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精神内涵

2024-04-26

竹文化精神内涵(精选9篇)

篇1:竹文化精神内涵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之一,借助 **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劲发展,**打造“中国动漫之都”、“文化创意产业之都”的巨大辐射,依靠丰富的竹文化内涵和强劲的竹产业发展态势,完全具备建设“全国竹 文化创意产业先锋 ” 战略 的综合条件。

一、**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是促进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有着深厚竹文化的底蕴。在**,竹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竹子涉及到**食、衣、住、行、用各个方面。正如宋代文学家苏**所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在**,竹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竹子虚心自待,坚韧不拔,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形态品格,长期影响并成为**人民人格和美学精神的一种象征。历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在**或本人是**籍的,咏竹赞竹的诗文,写竹画竹的作品层出不穷。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生笋的典故就发生在**,喜栽孝子竹,孝敬长者,在****然成风。竹乐、竹龙、竹鼓、竹舞等文艺展演形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在**,竹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

篇2:竹文化精神内涵

刘先明/文

大庆石油管理局把2003年确定为该局及其所属企业的“推进发展年”,其中在企业文化战略方面,提出要通过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来促进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发展。

最近,笔者应邀到大庆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与大庆石油管理局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同志的接触、交流,深感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那就是:如果不与时俱进,不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来系统性、有效创新性地赋予“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将有可能会在大庆本土上逐渐失去文化的资源性力量以及现实性的生命力;换句话讲:如果大庆石油管理局以及所属企业能在“推进发展年”中,结合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等实践活动,科学、合理、有效创新地赋予“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真正、最好地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体现,也只有与时俱进地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型的、科学的、适用的、实效的文化内涵,才能保持“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特点、生命力以及产生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那么,在新的时期和环境里,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需要怎样科学、合理、创新、有效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文化内涵呢?笔者体会和建议如下:

一、提高和统一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于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从文化的形成、表现、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企业性、社会性的特征和角度来看,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的全体员工宜充分认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财富或资源对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对大庆市的企业、对我国众多企业文化建设和实践中、甚至对日本、美国等国外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曾经发挥过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性、示范性作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财富或资源不像大庆地下蕴藏的石油只是在大庆的土地上可以采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只是大庆所在地企业可以运用的财富、资源,而且是我国众多企业可以借鉴性运用或曾经借鉴性运用过的财富、资源,甚至还曾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财富、资源;所以,在新的时期和环境里,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要紧迫性地认识到:如果我们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只是停留在以前人创造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文化资源或财富为荣,不是与时俱进地加以丰富性发展和充分性地有机运用、发扬之,那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资源将很有可能转化成为其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的文化资源或竞争性武器。笔者通过近日的实地考察和体验,深感可惜的是: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业中,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发展性运用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方面,与国外一些企业甚至国内一些企业相比,存在观念落后、方法不到位的问题和现象,也正因为此,笔者也非常欣慰地感受到大庆石油管理局的领导在“推进发展年”中提出要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同时,也倍感落实之的方法的重要性和实施进程的紧迫性。

二、需要采用科学、合理、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有效地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文化内涵:

篇3:日本竹文化的内涵及特征探讨

从绳纹时代日本就已经开始使用竹制品, 但是知道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间, 农耕文化从中国传至日本后, 促使大量的生活用竹制品广泛流行, 并开始逐渐延伸到渔业、军事等多个领域。因此, 日本竹文化源自中国, 中国竹文化传到日本后, 经过演化与传承,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特别是日本对隋唐文化的大规模吸收, 使得竹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 中国竹制乐器、生活用品大量传入日本, 日本在此基础上受到启发而制成了有别于中国的折扇。折扇也是当时日本与中国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竹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灌溉等, 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材料之一。伴随着孟宗竹的传入, 竹被应用到了茶道、花道之中, 竹子由绳纹时代的神秘物品变为生活用品, 最后逐渐上升成为了艺术的道具。后来, 日本兴起庄园制, 使得竹林营造技术迅猛发展, 到江户时代, 日本的竹制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有卫生筷子、竹皮鞋、竹皮刷等, 卫生筷子影响至今, 而竹皮刷已经被确定为日本文化遗产。[1]

到了20世纪60年代,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塑料制品逐渐取代了竹制品, 竹制品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反而使得竹子得到很好的保护, 改变了日本的生态环境, 美化了自然风景。在环境保护意识下, 日本对竹子进行保护, 由以前的出口国, 成为了进口国, 主要从中国进口, 国家对竹的重视使得竹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 大量研究机构开始对竹子展开研究和调查, 以期待寻找到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同时大力发展竹文化。

二、日本竹文化的表现形式

日本的竹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竹文化景观和竹文化符号, 以竹为载体来承载日本文化。

