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2024-05-09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精选八篇)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真空肝素钠抗凝管及普通干燥管(湖南省浏阳市医用仪具厂生产);检测仪: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Unicel TM DXI 600检测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

1.2 检测方法

1.2.1 血液标本采集

200例门诊急诊患者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10~75岁,平均(34.0±5.3)岁。空腹抽取6 ml静脉血,3 ml注入真空普通干燥管中,3 ml注入真空肝素钠抗凝管中。普通干燥管室温放置30 min待血液凝固后,离心分离得到血清;肝素钠抗凝管放置5~10 min后离心分离得到血浆,除去溶血度>0.1%的标本(即肉眼可见溶血的标本)。

1.2.2 分析方法

用DXI600检测仪对200例患者血清及抗凝血浆进行测定,每个标本重复测定2次,取其平均值。测定前仪器按要求进行例行保养及校正,确保仪器性能正常。新试剂盒必须进行定标,质控品必须在控。

1.3 检测原理

cTnI测定是一种双位点酶免法(“夹心法”)测定。将样本与结合碱性磷酸酶的抗cTnI单克隆抗体以及包被抗cTnI单克隆抗体的顺磁性微粒添加到反应管中。人cTnI在固相上与抗cTnI抗体结合,同时抗cTnI抗体-碱性磷酸酶结合物和cTnI分子上不同的抗原位点反应。在反应管内温育完成后,结合在固相上的物质将置于一个磁场内被吸住,而未结合的物质被冲洗除去。然后将化学发光底物Lumi-Phos 530添加到反应管内,由发光检测仪对反应中所产生的光进行测量。所产生光的量与样本内cTnI的浓度成正比。样本内分析物的量由所储存的多点校准曲线来确定。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例患者cTnI分组情况

根据厂家提供的正常参考值0~0.4 ng/ml,把患者分为0~0.4 ng/ml和>0.4 ng/ml两组。结果见表1。

2.2 cTnI浓度比较

血清与肝素钠抗凝血浆cTnI浓度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都可用于化学发光检测cTnI浓度。结果见表2。

3 讨论

心肌肌钙蛋白I是一种收缩蛋白,仅存在于心肌中[2],它是肌钙蛋白复合体(I、T、C)三个亚单位中的一个,在心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它有三种亚型:快骨骼肌亚型、慢骨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cTnI),我们所说的心肌肌钙蛋白I一般是指心肌亚型。cTnI与快、慢骨骼肌型(sTnI)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存在52%和54%的差异,且cTnI氨基末端比sTnI多31个氨基酸分子残留物,这种独特的氨基酸顺序使之具有较高的心肌特异性。有资料明确记载,骨骼肌无法显示出cTnI,无论在发展过程中或刺激反应过程中都无法显示,而且cTnI在肌钙蛋白系统中也无交叉反应[4]。因此,cTnI的绝对心脏特异性允许心脏和骨骼损伤间的差异存在,也使心肌梗死的诊断区别于肌肉损伤(横纹肌溶解、多发性创伤)和非心脏手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所以及时确诊是关键,快速检测cTnI显得尤为重要。

肝素钠作为血液抗凝剂,由于其良好的抗凝作用、极少产生溶血及血生化分析影响因素少等优点,被各实验室广泛应用。一般认为肝素的抗凝血作用与其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带正电荷的碱性物质如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都能中和其负电荷,故能抑制其抗凝血作用,一般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但由于肝素具有强酸性并带有负电荷,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者存在某些变性剂)中影响了化学反应的催化环境、缓冲体系甚至是化学反应本身,就可能会出现异常数值[5],但本研究结果未出现此情况。血浆相比血清测定的优点是,血浆不受纤维蛋白网络干扰,红细胞下沉速度快,缩短了标本的离心时间,避免了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的纤维蛋白堵孔现象引起的溶解蛋白液浸泡和专用针通电极管道等故障排除的麻烦,为快速检测cTnI争取了时间。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都可用于化学发光检测cTnI浓度,但由于肝素钠抗凝血浆分离时间更短,对于cTnI这种急诊指标更具优势。

