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教学设计

2024-04-09

甘罗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甘罗教学设计

《甘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性格,领略人物非凡的智慧。2.品味语言,学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3.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目标1和2 教学方式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预习略。

二、导入新课

由甘罗12岁为相的故事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提示: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12,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被拜为上卿。

四、研讨探究 1.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 提示:

⑴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⑵与张唐对话:对张唐的威慑。⑶与赵王对话:对赵王的规劝。2.如何评价甘罗的作为? 提示:

可从智谋和品行两个方面探讨,言之成理即可。3.如何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提示:

抓住甘罗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则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五、梳理积累 1.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2.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以为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3.一词多义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丞相(名词)

秦使张唐往相燕

辅助(动词)

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词)

欲与燕共伐赵

跟(介词)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给(动词)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动词)

今之燕必经赵

到(动词)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的(介构助词)

臣请行之

他(代词)

臣请行之

请允许(表敬副词)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告诉(动词)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介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做(动词)

其君其试臣

表希望语气(副词)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他(代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到(介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在(介词)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对(介词)

以广河间之地

来(目的连词)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把(介词)

未有以强也

勉强(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强大(动词)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表示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表示转折关系(连词)

4.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请行之

使„„行(使动用法)

武安君难之

诘难(名词活用作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在南面(名词做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

在郊外(名词做状语)

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广(使动用法)

请归燕太子

5.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应侯之用于秦也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六、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2.预习《淳于髡》。

使„„归(使动用法)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

被动句

状语后置

篇2:甘罗教学设计

长岭县第五小学 王禹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挑唆、施礼”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感,感受语言表达中幽默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这样几个小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孔融四岁让梨,曹冲七岁称象,司马光八岁砸缸救人,虽然他们的年龄尚小,但聪明与智慧不输给任何一个人。而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新朋友,他就是——甘罗。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接下来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本课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PPT出示:读准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宰相 唉声叹气 教唆 代替 宫殿 施礼 捣乱

那么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来了解。三.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的成语来。(2)学生找出“唉声叹气”并用自己的话说明意思,再用这个词造个句子。(3)指导学生用关切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爷爷,到底为什么事发愁呢?(4)从文中哪个自然段可以知道,画一画。请学生汇报。

(5)你能体会爷爷此时的心情吗?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价。

(6)得知爷爷唉声叹气的原因,甘罗什么表现,他说了什么?你觉得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甘罗真的有办法帮助爷爷和大臣们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⑴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找出一个成语“不慌不忙”体会出什么?(胸有成竹)甘罗对于什么胸有成竹呢?请一名同学读第六自然段。⑵看到甘罗,秦王为什么不高兴?学生汇报交流。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不高兴的秦王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学生汇报交流。秦王并没有杀甘罗,这在甘罗的预料之中。

联系实际:如果班级里有同学缺席,老师发现会问什么呢?学生回答。爷爷没来上朝,秦王也问了相同的问题,这也在甘罗的预料之中。甘罗是如何回答秦王的话的?齐读课文。

⑶甘罗说爷爷没来上朝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男人生孩子 听到这个原因,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 秦王听了以后是什么反应,学生汇报。

和同学们的反应一样,秦王笑话甘罗,认为男人生孩子是胡言乱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更在甘罗的预料之中。

⑷秦王难为群臣用的是“公鸡下蛋”这种手段,甘罗用的是同样的手段“男人生孩子”对付秦王,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事情的发展,都在按照甘罗的计划进行着,所以甘罗胸有成竹。甘罗最后是怎样说的?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⑸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能否换一个肯定的说法?学生汇报。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呢?学生讨论汇报。

篇3:甘罗教学设计

由于在《史记·甘茂传》中, 未明确记载甘茂、甘罗的生卒年代, 由此形成一段历史空白点, 也给后世之人留下偌大发挥想象的空间。出于对历史巨著《史记》权威性的尊崇, 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史记》所记载的内容存有疑虑。所以, 甘氏各家谱牒除了照抄《史记·甘茂传》的内容之外, 还出现照搬《史记》所言, 各自为甘茂、甘罗编写生卒年代并列入世系。然而其中误差之大, 疑惑丛生。笔者通过大量相关事件、人物及其已知纪年, 结合甘茂、甘罗事迹中的若干时间点, 从多角度、多位点进行交叉对比考辨, 试图破解此千古之谜。