1、竹文化景观

(1) 竹与日常生活

从绳纹时代, 竹子就被日本人用来制作在梳子、手镯等物品, 将竹梳插在头发上, 不仅仅是为了装饰, 更多是体现巫术礼仪。日本热爱植物, 他们讲植物绘画在衣物服饰上, 使用植物制作衣物, 其中不乏竹的身影, 现在仍然在使用的草履就是用稻草和竹皮制作而成的, 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对竹子的喜爱, 体现了日本民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1]。

在饮食上, 日本人使用竹制品作为器皿, 承装食物, 一般以蔬菜和米为主食, 很少食肉。竹作为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 很早就被日本人引入到餐桌, 同时由于竹的医药作用而备受日本人喜爱。

日本是岛国, 且在地震带上, 地震灾害频发, 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相当挑剔, 而竹子既轻便又耐用, 所以大量的房屋构建都是用竹制作, 例如屋顶、滴水槽等。同时, 竹子也是庭院篱笆的主要成分之一, 既美观又实用, 充分体现日本名族崇尚自然, 期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景。

(2) 竹与生产

竹的大量使用始于农耕的引入, 在农林渔业里, 随处可见的是竹制品, 竹篓、箩筐、竹篮、簸箕等等。竹也曾经成为食品制作业的必备物品, 包装食品的桶箍大都是用苦竹皮制作而成。甚至于矿山也曾在木材不够的情况下, 使用竹作为矿洞的支撑来替代坑木, 矿山的排水也多采用竹来作为引水渠道。后来, 竹制品手工业的发展, 使得很多精美的竹制品开始走向市场, 特别是茶盒、竹篮、竹箱等, 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必备物品, 还被广泛销售到世界各地。竹对于日本工业生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主要应用的竹的弹性和伸缩性。同时竹对于自然生态的作用也很早就被日本人发现, 并利用竹进行生态保护,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空气等等, 为人们居住提供优良环境。

2、竹文化符号

(1) 竹与宗教信仰

在日本的神道中, 竹是生命力旺盛而且神秘的代表, 被制作成为祭祀的器皿, 人们认为竹内附有神灵, 所以对竹的虔诚是其他国度的人所不能企及的。各种祭祀都会看到竹的使用, 特别是青竹, 通过各式各样的竹制神器来向神灵祈求平安、愿望, 由此可以看出竹在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里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2) 竹与民族风俗

在日本的风俗中与竹联系最大的当属七夕, 人们将写有愿望的五色纸条挂到青竹上, 希望神灵降临到青竹之上时, 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而另外一个节日, 男孩节, 有男孩的家庭要用竹竿制作鲤鱼旗, 并竖起, 以此代表期望男孩鲤鱼跃龙门, 成就一番事业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 日本人在建造房屋的时候, 会进行祭竹仪式, 将青竹放在四角, 并用绳线相连, 期望青竹能够除去污秽, 保佑工程顺利完成。在丧礼上, 也会使用青竹来围在灵柩上, 以此驱除邪魔, 保佑往者去往净土。

3、竹与文学和艺术

关于竹的最早的文学作品《万叶集》中收藏了30多首咏竹的诗词, 在诗句中, 竹的长青不谢, 沙沙的摇曳声, 笔直的身形, 纤细的枝叶都是描写的对象, 充分反映了诗人们闲寂幽雅的审美意识, 这种审美意识也流传在其他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中, 著名的文学作品《取竹物语》中描写的伐竹制器老翁在竹中发现美丽女孩, 并将其收养, 后不断在竹中发现和黄金, 最后过上富足的生活的故事。充分反映了竹文化的魅力, 人们在清贫之时依然热爱竹, 竹这种神秘的物种, 其清新淡雅, 坚韧挺拔的特性深深地感染人们[2-3]。

日本的竹文化离不开茶道, 一般的茶室都与竹林相近, 且使用竹制作成茶几、茶刷、茶勺等工具, 通过这样的布设而营造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从而追求艺术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在日本, 竹往往都是被拟人化的, 将其与男性的生殖器进行比较, 认为竹笋一夜之间冒出, 与男根相似, 代表的是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这是竹文化的基本内涵, 而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逐渐演化, 体现的是日本民族纤细的观察力和独到思维方式, 竹文化不仅仅是日本民族的生活、心理、审美的具体表现, 更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向往。

参考文献

[1]毕雪飞.日本竹文化现象及其内涵[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3) :108-112.

[2]毕雪飞.日本竹文化符号及其内核特征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51-153.

