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2024-04-27

大学写作复习纲要(通用6篇)

篇1: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1.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

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具有政治性、职权性、政策性、传播性四个特点。

2.按照公文的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式,可分为: 1.上行文(请示和报告)2.平行文(函)

3.下行文(命令(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4.泛行文(公告、公报)

3.按照公文的秘密程度,可分为: 1.绝秘公文(最长期限30年)2.机密公文(最长期

限20年)3.秘密公文(最长期限10年)

4.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尚书》,所收录的文章多数也是公文。《尚书》中的文章,分为六

种体式:典、谟、训、诰、誓、命。

5.公文是最古老的一种文章体裁,它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在我国,殷商时期称它为“书

契”,秦朝叫“六辞”。之后的各个朝代,有的称“枢机文”,有的称“简牍”、“文书”、“文案”。

6.我国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一句是1999年12月2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国

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

7.行政公文的文面格式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大部分,共16项要素。

8.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位于主送机关下一行,每自然段开头均要左空2字书写,回行

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用3号仿宋体字,每行28字,每页22行。包括缘由、事项、结语三部分。

9.印章即公文最后生效标识。公文除会议纪要和印制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应当加

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单一机关行文,盖一个机关印章,成文日期右空4字。两个机关联合行文,盖两个印章,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个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排列整齐,印章不得交错,相距不得超过3mm。三个以上联合行文,盖三个以上印章,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三个印章,两端不得超过版心;最后一百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列;印章之间不得交错;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当公文排版后所余空间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应通过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

10.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张贴的公文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

要确定。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版心指书刊印张中除去余白印有图文的部分)为:156mm×225mm。

11.“应用文”这一概念的最早使用,现在学界一般认为是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文概》。

12.应用文五要素:作者、读者、文本、沟通、语境。

13.应用文作者类型:

群体作者,是有两个以上的作者基于某一实际的写作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图、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

个人作者,指从写作意图的确定到写成文章都是代表个人、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作者类型。法定作者,指写作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指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中的一些文体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须是依法成立的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出公文并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机关和法人代表。

代言作者,实际上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的人。

14.应用文的特点

(1)在内容上,真实可靠,言必有证

(2)在结构上,遵循常规,有惯用程式

(3)在语言上,朴实、精炼、准确

(4)在使用上,讲究时效,直接作用于现实

15.命令(令)是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下行公文。命令(令)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法律、法令、规定等法规所发布的文件。具有强制性、严肃性、权威性的特点,按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1)发布令(2)行政令(3)嘉奖令(4)任免令四种。

16.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是一种有较强教育作用和指导作用的周知性下行文。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17.函是用于不相隶属单位之间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使用的公文。公函的结构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18.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批复是与请示相对应的下行文。

19.公文的紧急程度有特急、急件两类,紧急电报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20.公文办理程序分为收文和发文两个阶段。

21.主题词中类属词的标注,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

22.公文标题中除了法规、规章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23.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公文。会议纪要向上汇报,让上级了解情况,同时要向下传达,以便下级机关遵照执行,因此它的行文方向较为灵活,可上行、下行和平行。会议纪要的成文时间一般写在标题正下方(不用盖章),也可可采用题注形式。

24.会议纪要的纪是综合要点的意思,其具有纪实性、概括性、约束性、依附性的特点。

25.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收集材料,真实反映,写纪要前要收集与会议有关的文件,做好会议纪律,确切掌握会议的全面情况,真实反映会议内容和与会者的观点就,准确传达会议的主题和精神。抓住重点,突出中心,纪要就是综合要点,应该围绕会议中心,综合概括会议内容,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并非不分主次地有闻必录。条理清晰,言简意明,纪要应充分掌握系统性和条理性,坐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用于简明扼要,客观准确,特别注意用好习惯用语,比如会议强调、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等,突出会议主旨。

26.调查报告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也称为“调查分析”、“考察报告”、“调查汇报”、“调查附记”等。具有内容真实、针对性强、材料典型、注重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四个特点。

27.会议纪律结尾要另起一行,写明“散会”,并可注明散会时间。

28.计划是为完成某项任务和实现某项目标而事前拟定的关于目标、措施和步骤等内容的文书。计划是个统称。通常人们所说的“规划”、“设想”、“安排”、“要点”、“方案”等等,都属于计划的范畴。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预见性计划是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制定的,在撰写计划时,必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2)指导性计划的内容是对未来要做的事情的打算和安排。为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工作的开展和时间的安排等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3)可行性在制订计划时必须十分重视其可行性,要写明完成计划的具体办法、措施、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29.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进行回顾、分析,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并作出指导性结论的一种事务文书。

