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18

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共14篇)

篇1: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

据了解,肌酐是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也是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许多接受检查的人员,检测到自己的它的值在正常范围,便认为自己的肾功能完全没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它并不能及时、准切地反映出肾功能的状况。当人体肾脏的大部分遭受病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较大时(超过50%),此时它升高的情况才可能在临床上显现出来。

其次,不同的人群,肌酐的值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一般情况下,孕妇最容易出现血肌酐偏低的现象。对于孕妇出现血肌酐偏低的原因,专家认为,多数情况下,是营养不足,缺乏蛋白质的可能性大,肌体消耗太大,导致身体各方面难以承受原有的压迫,最终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有的孕妇体力支撑不住,休息不够。

所以一般在临床上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就要求孕妇多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大多数孕妇应该加强营养。从而也能改善孕妇的营养环境,从而达到改善血肌酐偏低的现象。

除此之外,多数大病初愈或者刚遭受过外界创伤的患者也容易产生肌苷偏低的现象。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对于大病初愈的患者,因为身体上的体力不够,不能支撑和了、弥补正常身体所需的营养,长时间营养不良所以导致循环和正常代谢不能正常进行。除此之外,一些外部有创伤的人,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创伤,很难一时间弥补损失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导致肌酐偏低。但是,处于这种情况下肌酐偏低造成的因素也比较容易治疗,恢复的也相对较快一些。

肌酐的介绍

肌酐是体内肌肉代谢的产物 , 每 20g 肌肉代谢可产生 1mg 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 , 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 ; 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 , 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篇2: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从而形成了肾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大激发式的蔓延过程,从而进入了器质损伤期(即肾功能损伤期),此时由于肾脏不断造成损伤,其排泄废物的功能有所降低,就造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内的聚集,从而出现血内肌酐、尿素氮升高,尿中肌酐下降,双肾滤过率下降等。同时患者还会有高血压、高度浮肿等身体其他症状。

肌酐偏低的注意事项

肾功能的检查中,尿素氮与肌酐结果偏低于正常值时,一般没有临床意义.。肌酐浓度降低,可见于贫血、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白血病、尿崩症等疾病,与末稍神经炎无明确关系。 肌酐低没什么影响主要是怕偏高。

当出现肌酐偏低症状时,只要在饮食上注意给予营养高蛋白饮食即可,可以吃含蛋白多的食物,不要节食。 如果没有以上原因影响的话,可以暂时观察一段时间,适当增加高蛋白的摄入量,这样可以提升上述检验结果的指标,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

肌酐偏低的透析分析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通常肌酐远高于正常值,当肌酐数达到500时可以考虑透析,肌酐500是透析的临界点!但不是所有患者肌酐达到500都需要透析,肌酐500只是个适合于大多数人的参考值。是否需要透析可看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而定。

篇3:农业机械“三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三率”低的主要原因

1. 农机手的法律、法规观念淡薄

由于乡村经济条件相对低, 交通不发达, 跑运输的车辆也比较少, 同时又由于农机手的法律意识低, 认为在田间地头耕作或在自己乡村道路上行驶, 有无牌证、年检与否都没有关系。农机入不入户都是自己的, 开车也不需要到专门的机构学习, 只要上车开几次就学会了, 何况交警又不怎么管, 致使很多农机手抱有侥幸的心理, 产生了车不用上牌, 人不用考证, 上路也可以躲避检查的不良观念。

2. 老旧、闲置机械无法报废

农机“三率”水平不高, 其主要原因是大量老旧、闲置的农业机械无法报废。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农业机械装备更新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新的、先进的, 更适合现代人们生活、生产需要的农机具不断推出, 农业机械数量逐年增加, 就会淘汰越来越多过时的、落后的农业机械, 同时已经进入报废阶段的农机也越来越多, 但是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报废制度。如何使农民愿意报废超期使用的旧农机, 已是当务之急。

3. 农机安监部门无处置权

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公安部门监管农机车辆上路行驶, 农机监理部门目前只有发放牌证的行政许可权, 没有上路稽查执法权, 没有对农机车辆的监管处置手段。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 公安交警部门对乡村道路上的拖拉机疏于管理。没有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 农机监理部门只能对于一些违规上路, 违法开车的行为说服教育一下而已, 违法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

二、提高“三率”的对策

1. 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文明行驶的氛围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站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进一步拓展宣传力度, 动员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学习农机法律、法规, 提高农民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 使之知法、懂法、自觉守法, 能做到安全驾驶、规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农机安全村”和大力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 形成一个良好农机安全社会环境, 这样就会为提高“三率”提供一个之坚实的基础。

2. 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减免培训费用

农业机械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 特别是联合收割机在公路上主要是进行场地转移, 它们的作业范围还是从田庄到农田;拖拉机也只有少数跑运输或者耕田运输两用, 多数是只用于田间的耕作。历年来机手不积极参加驾驶员培训, 不愿意考取驾驶证, 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培训费比较高。如果在机手考取驾驶证方面像补贴农机机械一样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减免, 这样既减轻了农民负担, 预防和减少了农业机械事故, 又保障了农机手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机“三率”肯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3. 定出合理的年度检验方案

农业机械每年年检、年审可以由县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站定出一个方案, 分阶段、定期、定地点亲自下到各乡镇进行车辆的年度检验。比如小的镇就以镇为单位, 如果镇比较大的, 就以几个自然村为单位, 做一个详细的计划, 安排好时间和地点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组织, 县级监理部门到镇或联合村定好的地点集中进行统一农机安全检验, 同时也可以协调保险部门一起下到乡村为需要购买保险的机手提供方便, 这样就可以让农民少了来回奔波、少跑冤枉路, 让农民节省更多的时间去从事生产活动。无故不上牌证或者不参加年检的车辆就会大大减少。