摘要:目的:比较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中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差别。方法:应用Access免疫测定系统定量测定200例血清(A组)和肝素钠抗凝血浆(B组)中的cTnI浓度,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清与肝素钠抗凝血浆cTnI浓度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都可用于化学发光检测cTnI浓度。结论:血清和肝素钠抗凝血浆都可用于化学发光检测cTnI浓度,但由于肝素钠抗凝血浆分离时间更短,对于cTnI这种急诊指标更具优势。

关键词:血清,血浆,肝素钠,肌钙蛋白Ⅰ,化学发光

参考文献

[1]杨振华,潘柏申,许俊堂.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文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准则[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185-189.

[2]曾凯宏,刘韧,代惊,等.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4,35(1):59-60.

[3]陈锋,李杨亮,刘柳.化学发光法测定519例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2):121-122.

[4]陈永新,庄思齐.心肌肌钙蛋白I用于评价婴儿先心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附32例分析[J].新医学,2006,37(10):655-656.

[5]陈望荣,杨绿舜,郑定容.CK-Mb在肝素钠管与普通干燥管中的检测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1415-1416.

[6]梁宏,石秀兰.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心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意义[J].中原医刊,2006,33(4):46-47.

[7]钱小青,何祚光.小儿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I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5(3):153.

[8]李琪,高秀玲,陈煦艳.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价值——附21例检测分析[J].新医学,2003,34(1):27-28.

[9]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2-636.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2

[关键词] 手足口病;心肌酶;肌钙蛋白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022-02

手足口病(HFMD)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特征[1],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并以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设立为研究组,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手掌、脚掌、口腔内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疱疹,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儿童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近3个月内无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病史。两组在年龄和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检测方法

所有对象在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LX-2O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肌酸激酶(CK)、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的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

所检测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所用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2分析可知,研究组患儿心肌酶及cTn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出疹性疾病,主要为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2]。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全国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且有死亡病例报道。

手足口病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脑炎、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其中心肌损伤在手足口病并发症中较为普遍。关于手足口病心肌损伤被普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反应;另一方面,机体免疫反应可加剧心肌细胞的损害,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心肌内酶释放。

CK、CK-MB是临床常用反应心肌损害的酶学检查指标,其中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分子量小,心肌受损3 h即在血清中出现,对判断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特异性,检测心肌酶尤其是CK-MB能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心肌炎。CK存在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其总活性增高会使CK-MB 随之升高。HBDH是心肌受损的灵敏指标,其特异性并不高。cTnI也是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其特异性很高,有研究认为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高达97%~100%[3,4]。

本研究中,我们对住院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心肌酶及cTn 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与邓慧延等[5]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心肌酶谱升高提示手足口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伤,使心肌细胞内酶的释放和排出。手足口病造成心肌损伤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可能系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的早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侵入心肌细胞进行增殖,直接损害心肌,或由毒素作用引起心肌病变[6-8]。

综上,早期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及肌钙蛋白同时结合心电图检查可以较好判断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从而及早进行干预,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幕邀.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4.

[2] 韩文宁,李锦亮. 62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09,11(8):97.

[3] 蔡云.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09,1(10):288-289.

[4] 孙桂梅,刘纯平,鲁海霞,等.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变化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9-100.

[5] 邓慧延,黄凯帆,廖伟强,等.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检测与心电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541-1542.

[6] 吴梅青.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11,19(2):73-75.

[7] 胡淑琴,王绪韶,冷建武,等.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2A):45-46.

