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2024-05-14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精选7篇)

篇1: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实景化教学增加了真实的服务于客户的环节,突破了仿真实训的瓶颈,探索和实践了 “理实一体——实景教学——顶岗实习——就业”模式,培养和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技能。通过构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实景化实训教学基地,在实体中开展实景化实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特点,工作对象为具有复杂多变需求的“人”,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理实一体化——顶岗实习——就业”。[1]这种适合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无法适应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服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面向是人,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接触到的是模拟职业对象,而不是真实的职业对象,缺少真实的职业体验。(2)工学交替阶段,学生一般到校外企业进行跟岗实习,直接服务顾客,特别缺乏实际对客经验,新员工容易被客户投诉,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教学和生产成一对矛盾。(3)顶岗实习阶段,由于工学交替成效并不明显,学生综合服务技能不能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学以致用,容易造成学生埋怨、企业抱怨的现象。

所以,现有的教学环节并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技能,忽视了校企有效过渡衔接的边界问题,即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关键一环——综合服务技能的培养。就实训教学环境而言,学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不具备真实的服务环境,学生缺少实际的职业体验,无法积累对客服务经验,不完全适应职业岗位要求;顶岗实习拘泥于企业经营的现状,学校缺少教学自主权,培养成效不明显。在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景化教学,旨在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实景化教学是一种集知识运用、技能训练、体验感受、问题解决于一体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认识、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对学生发展自我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合作能力都是全方位的。

一、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职业技能形成的科学规律需要进行实景化教学

很多知识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职业技能的培养有赖于过程参与而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来自深刻的经历和感受,而这在实景化教学中都能实现。[2]实景化教学安排在五年制高职三年级进行,学生处在18周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学生尚未具备独立自学能力。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是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在校学生接触到行业并进行实习的机会很少,如果只是在校内实训室的练习和实习,学生掌握的只是生搬硬套的技能,而不会灵活自如的实际运用。

面对游客进行灵活服务,是旅游企业最注重的素质,也是学生毕业初期面临的难题之一。实景化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再实践”的过程,是“再学习”基础上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学生了解行业、学会实际运用的过程,为下一步技能培养打下重要基础。学生在行业实践和工作实际中学会如何运用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突发事情,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也才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旅游行业的特点需要开展实景化教学模式

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其工作性质、内容与要求与第一、二产业不同,客观上也需要通过实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行业是面向旅游企业各岗位,如酒店、景区及旅行社等,他们是旅游服务的供给者,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很高的服务技能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满足各种各样的游客的需求。[3]这些具有各种需求的顾客,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或产品,学生需要体会游客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与顾客沟通的能力,对客服务需要融入更多的感情色彩,而不像面对机器或流水线。

旅游企业内部也有不同的岗位,每一岗位的具体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要了解众多岗位服务的要求,必须增加更多的实践,在校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光靠自身体会是难以实现的,只是实训室的反复演练,未必能够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实景化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作融合,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工作过程中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从业人员学会应对和处理,这些场景和情况不是教学环境中可以创设出来的,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体验,亲身感受,并在真实的对客服务过程中积极思考,才会有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有指导教师予以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因此,学生要胜任未来企业的岗位要求,必须进行多种工作环境的体验,才能达到经验的积累,才能具备行业需求的素质和能力。

(三)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来实现

适应旅游行业的特殊特点,实景化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大量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些经历有助于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完善。[4]以导游专业方向为例,很多学生在以往的考试中往往是笔试通过,而口试不能通过。有的同学考取了导游证书,在实际工作上也由于缺乏工作实践,无法胜任岗位要求。为使学生顺利考取证书,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有必要通过实景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学生增强现场感,心理素质提高,讲解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导游考试通过率。在实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很多问题不会妥善处理,需要教师随时予以纠正和指导。通过实景化教学,教师还可以及时将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补充到教学中,这也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可能性

