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3年制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2-12-11

2002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揭开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 2005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掀起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高潮。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意见, 促进高职学院积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是2002年开设的, 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是为物业公司培养基层管理人员, 不仅需要扎实的物业管理操作知识、法规知识, 一定的物业及设备设施维修养护知识, 还要懂得消费者心里,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一部份在学校可以培养, 但还有一部分能力要在实践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培养, 所以物业管理专业十分适合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 我们总结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工学结合”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改革思路和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这就是必须重视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吻合性, 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探索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 “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也是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最佳形式, 通过将学生推入人才市场就业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强化职业道德, 提升职业能力, 实现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直接对接。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是:校企合作是基础, 多阶段实习是核心, “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和校企合作共同考评办法是基本保证。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具有一定特色, 学生成才率高、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 改革措施

2.1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要求学校必须开放式办学, 教学要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 紧跟市场需求。“校企合作”不仅能使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满足市场需求, 而且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2.1.1 成立由行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把握市场需求, 准确人才定位, 我们成立了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3名物业管理骨干教师和3名四川知名的物业管理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主要内容有:a.制定和完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b.分析人才需求状况;c.制定专业教学改革方案;d.讨论专业改革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企业委员提出物业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应该加强物业设施设备操作、维护、管理方面的技能, 能用英语与业主交流等建议。经过反复论证,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在限选课中开设了客户服务模块、房屋管理模块、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模块, 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满足物业管理市场的人才需求。

2.1.2 参与行业活动, 构建校企交流平台

我校是四川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单位。物业管理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房地产协会下属的物业管理专委会召开大型工作会议, 与企业共同交流行业热点问题, 了解行业动态, 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学校与企业构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2.1.3 签订合作协议,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是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保证。大型的物业公司管理规范、业务水平高, 人才需求量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校选择了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大型物业公司作为合作的重点伙伴,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主动到物业公司介绍学校及专业情况, 请物业公司到学校了解学校办学情况、专业建设情况, 在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向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方面的支持, 优先向合作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企业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场所, 协助学校指导学生实习。目前我校已经与四川省的4家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企业大都管理着高档楼盘, 涉及商业、住宅等多种类型, 能为学生提供数量较多、岗位职责明确的实习岗位, 较好地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

2.2“工学结合”的多阶段实习

物业企业需要综合性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而且普遍要求从业者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最好能有半年以上工作经历。改革之初,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同一些高职学院一样采取最后一学期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做法, 但出现了一些问题:a.学生经过实习后有更强烈的求知欲, 若再有集中学习机会会倍感珍惜;b.学生存在知识欠缺, 若学校有针对性地再次教学, 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大有好处;c.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的偏差, 学校若能适度调整, 就能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质量;d.学生工作经历单一, 经验积累较少。对此,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从2006开始施行了“工学结合”的多阶段实习。即学生在学校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后就到企业实习, 实习后再回学校学习, 弥补知识的欠缺, 根据企业需求强化某项职业能力, 再到企业实习, 再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如此反复3次, 如“多阶段实习示意图”, 理论与实践反复交替, 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2.2.1 第一阶段企业实习

第一阶段实习, 安排在第4学期, 为期1个月。学生在1~3学期完成了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事务、物业管理法规、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物业维修管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 进行了物业管理认识实习1周、物业管理方案设计3周等校内实训后再进行为期1个月的企业实习, 目标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培养职业动手能力。

实习前, 联系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合作企业优先。企业到学校采取面试或笔试的方式选聘实习学生, 学生事前准备个人简介和相关资料, 通过竞选获得实习岗位。

企业十分欢迎这种做法, 通过选聘实习学生, 能满足企业工作的需要, 也为日后选聘企业员工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这种选聘方式不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 锻炼了职业能力, 而且能培养竞争意识,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2.2 第二阶段企业实习

第二阶段实习, 安排在第5学期, 为期2个月。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回校继续完成“物业管理信息技术”、“物业档案管理”、“房地产经纪”、“物业客户服务”等课程学习任务后, 进行为期2个月的岗位实习。目标是进一步强化职业动手能力, 搭建就业平台。

返校后的学习, 除了必修课程外, 根据第一阶段实习反馈的企业需求, 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如保安与消防技术、园林管理、给排水工程、专业英语等, 有针对地教学, 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第二阶段企业实习, 也采取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与第一阶段实习不同的是, 这次实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的机会, 也是企业选聘企业员工、学生寻求就业的机会。两个月的实习可以分成两段, 第一段实习1个月, 企业与学生双方满意, 有聘用意向, 则签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协议》, 继续实习。没有被选聘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双选会, 实习企业可以优先招聘。通过双选会还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 通过学校组织的第二段实习 (第2个月) 再次到另外的物业企业实习, 继续寻求就业机会。