4.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上路检查的力度

篇4: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的五大原因

首先,农业合作组织能不能大幅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农业组织不能给组织成员带来利益增进,其组织成员就会拒绝加入或者选择退出。目前的现状是,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民几百年都在精耕细作,农作物的单产量已经接近现有农业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并没有多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而且,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农业合作组织也没有为农民的农产品在价格上带来更多实惠。

第二,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管理,都要因此发生管理费,这就形成了组织成本,势必增加农民的非农投入,势必使粮食生产的成本更高,农民多数不情愿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而在没有更高的效益去弥补这块成本之前,组织的高效益就变成了低效益,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三,要想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的关注与热情是基础,而具有组织能力的“挑头人”也非常重要。然而在农村,优秀的人才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流入其它行业,就是留在农村的优秀人才,也大多以农村为基地,搞起农业之外的行当。他们的收入基本上跟农业关系不大。这些人对组织农民、对农村政权建设都不甚热心。村干部对这些人往往采取礼敬不扰的态度。他们在政治上的环境是相當宽松的,而经济上比多数村民更有优越感。自己顾自己,避免参与组织活动招惹是非也是他们的理性选择。所以说,在农村有能力组织的人不愿意去组织,而愿意组织的人却没有能力去组织。

第四,农村的乡土文化不利于组织的管理。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亲情、友情、宗法以及其他关系密布其间。这些关系都将构成对管理权力、管理行为的挑战,它使简单的管理变得无限复杂起来。组织成员对共同利益的关注、对公共规则遵守的自觉性在与这些关系的权衡中往往不能占压倒优势。管理的失效最终会抽走组织大厦的最后一根支柱。

第五,农业组织缺乏发挥协作效率的空间。比如,工厂里有铸造、锻造、车削、组装等工种。工厂里的铸造工人可以常年搞铸造,于是他搞铸造很在行,产品品质由此而提高,产量因此而增加。搞锻造、车削、组装的人也一样,常年搞一种工作,很在行。技术水平因此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确也需要完成很多不同的工作。比如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等。但让一批人专门搞耕地,另外的人专门搞播种、施肥、除草、收获显然是不行的。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不同的工作有时限,不可以同时进行。此外,农业生产在操作环节的技术含量不高,更多属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虽然也有一些工作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但这些工作又通常不是最紧迫的。这样一来,靠组织能完成的工作,靠家庭、个人、市场就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大多数农民不需要借助于农业组织这个形式。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一步突破以上五个方面问题的制约,通过建立完善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把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力量,让更多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切实推动现代农业的进程。

篇5:肌酐偏低的原因

在肾功用检查中,尿素氮与肌酐结果偏低于往常值时,通经常没有临床意义。因为中药祛淤扫除疗效,肾脏中不少造蛋白尿PRO偏低。肾脏受损的尿毒性物质被扫除经尿液排出,无搔痒感和不适感。

如尿素氮与肌酐值升高,且尿素氮/肌酐比值偏低,这是肌酐低的原因就是提示有肾实质性伤害的或许。在肾功能检查中,尿素氮与肌酐结果偏低于正常值时,通经常没有临床意义。 肌酐低的原因有不少,或许与贫血、肌营养不好、肌萎缩、白血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如肌酐测定值比肌酐正常值稍偏低,可再复查一次。

肌酐低的原因有不少,尿素氮的数值容易受诸多其它原因的影响,于是不能单纯反应肾脏功能,在明确血肌酐低是什么原因后,我们也就明确了解了,肌酐的数值在无肌肉疾病时,则比较单纯,可与肾脏功能同步升降。于是当肾脏本身有病变时,尿素氮、肌酐同步上升,于是尿素氮/肌酐的比值大约会落在某种程度的数值范围内(小于20)。假如是肾前性的原因,常常尿素氮会上升的相对较多,于是尿素氮/肌酐的数值会较大些(大于20)。

篇6:白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或消化道疾患,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缺乏制造蛋白的原料。

急慢性肝病,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因此肝功能检查白蛋白偏低就往往提示着肝脏受到了损害,受损的程度越严重。

篇7:甲状腺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摄碘过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瑞士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饮食也易诱发甲状腺癌,冰岛和日本是摄碘量最高的国家,其甲状腺癌的发现率较其他国家高。实验证明,长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状腺增生,形成结节和癌变。

甲状腺偏低的原因 3、其他甲状腺病变

临床上有甲状腺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某些毒性甲状腺肿发生癌变的报道,但这些甲状腺病变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尚难肯定。以甲状腺腺瘤为例,甲状腺腺瘤绝大多数为滤泡型,仅2~5%为乳头状瘤;如甲状腺癌由腺瘤转变而成,则绝大多数应为滤泡型,而实际上甲状腺癌半数以上为服头状癌,推测甲状腺腺瘤癌变的发生率也是很小的。

篇8:管道保护电位偏低的原因分析

1 前期自然电位测试

对淄潍段管线俩端阴保站的阴保通电点进行断开, 确保测试管线无外加保护电流, 通过对淄潍段管道保护、自然电位进行了测试, 发现淄潍段管线的周村阴保站至临淄阴保站之间的保护电位, 保护电位测试低于阴保站保护电位-1.2, 由于俩阴保站同时对管线进行外加电流保护, 且通电点电位为-1.2, 而所测管段中间电位只在-0.85左右, 个别地段电位甚至低于保护电位-0.85。

以淄潍线安装到正式运行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月份增加和天气湿度的增加, 发现电位的越来越负, 在和旱季和雨季对比中, 我们发现同点的电位差能达到0.5V, 也就是说土壤的湿度越潮湿, 电位就越负, 反之, 电位就偏正。