(一)五年制高职的学制为实景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长,与三年制中职相比,五年一贯制高职可以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课程体系,在5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3年以上的要求。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积累了在校内实训室技能训练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熟练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考取更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提高综合能力打下基础。由于学制所限,这在三年制中职和高中后高职都是很难实现的。而五年制高职的学制则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二)实景化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客观上也需要进行实景化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只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技能,要求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三级(高级工)。如在三年级考取中文导游证书,四年级考取英文导游证书,或者是四年级考取餐厅服务师(三级)或展览讲解员(三级)等。这些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更长的在校学习时间来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得以保证。实景化教学模式为帮助学生考取高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环节。

(三)充足的旅游资源为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江苏苏州旅游业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截止底,拥有星级饭店159家、旅行社20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5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0家,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名村16家。丰富广泛的旅游企业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开发更多的实景化教学资源,为实景化教学提供更多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实践样本。同时,多种多样的岗位需求使得实景化教学的内涵呈现多样性。旅行社、风景区、园林、森林公园等不同的旅游企业岗位,实景也在发生变化,呈现的有自然、生态的实景,有历史、人文的实景,也有充满诗意的实景。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与顾客互动的要求也不相同,因而,实景化教学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三、实景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准备

1.进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改革。实景化教学模式增加了新的教学环节,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随之发生了变化。为此,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订工作,重新梳理课程体系,统整课程、教材和学时、学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改革评价模式。由传统相对单一的考试形式转变为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顾客评价、经理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的过程伴随着实训的过程,开展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每阶段一评等多时段评价,便于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2.开展实景化教学基地建设——校园实训企业建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将部分仿真的实训场所在紧密合作企业的帮助下改变成学校拥有自主权的经营实体;二是通过校企合作,新建学校拥有自主权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经营实体。如笔者所在学校对原有的对外经营的教学酒店软硬件环境进行改造和三星级达标升级,改变经营方式,由原来的承包经营改为学校自主经营,总经理、部门经理、现场指导由教师担任,除基本人员外,员工、领班由学生担任,使酒店由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企业化教学环境;与文化国旅合作,成立独立经营的文化国旅旅游财经学校营业部。所有实体经营权归学校所有,管理层由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担任,员工由学生担任。

(二)实施过程

1.学生分批到校内实体中轮岗实训。五年一贯制职业学校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为期1个月的对客服务实践学习。教师和企业经理现场指导,学生现场开展对客服务。学生每天在《实景化教学手册》中记录工作情况,并运用客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对服务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每天的工作进行点评,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轮岗实训后教师提优补差。实景化教学结束后,学生回到课堂,相关专业课程教师会诊学生《实景化教学手册》内容,根据学生在实景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综合分析、集体示范和集中训练,并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以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篇2: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该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和实用技术,具有较强的仓储管理、运输组织、信息处理专业能力,能从事采购、仓储、配送、调度、理货、接单、货代、报关等业务工作的一线应用技能型人才,我们学校将人才目标位定位为仓储配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所以主要是培养仓管员、配送员、货代员、单证员岗位工作。

1.2 要针对就业的某个或某几个物流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过程,确定相应岗位职业能力及要求

学校通过调研,设计了仓管员、配送员、货代员、单证员四个岗位的说明书,将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等内容进行提炼,并进行分类,罗列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单项能力。

1.3 设计相应的课程,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再将课程按照岗位职业要求进行分类、排序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四种能力融入不同类别的课程中,再按照课程性质、类别等规律进行分类,进而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对应能力分析

2.1 基本能力分析

物流专业是跨专业、跨行业,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面,比如熟练的表格、文字处理能力,网络应用能力,货物的识别、分类、包装能力,熟悉中外交通地理、货源产地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能熟练地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统计、记账能力,能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物流市场价格、物流渠道的掌控能力等。因此,需要设计相对应的课程,如计算机技术应用、货物学、物流经济地理、管理学、会计基础、物流设施与设备、营销学、经济学等课程。

