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2024-05-06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精选十篇)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篇1

随着教育经济的发展, 高职高专学校招收了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然而,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却成了学校及教师的一个“难题”。屡屡在五年制高职班上演的恶作剧成了教师头疼的“话题”。且看发生在五年制高职教室的怪异现象:

案例1:“一对一”教学。期末考场。数学卷纸发下来十分钟后, 监考教师发现教室除一人在奋笔疾书外, 其他学生答完选择题ABCD后便全体发呆。监考教师问:“为什么不答试卷?”学生齐答:“不会。”监考教师问:“那个学生怎么会?”学生回答:“only one。”监考教师问“什么意思?”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班是‘一对一’教学。”事后, 监考教师从任课教师处得知:“学生文化基础还赶不上小学生, 全班就只有那一个学生能听懂课程。他听懂了, 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没办法, 还得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进度走。就只能采取‘一对一’教学了。无奈呀!”

案例2:打火机的爆炸。语文课堂。教师正在入境地朗读着课文, 只听“砰”一声震响, 教师和全班同学都吓了一跳。就见第一座一个女生瞬间软瘫在桌椅上, 教室顿时一片骚乱。原来, 班级一个男学生因触犯系规被系主任罚款200元钱。此生家境经济困窘, 父母离异, 寄居在舅舅家, 无从得取这200元钱。系主任责令本周五之前上缴, 万般郁闷的此男生便以摔爆打火机泄愤。不巧的是第一座女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禁不住这一惊吓, 引起心脏病猝发。于是语文课堂变成了急救室……

如果说上述两个案例稍显特殊的话, 那么更为普遍的场景, 诸如课堂学生随便出入、教师组织两分钟纪律才得讲半分钟课、考试大半不及格、逃课缺课、搅乱课堂纪律、违背校纪校规、与教师顶撞、殴打学生干部则时有发生。

考察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 发现具有令人堪忧的特点:一是年龄较小, 思想幼稚;二是文化基础差, 学习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三是家庭经济困窘, 亲情残缺;四是智商比较低, 情商不健全;五是相当一部分人有着某方面心理障碍及人格缺陷。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可用“差、弱、缺”来概括。这一群体大部分学生入学的原因基本是如下两点:一是自身学习成绩太差, 考其他院校无望;二是家长不负责任, 孩子有个地方待就行了。大部分学生或者由于学习成绩不好, 从小就在后边“打狼”, 上进心消失殆尽, 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或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 在饱受歧视的目光中生长, 形成了仇恨环境、敌对他人的情绪;或者是父母离异, 为亲情所抛弃, 造成残缺的性格, 有相应的心里障碍等。与健康成长的孩子比较, 这类学生身上有着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缺陷。

二、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的思索

将五年制高职学生引向正常的轨道, 培养成为健全的人,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笔者认为如下几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要途径:一是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式管理体系;二是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实行班级管理制, 配备专门班主任, 根据班型特点, 制定详尽的班级管理制度;四是发挥各学科优势, 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五是以情感教育为主, 理性教育为辅,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六是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 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

鉴于高职类群特点的历史成因, 教师应该认识到将高职生引向正确、正常的轨道, 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据此, 笔者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有如下三方面的思索。

1.施“爱”

“爱”是情感世界立于巅峰的珍宝, 是施教的首要元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大部分属于同时代人的落后者。小学、中学时期备受歧视, 缺少关爱。但他们也是正常的人, 他们同样渴望着被关爱。如果说小学、初中阶段他们没有更多的思索, 坐惯了冷板凳, 那么, 到了人生观飞跃发展的高中、高职阶段, 他们也自然成长了。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 使他们暂时感觉摆脱了旧时阴影, 看到了新的希望, 渴望被欣赏, 期待着被关爱。然而,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否投去了热情的眼神?是否向他们撒去了爱的阳光?当教育教学失败的时候, 我们自身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反思?纵观教育史, 师生关系一直都是纯情的、感人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伟大的、高尚的, 是令人尊重的、让学生崇拜的, 是知识的化身, 是燃烧的蜡烛, 是吐丝的春蚕, 是灵魂的引航者。“爱”铸就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博得了学生对教师的“爱”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敬”。曾几何时, 市场经济的弊端也冲击着神圣的教育事业。教师的“爱”加了砝码, 奉献有了尺度。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了,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施爱是工作内涵。爱, 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成功的前提保障。

2.煽情

“情”是滋润万物、温暖人生的灿烂阳光。将教师的爱融入学生的心田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一个不变的法则是“动之以情”, 以教师的情, 带动学生的情。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 大段的说理等于“对牛弹琴”, 感性形象的教育才是切合实际的方法。这里重点陈述“动之以情”、以情煽情的一种非常见效的方式——故事法。讲故事, 要切合对象, 选准时间、场合, 还要设计好故事前的铺陈及故事后的说理等相关要素。

例子:珍珠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学生情绪低落、抱怨、不平衡。原因:班级参加学校活动比赛名次落选。教师话语片段:“图片上这颗异彩四射的珍珠让我们惊叹, 这个美丽的贝壳让我们刮目相看。我们在赞叹的时候是否想过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平凡的贝在海里安静生活着。突然有一天, 一粒沙子撞进了它的腹内, 从此这颗贝陷入了苦难的历程, 它每天痛苦承受着沙粒的撞击和磨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这颗贝被渔民用网捞起, 农民惊喜地发现这颗贝腹内藏着一颗大大的珍珠。是沙粒的日蚀月磨孕育了这颗大大的珍珠。后来这颗大大的珍珠连同贝壳被收藏进博物馆, 成为稀世珍宝。沙粒是这颗贝的灾难, 然而灾难却成就了这颗贝。就让我们把这次失败当作一次磨砺吧, 让我们在磨砺中走向辉煌的人生……”

