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渗透法治教育

2024-05-04

班级管理渗透法治教育(共6篇)

篇1:班级管理渗透法治教育

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学校 杜术琴

【摘 要】情是班主任爱心的流露,又是学生心灵的回响,水乳交融的师生之情是奇妙的情感境界。班主任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赏识的美好情感,可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感教育;渗透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最主要人物,而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感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是人的情感生活中的主导因素,更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情感的渗透是带好班级的关键。“以情育人是一种美德”,以“情”感之,以“情”动之,是现代教育的技巧。

一、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管

学生们渴求独立,希望得到尊重和社会承认,好胜心强是他们自我意识的主要特点。因此,应该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在学生的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运用管理心理学和经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指导、研究学生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及行为外在的表现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转变学生教育管理的观念,变忽视人的作用为重视人的作用,变以“事”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

我们知道,管理学生与管理物质是有根本区别的;物质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自然物体,因此,对物质管理者的要求就是强调一个“勤”字,即管理要以“勤”为先;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对象是“人”,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活跃,且因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而矛盾冲突发生最多时期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有认识倾向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对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就是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情”字,即管理工作要以“情”为重。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尊重、信任、理解、支持、严格要求”是应该时时遵循的准则。无论是面对比较先进的学生,还是接触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甚至是在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都应该把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但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时有发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特别是叫学生跪,严重侮辱学生人格的情况。我记得在读小学时老师告诉我: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这种人格精神,影响着我的一生,我一辈子从没有向别人跪过,在教学十几年中,也没有叫学生跪过。我一样向学生传承我小学老师的这种人格精神,我从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一直尊重我。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多尊重、多理解、多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 的子女、亲人,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洒向学生都是爱”。使学生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处处感到关爱,体会到支持和帮助,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感受到关爱,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这样,就有利于于消除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隔阂。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寓“情”于学生教育管理中

要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了要有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纪的“强制约束”之外,还必须注意要以感情为基础,建立融洽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然而,有许多学生教育管理者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了“理”而忽略了“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神态,动辄简单、粗暴、过急地责备一番,训斥一通;甚至“以罚代管、以罚代教”。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由于缺乏情感基础,只能管得了事,管不了人,即使管得了人,也管不了心,能管得的表面,却管不了长久。这种没有感情基础,缺乏感情交流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就像单纯依靠筑堤防水一样,险象环生,堵不胜堵;只有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注意与他们交流,尤其是心理交流,并与他们平等交流,并与他们平等相处,才能将“理”通过“情”在心灵内化,才能转化为符合现在社会要求的思想和行为。

三、鼓励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情感具有动力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因素,视之无形,闻之有声,但是却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能见微知着、防微杜渐、防范与未然;这种力量,能激扬先进、鞭策后进;这种力量,随“情”潜入人心,“育人”细而无声。久而久之,在教育管理工作者正确言行的规范、高尚思想的熏陶和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下,会使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幡然醒悟,改正自己的行为。一个有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经常研究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善于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情绪情感反映的特点,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向积极情感的“生长点”、“兴奋点”利用舆论宣传手段,不失时机的赞扬学生,用真挚的语言、表情,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培养、激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当发现学生不良行为时,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发挥情感的感染动能,及时进行善意地严肃地批评教育,使之产生内疚、自愧、羞耻的情感体验,抑制和消除、克服消极的情感反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与情操。

当然,我们讲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但是,决不是讲在管理过程中要用情感去带其他的必要教育手段,更不片面地认为可以用与学生个人的情感厚薄来决定管理的力度。如若那样,视个人之间的情感厚薄深浅来决定一切,必然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充满庸俗的市侩气息,管理工作也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只有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渗透情感因素,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情理相融,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会更有力度、效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情感教育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行为是个性和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学生的情感活动容易受到情境的暗示和强化。情境即个体所处的一种具有“个性化涵义”的社会心理环境,它能唤起和激发人的某些重要情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使某些情感体验得到强化。作为学生工作者,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集体信任的情境,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如让学生担任某种活动角色,在角色情境暗示下,学生能获得新的角色体验。创设成功情境,常常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情感。学生从自己所感受到的成功、关心、爱护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对集体、他人、社会的情感等,往往同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不会与人交往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接受有效的情感教育,缺乏情感的交融和呼应,不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切实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自然也包括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可见,情感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篇2:班级管理渗透法治教育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21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等等。为此,在今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下列尝试:

