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2024-04-16

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2014年肥乡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总结

为提高我县中小学校长现代学校管理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推动“学衡水、提质量”活动深入开展,2014年4月26日至27日,我县教育体育局举行由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正副校长、农村成规模小学校长、县直幼儿园园长和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肥乡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具体负责培训的是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县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县教体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局领导召开本次培训专题会议,会上局长王学峰强调了培训的重要性,局领导还印发了红头文件。为保证培训质量,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峰民就培训内容多次与局领导、聘请的专家进行反复沟通和交流,主管校长培训的副局长全程参与培训和管理,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准备

1、在教体局制定“肥乡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方案对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2、培训资源方面。结合校长工作中的需要,参考了众多的培训方案,我县选择了3个专题作为主要培训资源,内容涉及《衡水经验 1

与质量控制》、《谈校长素养》、《新时代校长的责任担当》等内容。由于校长培训对师资要求较高,本期培训特地聘请了刘尊贤、何志杰两位专家,他们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得心应手。

三、严格管理

师训科负责对此次培训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协调,我校具体负责培训工作的各项业务,如,班主任、后勤服务等事宜。由于管理到位,培训开展井然有序。

四、培训取得的成绩

通过培训,我县中小学校长了解了衡水办学经验,掌握了校长的基本素养、明确了新时代校长所肩负的重大责任。由于授课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紧贴实际,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教学得到参训校长的广泛好评。总之通过培训,使参训校长具有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

五、培训建议

在这次培训中,由于个别校长对此次培训重视不够,出现迟到、早退、抽烟、接打手机等现象,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进一步加强管理,对表现好的要及时通报表扬,对表现差的要给予通报批评,使今后的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肥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4年4月27日

篇2: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县中小学校长政治思想素质和现代学校管理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的中小学校长队伍。2010年3月16日至4月11日,我县举行由各乡(镇)中小学(含幼儿园)正、副校长(园长)参加的景东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培训分四期进行,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县教育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同时出台许多有利培训开展的政策,有两位局领导亲自参与授课,主管教师培训的副局长全程参与培训和管理,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准备

1、在教育局制定“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计划”,计划对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学要求、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培训考核作出明确规定。

2、培训资源方面。结合校长工作中的需要,参考了众多的培训方案,我县选择了11个专题作为主要培训资源,内容涉及教育政策与法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学校规划和校长自我管理、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探究及思考等。

3、师资方面。校长培训对师资要求较高,仅依靠我校教师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我校选出三位教师的基础上,校外聘请了县教育局杨海、李卓君两位副局长、职中罗中华校长、县小周家荣校长、民小马丽校长、幼儿园黄显芬园长、这些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得心应手。

其他方面,诸如后勤学员吃、住等的准备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确保了培训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实施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有中心校校长(副校长)、中学校长(副校长)、中心完小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中心校支部书记为主。培训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为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学校校长的实际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培训中充分考虑到校长需求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积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员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促进改革。每门课程均保证一定的时间用于问题讨论、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由于授课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紧贴实际,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教学得到学员广泛好评。教学开设校长论坛,论坛上各位校长各抒己见,结合学校教育和管理案例相互交流,实地考察到了四所学校,每所学校各有侧重,四中侧重学习学校管理,县小侧学习重校园文化建设,民小侧重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侧重学习校本教研的开展。考察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四、严格管理

篇3: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中小学职责所在,是我们校长责任所在。为此,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内蒙古巴彦淖尔,专题研讨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并向全国中小学校长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把学校体育纳入制度、法规管理体系,坚持依法治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依法保障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让体育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让学生活泼健康、快乐成长,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第二,严格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指示,担当重任,全面育人,确保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保质保量地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管理机构,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制订有特色的体质健康促进方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技能,为终身体育和健康一生奠基。

校长同仁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依法治校、敢于担当、共促发展,全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为促进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魄强健而贡献力量。

篇4: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1.指导思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加快形成“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2.1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示范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带动周边村屯发展。同时,按照分层推进、梯次跟进的原则,着眼于构建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再规划一批重点村,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

2.2启动实施万村提升全省有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作,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3.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的需要,扎实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突出环境整治、注重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集中力量建设1000个示范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进行分类指导,东部提高、中部突破、西部攻坚,加速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3.2强化产业支撑2010年启动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的主推模式,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特则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服务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3.3完善服务功能把1000个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纽带。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按照“微型小城镇”的思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服务功能,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人的集聚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形成。