一、从古籍文献来考辨其传抄之误的可能性

当然, 要考辨出甘茂、甘罗大致的生卒年代, 首先离不开对《史记》的研究。我们知道, 《史记》自汉唐以来皆为写本, 直到宋淳化年间以后, 才始有雕版。而古代写本的缺字、漏字、错字等现象, 在古典史籍中经常发生。所以, 从《史记》产生以来, 涌现出如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等著述。《史记集解》是最早的《史记》注作结集, 它与《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一起, 世称《史记》三家注。它们对于校正今本《史记》讹误, 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等颇具价值, 在文献考证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 就以上这些著述中, 依然未能获见对甘茂、甘罗生卒年代的注解或考辨。从目前所常见的《史记》版本来讲, 多为印刷本。而此类版本上皆记载为“甘茂有孙曰甘罗”[1]。若按目前常见的《史记》印刷本, 仅从字面上来生硬理解“甘茂有孙曰甘罗”的意思, 一则只能使甘氏各家谱牒继续重复其误, 一则永远也无法解释清楚与之关联的所有历史事件如何对应的问题。

笔者经研究后发现, “甘茂有孙曰甘罗”一句, 从史学的严谨意义上讲, 则应当纠正为“甘茂曾孙曰甘罗”才能与史实相吻合。或许, 《史记》版本在流传过程中, 已误将其中“曾孙”二字传抄成“有孙”。由于前句已经出错, 后句也就顺势抄录为“甘罗者, 甘茂孙也”。于是乎, 将“孙”字前面的“曾”字都给省略了, 以达到前后呼应对称。《广雅》云:“孙, 顺也。顺于祖。”许慎云:“从子, 从系, 系续也, 言顺续先祖之后也。”《尔雅·释亲》:王父之考为曾祖, 孙之子为曾孙。《注》曾, 犹重也。另据《尚书·武成》:“惟有道曾孙周王发, 将有大正于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人立敬仲之曾孙酀, 良敬仲也。”可知,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中, 已对“孙”与“曾孙”有清晰区分和称谓。历史记载若存有疏忽, 则将给后世遗留下难解之谜。正如《礼记·经解》云:“《易》曰:‘君子慎始, 差若毫厘, 谬以千里。’”

二、从甘茂入秦时间来考辨其出生年代

根据《史记》记载, 甘茂在入秦之初“王见而说之, 使将, 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甘茂佐魏章略定汉中地的事情, 发生在周赧王三年, 也就是秦惠王更元十三年, 其时为公元前312年。秦惠王任甘茂为将当在此前, 此后才会派他“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秦惠王在秦孝公死后即位, 前338年—前311年在位。甘茂得张仪、樗里疾引荐给秦惠文王, 应是两人都在秦国的情况下。从时间上看, 当在樗里疾 (前317) 为庶长, 以及惠王遣甘茂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前312) 之前。而张仪是在他再次出任秦相国之后。也就是说, 甘茂在入秦当在前315年—前313年间。于此之前的秦史中, 均未见有对甘茂的任何记载。可以看出, 上述这段历史是《史记》对甘茂其人最早的有明确年代可考的记载。据《史记·甘茂传》所称, 甘茂入秦之前, 居下蔡, 随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据甘氏族内谱牒相传, 甘茂自幼聪慧过人, 熟读群经, 少随父自齐徙楚之下蔡[4], 说明此前他还是一名年轻书生。到他觐见秦惠王之时, 不至于相隔太久。秦惠王能任用甘茂为将, 也说明此时甘茂还很年轻。可推知, 甘茂入秦之时约在前314年左右。甘茂此时的年纪当在20—30岁之间。以前314年为入秦时间推算, 甘茂则约生于周显王 (前368—前321) 时期。再进一步缩小误差, 甘茂大约是在周显王三十年 (前339) 左右出生。