[8] 倪蕊,孙燕. 149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92-93.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于我科诊断为CHF并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为实验组,并以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98例,其中男6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1.02±8.92)岁,平均体质量(56.8±21.7)kg,平均身高(167.1±29.3)cm按照NYHA心功能标准将心力衰竭分为Ⅱ级组(29例)、Ⅲ级组(42例)、Ⅳ级组(27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98±8.11)岁,平均体质量(56.1±4.7)kg,平均体质量(168.23±27.7)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血液标本的测定

所有入选者入院后清晨空腹8h以上后对外周静脉血进行采集,各3mL,做好标记后将采集的血液分别放入干燥试管内进行检查,在1h内以3000r/min转速对血液进行离心并分离出血清。

1.2.2 CRP和c Tn I的测定

使用美国雅培Ci-8200自动分析仪对CRP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使用日本第一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的抗血清及标准品,hs CRP正常参考值<3mg/L;应用荧光标记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仪器由美国雅培Ci-8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日本第一化学有限公司提供试剂。正常参考值:<0.10 ng/m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设为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与cTnI情况比较

入院时对患者血清CRP与cTnI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组CRP与cTnI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实验组不同心力衰竭级别患者CRP与cTnI情况比较

①Ⅲ级心力衰竭患者与Ⅱ级心力衰竭患者CRP与cTn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与Ⅲ级心力衰竭患者CRP与c Tn 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与Ⅱ级心力衰竭患者CRP与cTn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CRP与cTnI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和c Tn I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组CRP与c Tn I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问题,心力衰竭是各种类型心脏病发展至严重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3,4]。目前,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除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并未有其他金标准能够及时的做出心力衰竭的诊断。近年来,医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探索能够有效评价心功能水平的生化指标。有研究[5]报道CRP与CHF患者的心功能有密切的关系。cTnI能够高度特异、高度敏感的反应出心肌损伤的程度,它的浓度和患者的心功能程度密切相关。

CRP是能够提示炎症产生和消退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国内已有研究[6]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RP水平增高,提示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且随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伤等级的提升而增高。cTnI是一种心脏特异性蛋白,能够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反应心肌损伤[7],1997年Missov等人就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cTnI浓度就显著增高。本研究在入院时对患者血清CRP与cTnI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实验组CRP与cTnI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NYHA分级中不同级别的患者CRP与cTnI水平进行检测,发现Ⅲ级心力衰竭患者CRP与cTnI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心力衰竭患者,Ⅳ级心力衰竭患者CRP与cTnI水平明显高于Ⅲ级心力衰竭患者,Ⅳ级心力衰竭患者CRP与cTnI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增高,患者CRP与cTnI浓度增高,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和cTnI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组患者CRP与cTnI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RP和cTnI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判断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CRP和cTnI是反应患者心力衰竭情况的重要生化指标,且能够通过其水平变化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

摘要:目的 讨论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于我科诊断为CHF并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为实验组,并以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将对照与实验组治疗前后CRP、cTnI水平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①治疗前实验组患者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各心力衰竭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水平的升高CRP、cTn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P、cTnI水平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并且可以通过CRP、cTnI水平判断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

参考文献

[1]彭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变化的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85-387.

[2]孙红.心肌肌钙蛋白I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08,24(9):2095-2097.

[3]阮天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357-1359.

[4]田家运.心肌肌钙蛋白I与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学,2007,13(8):925-926.

[5]华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2006,3(1):217-218.

[6]高鹏,何平.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44-45.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9例, 诊断标准均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标准[2]。其中男55例, 女34例, 年龄40~79岁, 平均年龄52.2±6.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h,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2例, 男37例, 女15例, 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50.3±7.1岁, 均为同期体检健康人员, 无心血管病史、肝肾功能正常, 各项心脏指标均正常。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P>0.0 5) 。

1.2 方法

患者急诊或住院发病时立即静脉取血1次, 按时间段 (2h内、2~4h、4~6h、6~8h、8~12h、12~24h) 分次抽血检查。正常对照组体检时取血1次。标本采集后及时分离血清或立即测定。心肌酶谱采用日本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试剂由利德曼公司提供。肌钙蛋白T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试剂盒为罗氏公司提供,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用÷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AMI组与对照组相比, cTnT和CK-MB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5) 。且cTnT和CK-MB在各时间点阳性率不同, cTnT血清活性升高快, 在AMT发作后4h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 5) 。详见表1。