3.4突出环境整治 以环境整治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改变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为重点,规范约束农民陈规陋习,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以建章建制为重点,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屯务理事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建立起保持农村环境卫生、促进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3.5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创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平等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运行方式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

4.保障措施

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关键在强化措施。具体要在以下8个方面加强组织、精心推进。

4.1选定好1000个示范村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中心村,进行集中建设。示范村要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鲜明的产业特点,规划科学合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村两委班子组织工作能力强,农民自我投入、自我建设积极性高,在周边发挥示范引导、带头带动、辐射扩散、吸引聚集的作用。

4.2着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对于选定的1000个示范村,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合力攻坚的要求,完成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村屯改造方案等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的编制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推动示范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进行。

4.3组织好示范村项目建设2010年省继续安排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補助。市(州)和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村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清洁能源、院墙整治、排水处理、垃圾清理、桥涵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村部、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健身广场、美化社区等。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健康、时尚农村新型社区。

4.4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落实省级重点责任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实行1000个示范村重点项目包保建设。在此基础上,把各类涉农的发展要素优先向示范村配置,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向示范村摆放,加强对现有国家和省扶持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打捆使用,将泥草房改造、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消防水源、电网改造、商贸网点、批发(集贸)市场、清洁能源、科学普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场(小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1000个示范村,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4.5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切实发挥各驻吉部队建设第二故乡和全省民兵预备役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或到本人的出生地、生长地、创业地支援新农村建设。

4.6切实加强考核评比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要把奖补考核作为表彰和专项资金补助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建设周期,每半年考核一次,在年末考核时增加各市州互评,确保考核公平性。按照省规定新农村建设每3年表彰一次的要求,2010年要做好对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示范村和省直部门以及个人先进表彰工作。

4.7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是在总结前两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会同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吉林农业大学,共同组织实施好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2010年完成培训2000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任务,共分5期进行,每期10天培训400名。通过集中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增强对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能力,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吉林农网、新农村简报等,加大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力度,同时,创新宣传模式,主动策划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篇5: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一年来,我办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一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保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了201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三是征订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火炬》杂志,为我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关心下一代

一是积极参加希望工程、扶贫帮困等活动。组织全办同志积极参加由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组织的希望工程及“千名干部结对帮扶”、亲情牵手百户帮扶等活动,踊跃参加青海玉树地震捐款和“天天慈善一元捐”等希望工程。二是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励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机关干部职工2名子弟获年度“三好学生”称号的给予了适当奖励,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昂扬斗志。

三、强化工作服务,为建设教育强县献策出力

一是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育水平,我办按照教育强县的要求,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提交了相关书面材料,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推动创业富民,建设教育强县”相关会议精神。同时合理调整全县教师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改善了教师结构。

篇6: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工商联城关分会2010年工作总结

自成立以来,工商联城关分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工商联的指导下,确定以“服务会员、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为主线,团结广大会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推动城关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成立城关分会,加强企业联系

在委县政府、城关镇政府以及县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城关分会于2010年9月28日正式成立了。成立前夕,城关分会召开了成立会议。会议通过了工商联城关分会商会《章程》和《会费管理办法》、《民主决策制度》,选举产生了领导机构和成员。选定了以XXX为首的会长及其他8位常务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选聘了一名办公室常驻秘书,为拓宽工商联工作领域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会议学习,统一了思想,改进了作风,完善了制度,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了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城关分会以会员娘家的姿态,竭诚为各位会员服务,为会员提供交流互助的平台,加强各会员企业的联系。

二、实施素质工程,提高会员素质

一是赴西安进行商务考察旅行,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走出去的方式,增进与外地商界人士的交流,拓宽视野,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后劲。今年11月初,城关分会组织会员到西安进行商务旅行考察活动。西安市我国的几代古都,文化氛围浓厚,在回顾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及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中,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灵魂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特别是企业家们表示要弘扬中国人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县城的经济发展,回报社会。

三、贯彻“服务立会”思想,拓展了为企业服务的领域

自成立以来,城关分会配合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不断强化为会员服务职能,当好会员企业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公共关系的协调者,积极为会员排忧解难。

