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思想教育论文

2022-04-21

在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包含着三层意思:其一,它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二,它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其三,它是初中后五年一贯制,不同于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文化建设也应与这三者有所区别。专业文化是一种可以有意安排或引导的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制高职思想教育论文 篇1:

班主任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探讨

【摘 要】新时期下,做好五年制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就班主任如何做好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班主任 思想教育

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和欢迎。但由于学生入学时年龄偏小,网络、社会对学生三观形成影响大,教学方式较初中有了很大的改变等特点,五年制高职生的思想教育面临不小的困难。作为一名五年制高职的班主任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笔者试从日常教学管理获取的体会和经验中探讨一些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第一,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从我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上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越来越低。与通过高考的三年制大专学生相比,绝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都属于初中时的问题学生和厌学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第二,良好习惯尚未養成,自我控制能力低,违纪现象偏多。大多数五年制高职学生时间观念差,爱睡懒觉,容易迟到,甚至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不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视校纪校规,违纪现象偏多。

第三,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在报考高中无望的情况下,迫于家长的意愿报考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很难达到高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的起点要求。学生因为基础差又导致对新知识“不理不睬”,因此课程不及格是普遍现象。

第四,心理素质较脆弱。许多五年制高职学生不知道如何做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在学校里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在家庭中不能理解父母。

二 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以我担任班主任的教学班级为例,全班学生都能按时交学费。但相关统计数据却表明,学生的月消费额与他们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却成反比。(2)基础差,学习的动力不足。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势必造成学生一进校就听不懂、跟不上,以致于不想学。(3)多层次培养模式影响教师因材施教、分类管理。以我校为例,因为同时存在三年制大专、五年制高职、本科、民族预科班、成人函授班等不同学制,又统一使用相同的校纪校规,这不免造成五年制高职学生既像三年制大专生,又像中专生的“双重”性格,学生既希望享有三年制大专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又希望不履行大专学生的考核标准义务。(4)单亲和问题家庭的孩子较多。根据我对学生家庭情况的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有近一半来自问题家庭或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由老人抚养、家长的溺爱等因素导致孩子的性格较为敏感,要么自暴自弃,要么自由散漫,行为上叛逆、自卑、胆小。

除此以外,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还包括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家庭影响等带有普遍性的因素,在这里不作为重点展开论述。

三 班主任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应根据校规,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行为规则,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并严格落实班规,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自己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提出解决的方式、方法。

第二,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父母,了解他们为其成长所付出的心血,珍惜并感恩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同时,班主任要在课堂上做学生的严师,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取得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第三,开展欣赏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大都居班上的中下水平,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与“唯考试分数至上”的影响下,经常成为批评的对象,因而很少得到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欣赏与关注,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作为五年制高职班的班主任,应当首先改变传统评价学生的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发现、挖掘学生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一次自我展示的平台,对学生的每一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塑造全新自我的求知欲。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学生从进班的第一天起就需要着手完成进入职场的各项准备。班主任应当通过主题班会、日常教育、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介绍,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动力。

总之,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勇于创新,就能逐渐摸索出一套既不同于三年制大专和中专,又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真正实现五年制高职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补充作用。

〔责任编辑:范可〕

作者:杨玲

五年制高职思想教育论文 篇2:

五年制高职学校进行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在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包含着三层意思:其一,它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二,它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其三,它是初中后五年一贯制,不同于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文化建设也应与这三者有所区别。专业文化是一种可以有意安排或引导的文化。因此,必须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专业文化建设,对初始状态的自发而模糊的专业文化加以引导和组织。使专业群体意识逐渐演化为专业精神并上升到人们的意识领域中,使专业文化由自发到自觉,由学校的“同一”文化走向具有“专业个性”的文化,成为可意图可设计的状态。从而为专业管理、专业发展服务。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五年制高职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作了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由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育性”决定的。

学校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组织”。我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正规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教育的培养目标。即要通过教育对人的影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五年制高职学校的这种教育功能,就要从专业抓起。注重专业文化建设。因为“专业”是构成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基本单位,更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专业的教育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学校的教育态势。