30.述职报告是领导干部向所属的职工或上级组织和领导陈述自己任职时期内的工作情况的自我评述性报告。具有个人性、真实性、通俗性三个特点。

31.述职报告通常是由标题、署名、称谓和正文四部分构成,其写作要求是: 1.内容全面,实事求是。述职报告内容要涵盖自己任职范围内的各方面工作,要客观反映全面情况(包括成绩、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实事求是对自己作出评价,不夸大成绩,不忽视缺点。2.选好角度,重点突出。述职报告涉及内容多,写作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述职者要善于把

握角度,选择最典型事例说明工作实绩,充分展现其工作风格、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行文庄重,语言朴实。述职报告是述职者面对听众作正式、庄重的汇报,写作时要注意措词严谨、用语朴实、语气谦恭,言辞不渲染、不溢美、不夸张,不说过头话。

32.述职报告与个人的区别。相同点: 述职报告与个人总结都要对过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都用于个人。不同点: 1.撰写目的不同。个人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回顾工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以推动今后工作;述职报告则通过陈述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具体材料和数据,说明履职情况,为上级有关部门选拨、考核、奖罚提供依据。2.写作重点不同。个人总结的重点,不受职责范围的限制,凡是做过的工作,取得的成果,都可写入总结之中;而述职报告则必须以履行职责方面的情况为主,重点展示履行职责的思路、过程和能力,要回答称职与否。3.表达形式不同。述职报告采用“报告”形式,主要运用叙述的方法;总结则既注重叙述,又重理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33.演讲稿又称演讲辞,是演讲者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演讲前事先准备好的供演讲使用的文稿。

34.演讲稿的特点:激励性,“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情境性,顾及听众的心理,时间效应和地点环境等,具备应变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社会性,力求提出和回答人们所关注和瞩目的焦点问题。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声韵美,演讲是通过有声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因此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把语言转换为有气势,易产生听觉效果的短句、排比句等,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清晰流畅。

35.感谢信是机关、团体、单位或个人获得有关方面和人员的关心、支持、帮助、慰问、馈赠后,向对方表示感谢的书信。特点1.表彰性2.感恩性3.宣传性。

36.慰问信是机关、团体、单位向有关方面或有关个人表示安慰、问候、鼓励和致意的一种公务书信。它能体现组织的关怀、温暖,社会的爱心与支持,朋友、亲人的深厚友谊,给人以奋进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37.请柬,也称请帖,是为请客而发出的礼节性的通知书,是信件、名片、帖子等的总称。它是人们在社会交际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文书。

38.邀请书是为了请别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而发出的礼节性书信。邀请书是比请柬更为复杂的请帖,它是党政军和各学术团体在召开重大会议时,经常使用的应用文样式。它除了有请帖的作用外,还向被邀请者交代有关需要做的事情。特点有三:(1)礼仪性

(2)明达性(3)书面性。

39.建议书是个人或团体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提出开展某项工作或活动的建议的一种专用文书。它有时也称意见书。按法律章程规定的机构或个人提请国家代表机关或有关会议讨论的意见,称提案。

40.求职信也称自荐书(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和评审人介绍本人有关情况、表明求职意图、希望对方予以任用的一种书信体文书。

41.写作求职信要注意哪些问题?(1)介绍情况既不夸大其词,也不妄自菲薄,要谦虚、自信地全面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必要时可附上有关证明材料。(2)感情要诚恳真挚,恰当表达自己的愿望,对用人单位不可有过多溢美之辞,以免引起对方反感。(3)一般不宜提过高的条件或报酬,要体现出勤奋、踏实、稳重的精神风貌,给对方良好的印象。

42.启事是单位或个人公开向人们告知、声明某事,并请求公众予以协助而发的文书。“启”即叙说、陈述之意;“事”即事情。启事,即公开陈述之事。启事通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43.启事的“启”意思是叙说、陈述,事即“事情”。

44.启事具有告启性、祈使性、广泛性三大特点。

45.海报是向公众报导文化娱乐和体育消息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消息的一种招贴。