一、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修养,让健康的心理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里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今年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首先,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第二,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三,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第四,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我适时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工作中取的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我在与学生交往时,就比较注意自己的情绪,每当遇到学生违纪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原因,继而问道:“你认为这样做,对吗?你这样做影响了谁?个人?还是集体?”或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好好想想,明天再说。运用这些方法,不仅给了当事的学生一个思想缓冲期,而且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反省,等到时机成熟,再找当事人谈话,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

人为心理问题所困,无异于陷入一座“围城”。“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老师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班里的滋生,我开始注重进行“亲情”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

1、“教师寄语”:“进门来,你是初

一、3班的希望;出门去,你是初

一、3班的自豪。”

2、利用新学期开学召开主题班会,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令学生耳目一新:“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老师,更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此谢谢大家。希望我们继续保持,共同度过今年的教与学时光。” “过去的一学期,有些同学表现得很好,有些同学在努力追赶,大家都为集体作了或大或小的贡献,为此,我们班取得了 „校双文明班级‟的光荣称号。(掌声)今天,让我们一切从零开始,共同创造初

一、3班新的辉煌。”一句句诚恳而热情的话语,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拉近了。3、抓住学生生病的契机,提升学生的亲情意识。6月6日,我班学生王某某因出水痘而请假留在家里休息,于是我就利用班会的时间让在班里的学生写慰问信,一开始有的学生不愿写,我就引导道:“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药物上的治疗,而是精神上的慰籍,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们有必要把自己的关爱奉献给别人。……”在我的引导

下,大家都开始写了,就连一开始最不愿意写的学生杨某某也动笔了,有的学生写完后把信纸叠成纸鹤,有的叠成小船,有的学生主动要求放学回家时去送,有的学生当场就说:“我好羡慕王某某,真希望自己也得场病。”

“亲情”的营造,让学生对班级有了家的感觉,学生也更注重塑造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了。

三、让学生在关爱中找回自信

“育人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信念。为此,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师爱”抑制不良,慢慢地将心灵受伤的学生搀扶到正路上来。

“拉一拉 送一程” 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的错误时,我先不忙给予批评和警告,就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通常我是陪伴学生“走”一程,相处之中指出发展下去的危险“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似有不妥”,帮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利弊,让学生自省、自悟。以赞代贬促其发展一次,刚响过上课铃,我走上讲台,一个学生发出了一声怪叫,全班皆惊。我见状依旧镇静如常,和颜悦色:“刚才的叫声很好听!请你给同学们再表演一次,如何?”该生的脸一红,不再吱声。眼看一场要爆发的冲突,平静收场了。还有一次,刚响过预备铃,可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已经上课了,还在说说笑笑、吵吵闹闹,整个班级也没有静下来,而邻近的班级纪律又出奇的好,我不由有些生气,刚想大声训斥学生,但一看还有几个学生正在读书,于是我数了数人数,在黑板上写下数字,趁学生一发愣的机会,我就说:“刚才有这么几个同学在认真读书,我向他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其他同学能赶上他们。”于是,纪律立刻好转,大家都在读书了。

小题大作督促进步注意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竿”,二要手持显微镜。学生刘某,学习成绩极差,平时什么作业也完不成,但他的纪律很好,也很愿意为班级出力,在一次班级任务——系、放窗帘的布置大家都举手的情况下,我特意点他让他做,接到任务后他十分高兴,第二天他认真地做好了,再一天也不错,又一天,他因事忘了,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说:“你已经做好了两次,老师相信你还能坚持做得更好。”从此以后,他都坚持下来了;在学习上,我放低对他的要求,哪怕有一次他作对了题,都及时给予鼓励,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发现他的成绩有了一个名次的进步,就在班里当众表扬,并第一个给他发了学习进步奖,此后的月考,他又前进了5名,我又及时地给予了奖励。学生们也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从接手初

一、3班,我就发现班内个别学生极度缺乏尊重他人的习惯,比如: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和老师见面不习惯打招呼,和同学说话不经意就冒出一句不文明的话,等等,为此,我和学生约定好,如果哪位同学和我打招呼后,我没有应答,我将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这位同学赔礼说:“对不起”,同时还要连声说:“你好,你好”。另外,我在每日的班级汇报时,从不随意打断主持人的讲话,都是在他说完后,才补充说明或举手示意放学。从这两方面入手,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正逐步稳定在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上。而在我的示范下,班内的文明之举正逐日增多。