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从初中考上来的, 他们的认知程度比较低, 单纯、感性, 容易接受直观化、情感化的东西。以情激情符合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层次。有心的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建立相应的感性教育题材库, 从而如鱼得水地释放教育的魔力。

3.激“趣”

兴趣是人们热衷于从事某项工作和活动的良好动机。“趣”是促人奋进的最佳催化剂, 是高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动力。当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时, 他的心就会游离于课堂;当学生对班集体失去兴趣时, 他便可能成为一个孤独痛苦的“另类”;当学生对教师失去兴趣时, 便会产生强烈的逆反行为。某一方面的兴趣可能会促进人的多方面发展, 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是彼此相连、相互促进的。因此可以说“激趣”是“取巧”的工作。对五年制高职生激趣的基础工作是:第一, 改变教师的固有教育观念, 与学生建立起伙伴、朋友关系, 从而使学生保持着对教师的兴趣。第二, 调整学科教学目标, 降低教学难度, 让学生学有所获,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三, 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会唱歌的学生一个“剧场”, 给会踢球的学生一块“绿地”, 给会走模特步的学生一座“T台”。当学生某一方面的长处展示出来的时候, 就激发了他对集体的兴趣。第四, 教师真情的投入, 声情并茂的授课风采, 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和优美的语言艺术, 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使学生保持着对课堂及学习过程的的兴趣。第五,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进行学以致用的技能实践, 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及生活的意义, 从而保持对本专业的兴趣。

固然, “爱”、“情”、“趣”不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全部曲目, 但“爱”、“情”、“趣”交响着五年制高职课堂的美妙旋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 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须让“爱”、“情”、“趣”的美妙旋律萦绕于五年制高职课堂。

摘要:五年制高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将他们引向正常轨道, 培养途径是: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网络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班级管理制并完善之;加强课堂管理;以情感教育为主,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挖掘教材, 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教育。

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的主体性分析 篇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养成教育;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78-02

一、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概述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养成教育的模式、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同。然而养成教育的研究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因此养成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中又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就五年制高职生而言,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养成教育的适用性也与其他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侧重于幼儿教育、中小学养成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当前,我国五年制高职生人数规模庞大,但是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方面的探索相对来讲却较为薄弱。

二、五年制高职生的群体特征

每个群体的成长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五年制高职生也不例外,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五年制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外在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例如贫富差距不断增大、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结构错综复杂等等,而五年制高职生一般年龄在15—19岁之间,作为向成年人的过渡期,缺乏自主性,容易受到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迷失自我,客观上也为五年制高职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五年制高职生正处于从童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生理上出现了迅速地发展、而他们的心理特征又被心理学界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与同龄的普通高中生相比,五年制高职生生源来源、社会认知、文化水平、接受教育的方式等,又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初中毕业后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往往是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考大学无望的被动选择,因此目前,在五年制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缺失、成绩不佳、品行上表现落后、性格偏差等问题。因此,这一群体就往往表现出了多重性、复杂性的特征。

三、当前养成教育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养成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大致来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意、行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五年制高职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还严重依赖于教师、家长的管理。而五年制高职生学习方式相对于初中阶段来讲,又存在很大的自由空间,需要学生自身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填补。这就导致前期养成教育缺失的负面影响充分地显现出来。因此,从事五年制高职生的教育管理自身往往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学生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可,言行举止极易出现偏差,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带来了重重障碍。

长期以来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境地,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标准,学生对于条条框框的约束、制约,往往会出现两种后果,一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服从学校、老师的教育管理,很少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判断、自我认知的能力,严重依赖老师、家长,表现出了缺乏自主性、盲目从众、随波逐流的言行举止。

四、培养五年制高职生主体性的途径

有学者指出,主体性教育的实质即发展教育过程中每个人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2]p14倡导主体性养成教育,就是认为学生对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循来自于学生个人的主动参与,只有依靠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自身切实参与、体悟的过程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和独立的人格。美国的著名教育家杜威也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他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力量和人格的形成。

结合五年制高职生学生的身心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注重、强化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主体性导向。当然,提倡五年制高职生在养成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并非是反对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而是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是缺位的。中职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和支持,仅仅依靠学校、家庭两个层面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社会上的企业、教育机构等不同主体都应该参与进来。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三方共同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空间。这三方发挥的作用是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形成的合力与学生这一主体反复、持续的互动中,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五年制高职生主体性的形成并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来完成,需要渗透进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注重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主体性的塑造,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引导他们学会独立地处理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审视,可以让学生以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不同方式地自我判断;当个人的方式不妥当,只要是预期到的惩罚、挫折、失败、困难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就可以让学生自身去体会,甚至是切身体验犯错误、偏离行为的“苦果”。家长和老师则发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妥善地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各种事情,逐渐提升其调控自身行为的能力,将其行为引导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上来,学会遵循社会规范。引导学生摆脱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世界观,注重从学生自身的内在层面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能够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个体,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发展过程,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自身在切身地实践中参与、反思、领悟是五年制高职生养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五年制高职生囿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教育水平,这个环节并非是直线式的过程,而是迂回、曲折,甚至不断是反复的过程,但是总体的趋势仍然能够使逐渐提升的。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8年。