3 讨论

AMI是冠心病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 如何早期诊断AMI, 特别是早期预测AMI的发生与发展, 并结合有效的治疗是降低AMI病死率的重要手段[3]。在AMI的早期、快速诊断中, 胸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变等传统诊断方法敏感性、特异性较差, CK-MB虽然敏感性提高, 但是不能反映微动脉血栓和显微心肌坏死[4]。测定血清CK-MB是诊断AMI使用得最多的生化指标, 但由于横纹肌内也有C K-M B来源, 如肌病、横纹肌损伤时也可升高, 故其诊断A M I的特异性受到限制[5]。

TnT是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内与收缩有关的收缩蛋白, 是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的3个亚单位 (TnC、TnI、TnT) 组成的蛋白复合物, 参与肌肉的收缩和钙激活调节过程[3]。TnT是分子量为37 ku的小分子物质, 约94%TnT将肌钙蛋白与原球蛋白连接在一起, 以结合型存在于细丝, 其余约6%TnT以游离型存在于细胞浆内。心肌TnT作为心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调钙蛋白, 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 与骨骼肌仅有1%~2%的交叉反应, 而心肌细胞中CK-MB与骨骼肌却有12%的同源性, 在某些骨骼肌疾病时血清中C K-M B也会升高。

本研究发现, cTnT作为急性心梗的诊断指标灵敏度高, 且出现时间早, 与CK-MB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TnT的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对AMI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 由于cTnT的心肌特异性, 以及心肌细胞损伤后入血时间早, 高浓度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因而cT-nT对于不同程度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对于监测病情的发展, 治疗及预后, 有助于判断溶栓的疗效, 并且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价值。方法89例心肌梗死患者,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2例, 观察AMI患者及正常体检者血清cTnT和CK-MB变化。结果AMI组与对照组相比, cTnT和CK-MB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5) 。且cTnT和CK-MB在各时间点阳性率不同, cTnT血清活性升高快, 在AMT发作后4h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cT-nT对于监测病情的发展, 治疗及预后, 有助于判断溶栓的疗效, 并且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cTnT,CK-MB

参考文献

[1]Mcord.Nowak Rm mccullough PA et al Ninety-minute Exclus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ase of Quantiative Point-of-care Tcsting of Myo-glob in and Tropon in J.Circulation, 2001, 104:1083-1090.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73.

[3]潘柏申.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修订[J].临床检验杂志, 2002, 20[3]:129-131.

[4]Goldmann BU, Christenson RH, Hamm CW, et al.Implica-tions of troponin testing in clinical medicine.Curr ControlTrialsCardiovascMed, 2001, 2:75-84.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5

关键词: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 (AMI) 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较多, 有资料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缺乏胸痛等典型症状, 因此寻找快捷有效的方法确诊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长期以来, 临床上多采用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的方法来判断心肌损伤, 但由于CK-MB的特异性较差, 在早期诊断的6 h内灵敏度不高, 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一些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AMI诊断指标来弥补CK-MB的不足[2]。肌红蛋白 (Mb) 和肌钙蛋白I (c Tn I)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早期诊断AMI的血清标志物, 肌红蛋白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 而肌钙蛋白I (c Tn I) 特异性较高、但在早期敏感性较低, 可以利用二者优势联合检测, 从而提高AMI诊断率。本研究对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本院治疗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肌钙蛋白及肌红蛋白联合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1) 急性心肌梗死组60例, 其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54.6岁, 病程1~5 h, 平均病程2.6 h。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2) 非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体检者) 组6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44~71岁。入组患者均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及心血管病病史, 近期检查血尿常规指标无异常。

1.2 检测方法

采集静脉血1 ml测定Mb、c Tn I。c Tn I检测采用酶免疫法, 以>0.5μg/L为临界值;Mb检测采用免疫透浊法, 以>65μg/L为临界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四格表计算Mb及c Tn 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B、c Tn I检测结果

