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2024-04-13

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精选8篇)

篇1: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此文系本人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欺骗行为,必有

恶报应

【摘要】小学的班级管理问题,是小学班主任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学习环境的构造对小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的班级管理者应该创新管理方法,让孩子们能在班级中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本文从小学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出发,提出一些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对策。【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是每一个学生的第一个正式学习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的起点。小学教育的管理问题也在这个基础上成为了教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班级的管理又是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小学班级管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变化的,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水平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也应该是动态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初中阶段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构建良好学习环境上责任重大。班级是小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地方,班级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就约略等同于学习环境,因此班级的管理问题成为了构造学习环境的主要场所。但笔者在从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

1、班级管理模式单一,没有针对学生的成长建立动态的管理变化机制 , 小学生在7岁时进入小学,6年级后的13岁离开小学,这6年的时间是一个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一般来说,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12岁是幼儿到青年的一个节点,而恰好我国的小学阶段跨越这两个时期。这对小学班级管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7至12岁时的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班级管理办法和13岁的六年级班级管理办法肯定需要有不一致的地方。而且,理论上的界限在实际中并不会这么清晰,也就是说班级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通过实践的观察进行转变,发展心理学家们提供的12岁的理论数据可能会与实际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笔者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发现,许多的班级并没有依据这些已经成熟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对班级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针对7岁儿童的管理和13岁青少年的管理在方法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这样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会符合管理的实际,也即不利于实际管理工作的具体展开。

2、班主任的权威过大,没有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小学生具有天生好动的特性,这给班级的恶纪律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班主任老师一般都会采取利用老师的权威进行管理的办法,甚至会出现少数的教师在班级严厉教训一些特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这种方法是在树立班主任老师的权威,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管理办法,通过权威的力量让学生们遵守纪律,但这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对班主任权威的恐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建构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与班主任权威过大相比较的是,班主任没有把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到班干部手中,没有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的积极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班干部是最能和班级里的学生打成一片的,这种气氛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而这种融洽的气氛是班主任老师很难做到的。如果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小,班干部在这部分的优势便不能发挥出来,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良好展开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改善策略

1、针对小学生的成长情况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 , 小学6年的学习时间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而这一切都会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来。但通过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可以让班级管理工作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够好的学生产生一些学习的进步,为这部分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而言,三年级开始的英语学习会是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多一个科目不仅是作业的增多,三个学科的学习也就让学生产生了一个如何管理学习的问题。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这一学习内容的变化,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规划,例如在读英语上和读语文上的时间安排,如果学生在英语上的口语能力比较差,应该鼓励这部分学生在晨读的时候多读英语。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模式上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从而在管理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让孩子们动幼儿阶段的思维转变为儿童的思维,在管理方法上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实现。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了英语学科的学习,这时候的小学生们应该都已经摆脱了幼儿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上的压力也有了初步的凸显,这时候的班级管理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三个学科的课后学习时间,在薄弱的学科如何安排更多的精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是从儿童阶段成长为青少年的关键阶段,也是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否保持一个良好态势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充分发挥班干部在小学班级管理上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打成一片上,游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班主任老师在很多游戏上无法融入到小学生当中去,这就需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进行管理。班主任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游戏的内容,让班干部在游戏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从而在游戏中确立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的部分权威,这对接下来班干部发挥在班级管理上的积极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在班级的学习过程当中,班干部在学习纪律的管理上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让班级里的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学习,这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 例如,在一些教师不在场的课程中,班干部就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作用。在游戏之中多确立的班干部的部分权威,可以让班级其他同学产生服从班干部管理的心态,这对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是很有裨益的。

三、小结

笔者在多年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班级管理模式单一,没有针对学生的成长建立动态的管理变化机制和班主任的权威过大,没有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等问题。针对这些,笔者提出了针对小学生的成长情况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和充分发挥班干部在小学班级管理上的作用等具体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小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参考文献】

[1]杜琳琳.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2]金俊杰.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3]韩静.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3.[4]刘静静.城区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2.