[2]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陈萍、迟立忠编著:发展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篇3

一、结合专业特点的分析, 设置创业教育的导向

1. 专业特点分析

烹饪餐饮业是一个古老且与人类发展长期共存的一个行业, 主要从事菜肴制作工作。到目前为止, 烹饪餐饮业依然是一个极具生机和活力的行业。餐饮行业是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 即便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餐饮业依然能远超国民经济的增速。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 烹饪餐饮行业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尤其是近几年明显可以看到一个趋势, 许多服装、家电的实体店逐渐在萎缩, 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形形色色的餐饮实体店。由于其准入门槛较低, 且操作技术五花八门, 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从目前的相关数据来看, 烹饪餐饮行业的创业成功概率相对较高。所以无论社会如何进步, 烹饪餐饮行业是永远也不会被淘汰的。

2. 创业教育的导向

高职教育实施创业教育, 并不是鼓励学生在校就去创业或毕业初期就走上创业之路, 而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步骤和方法, 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给予创业引导。创业教育首先要明确它与就业教育、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而创业教育以创业为导向, 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强调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的培育。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业教育本身的发展方向应形成自身独立的专业体系, 以培养高层次的创业人才。五年制高职烹饪专业的创业教育应具体环境具体分析, 这与学生创业所在地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结构等因素有直观的联系。因此, 就要在这些因素上进行分析, 应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学会“趋吉避凶”,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分析环境、分析自己, 将优势因素有效地放大, 将不利因素尽量规避。

二、结合周边有利因子, 把握创业教育时机

1. 让学生学会剖析自我, 学会适应所处社会环境

高职烹饪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相对来说, 他们比社会上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学习能力, 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他们所欠缺的是行业经验、社会经验以及成人所具有的抗挫折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创业, 但应为每个学生的人生规划上有意识地设立一个创业时间点。由此可见,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精神层面对自己进行分析, 判断自己的状态是否符合创业的要求, 这对创业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在创业教育开展之初就让学生了解所处的环境, 只有让学生了解环境, 才能让学生在创业设计和创业方法上有理有效。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 许多行业由于不能适应新环境逐渐被淘汰了, 当然这可能有客观条件的存在, 但是可以看到有些行业中确实存在“先知者”, 当他们看到所处行业存在的危机时不会坐以待毙, 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窘境。因此, 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周边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2. 充分开发学校在创业方面能提供的有利资源

每个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都各不相同, 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开发和利用一些有利的资源。

首先, 应确保优质的师资力量来服务于创业教育。

其次, 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 来引导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再次, 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 适当地给予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经济支持。

最后, 在学校允许范围内开设创业教育园, 给学生创业实践打造一个适合的平台。

3. 发掘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其他相关因素

学校能提供的创业条件毕竟是有限的, 而现在社会相对复杂, 学生对社会的实际认识可能比较欠缺, 所以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让学生学会发掘有利于创业的一切条件, 融入社会。

三、创业教育的模拟教学和实际实施的开发与总结

1. 模拟创业教学的开发

结合烹饪专业特色, 将创业教育的一些意识融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创业构思、市场调研、制订创业计划等方法。

首先, 创业构思可能每个学生各有不同, 或者也有构思相似, 教师应对学生的构思进行正确分析和引导, 选取可行的方案让学生进一步实施。

其次, 适当的市场调研, 给予学生相应的任务进行市场调研, 包括目前的市场需求、销售前景等方面。

再次, 制订创业计划, 包括创业所需的相关条件, 如启动资金、成本控制、制定产品的售价、广告营销方案等。

最后, 安全风险教学, 这是许多学生在创业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在模拟教学中有意识地添加此模块, 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创业中对风险的预见性。

2. 实际实施的总结 ( 案例教学)

创业存在相应的风险, 但如果前期分析到位、准备充分、实施过程合理, 成功的概率肯定会更高些。注意从小做起, 逐步壮大。

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后, 让学生尝试将构思变为现实, 由学生自行构思付诸实施, 这些项目在一开始提出的时候就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实际操作中, 学生们历经了策划、筹备、广告、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核算等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也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创业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疑问和困难, 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一一解决。

四、高职烹饪创业教育的展望

五年制高职烹饪专业的学生是目前烹饪行业中较高学历层次的人群, 他们有新的活力和能力来武装烹饪餐饮业。从能力上来说他们是技能过硬、素质较高的一群新生力量。五年的职业教育应将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 而现在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来服务社会。高职烹饪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几乎同时在我国出现, 但是时代在变化, 社会在变革, 创业教育已被更多职业学校所重视。目前, 创业教育的理论广泛运作于职业教育中, 但真正通过实际创业机制来进行创业的还不多。烹饪餐饮专业在创业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但不同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创业的实际环境和过程也各不相同。将来高职烹饪专业的创业应该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进步与时俱进, 这是值得烹饪教育界同仁不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波, 程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6) .

[2]史涛.基于三维的烹饪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职业时空, 2010, (10) .