2 原因分析

理论上来说, 钢制埋地管道在土壤中有外加电流保护的情况下保护电位不可能低于-0.85v, 通过对阴保站通电点电位的测试, 和中间管段电位测试结果形成的折线图分析, 可断定有电流从管道流出, 其原因可能是管线和套管搭接, 造成被保护管线防腐层破损, 电流从破损点流入套管最后流入大地。也可能出现与别的管道搭接情况, 造成电流流进管道, 以至于出现漏点, 保护电流通过漏点搭接别的管道, 造成了电位偏低。

2.1 管线交叉搭接分析

(1) 在对交叉管线的排查中, 与之交叉的管线都在安全距离范围内, 且管线防腐层都完好, 未发现与以搭接或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 通过对交叉管线的电流测试, 也可说明管道保护电流未流入别的管线内。

(2) 在检查管线交叉的铁路时, 我们发现管线电位有轻微减少, 但不影响管线的保护电位, 至于轻微的电流流失, 这种流失在于和铁轨并行的长短有很大的影响, 在管线交叉点电流流失较大, 但不是造成管线保护电位低的更本原因。

2.2 管线外来电流分析

周村阴保站至临淄阴保站之间的管线, 共有高压线交叉、并行三处, 对此三处的电流测试中, 杂散电流确实很高, 因高压线并行产生的电流为交流电干扰, 对管线的保护电位和自然电位没有影响, 测得此三处的电位也在保护电位范围内。

2.3 套管与管线搭接

淄潍段管线为外加电流保护, 而在穿越重要河流和公路处, 对管道的保护都才去的是套管保护, 在管道与套管之间都安装有绝缘支墩, 套管的俩端也都密封, 这样就使得管道与套管完全隔绝, 外加电流只能在管道上, 而不会对套管进行保护, 本段管线内共有套管6处, 在对其中俩处管线和套管电位测试时, 我们发现在外加保护电流下, 套管的电位和管线的电位无限接近, 在断开保护电位时, 管线与套管的电位衰减值也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管线与套管已经出现搭接现象, 造成搭接的原因可能是路基下沉中造成套管变形, 与被保护管道接触、挤压管道防腐层, 造成防腐层破裂与套管搭接。

2.4 套管密封不严、造成套管与管线之间的绝缘失效

淄潍段管线6处加套管线中, 其中穿河流、水渠的共有3处, 测试分析发现其中有一处管线与套管的电位接近, 在对套管俩端的密封情况查看中, 发现管线一端套管出现密封不严的情况, 因在水位以下已有水流入套管内,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套管管线存在破损, 通过水介质导通了管线与套管之间的连接, 使得电位出现异常。

3 现场整改验证

通过原因分析得出的俩点问题, 对公路下套管进行开挖, 发现俩出套管严重变形, 在对套管切割后发现, 因套管变形, 造成对管线的挤压处, 防腐层破裂, 最大长度达到5cm, 可以确定管线与套管搭接造成了管道电流偏低。在对另一处管线穿河渠处, 开挖后发现管线套管内已经存在大量水和泥土, 套管与主管密封口处焊缝已经开裂, 裂口最大可达7cm, 因管线在水位以下, 水深已经到达了主管线中心。

三处套管的整改, 对已经变形的套管进行重新更换, 俩端进行密封封堵, 对套管内进水的整改是俩头掏挖, 除去淤泥和污水, 对其烘干俩头封堵。对管道保护电位重新测试后发现, 管道阴极保护系统运转正常, 电位恢复到保护电位内。

4 结论

淄博-潍坊 (简称淄潍) 天然气管道采用的是外加电流保护和主管线缠绕镁带双结合的保护, 防腐层采用的是3PE防腐。管道补口及补伤采用热收缩带;套管采用加强级环氧煤沥青防腐层防腐。本段管线上游为周村阴保站, 下游为坊子阴保站, 在本段管线中间有阴保站临淄站。三座阴保站分别有恒电位仪对管线进行外加电流保护。可实现通断进行管道的自然电位测试的能力。管道无外力破坏有其他外接电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管道保护电位低的原因是由于套管的变形和套管俩端封堵不严密造成的管道内积水、管道与套管搭接, 致使管道保护电流通过套管流入大地, 密封口开裂的原因, 是由于管道在施工下沟时不可避免的遇到碰撞、沉降、热胀冷缩、不均匀受力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所用套管的封口在人为、气温、环境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质量, 故采用更好的套管封堵方法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防止此类问题出现的关键。

摘要:淄博—潍坊天然气管道在投运阴极保护系统前, 在对其管道的保护电位和自然电位测试时, 发现该段管线的个别地段保护电位明显偏低, 管道电位低于正常状态的平均值-1.1V至-1.2之间。针对此现象, 对其现场考证并做了分析, 原因是由于缠绕镁带的主管被淹没在水里, 形成了牺牲阳极, 导致管道电位偏低。通过对套管穿越处进行风干及封堵处理, 电位测试回复正常。

关键词:牺牲阳极,埋地管道,自然电位,电位测试

参考文献

[1]胡士信.阴极保护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1]胡士信.阴极保护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2]SY/T0023-5919-1994, 埋地钢制管道干线保护技术管理规程[S][2]SY/T0023-5919-1994, 埋地钢制管道干线保护技术管理规程[S]

篇9: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一、职高学生化学素养的现状

2007年6月,笔者设计了几个生活中经常碰到而且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全县职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有57%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且产生“白色污染”的原因有87%的学生一无所知;77%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臭氧空洞”,且关于产生“臭氧空洞”的原因只有6%的学生大致知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职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偏低。

二、职高学生化学素养偏低的原因

1.职高学生化学素养“先天不足”

虽然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已确立了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和传统观念束缚下,使初中化学教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课本,轻化学与生活、生产、自然的联系;重结果,轻科学思维过程与方法;重知识,轻观察、分析、解释与解决生活中所碰到的化学问题的能力;重灌输化学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化学素养明显较差。