篇2: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刘 娜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三新学校)

摘 要:素质教育主要指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审美观念非常重要。此外,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管理中运用广泛,并且成效显着,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篇3: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每当有人问及教师的责任, 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传授学生知识。众所周知, 这只对了一半。可见, 平常我们总是把教书育人挂在嘴边, 但真正做到的往往是教书, 对于育人这方面是忽略的。因此, 很有必要重申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使教师把开展教育管理提到应有的高度。这要求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意识, 认识到自己在教育管理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教师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提升自己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意识:第一, 在日常教学中承担起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养成行为习惯, 以习惯带动意识的发展。第二, 在批改作业、开展测验的时候, 注意对学生展露出来的问题, 进行适当的处置, 使学生得到及时的教育管理。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从而继续把教育管理的工作彻底做下去, 并做好。

二、教师要动员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 要启发学生进行自省。

自省是进行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学生年纪小, 生活阅历少, 进行自我反省的能力欠缺或不高。而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常常是不成熟的, 这又迫切需要学生进行自我反省, 使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因此,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如学生犯错误后, 教师可以让他们剖析自己的心理, 发现矛盾之处, 反复思索对与错, 最终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失当之处, 从而以正确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2. 要促使学生学会自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认知, 更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心理状态进行认知, 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首先,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创设独立的环境, 使学生自主分析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其次, 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帮助学生找出并剔除无效劳动, 使学生在学习等活动中, 能够有效避免没有价值的劳动付出。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从事活动的心理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就能够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从而促进自己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3. 辅助学生进行自导。

自导是指学生进行自我引导或自我指导, 它和自我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辅助学生进行自导,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为运行机制系统, 其中包括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等。学生在各系统的有序运行中,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 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良好发展。

4. 指导学生进行自控。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因此很多教师习惯运用自身的权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这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进步。所以, 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思想, 跳出监督和控制学生的藩篱,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教师在宏观上, 对学生的自控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 使学生分析自身行为的是非、利弊, 控制自己不当的行为, 从而促进自我管理效能的提高。

三、构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

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必要保障。要想构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 并使这种环境始终保持常新, 需要教师根据现有的教育管理情况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 作为小学教育管理教师, 首先应该聚精会神, 多方面、多途径吸收各种力量和资源, 为广大学生构建舒适、和谐的教学环境, 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到学生, 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受到不良的影响;其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 适当增加教学的内容, 把单纯的文化知识拓展为文化和道德知识并重, 用良好的道德意识和修为约束学生的行为, 教育和管理学生;再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风校纪、班风班纪, 为学生创造学校风气优良、课堂纪律严格、班级风气良好的氛围, 使学生在安静、民主、和谐的学校和班级环境中,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展学习和其他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管理。

四、加强对教育管理的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 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检验, 我们一般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来进行。这种检验方式得到的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结果的评价, 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却缺乏忽略了, 很难体现出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创造管理。由此可见, 对于教师进行教育管理的评价, 显然不能通过考试的方法来进行。那么, 应该如何对教师的教育管理行为进行科学的评价呢?

首先, 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进行检验和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有创造、创新, 教学环节是否设置合理、紧密相扣, 是否做好到了注重细节等。其次, 要对教师的教育管理进行评价。这个问题很重要, 但也很难做出科学的评价。笔者认为, 教师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对教师的教育管理进行评价, 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具体来说就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有质的提升。成功把这个问题的评价对象转换成学生, 操作起来相对就方便得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 体现在学习、生活和其他活动中, 创设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情境, 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 也就检验出了教师教育管理取得的成效。但这种评价获得的结论也不是绝对的, 毕竟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 同样的教育管理施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 在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时, 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价。

总之, 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 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 还应该构建民主、和谐的环境, 动员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同时学校对教师也应该做出科学的评价, 促使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向着更加合理、科学、规范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陈孝彬, 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决策民主化