[3]陆建洪, 徐锋.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9-12-31.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篇4

关键词:弟子规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意义

一、《弟子规》内容简介及主要德育观点

《弟子规》是国学中的经典,原名《训蒙文》,清朝康熙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写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及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弟子规》继承了“尊德性而道学问”的儒家教育传统,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訓练中学习经典。

《弟子规》以五千年的民族生存经验为后盾,以日常生活为依托,以感恩爱心为主线,以躬行实践为标的,传承儒家德育思想,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德素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教我们做学问道德的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我们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教我们处世态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教我们宽容豁达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甚欲,勿施于人”。《弟子规》中所倡导的秩序、诚信与仁爱,恰恰是当前五年制高职生最为需要的道德素养,只有自身有浓厚的文化道德素养底蕴,才能抵御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弟子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修养、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等儒家教育思想,有利于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对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二、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只有把握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才能有的放矢进行德育培养工作。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总体道德素质要好于中职学生,然而不少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存在上进心不强、思想素质偏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较低等现象。当前五年制高职生的道德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具备积极健康的道德素养。在五年制高职生群体中,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风气难以形成主流氛围,诚信缺失现状堪忧,自信心不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思想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存在。根据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道德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既要考虑培养学生做事的道德素质,更要包含培养学生做人的道德素质。也就是说要将目标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职业的人、生活的人。社会的人是指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理解社会,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政治思想觉悟,并能自觉地奉献、服务于社会的人;职业的人即是指有基本的职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的人;生活的人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在家庭生活中能自觉遵守符合社会要求的家庭伦理道德的人;个人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人。五年的道德素质培养最为重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校的五年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今后能适应社会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提供良好的道德素质基础。

三、《弟子规》对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现实意义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典,是高效的德育利器和美育利器,在五年制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中同样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当下,要做好五年制高职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工作,使之不流于形式,真正收到实效,就很有必要从《弟子规》这部蒙训经典中汲取营养,寻求力量。经典古籍《弟子规》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生活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在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丰富了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内容

《弟子规》立足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经验的积淀,以民族生存经验为后盾,它重视对于人格的培养,重视人们心里“仁爱”之心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重视人与人之间相处方式的培养,重视人奉献精神的培养。《弟子规》的德育教化是以关心人关注人为根本,引导人们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实现自我的价值,进而造福于社会,这便是《弟子规》能够应用于当今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宝贵之处。当下五年制高职生存在的一系列思想道德问题,如伦理道德素养的缺失、生命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缺乏、个人全面发展的局限等,都能从《弟子规》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弟子规》中博大的文化理论能够极大的丰富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内容,让广大学子在学习经典中提升道德素养,在生活实践中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二)拓展了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渠道

《弟子规》强调人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强调人生命价值观的培养,强调人诚信意识的培养,强调人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些方面的培养对于五年制高职生价值观、政治素养以及实践能力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弟子规》强调“以‘仁爱’之心育人”,强调了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对高职生道德素养培方法的拓展。《弟子规》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向导”,是一个加强高职生“三观”教育的渠道。一方面,《弟子规》中“仁爱”的思想,要求高职生珍爱生命,进而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去为集体、国家甚至世界奉献;另一方面,《弟子规》以“孝悌”的思想教育高职生做任何事情,必须以“孝”和“德”为根本,使得高职生能够拥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总之,《弟子规》有效的丰富了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渠道,对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营造了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的文化氛围

五年制高职生道德素质提升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职院校德育文化氛围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的文化氛围,以达到提升在校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而《弟子规》中包含的德育思想,对于高职院校德育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积极良好的作用。《弟子规》中对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生活化的认知,有利于五年制高职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弟子规》中内容与当今现实问题相结合,有利于五年制高职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弟子规》中的思想对于五年制高职生伦理道德缺失、生命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结合《弟子规》的国学德育思想,在五年制高职生中正确的引导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竞争的信念,使五年制高职生在思想上逐渐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价值观、竞争观、利益观和经济伦理观,克服现今五年制高职生中思想道德上的一系列问题,提升五年制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陈丽.多元文化冲撞下的 90 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刍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15.

五年制高职生方言情况调查研究 篇5

一、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11级学生情况。在我任教的11级5个班级学生入学时进行统计 :统计人数240人,说话带方言31人,约占12.9%。这些学生中,房山、顺义和通州各一人,其余28人都来自平谷和延庆。刚入学时,这些学生说话时能听出带方言语调,据了解,他们在家说方言,在学校是说普通话的。过段时间,他们的方言逐渐消失了,到了高年级,除个别学生外,已经听不出方言了。

13级学生情况。13级学生我任教7个班共203人,刚入学时,说话带方言的有11人,约占5.4%,这些学生来自各区县,延庆的稍多些。过了近两年,只有4位延庆的学生说话仍带方言,其余学生都听不出方言了。

从学生说话情况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北京郊区语言情况的发展变化。每届学生刚入学时,可以听到一些学生说话带着方言语调,城区近郊区的学生说话没有方言,通州、大兴、房山、门头沟、昌平、顺义等区的学生只是个别学生仔细听,能听出些方言语调,多数学生都是说普通话,而带方言的少数学生,入学后过几个月方言渐渐地就消失了。怀柔、密云的学生也仅是个别人有方言。人数较多、方言较重的集中在来自延庆和平谷的学生。近几年说话带方言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少,而带方言的学生往往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歧视,反而倒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普通话。