AMI患者Mb检测阳性59例, 阴性1例, 阳性率98.3%;非AMI检测Mb阳性19例, 阴性41例, 阳性率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MI患者c Tn I检测阳性51例, 阴性9例, 阳性率85.0%;非AMI检测c Tn I阳性3例, 阴性57例, 阳性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Mb、c Tn I阳性率比较, AMI大于非AMI (P<0.05)

2.2 Mb、c Tn I对AMI诊断价值比较

Mb的灵敏度98.3%、特异度68.3%、阳性预测值75.6%、阴性预测值97.6%。c Tn I的灵敏度85.0%、特异度95.0%、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为86.4%。Mb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 Tn I, 而c Tn 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b,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有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是临床危重症之一。AMI发病迅速, 来势凶猛, 病情发展快, 有资料显出AMI患者每迟救治1 h, 就有2%的患者死亡, 而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缺乏胸痛等典型症状, 因此尽早确诊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救治率, 寻找快捷有效的方法来确诊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长期以来, 临床诊断AMI通常是将CK-MB作为诊断指标, 但CK-MB的敏感性太低, 很容易漏诊[3]。而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表明Mb、c Tn I作为一种高度灵敏、高特异性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 Mb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 而c Tn特异性较高、但在早期敏感性较低。因此早期诊断AMI, 采用二者联合检测的方法, 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提高诊断率。

Mb是存在于人体心肌及骨骼肌细胞内的蛋白, 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 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Mb在正常人体的血清中含量很少, 但当心肌和骨骼肌受到损伤时, Mb就会从受损伤的肌细胞释放至血液, 因此人体血液中的Mb含量就会升高, 在受损早期的敏感性较高, 高含量持续时间约5~12 h。Mb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其特异性并不强, 骨骼肌中也含有Mb, 因此当血液中Mb含量升高时, 不排除骨骼损伤的干扰。本研究肌红蛋白 (Mb) 的灵敏度98.3%、特异度68.3%、阳性预测值75.6%、阴性预测值97.6%。肌钙蛋白I (c Tn I) 是肌钙蛋白复合体中亚单位之一, 大部分的肌钙蛋白I为不可溶性, 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源纤维上, 只有少部分具有可溶性, 游离于胞浆中。由于c Tn I仅仅表达于心肌纤维, 因此c Tn I是心肌特异型的肌钙蛋白[4]。它在正常人体的血清中含量一般低于0.5μg/L, 几乎检测不到, 但当心肌细胞受损时, c Tn I在人体中的含量会呈现短暂或迅速升高。c Tn I在血液中出现的时间较早, 一般3~5 h, 升高可持续5~8 d, 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传统CK-MB, 是测定心肌有无损伤的一个特异指标。本研究肌钙蛋白I (c Tn I) 的灵敏度85.0%、特异度95.0%、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为86.4%。本研究Mb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 Tn I, 而c Tn 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b,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Mb和c Tn I二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AMI, 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提高诊断率, 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Mb有较高的敏感性, 而c Tn I有较高的特异性, 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优势互补, 在早期诊断AMI时, 对于快速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钟文军.血清肌红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15) :1144-1145.

[2]张志虎, 张有建, 贾志云.血清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5) :25-26.

[3]徐清芳, 张美华, 韩晨鹏, 等.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缺血导致心肌损伤评价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 (7) :1309-1311.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测对象:研究组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48例,女42例,其中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SAH)9例,脑出血(CH)24例,脑梗死(C1)57例,年龄范围在48~7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 4h内入院抽血检查的,且经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同时根据Glasgow昏迷评价表评分将研究者分为2组:>9分者为轻症患者,共67例。≤8分者为重症患者,共23例。

对照组为40例同期同年龄范围在院进行健康体检无心、肺、脑、肝、肾、肌病等病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在首次抽血前未使用用抗炎、扩容、扩血管、溶栓等药物治疗。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检测仪器: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与药物分析系统测定。试剂盒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TroponinI。