篇4:浅谈紫砂竹货壶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竹货;艺术;特征

1 前言

众所周知,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紫砂壶以其自然质朴的泥料、绚丽多彩的泥色、千变万化的造型、与众不同的工艺、温润古朴的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宜兴又是竹的海洋,茫茫竹海,绵延无际。利用竹子做成的器具更是美轮美奂。而能把“陶”和“竹”结合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的当属宜兴紫砂竹货壶了。

2 紫砂竹货壶的文化内涵

紫砂壶造型简练大方,色彩朴实古雅。与竹子的内涵风格相映成趣。仅就柱子题材的紫砂壶,制壶艺人们设计变化出圆竹壶、方竹壶、竹节壶、竹段壶、竹鼎壶、捆竹壶等多种表现形式,形象地刻画出了笋状、竹根状、竹椅状、竹箩状、竹节状等竹子各个时期的各种形态。在紫砂发展的各个时期以竹为造型题材的茗壶款式丰富而广泛。作者寄情感于“竹”,发人深思于“形”,感慨万千于“意”,将虚心劲节之象征,君子所好之心态,毫无保留地谱写在竹型茗壶创作中。如: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形制以年久风残的竹柴抱成一团,参差错落,自然有状,形态各异,粗细有别,被后世称为“神品”,所以可见一斑了。擅长制作竹型茶壶的名手还有制作《一捆竹太极八卦壶》的邵大亨,制作《竹段壶》的杨凤年,制作《四方隐角竹鼎》范大生的;当代壶艺大师汪寅仙、何道洪、朱可心更是制作竹型茗壶器具的佼佼者。

紫砂竹型茶壶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不仅仅在于紫砂竹型壶形制款式的多种多样,而是与竹子本身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操守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意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在与竹子的关系上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成为文学、绘画及工艺品的传统题材,而青青翠竹千百年来常常被人们喻为坚贞有操守、有气节的象征,为文人墨客所爱,其品性、风韵更是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当你置身于竹的海洋,它会使你心旷神怡,精神倍增,一切烦恼尽清于此。这也是为什么翠竹造型成为了历代紫砂艺人创新喜爱的题材。可以说是紫砂壶表现了竹子的风采,竹子的风采又提升了紫砂壶的品位,他们是相互辉映,共放异彩。

3 结语

篇5:麒麟文化的精神内涵解释

麒麟文化的精神内涵解释

麒麟自古以来就是祥瑞之兽,麒麟文化包含三个精神内核:自强不息,公平公正,幸福祥和。三者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正是人类社会追求幸福的三个阶段。自强不息是团队先拼搏奋斗,是基础;公平公正是社会要平等民主,是发展;幸福祥和是人民生活安康,是结果。麒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创建幸福祥和的生活。

篇6:跆拳道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早在公元688年,新罗王国统一了朝鲜,经济繁荣,百业兴旺,建立了一种“花郎制度”。到真兴王时,便创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组织形式,即将年轻人组织到一起进行武艺锻炼。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身有择”。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士。在一本描写新罗风俗习惯的书《帝王韵记》中,记载着跆拳道活动。

跆拳道要求学员学习攻防的技术和提高道德水平。就像人的精神与身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样,跆拳道的基本技术与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把跆拳道看作一个人的话,跆拳是人的四肢,道就是人的头脑。如果学习跆拳道的人只练技术不修道德,这种人也许具备发达的四肢,但头脑简单或未被开发。所以这种人没有道,不知道应该向哪里走,就算掌握了一点技术,也会乱用走向歧途。因为这种人容易被人利用。如果学习跆拳道的人不仅练技术而且修道德,那么这种人懂得谦虚,知道羞耻。诚实勇敢,有礼有节,自强不息。因此,技术和道德境界将会不断提高。而且,这种人具有应该走的道,所以能够享受美满的道德生活。

下面谈一谈提高道德修养的几个重点。

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懂得忍。忍使人意志坚强,宽宏大量。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烦恼是生来具有的。碰到困难要发扬百折不屈的精神,千方百计地解决困难。要忍得住,挺过去。否则,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忍能保持心平气和,克服心烦意乱。所以能辨别是非,做到心中有数。假如受人打击迫害,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轻举妄动,要顾全大局,不要冤冤相报。否则,害人害己,是非不断。

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懂得诚。诚实的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说假话。承认错误是认识错误的过程,是改正错误的机会。正直诚实的人知道羞耻,能够把握自己。所以,不会明知故犯,不会丢面子。诚者有信,有信用就能得到帮助。否则,假话连篇,不能改过迁善。自欺欺人,不知羞耻。失去信用,得不到帮助。

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懂得仁。仁是修养,慈悲为怀。要大公无私,不要贪图功名。当社会或他人需要帮助时,要义无反顾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做好事也要有智慧。要有礼有节,公平正义,恰到好处不能过度。更重要的是不要等待回报,要心甘情愿。这样就能活的潇洒。否则,就会活的很累。众所周知,能量是守恒的。讲的话,做的事也是某种形式的能量释放。所以,一定有能量的回报。请不要说坏话,做坏事。不然,将有坏报。