2. 教育观念的落后

现在国际上一致认为,在学校的各个层次教育中都应容纳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相关内容。可是,现在一些职业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对学生再进行科学学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突出了专业课的地位,忽视科学素养教育。据调查,只有像护士、纺织、印染等极少数与化学密切相关的专业才开设化学课。离开了课程设置的支撑,职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3. “实用主义”思潮严重影响职高学生

近几年实用主义思潮比较盛行,一些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将来的就业,学习化学知识对今后赚钱与谋生无多大用处。因此,职高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浓,在化学课上多是采用应付的态度。

4. 职高化学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课程改革的切入点是教材的改革,科学合理的化学教材不仅为一线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应真正体现出育人的价值与为人类服务的价值。然而中职教材拘泥于学科的体系,严重地脱离了职高学生的实际,化学知识缺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也缺乏与学生专业知识的联系,极不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职高学生化学素养的几点对策

1. 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观念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应该有全面发展的理念,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培养,即既要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又要关注学生今后继续教育的问题。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养的人才,而那种重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2. 优化课程设置,使化学教育走进职高学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程设置需要多样化。课程多样化就其内容来看,包含了现代与传统、人文与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因此课程多样化既体现了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又体现了STS的教育理念。(上接第119页)在普通中学已经改变了只重视知识获得的传统课程体系,设置了《通用技术》这一课程,培养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所以职业学校也应该确立这一先进教育理念,对课程进行多样化设置,及时调整文化课教学内容,实现职中文化课设置的多样化。

3. 加快对中职化学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与学的根本。一本优秀的化学教材,必须立足于学生适应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材内容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活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化学教材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中职化学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4. 搭建学习平台,提升中职化学教师素质

化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跟上教育发展形势,及时地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所以,中职学校应鼓励化学教师“走出去”,积级参加继续教育,还可以让中职化学教师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请专家、教授“上门服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及时给教师充电;积极进行学校间的横向交流,让教师多参与高水平的示范课、观摩课的活动;鼓励教师参加上课、说课、制作课件、创新实验比赛等。

5.在专业技术课中渗透化学教育内容

职中教育中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结合专业教育进行科学教育显得很重要。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化学科学知识,在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产的密切关系,并能以科学探究的态度去分析与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学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提高职高学生全面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与培养化学素养密切相关的校园科学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食品与化学、衣物与化学、人体与化学元素、烟酒茶与化学、生存环境与化学、毒品与化学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化学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有利于身心健康,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生的化学素养。[e]

篇10:总胆固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病理偏低:

(1)肝功能受损、肝脏有了疾病后,肝脏对总胆固醇的合成能力减弱,导致总胆固醇偏低;

(2)非肝脏疾病的其他疾病,例如低脂蛋白血症、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败血症等;

非病理偏低:

篇11: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淋巴细胞偏低暗示了身体某个部位有炎症,从而产生感冒,发烧,咳嗽其都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血管中嗜酸粒细胞若在百分之六以上,即为病态,见于一些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也可出现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脏器移植排异反应前期,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例,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血小板分布宽度意义不大,也不是说计数正常就正常,这还要看血小板的功能如:聚集功能,黏附功能,血小板3因子等是否正常。

淋巴细胞偏低可能是由急性淋巴结炎引起的:

急性淋巴结炎多数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源,由于化脓菌侵淋巴管侵犯淋巴结所引起的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严重时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如处理不及时可形成脓肿. 多数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前述的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

篇12: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乙肝检查极低密度脂蛋白其参考范围为:0.21~0.78毫摩尔/升。

极低密度脂蛋白可以进入人体的动脉壁细胞,同时带入胆固醇,所以说极低密度脂蛋白如果过高可以导致动脉粥硬化,使人进入冠心病的危险当中。

篇13: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一) 税收行政效率的内涵

税收行政效率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的最小化, 可以从征税成本率、纳税成本率和人均征税额三个方面来衡量。

1、征税成本率。征税成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征税主体所耗费的成本与所取得的税收收入额之间的比率。可用公式 (1) 来表示:

征税成本率=征税成本÷税收收入额×100% (1)

它是反映税收行政效率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 也较容易计算。在税收收入额确定的情况下, 征税成本越少, 则征税成本率越低, 那么税收行政效率就越高。征税成本主要包括税务机关为维持自身正常运转而投入的费用、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支出以及为税法宣传所支出的费用。

2、纳税成本率。纳税成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耗费的成本与税收收入额之间的比率。可用公式 (2) 来表示:

纳税成本率=纳税成本÷税收收入额×100% (2)

纳税成本率也是反映税收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是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付出的代价。在税收收入额确定的情况下, 纳税成本越少, 则纳税成本率越低, 那么税收行政效率就越高。纳税成本主要包括纳税人为学习税法而支出的有形和无形成本, 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以及税款缴纳、税务筹划等活动的费用支出以及违反税法所导致的风险成本。

3、人均征税额。人均征税额是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税收收入总额与税务人员总数之间的比例。可用公式 (3) 来表示:

人均征税额=税收收入总额÷税务人员总数 (3)

人均征税额是反映税务机构办事效率和税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最直观的标准, 取得一定的税收收入所用的人员越少, 或者一定的税务人员取得的税收收入越多, 则税收行政效率越高。

(二) 税收行政效率的现状

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的总体现状是:在衡量税收行政效率的三个主要指标上, 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征税成本率与纳税成本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人均征税额也有明显差距, 税收行政效率比较低。而且, 在我国国内, 地区间的税收行政效率也差距甚大。