一是政策服务。配合县委县政府“五创”活动,以及县总会的帮助,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找准位置,广交朋友,牵线搭桥,积极提供服务。二是外联服务。注重与友好商会的交往与合作,12月份,赴新开参加XX商会的成立典礼,参观考察了当地行业商会。对该商会的建立过程、开展活动以及为会员服务等情况进行了了解,双方并对商会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会员,促进特色行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交流;三是协调服务。积极发挥中介职能,协调关系,服务会员。城关分会以为会员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目标,认真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网络等各项

服务职能,得到了会员的信赖。四是信息服务。积极引导会员参加学习县工商联组织召开的《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座谈会》,五是加强联系,服务会员。在会员企业开业庆典等活动中,县工商联及城关分会都及时到场,帮助搞好策划、协调职能部门、邀请领导参加,关心会员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四、加强宣传信息工作,扩大商会影响力

以工商联网站为阵地,加强对会员及会员企业的优秀做法与经验的宣传,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传递党和政府有关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交流商会信息,增进商会与会员的交流。同时在《XX晚报》上刊登了城关分会成立活动的信息,有助于增强分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广大民众了解工商联,认识城关分会。

五、扎实开展光彩事业扶贫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以县光彩事业促进为中心,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城关分会成立时,为帮助老年人度过一个安逸祥和的晚年,积极开展了扶困敬老“送温暖”活动,得到会员企业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并送至敬老院,把买来的生活用品送到了老人的手中。11月份,得知眼睛失去光明的黄静小朋友,因为父亲去世,失明的母亲无力承担沉重的医疗费用而要放弃给她进行治疗的消息时,城关分会义无反顾地把5000元的善款送到了黄静小朋友的手中,为她能够复明带来了希望。黄静为了感谢这些企业家带给她的爱心,特地送来了感谢信,信里表达了她深深的谢意和继续接受治疗的勇气。城关敬老院将在2011年1月15日建成,城关分会知道了这一消息后,在财务紧张的情况下,组织9位正、副会长及秘书长每人捐赠2000元,为敬老院购置了24台电视机。城关分会同时还积极组织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活动,动员每个会员下到自己所在的乡镇,为当地的五保户送去温暖,表达慰藉。这些事例在会员企业中举不胜举,显示出了企业家们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高尚风格。

六、深入调查研究,参政议政水平明显提高

参政议政工作是工商联的重要工作之一,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会员,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今年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学习“16号文件精神”和“十二五规划”重要文件。学习了国家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新政策,为县经济的发展献言献策,提出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更好地发展县城经济的看法。发言得到了县委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2011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解放思想,认真查找工商联城关分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履职能力。

二、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创争优”战略思想,帮助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感情联系,努力做好非公经济人士团结、教育和培养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光彩事业活动,体现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工商联参政议政的方式和方法,切实依靠党委政府支持,逐步建立能够形成工作合力的有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体现政府参谋助手作用。

五、坚持统筹兼顾,以会务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抓手,全面提高机关建设水平。全面加强宣传报道,开拓创新,在社会上形成造势,扩大城关分会的影响力。

六、健全商会组织,加强总商会班子建设,推荐和吸收一批新的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到城关分会班子中来,以借鉴民营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七、在上半年将组织一次商务考察活动,与外地商会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发展思路。

八、邀请经济学老师或在创业过程中经验丰富且成功的人士对各位会员进行授课,提高会员素质,从而为各位会员企业的发展灌入更加先进、有效的管理和发展理念,是企业更加充满活力。

