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

2024-04-28

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共5篇)

篇1: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

枣臻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中小学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以市教育工作意见为指导,以校工作计划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巩固养成教育,以学生为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构建活力校园、书香校园,创建德育特色活动,注重实质问题,讲究实际效果,努力将我校打造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学生的乐园、爱的家园。

二、基本思路:

贯穿“一条主线,两个重点”: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加强班级管理,二是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目标:

1.抓好一支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德育队伍。2.强化一项工作: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营造和谐校园的氛围。

3.开展一个课题研究:“理解教育”研究。

4.开展一系列活动:开展各类兴趣活动,绽放校园活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

5.营造一个爱的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教育学生爱学校、爱读书、爱活动。

6.树立一批典型:定期评选校园小明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四、重点工作

(一)德育队伍建设上台阶

建设一支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关键,坚持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制,加强班主任培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年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1.建立育人体系。

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使大家能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奉献敬业精神落到细微处,有效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优化骨干队伍。

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撰写工作案例、开展班主任论坛、班级管理专题研讨、沙龙式交流、定期班主任例会、队活动观摩、各级各类评比等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使班主任具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情怀。在德育管理与实施中,处理好三个关系: ①主导与主体关系: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行设计,自我教育。②放手与放任关系:提倡教师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教育。③指挥与指导关系:指挥得当,指导到位,活而不乱,管而不死。3.培养德育名师。

结合市德育干部培训,结合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能手、新秀评审,通过构架三大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和展示空间),借助三种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育人高超的德育名师。

(二)校园文化建设上品位

在学校全新建设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完善日常评比机制,规范学生个体行为,发挥先进集体的示范作用为重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品位,努力在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自律,文明规范上见实效,从开学起,以规范教师护导,学生值勤工作形成风景线为起点,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

1、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加强班级环境建设,优化班级文化氛围。

2、构筑和谐人际关系空间。师生、学生间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尊重、爱护。

3.开展道德风景线、风景点建设。(校门区风景线,课间操风景线,放学路队风景线,绿色通道,花海世界风景点,值日师生风景点,课间活动风景点)

4.构建书香校园。

(1)创设宜人的读书环境。建书香走廊、建书香班级、建书香广播、建书香园地,设置书香心语档案,建立读书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努力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每一块版面都会说话,都成为一本会说话的书。

(2)享受快乐的书香阅读。让学生从小播下读书的种子,让学生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真正把读书当做一种习惯,一种享受。选择精致的文化点心——提供好书源:让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馆、班级家庭小书架成为学生阅读的书源。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拓展读书时空,建立“三读”阵地:图书馆、阅览室、电子书吧,建立“三读”时间:晨间朗诵读,午间交流读,睡前放松读。倡导三个“共同”:同伴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3)在书香活动中拥抱智慧。老师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或语文课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阅读指导,班级也可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或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的活动,班级学校定期开展读书推荐会、交流会,成果展示会,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知书达理班级”“知书达理学生”“知书达理教师”和“知书达理家庭”评选。

(三)常规养成教育求实效 1.狠抓养成教育。

(1)养好四个习惯。①一声问好:走进校园后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平时在校园里,遇见老师同学也要主动问好;一年级的小朋友要先教如何问好,包括上下课的师生问候;学校有重大活动时,主动向外来老师领导问好;在家庭、社区也要学会问候他人。②两个轻声:走路轻、说话轻;③三处整齐:课桌、书本、文具盒;④三项自觉:自觉早读、自觉劳动、自觉作业。

(2)开展“六无六不”活动。(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污印、出言无脏话、走路无违章);(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粗言秽语、不乱穿马路)。以确保校园环境整洁优美。(3)实现七个达标。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现七个达标,即升旗仪式,校内外文明礼貌,一日行为规范,课内外行为,课间操及课外活动,眼保健操,清洁卫生和身心健康等七个方面达标。

2.落实目标制度。

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卫生值日包干制、卫生检查评比制、教师护导值日、值勤生值日制度,继续开展“文明班级四项竞赛”评比活动,每周在各班门前的班牌上公布分值,颁发流动红旗。

3.树立身边典型。

在学校的醒目处设立一个“校园小明星”榜,定期展示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及照片等资料,可以是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的文明学生,可以是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特长生,也可以是具有探究精神、爱钻研的会学习的学生,在学校掀起一股“争当小明星”的热潮,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努力成为习惯好、讲文明、爱学习、会学习的小明星,也为激励全校同学树立了榜样。