1、征税成本率。

据有关资料统计, 发达国家的税收成本比较低, 征税成本率在1%左右。2000年, 美国共征税20 927.5亿美元, 而征税成本为每百元0.39美元, 创1954年以来的最低。日本为1.13%, 英国为1.76%, 加拿大为1.6%。根据国家税收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 1994年税制改革前, 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3.12%。1994年改革和税务机关分设后, 成本开始上升, 到1996年为4.37%。20世纪末, 中国的税收成本率为5-8%。国内东西部的税收成本也存在较大差距, 东部地区比较低, 为4-5%, 如山东为4.3%, 广东为4.7%;中部地区大致为7-8%, 如河北省为7.96%;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较高, 为10%左右, 内蒙古为9.6%, 贵州为11%。

2、纳税成本率。

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 一般而言, 纳税成本所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应该控制在2.3-4.4%之间。而斯莱姆罗德的索拉姆1984年以美国明尼苏达州1982年对约600名居民的纳税申报表的调查为基础, 得出美国联邦和州个人所得税的服从成本总额每年约在170-270亿美元之间, 约占联邦和州税收的5-7%, 且这些费用还不包括第三方的费用, 如雇主在执行代扣所得税时发生的费用。虽然准确地计算我国的纳税成本率并不容易, 估计我国的实际纳税成本率远高于2.3-4.4%这个水平, 也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

据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2006年联合公布的全球纳税成本的调查报告, 我国内地由于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77.1%的总税率、繁琐的税务条目和落后的纳税手段, 在175个受调查国家 (地区) 中, 纳税成本高居第8位。

3、人均征税额。

我国的人均征税额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以1999年的数据为例, 在我国, 100万税务干部, 征收10 683亿元的税收, 人均组织收入107万元;而在美国, 11万多税收征收人员, 组织政府收入18 273亿美元, 人均为1 600多万美元, 是我国的117倍。而且,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 人均征税额也差别很大。

二、我国税收行政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 税务部门的成本意识不强, 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 我国税务部门普遍存在重视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轻视征税成本的现象。现实中税收征收似乎只是为了完成税收指标, 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如某乡为了完成税收任务, 调集了80名征收人员, 集中7天对全乡进行拉网式征收, 结果只征收3万余元, 税收直接成本高达40%以上。长期以来, 税务部门未建立有效的税收成本核算机制, 现实中税务部门很少对税收征管进行成本核算, 全国税收总成本、各地方和各机构的税收成本基本上没有一个准确数据。

(二) 我国税法缺乏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我们可以把税法的合理性分为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税法的形式合理性是指, 税法的制定是否遵循了法定的程序, 税法的条文是否逻辑清晰、前后一致, 是否具有可预测性。税法的实质合理性是指, 税法规范的内容是否符合理想的社会目标, 能否促进社会正义, 是否符合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要求。以此观之, 我国税法在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上都有所欠缺。税法存在的形式合理性问题表现在:一是税收法定原则未能有效贯彻, 各种涉税规定混乱。我国至今还未实现真正的税收立宪, 许多税收的主要事项, 如税收法定原则、纳税人权利、国家征税权的划分与行使等, 在宪法中还没有规定。而且我国也没有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 目前的《税收征管法》和其他一些税种法的规定还很不完善。二是许多应有代议机关立法保留的事项, 却以法规、规章、规定以及税收政策的形式出现, 而且比较混乱, 矛盾和漏洞比较多, 现实中出现了以政策甚至会议纪要来主导税收征管的现象。税法存在的形式合理性问题使得税务机关在执法以及纳税人在税款缴纳时, 有的没有法律规定, 有的法律规定与政策相矛盾, 这无疑加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造成了税收行政效率低下。在个人所得税方面, 由于现行的所得税采用分类征收的办法, 且采取税源扣缴的方式征收, 使其在实际中产生了“管不了新生贵族, 管住了工薪阶层”的情况。各种税收优惠、减免措施的规定比较随意, 造成了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由于税法的公平不足, 增加了纳税人的不满情绪和抵触情绪。现实中暴力抗税时有发生, 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存在, 这与税法的公平性有着相当的关系。因此, 一方面税务机关征税难度大, 阻力多, 成本高, 另一方面纳税人的抵触行为也无疑加大了纳税的风险成本, 两者共同作用, 制约着税收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 税收征管体制和税务机构布局不尽合理

在中央和地方征税权的划分上, 由于中央所享有的税收多是税源丰富, 征收容易的税种, 如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其中增值税的75%归中央) ;而地方所享有的税种多是像地方企业所得税 (不含银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机构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不含利息所得税部分) 、屠宰税、筵席税、车船使用税等税源分散、集中度低、征管难度大的税种。据测算, 消费税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为0.1%, 增值税的征收成本率为0.8%, 所得税为1.5%。一方面使得地方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另一面方面使得地方为了完成税收任务, 在征收活动中, 往往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其次, 税收征管机构的不合理设置, 增大了征管成本, 降低了征管效率。1994年推行分税制改革后, 国税、地税分设, 这种模式主要按照行政区域设置, 不能体现税收征管的效率要求, 使得税务人员数量激增, 办公费用增多, 行政成本加大。

(四) 税收征管的科技化程度不高

西方国家税收行政效率普遍较高, 与他们全面推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密不可分的。目前, 美国的税收收入有82%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征收上来的, 并且全国实现了从税收预算、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监控、纳税资料的收集、存储、检索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的信息化。虽然近年来, 我国税收征管的科技化程度有了提高, 但总的来说, 在整个税收征收的环节中, 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率不高, 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之间的税务信息也未实现充分共享, 电子纳税申报的程度也较低。在税收征管软件的开发方面,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划, 重复开发、多头开发,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我国, 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税收征管的科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上的差异, 使得无论是地税系统还是国税系统, 人均征税额比较高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而人均征税额比较低的地方多是中西部的内陆省份。