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只要讲究民主化,不仅管理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为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人员,分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人员与相关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校委会讨论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职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执行规范化

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内容要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学校管理者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三)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上。一是教师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教师都要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学校内部的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边村小学及教职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能在无形中熏陶、感染学生,起着桃李不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学校在整体布局上追求创新。意蕴深远的标语,独具匠心的特色绿化园地,温馨典雅的走廊、墙砖,别具一格的个性宣传牌,各具特色的室内设计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师生创新灵感与艺术文化交融的璀璨。另外,学校还在文化内涵里渗透创新。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区分别设置了科幻画、想象画,并配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温馨提示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学校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以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创新特色文化,倡导不拘一格,个性化的班级形象。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重视校园硬件环境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内容展示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和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学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发展和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不仅可以在校园广播里,增添校园特色音乐,浸润师生心灵;还可以精心设计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美设计收纳其中,深刻地阐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文化内涵。

(三)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生成的主渠道。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人手,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诱导、熏陶学生,逐步生成创新人格。其次,拓宽教育渠道。学校鼓励学生多读书,制定各年级必读书目和必背篇章,让学生多积累。最后要坚持学创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智力活动为基点,把创造思维训练落实于日常中,强调平等的师生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助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长知识、增智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专政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第三,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可斌.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2]李峰.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6)

篇5: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并存等特点。但是,随着小学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僵硬、教条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小学教育发展是实际需要。本文深入探究了加强德育教育与安全管理,并且针对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提升小学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安全管理

在我国经济、会计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也逐渐提升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来讲,还存在管理方式单一、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政策推行后,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际要求。因此,当前小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则是需要改革与优化的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确立德育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是,在管理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小学管理实行的通常都是刚性的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中其方法的弹性与自主性不强,管理者对管理工作的安排也常常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分配,教师则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的执行和遵守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任务,缺乏相应的自主性,长期以往,小学管理机构也逐渐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而在这种模式的长期管理下,学校教育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单一、僵硬的状态,严重阻碍者学校的创新发展[1]。对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求小学管理者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对提升小学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而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并给予教师相应的自主权,进而使每个教师的优势与潜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挖掘,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激励教师积极、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刚性的管理手段相比,德育教育能够通过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来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采用民主协商等方式来可续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行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不仅能够为小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能够引导教师积极的参与、献策,进而使学校管理水平能够从整体上得到显著提升[2]。二是,实施科学、灵活的民主化管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小学管理工作的开着,不能一味沿用传统的管理经验,也不能完全依靠个人经验来安排主观化的管理任务,而是应该将科学性和民主化进行有机整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与策略高效、顺利的进行和实施。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管理发展水平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并积极实行管理、指导评价等科学管理方法,进而使其管理水平能够得到逐步提升。另外,学校还要重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应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个人需要,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活动,并为教师积极提供实践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要定期对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建立专业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对学校教研等方面做出创新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表扬与物质奖励,进而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能够得到全面激发,并积极的投身于小学管理工作,促进小学教学快速的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模式[3]。此外,民主化管理还强调,学校管理人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并主动地参与到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教研活动,进而使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解决,进而使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校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完善也对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突破传统制度对教师的约束性,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性,并结合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实际发需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出一套新颖、完善,并且符合学校教育和管理发展需求的规章制度,也使其充分满足教师成长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作为小学管理工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以及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中重要前提。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安全问题还没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也不具备良好的防范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极易产生安全问题[4]。因此,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如,失误安全卫生、踩踏和体罚事件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日常管理中都应该给予重点预防,进而使小学生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力保障,也使其能够在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对于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校风建设,进而有效减少或杜绝打架斗殴等事件的`发生。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建设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谦虚谨慎、团结统一等良好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生活自然就不会受到社会风气的侵袭,也不会引发相应的打击斗殴事件。二是,学校管理人员应针对学校管理现状与需要制定出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师生严格遵守,使其能够充分明确哪些行为应该推崇,哪些行为应该受到处罚。通过制定这些规章制度,能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良行为应承担的后宫,并给予足够重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清楚的明白自身应承担的职责与责任,并认真严谨的对待每一项管理工作,进而在突发意外时,每个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职责快速的做出反应,并对其意外事件进行认真严肃处理,使其实意外事件的发生与处理能够对全校师生与管理人员起到警示作用[5]。三是,学校应针对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系统,并对全校师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比如,学校必须要建立火灾防御系统,紧急急救药品等,在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安全教育活动基础上,还要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并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全面师生的人身安全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三结语