标本收集:分别对研究组的患者于住院后24h、3d、7d进行一次静脉抽血,对照组则抽血一次,将血液离心后提取血清保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比较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不同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的cTn-I及CK-MB的检测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基本上患者病后24h内较7d血清cTn-I、CK-MB的阳性水平,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 5。病后24h内较3d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同一时间段,研究组患者c Tn-I、CK-MB的含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2)观察统计不同类型的ACVD的cTn-I、CK-MB阳性的人数几比率,见表2。由表2可见,本组中SAH患者阳性比率大大高于CH/C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H与CI的阳性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观察入院24h内AC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的cTn-I、T3的水平变化,具体见表3。由表3可见,轻症患者水平较重症患者cTn-I的水平低,两者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P<0.0 5,而两者T3的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ACVD患者中血清的cTn-I、CK-M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轻症患者的cTn-I含量较重症患者的含量低(P<0.05),由此得出,cTn-I水平的变化与ACVD患者的患病类型及病情程度是有非常大关系的,且SAH患者血清中的cTn-I相较CH/CI患者的含量高病情越严重,cTn-I的含量越高。可见,脑血管病急性期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这些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心肌缺血、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CCS症状[3]。

肌钙蛋白(cTn-I)是一种和心肌收缩相关的调节蛋白,它只存在于心房肌和心室肌中,在血液中一般是微量存在的,一旦心肌细胞受到损害,则迅速而持久地释放入血液中[6]。其血清浓度升高倍数且明显高于酶类,因此敏感性也非常高。至于ACVD患者cTn-I的升高机目前还不十分明确,通过本研究显示ACVD患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可能为以下几种因素导致:(1)脑部对心脏的活动调节发生了紊乱。ACVD患者因自身的病变及颅内压变大,致使脑内组织移位、受压,促进和加重脑内血液循环障碍,累及下丘脑和脑干的自主神经调节中枢,从而发生交感神经过度紧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和儿茶酚胺量增高,并在心肌内积聚,造成心肌损伤。(2)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紊乱。ACH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孪与收缩,造成心脏缺血;(3)脑、心血管病变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如高血压、动脉硬化为脑、心血管病共同的常见原因[7]。

为此在临床上,对ACVD患者应十分注意加强心脏功能监护,血清肌钙蛋白(cTn-I)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对心肌损伤方面的诊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8]。早期检测并动态观察血清cTn-I及CK—MB。不管是重症患者还是轻症患者,若发现心肌损伤的现象,就应立刻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及时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以免到时候病情恶化,导致永久性心肌损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时时对血清中的cTn-I及CK-MB进行观测,尽早给予相关的治疗,做好预后工作,避免患者病情发生恶化,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尽早得以恢复,提高ACVD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兰兰,武永康,李立新,等.血清troponin I,CK-M B mass,myoglobin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2):239~241.

[2]曾国亮.心肌Tnl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21(3):113~115.

[3]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60~461.

[4]Erlacher P,Lercher A,Falkensammer J,et al.Cardiac troponin and beta-type myosin heavy cha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olymyositis or dermatomysitis[J].Clin Chim Acts,2001,306(2):27~33.

[5]吴庆,张安,凌宗秀,等.脑血管病急性期血中心肌肌钙蛋白释放与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0,29(6):487~488.

[6]汪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7):1551~1553.

[7]苏本飞,杨文铭,刘谋升.研究脑血管病患血清肌钙蛋白Ⅰ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0,28(10):712~713.

[8]甘绍军,李志红,谢艳玲,等.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8(9):423~425.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35例AMI患者组, 男25例, 女10例, 年龄51-70岁, 平均60.5岁, 均符合2000年4月15日批准的ESC“科学与临床倡议委员会”AMI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30例, 男22例, 女8例, 年龄40-65岁, 平均56.2岁, 均为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1.2 检测方法

正常体检空腹静脉血以及AMI患者发作后3h、12h、24h、72h、5d各采血1次, 分离血清, CTnI进口试剂盒, Hs 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严格按操作顺序测定, 仪器为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据以±s表示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CTnI、hsCRP测定水平, 详见表1。