循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渐渐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有了诸多的成功体验。这成功,又帮助我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

四、将学生心理负担降到最低

很显然,民主型的教师比较顺应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积极创造一种民主氛围,让学生释放“能量”。这“能量”,不管是建议还是意见,是牢骚还是委屈,不断地宣泄,对于化解矛盾、保持心态平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立申诉制度,让学生直接在大家面前倾诉心声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我就在放学时和他及时交流。交流后,学生都能较好的认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心情也好转了。加大力度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我从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收集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去学习,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调节,如面对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我就选择了这样的一首诗来激发斗志:《挑战生活——我能行》 相信自己能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受挫折不行/锻炼准能行/心态若不行/调节一定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他人也行/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以此告诫学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发现他人的不足,及时去帮助;为了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同时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我给学生又介绍了一首诗:《搀扶》 你的脚陷进泥淖,搀你一把就会走上来;我的身体失去平衡,扶我一把就会站稳。生活中,你我-需要搀扶!//搀扶,一种心灵的抚慰,一种友谊的闪烁,有时就这么平易的举动,就能帮你摆脱困境的苦恼,能为我绽开信心的花蕾。//无需躲避直率的目光,这是发自心灵的呼唤。搀扶的力量在你我之间架起了桥梁,还惧怕什么山川沟壑?//来,伸出你的手吧,伸出我的手吧,让我们用心紧紧相握,共同搀扶着跋涉人生……"

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更体会到了自己与集体的不可分割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班荣我荣,我耻班耻”的认识。

五、以“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中学阶段是完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把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实施教育者。

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获得„更美‟的效果。没有一条规律不可被破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必须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舍其不合时代特点的观念、做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自己主观上认准了的事,难度再大,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根据这种心理,我就为了发挥学生自己的教育作用,而让他们的位置有所改变,即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教育自己和别人,从而依照正确的思想,自己从主观上改造自己,心悦诚服地约束自己,这就是“自我教育”。

今年,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追求的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力争学生人人自觉参与,各司其责,自己管理自己,以便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长工作和活动的才能。我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始终树立民主意识,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起好调控、引导、服务的作用,决不包办代替。如:在班级实施的个人量化管理模式中,每天设立两个值日班长,值日班长在两操、卫生、个人仪表、课堂及课间纪律、出勤、早读等几方面全面检查,并于当日下午放学前公布个人一天的表现情况,主持人-----班长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和改善管理;然后班长将统计表收齐后,再交到周统计员手中,第二天一早,统计员再将统计好的表交到绘制笑脸的同学手中进行笑脸评价。这样做,一方面教师可从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让每个人都参与集体的管理工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也推动了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然而,一段时间,学生对由班长担任每日的班级工作汇报主持人有了看法,虽然没有明的要我改变模式,但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那就是有一些学生也想成为汇报工作的主持人,想在这方面一展个人的风采,抓住这个苗头,我立刻有了新的举措,让那些学生到班长处报名,然后按照顺序一人一天试着主持,效果很不错。

另外,根据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1)“等明天”、“人际——怎样做

(一)”“人际——怎样做

(二)”三次心理活动剧的表演活动,(2)读好书活动;等等,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3:让赏识教育渗透到学校班级管理

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优点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更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一种表现, 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手段。天才在教师的赏识中诞生, 和谐在教师的赏识中生成, 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 推行赏识教育与课改理念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一、因材施教, 以赏识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

班集体是由班级中全体学生组成的, 缺一不可,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和成长特点, 均需栽培。一位教育家说过:“所有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学生没有优劣之分, 只有进步快慢的差别;在智力发展上, 有的先天早慧, 有的则大器晚成;在思想认识上, 有的先觉早悟, 有的晚钝后醒。花开有迟早, 成才时不同。树立“天生其人, 必有其才;天生其才, 必有其用”的育人理念, 树立“聚沙成塔, 汇水成河;林蕴数木, 海纳百川”的团队精神, 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真正使班集体成为每个学子茁壮成才的乐园和体验成功快乐的圣殿。

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 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和激励, 充分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高处有月亮, 但假如你的目标是苹果, 就不必飞那么高。因为如果你的目标是苹果, 而你飞到1万米的高空, 那结果是既得不到月亮, 也看不见苹果。”这个形象的比喻, 让我想到了理想的教育,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总希望所有学生都飞得很高, 都能到达“月亮”, 而忽略了“苹果”, 其结果呢?一是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努力实现了到达“月亮”的目标, 受到肯定和表扬;二是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不懈努力, 只能看到“苹果”目标, 却得不到重视, 甚至是批评, 这样就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心, 和谐的班集体就难以形成。