三、以常规世系计算方法来考辨甘茂与甘罗的祖孙关系

据《史记》所云:“茂既死后, 甘罗年十二,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该句中的“既”字作副词, 意为“已经”。这句话是说, 甘茂已经去世之后, 甘罗十二岁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但常见有人将此句译成“甘茂去世时, 甘罗十二岁”。如此理解, 则完全是为了将就“甘茂有孙曰甘罗”的说法。且不知句中有一个“后”字, 至于“后”了多长时间, 《史记》没有交代, 也留下了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我们知道, 在谱牒撰修中普遍采用常规世系计算方法, 一般以25—30年为一代人。假设, 甘茂与甘罗之间果然是祖孙关系, 按常规世系计算方法的高限, 他们之间最多相差60年。再回到《史记·甘茂传》的说法, “甘茂有孙曰甘罗”, 二者即为祖孙。而甘茂20—30岁之间已入秦为将, 以世系计算方法的高限30年为一代人来看, 这样推算下来, 其子 (即甘罗之父) 当出生于公元前309年左右, 其孙当出生于公元前279年左右才能与之相对应。再看“甘罗还报秦, 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1]。可知, 甘罗十二即为始皇上卿。但是, 嬴政则出生于公元前259年,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卒, 嬴政13岁即位, 次年为秦王政元年。若按以上甘罗是甘茂的孙子来讲, 甘罗出生的时间要早于嬴政出生若干年。其中之误, 不言而喻。

四、以吕不韦事迹来考辨甘罗事文信侯的年代

《史记》关于甘罗与吕不韦的记载:“甘罗年十二,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92—公元前235年。公元前249年为相国, 封文信侯, 食洛阳十万户。公元前237年, 因嫪毐作乱受到牵连被免相。公元前235年, 嬴政命文信侯吕不韦及其家属徙蜀, 吕不韦饮鸩而亡。既然甘罗当年事于秦相文信侯, 应该是在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之后。若早于公元前249年, 此时的吕不韦尚未为相、封侯, 甘罗“事秦相文信侯”一说也就不能成立。而到了公元前237年, 吕不韦则被免相, 两年之后, 吕不韦便“饮鸩而亡”了。《战国策》云甘罗事吕不韦为庶子[3]。可以看出, 吕不韦在年龄上至少长于甘罗三十岁左右, 甚至更多。据此可知, 甘罗“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的时间段, 只能是在公元前249年至公元前237年之间。甘罗也只能于此期间为十二岁。此间, 李斯也于公元前247年来到秦国, 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公元前237年, 吕不韦死后, 秦王为驱逐吕不韦的客卿下了一道逐客令, 所有非秦国国籍的人一律离开秦国。李斯也在被驱逐者之列。李斯凭借《谏逐客书》得以复职, 而甘罗此后则不闻于秦。一说 (前234) , 韩非在秦被“李斯、姚贾害之”[1], 嗣后甘罗隐退。甘氏谱牒则记载, 甘罗离开秦国隐居于下蔡[4]。

五、以“甘茂奔齐”事件来考辨甘罗的出生年代

甘茂之亡秦奔齐, 逢苏代。代为齐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 惧而遁逃, 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 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 而子之烛光幸有余, 子可分我余光, 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茂之妻子在焉, 愿君以余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于秦[1]。甘茂在奔齐途中遇见苏代, 对苏代讲了贫女借光的寓言, 拜托苏代游说秦国关照一下自己的家人。从古文“茂之妻子”的意思中已表达出, 当时甘茂的“妻”和“子”还留在秦国。按照上文推论, 甘茂此时约三十余岁, 估计孙子还未出世。