(四)课题实践研究促优化

巩固科研成果,进一步壮大德育科研队伍,加大德育科研力度,以课题为引领,优化德育效果,提高德育质量,力争出新成果,上新水平。

1.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我们将针对师生之间的代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明显的状况,尝试进行“理解教育”的研究,即研究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方法和策略、老师和家长之间相互理解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2.成立科研小组。

每位班主任要认定科研课题,制定计划,开展实验,积累经验,转化成果,总结提高,争取学期末出有力度的科研成果。

3.开展科研沙龙。

4.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开辟专题示范教育基地,开展双体日小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五)德育主题活动创特色

我们将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落实德育总体目标,以递进性,分层性原则,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落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识,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学生达应社会的能力。继续安排两周一个德育重点,将文明、礼仪、规范等要求融入到平时的行规训练中,做到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明确,训练内容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训练措施扎实有效。

1.爱国教育。

抓好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活动,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以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尊老爱幼”主题;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在端午节期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在中秋节期间,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主题;在七夕节、重阳节期间,突出“家庭幸福、敬老孝亲”主题,开展辞旧迎新、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祭奠先烈、踏青远足、中秋赏月、对联诗会、尊老敬老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以九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契机,深化革命传统,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成效。

2.爱校教育。今年,我们学校刚改建结束,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墙壁是新的,黑板是新的,门也是新的,在学生欣喜地看到新面貌的同时,要及时进行“爱校”教育,提出“爱校如家”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地把校园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让他们牢固树立“爱校光荣,破坏为耻”的观念,人人争当“护校小使者”,人人当好“爱校监督员”,对那些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典型事例大力表彰,对那些破坏校园环境的现象严厉批评。学校配合开展相应的爱校护校活动,如开展“学校是我家”的班队主题活动、演讲活动等,评选出优秀学生在“校园小明星”榜上展出。

3.自我保护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用好《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提高安全意识,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上好心理健康课。让学生懂得自信自强、自尊自爱。

(3)加强法制教育。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的法制教育网络,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知法懂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生态德育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是指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保持生态平衡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是养成生态道德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态道德系列主题教育,有效地提升学校师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等良好行为。

5.打造活力课堂

借教育局号召学校努力创建活力校园之东风,以每周的兴趣小组活动为阵地,倾力打造“活力课堂”,开设学生喜欢的、能引领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课程”,如体育课程类:可以开设“棋类、武术、体操、球类”等;

音乐课程类:可以开设“舞蹈、乐器(统一一种)、形体、声乐”等; 美术课程类:可以开设“素描、国画、想象画、写生”等;

语文课程类:可以开设“书法、古诗文经典诵读、讲故事、课本剧表演、辩论、主持人培训、绘本阅读”等;

数学课程类:可以开设“奥数、智力魔方、数学游戏”等;

英语课程类:可以开设“英语阅读、英语对话、英语故事”等;

电脑课程类:可以开设“电脑小报、网页制作、动画学习、打字训练”等; 科学课程类:可以开设“小发明、小实验、小研究”等; 综合劳技课程类:可以开设“插花、编织”等。

这样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了相应的拓展,使学生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在快乐课堂中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更为关键的是,快乐课堂释放了学生的心灵,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绽放了无穷的活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探索,在快乐中成长。让整个校园因有了活力学生而充满了活力。

今后三年,我们将以“创新发展,规范管理,优化提升”为工作思路,围绕“规范、特色、和谐”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校特色,打造“行动德育”品牌,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

篇2: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

(2010—201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强大后备军。

(二)工作目标

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成果,经过三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健全完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德育队伍更加有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中小学普遍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德育为首。牢固确立德育在教书育人中的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坚持贴近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广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坚持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品德修养与文明行为规范的统一,突出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4.坚持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德育工作和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创新德育内容形式,优化德育活动载体,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努力构建与时俱进、开放有效的德育工