作为教师, 要了解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应该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 积极倡导愉快教学, 把微笑、鼓励、趣味、音乐、游戏带进教室, 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发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材施教:上等生——立志向、定目标、领好头、自己走;中等生——促迁移、助内化、主动行、渐放手;学困生——激兴趣、养习惯、给帮助、带着走。

二、寓教于乐, 把握“用表扬、树自信、促发展”

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年前就阐述了经典的教育原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学法指导。”倡导乐学包含了两个要义:一是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是正面表扬激励。俗语说“数子千过, 莫如奖子一长”, 它道出了表扬蕴含的无穷魅力, 同时也给教育者一个深刻的启迪。怎样正确使用赏识这个“先进武器”, 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实现“集团军战役”的全面胜利呢?

1. 做到适时

班集体顺利完成任务或取得新的成绩, 学生心里当然很愉快, 这是表扬肯定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班上赞赏几句, 肯定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干部的组织有力、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态度, 学生肯定会喜上眉梢, 增强信心;班集体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会及时得到强化。反之, 若让他们苦待不至, 感到“千金难买”, 心灰意冷时再表扬, 那就成了落后的“淘汰武器”了。

2. 做到适量

表扬是为了优化心理结构, 达到和谐统一。教育者既不能金口难开, 又不能“泛滥成灾”。班集体获得大的成绩则可大力表扬, 还可通过开展庆祝活动的形式强化愉悦;取得小的或阶段性的成绩, 要“点到为止”地进行鼓励。假如满堂课“棒棒棒你真棒”那就过头了。

3. 做到适度

表扬要把握分寸, 适当激励。既不能“大小倒置”, 造成学生心理不满;也忌小题大做, 大吹大擂, 为学生的“自负”心理推波助澜。同时, 也应当客观辩证地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相互关系, 是好的对的要表扬, 是错的不对的应批评, 当然表扬要多于批评, 表扬应重于批评。据统计, 《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 批评只有6处。只有这样, 教师的表扬赏识作用才能成为“有效武器”。

4. 做到真诚

教师对学生和班集体的表扬还要做到发自内心、真诚, 对成绩和进步及思想做法的正确评价, 实事求是, 坚持真实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观点。《毛毛虫》的笑话中讲道:一个4岁的小孩, 在庭院中抓了一条毛毛虫, 双手捧住走进屋子, 年轻妈妈看到后不由地感到恶心, 但不露声色地告诉孩子:“宝贝, 让毛毛虫回家吧, 它的妈妈正在找它呢!”孩子听了妈妈的话, 转身出屋。正当这位年轻妈妈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时, 孩子手里抓了一条更大的毛毛虫回来了, 一进屋, 就笑对妈妈说:“妈妈, 我把毛毛虫的妈妈也抓来了。”可见, 妈妈一句不真诚的话, 让赏识成了“伪劣武器”。

三、合作共赢, 赏识教育寓于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

班集体活动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教师能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赏识学生, 那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精神就能得到塑造。赏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自强自信;赏识要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集体、合作共赢;赏识要有利于学生增长兴趣、深入思索;赏识要有利于培育学生热爱科学、积极进取。赏识可以是口头语言, 也可以是活动形式, 还可以是物质奖励。

1. 在班干部的培养使用中赏识学生

班干部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树立班干部的形象十分重要, 好形象就是好榜样, 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 班主任就得明确一些基本条件, 注重并赏识学生的优秀特质, 让思想品德好、课程学习好、有能力特长、有工作热情、追求上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干部在组织活动中表现出色, 完成任务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他再接再厉。每学年还要认真评选优秀班干部, 给班干部以更强的工作信心与热情。如四川“汶川地震”, 学校开展爱心捐款活动, 我校五年级有个班级的班主任表扬了班干部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带动全班学生踊跃捐款, 成效很好, 捐款全校最多, 班干部和全体学生得到表扬, 士气大增, 爱心增强。