二、学习普通话情况

有方言的学生,总体来说方言不算太重,延庆、平谷的学生方言相对较重些,听他们说话或与他们交谈,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来衡量,大约相当于三甲或二乙左右。延庆学生说话也有声母zh ch sh与z c s不分的现象,如“身上”的“身”读为“sēn”,“注意”的“注”读为“zù”, 说话中常带一个方言词语“shuà”,表示“啥”“什么”的意思,说话中方言语调比较重。平谷学生说话,声调的错误比较明显,如“百”读“bái”,“狼”读“lānɡ”,“高”读“ɡáo”等等。延庆平谷这些远郊区县的学生,很重视普通话的学习,给他们指出发音的问题所在,他们能努力学习并纠正发音,在学校的语言环境中,纠正方言语调也很快,经过两年左右,普通话能说得很好,到了高年级基本听不出方言了。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练习朗读和说话,有方言的学生也很重视,也很认真,进步也很明显。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五年制高职生总体水平不高,但不是因为这些带方言的学生造成的,而是五年制学生本身素质的问题,考试低分的学生也不是这些带方言的远郊区县的学生。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分析

11级学生于2012年和2013年参加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参加测试人数是150人,其中取得一级乙等证书的有15人,三级甲等2人。普通话测试成绩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人数达到了98.6%。那两个三级甲等的学生是平时说话没有方言的学生,也就是说11级包括延庆平谷远郊区县刚入学时说话带方言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普通话水平均能达到二级以上。

13级学生于2014年底参加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参加测试人数是167人,取得一级乙等证书的有5人,三级甲等及以下的有12人。普通话测试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的人为92.8%。13级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不如11级学生,测试成绩与这两届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是一致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原因,不是方言的原因。

对说话带方言的学生进行统计。11级学生有18人参加了普通话测试。平谷9人,延庆7人,房山和顺义各1人。取得一级乙等的1人,来自平谷,二甲12人,二乙5人。没有三甲及以下的。13级有10人参加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有3人,二级乙等有6人,三级甲等1人,来自通州。根据这些统计,可以看出入学时有方言,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是能学好普通话的,也能考取较好的成绩。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篇6

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学习期间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于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上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增强专业技能的平台,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这些能力,是每一个幼儿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幼教语文课本有《阅读与写作》、《儿童文学》、《听话与说话》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对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鉴赏和创造能力。课本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所减弱,但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加强了,这也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大技能训练,突出专业特点,如讲故事、口语表达、诗歌诵读等。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一点尝试。

一、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龄前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对未来幼儿教师的口语训练显得至关重要。当前学幼教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所以让学生开口说、说什么是课堂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幼教专业学生的口语训练:第一,以文本为载体,加强口语训练,要求学生读课文、复述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并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大胆讲述;第二,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有时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大胆地张嘴说话;每节课上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自由谈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校生活、上课学习、同学相处、宿舍矛盾等,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有的学生刚开始只说一两句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慢慢地克服了恐惧心理,敢于开口说话了,很多学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样也就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即席讲话,用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交流无疑是较好的形式,但较多是停留在临时性的感性思维层面上。只有写作,才能使人们的思维更具体、更有条理、更清晰、更严谨,更具有保存、借鉴、运筹、深化的价值。往往有时想得似乎很完美,但真正写出来有时却又语塞了。所以,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写出来是很重要的。为此,可以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开阔眼界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写日记、周记、生活片段、即景即情作文等等,要把用笔写点什么做为学生的常课。开始时,借鉴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只让学生写一两句话,然后慢慢地增多,进而再写自己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地提升其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这样读和写相互促进,增强了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演绎的平台

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能够说话写作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各种能力,听、说、读、写、演、歌、舞、弹、唱、画一样都不能少。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真正的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很好地运用,如掌控课堂,实施教学等,应当将语文课堂延伸为学生的“舞台”,课内课外相结合,延伸、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并且使其融会贯通,进而增强在未来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在讲《鸿门宴》、《荷花淀》时,让学生排练话剧,分别演绎鸿门宴上的惊险与计谋和女人们的可爱与“口是心非”;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和学生一起深情地演唱;讲到毛泽东的《沁园春》时,让学生画出他们想象的北国风光;讲到诗歌单元时,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讲幼儿文学的时候,对各种文学样式深入思考,举行讲故事比赛、儿童诗创作、童谣表演比赛、儿童话剧表演比赛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一点点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而这些正是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为学生将来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考查中注重实际能力

对于学生的考查,笔者采用了“3+3+3+1”的模式,增加了对学生实际能力考查的比重。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升学为目的(初中和高中最为典型),但对于五年制大专幼教专业来说,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当以就业为目的,所以真正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应该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应大大减轻只能体现书面知识掌握的试卷考试的比重,大大增加对于学生实际能力考查的比重。所谓“3+3+3+1”的模式即:试卷考试占百分之三十,学生的实践能力(讲故事、话剧表演、演示童谣等)占百分之三十,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课文诵读、儿童诗朗诵、演讲、辩论等)占百分之三十,学生课堂的表现(上课的状态、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等)占百分之十。由于在考查模式中极为注重实际能力,因此学生明确地形成了一种认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更重要。通过考查的引向,促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和动力。

五、将课堂上的训练转化成真正的实践能力

实战和纸上谈论总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要真正的把课堂上的训练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找到为人师的感觉,利用语文课模拟幼儿课堂,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让学生放手训练,为学校组织的真正的幼儿园见习、实习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篇7

一、高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现

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受家庭溺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独立者越来越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和生活方面

1. 学习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高职院校后,新的学习环境与中学时代完全不同。高职院校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高职院校管理相对宽松,与初中相比,给予学生的自主空间较大,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学生在没有了中学时代班主任的“保姆式管理”模式、任课老师的“保姆式教学”方式和家长的监督后,便会产生“放羊”式的自由散漫。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很多高职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和青春期的萌动,学生会沉迷手机(电脑)游戏、虚拟社交网络、谈恋爱等,发生荒废学业的情况。