2.2 核心能力分析

以上是物流核心能力,各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将能力进行组合,设计相应的课程,如将仓储、配送能力组合,可设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2.3 综合能力分析

任何一个物流职业岗位对人的要求是综合能力,比如,仓管员岗位,其岗位职业要求是,能熟练地进行货物收、存、发、入账、计算机操作、要求对数据很敏锐等多种能力。因此,在教学的后阶段,必须设计相应课程,模拟岗位的真实情景。相应要设计仓管员综合实训、单证员综合实训、快递员综合实训等课程。

2.4 专项能力分析

物流职业岗位除了要具备综合能力,有时还需要某种单项能力,比如,仓管员岗位,除了具备以上能力外,还要能熟练地进行叉车驾驶,因此,在课程设计进还要考虑诸如此类的专项技能训练课程,如《叉车驾驶实训》。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

3.1 专业平台课程

19门平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而又相互独立,相互影响,而所有能力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物流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在时间安排上,每个学期合理平衡,注重五年制学生的学情,又符合物流专业课程涉及面宽、杂的特点,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但又避免了目前职业院校课程内容重复的弊端。

3.2 专业方向课程

每个方向有三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和一门综合实训课程,既贯彻了学期上的均衡,又符合物流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该方向课程均是理实一体化的、任务驱动的课程,注重学生某个或若干个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不同地域院校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及学校资源状况选择某个方向。

3.3 专业实训课

篇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景化教改探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更好地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办公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08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8]18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和任务,即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酒店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几年,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游饭店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星级饭店的总数已突破1.5万家,江苏省星级饭店数量超过800家。《江苏省旅游业“十二五”计划与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预测表明,我省在未来五年内还将新建四、五星级饭店100家,所需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旅游饭店数量的急剧膨胀,导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增加,对我们培养和造就饭店业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饭店业人才稀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突出地体现在“质量”的差距上。国内中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是饭店服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培养相对欠缺,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更加稀缺;国内本科教育培养的大多缺乏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优、操作技能高、职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而得到广大酒店的认可。

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地方经济,主动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仅2009年以来,就先后出台了《苏州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促进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及促进物流、金融、旅游、商务服务业等九个重点领域的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加大资金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增强苏州服务业发展的“资金力”。苏州市规划局和苏州市旅游局于2007年8月共同委托编制了《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总体定位: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示范区和旅游服务国际化率先接轨区;以东方水城、三古一湖、江南艺术经典和水乡风情构成的“人间天堂”为特色,国内外著名的风情体验旅游目的地。

2010年底,全球知名酒店品牌有近40家已入驻苏州,苏州有四星级以上酒店近100家,继北京、上海之后在全国排第三位,苏州十一五规划中“星级酒店达到200家以上,员工总数5万人,管理人员达到1万人”,按十一五规划酒店数量来算,目前,缺口分别为2.8万和0.7万,苏州地区以我院及几家兄弟院校的培养规模远远达不到要求。

3 酒店实景化教改特点及要求

众所周知,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尤其强调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这与酒店企业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分不开,如: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人性化服务相结合、产品生产与销售同时进行、产品不可储藏性等等,学生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了解酒店企业文化,熟悉酒店管理过程、管理规范,从而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良好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有明锐的洞察力,有细致的观察力,不怕苦不怕累的忍耐力,而这些素质能力只有在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很好培养。

实景化教学强调在酒店真实工作环境下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外成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基本都遵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最早开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改革的专业,基于工学交替模式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景化教育教学改革也有必要“调结构”和“转型升级”。首先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实训途径、评价标准、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实景化教学关键是合作酒店的选择,既要求酒店星级高、容量大,又要求酒店有良好的经营现状,给学生丰富的实景化训练机会,酒店愿意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和学校老师一起共同培养学生。