篇7: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在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这次培训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听了专家-郑增仪讲的: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依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这节课我认识到: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全体老师,领导干部首要工作就是抓安全,做到常抓不懈,才能警钟长鸣,校园才平安,师生才安全,家长才放心,社会才稳定。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听了专家-王大泉讲的: 如何处理校园伤害事故。这节课我认识到: 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全国实施,法规明确:学校对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只负有“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只有校方对校园事故发生确有过错时才担责。《条例》还明确规定事故发生在以下情形下,学校不担责:学生自行上学、放学途中发生;学生擅自离校时发生;教职员在校外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引起的学生伤害;不可抗力造成的伤害;学生突发疾病,学校及时采取了救护措施。另外,在学校管理并无不当时,学生自杀、自伤,自行到校活动或放学后滞留学校期间发生的伤害,由学生自身、学生之间原因或学校和学生之外的第三人造成的伤害,学校也不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学校还可以投保“校方责任险”以规避风险,万一出现问题可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听了专家-宗春山讲的: 《侵权责任法》与校园安全责任。这节课我认识到: 校长也要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侵权责任法》,让法律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只有学校知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增强法律意识,并能用法律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基本权利、自身的权利。知法懂法,维护校园安全 在校园中进行法制教育,使教师、家长与其他工作人员学法、知法、才能更好的守法。校长只有知法、守法才能保护学校的利益,让法律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听了专家-李雯讲的: 学校安全教育的落实与创新。这节课我认识到: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学校要以活动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学校的安全工作关键是抓落实,抓细节,开展安全教育的活动要形式多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听了专家-尚秀云讲的: 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这节课我认识到: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例很多,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能够加强对孩子们进行法律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孩子是未来的主人,法律教育更显重要。现在的学生法律意识较淡薄,未成年人犯罪等现象较多,因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刻不容缓,这是学校,教师、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作为学校,要给孩子普及法律知识,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防患意识,创建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

听了专家-王大伟讲的: 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这节课我认识到: 应如何更好地制订好符合校园的安全预案,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安全。学校安全工作既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又要制订安全预案,防范于未然。校园的安全工作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根据自己园所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合适的校园安全预案,把预案变成实际的、可操作的自救自护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的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预案的拟定:第一,收集信息;第二,分析解读信息;第三,战略设计;第四,贯彻实施;第五,科学评估。预案的实施:拟定的预案要大力宣传,要使人人知道,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定期不定时地开展各种安全演习。预案不是空头文件,而是要随时付诸实际行动,临危不惧,以不乱应万变。保证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得以有效的贯彻与实施。

听了专家-方新讲的: 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这节课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老师也讲了许多,比如校内外的资源利用、沟通与协调、预警系统、加强培训教育、信息公开、媒体作用等等,无论怎样讲,都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听了专家-崔祥烈讲的: 校园安全工作实践体会。这节课我认识到:崔老师讲得很好,准确地分析了各类安全事故的种类及其发生的原因,很到位,也给每位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安全管理素材。安全确实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如果安全都不能保证,那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只有师生都安全了,学校的工作才能有序进行。首先学校领导要懂得安全政策,重视安全问题。学校的安全工作管理是否落实,关键在于领导,领导起着主要的作用。其次全体教师对安全问题齐抓共管。学校要抓好安全工作,光有领导高度重视还不够,还要动员全体老师的力量,来共同抓好安全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安全管理必须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并贯彻落实 最后学校要处理好 “安全”和 “教学”的关系。要以“教学”为中心,“安全”为前提,只有学校不出现安全问题,才能更好地抓好教学工作,“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通过学习,使我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必须要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安全重于泰山啊!

听了专家-王天超讲的: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让生命之花恒久绽放。这节课我认识到: 构建安全和谐校园首先是要保证学生在校的生命安全,学校在落实安全教育,排查隐患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对安全设施的更新与添置,还要高度重视疏散演练和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避险逃生能力和自救能力。生命第一,安全至上。构建和谐校园、安全校园,要处处从细微处入手,要防患于未然。校园安全牵涉千家万户,汶川地震给我们的教训太多,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教职员工的防范意识应该成为我们的日常化、制度化工作,和谐建设不是空谈,而是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支撑,校园安全是和谐建设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做好了,那么,就算我们为和谐建设做出了一份努力。

听了专家-王丽讲的: 人本管理 奏响平安校园的乐章。这节课我认识到: 王校长的学校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形成机制,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很有借鉴意义!让我们一起努力,构筑校园安全网,让孩子们平安的学习、生活、成长。安全教育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让我们携手共同抓好安全教育,确保每个孩子平安快乐!要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要吸取他人教训,制定安全预案,防范安全隐患。要确保校园安全,不但思想上重视,关键是要落实到工作中,要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如严格门卫制度,进行安全演练,教给学生基本的自主自救技能技巧等。细化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多方联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校园安全,学生的安全。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听了专家-刘娟讲的: 守护行动。这节课我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范围、深度都有待开拓。我们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些预案,制度上。要真的落实到日常教育中,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一回。这对他们一生是很重要的。学生安全演练一定要定期举行,通过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常识,提高遇到危险化险为夷的能力。让孩子参与“安全应急演练”是必不可少的,从演练中让孩子学会在面对灾难来临时要保持镇定,学会自救,学会生存的技能。学校安全演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切实有用,不可大意。成都师范附小的安全教育课程值得推广!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学习安全知识参与“安全应急演练”,从演练中让孩子学会在面对灾难来临时要保持镇定,学会自救,学会生存的技能。当灾害来临时能安全脱险。安全工作重在过程。在落实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关键。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确实,多数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 校园安全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究,防范于未然。