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在经济支配盲目随意和生活自理能力弱两方面。

(1)经济支配盲目随意。绝大多数学生远离家庭住宿学校,生活费由家长供给,掌握着支配生活费用的权力,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除了学费之外,高职生的消费名目繁多,学习、娱乐、穿着、通信、交往等都需要金钱支撑, 如果没有经济上的自我管理,极易形成经济空洞,造成“财政赤字”的现象,从而引发各种各样学生管理上的问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金钱支配上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寅吃卯粮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消费缺少计划性,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相互借款、随意网购等,容易引发学生交往上的摩擦。

(2)生活自理能力弱。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长期处于中心地位,生活上过度依赖家长,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每每我们看到,家长在宿舍里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地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而学生却在边上玩手机、看着父母忙东忙西。特别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宿舍卫生和内务整理常常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这是最困扰学生工作者一个问题。

(二)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

1. 心理问题难以化解。面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困惑等问题容易产生诸如忧虑、紧张、偏激、灰心、迷惘、 自卑等心理问题,由于对心理问题管理的手段和基本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得他们不能对自我进行认知、控制和调节,不能转移、调适消极情绪,容易深陷情感和心理危机中。有的学生会出现沉默寡言、离群独处等倾向,还有的甚至表现出自杀征兆。心理上的不健全,难以掌控或化解心理难题,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人际交往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是群体中个体生存的基本能力,主要分为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人际交往问题在高职生中普遍出现,特别是同学之间经常因为小事争吵或大打出手。每学期,负责学生工作的学生处、保卫处、各系科学工办都会处理许多因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原因而引发的矛盾事件。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现,笔者认为,当下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

(一)“以生为本”是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依据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离开学生学校不能独立存在。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必然选择。“以生为本” 这种理念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重视,通过学校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种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自主管理的形式, 加强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培养出“一本多证”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专业技术应用人才。

(二)个体差异性是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客观依据

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互联网大潮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下,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体验和感受有较大差异,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等也都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改变过去简单而又单一的培养方式。

三、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途径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1. 高职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如果得不到发展, 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和行为准则很难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树立 “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新理念,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要求,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到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同时,教育管理者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影响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管理者为主导,教育管理活动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协调、双向统一的活动过程。 通过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民主参与, 并创造条件充分挖掘高职生的自我管理潜能,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2.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会慢慢产生独立自主的特性。这种独立自主的特性在萌芽时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在强调他们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合理引导、正确教育来强化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真正摆脱在家庭中过分依赖家长、在学校过分依赖老师的形象。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

1.学校除了要认真抓好高职生的文化成绩外,还要继续开展好校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上来,比如校内的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目标的自愿聚合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学生社团将具有共同观念、爱好、兴趣、追求的学生自发地聚在一起,通过共同的目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由于社团成员来自学校不同系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所以信息传播的范围广、对象多、影响大、速度快。学生社团具有的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造就和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职教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2. 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通过形形色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更好地将管理工作细化优化,真正落到实处。如针对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活动;针对心理健康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各级各类考试考级进行的诚信教育活动; 针对现代学生责任感缺乏现象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等等。 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具有灵活性大、针对性强等特点,能很好地填补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漏洞和空白,对高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辅助作用。

(三)建立健全学干和班干队伍,发挥学干模范带头作用

1. 高职院校有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赋予了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机会,各级各类学生组织机构相应地得以建立,如学生总会、学生分会、团委、团总支、班支委、团支部,等等。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广大学生的优秀代表,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和得力助手;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载体。他们的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校风与班风建设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学干和班干队伍,历来受到学校和班主任(辅导员)的高度重视。

2. 对于学生组织机构,在明确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还需细化各学生组织的职责,切实加强高职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只要建立健全好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适度放权,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效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重视学生个体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树立榜样和典型。

总而言之,加强自我管理的方法数量多而杂,对高职生的自我管理问题需要内外兼治,但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内部力量,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自我培养,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并融入社会,也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四个坚持)方针,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五年制高职生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受传统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高职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如何提高高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从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健全学干、班干队伍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对五年制高职生英语教学对策的研究 篇8

职业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 构建新的模式内容, 探索新的方法途径。时代在发展, 职业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 教学要适应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握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创新方法、内容和手段, 以提高授课教学的质量。

一、要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专业特色”

绝大部分高职生到大学后, 都能意识到专业学习是自己以后走上社会的立身之本。所以, 他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是比较用功的, 而对于“基础课”或者“公共课”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 我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英语讲授, 使得一方面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 知道其专业术语在英语中的表达。因为英语教学是“专业加技能”, 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比较浓。比如说, 长期以来我给学院汽车专业代课, 我就在大一时将《汽车专业英语》的内容穿插进行教授, 让学生甚至于还没有进行中文的专业课学习时就知道了很多的专业英语知识, 他们很兴奋, 其学习劲头和学习兴趣是传统的英语教学不能比拟的, 收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例如, 《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的“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 You Won’t Learn”一文的教学时, 我在导言部分让学生思考“What will you do if you drive in a new road”问题, 学生们讨论非常热烈。然后, 我把他们的观点予以总结, 最后导到课文的有关英语学习上, 大家的兴趣也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思考课文上去。学习第三单元时, 我对上一单元进行复习, 几乎所有学生都对第二单元内容掌握得非常牢固, 甚至于一个班的三名学生还自愿在班上做了一次“单元课文背诵模仿秀”, 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学习课文很有收获。