总之,各院校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德育教育与安全管理,对提升小学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在实际管理中,应积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以德育教育为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进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充分体现出科学性与民主性。此外,对于安全问题学校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安全管理工作,进而有效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小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学习新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教育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国勇.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学周刊C版,,(12):129-130.

[2胡奎.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教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亚太教育,,5(14):176-177.

[3]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8):149-150.

[4]刘莎.如何在小学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64-65.

篇6: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城镇中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也正式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也很多。本文基于当前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镇中小学 财务管理 问题原因 对策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各地都把城镇建设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镇中小学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学校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就出现了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积极解决

一、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镇中小学经费仍由各级财政控制拨付,部分城镇中小学领导及财会人员对《会计法》学习理解不深、不透,对会计工作还有一些片面、模糊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外收入应缴末上缴财政专户。有的学校预算外收入没有及时上交财政专户,被截留挪用。

2、虚列支出。主要表现为帐列支出,凭证中无原始单据相对应。

3、预算外资金帐外循环,收入支出不入帐。有的学校收取的代管费、电脑费、杂费未按财务制度规定如实入帐,而是帐外收入帐外支出,未能如实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收支情况。

4、虚报借入款项,骗取财政补贴。个别学校在上级部门要求各学校上报“普九达标”负债数额时,以借私人款项用于“普九”之名,虚报上级主管部门,以骗取未来财政补助。

5、白条列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校仍然将白条作为入帐的依据,而且部分白条数额列支较大,违反了《会计法》等财经法规,让相关单位和个人偷逃了税款。

7、记帐不规范。个别会计记帐时,只记收支抵后余额,而不是按财务制度规定,将收入支出全面其实地反映出来,影响了单位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

二、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1、对城镇中小学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分不清领导和财会人员在学校财务管理中所行使的职责,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记记帐、算算帐、发发工资、办办报销,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会计人员只要记好帐、管好钱就行了。

2、个别城镇学校领导重业务,轻管理;重国家投入,轻自身管理;重钱的管理,轻物的管理。认为会计工作是总务处及会计人员的事,自己只要抓好教学,提高升学率就行了,对财务工作近乎放弃管理。

3、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无力。由于一些城镇学校会计工作不被重视,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少数单位民主理财制度未能得到落实,财务开支无计划,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相互牵制的财务管理岗位之间缺位、越位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资金开支和投向不合理以及不应有的浪费。

5、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不少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主动关心少,致使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爱岗敬业精神差,造成会计秩序混乱,会计控制信息失真。有的财务人员由教学一线来的老师担任,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不注重学习,未能及时掌握新的规章制度,造成管理不到位,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上述原因,使城镇中小学的货币资金和非货币性资产使用效率相对较低,这样势必加重学校的负担。因此,如何加强城镇中小学各项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进一步筹措办学资金,合理配置资源,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是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对策探究

1、认真学习贯彻“一法一制度”――《会计法》和《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会计法》是对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完善,对规范会计工作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中小学财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系统性。能否贯彻落实好,这与国家的有关政策,如收入与分配政策、收费政策等,以及其他有关制度如会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紧密相关。因此,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结合本单位经济业务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制止和纠正违反会计制度的不正之风。