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懂得敬,知道尊敬别人。敬则能使人保持醒觉状态。这种醒觉的状态使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使人不耻下问,精益求精。丰富人的知识,能应付各种事物。否则,不能保持醒觉,自高自大,学识浅薄,就不能应付任何事物。因此,学习跆拳道的人要尊敬自己周围的人,虚心向他人学习,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

道德修养,不仅对于学习跆拳道的人,而且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理想的目标。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人。能否达到这个理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精神。

跆拳道是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用肢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同时,它更要求人们把精神的欲求具体化,因此又是一项高尚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跆拳道的所有动作,都是以自己的防卫本能作为基础,然后才逐渐地将其变为一种主观信念,从消极的防御动作发展到积极的进攻形态,最后,才能达到绝对自动化的行为阶段。

在跆拳道中,练习者首先要战胜的不是以对手,而是自己。因为在人的性格中有大胆与怯弱之别,在性情上有勤奋与懒散之分,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在训练中都要克服给自身肉体带来的疼痛、疲劳,甚至伤病的痛苦,只有具备坚韧和坚忍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断克服自身的软弱,达到新的境界。

而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跆拳道的战术中的进攻与防守,力量施于的沉重与轻巧,形式变化的主动与被动等等诸方面,无不包含着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在处理这些瞬息万变的竞争矛盾中,经验固然重要,而理智的思维和敏捷的反应更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也是跆拳道中注重的使自己的心态达到无瑕地的哲理,即心里需有我而忘我而无我。

能否以跆拳道树立武道世家,在于所有专心致志于此项事业的学员们能否实践我们的座右铭,即能否实践跆拳道精神。

跆拳道精神包括--礼仪 廉耻 忍耐 克己 百折不屈 礼仪

这是人类要遵守的最高规范,是教化人类的手段。而且,又是很多圣人君子为了搞好集体生活而定下的不成文的法规。因此,所有学员至少要为遵守以下礼仪范畴中几项最低限度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高昂相互谅解的精神。

2.对于诽谤或侮辱他人的恶习应感到羞耻。3.谦虚、互相尊重人格。4.提倡人道主义和正义感。

5.师范与学员、前辈与晚辈的关系应明确。6.处事要符合礼仪。7.尊重他人的所有物。

8.不论问题的大小,坚持公平原则,慎重处理。9.不送不收心中含糊的礼物。廉耻

要学会分辨是非。如果做错了事,在良心上不管是对三岁孩童还是任何平凡之人都应自觉惭愧,无地自容。例如:

一、不顾没有传授实力,俨然像有权威的师范诱导善良学员走向歧途,却不觉羞耻。

二、示范时为了炫耀威力,把裂开的松板粘合,或预制有裂纹的砖头将其击破,还厚颜无耻地面向观众或学员。

三、过分奢侈装饰道场或以假奖状、假奖杯装饰办公室,用过分虚伪的热情获取学员们的欢心,来隐瞒自己的无能。

四、真正的武道之人即使提升它的段或级也会谦让。相反,要求超过实力以上的段或级,或用钱买也不觉羞耻的似是而非的武道人。

五、任何以私利或炫耀假武力为目的而需要段或级的人。

六、不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弟子而是以盈利为目的运营道场、向学员无理要求钱物或出卖证明书的行为。

七、言行不一致,不守信用的师范或学员。

八、向晚辈询问有关技术意见而感到羞愧的前辈。

九、为了私利奉承于权利,作为武道人忘记应遵守的基本姿态却摆出武道人的样子耍威风。

忍耐

忍即是德。有句古语里说忍一百遍能使家庭和睦,即能忍的人可得到幸福与繁荣。无论是持有高段的人还是技术完美无缺的人,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设一目标,再以持久的忍耐力不断地向那一目标迈进,才能如愿以偿。

在14世纪罗伯特·布鲁斯由于屡次战败自暴自弃时,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蜘蛛在树枝上织网,不顾失败七次,还继续努力编织,第八次终于成功的情景,重新得到了勇气,终于解放了苏格兰。这一事实想必就是忍的成就。因此,作为跆拳道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忍耐并克服它,才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克己

不论道场内外,克制自己着实是重要的问题。假如在自由对打时,因某些失误,被下级或同僚挨打时,若不能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加以攻击,将会造成事故。而且,不谦虚不节制,没有分寸地生活,盲目羡慕他人,爱慕虚荣也将会失去作为武道人的资格。老子曰:强者不是战胜对方的人,而是战胜自己的人。即自胜自强。