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二、主要内容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1.改进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2.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市级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3.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协作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全市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实施青年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加快成长。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能手”和“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新秀”。在教育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进一步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4.加强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团队建设“三纳入”工作体系,规范团队干部上岗制度,配齐配优中小学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期开展团队干部业务培训,每两年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团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实行学生干部竞选制和轮换制,推动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和学生会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中学生业余党团校示范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5.加强德育工作专家库建设。加快培育德育专家骨干,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充分发挥德育专家示范引领作用,成立由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视导团”,以视导、培训、交流、考核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对全市中小学德育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成立由班主任工作能手、新秀和优秀班主任等组成的“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讲师团”,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交流推广班主任工作成功经验。6.加强德育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中小学理事会成员多方组成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理事会德育功能,依托理事会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7.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纲要》,进一步规范江苏省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各类挂牌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各市(县)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市(县)区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完善设施条件,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基地的作用,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要组织学生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高中要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9.大力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中小学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依托无锡教育网资源优势,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网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依托学校办学资源优势,普遍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和“无锡市十佳学生社团”,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成果网上展评活动。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校园电影院等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优秀影视剧作品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10.促进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积极普及和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办好各级网上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每年举办全市现代家庭教育论坛活动。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小学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科学化引领和管理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抓好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和示范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校本研究,评选推荐一批现代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和优秀校本课程。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11.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班队会、征文演讲比赛、道德实践、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

觉行动。13.强化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12年实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开展星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和心理健康辅导优秀案例评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鼓励学校引进、培养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每年5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进学校,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14.建立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规范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不同学段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开齐开足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掌握。依托班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国旗下讲话、职前教育、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庭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每年暑假前开展全市中小学“暑假法制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努力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配齐配优中小学法制教育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四帮一”教育和教师“爱生三走进”等帮扶助学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15.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感恩意识;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健康成长”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社会开展“传扬美德,奉献爱心”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观念。扩大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覆盖面,开展校级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每个联系点形成活动特色。每年组织开展“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事迹展评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双有”主题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16.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尊老爱幼”主题;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在端午节期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主题;在中秋节期间,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主题;在七夕节、重阳节期间,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敬老孝亲”主题,开展辞旧迎新、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祭奠先烈、踏青远足、中秋赏月、对联诗会、尊老敬老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成效。17.广泛开展“七彩的假日”学生假期系列活动。稳步推进学校文体设施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和所在社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骨干作用,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假日新视野”、主题游学、网上读书、红色旅游、“快乐大篷车”、“红领巾寻访活动”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生节假日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积极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加快各级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18.深入推进“共同的家园”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总结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成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深化推进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组织师生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具有“积极的发展愿景、良好的舆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的管理机制、鲜明的个性特质”等特征的优良班集体。精心组织“以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班级系列教育活动,把握班级集体及成员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创设主题教育情境,依托主题班队会、班级特色活动、社会实践、集体心理辅导以及课外集体体育游戏等活动,推动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培育一批现代班集体建设特色学校,定期展示现代班集体建设优秀成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把德育工作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以推动。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要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完善德育活动场所设施,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2.强化督导考评。要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先进表彰制度,定期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展示德育创新成果和特色品牌,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和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3.深化科研推动。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着力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教研员负责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对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努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校一项目,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篇二: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小学

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级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联校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各小学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树魂立根,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行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拓德育基地和实施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各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德育网络、德育队伍精良有力、德育途径更加广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的工作局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日常行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将日常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具体目标为: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重点

三年中,要重点推进和实施以下几个行动项目:

(一)养成教育提升行动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各校要重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深化、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活动,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

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行动

加强安全教育。举办安全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措施,不断推进日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加强门卫值班和校内治安巡逻、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整治工作。

(三)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并全面覆盖。学校普遍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稳步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选聘、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小学生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

(四)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

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设立并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各校要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优质课评比。

(五)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提升行动

建立和完善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有心理障碍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制度。制定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工作计划,采取多种救助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挖

掘亮点,培育和树立特殊群体学生优秀典型。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落实“一对一”帮扶。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和村(社区)联系,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发生。配合做好“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十大工程”活动,充分发挥老同志对青少年学生的传承、引导、保护和关爱作用.(六)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落实并抓实学科主渠道教育。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德育主渠道教育,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力求实效。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成人仪式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七)校园文化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全方位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篇三: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黄池寄宿制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13—2016学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教育与德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全面加强和创新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德育工作更加科学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为了保障德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校认真按照潞城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中实施“六大行动”内容全面推进。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开全开足上好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等德育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改进德育课教学,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学科都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教学,给学生传授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到2015年实现各学科德育有机渗透。

在重视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聘任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培训,定期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把班主任工作业绩作为绩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稳定的校内德育队伍。

健全完善德育团队建设,由校长牵头,分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等成员组建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定期研究、部署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少先队要发挥优势,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

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展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与公安、交通、质监、食药等有关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德育实践活动主阵地作用,积极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课外活动,乡村少年宫根据培养目标、活动 时间、活动资源容量,统筹安排,动员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项目,根据学生爱好使学生初步掌握两种乐器演奏技能、两种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两种实践操作技能。