2、摆正各自位置,明确各自职责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领导是本单位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因此,单位领导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制度和其它基础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与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这是“硬性”规定,客观上规范着会计人员及其当事人的工作行为。《会计法》第五条又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施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应当以《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准绳,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参谋不越位,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履行职业道德,靠“软性”的约束、理念来做好会计工作。上述“硬性”的规定和“软性”的约束,二者应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以此为依据,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对于中小学来说,作为一个会计单位,自然应该按照《会计法》及其配套要求,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最首要、最基本的内控目标,是保障内控制度实施的第一道防线,而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控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就无从谈起。而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它有力地保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质量保证。因此,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及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能拥有超内部控制的权力。所以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是落实《会计法》的具体措施。

4、切实加强城镇中小学财务工作的内部管理

强化各级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由于我区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财政监管力度得到加强,教育事业经费得到了有效管理,但涉农街道尚未纳入其中,建议财政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学校的财务管理,把城镇学校的全部收支纳入中心,堵塞财务收支方面的漏洞,使各学校的资产、负债情况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来。

一是部门预算管理。即按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地制定定额和全年开支标准,并加以实施,这样不仅可以科学地测算资金需求量,以促使政府增加投入,而且还能通过确定的额度分配资金,合理把握教育资金的序时投入数量,保证城镇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是目标管理。即一定时期确定学校发展的一定目标,按照目标筹措、分配、使用资金,引导教育资金的合理流向和合理使用,保证教育发展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

三是项目管理。即通过适当方式,集中部分财力,集中用于制约全局的某个项目的建设,以带动和促进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5、规范管理,培养复合性人才。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要按照《会计法》和《中小学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绝不允许虚构经济业务事项,设账外账,随意改变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等常见的做假账行为的发生。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现代管理对会计科学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城镇中小学管理人员知识得到更新、充实和发展。对新上任会计应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为其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财会人员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业务能力。要重视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管理和法律的复合性人才。

6、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提高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用于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并愈加显示出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实现财务数据资源的共享,扩大财务管理的领域;二是加快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为各类管理提供可靠信息;三是为数学方法在财务中的广泛应用创造条件,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经济方案;四是使财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分析、预测和决策工作。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只是财务系统的操作电算化,随着内外财务信息的需求不但在数量上将大幅度增加,而且在质量上要求正确、相关、及时,财务工作应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努力开拓会计电算化更加广阔的领域,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预测、控制和财务管理,用科学方法指导财务工作实践,加速会计电算化进程,是我们做好城镇中小学财务工作的可靠保证。

综上所述,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今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财务工作作为城镇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只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起到基础、保障与先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卫清.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0年

篇7:学前教育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学前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或由于照看儿童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出于无奈,为了工作更多的人将幼儿园作为看护孩子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成为众多家长最为忧心的地方。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推动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快速部署,民办幼儿园教育机构深入到各个城市乡镇。但民办幼儿园自身建设条件并不完善,群体特殊性消防意识差、自防自救能力低,易发生突发事故。幼儿园的儿童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本文在解析幼儿园现存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紧扣主题,结合幼儿园的潜在危险性与管理现状的漏洞,提出相应的加强管理和教育的措施。

以促进我国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有效完善,通过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幼儿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园的合理发展与安全规范。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幼儿安全的基本保障――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该何去何从呢?由于幼儿是社会上比较弱小的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因此在幼儿园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损失。这些频繁的幼儿园安全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重视幼儿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减少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存在的问题

1.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低下,安全防范能力不足。幼儿年纪小,对许多事情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次,幼儿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加上活泼好动的天性,导致在活动中常常不能预见和规避危险事物,所以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比如,有些幼儿园周围没有护栏圈起来,一些小朋友就喜欢跑到对面的马路上玩耍,等有车辆过来时,幼儿只顾着玩对危险物反应过慢,所以不能及时躲避车辆。