二、理解、尊重、宽容, 善待学生

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 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 可以听之任之, 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因而, 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 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 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 也只有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三、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 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用短暂时间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 讲些有趣的小故事。课堂上, 将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搭配起来, 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 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调节他们的情绪, 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 学中用, 用中学。只有这样, 学生才感到有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 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 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兴趣大振, 热情倍增。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 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科普等, 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 唤起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是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使之生动有趣,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探求知识为主动, 使之成为乐之者。

四、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下达教学任务时不能过大过偏, 过大过偏的题目让学生无从着手, 导致其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但是, 任务也不能过小, 过小的题目无法让英语学习者展开思维的空间, 限制了英语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因此, 对这类学生, 任务最好是综合性的, 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进行讨论、探索和学习。任务最好有较多的辅助材料支持。我们以情景小品为例子, 英语教师给出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小品题目, 然后请学生自编一个对话不多的小品。经过笔者课堂实验, 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很差, 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的了解和表现欲望都很强, 所以大家都会用有限的英语句子和表情、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于英语教师任务的理解和积极完成任务的态度。任务型教学可以引领教师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引导教学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使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规范, 更富有生命力, 对艺体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课内外相结合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 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 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 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活动, 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 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 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 不同爱好的同学, 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 有目的地培养骨干, 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 讲演比赛, 识词默写比赛, 作文比赛, 听力比赛, 等等。既可各班进行, 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 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 创造英语的气氛, 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 使课内外结合, 相得益彰。

五年制高职德育模式的创新 篇9

·主题论文·

导读:本期主题论文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创新为主题,包括管理模式、社团活动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首先,在管理模式上推行“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学校德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即以二维德育团队为实施主体,以“三好”“四自”“五S”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素养,建立完备的制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活动场所,构建完善的整体德育框架,实行“全员德育”制度,从“专业”和“年级”两个维度建立德育管理团队。其次,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德育新模式。社团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对学生社团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构建“四四四”社团德育新模式,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功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再次,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主动向课外延伸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摘 要】职业院校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对五年制高职的德育模式进行创新,使它更加贴合学生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非常重要。分析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通过学校德育目标的分解,构建二维德育团队开展学生德育,有效创新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二维德育团队;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53-03

【作者简介】徐磊,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杨新,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校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目标与德育现状分析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目标分析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体性人格培育论》,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及卢梭“自然论”、杜威“道德思维发展论”等优秀德育思想,联系当代职校学生思想现状,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目标的构建重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帮助学生合格公民素质的养成,成就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关怀。

1.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即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形成科学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独立判断的主体意识;具备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2.帮助学生合格公民素质的养成:即养成良好的法纪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做到遵守公德、待人友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奉献精神和劳动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3.成就对学生幸福人生的关怀:即帮助学生提高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崇尚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五年制高职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对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目标高职校德育管理的实际产生了一些矛盾:

1.学校德育工作的全员性要求和学校实际工作中德育与教学分离构成的矛盾。育人是全方位的,学校通常要求能够实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而这往往停留在口号层面。很多职业学校管理岗位的设置就决定了这样一种“分离”存在的必然,学校除了“一把手”校长外,通常还设有分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他们手下还分管着相关的职能部门。学校育人不是做“加法”,更像是做“积分”,也就是说,不是把德育老师或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和其他课程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学”加起来,就完成了人才培养。教育和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好的教育管理为教学奠定更好的秩序与环境基础,好的教学过程本身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将“做人”结合在“做事、做学问”当中。

2.学校德育目标的综合性和教师个体教育能力的局限性构成的矛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但不是所有班主任都既懂管理又懂专业,很多班主任只是某一学科教师,没有专业的职业指导能力,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职业和择业教育;专业教师常常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够深入和细致;教师个体经验、态度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也会导致教育效果的不平衡。德育目标罗列、叠加在一起,如果学校没有分清责任主体,学生的培养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3.教师自身成长的迫切性和经验、能力形成过程的渐进性构成的矛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年轻教师迫切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以往的做法是拜师结对和自我提高,这种师傅指导和自我积累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德育目标的创新,对年轻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自我探索或一两个“师傅”指导一下,他们是很难迅速成长起来的。

二、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与德育团队的二维构建

(一)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

我们将学生德育目标按照“社会人”和“职业人”两个维度进行分解。(见图1)

1.“社会人”目标:培养遵纪守法、遵守公德的公民,让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备友善待人之礼,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灵世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职业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娴熟的职业技术技能,形成具有守时、合作、进取等品质特征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观、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勇于创业的奋斗精神等等。

3.二者共有的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与能力,热爱劳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識等等。

图1

(二)德育团队的二维构建

围绕着德育目标的二维分解,学校构建二维德育团队。(见下页图2)

1.二维德育团队的核心概念

“二维德育团队”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队伍、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社区代表、学生家长及学生,以系(部)、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为组织单位,以常规管理和专业建设为平台,承担学生常规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能力与素养培养、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资源整合与配置等职能。

二维德育团队包括横向团队与纵向团队。横向团队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由中层管理干部、同年级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组成,着力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分阶段实施提供抓手,为分阶段实施效果检测提供平台。纵向团队以专业为单位组建,由中层管理干部、同专业的班主任、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着力于学生专业成长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达成,对学生实施贯穿五年的系统化教育与管理。

图2

2.二维德育团队的工作实施(见图3)