可是, 《史记》所述“甘茂有孙曰甘罗”。如此一说, 甘茂之子就是甘罗的父亲, 当生于甘茂奔于齐之前。甘茂奔于齐发生在秦昭王元年 (前306) , 而赵悼襄王是公元前244年-前236年在位。甘罗出使赵国为12岁。仅按赵悼襄王元年来推算, 相距甘茂奔齐已过去六十余年。以此反推, 正常情况下甘罗父亲生甘罗时, 至少是在甘茂奔齐之后的三十年以内。然而这样的结果, 要么甘罗的父亲50岁以后老年得子, 但是据史料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人均寿命不超过40岁。显然, 对这样的常识性问题也就无法作出合理解释了;要么甘罗提前若干年出生。若此, 《史记》所载甘罗事迹, 也要提早若干年发生, 这就与当时相关联的所有历史事件全部发生重大错位, 甚至连秦始皇都还没来得及出世, 就要决定甘罗为秦上卿了。这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再一次证明, 甘茂与甘罗之间不可能是祖父和孙子的关系。那么甘罗又该于何时出生?笔者认为, 从甘罗的相关事迹来看, 比较合理的推算, 应从甘罗出使赵国时的赵襄王元年 (前244) 上推12年。也就是说, 大约在公元前255年左右甘罗才可能出生。

我们不仅在《史记》中可以查阅到涉及甘茂与甘罗的历史事件, 还可以在《战国策》等史籍文献中查阅到部分相关内容。如其中的秦、齐、魏、楚、赵等国的历史、策记, 都有相关记载。特别是一些具有明确纪年可考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这无疑为研究甘茂、甘罗的活动年代划定出一个不可突破的时间界限。依据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时间基点, 再经过考察分析, 推算出甘茂与甘罗的大致出生年代, 进而推论出他们之间为祖孙关系的不合理性。

基于上述理由, 笔者认为, 《史记》版本在流传过程中, 已误将“甘茂曾孙”误抄成“甘茂有孙”。当笔者试以纠正此误差之后, 再重新进行推演, 其结果则令人惊奇, 所有发生于甘茂与甘罗之间的相关历史事件, 竟然就像一对齿轮那样全部得以啮合。因此笔者断言, 甘茂与甘罗只能是曾祖父与曾孙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民国五年涵芬楼本, 1916.]

[2]裴骃.史记集解[M].南京图书馆藏本.

[3]司马贞.史记索隐[M].贵州省图书馆, 1965.

篇4:甘罗初出茅庐

甘罗是秦前丞相甘茂的孙子,这一年十二岁。他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吕不韦说:“我能让他去。”吕见他还是个孩子,呵斥道:“一边玩去!我亲自请他他都不去,你怎么能请得动他?!”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可以做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十二岁了。您权且试我一试,又何必急于呵斥我呢?”吕不韦觉得也有道理,反正死马当活马医,让他试试也无妨,就答应了。

甘罗就见了张唐,问他:“张大人,您觉得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哪一个更大?”张唐说:“武安君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威吓燕国和赵国,功勋卓著,我怎么能跟他相比呢?”甘罗又问:“那应侯范雎跟文信侯吕不韦相比哪一个在秦国的权利更大?”张唐说:“应侯无法与文信侯相比。”“您真的这样认为吗?”“是。”甘罗又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不同意带兵,结果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被剌死于杜邮。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出使燕国,而您却找借口不去,我不知道您将来会死在哪里。”张唐听后,吓出一身冷汗,赶忙道:“麻烦你对国相说,我愿意去。”

张唐走了两三天,甘罗又请求乘车出使赵国,做他的先导。秦强赵弱,赵王听说有秦使者来到,连忙出郭相迎。甘罗到了那里,对赵王说:“大王您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这件事了吧?”赵王答道:“听说了。”甘罗又问:“您听说张唐出使燕国这件事了吧?”赵王答道:“也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入质秦国,说明燕国不会欺骗秦国;张唐出使燕国,说明秦国不会欺骗燕国。秦燕两不相欺,精诚合作,共同讨伐赵国,赵国就危险了。其实,秦国如此团结燕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过是想扩大国相吕不韦河间那一片封地,大王不如送个人情,这样还可以免掉一场战争。”赵王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只得答应割让河间一带的五座城池给秦国。

篇5:鲁教版《甘罗》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任务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任务之间的性格特点。

(2)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戏剧的资料及有关少年英雄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的人物,曾任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部分(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部分(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己的感受。