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公益服务场所、社会实践基地(太南八路军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扎实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风、校训的提炼和概括,重视校歌、校徽的创作和设计,使这些外显的精神文化象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内涵。积极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等,由专人管理,有计划的利用这些固定阵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教育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各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议,举办两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按照“七有”,即有教学计划、有制度、有师资、有教材、有场所、有活动、有经费的要求,着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开办率和合格率,积极创建示范家长学校。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贯彻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自护、自救和自我防范能力。注重言行、交往、卫生、起居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贯彻落实教育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需要给予心理帮助的学生,积极化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效监控并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贯彻落实《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开全开足并上好法制教育课程,聘请法制副校长。依托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安全”为主题秋季开学第一课、9月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德育常规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5月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

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期间,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 “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 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

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提供更多关爱。把志愿服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

(六)先进典型选树行动 深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鼓舞全体教师不断进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促使广大师生学有标杆、比有榜样、赶有目标。

采取多种方式,多角度广泛学习宣传国家、省市及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典型事迹,逐步扩大影响力和辐射范围。通过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演讲会等宣讲活动,开展“学典型、赶典型,超典型”主题实践活动,对先进事迹、典型做法、成功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拓展典型宣传的途径和手段,不断拓宽典型宣传的空间,着力增强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典型、走进典型、学习典型、成为典型。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让先进典型带头示范,推广经验,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以先进典型为导向,引领全联校形成良好风尚,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典型的帮带作用,实行先进帮后进,启动后进内力,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成立以刘杰彪校长为组长,崔红斌、郭锋锐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篇四: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东方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1 年 9 月

为进一步巩固学校德育工作经验成果,不断探索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打造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德育工作新提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和福建省、南安市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东方学校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经三年努力,学校德育工作有新的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完善、健全,德育队伍壮大,校园文化更加繁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丰富生动,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德育更加有效。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打好基础。

三、学校德育创安工作提升行动重点项目(一)强化养成教育,促学生言行文明程度提升

1、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 学校道德工作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重点开展遵守校规校纪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 ” 活动,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坚持宿舍管理和班级管理五项评比,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2、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培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

明人的意识,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的能力,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善个人素养。让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二)开展系列安全教育,促校园安全系数提升

2、加强安全教育。举办安全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和工作措施,不断推进日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建立校园应急小分队,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加强门卫值班和校内治安巡逻,加强学生宿

舍安全管理。(三)严慈相济,促遵纪守法意识提升 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 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 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中小学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四)倡导德育入心,促德育实效提升

1、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发挥德育名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引 领作用,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和育人团队成长。实施开展德育课程“精彩一课” 和优秀课件征集评选活动,积极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育教学活动,存进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积极挖掘和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3、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发挥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成人仪式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育人氛围提升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体现个性、促进发展”的要求,制定实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努力使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校园精神培育。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做到严格管理,规范有序。深入推进篇五:金塔县北苑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北苑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3—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全力打造北苑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树魂立根,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行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积极开拓德育基地和实施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各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力争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德育网络科学健全、德育队伍精良有力、德育途径更加广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的工作局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富有实效的德育途径,以德育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日常行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将日常教育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具体目标为: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工作重点

三年中,要重点推进和实施以下几个行动项目:

(一)养成教育提升行动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各年级重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深化、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月”(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活动,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运行机制。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认真贯彻《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校要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行动

加强安全教育。举办安全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系统地加强学生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震、防拥挤踩踏、防食物中毒、用电安全等教育。加强学生安全自救技能训练,形成学校安全演练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并全面覆盖。学校普遍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稳步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结合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加强对校园暴力、网络犯罪、勒索等小学生犯罪早期预防、预警和干预,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

(四)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落实并抓实学科主渠道教育。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德育主渠道教育,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资源,渗透德育,力求实效。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合点,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五)实践育人提升行动

教导处每学期要制定学生大型活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精神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以少先队为组织途径,把学生放进社会大课堂中接受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

(六)队伍建设提升行动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广实行“成长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对挂钩结对的学生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抓好班主任、年级组长队伍培训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校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发挥学校教导处作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指导。发挥综治副校长及校外辅导员作用,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全民德育意识,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

(二)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导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重在落实的思想。通过举办德育例会、组织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开设德育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围绕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德育热点、难点工作研讨,促进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3: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 青少年是学雷锋、践行北京精神的重要主体。2月下旬, 北京市中小学通过学诵雷锋事迹、寻找学生身边的道德榜样、学做志愿者等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接下来, 将建立健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 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