在专业中倡导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专业文化”,是实现“教”与“育”紧密结合的理想途径。它融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规范教育为一体。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凝聚认同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来实现的,这两者所形成的教育相得益彰。显性课程以课本上细化的知识点为单位。积累、储存到学生的知识库,主要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隐性课程则以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为基础,将各种要求与规则内化为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行为习惯。一般情况下,课本知识在考试结束后就会丢失相当一部分,统考分数也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参量,而专业文化氛围中的知识(隐性课程知识)则能保持得更持久,影响时间更长,具有更深刻的人生效用和更广阔的社会效用。五年制高职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创设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专业文化氛围,让师生员工获得心理内化,提高审美能力,获得知识和智慧。并对他们的品德和人格起到“催化”的作用,启迪、规范、引导和提升师生员工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二、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由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的。

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并为职业服务,职业是职业教育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的终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一种有明确职业指向的教育,每一个专业都明确地指向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其专业更多地与职业形式的工作紧密相连。它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让学生培育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感悟、明确职业规则、树立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树立职业价值观,并有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这些都需要在学校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中做到。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的过程实际上是从专业到职业的过程,专业是联结学校和职场的一座桥梁。专业生活和学习是学生从学生到工人所必经的一条路径。因此,学生在怎样的专业文化熏陶下学习和生活。将影响其在后续的职业生活中的工作质量和发展程度。所以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通过基于职场的专业文化建设,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及其专业文化的职业性。这种专业文化应该是“指向相应的职业文化、服务于一定的职业文化”的,因此呈现出职业本位的特征。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都应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专业的价值理念必须是为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服务的,专业的内部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也必须符合相应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形象与职业规范的要求。专业文化内容要吸收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专业文化建设过程要尽量依靠职业文化的环境,通过模拟职场情境,增加工作现场气氛,让专业成员在职业情境中感受职业文化,促进专业文化的建设。

三、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由“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短暂性”决定的。

与世界上其他拥有五年制高职的国家相比,我国新的五年制高职获得正式发展的时间要相对晚一些。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但不管是由原来的重点中专改制而来的五年制高职学校,还是由普通大学二级学院举办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虽然原有的办学地点、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等仍可作为五年制高职发展的基础。但新成立的五年制高职学校不能完全照搬和沿袭原有的一切,特别是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都与中专学校、普通高校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五年制高职面临着专业改革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而作为专业建设重要内容的专业文化建设由此也被提上了五年制高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日程,刚发展起来的五年制高职学校亟须重建学校文化和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建设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加以重视,要建立起符合五年制高职自身条件、能够反映专业特色并体现三项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专业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专业文化。

四、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高等教育,它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并发挥自身的教育效用?如果能,又该如何为它的发展铺平道路?专业文化建设能否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和面对。

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处于一种利弊因素参半的发展背景当中:

1 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公布了“适度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方针,同时通过提供职业教育奖学金、助学金来支持职业教育(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 经济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产生旺盛需求。使五年制高职教育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我国新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正是迎合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这一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基本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3 观念背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国民自身及其子女教育的选择仍有重大影响。大多数人在选择教育类型时仍抱着“重学历轻技术”的价值取向和“学而优则仕”的目标指向。而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所颁发的文凭属于专科层次,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并不能满足人们观念和劳动力市场对学历要求高移化的趋势。人们将求学的视野集中到普通高等教育,其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再次才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所以到目前为止,五年制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吸引力仍不够强大,人们只是将其“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满足个性发展、自我发展的手段”。

4 生源背景:生源的质量呈下降趋势。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高热一再升温,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素质也随之下降。无法与前期较高的生源素质相比。加上我国初中毕业生人数开始逐年减少。五年制高职教育将面临生源数量不足的局面,地方保护政策也进一步导致了生源质量下滑。

5 自身背景:新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我国存在的时期相对较短,其本身确实存在专业建设、专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使五年制高职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的经济背景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的话,那么上述的后面三点则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障碍,确保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五年制高职学校特别要在建设优秀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校情和各专业的情况建设好专业文化,树立起在专业文化上的特色,争取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达到“以特色文化兴专业”、“以特色文化立校”、“以特色文化立教”的目的。