五、重点读悟,体会人物性格。

1、围绕提纲,交流重点句子。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览群书的孩子。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孩子,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1、各个小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介绍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4、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篇6:《甘罗》课本剧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幽默故事。课文的主人公是甘罗。事情的起因是秦王出题故意刁难大家,要吃公鸡下的蛋,如果大臣们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便要全体受罚。当时甘罗的爷爷是宰相,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聪明的甘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地战胜了秦王。故事语言简洁、风趣,适于儿童阅读,其情节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适于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活动目的 :

1. 了解课文剧的主要特点及改编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改编《甘罗 》(可以独立改编,也可分组改编,改编既要忠于原文又要敢于创新)。

2、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活动重点 课本剧的编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好奇,表现欲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等身心特点,编演课本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读懂了故事,将故事编演成课本剧。一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最终,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幻灯片。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236749.htm

六、教学过程

二、学习剧本的一般特点。

1、师生共同了解课本剧的特点和改写要求。

(1)编写课本剧,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改。(增加、删除、调换、改变)(2)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1236749.htm课剧本必须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的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空间的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来。因此,它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也不能过多。第一次学写课本剧,可以截取课本的一个片断进行编写。

(3)剧本的语言主要指台词。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语言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还要求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响亮动听,适合于舞台表演。

(4)在编写时,还要注意舞台说明和舞台提示。百度搜索http://wenwen.soso.com/z/q105518950.htm

三、师生共同改编《甘罗》的第一部分。

1、讨论:这一部分哪些内容可以进行改编?为什么?(可以增加:爷爷、甘罗和秦王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表情等)师可板书。

2、师生合作,把第一部分改编成课本剧的第一幕,交流评议。

3、学生自由对第二部分进行改编。

四、修改剧本

篇7:甘罗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甘罗十二为使臣》是一部儿童话剧,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宋捷文创作。剧中讲了公元前237年,秦国12岁的甘罗出使赵国不辱使命的故事。甘罗与轻视他的赵国大夫李陶、大将庞暖和赵王斗智斗勇,通过智慧赢得了尊重。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任务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任务之间的性格特点。

(2)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体会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于是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

重难点、关键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赶土、岩石文告(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结实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教学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任务,曾大人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出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在读课文,沥青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部分(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史上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部分(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度课文,明确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己的感受

五、深入课文,品悟人物性格

1.幻灯出示提纲: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览群书的孩子。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孩子,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

1.各个小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2.教师适时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

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3.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篇8:鲁教版选修《甘罗》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相、使、强、难、事”和“于、其、以”等虚词

4.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甘罗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樗里子甘茂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记评林》)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二.甘罗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三.研讨探究

1.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 提示:

①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 ②与张唐对话: 对张唐的威慑 ③与赵王对话: 对赵王的规劝 2.如何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提示:

抓住甘罗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则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都从他富有个性的语言中表现出来。3.如何评价甘罗的作为? 提示:

可从两个方面探讨 ①智谋 ②品行

四.拓展延伸

1.甘罗在劝说赵王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辩才,而赵王只说了“闻之”之类的话,“就自割五城以广河间”。请描述一下赵王被甘罗说动时的心理活动。

2.甘罗可谓人小鬼大,假如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了甘罗,请写一篇短消息,报道采访甘罗的全过程(200字左右)五.语言积累 1.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2.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以为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3.一词多义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丞相(名词)秦使张唐往相燕 辅助(动词)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词)欲与燕共伐赵 跟(介词)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给(动词)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动词)今之燕必经赵 到(动词)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的(介构助词)臣请行之 他(代词)

臣请行之 请允许(表敬副词)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告诉(动词)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替(介词)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做(动词)

君其试臣 副词,表希望语气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他(代词)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到(介词)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在(介词)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对(介词)

以广河间之地 来(目的连词)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把(介词)未有以强也 勉强(动词)武安君南挫强楚 强大(动词)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转折关系连词 4.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侍奉(动词)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派(动词)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老师(动词)何遽叱乎 急(形容词)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权大(形容词)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动词)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病(名词)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缘故(名词)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赠送(动词)5.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厉害(形容词)女焉能行之 怎么(形容词)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现在(名词)请因孺子行 按照(介词)6.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臣请行之 使„„行(使动用法)武安君难之 使„„为难(使动用法)武安君南挫强楚 在南面(名词做状语)赵襄王郊迎甘罗 在郊外(名词做状语)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广(使动用法)请归燕太子 使„„归(使动用法)7.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判断句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省略句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状语后置 应侯之用于秦也 被动句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状语后置 方法指导