横向团队: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有道德“社会人”的目标,引进学生家长代表,加强“家校合作”,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共同组织开展符合其年龄及心理特征的教育管理活动。如通过一年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二至四年级的自主管理实施、社团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实现素养达成,直到五年级走向社会。同时,做好人文类社团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纵向团队: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高技能“职业人”的目标,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走校企合作的人才教育之路。沿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过程,由浅入深地开展专业、职业、择业、创业、实习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成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化,如一年级的行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規划、二年级的专业陶冶、三年级的专业深入学习、四年级的专业强化、五年级的实习管理与就业教育。同时,做好职业技能类社团建设,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图3

三、二维德育团队模式下管理效益的增值

(一)实现德育力量多位一体

在二维德育团队建设过程中,企业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的参与与介入,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家庭的对接程度,使学校德育力量实现多位一体整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真正实现学校全员育人

二维德育团队的构建,破解了学校教学工作与教育工作相互割裂的现状,从而实现教育与教学真正融合,全员育人;企业、社会、家庭、学生群体的有机融入,从机制上搭建了全员德育的舞台。

(三)学校德育回归职教本源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能型人才,更是将他们造就成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工作、能自立、能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二维德育团队的构建,使学校教育直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育人要求,使学校德育回归职教本源。

(四)推进学校去行政化进程

学校将德育工作的组织、开展任务交给德育团队,团队根据学校德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开展具体的德育工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从“行政权力主导型”配置模式向“教育规律主导型”配置模式的转变。

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是基层学校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五年制高职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以及高职学生实际情况。这种模式的实施真正体现了职业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职业学校德育突破长期形成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0602/t20060219_10716.html,[2006-2-19].

[2]李金山.管理团队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分析[J].品牌,2014(8).

[3]王磬,陈萍.中高职对接背景下多维立体式学生管理团队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4(2).

[4]刘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团队模式建设探索:以信息服务学院为例[J].山东青年,2014(3).

五年制高职生特点 篇10

为了了解目前五年制高职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及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数学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影响, 笔者在所执教的五年制高职校中随机抽取了5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收回有效试卷502份.

一、调查情况与分析

1. 学习动机

问题1你进入高职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 () . (注:本题可以多选)

A.为了实现家长的愿望

B.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C.为了将来就业

D.无明显意图或就想拿个毕业证

E.其他

从图中看出, 在所有选项中选择“为了将来就业”作为学习目的的人数占75.90%, 远远大于其他选项.

问题2中,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 在所有选项中选择“因为学校开设数学课”作为数学学习目的的人数占59.60%, 也有43.0%的学生认为“数学对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有帮助”, 23.10%的学生认为“对今后工作和生活很有帮助”, 18.50%的学生认为“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问题3中, 认为学习数学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占41.90%, 认为不重要的占9.70%.部分学生已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课程的作用, 因而面对上题中数学课的诸多功能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完善.

2. 学习基础

问题4中, 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9.00%, 良好的占37.10%, 一般的占43.60%, 较差的占10.30%.

3. 学习兴趣

问题5中, 6.20%的学生对数学课很感兴趣, 51.80%的学生兴趣一般, 37.50%的学生不感兴趣.

4. 学习难度

问题6中, 认为数学很难学的占22.50%, 较难的占42.80%, 不太难的占29.70%, 只有5.00%的学生认为很简单.

5. 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

问题7中, 16.30%的学生认为初中的数学基础对现在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 57.40%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影响, 20.50%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问题8中, 在所有选项中选择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学习数学的兴趣”占70.50%, 远远大于其他选项, 其次是“初中的数学基础”占45.20%.

6. 对数学课与专业课关系的认识

问题9中, 只有17.90%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的学习对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有帮助.

问题10中, 14.70%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应联系专业课, 39.60%的学生不清楚数学课与专业课是否应该联系.

问题11中, 27.90%的学生希望了解数学与专业的关系, 49.80%的学生没有想过二者之间的关系.

问题12中, 24.30%的学生赞同开设为专业课服务的数学选修课, 23.30%的学生不清楚.

从这四道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只有两成左右的学生意识到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并希望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四成左右的学生对此很模糊.

7. 目前数学与专业知识衔接的配合度

问题13中, 51.00%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的知识在专业课学习中基本能满足, 32.30%的学生认为绰绰有余.

8. 数学与专业知识衔接的处理建议

问题14中, 23.50%的学生认为与所学专业课有关的数学知识应该深入学习, 27.50%的学生认为不用加深, 用到时再学.

问题15中, 25.90%的学生认为与所学专业课无关的数学知识应该删掉, 38.20%的学生认为应该降低难度, 学些基础知识.

9. 对目前教材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问题16中, 对目前教材的建议, 在所有选项中选择“与专业结合不紧, 没有针对性”占64.10%, 远远大于其他项.

问题17中, 45.80%的学生觉得当前的教材内容难度适中, 24.70%的学生觉得偏难, 6.80%的学生觉得偏简单, 22.70%的学生觉得时难时易.

二、结论

1. 五年制高职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就业, 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因此, 只有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起来,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好地发挥数学课程的功能.

2. 五年制高职生初中数学基础普遍较差, 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前面的知识往往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顺利地学习五年制高职数学内容, 要对初中部分数学知识进行复习.

3. 五年制高职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 专业课程中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内容, 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将前后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 数学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对于五年制高职生必须更直接地讲明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点.

上一篇:安大略省下一篇: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