后汤小学

篇8: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以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 促进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实施, 强化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 进一步实现由抓项目向抓体制机制建设的转变。 (一)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和稽查, 继续做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纳入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重点抓好民用建筑信息公示制度及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加快建设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城镇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达到99%, 施工阶段达到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节能65%或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 督促和指导北方各省市制定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和方案。总结节能改造经验, 探索改造模式,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三) 加快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 扩大监测范围, 抓紧研究制定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启动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10个试点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扩大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范围。做好30个节约型校园平台建设和示范。 (四)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督促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完善建设标准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做好第一批100兆瓦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其它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和验收。争取50%的项目完成验收。 (五) 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组织实施县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 (六) 制定并实施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扶植新型墙材及节能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建设新型墙体及节能材料、产品产业化基地, 组织编制并发布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 (七)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活动。制定宣传培训方案, 坚持普及宣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编印节能知识宣传材料,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普及节能知识, 增强行业和社会节能意识。继续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举办培训班10期, 培训800~1000人次。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主要抓手, 加快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强化评价机制, 广泛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一)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加强对地方评价标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市尽快建立评价制度, 开展评价标识工作。选择工作成效好的省市总结交流经验, 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二) 扩大绿色建筑示范规模。扩大部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 力争达到1000万m2。督促和指导有条件的省市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 形成部、省、市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示范格局。 (三) 加快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开发推广。组织申报“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组织开展低碳生态城分级评价标准、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城市、片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 (四) 研究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和数据库。梳理和整合现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数据, 初步完成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体系框架设计, 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和仿真平台。 (五) 扩大绿色与低碳技术合作交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从技术、政策和管理层面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做法,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指导办好“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抓好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以城镇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 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 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 (一) 强化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核查项目 (课题) 进度和质量。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的验收准备工作。评估水专项“十一五”项目实施效果。组织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形成重点流域和地区城镇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二) 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调研“十二五”期间城镇供水和治污减排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 确定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十二五”的重点任务, 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和论证“十二五”项目 (课题) 实施方案, 落实示范城市和课题承担单位。构建水处理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研究探讨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 组织实施“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可行性论证, 编制和论证各课题实施方案, 落实承担单位, 制定实施计划, 编制预算并签订合同。结合我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开展民用卫星主用户申请工作。

强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

加强后期管理, 提炼技术成果, 形成成套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做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后期管理和验收管理。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严格做好验收工作。组织各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总结技术示范和应用经验,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 促进科研成果推广转化。

全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 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交流。 (一) 做好国际科技合作规划和组织工作。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镇防灾减灾与应急体系、新农村建设、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领域, 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指南》。组织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 指导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省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 积极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根据《中美建筑与社区节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 抓紧与美国能源部开展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促成中欧《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的落实, 推进能效标识、能源效率及低碳技术项目的实施;落实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住宅建筑节能有关活动。继续与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城市发展部在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开展合作。与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情况调研和战略对策研究, 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座谈会, 做好《“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参与“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计划等活动, 组织策划开展合作项目。 (四) 组织实施好既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和“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等项目的监督管理, 开展年度审计、结题审查以及成果总结、宣传、扩散等工作。 (五) 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策划新项目。策划设计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二期并签署执行协议。继续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篇9:2010年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总结

一、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1年至2015年)

——数量目标。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总量增加到28000人左右,实现每千人口拥有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少于0.5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达到8000人左右。

——结构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领域、区域、层次、专业、功能结构逐步优化。其中,高、中、初级社会工作人才比例基本达到1 ∶ 3 ∶ 6,基本满足社会工作实践的需要。

——素质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职业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水准得到各界认可。

——环境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多渠道、开放式的培养体系初步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集聚能力明显,相关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完善。