2. 在集体活动中赏识学生

有位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学生参加学校六一节文艺汇演, 节目荣获一等奖。当学生回到班上时, 她面对全体学生说:“同学们, 我们班的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中, 荣获一等奖, 这是我们班的荣耀, 是大家共同努力、积极配合的结果。同学们是优秀的, 我们班是优秀的, 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我建议大家一起鼓掌表示庆贺!”这位班主任的赏识, 愉悦了学生的心情, 班集体的合力进一步加大。可以说, 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日常评比、各类竞赛等都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集体活动中学生的一次出色表现, 一首动听的歌曲, 一支优美的舞蹈, 一张奖状, 以及琴棋书画等方面的表现都渴望同学和教师的赏识。集体活动中, 老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及时说上一句鼓励或赞扬的话, 对学生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一定会激起学生上进的信心和力量。

3. 在目标激励中赏识学生

要增强班级凝聚力, 重要的一点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目标的好与差, 会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赏识要落实在班级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还要落实在目标努力奋斗的进程中, 更要落实在实现目标后的总结评价之中。有个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为了制定一个科学的班队奋斗目标, 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班会, 通过班干部和一些积极分子的演讲, 对班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建立了毕业班学生的奋斗总目标:到高一级学校初中校深造, 学年目标:学习方面, 在校级第三名的基础上, 更上一层楼, 争取上升到前两名;常规方面, 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争取“五项”评比流动红旗永驻班级, 争创“校文明先进班级”。口号是:让我们做得更好, 我们班是最优秀的班集体, 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表现都是最优秀的!一学年学习过程中, 班主任时常同学生一起对照共同制定的目标, 反复激励引导学生向目标努力, 毕业考试结束后, 集中全体同学再开一次班队会, 全面对照目标进行总结, 肯定成绩, 表彰先进。试想, 学生们一个个有了目标激励, 不断进取, 这样的班集体怎么会没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呢?

4. 在问题解决中赏识学生

班级管理, 要面对一些实际问题, 还要认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赏识的态度、心理、方法积极应对, 往往比直截了当的效果更佳, 有时会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赏识在于教师的态度, 即用赏识的眼光发现问题的不同层面的积极因素;赏识就在于教师采用的灵活方法, 即用换个角度或换一种说法, 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吸烟危害健康, 路人皆知。《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 禁止中小学生吸烟。面对班上学生存在的吸烟问题, 有一个班主任利用班会课, 巧妙地把话题引导到“今天我想跟同学们谈谈吸烟的好处”。当学生们讨论后, 班主任笑着说:吸烟的好处有四点:一则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咳, 小偷怎么上门?二则节省衣料。时间一长, 吸烟者成了驼背, 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则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 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 演包公惟妙惟肖;四则永远不会老, 医学研究表明, 吸烟历史越长, 寿命越短, 当然永远也别想老。这次班会之后, 许多学生改掉了吸烟的不良行为。这个班主任的智慧之处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实质是赏识学生的自尊心和明理能力。

有位语文教师正给学生讲解《游园不值》这首诗, 突然“砰”的一声, 一个迟到的学生推门而入, 径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很生气但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继续讲解古诗:大家想想, 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柴扉, 而不是“猛扣”呢?生答“因为那样不礼貌”, 师肯定说:“对, 这位诗人有文化, 有修养, 懂礼貌, 我们大家都应当向他学习!”接着走到那个迟到的学生身边, 轻声问他:你赞赏“小扣”还是“猛扣”?那个学生脸红了, 小声说“小扣”, 过了一会儿补充道:“对不起!”从此这个学生再没迟到过, 而且举止文明了许多。这位语文老师的巧妙之处就是用对“文明礼貌”的赏识态度与学生沟通, 教育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篇4: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有效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42-02

我所带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因为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学生自幼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成为留守儿童。这些老人平日要干农活、做家务,对孩子或疏于管教、或溺爱有加。学生上初中住校后,很多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如留守儿童不懂与人相处、自私、自大等等。

随着有效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我想,能不能把有效教育渗入班级管理中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把有效教育的理念渗进班级管理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一、团队合作使班级团结向上

团队合作学习是有效教育中较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基于此,我依据学生的能力,把全班50个学生按能力分成8个团队。每个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担任诸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的角色,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角色转换。团队成员既要积极参与团队学习,也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班里的8个团队都给自己起了好听的名字,如“飞鹰展翅”“深谷幽兰”“星月组合”“未来之星”等等。每个团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制订团队的学期计划、一周计划、学习计划等,如表1。