46.海报具有内容真实、传递信息快、吸引力强、制作方便等特点。

47.海报写作应做到“三求”,即求真、求简、求活。

48.求职信具有自荐性和表现性两个特点。

49.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组织表达意愿,向某社团组织、机关、学校、企业、单位领导提出请求时使用的一种文书。

50.倡议书写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倡议的内容要有时代感,是时代、公众关心的事情才能引起更多人积级响应。(2)倡议的事顶应切实可行,且必须清楚明白,使响应者的行动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依据。(3)语言应有鼓动性和号召力,能激发公众的激情,从而使倡议能得到很好的开展,达到预期目的。

51.倡议书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号召性等特点。

52.倡议书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和倡议事项和要求等内容。

53.聘书的写作要求? 1.聘书要郑重严肃,对有关招聘的内容要交待清楚,同时聘书的书写要整洁、大方、美观。2.聘书一般要短小精悍,不可篇幅太长,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流畅,态度要谦虚诚恳。3.聘书是以单位名义发出的,所以一定得加盖公章,方视为有效。

54.邀请书与请柬的区别。

相同点:请柬与邀请书相比,都具有“邀请”的作用,同样具有庄重性和礼仪性的特点。不同点:(1)邀请书的使用范围比请柬广泛。邀请书涉及国家元首互访、大小会议、庆典、报告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请柬多用于喜庆之事,而多为个人使用。(2)邀请书的内容比请柬复杂,信息容量更大。邀请书除了要象请柬一样写明活动时间、地点外,还包括介绍活动举行的背景、意义,活动的具体安排等,有更详细的邀约内容,因而一般采用书信体格式。(3)邀请书的措辞及制作比请柬更朴实。邀请书的语言较之请柬更为平实晓畅,较少使用文言词语;邀请书可以有艺术的装饰,也可以是一张礼仪信函,一般没有请柬制作得精美。

55.感谢信的标题三种写法: 1.直接以文种“感谢信”为标题; 2.由受文单位和文种组成,如《致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感谢信》; 3.由发文单位、受文单位及文种组成,如《中共中央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感谢信》。

56.申请书的标题可以单由文种构成,如“申请书”;也可以由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入党申请书”、“关于加入××协会的申请(书)”。

57.欢送词,是在送别来宾的仪式上或在会议结束时,主人对客人或会议代表的离去表示欢送的讲话文稿。特点(1)惜别性(2)口语性(3)简短性

58.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报告属于陈述性上行文,行文的目的是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制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特点(1)汇报性(2)陈述性(3)客观性3.种类(1)工作报告(2)情况报告(3)答复报告(4)报送报告

59.函按行文目的、内容,可分为商洽函、问答函、请批函和告知函。商洽函用于机关单位之间相互商洽事项、联系工作。问函答用于机关单位之间相互询问问题、征求意见和答复询问事项。请批函,也称为申请函,用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告知函用于告知不相隶属机关有关事项。

60.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批复是与请示相对应的下行文。特点(1)被动性先有请示后有批复,行文具有被动性。(2)针对性批复内容应针对请示内容,请示什么就批复什么。批复对象也要针对请示机关,谁请示就给谁批复。(3)权威性批复传达的是上级机关的结论性意见,下级机关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违背。

61.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是一种有较强教育作用和

指导作用的周知性下行文。

62.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通报与通知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情况。通知主要用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和转发公文,告知需办理和周知的事项;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交流重要情况和信息。

(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要求受文机关遵照执行。而通报的目的不是贯彻执行,而是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们,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引起人们的重视。

(3)表现方法不同通知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语言具体明白;而通报的表达方式常常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陈述事实,说明问题,分析评价,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63.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以及任免人员时使用的公文。其特点为(1)使用范围广(2)告知及时性(3)指导性强(4)行文方向不确定,其种类可以分为:(1)发布性通知(2)批转(转发)性通知(3)事项性通知(4)会议通知(5)任免通知

64.应用文写作源远流长,诸葛亮《出师表》就是一流传千古的(报告)

A请示B报告C意见D通报

65、下面哪种公文是不适合向下级制发的文种(报告)

A决定B指示C报告D通报

66、《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公文有十三种,除某种公文外,应该加盖印章,这某种公文指的是(会议纪要)

A通报B会议纪要C通知D通告

67、演讲稿或用华丽的辞藻和澎湃的激情,以类似散文或诗歌的形式开场,以引导听众进入美的意境,这种开头方式叫(抒情式)