百折不屈

有个记载广泛流传于世的最伟大、最勇敢战斗的简朴碑石,此碑文上写道:“这里安息尽全部义务的三百名勇士。”这是说LEONIDAS和他的最勇敢的三百名部下在THEMOPHYLAE与强大的XERXES对敌时,向全世界显示了什么叫百折不屈的气魄。即以他的勇敢和坚强意志对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丝毫不屈服,不畏惧,坚持奋战到最后,体现了百折不屈的气魄。

一个真正的跆拳道人是谦虚、正直的。若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论对方是谁或其人数有多少都会应丝毫不畏惧,不犹豫,果断的向前迈进。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明知是正义的也不敢大声高喊,更不敢站出来的人,是没用的胆小鬼;向着既定目标,以百折不屈的精神,正直的倾注一切精力,就没有失败的人。

礼仪

这是人类要遵守的最高规范,是教化人类的手段。而且,又是很多圣人君子为了搞好集体生活而定下的不成文的法规。因此,所有学员至少要为遵守以下礼仪范畴中几项最低限度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高昂相互谅解的精神。

2.对于诽谤或侮辱他人的恶习应感到羞耻。

3.谦虚、互相尊重人格。

4.提倡人道主义和正义感。

5.师范与学员、前辈与晚辈的关系应明确。

6.处事要符合礼仪。

7.尊重他人的所有物。

8.不论问题的大小,坚持公平原则,慎重处理。

9.不送不收心中含糊的礼物。

要学会分辨是非。如果做错了事,在良心上不管是对三岁孩童还是任何平凡之人都应自觉惭愧,无地自容。例如:

一、不顾没有传授实力,俨然像有权威的师范诱导善良学员走向歧途,却不觉羞耻。

二、示范时为了炫耀威力,把裂开的松板粘合,或预制有裂纹的砖头将其击破,还厚颜无耻地面向观众或学员。

三、过分奢侈装饰道场或以假奖状、假奖杯装饰办公室,用过分虚伪的热情获取学员们的欢心,来隐瞒自己的无能。

四、真正的武道之人即使提升它的段或级也会谦让。相反,要求超过实力以上的段或级,或用钱买也不觉羞耻的似是而非的武道人。

五、任何以私利或炫耀假武力为目的而需要段或级的人。

六、不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弟子而是以盈利为目的运营道场、向学员无理要求钱物或出卖证明书的行为。

七、言行不一致,不守信用的师范或学员。

八、向晚辈询问有关

技术意见而感到羞愧的前辈。

九、为了私利奉承于权利,作为武道人忘记应遵守的基本姿态却摆出武道人的样子耍威风。

忍即是德。有句古语里说忍一百遍能使家庭和睦,即能忍的人可得到幸福与繁荣。无论是持有高段的人还是技术完美无缺的人,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设一目标,再以持久的忍耐力不断地向那一目标迈进,才能如愿以偿。作为跆拳道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忍耐并克服它,才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论道场内外,克制自己着实是重要的问题。假如在自由对打时,因某些失误,被下级或同僚挨打时,若不能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加以攻击,将会造成事故。而且,不谦虚不节制,没有分寸地生活,盲目羡慕他人,爱慕虚荣也将会失去作为武道人的资格。老子曰:强者不是战胜对方的人,而是战胜自己的人。即自胜自强。

有个记载广泛流传于世的最伟大、最勇敢战斗的简朴碑石,此碑文上写道:“这里安息着尽全部义务的三百名勇士。”这是说LEONIDAS(列奥达尼)和他的最勇敢的三百名部下在THEMOPHYLAE(温泉关)与强大的XERXES(薛西斯)对敌时,向全世界显示了什么叫百折不屈的气魄。即以他的勇敢和坚强意志对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丝毫不屈服,不畏惧,坚持奋战到最后,体现了百折不屈的气魄。人的肉体可以被打倒,但精神不会!

篇7:红领巾团队精神文化内涵

我们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们的口号:兴趣与学习并重,特长与成绩同行。

我们的方法: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我们的誓言:为了孩子,我们义不容辞!为了理想,我们锲而不舍!为了事业,我们精益求精!为了团队,我们永不言败!