有的团队的计划表制订得很全面,几点钟上教室,上课、课余应做什么,团队整体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等等都有明确的安排。有的团队的计划表上方是“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八个醒目的大字。班级成员人人有责,团队成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形成了互相管理、互相监管的机制。每周表扬前两名团队,获奖的团队发表获奖感言。班上最让人头疼的A同学由于在上政治课时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了几句,他就闹情绪。每到政治课就装病请假,政治作业也不交。这种情况令他所在的“星月组合”团队成员十分着急。组长B同学先找他谈话,和颜悦色地和他分析不听课、不写作业的利弊,组员C同学用课余的时间帮他补课,其他组员有的嘘寒问暖,有的诚恳劝说,都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手。A同学在团队的帮助下端正了态度,提高了认识。

除了注重团队常规管理外,我还注重团队的合作学习。孟照彬教授常说,团队没有差生,所以我很强调团队成员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谁帮谁,怎么帮,小组都做了具体的分工。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查团队成员学习上互帮互补的情况。团队成员也很团结,谁也不愿让自己的队员落后。如学生P控制力差、上课不够专心、课余懒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怕影响团队成绩,她也着急,也想表现好点。组长特意安排了学习好的学生E督促、帮助她,教会她学习的方法,帮助她培养自控能力。在团队成员手把手的帮助下,她变得专心、好学,学习也进步了。

在团队间的合作与竞争中,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互助互学的氛围,一个个小小的团体,把学生紧密地团结起来,汇聚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哲学方式令班会课生意盎然

在班级管理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某些想法或做法出现偏差,对他们说教也不管用时,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呢?

2010年9月,玉林市玉州区举行了哲学方式讲课比赛,这些赛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把这种课型应用到了班会课上。

每一次班会课,我都会针对班级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素材,按照哲学方式课型的步骤,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筛选问题,最后群体探究。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这样的班会课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效果当然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资源利用让管理多管齐下

教育是多方面的,资源的利用会令管理如虎添翼。孟照彬教授常说:“处处是展台,处处是资源。”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资源。

首先是教室资源的利用。走进我们班教室,你会发现讲台上一盆美丽的花在向你微笑,窗台挂着的吊兰在向你招手,让你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你还会看到讲台左侧的“图书角”和书柜上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美术字;你会被讲台右侧的墙壁上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所吸引,还会被图案里的“小A,生日快乐!”“M同学,你振作起来!”“大王,谢谢你的伞”等真诚的心声所感动;黑板上方“学会读书,学会做人”和教室后面墙壁上“唯有自主创奇迹,不会自控难成才”等标语会引起你的共鸣;你还可以踱步到教室后面,欣赏张贴在墙壁上的学生们充满个性的作品……

教室里浓浓的文化氛围,仿佛缕缕春风,愉悦着学生的心怀,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这时谁又会想到,这是一间农村学校的教室?

此外,我还充分利用有效教育人力资源:家长会,我会请家长代表给学生讲自己奋斗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请社区的工作人员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帮五保户、困难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新生入学,我会请上一届的优秀毕业生给他们介绍学习经验,给他们打气;临近中考,我还会请来心理医生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资源利用,让我的管理班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有效教育运用到班级管理,让我及我班学生受益匪浅。现在,我所带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并多次荣获玉州区优秀班集体称号。

篇5: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在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必须慎重地修养人格,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注重德育渗透。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经验、教训要勤于总结,创新管理办法,注重全程管理,把班组管理得更好。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努力转变观念,从不同角度理解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认真探寻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做好所有学生的工作,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好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严格管理

和谐班级

教育改革 德育渗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班主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在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班主任对待学生既要关心,又得狠心,同时还需要热心,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班级,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技能,同时,有一个较好的品德修养。因此,我在对班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十分注重德育思想教育的渗透。

一、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饱满的热情,热衷于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无论学生表现得好坏,教师都要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去教育,公平、公正对待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子女、弟妹去呵护、关心;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情感能够在教师面前流露,并得到安慰。一个老师,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他会温和的善意地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不是为了贪图将来学生对自己的报答,这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叫师生关系在平凡之中得到升华。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在内心之中都存有这种美丽的高尚的情感,越是德高望重者,越是对学生宽容,越会在小事情上表现出仁爱的博大的光彩。其次,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含学生的缺点,因为小学生不是很懂事,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正是因为有缺点,我们才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第三,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学习,参与他们的游戏和他们一道成长,共同进步。改变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和谐民主的成长环境,真正做到民主平等。