2 .家庭教育过于溺爱,保护过度。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和心肝宝贝,给予过分的疼爱。在家里,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对幼儿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所以孩子的依赖意识过重。其次,很多家庭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孩子安全防范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3.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并不严格。这些从幼师学校直接招聘的应届大专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上岗后很难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频繁出现违规事件。譬如幼儿园近期出现的打人虐生事件。这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说明大多民办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师是缺乏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为此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应该是我国普查学前教育的重点。还有保洁人员大多是大龄员工,这些人根本不具备幼儿卫生防护知识及经验,只是做表面的保洁工作,对于群体疾病的防护、儿童玩具的消毒、睡铺的集中消毒处理等卫生标准一概不知,根本是流于形式的幼儿园卫生管理。

4 .幼儿园安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许多幼儿园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属于违法办学,幼儿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比如,有一些幼儿园没有门卫,孩子稍微不注意就溜到别处游玩,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幼儿园有专门的接送车辆,这些接送车辆往往质量不是很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小孩子挤成一堆,属于严重超载,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幼儿园里,一些设施往往不是按一定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的,比如,有些小课桌的桌角非常锋利,极容易割到小朋友的手、胳膊,等等。还有楼梯设计得过窄、过高,在小朋友挤小楼梯时,很容易出现从楼梯上滑下来的事故。

二、加强管理和教育的措施

1 .建立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规范幼儿园教研行为,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园对儿童的安全教学课程;二是幼儿园要完善安全制度的建设。加强园内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且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四是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与幼儿教师签订协议书,确保在园儿童的健康发展;五是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保证各项安全措施有效到位。在幼儿园,要定期、定点、定人对幼儿同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设立同长、门卫、保教人员、医务、炊事、幼儿司机等职位,明确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进行同长值班、门卫放哨、司机负责幼儿接送等制度,做到每个人职责明确,将具体责任分工到个人。

2 .加强幼儿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园长一定要严把幼儿园食品安全卫生的大关,首先从食品的进货渠道开始做起。对于新进的幼儿食物,同长一定要检测这些食品是否干净卫生,有没有过期或者腐烂,是否新鲜,农药有没有超标。在这些要求都满足之后,才能购进。此外,对于炊事员来说,一定要保证厨具的清洁、卫生,将厨具上的杂物清洗干净,对幼儿餐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出现幼儿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此外,炊事员还要对幼儿的营养负责,合理搭配荤素,进行科学烹调,保证幼儿的营养。

3 .规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幼儿同在设计之初,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室内和室外幼儿设施设备设计,减少由于设施设备引发的安全事故。在营业之后,要定期加强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如果检查出这些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

4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指加强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运动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自救安全教育,等等。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和形象生动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增加自己的安全防患意识。比如,老师可将手指划破的图片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幼儿认识手指划破的原因,有哪些物体可以划破手指,手指划破了该怎么办,等等。

让幼儿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学习安全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编故事、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提高安全知识。比如,一只小乌龟,它想爬过斑马线,到对面的商场,那么它该怎么办呢?老师可让每一位幼儿想出一个办法,然后老师进行评价,评出哪种办法最好,从而让幼儿明白实际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此外,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同时补充和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篇8: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问题研究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现状

高校教育经费是指维持高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的经费, 它是保障高校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前提, 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在其来源、数量与管理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1. 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 在1978年以前,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经费98%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高等教育的转型, 使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逐渐多元化。目前, 我国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 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管理体制。其主要经费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

2. 高校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不断增长, 总体呈上升趋势, 从2001年的2.79%上升到2012年的4%, 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2012年达到4%”的目标。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度的提高,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也“水涨船高”, 其占到全国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左右。

3.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复杂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和高校大规模的扩招, 使高校由原来单纯收与付的经费管理模式, 逐步形成对高校经费合理计划、高效经营管理和有效使用等复杂化的管理模式。其体现在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时, 既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的所需, 又要考虑近期维护高校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既要保证教学、科研等高校重点工作的投入, 又要满足行政、后勤服务等一般工作顺利开展的开支。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管理面临的障碍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促使高校开始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但也存在诸多障碍。