(五) 税收的社会化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税收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税收的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税务代理服务、纳税人组织服务。由于我国税收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 税务代理组织作为社会中介机构, 其专业性、独立性不强, 社会化程度不高。无法将纳税人从繁琐的纳税环节中解放出来, 节约纳税费用, 降低纳税风险, 同时也不能降低税务征管机构的工作难度, 减少税务部门的工作量。纳税人组织, 主要表现为纳税人协会, 是维护纳税人权利、提供税收服务的社会自治组织, 对于降低纳税成本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二是税收的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国虽然有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但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定机制, 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约束机制, 因此, 在降低税收成本, 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

三、提高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

(一) 强化税务部门的税收成本意识,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一是税务部门要摒弃“无本治税”的思想, 彻底转变观念, 牢固的树立成本意识、效率意识。二是要引入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制度, 改变只重视税收收入的取得而不重视税收征收的代价的状况。明确税收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成本核算方法, 明确成本管理责任, 加强监督, 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成本核算运行机制。具体来说, 就是要加强财务监督, 强化内部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税务经费的考核, 建立效益、成本考核指标, 把人均征税额或征税成本率作为税务工作指标, 列入目标考核, 以达到控制税收成本, 降低税收行政效率的目的。

(二) 改革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增强税法的可操作性

1、加强税收法制建设, 改革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增强税法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 实行税收立宪, 从而为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守法起到指导和统摄作用。其次, 在税收立法上, 贯彻税收法定原则, 改变大量税法规范由行政机关制定的现象。将税收的开征和停征、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的减免优惠、税收法律责任等税收基本事项实行法律保留, 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法律的形式作出规定。再次, 要简化税制, 厘清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税收政策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 消除混乱, 使税务机关易于操作, 纳税人易于遵守。尤其是要简化税收征收缴纳程序, 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从繁琐的税收程序中解放出来, 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

2、在税收法律制度的设计上, 要体现公平的价值目标。

要实现税收法律制度的设计公平, 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实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征纳活动中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分配;其二, 实现不同级次的政府之间税收利益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公平配置;其三, 实现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只有税法是公平的, 纳税人才会心悦诚服地遵守, 这不但会降低纳税人违法的风险成本, 也会减少税务部门征税的阻力。

(三) 改革税收征管体制, 合理布局税机构, 提高征管效率

首先, 要对中央和地方的征税权重新划分, 将税源丰富, 征收容易的部分税种划归地方征收和享有, 以调动地方的税收积极性;同时应尽可能减少职能交叉和矛盾, 避免两套征收机构职能不协调而产生摩擦成本。其次, 实现税收征管机构的效率化。一方面要更多考虑按照经济区域的原则要求, 根据税源分布状况、税种的集中程度、交通便利程度等经济因素来划分和设立税务机构,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征税成本, 还可以节省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另一方面改变一个税种由多个部门同时征收的状况, 实行一个税种只由一个部门征收, 避免纳税人多处跑、多次跑, 以节约纳税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四) 提高税收征管的信息化程度, 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现代化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实现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 是降低税收成本, 提高税收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要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到税收征管活动中, 实现从税收预算、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监控、纳税资料的收集、存储、检索等一系列工作环节的信息化。在税收征管软件的开发上要整合部门资源, 进行统一和协调, 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实现税务、工商、海关、金融等部门网络的实时连接和信息共享。同时, 进一步扩大纳税申报管理模式, 提供刷卡申报、电话申报、邮寄申报、网上申报等多元化的纳税申报方式供纳税人自由选择, 节省办税的时间, 提高办税的效率。另外, 为了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税收征管的信息化, 国家可以列出专项资金, 帮助这些地区的税务部门革新税收征管手段。

(五) 提高税收的社会化水平, 为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提供社会保障

首先, 要完善税务代理制度。一方面要使税务代理机构真正脱离税务部门, 实现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使税务代理服务走向社会和市场。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税务代理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 不规范, 不成熟, 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进行扶持和规范, 使税务中介机构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次, 建立和完善纳税人自治组织, 发挥其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作用。纳税人自治组织, 如纳税人协会, 可以组织各种活动, 开展税法宣传, 帮助纳税人排忧解难, 援助弱势纳税人等。最后, 建立健全纳税信用体系。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 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广泛听取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确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纳税信用评定机制。对那些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 简化其纳税手续, 给予其税收优惠, 减少税务检查, 并公开给予表彰;对那些信用纪录差的纳税人, 不但不给予各项优惠服务, 还要加大税务检查、监督的力度, 对其进行相应的限制, 并将其不良信用纪录向社会通报。

参考文献

[1]于明珠.借鉴外国征管经验, 提高我国税收效率[J].财会研究, 2006 (2) .

[2]文英.税收调控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3]彼德·M·杰克逊, 郭庆旺等译.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

[4]珑铭.纳税成本高居世界第八除了效率还有制度问题[N].上海证券报, 2006-12-21.

[5]谢芬芳.政府税收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 (6) .

[6]顾长虹.提高税收效率之探析[J].税务研究, 2000 (5) .

[7]王鸿貌.税法学的立场和理论[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8.