我们的信仰:只要活着,就要把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我们的品牌:家长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孩子进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我们的铭记: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

篇8: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

企业文化相对于民族文化来说, 是一种亚文化, 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日本的民族精神和宗教信仰是日本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渊源。

(一) “武士道精神”———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根基

日本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精诚效忠、克制律己的“武士道”精神, 是形成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精神根基。“武士道”从字义上理解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佛教, 给予武士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 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 恬静地服从;二是神道, 教导武士对天皇绝对的忠诚, 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 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三是儒家思想, 主要是孔孟的教诲, 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渊源。因此, “武士道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但我们认为,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武士道“忠”的观念激发企业强大的内聚力;武士道“和”的观念造就企业高效能的团队精神;武士道的“恩赏观”转化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松下七精神”中就有“工业报国”、“感恩戴德”等信条;丰田汽车公司明确提出:“尊崇神佛, 心存感激, 为报恩感谢而生活”。

(二) “宗教信仰”———日本企业文化的诱发因素

日本的宗教信仰, 是形成日本企业文化的诱发因素, 因此, 与别国企业文化相比, 日本企业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其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 儒家思想、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并逐步形成了以“忠一和”为代表的企业文化, 反过来, 这种企业文化又利用宗教的形式得以实施。由于日本宗教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 日本员工对企业这种充满宗教色彩的哲学思想也极富包容性, 因此,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理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各具特色, 但都以儒家的“和”、神道的“忠”为基础。同时, 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 儒家“仁、义、礼、智、忠、孝、和”等伦理思想和“忠于天皇, 拼死不憾”的神道精神成为日本企业经营哲学的根基, 形成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模式, 而在这种宗教文化诱发下的企业文化又以宗教信仰的方式, 打造企业理念, 规范企业行为, 塑造企业形象, 使企业的生产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 同时也是员工精神财富的享受。我们认为,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结合, 是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说, 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日本企业文化, 宗教信仰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

日本企业文化既根植于本国的民族文化, 又充分体现了西方科学文化和东方儒家文化的融合, 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 “和魂”———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

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 “和合”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魂”从观念上保证了员工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并和谐相处, 减少了人际关系的内耗, 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成为日本企业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 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日本企业文化的“和魂”具体表现在:

1.“以人为本”

日本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仁、礼、义”, 在日本发展为“和、信、诚”。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就是儒家人本文化影响的产物, 它把儒家重视思想统治、讲求伦理道德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人本思想发展成为日本企业文化之魂。日本企业非常关心、爱护、尊重员工, 员工被放在利益相关群体的首位 (客户次之, 股东更次之) ;通过确立员工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索尼公司总经理盛田昭夫所言:“日本优秀的公司根本不存在什么奥秘和秘诀。一个企业的成功, 靠的是人而不是某种理论、计划或政府政策。”这种“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既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 更是对员工的尊重、培养和激励,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力与活力。

2.“家内和合”

日本企业强调“家内和合”的理念, 极大地淡化了企业所有者与从业人员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使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为企业凝聚力的培育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企业界有识之士认为, 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道德观、秩序观为企业“提供了全部活动的思想基础”, “在日本人看来……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 势必带来和谐和成功” (谭一夫, 2000) 。在“家内和合”理念的影响下, 日本人把企业看成是家族的延伸, 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家内和合”的大家庭气氛, 把雇佣关系转化为一种“亲情”关系, 强调只有当“个人的需要能在企业内得到满足, 才能努力于生产工作” (巴斯克、艾索思, 1984)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20世纪80年代之前, 日本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度”。“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造就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家族意识, 而“企业内工会制度”是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保证, 它减少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对抗, 使员工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培养员工以公司为家, 对企业忠诚、敬业, 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二) “忠孝”———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日本人的“忠孝”观念也源于中国儒家文化, 但在日本得到了适应性的发展。儒家的“家、国、天下”的理念在日本发展为“国民一体”的伦理观, 并进一步强化了“忠孝观念”。日本人具有很强的企业观念与国家观念, 其社会价值观的次序依次是:公司———国家———家庭———个人。具体表现为:“生产报恩, 产业报国”, 即员工忠诚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又忠诚于社会国家;员工对企业有一种感恩报恩, 忠于企业的“从一而终”的感情, 而公司、企业家具有一种自发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观念。日本企业文化的“忠孝”具体表现在:

1.“以社为家”

许多日本企业家认为, 企业不仅是一个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 而且还是满足企业员工广泛需求的场所。日本的家文化与中国人明显不同, 它注重的是财产“家”文化而不是血缘“家”文化, 即重视家产而不是家系。因此, 日本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化的管理方式, 既着眼于建立缘约关系, 把员工看作家庭成员, 又着眼于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和热情, 使企业具有较大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关注集体最终目标, 企业和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日本人认为, 出色地完成工作、实现集体目标, 就是履行上天赋予自己的义务, 是自己获得社会权利的前提。二是重视企业业绩。日本人的“忠”是建立在报恩这个深层次文化基础之上的。在日本, 忠诚并不意味着被动的恭敬和献身, 而是与成功和奋发努力相结合的能动的服务与表现, 只有在本职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员工才算履行了“忠孝”义务。三是提供团结的心理基础, 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忠孝观念为日本社会形成高效的整合机制提供了文化的和心理的基础, 使个人与集体紧密结合。所以, 日本人的“以社为家”更具有社会意义, 推行“以社为家”的管理方法也更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员工在这个“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心和能力, 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亦由此而来。