1. 高校教育经费不足且分配不均衡

目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虽已达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 但与世界平均水平5.1%相比仍处于低位。而且由于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增, 使得生均教育经费不断下降, 高校教育经费的增长基本上被高校扩招所抵消。同时, 我国教育经费在分配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均现象, 表现为对东中部经济发达区域高校投入的教育经费多, 而对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高校经费的投入不足, 致使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贫乏, 生均经费低。

2.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规章制度陈旧

随着高校经费管理内容的复杂化, 现有规章制度不仅不能对一些现象进行规范, 且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已过时, 很难满足高校的实际要求。如目前很多高校所执行的还是90年代的规章制度, 完全不能适应高校改革发展要求。在这种无章可循的状况下, 管理人员只能依照个人的主观臆断去管理, 从而使经费管理不规范、不合理, 未能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3. 高校教育经费使用率不高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 由于高校管理者及教职工对高校教育经费管理能力差、责任意识不强, 导致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如高校盲目的购进大量无实际效用的仪器设备, 使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闲置或是由于利用率低下而提前报废。目前, 全国高校的仪器设备20%都闲置着, 仅中关村地区的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不开机达40%。同时, 在我国高校行政后勤等人员的配置高于专职教师, 这使相当一部分的教育经费用在非教学和教师身上, 从而使用于教育教学的经费大幅度减少, 阻碍了高教事业的发展。

4. 高校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使高校在人、财、物等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由于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要实现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堵塞经费管理漏洞, 有效地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高校教育经费运行监督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经费运行监督观念淡薄, 从而使教育经费在实际使用时, 不按规定使用, 截留、挪用教学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健全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已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高校教学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

1.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一方面, 政府应完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绩效支出预算”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机制, 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另一方面, 高校应广纳财源, 拓宽筹资渠道。首先, 增加办班收入。学校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积极举办成人继续教育、招收专业硕士生等增加收入;其次, 争取捐赠收入。高校培养出了众多有识之士, 其应与他们保持联系, 建立校友捐助渠道, 使他们为母校建设发展出一份力;同时, 高校还应与其有过合作关系的企业及爱心企业家密切联系, 为高校拉赞助;最后, 做大做强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经济资源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增加办学经费。

2.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纵观国内外教育法与教育发展史, 教育经费都单独立法。因此,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专门的《教育经费法》、《教育投入法》及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制约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管理与监督。另一方面, 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健全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确保经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应组织管理者深入研究日常经费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不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的情况下, 及时更新经费管理中陈旧过时的内容, 弥补日常管理所暴露的欠缺部分。

3. 提高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降低教育成本

首先, 必须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学校应聘用既会管理又会经营, 既能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 又能考虑社会效益的高校管理者。其次, 明确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比如划拨到各学院的教学经费, 应由各学院掌握使用, 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用于与教学无关的开支。最后,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学校可设相应的采购部门集中采购教学设备, 并将这些设备购买及应用的情况汇编成册, 以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所用, 从而避免资金的浪费, 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4. 建立高校教育经费监督体系, 保障经费有效运行

科学而合理的高校教育经费监督体系是高校经费正常运行的坚实保障。高校教育经费管理监督的主体有政府、教师和学生。政府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体系, 对高校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并将评估结果与政府财政拨款相联系, 引导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同时, 教师和学生也应加强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监督。如果学生对高校教育经费运行和使用中存在疑问, 完全可以像买商品一样向供给者发出质疑, 要求合理的解答, 还可对滥用经费者进行举报等。

参考文献

[1].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谢军占.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王杨.浅议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致富时代, 2009 (10) .

[4].苏天佑.高校教育经费的积极筹措与合理使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3) .

上一篇:怦然心动的感觉作文600字下一篇:摘抄有关励志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