[8]郝如玉.税收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9]郝如玉.中国税收代理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篇14: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中小学男生的学业成就偏低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运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针对全世界范围内15岁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该评估计划主要衡量青少年对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对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我国的教育领域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上述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却没有引起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的足够注意,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多,本文试图就该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以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更广泛重视。

一、 研究的背景与可行性

中小学男生学业成就偏低问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正如本文开头部分所述,男生的学业成就偏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个学校或某一学科所单独存在的特殊性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研究资料。但在我国,尽管这一问题同样严重,但是却没有得到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第二,教育领域长期关注的女性教育问题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女生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比例等指标均已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女生已经不再是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在学业、评优、班级管理等方面,她们已经获得了比男生更为强势的地位。浙江省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60%的男生自愧不如女生能干,小学生干部中男生只占15%,各项活动中只有10%的男生表现较好。上述两方面背景,显示了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许多人认为,男女生的学业成就差异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差异所造成,对此,我们并不否认,但是我们认为,男女自身的差异并不是造成他们学业成就差异的唯一原因,我们的教育体系对此也脱不了干系。美国社会哲学家、教育家迈克尔·古里安等认为,当今的教育体系未能充分体现男孩教育所必需的四个教育要素:①男孩的学习方式;②男孩的学习方式和许多当前教育实践之间可能的错误搭配;③任何时代和文化中,为了确保对男孩的教育,家长和社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④已经证明了的在教育男孩的学校和课堂中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策略和教学技巧。对于男女的先天差异我们无能为力,但是由于教育体系所造成的男女学业成就差异我们是可以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可行性所在。

在确定进行此研究之前,笔者曾经就此问题与上海市闵行区G学校的师生们进行过交流,我们在此问题上的一些猜想在他们那里得到了证实,他们还提供了今年期中考试的成绩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虽然这一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不是很强,所涉及到的样本数量也不大,但是其中却能够真切的反映出该校男女生学业成就的巨大差异,在所涉及到的所有班级的所有科目中,女生的成绩优势都非常明显。正是这些明显的差异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引发了我们关于此问题的更深刻思考。

二、 造成中小学男生学业成就偏低现象的原因

1.男女本身的差异

(1)生理结构的差异

已有研究证明,在信息记录,语言加工以及脑的大小与分区等方面,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在完成语言和空间任务的时候,女性脑部的活跃区域要多于男性,这个特征会提高女性在同一时刻将注意力集中在多处的能力;此外,女性掌握词汇的能力、连词成句的能力往往比男性强,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单的语文和外语成绩的比较获得验证;另外,女性青春期平均比男性大约早2年开始,男孩由于心理成熟期较晚,有些能力和行为习惯可能较女孩差,独立性和自控能力形成较晚,在小学阶段学习自然吃亏。

(2)性格的差异

由于生理上存在的客观差异,男女生在性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男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女生往往文静、听话、勤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无疑,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女生的这种性格更可能会拿高分。

(3)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

美国两位大学教授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任何年龄组的男女智商差别都很小,但是,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女性的表现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很多课堂活动,包括考试,都直接或间接与把握速度有关——有效、准确地完成中等难度的任务,由于女性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先天优势,使得课堂文化更有利于她们;男女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完成家庭作业地时间估计上,通常男孩在事前计划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这种天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差异更有利于女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考出好成绩。

2.学校教育的影响

(1)评价方式有利于女生

首先是考试制度,目前小学的考试试题绝大部分来源书本,考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使女孩不需要太多的理解,仅凭记忆能力就能取得好成绩,男生善于探索、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特长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中得不到足够的发挥;其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评优标准更有利于女生。在很多学校的学生评优条件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诸如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讲究卫生、认真学习、有良好学习习惯、语数外三门学科成绩必须达到优秀等字眼。很显然,相比较男生,女生更容易达到上述所列的种种规定;最后,教师眼中“好”学生的标准大多是男孩不擅长的,比如在座位上坐好,不交头接耳,不迟到,安静地完成任务,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清晰等。而男生所擅长的诸如喜欢接受挑战、敢于冒险、积极参加需要想象力的活动、活泼好问等却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赏识,甚至会因为这些行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落。因此,教师倾向给予女生更多的肯定和赞许,而男生则因为不守纪,顽皮而受到惩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宽容地对待和表扬,他们更容易产生悲观、自卑的负面心理,打击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影响学业成绩。

(2)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

教师性别构成是影响男女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在很多方面起着父母替身作用,作为母亲替身的女教师给人的感觉大多是温柔、贤惠、耐心细致,所以一般学校倾向选择女教师,另外,男女大学毕业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由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定位,更多的男生不愿意选择去中小学做教师,种种原因导致现在中小学教师队伍明显女性化,但是我们知道男生从男教师那里获得的体验有别于女教师那里获得的体验,男性的嗓音音量更大、更低沉、他们在课上更闹、更好动,这些行为更可能被男教师宽容,而女教师更可能会因此批评男生,长久下来这种批评造成的心理阴影对抹杀男孩本性必然引起恶性循环;其次,过于女性化的教师队伍会使得学校倾向于采用女性喜欢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同样的试卷,如果外观整洁则会得到更高的分数,而男教师对于类似细节的地方可能更不在意,这也是前文指出的为什么目前中小学存在的评价手段更有利于女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更多的女生因此被任命为班干部,事实上,男生在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并不劣于女生,但是由于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差于女生,女教师更喜欢让女生担任班级干部,这样男生基本处于“被统治”的弱势地位,对男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进而影响学习成绩,曾有报告说:男生似乎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受到教师的密切关注,他们学起来会更加努力。

(3)男性性格中的很多因素与现行教育范式存在冲突

现行的教育体系中,男孩越来越被“边缘化”,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男性天性中有很多因素与现行的教育范式有冲突。迈克尔·古里安和凯西·史蒂文斯研究指出,男性的运动特质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得到体现,学校只能坐着学习,实践教学方式少得可怜;在农场、集市等自然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几近绝迹,而书包却越来越沉重;肢体运动的活跃在许多传统教育中不再被视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而成为了一种缺陷。他们提醒教师、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只有牢记男性大脑的本质特点,才有可能很好地应对男性先天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搭配不当。

3.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亲角色的失位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不可互相取代的,父母教育的差异性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压力,父亲一般都忙于工作,很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孩子的早期教育。事实上,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亲早期教育的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个性更全面发展,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段、独立性、合作性等影响儿童,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和性格的发展。换句话说,由于父亲角色的失位,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成长的榜样,必然影响其在学校的综合表现。

