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社团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2023-02-11

小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是开展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 有效地弥补了现行小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不足,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同时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 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 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而劳育就是指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其实社团活动规划得当, 确实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我们知道社团教育是当前教育中有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学生社团不同于传统教学, 这种形式不但具有内容广泛、丰富等优点, 而且还为推进素质歉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野。社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所, 学生可以在里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在欢快学习时, 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一、小学学校社团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如今的小学学校社团活动, 都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尊重劳动, 是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第一步, 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培养出扎实的劳动技能。其次, 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就必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能做愿意做, 并且能主动参加到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小学学校社团活动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小学学校社团活动还有一大特点, 就是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 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最后学校社团活动会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技术运用, 能让学生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 让学生产生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

二、小学学校社团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社会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劳动技能, 但是如今很多小学的社团管理存在问题, 处理不好, 可能社团活动的效果会被降低。

(一) 社团课堂种类繁多, 喧宾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将需要更多各种类型的人才, 因此很多小学开展了各色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习, 但是多并不意味着就是好。在本人所在的学校, 就开设了6门课堂, 分别如下:少儿足球、语言艺术、少儿篮球、书法基础、羽毛球及跆拳道、少儿舞蹈。这几门社团课堂, 上课的时间非常紧凑。从星期一到星期五, 每天的下午的五点到六点, 都要上课, 有时甚至为了提前准备, 还没下课, 就有社团的老师来教师带学生去上社团课堂。社团活动是学校课堂的补充, 但如果它的授课超过了正规的课堂授课就有点喧宾夺主了。现在很多小学为了创办特色学校, 都在社团课堂活动方面下功夫, 因为开设一门社团课堂, 举办一次社团活动, 更容易博人眼球。而在正规课堂上要创办出特色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学校为了彰显特色而开设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 这些课堂并不都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些学校还会出现重社团轻课堂的现象。社团活动是正规课堂的补充, 不应让它把课堂教学取而代之, 社会活动的开展也应该适量, 多并不意味好。

(二) 社团老师缺乏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 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 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 跟踪学科学术动态, 了解新观点, 掌握新信息, 不断更新知识。[1]但现在很多小学的社团课堂老师是在职的老师兼任的, 在职老师在社团课堂方面的知识就不一定很专业了。以肇庆的某一所小学为例, 其学校有民间艺术社团课堂, 其上课内容是做手工, 如剪纸、折纸等, 但这门课堂的指导老师是一位英语老师兼任, 她对于手工艺术并不熟悉, 每次授课就只是和学生一起跟着折纸书一起折纸, 这样子老师就发挥不了作用。学校为了特色, 开办多个社团课堂, 但指导老师的质量就参差不齐, 有些社团甚至没有社团老师指导, 这样是不好的, 社团活动的效应也不能发挥出来。

(三) 社团活动的场地与资金管理

社团活动不仅包括校内社团活动, 而且包括校外实践活动。但是目前小学生社团活动中, 重校内, 轻校外, 加之学生真正参与社团活动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有些学校常会通过教学、升学等借口挤占学生的活动时间, 致使所开展的社团活动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活动开展的空间和时间受到限制, 成效就会变低。在资金上来说, 社团活动的运转是需要资金注入的, 但由于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多余的资金保障社团活动, 这样也就使得活动中设备以及资源等方面不能及时购置, 也就降低了活动开展的效果, 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对于小学生社团活动来说, 就要注重提高管理的消费观。通过给学生创建出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 以此来锻炼好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展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家长认识社团活动[2]如今, 小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社团活动, 提高管理的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来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摘要: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 国家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但劳动技能这个版块一直被忽视。在现如今应试教育的氛围下, 很多学校都对这一版块视而不见, 或者简单地将劳动技能教育放到社团活动里面。本论文将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入手, 分析小学学校社团活动能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以及现在小学社团活动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劳动技能,小学社团活动,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师专业职业素养[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72e5a1fbff00bed5b8f31d1a.html, 2018-11-27/2019-5-15.

[2] 李玉祥.小学生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甘肃教育, 2017 (01) :26-26.

上一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存在问题与发展探析下一篇:大口径粉质粘土层水平定向钻穿越固孔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