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01。

2.2 各组患者CTnI、hsCRP的阳性率, 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3.1 心肌肌钙蛋白 (cTn)

心脏肌钙蛋白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因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 快速诊断的有效指标, 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它具有组织特异性强、宽阔的诊断窗口期、明确的诊断界限、快速测定方法、血中出现早等优点, 早在80年代, CUMMINS等人就首先为其建立了人血清的检测方法而引用入临床[2]。90年代, 又被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应用于临床AM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AMI) 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 正确诊断及时救治对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预后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1987年英国CUMMINS等首先报告用测定周围血中心肌钙蛋白 (CTn) 浓度来诊断AMI.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肌钙蛋白 (Cardiac Troponin) 是心肌特异的调节蛋白, 其肌钙蛋白I (cTNI) 在AMI时释放入血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3]。总之, cTn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对于临床应用的意义也很深远, 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3.2 C反应蛋白 (CRP)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而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低度慢性炎症状态。近年来, 采用ELISA和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或透射比浊法, 使得CRP的检测能力提高到0.15 mg/L, 故称hs-CRP, hs-CRP作为一个灵敏的慢性炎症指标对于评价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及评价治疗、转归具有积极意义。hs-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 由细胞因子如IL-6所介导, 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发作后2-12h血中CRP浓度明显增高, 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 且几乎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 当病理状态恢复时, CRP含量也下降, 临床上常将其作为观察病情和治疗效果的指标[4]。

综上所述, CTn、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一个简单可行价格低廉, 互相补充的心血管危险标志物, 而且有助于评价病请, 对AMI早期、准确的诊断、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柏申.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修订和心肌生化标志物[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 (7) :444-446.

[2]Lavoinne A, Cauliez BSO.Les troponines I et T cardiaques:desmarqueurs specifiques du cardiomyocyte.Cardiac troponinI and T:specific biomarkers of cardiomyocyte[J].Rev MedInterne, 2004, 25 (2) :115-123.

[3]李静.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 1999, 14 (6) :66.

血清肌钙蛋白浓度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本院2012年1~9月儿科住院的患儿, 均为足月、体重适于胎龄, 日龄1~7 d, 血清胆红素≥205.2 μmol/L, 男性29例, 女性31例, 全部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3]。取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51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选择自然分娩, 已排除合并围生期窒息、血型不合性溶血、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等因素, 胆红素升高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2 方法

全部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2个阶段, 取患儿静脉血3 ml (不抗凝血) 立即送检测定血清胆红素 (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 及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I, 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作两样本资料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检测

2.2 心电图检查

全部患者做心电图检查, 对照组患儿未见异常, 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心电图异常23例:9例Ⅰ、Ⅱ、AVF导联ST-T段轻度降低, 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 2例低电压。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χ2=8.13, P<0.01) 。出院前复查异常心电图均恢复正常。

3讨论

胆红素是内源性抗氧化剂, 在生理水平下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4], 对心、脑、肝和血管等多种组织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胆红素水平过高又可造成机体损伤。本文对观察组心肌酶谱等检测结果提示观察组组心肌酶活性、血清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且血清肌钙蛋白I比心肌酶活性更早出现异常, 表明它们的升高与黄疸程度有关, 即黄疸程度越高, 其值升高就越明显, 治疗后随着胆红素水平下降而下降, 提示胆红素可对心肌产生损害且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更能早期反映高间接胆红素对心肌的损害。说明新生儿时期心肌细胞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强, 故多为一过性心肌缺血, 经积极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所致新生儿心肌损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因而提醒儿科临床工作者, 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应注意其心肌酶谱特别是血清肌钙蛋白I的情况, 必须注意保护心功能, 可以减少或避免对患儿造成永久性心肌损害。因此, 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血清肌钙蛋白I检测能更早反映心肌变化, 亦为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冯新为.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95-302.

[2]何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尿中NAG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云南医药, 2005, 26 (3) :141.

[3]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69.

上一篇:矫治功能艺术教育下一篇:国际贸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