通过专业文化建设,促进整个专业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从而以过硬的“亮点”专业文化打造过硬的专业品牌,有效增强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吸引力,提高社会共同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让人们求学时开始主动地选择五年制高职。一个缺失了专业文化的专业和学校必然是没有吸引力和生存优势的。因此,专业文化建设关系到五年制高职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能否在普通高等教育和高中后职业教育的夹缝中继续生存,它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得以生存的必然要求,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走“以特色求发展”和“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作者:徐建伟

五年制高职思想教育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发展“瓶颈”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生源逐年减少,生源质量差,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理念转变

近几年, 五年制高职学生难教、上课不好好听讲,厌学现象严重;自我约束力差,纪律散漫;中途离校率高、毕业率低;就业率、就业质量不高等现象,是所有开设五年制高职专业学校的普遍反映,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经过最初的红红火火后,也碰到了自己发展中的“瓶颈”。

笔者对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供广大高职院校教育者参考。

五年制高职“瓶颈”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五年制高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用人单位及家长对政策不了解,对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不认可, 是造成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关于五年制高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以及方式在社会上并没有大力宣传,毕业生所具备的优点无人知晓,使得用人单位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信任度低,认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不足以担当重任,好的企业招聘时直接标明不招收五年制高职毕业生。

(2)大学扩招、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报考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越来越少, 生源质量差,学不懂,是学生流失率高的最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年龄小, 较早进入社会怕学坏了,而让孩子上了五年制高职,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孩子在学校有什么违纪或学习困难的事情联系家长,他们也不积极配合教育学生,对孩子疏于管理,放任其发展。

(3)正牌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更别提一个高职毕业生了,而五年制高职的学习周期较长,学生学习基础差,不能坚持完成学业,这也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流失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内部原因

(1)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特点造成,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大多是初中毕业后未考上高中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年龄小,大多数年龄在14岁~16岁之间,处于从少年后期到青年时期过渡的青春发育期,情绪行为和心理波动性较大,观念上、道德上容易产生错位和倾斜。这些学生进入高职后脱离了家长的监管,面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对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诱惑,分辨能力差,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

(2)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面对一年不如一年的生源质量,怎么样经过五年的学习,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的人才, 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对于五年制的定位在探索、思考中。

大多数的高等职业院校,同时开设有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招收高中毕业生,经历过高考的严酷,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文化基础高,思想成熟,接受能力等各方面较初中毕业的五年制高职学生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为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授课的老师,时间长了后,心里会产生落差,主观上就轻视了五年制高职生,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任何一方面都比不上三年制高职生,无论是文化课还是实习、实训都不如三年制高职生,因此在安排授课任务时都愿意为三年制学生授课,无形中造成五年制高职生所配备的师资不如三年制高职。

解决五年制高职“瓶颈”的主要途径

1.加强五年制高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提高五年制高职在社会上知名度。

五年制高职教育最初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和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需要而设立的, 它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作为未来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五年制教学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五年制高职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五年制高职具有学生及其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较低,而教育效益和回报较高的特点。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3.五年制学生年龄小,情绪波动大等特点,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外,也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渗入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

4.学校内部在管理中政策可偏向五年制高职,对为五年制高职授课的老师相应奖励;调整放宽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政策。

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较之实践动手能力差,所以在前两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跟着老师思路走,集中思想听讲;课后复习,勤动手,多做练习,则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将事半功倍。而在后三年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在实验室、实习车间要敢于动手,熟能生巧。要让学生敢于进取,多参加社会上的技能考试,技多不压身,为以后的就业作好准备,也为自己以后的再学习打好基础。

5. 教师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对学生的考评办法进行相应修改,提高学生的学习以及接受能力,注重五年制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着重培养。学校可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长处,使每个学生都能人尽其才,增强其学习的决心与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国家对五年制高职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前两年的助学金制度以及各个学校设立的勤工俭学岗位,都保证了学生不会因经济困难而离开学校。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教务科 陕西西安

作者:牒玉萍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下一篇:本科生教育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