——投入目标。财政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人才投入结构逐步改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二)长期目标(2016年至2020年)

社会工作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和高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社会工作人才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85000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超过1.7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达到25000人左右,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真正成为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专业实务推进等分类需求,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与专业眼光,善于推动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善于把握行业规律、管理创新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行业管理人才;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懂经营、会管理、通晓社会服务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主要措施:依托区内外高等院校、知名公益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加大社会工作各类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纳入党政领导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开发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方法技术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畅通社会工作人才向党政机关选择晋升的渠道。遵循社会工作行业管理规律,创新行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流动机制。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理事会管理体制,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制度。

(二)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以培养开发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整合、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基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重点对各领域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支持培养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支撑体系,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培训基地,一批服务基础较好、覆盖各领域的实训基地,一支敬业爱岗、技术高超、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一套适应广西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引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就业和服务基层。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批秉承教书育人、助人自助理念,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及时关注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前沿成果,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政策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纳入自治区特聘专家、人才小高地建设、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支持范围,拓展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到我区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通过开展社会工作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社会工作科研和服务项目、组织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学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有良好国际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和政策研究人才。支持区内有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与港台地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联合建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办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nlc202309031525

三、政策机制创新

(一)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

深入研究我区社会工作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明确发展规模和结构要求。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发挥我区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建立贯穿高校专业教育、入职教育、继续教育各阶段的培训体系。发挥区内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充实师资力量,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工作实务并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社会工作者督导制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设立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实训基地,开发适应各领域、各类型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主体班次中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加强与港台地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的出国(境)培训及国外专家引进工作。

(二)创新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

贯彻落实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完善我区社会工作者水平评价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人事部门颁发职业水平证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统一管理。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自愿在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登记为社会工作者。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原则上应聘用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评估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岗位职责规范,明确考核评估标准、机构和纪律措施。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社工守则并接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管理,若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由登记机关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关收回职业水平证书。

(三)创新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以需求定数量、以对象设岗位,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综合考虑不同岗位要求、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设计岗位等级和数量,以及与相应人才配置比例,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根据这个配备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原则,重点在相关领域相关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将这些单位的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并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0%左右;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领域,社会工作岗位要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的3%左右。积极引导企业、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使用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大量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形成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局面。

(四)创新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

以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薪酬保障机制。在公务员岗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获得相应职级公务员的薪酬;社会工作者受聘到事业单位,执行所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综合考虑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因素,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原则,保证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完善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明确相应资格条件和晋升程序,创造合理的晋职空间,增强工作成就感。完善相关公共人事服务体系,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采取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搭建社会工作人才和聘(雇)任(用)组织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社会工作人才表彰奖励纳入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类型人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根据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和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认真做好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平均每年培训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万人次以上,让他们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获得专业知识更新的机会,顺利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按要求进行登记,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积极鼓励和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通过培训和参加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鼓励区内高等院校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建立起我区包括继续学历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在内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扩大社会工作专业招生量,培养更多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大专学历以上毕业生。力争到2020年,全区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或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达到25000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达到150名、专业督导人才达到300名。

(二)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着力加强社会工作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到2020年,重点扶持建成3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75家县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基础培训、短期进修、实习实践、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对每名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进行累计不低于480小时的专业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

(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nlc202309031525

着眼于引进和培养较高层次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在全区建立10家左右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依托自治区特聘专家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平台载体,引进若干名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带动培育一批优秀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团队。到2020年,建立50家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加快推进区内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鼓励优秀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人才参加社会工作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力争到2020年,累计培养各类院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50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50名。

(四)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程

结合开展对口扶贫开发工程、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财政购买等形式,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服务队,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培育本地社会工作服务力量。到2020年,在全区30%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各建立1家县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派出服务指导站社会工作人才150名左右,带动培养1500名左右当地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解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欠佳、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增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等社会问题,促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

(五)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孵化工程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原则,着眼于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模式,扩大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大力培育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区逐步建立10家左右自治区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低保对象、受灾群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危重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到2020年,力争培育和发展50家左右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

(六)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全区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70%以上的城乡社区各建成1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加强我区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体系。到2020年,建立3个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化示范设区市、5个示范县(市、区)、20个示范事业单位、20个示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5个示范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这些示范机构的引导,带动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加速发展。