2.“国家至上”

日本人的价值观念更强调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企业具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和报效国家的双重目标, 员工则将爱国之情体现和落实在对企业的效忠上。通过强调企业功利和弱化个人意识, 并将企业功利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 也使企业行为赢得了政府的鼎力支持, 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摆脱了因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矛盾和困惑, 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企业不断创新的事业中。涩泽荣一就说过:“仅仅一个人是成就不了什么事的, 还要有国家的助力……财富越多, 所接受的社会助力就应当愈多, 故救济社会就是酬报此恩惠的行动, 毋宁说是当然的义务” (潘承烈, 1996) 。因此, 日本企业绝不将“赚取利润”放在首位, 相反, 他们更多强调的是企业的责任, 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丰田公司社训中有:“上下同心协力, 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 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松下电器公司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正是这种崇高的责任、“感激”、“报恩”的思想, 使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 “创新”———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来,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意识, 而地处“边缘文明”地带而背负的异域文明的压力和挑战又形成了日本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 这两者使得日本民族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 吸收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生存。“当面临重大变化的时候, 日本人有迅速适应新事态的特长 (比其他国民突出) , 而不受过去的经验和理想的束缚”。“日本人有他的特点, 当他们面临重大变革时, 能够不顾任何重大打击, 不囿于以前的立场和经历, 而在新的基点上重新站起, 竭尽全力来适应新的局势。这种积极的适应能力, 有它优良的传统” (高桥龟吉, 1984) 。日本企业文化的“创新”具体表现在:

1.“熔炉文化”

日本人认为:“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可以产生碰撞和狂热, 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 (王关义、刘益、刘彤等, 2004) 。因此, 日本在企业管理中既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又重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和魂”与“洋才”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精明善变, 将各种文化因子融汇创新, 努力发掘和创造适合日本民族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具有将遵守法度、讲求秩序的西方理性主义与追求“一团和气”、讲求“温良恭俭让”的东方灵性主义融为一体的特色, 形成了古今一体、东西合璧、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学习的精神是日本迈向繁荣的第一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哲学是“事业在于人”, “丰田纲领”还提出“潜心研究与创造, 不断开拓, 时刻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 等等。丰田公司正是靠这种企业文化形成比较和谐的劳资关系, 吸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 创造出先进的管理方法———丰田工作方式, 从而在新产品开发及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成为日本第一大企业 (张德, 2009) 。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的破坏”, 就是不安于现状, 不断地打破常规;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 只有创新的经理或领导才是企业家 (熊彼特, 1990) 。创新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 也是企业家精神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创新精神。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在其塑造的“本田精神”中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 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要点:“人要有创造性, 决不摹仿别人;要有世界性, 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 增强相互的理解。”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也强调:“永不步人后尘, 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 “干别人不干的事。”他在《走向世界》一书中把开拓新技术称为“求生存的手段”和“企业生存之路”。□

参考文献

[1]谭一夫.日本式管理[M].西苑出版社, 2000.

[2][美]巴斯克, 艾索思.日本的管理艺术[M].广西民族出版社, 1984.

[3]潘承烈.中日企业文化荟萃[M].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6.

[4][日]高桥龟吉.战后日本经济跃进的根本原因[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5]王关义, 刘益, 刘彤, 等.现代企业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篇9:竹文化精神内涵

关键词:越南;竹;梅

一、前言

越南古代诗歌作为越南11-19世纪中叶古代文学的一大分支,受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在越南人民心目中象征着坚忍不拔、不惧困苦的“竹”与“梅”自然成了诗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儒家学说的观点里,“竹”、“梅”、“松”、“菊”象征着君子的高风亮节。文人雅士常将这四种植物栽种在自己门前,用来衬托自己高尚的品德。

但“竹”、“梅”、“松”、“菊”不仅仅只是君子高风亮节的代表,它们还有其他的文化内涵。越南文学家范贵适(Ph?m Qúi Thích, 1760-1825)所处的时代正是越南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之时,他难以施展自己的雄心抱负,只好归隐。在他的作品《书怀》中,用荒芜的松菊衬托了祖国山河落寞萧条的景象:

故国山河已大殊,故园松菊半荒芜。

茫茫天地还逋客,扰扰风尘自腐儒。

在越南的古代诗歌中,对比起“松”、“菊”,“竹”与“梅”出现的更加频繁,其文化内涵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二、代表“君子高风亮节”的文化内涵

越南黎朝开国元勋,15世纪越南最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更是越南古典文学三大诗人之一阮廌(Nguy?n tr?i, 1380-1442)曾写道:

Trúc T??ng H? nên thêm ti?t c?ng

Mai L?m B? ??m ???c c?u th?n.