4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景化教改实践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展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的教改活动,最初我们以一个班级在一家五星级酒店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景化教学,实践下来效果不太理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情况促使我们延长实训时间到6个月:一方面,学生在酒店实训2个月时间刚好对酒店基本情况熟悉、刚刚掌握酒店的服务技能及规范,但还没有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熟练和提升;另一方面,酒店刚刚对学生完成上岗前的基本培训,学生与各部门岗位的磨合才结束,酒店尚未从工作实践中享受人才培养的成果,尚未从中发现人才并做好人才储备的规划。从教改主体的双方来说都希望延长酒店实景化实训实践到6个月。

学生进入酒店不仅仅是实训,还有一个教育任务,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在学生安排上采取了相对集中于规模较大、星级较高、生意状况相对较好,与学校合作意愿较强的酒店,事先商量好学生进入酒店后的工作安排,细化到每一个学生,包括学生的衣食住行等细节问题,酒店方的培训计划、技能培训安排细节都要双方商量安排,共同确定,重大问题由双方成立的领导小组确定。

学生进入酒店并不是说任课老师就没事了,必须按岗位、按部门安排老师和学生共同实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生有问题可以即时请教带队老师及酒店安排的实践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可以获得实践技能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得到锻炼,并从中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推动教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加深校企的深度合作。

5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景化教改成果总结

近五年来的酒店管理专业实景化教改实践,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苏州地方酒店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一批高星级酒店达成紧密型合作的关系,主要成果总结如下:

5.1 突破浅层次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内涵,调动酒店参与

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酒店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酒店企业成为教学的“生产工厂”,“生产工厂”成为酒店专业的教室。促进高职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调结构”改革,使学校教学与社会行业发展与需求同步。

5.2 充分利用学院有限的资金投入,调动用人单位(酒店)的积

极性,开拓创新,以工学交替为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实景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5.3 以实践操技能、应用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工

学交替模式下的实景化教学改革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酒店企业文化,熟悉国际、国内酒店管理特色、管理规范,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学院办学与企业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

5.4 教师积极参与实景化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发,缩小教师的课

堂教学与酒店工作实际之间的差距,更易于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通过教师深入酒店工作现场,及时发现问题,为酒店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服务,包括管理咨询服务、管理软件开发服务。

5.5 在满足酒店专业教学、管理、实训需要的同时,探索适应工

学交替模式下的实景化教学高职酒店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构建新形势下的教学体系及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赢得超常规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酒店专业自我良性运转和快速发展,使酒店管理专业充满勃勃生机和发展活力。

5.6 在学生培养目标、专兼结合的双师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课程体系、教学、实训计划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校企双向参与,突出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其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符合酒店业对未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新友.酒店管理新思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2]海岩.海岩看酒店[M]新华出版社,2006.9.

篇4: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柔性管理;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2-0026-02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性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1]柔性管理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依靠尊重个性发展,从个人兴趣特点来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主动性。[2]

一、基于柔性管理的

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柔性管理模式非常适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一)改变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刚性管理方式

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依靠制度和督导机构监控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不够全面。偏重理论教学监控,忽视实践教学监控;偏重督教,忽视督学和督管。教师与学生在质量监控体系中往往是接受者,不是参与者。近几年,柔性管理模式被引入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中,一改以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刚性管理”方式,从依靠制度和强制力转向人性化与创新力,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充分挖掘了师生的创造力。

(二)革新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办法

为更加科学、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需要根据柔性管理理论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由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多方面评价内容组成。评价内容可包括专业技能、职业意识、人际沟通与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3]当前教学质量检查还是根据以往的制度及检查模式、经验,而没有从教学各个环节实际出发。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对教学质量的考核要更加注重教师的创新,其中包括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论创新。同时,要制定出能够促进教师创新发展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特别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校本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评估考核办法。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质量评估考核办法的建立应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为指导,运用柔性管理模式,突出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激励作用、整改的促进作用、科研及产教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向的引导作用,注意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分与评语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评价相结合、精确量化和模糊量化互补、考核与评估并用、多渠道监控与评价等方法,[4]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三)完善教学效果分析体系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柔性管理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以达到最大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我们在重视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咨询专业指导委员会,掌握行业、企业对本专业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与规格要求;其次要进行相关的工作岗位分析,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各个具体专项技能;再次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专项技能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5]

