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2022-10-16

第一篇: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巧设情境 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 20(米)

即:周长=长+宽+长+宽 (2) 6×2+4×2 = 20(米)即:周长=长×2+宽×2 (3) (6+4)×2 = 20(米) 即:周长=(长+宽)×2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4、小结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 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 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画出长方形的周长;思考长方形的周长由那些线段组成? 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各边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需要知道什么?

第二篇:《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会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2个长方形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景引入。 1.复习周长的含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说说一说周长的含义?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你能指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

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板书: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生齐读。

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出示两张完全相等的长方形纸,问:你能指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吗?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再出示两个不同的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①长6厘米,宽4厘米②长7厘米,宽3厘米),问:你能指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吗?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2、激趣引新:要想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否相等,就要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长方形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提问:怎样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呢?(先用尺子量,再计算)

2、生动手测量、并算长方形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要求:每次量的数都得是整厘米数。

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及错例。

3、交流:

你量了哪几个边的长度?各长多少?必须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吗?最少量几条就行了?为什么?(师借机引入长、宽两个名词。板书长6厘米,宽4厘米.讲解:长6厘米,宽4厘米,意思是两个长每个都是6厘米,两个宽每个都是4厘米。)

你是怎么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谁有不同的列式?师板书以下几种典型的列式:

6+6+4+4=20(厘米) 6+4+6+4=20(厘米) 6×2+4×2=20(厘米)

(6+4)×2=20(厘米)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列的式子是6+4,对吗?为什么?

黑板上的这几种做法对吗?第一种做法是怎么想的?第二种呢?第三种呢?第四种呢?

4、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哪一种。

5、 独立量算长方形2(长7厘米,宽3厘米)的周长。

指名在黑板上做。 做后订正。

6、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 要先知道什么呢?(长和宽)

知道了长和宽,怎样求周长?

如果不知道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但知道长与宽的和,能求出周长吗?怎样求?

长、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怎样?长、宽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呢?

三.练习巩固

(一)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两个不一样的长方形,周长一定不相等。( )

2、两个长方形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一定也分别相等()

(二)填空

有两根长2厘米的木棒,1根长4厘米的木棒,两根长3厘米的木棒,从中选四根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三)列示解答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有一块长方形手帕,长加宽的和2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6分米,宽40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4、一个长方形长5分米,比宽多1分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四)提高练习。

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围一个周长是1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懂得周长的意义后,第一次接触周长的计算,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课堂伊始,我利用学生们喜爱的长方形贺年卡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然后激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这张贺卡设计出漂亮的花边!借助学生喜欢的做贺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就如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在我们大人看来,只要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要求它的周长就直接把数字代进公式里既简单又轻松而且还省时。但是学生却舍易取复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都喜欢运用把四条线段加起来求周长,而我们通常认为最简单的方法(长+宽)×2学生都不乐意用,就是让他们把公式背得滚瓜烂熟,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不是忘了小括号就是忘了乘2,更离谱的是有的学生竟然就用长+宽,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对求长方形计算方法不理解,没有经历探究过程。针对以前教学中的失败,本次教学中我借助为贺卡设计漂亮花边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说出了四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2)、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

(3)、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4)、(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让我很意外的是很多学生竟然用乘法的意义说出了第四种计算方法,(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我们可以把长和宽自成一个加数,2个相同的加数相加我们可以把它写成乘法算式:2×几)这样理解以后他们更容易接受。

三、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四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做花边过程中学生发现实际用的花边的长度应该比算出的周长的长度多一点,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他们,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看上去我没有把公式教给学生是失败,但实际上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这才是教学最需要的。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来看,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

2、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用时过多,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长、测周长”的活动没有开展,老师没有把握好时间。

3、例题中的数字有些大,学生还没有学习“多位数乘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有相当大的困难。

总之,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第四篇:长方形的周长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2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请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说说长方形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新课,老爷爷在一块长方形的菜地上种了许多白菜,被鸡、鸭、羊吃了,请同学们帮想想办法?

2.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好!可是要买多少米栏杆才刚好围上呢?(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板书: 5+3+5+3=16(米) 长 +

+

长 +

=长方形的周长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围一周的栏杆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4.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5.指出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

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

6.小组讨论,并说清楚这样计算的原因。 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板书: 5×2+3×2=16(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2+

宽 ×2 (5+3)×2=1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

)×2

7.配合学生说算理,课件展示:栏杆先围一个长,再围一个宽。提问:“这时围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接着展示:用栏杆围剩下的一半。教师提问:“长加宽得到的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几个长加宽组成的?”所以长方形的周长=(

+

)×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

三、自主比较,优化策略,巩固知识。

(一)自主选择,完成练习

1.师:同学们学习了三种方法解决长方形周长的方法,现在从这三种方法中,任选一种你最喜欢的完成第一关练习题,比一比谁最快,完成后举手示意。

师:请几个最快的同学来说说,你采用的方法以及计算结果。 2.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选择第三种方法的理由。 3.师:没做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 二)再次运用,强化优化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请你再次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入第二关,比比谁第一。

(三)第三关

一面靠墙时,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比比谁最聪明。

四、总结

1. 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 方 形 的 周 长

(1)5 + 3 + 5 + 3 = 16(厘米)

(3)5 × 2 + 3 × 2 = 16(厘米)

(4)( 5 + 3 )× 2 = 16(厘米)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第五篇:《长方形的周长》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形的周长》微课教学设计

讲授者:合作市一小 王彩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带你们学习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第二课时《长方形的周长》。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回忆周长的概念(课件出示周长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朋友过生日,给他准备了一张卡片(课件出示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卡片正好是我们熟悉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对!长方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长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老师想要在这个卡片的周围放上一圈红色丝带,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到底需要多长的丝带吗?对!计算丝带的长度其实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正文讲解

1、方法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嗯,没错我们首先要知道每条边的长度,这个长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cm,3cm,5cm,3cm,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因为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所以依次把四条边直接加起来就得到长方形的周长了,长+宽+长+宽,带入数字是5+3+5+3=16cm。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2、方法二:噢,我们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我们可以利用乘法来计算,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所以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代入数字是5×2+3×2=16cm。

3、方法三:除了上面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对,长方形里面有两组相同的长加宽,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呢?我们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长方形的周长=(长+宽)乘以几呢?对,×2因为有2组(长+宽),代入数字是(5+3)×2=16cm。

4、小结 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16cm,这三种方法你都想到了吗?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对比以上三种方法我们会发现,方法三是最为简便的,所以在以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方法三是应用最多的。

三、课堂小结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聆听!再见!

四、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方法一:5+3+5+3=16(厘米) 方法二:5×2+3×2=16(厘米)

方法三:(5+3)×2=16(厘米)

教学反思:

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上一篇:初二教师英语教学反思下一篇:城管安全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