这句诗中包含着两个中国文学典故。蒋诩竹(trúc T??ng H?)是蒋诩所种的竹子。蒋诩西汉人,为人做事正直廉洁,不愿仆从于当时执政者王莽而告老还乡。他在自家门前种了三行竹子以表明自己的志气。林逋梅(mai L?m B?)是林逋所种的梅树。林逋北宋人,性情淡薄、不喜名利。他一生并没有娶妻生子,却种了许多梅树、养了许多鹤作伴。人们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梅妻鹤子(Mai là v?, h?c là con)。

由于受到儒家道德观念和美学研究的影响,再加上阮廌一直服务于救国斗争和建设国家的事业,他不止一次的用“竹”、“梅”来形容君子的高风亮节:

Trúc mai b?n c? h?p nhau quen 竹梅老友熟悉得知根知底,

C?a m?n t??ng ?ào ch?n ng?i chen. 权贵官宦之交却怕鱼龙混杂。

Trúc mai ch?ng ph? lòng qu?n t? 竹梅不辜负君子,

Viên h?c ?? quen b?n d?t d?n. 隐士与山人作伴。

越南历史上功绩最卓著的一位皇帝,也是15世纪下半叶最有名的诗人黎圣宗(Lê Thánh T?ng, 1442-1497)十分精通汉诗音律。他在《琼苑九歌》中所作的9首汉语诗歌分别是:丰年、君道、臣节、明良、英贤、奇气、书草、文人和梅花。由此可见,黎圣宗是偏爱梅花傲骨的。

三、代表“夫妻之情”的文化内涵

在越南最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金云翘传》中,“竹”与“梅”出现的十分频繁,象征着夫妻伴侣之情:

Ch?c r?ng mai trúc l?i v?y(1679) 自谓良缘未绝,

Ai hay v?nh quy?t là ngày ??a nhau. (1680) 怎知长亭送别,竟是生死殊途。

Tái sinh ch?a d?t h??ng th?(707) 劫数尽,好梦难圆,

Làm th?n tr?u ng?a ??n nghì trúc mai. (708) 他生未卜,结草含环了愿。

M?t nhà sum h?p trúc mai(1381) 竹梅情味相投契,

Càng s?u ngh?a b?, càng dài tình s?ng. (1382) 相爱思情比水长。

四、描绘“竹”与“梅”景色的诗句

陈朝田园山水诗人阮忆(Nguy?n ?c)在《春日村居》中描写了乡村田园风景:

竹径荫荫草色萋,柴门深锁画烟迷。

枝头花重蜂须粉,帘额芹香燕子泥。

阮廌在自家周围种了竹子与梅树,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不少描绘“竹”、“梅”景色的诗句:

Gi?u th?a th?a, hai khóm trúc 篱笆稀疏两丛竹,

Gi??ng th?p th?p, m?t n?i h??ng. 床铺矮矮米饭香。

16世纪汉、国语诗均成就卓著名家阮秉谦(Nguy?n B?nh Khiêm, 1491-1585)在其作品《与高舍友人别后》中这样写道:

相逢乱后老相催,缱绻离情酒数杯。

夜静云庵谁是伴,一窗明月照寒梅。

这首诗的诗歌风格在继承了15世纪诗歌浏亮、清丽的特点之上,又借用“明月”、“寒梅”为其增添几分伤感的色彩。

1813年阮朝前期作家阮攸(Nguy?n Du, 1765-1820)出使来到中国,在杭州写下了《读小青记》:

西湖梅花尽成墟,独吊窗前一纸书。

脂粉有神怜死后,文章无命累焚余。

古今恨事天难问,风韵奇冤我自居。

不知三百余年后,天下何人哭素如?

诗中提到尽成墟的梅花,为后文感叹三百年后,无人还会记得自己多增添了一份伤感之情。

五、结语

在近八个世纪的越南古代诗歌中,出现“竹”、“梅”的诗句数不胜数。这都是越南人民对这两种数百年来与他们同生共长的“竹”与“梅”喜爱之情的结晶。我们从这些作品中读到了越南人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更读懂了越南人民用“竹”、“梅”坚忍不拔、不惧困苦的品质来象征自己性格和灵魂中蕴涵着的品质。在这里,我们只能简单地列举一些代表作来分析其所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而这一话题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Nguy?n Xu?n Kính. Thi pháp ca dao. NXB ?H Qu?c gia Hà N?i. Hà N?i - 2006

[2]Nguy?n Du. Truy?n Ki?u (Qu?c ng? VN). NXB V?n hoá - Th?ng tin. Hà N?i - 2000

[3]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4]黄轶球.金云翘传(中文译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于在照.越南文學史.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1

上一篇:省委省政府召开孝感市三级干部大会下一篇:卢南小学学生资助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