(四)改善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信息汇总反馈体系

基于柔性管理的教学质量信息汇总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以前的对教学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以及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产生的效果的评判,只是为信息汇总提供信息基础,为促进教师及部门在改进教学质量方面提供信息支持与参考。但是,这并不能准确传递信息并不能反映出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考核信息。同时,信息汇总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每个教师以及部门的问题和可借鉴之处。柔性管理注重人性化、网络化,注重联系,重视换位思考,着重研究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信息汇总,会更清晰、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重视反映各教师、各部门的创新及成绩,体现教师的特色。对于需要改进之处也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为教师提供人性化支持,提高其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做到信息汇总是每个教师及部门的信息汇总,为每位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帮助。

二、基于柔性管理的

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本化构建

在利用柔性管理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本化构建时,各学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柔性管理具有的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组织激励的科学化,对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本化构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柔性管理提倡个性构建,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而言,引进先进的柔性管理理念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越来越急迫。柔性管理是能够满足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本化要求的。从根本上说,可保证培养更多的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苍林.“柔性管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于茝,王一定.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研究[J].世纪桥,2012(1).

[3]程智谋.工学结合中的学业促进行动与评价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4]花军,何咸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

[5]冯丹,何同林.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责任编辑:张志刚)

Abstract: Problems in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need to be solved, especially the one with its construction. Measures such as changing the rigid management method, reform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alysis system can improve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school-based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quality.

篇5: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景教学培养模式

0引言

现代酒店对员工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员工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不同客人服务时,能灵活运用操作方法和业务能力以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为了培养学成为社会酒店行业需要的适用人才,“实景教学”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成为探索方向。

1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内涵

1.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旅游酒店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具备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在酒店各部门从事一线服务与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1.2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内涵。为了更好的让酒店管理学生适应社会行业要求,必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实施教学,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服务能力。

1.2.1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内涵。是锻炼学生掌握能胜任酒店行业各部门岗位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前厅部接待服务、问询服务、行李服务、办理入住登记手续、客房清扫程序、中西式铺床、中西餐宴会摆台程序、零点服务程序以及相关折口布、托盘等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掌握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客人投诉的处理能力。

1.2.2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特点。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感受到酒店行业对技能上的要求是非常严格,我们必须了解其特点。

①实践性。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所以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②规范性。酒店规范化管理的操作标准,要求各部门工作操作具有标准化和规范的流程。例如客房标准间的清洁程序不规范可能影响总体的服务质量;中餐的摆台程序不规范也影响对客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③服务性。酒店技能主要要求员工通过使用有形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来完成对客服务工作。许多技能操作都是在对客服务准备阶段进行,客人只注重消费环节的服务质量,因此对服务性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2专业技能传统培养模式分析

2.1重学术、轻技能的传统教学观念还难以消除。高职学院的专业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普遍缺乏应有的职业动手能力。他们普遍认为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课程,而操作技能在岗前培训或者实习练习就可以,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秉承本科教学模式。

2.2学生兴趣不高和角色定位不准确。酒店行业的可进入性简单和技能的易操作性,使学生在平时技能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只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其实质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学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单纯认为自己会就可以就业,缺乏反复的强化练习,争取达到“弄懂会做”的目标。

2.3理论指导与实践效果配合欠佳。高职教学中专业实践课教材较少,许多课程中的实践标准不一致,这让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上不够紧密,有些理论在现实中已经过时或者不适用。所以理论指导的不科学可能影响实践效果。

3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实景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

3.1“实景教学”培养模式的意义

3.1.1“实景教学”设置的真实性,能营造真实的职业气氛。“实景教学”是指模拟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现场,真实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过程,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角色化的状态下,完成一整套的工作程序。运用“实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提高学生服务技能的必要手段。

