拼摆或用尺子测量,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在练习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仅可以求助于教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在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可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学习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授课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分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学习课件。

教师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数面积单位个数并求面积,为新知识做好准备。新授中教师机出现的研究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航。学生课件,突出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或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电脑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实现人机对话。

五、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 图

一、复习新知:

师引语,让学生说一说前面学习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有关知识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二、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教师引入:有的同学想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1:我还想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3: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生4:……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入新知识。

三、探究新知:

师:请看图形,你能很快地说出面积是多少吗?

1、师操作电脑演示(1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1)面积单位个数一个一个出现(2)面积单位个数一排一排出现(3)面积单位个数一列一列出现 小结:你们怎样求出图形面积的?

学生观看教师电脑课件 学生说出面积(1)面积12平方厘米(2)面积15平方厘米(3)面积9平方厘米

生1:数小方格方法数出面积 生2:计算出来的 生3:……

通过学生数面积单位个数认识面积的大小为新知识作铺垫。、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上机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帮助解决。学生上机操作摆图形的面积。

(1)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2)计算出面积。(2)用尺子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两种方法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件将原来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师研究提示语: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排有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这样的几排,宽就是几,也就是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数的乘积。电脑出示: 长4厘米,宽2厘米,求面积 长是5厘米,宽3厘米,求面积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摆的过程。

汇报:每排摆4个面积单位,长就是4厘米,有这样的2排,宽就是2厘米,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学生举例:求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电脑上机操作,利用拼摆或测量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4、师电脑演示: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利用电脑动画使得长演变成3厘米,使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设问:长方形变成什么图形? 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学生观看教师电脑演示

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演示研究长正方形的关系,并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师引导学生小结:

(1)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要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2)如何用字母形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要用什么单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板书)学生进行总结: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形式表示为S=a×b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形式表示为S=a×a 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闯关练习

师介绍上机操作练习要求:

每个同学的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闯关练习,对错误的答案可以进行修改,前三关都顺利通过之后,就可进入数学游戏关。

学生在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

利用学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

第一关 判断题: 根据图形判断面积是多少?

电脑有提示语随机进行判断,给以判断结果。第一关: 出示方格判断面积是多少 面积 4平方厘米 面积 15平方厘米 面积18平方厘米

巩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关: 1求面积

2知道面积求长或宽 3周长与面积的灵活应用

借助计算器,算题板进行计算。第二关:

(1)一个长方形卡通镜框长7分米,宽5分米,求镜框面积()平方分米。一块正方形展板框边长5米,求展板框面积()平方米。(2)长方形花坛面积是27平方米,长9米,求宽是()米。(3)把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巩固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公式的逆向应用,通过对基本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关: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小明同学搬新家了,新

家有两间卧室,大的卧室量的长是5米,宽是4米。小间的卧室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你能帮助我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 第三关: 5米

3米 4 米

卧室总面积是()平方米

如果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元

通过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四关: 数学游戏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16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提示: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这道题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业处理。

第四关:方格图(18列 16行)用鼠标拖动的方法演示。方法:

(1)长8厘米,宽2厘米(2)长4厘米宽4厘米(3)长16厘米宽1厘米

游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五、课后小结:(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2)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有能力的同学继续把没做的数学游戏题输入到电脑中或纸上。

课后延伸

六、教学流程图:

七、感悟与反思:

上一篇:二数《厘米的认识》下一篇:从失败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