(七)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适应社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开发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注册平台,实现社会工作者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研究开发社会工作远程教育信息库,开发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课程,扩大远程教育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库,推动整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信息库,强化服务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篇10: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演讲比赛总结

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演讲比赛总结2007-02-01 11:11:1

5根据《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的要求,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关心下,在县主管局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了一次全县中小学校长演讲比赛,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演讲,终以县高级中学校长黄礼强和县幼儿园园长陶玉兰获一等奖,莫国生等3位获二等奖、高如金等5位获三等奖,陈秀萍等10位校长获优秀奖。给这次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基本情况

1. 市、县领导的重视

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有:区人民政府督学、来宾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

组组长(原柳州地区教育局局长)查柳君,来宾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副组长、来宾市人民政府督学田鲁,来宾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副组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校长侯代忠,自治区支教队队长、县委副书记黄建祥,县人民政府代县长赵贵坤,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沧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梁爱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金来,县统战部长(原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杨华,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钟宝昌、副局长彭晓玲、纪检组长冯春琦。

2、全县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参加此次活动,全县九个乡镇七所中学,十所中心校、一所县小、幼儿园和职校共十九位校长及一位幼儿园园长参加此次演讲比赛,其中女性7位,占35%。

4、演讲的内容比较全面。

有涉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例如:李琼的《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推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黄莉琳的《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等,有针对

学生管理方面的,例如,李福东的《试谈在学生管理中的细节教育》等,评估所涉及的八方面内容都基本包涵。

3、各级教职工和社会各届士都有参与

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有:自治区驻金秀县支教队队员约二十名,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及县直各学校三百多人,加上社会各届人士,全场六百多座位几乎坐满。

二、活动的成效和凸现的问题

(一)演讲活动的成效

1、活动的准备较充分,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为筹备活动,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办公室组织专家组下发了《关于举办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论坛的通知》、《金秀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论坛活动实施方案》等,使活动开展得较有条理。

2、市、县领导重视

市、县领导都作了讲话,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对我县几年来的教育工作作

总结,指出我县教育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县职校多次获得国家级、区级、县级的各种嘉奖;为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创办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寄宿制学校;县幼儿园通过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评估,总之,正是由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全县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区人民政府督学、来宾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组长查柳君认为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前期工作扎实有效,检查指导工作认真及时,校长们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积极撰写论文,在上送来宾市的六篇论文中就有两篇获一等奖,论文质量较高,同时指出要认真作好下一步的评估工作,搞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仅是抓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开端,今后要长期抓下去,要努力提高中小学校长 的素质,规范学校管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部分学校的领导十分重视,演讲效果好

长垌中心校、头排中心校、县幼儿园、金秀镇中心校、忠良中心校等学校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所以他们的演讲者从容不迫,演讲思路清晰,演讲效果较好。

(二)活动的缺陷与不足

1、有些演讲题目定得不新颖,有些题目不够简炼。

例如《到哪座山头唱哪首歌》、《学习、重心,促进质量的提高》、《做一个“率先垂范”的一把手》等。

2、大部分选手重视不够

属看讲稿、演讲不太流利,就有十一位校长,占55%,另外有两位校长是照草稿念,这样既影响了演讲的效果,又显得不严肃。

3、不会提炼主题,思路不清

有的演讲内容是东拼西凑,论点不

明,论据不充分,条理不清。

4、有些选手临场应变能力差,有些校长纸上谈兵,空谈理论。

有些校长平时不注重锻炼,很少在大场合露面,一旦突然面对许多领导和观众,就不知所措,讲话结结巴巴;有些校长机械地背讲稿,一紧张则前言不搭后语,断断续续,有些学校没有根据本校实际去谈学校管理的得失,而是上网查抄,整篇下载,脱离了实际,讲演者也只能死记强背,演讲的效果就很差。

三、今后工作 的要点:

1、继续督促校长们(特别是今年秋季竟聘上岗的新校长)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政策法规,提高校长们的政策理论水平;校长们应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继续督促校长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多撰写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增强洞察力,发现学校管理中的得失,使处理问题有前瞻性,提高写作的水平。

3、督促学校领导重视校长建设这

项工作,使工作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不能应付了事。

4、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要加强检查、指导工作,保证布置的工作落实到位。

上一篇:唐江红旗学校少先队工作特色材料下一篇:谈双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