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专业两年制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2-12-28

根据社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教育部决定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率先进行两年制学制改革的试点。两年学制的培养周期短, 针对我国制造业的当前情况, 可以快速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但是, 对于如此短的教学周期, 要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岗位要求, 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施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征, 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面向制造业企业和市场需求, 合理配置各专门化方向的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 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形成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

1 职业岗位与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搞好高职二年制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我们连续几年对企业作了较广泛的调研,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企业所需要的数控人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1 数控机床操作员

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 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编程的能力, 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一定的生产经验。

1.2 数控编程工艺员

要求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 具有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 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 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

1.3 数控设备维修员

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 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 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拆装调试、故障诊断和维护维修能力。

1.4 数控设备营销员

要求掌握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 熟悉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 具备数控机床操作、维护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为客户服务意识以及对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对市场信息的收集能力、良好的促销手段与售后服务的策划能力和市场开发营销能力。

两年制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以上述岗位要求为基本目标, 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实施两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实现既定目标, 不仅需要探索建立新的以实用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合理配置各专门化方向的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 而且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的办学能力, 我们在教学方案中确定了4个专业核心课程, 其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如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分为三, 分别将其教学内容融入行业基础课《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分析应用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三门课程中。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知识与应用能力对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单独的一门课程, 而且一般是通过相关的实验来验证理论, 难以达到培养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通过课程知识点的整合, 公差及配合的基本基础知识融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在培养识图、制图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基础知识;公差及配合的选用与常见机构的组成分析和通用零件的分析进行有机融合;公差的检测方法在零件的制造过程和产品的装配过程讲解。这样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机械加工工艺学》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其中部分内容) 等课程有机整合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领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是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和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最主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以零件 (或产品) 制造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线, 将金属切削原理、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的选择、金属切削刀具的选择和应用、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和工艺方案制订、切削用量的选择、零件加工过程的装夹对刀和加工操作、零件的检验以及加工质量分析等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有机融合, 让学生真正掌握零件 (或产品) 制造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 穿插安排相关的参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的实训等教学内容。

《数控机床编程》 (理论课) 、《数控加工实训》 (实践课) 融合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手工编程的基本知识, 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与处理、数值计算、数控加工刀具选用、各种常用编程指令与机床操作规程。

《C A D/C A M技术》 (理论课) 、《C A D/CAM技术实训》 (实践教学课) 融合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CAD/CAM技术应用》课程。

课程讲授C A D/C A 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典型的C A D/C A M软件的使用方法, 典型零件的三维造型, 零件的加工工艺, 刀具路径的生成, 加工过程的刀具轨迹和实体仿真, 刀具轨迹编辑与修改, 后置处理器的合理选用与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3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为实现两年制高职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建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要进行综合性和先进性改造, 应包括:金工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电加工机床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维修实训室等。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 数量要满足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

4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两年制高职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课程综合化要求教师具有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且要熟悉企业当前的生产实际, 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 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积累职业经验。目前, 我校专业教师自身受学科体系的影响比较大, 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生产经验和动手能力, 执行新的教学计划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5 结语

根据实际情况, 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立足国家的发展, 结合实际, 以我国制造业急需的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切入口, 认真研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对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训方式、考试考核办法等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培养一批合格的应用技能型数控人才, 为我国快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两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 应实施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 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征, 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 形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本文基于高职二年制改革经验, 对数控专业的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专业,两年制,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文件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6.

上一篇:我国的大气污染及其监测问题探讨下一篇:“甘肃”花儿“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