篇9:甘罗救祖父阅读理解及答案

甘罗的爷爷甘茂,是秦国的丞相,有一回因为一件事得罪了秦武王。秦武王本想处罚甘茂,可又觉得他是朝中老臣,不好公开发落,就想了个法子整治他。

这一天,秦武王把甘茂叫到面前,板着脸说道:“命你在三天内,给我送来三个鸡蛋。”甘茂刚答应了一个“是”字,秦武王又接着说:“我要的可是公鸡蛋!听清了吗?公鸡蛋。”甘茂立刻傻了眼。他睁着惊讶的眼睛,呆呆地望着秦武王。秦武王连看都不看他,挥挥手说:“你走吧。”甘茂回到家里,茶不思,饭不想,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甘罗见爷爷神色不对,就缠着爷爷非要问出个究竟不可。甘茂只好一五一十地说出了原委,最后叹了一口气,说:“我的死期已经不远了。”没想到甘罗听了以后,一点也不着急,反倒(dào dǎo)安慰甘茂说:“爷爷,您别着急,三天以后,我替您去面见大王。”三天期限到了。秦武王召见甘茂,想不到进来的竟是一个孩子。 你是谁家的孩子 秦武王奇怪地问 甘罗不慌不忙地说 尊敬的大王 我是甘茂的孙子 甘罗

秦武王生气地说:“你爷爷为什么不来见我,倒派了你这样一个孩子,真不像话!”“报告大王,我的爷爷正在家里生孩子,来不了,所以派我来见大王。”秦武王一听这话,禁(jīn jìn)不住怒火上升,一拍案几(jī jǐ),说:“真是胡说,男人怎么会生孩子呢!”甘罗一点也不害怕,从容地答道:“大王说得有理。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那么公鸡也自然不会下蛋!”秦武王张口结舌,不能答对。他觉得眼前这个孩子真是又聪明,又大胆,实在太可爱了。于是不再提要公鸡蛋的事儿,甘茂也免了一场灾难。

甘罗救祖父阅读题目

15、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3分)

16、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17、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慌张( ) 镇定( ) 滔滔不绝( )心花怒放( )

18、秦武王想了个怎样的法子整治甘罗的`爷爷甘茂?(2分)

19、“他睁着惊讶的眼睛,呆呆地望着秦武王”一句属于 描写,“惊讶”的原因是 ,“呆呆地望”说明 。(3分)

20、甘罗说:“我的爷爷正在家里生孩子”是为了让秦武王说出 ,既而达到说明 的道理,使秦武王想 的阴谋不能实现。(3分)

篇10:甘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舞台独幕剧本。通过十二岁的甘罗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实现秦赵两国交好,避免战乱之灾的过程,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思想品质。表现出甘罗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句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对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的理解。体会赵王等人对甘罗的态度前后变化。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体会剧中场景描写对渲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战国的课文,你知道战国时期的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事迹流传至今?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英雄--甘罗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互相提醒在预习时发现的易出错的地方。

2.指生朗读课文并纠错。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画出赵王对甘罗前后不同的态度,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感悟甘罗针锋相对舌战赵王的语言特点及思想感情。

2.各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甘罗那机智、勇敢、善辩,具有勇于承担国家安危,避免百姓战乱之苦的高度责任感的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和优秀品质。

3.试着演一演实践活动。

四、小结。课文是一篇舞台独幕剧本,剧中场景描写渲染了矛盾冲突。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

作业设计:

1.十二岁是和同学们相仿的年纪,小小的甘罗却能出任强大的秦国的宰相,他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2.你还知道甘罗的哪些故事,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板书设计:

甘罗十二为使臣

时间:公元前237年

地点:赵国都城邯郸郊外迎宾亭

人物:赵王甘罗庞暖李陶甘福兵丁若干

上一篇:2010年年度教师个人思想工作总结下一篇:茶道协会申请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