第四,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培养他们从老师的关爱中认识教师的伟大,从而尊重教师,而不是强行的表面服从。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启发和引导同学间的和谐关系,要使同学关系和谐,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多观察了解学生情况;(2)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学生间的矛盾,有矛盾要及时解决,并加以正确的引导;(3)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要公平、公正、及时,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做,一定要维护学生自尊,不能用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处理学生矛盾,结尾不要给学生埋下祸根,使他们产生逆反报复心理,一定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4)要让班级中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无论是生活上、学习上,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都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也就建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合作。这些农村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及班主任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三、班级管理重在一个“勤”字。

1、教师要“勤讲规定”,比如对学校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安全十不要》等内容,教师要时常讲,并能过活动或做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2、教师要“勤于发现”。教师对班上学生要勤了解、勤观察,勤于发现班级中哪些学生是核心人物,哪些学生具有号召力,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勤于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对班级有利的应采纳,有机会时利用他们做班上的自我管理人才,班级就会更加活跃。反之这些同学如果捣乱的话,教师也就更麻烦了。

3、教师要“勤于帮助学生”。对班上的学生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帮助,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便于学生的管理。

4、教师要“勤于总结”。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经验、教训要勤于总结,创新管理办法,把班组管理得更好。

四、培养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不可能当一辈子学生,永远都在教师的管理之下生活成长。再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渐渐产生,教师的一手遮天学生是很反感的。为了达到“不管”的目的,班级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以班委、组长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班主任对他们要经常召开会议,明确他们的任务,教给他们管理方法,这些管理人员要民主选举,同学尊重、信任,这样才能开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好坏可让班上的同学评议,培养民主意识。对班上的管理人员一学期更换一次或两次,让更多的同学都有表现、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都学会自我管理。

篇6:班级管理渗透法治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关注学生的倾诉

在许多班级中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在学生身上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后,教师都不大给学生申辩的机会,更不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

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他们也有自已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当学生身上发生问题后,做教师的应该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经常发火、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必须给他们诉说的权力,并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把准脉搏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增强识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思想比较复杂、考虑问题有时比较偏激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诱导他说出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当时的想法、产生的结果,分析通知家长的必要性。通过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我深深感到,此年龄段的学生害怕孤独,渴望与老师沟通,渴望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愿意与老师多交谈,对所信任的教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敞开的。

相反,如果老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批评学生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学生因失去说话的权利只好把委屈和不满埋在心里。老师不仅失去了一次了解学生心灵世界的机会,而且学生从此也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心理。

倾听学生的诉说,充分尊重学生倾诉的权利,是一种教育艺术。这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只有面对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教师教育学生也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倾听学生诉说,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学生有了向教师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不会再施刁耍蛮了。

二、注意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对某人某事所产生的反感情结,作出与常理相悖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不易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渠道是施教者教育不当。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已进行了几年,但学校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取人,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而且家长也都瞧准了升学这座“独木桥”,规定星期

六、日都必须在家里学习,不能出门,功课做完了还要做家长买的其他学习资料。学习只能好,不能差。一旦这些“不能”被冒犯,必遭家长的打骂,使学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部学习机器,因而产生“我偏不给你学”的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另一原因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场所不当。现在的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假如教师批评学生的场合不对,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侵害,就会关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甚至激怒学生,从而与教师对着干。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师生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学生抵触教师。比如教师不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待好学生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对待易犯错误的学生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厚此薄彼的做法也会加剧学生产生对抗的情绪。

那么怎样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呢?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性,不管你向他提什么建议,他总是喜欢跟你对着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你采取遏制的方法去改变,因他本身具有对抗性,反面会更加强烈地喷发出来。比如对于那些“不安分”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担忧和反感,因而对他们的限制也就较多,学生就越想突破这些防线。如上课做鬼脸,对同学蛮横无理、顶撞教师,旷课、逃学、离家出走,甚至危害社会,触犯法律。

因此,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应首先承认和肯定,一个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其个性心理上的特点,有其合理性,不应一概否定。其次应对学生因势利导,将教师眼中的“大逆不道”、“恶作剧”、“我行我素”等做一个客观的分析,看到其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并给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场所。第三,教师对学生应给予理解与信任,不能总是从“品德问题”、“个性倔强”、“安全问题”、“不爱学习”等消极方面去评价学生,不给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要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上一篇:军训生活优秀作文下一篇:深化四进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