3.1.2参与实景的多角色,能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陌生感。运用“实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模拟酒店实训中感受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直接缩小对酒店的陌生感,更快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前斤部办理客人入住登记手续,就可以直接让学生模拟角色熟练掌握其工作流程;中餐服务中接受客人点菜环节,就直接让学生身临其境,熟悉点菜的基本要求和服务技巧等。

3.2“实景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要求

3.2.1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硬件建设。为了更好的营造一个真实的模拟环境,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我院为此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兴建实训室五个:中餐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前斤接待模拟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西餐模拟实训室等。同时按照各部门的实际标准和要求,补充完善了各种中西式宴会摆台、前台接待服务用品、客房服务用品等所必需的设施设备。这样就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模拟各种情景和相关基本技能的练习,创造了星级酒店所拥有的职业氛围。

3.2.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景教学”除了硬件设施设备的配备外,还需要对师资队伍水平进行提升,为此我们采用了参观观摩——带队实习——酒店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让老师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酒店的实际工作环境,熟悉掌握现代饭店的各项服务程序及其标准,不断提高自身饭店服务的技术和能力,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素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会结合酒店目前的实际情况上好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能够熟练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实践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具有实用性和竞争能力。

3.2.3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安排上贴近社会、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实行“学校一企业一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具体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从“感性一理性”,由“理论一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符合认识论的教学环节,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否则就会失去逻辑性与发展性。教师贯彻“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理念,辅导学生完成技能实训。针对新生将采用入学教育、参观星级酒店、观看光盘等方式了解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部门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大学期间将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综合实训课和学生的顶岗实习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在校内学好的基本功,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在实习实践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篇6: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产学研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53-02

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学研运行机制相对而言是很成熟的,他们很早就对此进行了探索,也创建了一些非常有特点的创新体系。但这些是他们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对于我国的情况可能并不适用。对我国而言,产学研结合教育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环节,在这个方面开展得比较晚。虽然如此,推进速度还是算比较快的。现阶段有很多产学研的合作还只是局限于表面,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给了一个实习的场所给学生。对于不同的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是不一样的,这跟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办学的思路以及经济方面的条件都有很大关系,这样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经验模式只能加以参考借鉴。

1 国内外产学研研究的现状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合作教育”的。1991年,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1997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至此,在全国范围内有28所高校陆续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工作,当然当时还只是在试行阶段。对我国而言,产学研结合教育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环节,在这个方面开展得比较晚,但推进速度比较快。特别是最近几年,它的发展尤为迅速,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面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它们是一种职业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输送各种各样合格的人才,一旦与生产实践联系不上,就会导致教育达不到它真正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各大企业之间要广泛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也是一条必须要选择的道路。在不同的院校,它的产学研教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在最开始的时候,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教务长赫尔曼·施奈德开创,他于1906年在辛辛那提大学推行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1983年成立的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标志着合作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1]。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科学研究计划,明确规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课程学习之外,还有科学研究方面的学习和任务;德国所谓的大学教育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指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英国大学则实行工读交替制,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到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部门工作一年或两年,这已经成了制度[2]。实践证明,它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另外,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产学研结合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制定各类政策加以鼓励和保障。

2 研究内容

机电类专业产学研运行机制的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而言,它所要培养的就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实用型的人才,所以必须要依照的就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里面的教育要跟企业实现很好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它的目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研教育。产学研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单元型合作机制,这个指的就是学校跟企业之间主要是以单个的项目以及单项的任务所开展的工作,按照这种方式,每一方只要负责自己的任务就可以;

第二就是股份型的合作机制,这是学校跟企业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所开展的一种合作方式,需要把学校跟企业两方所参与人员提供的资产作价入股;

第三就是跨越型合作机制,这也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而开展的,学校或者企业其中一方依照市场机制进入到另外一方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实体。