(2)对男性的溺爱

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之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在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庭,男孩主要由老人带养,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等人的过度溺爱,使得这样的孩子时常会有“目中无人”的感觉,上课不听讲,对老师的批评还振振有词,厌学,成绩差成为一种必然。

4.社会变迁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社会变迁也限制了男孩的学业表现。上个世纪针对女孩在学校不受重视的情况,加上女权运动的影响,教育领域曾积极倡导“扶助女生”的活动,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女生的发展,采取了保障平等机会的措施。但对于男生,没有任何类似的项目来帮助他们掌握比较难学的课程,比如阅读和写作课程。其结果是在保护女生权益的过程中有些“矫枉过正”,大有将男孩们挤进角落的趋势。这些学者认为今天很多在校的男孩,是性别偏见的受害者,就和女孩过去遭受的待遇一样。这并不是说社会有主动剥夺男孩权利和机会的意图,而是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三、 提高男生学业成就的对策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并非基于男生理应优于女生的价值观之上,实际上,无论从生理科学还是心理科学角度看,男女性别本无价值高低之分,也并不是说男生本应该比女生成绩好,只是现行的教育忽略了男女生在生理、性格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追求无性别教育下的同一发展,女生的优势被放大,劣势得不到弥补,而男生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抑制了男生更好的发展,笔者拟从四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中小学男生成绩普遍偏差的现象提出几点建议。

1.因“性”评价

教育评价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起着鉴定作用,更起着引导学生发展的指向标作用。现行的学生评价模式,在追求评价公平性的道路上忽视了男女本身所固有的差异,这一理论上的缺陷造成了实践中的巨大盲目性,一方面造成了男生学业成就偏低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引导男生过度学习女生,造成男性性别角色缺失的现象(据研究目前全国学生中男性性别角色缺失的比例已达到15%左右)。鉴于此,因“性”评价必然成为学生评价的首要指导准则。首先,在考试内容上体现男女性别的差异。考试的题目应该杜绝纯粹考察记忆性知识的现象,保证记忆性知识、理解性知识和探索性知识能够保持适当的比例。同时,设计考试题目的时候,应该注意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保证一定比例的难度、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以鼓励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保证男女生都有发挥自己优势的舞台。其次,在评优活动中,优秀的指标中要注意体现男生的特点,如:爱动脑筋、上课积极发言、敢于提问、关心集体、活泼健康、热爱体育锻炼等。最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根据男女本身的差异,采用性别加权评价的方法。所谓性别加权评价,就是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针对评价所涉及的不同指标,结合男女自身的差异配给不同的权重,在男女各自的优势项目中(如男生的喜欢钻研和女生的刻苦认真)配以较大的权重,各自的劣势项目(如男生的书写能力和女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配以较小权重。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男女生都可以获得教师较高的评价和认可,无疑会更加体现出学生评价的公平性。

2.因“性”施教

由于男女的先天差异,教育教学活动中强求一致是非常有害也很难做到的。鉴于此,教师首先要纠正传统消极的性别偏见和性别观念,有破有立。这不仅包括破除对男性或者女性的各种歧视性的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起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因“性”施教的科学观念。有了科学的观念,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男女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发展男孩子的优势,弥补其劣势。上课时对男生的一些行为要持宽容态度,准许男生天性的释放,多请男生回答问题,给男生表达的机会,而不要因为男生的好动就批评男生、书写不端正就给他们低分、嗓音不好听就不给他们朗读课文的机会……;建议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为男生设定时间限制,例如,用一个小时完成英语作业,用半小时做数学作业,从平时起就给男生多灌输时间意识,并且给男生布置的任务也应该更明确些,因为他们倾向于接受分解得比较清楚的学习任务;让更多的男生加入班级管理层,强调男女合作,以便取长补短,为他们搭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激励、赞美的语言增强男生的自信心,鼓励男生接受一些富有挑战性、刺激性的任务,避免由于自卑心理而产生的恶性循环。

3.平衡中小学教师队伍男女比例

吸纳更多优秀的男教师进入中小学教育,应该让男孩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风格,男教师的存在将给学校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给男生提供帮助,而他们对男生特有的行为似乎也更宽容,也许他们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给男生创造一个健康、合理的学习环境,男生的灵性才能发挥出来。

4.呼唤父亲参与早期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十分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研究表明,许多最为缺乏学习动机的男孩都缺少父亲或男性导师的影响,或未能与“年长、聪慧”的男人充分接触。这种生活中的关爱缺失对男孩的成长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美国学者大卫·布兰肯洪在《无父之美国》一书中提供的一份研究表明,缺少父亲教育的男孩与其他男孩相比,不仅会经历更过的精神问题,而且还是存在成绩低、辍学率高、在学校过激行为频繁、在少年法庭接受审判人数众多、自我贬低和低教育期望等问题的主要群体。因此,父亲必须站出来承担家庭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榜样作用,对男孩进行培养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成长所必需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古里安,凯西·史蒂文斯.男孩的脑子想什么.田文慧译.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8-19.

[2] 许昌良.浅谈传统性别角色培养模式的教育策略变革.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

[3] 刘燕.学校生活对小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教学与管理,2001.

[4] 李茂 编译. 彼岸的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1~12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血清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相关文章:

肌酐高的原因及防治04-24

血清铁蛋白04-26

血清C肽05-05

血清两对半检测05-11

乙肝血清检查结果标准04-27

牛血清白蛋白04-28

梅毒血清检测医学论文04-18

肺炎链球菌抗血清06-29

血清药物化学论文提纲11-15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05-09

上一篇:如何写成长日记600字下一篇:拟古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