企业通过实习招聘员工, 学生通过实习找工作, 让双方在工作中相互了解, 减少招聘和就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既提高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又增加了学生就业率和满意度。

2.2.3 第三阶段企业实习

第三阶段实习, 安排在第6学期, 为期4个月。学生在完成第二阶段实习的基础上回校进行2周的毕业论文。在有两次实习经历的基础上, 经过老师指导, 完成毕业论文,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职业素养。毕业论文后进行为期4个月的第三阶段实习。目标是提升职业能力, 做好工作准备。

已经落实工作的学生应单位要求到企业实习, 熟悉企业和物业项目, 做好工作准备。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再次被安排到有人才需求的物业公司, 一方面进一步积累工作经验, 另一方面双向选择, 寻求就业机会。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的企业实习, 学校还为企业和学生建立联系平台, 在寒暑假安排机动实习。即每次放假前, 学校主动收集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 安排学生假期到企业实习, 解决企业的临时性人才需求, 如业主收楼、装饰装修管理等。既有利于企业开展工作, 又能帮助学生社会实践, 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这样“工学结合”的多阶段实习,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正式就业前就有7个月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 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 较好地理论联系实践, 使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直接对接。

2.3 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影响物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老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校任教, 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但实践经验缺乏, 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有的还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 对物业管理认识模糊, 工作规律把握不够准确, 带来了专业认识上的不统一。为了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1) 专职教师走出去, 安排和鼓励专职教师参加本地区物业公司的经营管理, 积累实践经验。

(2) 兼职教师走进来, 聘请近10名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并进行相关的职教理论培训, 请兼职教师走进学校举办讲座, 担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 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2.4 建立校企合作共同考评办法

对学生企业实习期间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 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 也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保证。我校物业管理专业企业实习采取了以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校企合作共同考评办法。

学生企业实习采取“双指导老师制”, 聘请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为实习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 和校内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 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专人负责。

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制定并贯彻落实实习计划, 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 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具体负责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 并负责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

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制定实习计划, 向学生提出实习考核要求, 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组织实施顶岗实习计划, 并协助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通过电话、函件、电子邮件、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定期指导。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 要求撰写实习日志、周报和总结。

学生企业实习考核, 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合作共同考核制度, 双方共同填写《学生企业实习考核表》。学生实习考核分两部: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出勤情况15分, 实习表现 (企业和项目熟悉程度5分, 专业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20分, 实习工作态度及合作精神5分, 执行制度、遵守纪律情况5分) 35分, 共计50分, 企业指导老师签字确认, 加盖单位公章。二是学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考核, 50分。包括:对学生实习巡查情况、实习日志、周报、总结的批阅情况。最后根据企业指导老师考评成绩和学校指导老师的考评成绩汇总为学生的企业实习的总分数, 再按优秀 (90分以上) 、良好 (80~90分) 、中等 (70~80) 、及格 (60~70分) 、不及格 (60分以下) 五个等级评定。

3 改革效果

3.1 学生受益

通过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2006年毕业的学生全部就业, 专业对口率约90%, 有50%到大型物业公司就业, 1名学生1年后被任命为小区经理, 现多名学生被提拔到主管岗位。2007年毕业的学生全部就业, 专业对口率约92%, 有63%到大型物业公司就业, 2008毕业的学生截至2008年6月底, 95%就业, 其中专业对口率约90%, 有65%到大型物业公司就业。

3.2 企业受益

通过实施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也扩大了知名度, 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也为企业招聘员工提供了便利。企业普遍反应, 从我校招聘的学生因为有多次实习经历, 业务能力提升快、好用。同时, 由于之前的实习接触, 学生和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感情纽带, 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高, 频繁跳槽的现象较少, 这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学校受益

通过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累了办学经验, 提高了教学质量, 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有利于学校发展。

4 结语

通过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取得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人才目标的一致性。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为学生实习提供岗位保障。“工学结合”的多阶段实习, 理论与实践反复交替, 学习中的知识通过实践来强化, 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来解决, 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实习中, 构建就业平台, 企业通过实习招聘员工, 学生通过实习就业, 学生、企业、学校三方收益。我校物业管理专业这种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开放式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努力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专业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 2007 (1S) .

[2]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8) .

上一篇:以服务实战为目标的民警培训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下一篇:剪纸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