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法与酶法测定血清总二氧化碳的结果比较

2022-09-10

血清总二氧化碳测定是临床上观察体内酸碱平衡, 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引起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的常用检测项目之一。影响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的判断, 为此对我科2个检测系统的2种测定方法对CO2的测定进行了比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RANDOX水平2和水平3质控品, 批号分别为429UN和298UE各20份;随机收集100例病人血清标本;每份质控品和血清标本分成2份。

1.2 试剂

(1) 电极法所用CO2释放液、盐桥试剂、标准液购自美国DADE公司; (2) 酶法CO2试剂盒, 批号GG8137;CO2酶法定标液, 批号5JN064, 购自美国DADE公司。

1.3 仪器

Dimension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imension Xpand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购自美国杜帮公司。

1.4 方法

Dimension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电极法测定CO2, 电极利用两点定标, A标CO2 25.0mmol/L, B标CO210.0mmol/L, 定标“OK”后设置C O2测试程序, 将样品装入指定的样品杯执行测试。Dimensionxpand pand plus用酶法测定CO2, 定标液浓度分别为0mmol/L、25.0mmol/L、50.0mmol/L。

2 结果

2.1 2种检测方法检测定质控物的结果比较

分别用电极法和酶法测定RANDOX水平2和水平3质控物每天测定1次。连续测定20次, 测定结果见表1。2种方法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55, P>0.05) 且2种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均很好。

2.2 2种测定方法测定新鲜血清CO2的结果比较

2台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随机收集的同一新鲜血清样本100份。酶法测定结果为2.7~28.4mmol/L, 平均 (21.32±3.65) mmol/L;电极法测定结果为5.6~27.mmol/L, 平均 (21.52±3.08) mmol/L。2组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r=0.9408。2种测定方法结果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2.96, P>0.05) 。

3 结论

Dimension 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2电极是利用CO2释放液与血清中各种形式的CO2充分混合反应, 使标本中各种形式的CO2均转变为气态CO2, 气态CO2通过CO2通透膜而改变电极内充液PH, 通过PH电极测出电极内充液PH的变化, 而反应出血清中总CO2的含量[1]。因此本法测CO2不容易受TBL、TG.、HB的干扰。Dimension Xpand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的酶法CO2测定原理是碳酸氢盐阴离子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盐在磷酸烯醇丙酮酸盐羧化酶以及镁二价离子参与下反应生成草酰乙酸盐以及无机磷酸盐。在还原型的辅酶NADH辅酶类似物aNADH被氧化的同时, 草酰乙酸盐被苹果酸脱氢酶还原为苹果酸盐。ANADH吸光率的降低与样本中总CO2浓度成比例, 可在主波长450nm以及次波长700nm处用双色分析法测得。

由于工作量增加, 我科现有2台杜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且2台分析仪测定CO2的方法不同, 同一份标本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关系临床对检测结果的接受。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CO2是血液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是衡量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临床往往需要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由于血清中的CO2很不稳定, 有报道说血浆暴露空气20min后立即测定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因此, 检测CO2的血液样本应用真空采血管采集, 样本应在1h内尽快测定。

CO2电极法测定CO2准确快速, 单个测试只需60s, 批量测试中每个测试只需15s, 但电极膜具有一定的寿命;酶法测CO2需定期定标校准, CO2酶法标准液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定标结果, 因此为保证CO2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同时保证2种测定方法结果的可比性, 每天2台仪器均需带不同水平的质控品测定。相比较而言, DADE酶法CO2试剂盒价格较昂贵, 不利于试验室成本核算, 因此, 我科通常用电极法进行大批量的常规检测, 急诊检验或样本量过多时将样本安排在Dimension Xpand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CO2。

摘要:目的评价电极法与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 (CO2) 的可比性。方法用电极法与酶法分别检测不同水平的质控物各20例和100例不同浓度的新鲜血清CO2, 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用2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极法与酶法测定血清中的CO2精密度均很好, 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适用于同一实验室检测。

关键词:总二氧化碳,电极,酶试验,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88.

[2] 何愿民.滴定法、速率法、电极法测定血浆碳酸氢根的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 15 (4) :210.

上一篇:谈在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下一篇:薄油层水平井随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