据悉, 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 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 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

篇4: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今年,北京将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三年内推出500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3月5日)

上海:学科德育引爆课堂革命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学科德育”在上海的中小学课堂引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注重“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注重“以美育人”,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被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头。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海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学科综合教研的机制,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教案。

(来源:新华网2012年2月28日)

中山:启动“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

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局在石岐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区教办,市直属学校还各设立了1个分会场。

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强调,全市50万中小学生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做到:一要与时俱进,与全民修身行动紧密结合。去年开始,中山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全民修身行动,教育系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中小学要以此为契机,把学雷锋活动与文明修身行动紧密结合。二要创新载体形式,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不能脱离学校的常规工作,要与爱校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要与学校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要在师生身边树立先进的典型,要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设计更多有利于吸引老师同学们广泛参与而又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新载体和新形式,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三要贴近实际,融入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雷锋精神融入本职工作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积极上进的进取精神,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钉子精神,永远保持雷锋精神对于全体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来源:中山市教育局德体艺科2012年2月15日)

篇5:枣臻小学2010——2015德育三年提升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我校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我校德育工作新提升,结合宁化县教育局的规划布署,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优化育人环境,号召广大学生人人争当红土地上的接班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拼搏创新的客家精神,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三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心理健康、文明礼仪和法纪教育更加有效,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校园文化进一步繁荣,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六个一工程得到夯实,客家文化教育特色更加彰显,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推进我校工作科学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养成教育提升行动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把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定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须知》,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重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制定行为规范教育规划和工作目标,落实岗位职责和评估考核制度,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二)生命安全教育提升行动

加强生命教育。根据《福建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推进生命教育内容进课堂,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把生命教育与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专题教育有机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与学校日常生活与管理相结合。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积极

开展“珍爱生命、幸福生活”等主题教育。

(三)法纪教育提升行动

全面开展“法纪进校园”和“法纪进课堂”活动,抓好每学期第一个月的“遵纪守法专题教育月”活动,形成制度、全面覆盖。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稳步推行全员育人的“成长导师”制度,让所有教师都负责到班,责任到人,担当部分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成长导师”,或分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法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学生校园伤害预警机制,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预防校园侵害案件的发生。

(四)客家文化教育提升行动

在继承和发扬客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德育研究大环境,不断优化学校阵地文化,完善管理制度,丰富客家文化教育,走德育科研之路,使德育工作步步为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浓厚的客家人文氛围,深入开展客文化教育,打造客家文化教育品牌学校。进一步深化拓展六个一工程,即(会唱一首客家山歌、会诵一篇客家童谣,会讲一个客家民俗故事,练就一手剪纸本领、学习一个客家伟人、参加一次客家民俗活动)。通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开展一系列富有客家

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更加浓厚的客家文化教育氛围,做到人人知客家,人人懂客家,人人争当红土地上的接班人。

(五)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提升行动

建立和完善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有心理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帮扶制度。发动社会力量,推广“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办法,让他们感受关爱,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培养奋发向上精神,减轻心理负担。学校制定关爱帮扶特殊群体工作计划,采取多种救助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为特殊群体排忧解难。要挖掘亮点,培育和树立特殊群体学生优秀典型。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落实“一对一”帮扶。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和社区联系,实施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发生。

(六)课堂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和改进德育课程教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发挥德育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配备专(兼)职德育教研员,组织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开展的德育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积极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

论式等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德育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七)校园文化育人提升行动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实施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新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后,统一规范布置图书室、美术室、多媒体室等各种功能室。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图书室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 “争创温馨班级、构建和谐校园”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抓住重大契机开展主题教育,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系列活动,组织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每年举办一次较成功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广泛开展“班班有歌声”、“红歌大家唱”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

(八)队伍建设提升行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师德师风教育,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全面提高师德人文素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

健全师德激励机制,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定期开展全省“师德标兵”和“师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共同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广实行“成长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对挂钩结对的学生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四、保障措施

1、建立由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工会、教导处、少先队、年段组等各部门参加的德育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

2、加大经费保障。学校保证公用经费中按学生人数安排3%以上的经费用于德育工作、德育实践活动,并逐年增加,为德育课教学改革与研究、德育队伍培训进修、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工作表彰与奖励等提供保障。

3、强化督导考评。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把德育工作作为干部、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与教师的职称评聘挂钩。建立和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交流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表彰德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

石壁中心学校

上一篇:服务经验和技巧下一篇:四气新元旦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