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机电类专业师生培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跟企业在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要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进行科学研究,并且进行一些科技创新类的活动。同时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到企业当中去参加技术提炼,并且自发地进行科学研究。挑选一些在机电类专业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这些教师到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以及高等学府进行研修。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进行科学研究,并且进行一些科技创新类的活动。这样对于确保较高质量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使得科研的水平上一个台阶。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告诉给学生,这样的话就可以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尽量培养出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对开展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学校还要采取一定的政策,以此来激励学生参加到具体的研发队伍当中去,特别是那些在专业方面特别强的优秀学生更要如此,让他们通过这样的合作与探究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他们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3]。

企业里面一般不定期地会有一些技术开发的项目,或者是一些推广类的活动。针对这些,高职院校要组织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去,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也会对产学研的工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对于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现在的企业而言,他们缺少的就是现代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学校要依照市场的需要,对这些人才予以培养[4]。

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机电类专业建设的研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必须要做好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工作。学校跟企业合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对所在的学科以及专业进行建设,它是一种基础。对于学校机电类的专业而言,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所设置的专业以及所提供的实习条件,根本赶不上技能的培养,并且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这就使得学校面临一种“招生难,就业难”的尴尬局面。这样一来就要求学校对所设置的专业进行调整,办学的目的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对机电类专业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把专业基础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之上去提高专业理论水平[5]。在教学的模式上面也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要依照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真正促进机电类专业建设。

3 总结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跟各大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深化机电类专业的建设,缩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跟高职院校学校教育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跟企业的双赢。其他国家对于产学研的研究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可以对其加以借鉴,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模式。■

参考文献

[1]肖仁政,王作兴.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2]王雨华.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机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3]王艳辉,伍建国,王文红,等.机电类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7(1).

[4]吴岩.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2009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论文集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7: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景化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物理教学    课程衔接    翻转教学

五年制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理工科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加强物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点的结合,使物理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是从初级学习到高级学习过渡的有效方式。本文以机电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地选取并保全物理核心授课内容,能够与后续专业课程保持良好衔接的问题,为其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提供实例。

1.以专业需要为导向剖析教材,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为了实现物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必须了解物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方面的内容设置,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总结出物理知识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在联系和知识衔接。以《物理》中的静电场和稳恒电流内容与《电工基础》衔接为例,笔者认真分析了物理知识点与电工基础知识点,列表如下:

分析相应知识点后,可以在物理实际教学中拓展电工基础内容,从引入、例题到课堂联系都可以采用电工基础中的实例进行,使得授课有针对性,同时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印迹,在后续学习中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熟悉度。

2.以专业应用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授课次序

物理课程的讲授内容应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决定课程体系的框架;物理课程以服务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角色,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认真分析工程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合理选择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物理认知和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调整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和侧重点,以专业学习为核心进行内容选取,使物理的科学基础性和工程应用性充分展现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一个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有机整体。

3.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优化教学方法,翻转教学过程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中考成绩一般在400分以下,有的甚至只有200多分,物理基础普遍偏差。加上高职物理内容比较抽象,图示少,例题少,理论性强,与数学结合紧密,直接导致学生对物理产生畏惧心理,致使上课听不进,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目前高职课堂教学还是以“讲解+演示+习题”的较单一的集体式授课形式为主,这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很被动,各种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五年制高职物理与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教学中,我们结合当前流行的E-learning学习理念,从物理学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的特点出发,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从一个具体的专业应用问题入手,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所需的物理定理、定律,建立物理模型,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校园网云端,供学生使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学生小组学习、自我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作业上传至班级论坛,并在论坛中采用学生互助探讨和教师答疑的方式加深认识。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自主探究和小组学习的融合,拓展了教学空间,延长了学习时间,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及授课学时有限等问题。

总之,物理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辅助学习起到很重要的基础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并适当进行拓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对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在强化基本概念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基础学科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周布.数学物理方法在工科电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106-107.

[2]殷景华,曹一江,宋明歙.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7(6):17-19.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曹艺珂.浅谈“翻转课堂”式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1):266.

[5]王卫红.浅谈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0).

上一篇:百变鬼脸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市民之间借贷情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