A 抒情式B幽默式C悬念式D开拓式

68、公文生效的标志是(A)

A印章B文件头C发文字号D成文时间

69、向不相隶属的单位请求答复、批准,使用(函)

A请示B意见 C函 D报告

70、向有关单位提出问题咨询情况使用(函)

A请示 B报告 C意见 D函

71、关于印发《XX市国家税务局局长办公会议纪要》的通知,其作者是(XX市国家税务局)AXX市国家税务局 B局长 C局长秘书 D会议记录着

72、全国人大公布有关领导职务选举结果(A)

A.公告B.通告C.启事D.通知

73.某市港船监督局因航道施工告知行船在一规定时间内航行注意事项(B)

A.公告B.通告C.启事D.通知

74.某公海海域进行军事演习,告知各国行船、飞机绕道航行(A)

A.公告B.通告C.启事D.通知

篇2: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简答题

填空题

名词解释

判断题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维修养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四节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二、善于对比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第五节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挖掘思想深度

新闻的针对性要求挖掘思想深度,它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判断题)第五章 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填空)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新闻跳笔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百度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二、多用子概念

三、多用大白话

第八章 消息 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填空)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名词解释)--百度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二、描述型导语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三、评述型导语

四、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二、拟人

三、借用

四、对比

五、直呼

六、排比

七、惊警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三、横向结构

四、点面结构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

——新闻背景 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3(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第四节

简讯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判断/填空)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简答)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填空)

一、对比

显现

二、量化

集中

三、以点带面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名词解释)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第三节

新闻素描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花絮的写作讲究,一是;小角度,二是大视野,三是)轻松幽默、亦庄亦谐.。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判断题)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 4 的需求。

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通讯的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有两种方法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三、一般叙述性材料。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三、简洁清晰原则

四、均衡对称原则

五、跌宕起伏原则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二、横式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名词解释)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二、新闻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三、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四、“冰点”人物

五、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事件通讯中的每个事件的经过,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首要展示的线索。

三、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事件通讯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

四、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通讯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

五、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一)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二)“多线条过程”结构;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二、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三、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一)展现型;

(二)剖析型。

纪实手法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专访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一、问答整理式

二、散文处理式

三、口述实录

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新闻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镜头感(填空)

(一)巧妙的“截取”;

(二)适当的“放大”。

二、透视感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三、现场感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细节要有特点

(二)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网络媒体:通过因特网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简答)

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一)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一)多媒体传播;

(二)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二、原创新闻

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二、超文本写作

篇3: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高三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复习课,因此上好高三复习课就成为高三教师在教学中取胜的关键。实践证明,没有理论指导的复习课是盲目的。可以说,我在提高复习课效率上的成功,得力于“纲要信号图示法”的指导。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是前苏联学者沙塔洛夫创造的。他认为,通过形象进行思维是人的思维所固有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是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法。“纲要信号”是指一种直观图表,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用文字、符号或代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和联想能力,从而达到解决学生记忆负担过重问题的目的。政治学科是一门非常注重记忆的学科,而高三阶段的复习需要把高一、高二、高三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进行掌握,其记忆量、记忆难度(高度抽象)是相当大的,而纲要信号图示法恰恰是比较适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和高三阶段教学的实际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时,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详细讲解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2)出示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以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3)把小型图表发给每个学生,同时将大型图表贴在教室的墙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4)要求学生课后按教科书内容和图表进行复习。(5)第二次上课,要求学生凭记忆在课堂上画出前一节课上的图表。(6)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我认为“纲要信号”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结构,运用这一理论指导高三复习的难点是教师如何构建各部分知识的结构。我参照考纲,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分为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宏观结构三个层次来进行构建。

1. 微观结构

所谓微观结构,就是概念的结构。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知识网络的纽结,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所以构建微观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我先把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找出来,然后按照以下要求来进行:(1)划分层次、突出重点。(2)注重概念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关系。经过认真分析,按照直观性原则构建概念的结构图表。比如复习货币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图示:

学生通过这一图示简单明了地理解了货币概念,掌握了货币的本质,并与货币职能联系起来,从而划清了其与商品概念的区别。

2. 中观结构

所谓中观结构,是针对单元知识内部联系的一种结构。它是在概念结构基础上,侧重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经过这种构建就形成了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我在复习哲学常识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时,我先设问:“我们可以用哪三个基本概念来编织这一课的知识结构呢?”学生立即兴趣大增,纷纷猜测,然后我明确是现象、本质、主观能动性三个概念,接着出示(投影)这样一幅结构图表:

经过分析,我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轻松地把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觉得既充实又不感觉到累。

3. 宏观结构

它着眼于单元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三个年级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其知识的跨度更大。因而对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更见其效。比如在复习经济常识内容时,我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价值规律”这一专题,设计了如下一幅结构图:

这幅结构图巧妙地把第一课和第五课两课的内容衔接起来,打通了单元之间的隔墙,起到了“拆墙搭桥”的作用,从而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值得说明的是,在运用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宏观结构进行复习时,应与高三阶段的系统复习、重点复习、专题复习的不同阶段相适应和配合。一般地讲,在系统复习阶段,侧重于微观结构,在重点复习阶段,侧重于中观结构,在专题复习阶段,侧重于宏观结构。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机动,适当调整,交叉进行。

另外,在运用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进行教学时,也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构建结构最好自己做,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广泛收集,借他人之长,择其善而用。(2)应随着高考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3)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以锻炼他们的能力。(4)加强检测,重视反馈。(5)纲要信号图示法也有不足,必须与精练习题结合起来。

总体来说,纲要信号图示法使我在上好高三政治复习课上受益匪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它使我可以大容量地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学生通过结构图表可以从整体上一览知识各环节的联系,提高授课的效率。(2)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掌握知识。通过讲解、图示、学生复制,根据结构图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既可以避免简单重复,又可以达到知识重组、加深理解的目的。(3)它有助于学生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协调发展。学生不仅再现教师提供的图表,而且亲自动手构建具有创造性的知识结构图表。(4)它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因为在构建知识结构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特色。有时我在课堂上板演时,就形成了共同创造的氛围,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

总之,在上好高三政治复习课上,纲要信号图示法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当然,这一理论也不能解决一切教学问题,今后还须在此基础上,广泛汲取其它教育理论的营养,并进行大胆的实践,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使高三的政治复习课上得更好。

摘要:对于高三教师来说, 要想讲一节优秀的复习课是需要花力气的, 因为高三的内容容量大且比较杂乱, 需要教师做精心的整理方可达到教学的目的。而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条基本途径, 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种教学方法即纲要信号图示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纲要信号图示法,高三政治复习课,微机结构,中观结构,宏观结构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

篇4: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关键词】化学复习 纲要组织策略 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8-02

一、纲要组织策略的概述

(一)纲要组织策略的概念

纲要组织策略是将所有的学习资料进行归纳汇总,整理成纲目要点的策略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自己的记忆水平,提高对每个知识点的把握能力。通过纲要组织策略,学生可以回顾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并且灵活应用。

(二)纲要组织策略具体方法

(1)标题纲要策略。提炼每个章节当中的关键词,将关键词作为标题来列出具体的提纲,展现出本章节内在的逻辑联系;(2)图表纲要策略。通过画图或者列表格的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分析这些知识点当中的关系;(3)网络纲要策略。将不同的知识点通过连线的方式汇总成大的网络,在网络当中不同的线条意味着不同的逻辑联系。在具体应用实践中,每种策略都有特殊之处,对它们的选择也没有明确限制,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范围、难易程度等选择其中某种或多种方法,灵活地使用这些策略。

(三)纲要组织策略在化学复习中运用现状

在笔者对学生的调查数据中,只有43.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复习化学知识的时候,经常将教材认真研读,并且列出详细的提高,方便自己记忆,这也就意味着有多于半数的学生没有用到提纲组织策略;仅有34.4%的学生能够根据每个专题课后的“整理与归纳”来指导自己的化学复习;在问及学生复习的时候,能够弄清楚每个单元内在结构逻辑时,有16.7%的学生认为无法找到逻辑关系。这些调查数据显示,纲要组织策略在化学复习当中的运用不容乐观。

二、纲要组织策略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运用思考

(一)开展组织策略训练重要途径

1.传授学生组织策略知识

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组织策略具体方法,并且加以实例来充分说明,让学生了解该种方法对化学复习的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述图解法的时候,教师应当这样讲解:图解法是通过线条、箭头等要素来表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直观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2.传授学生组织策略步骤

在讲解不同组织策略方法的基础之上,要向学生进一步阐述该种方法的使用步骤,主要分为四步:第一,通篇阅读文章,归纳出关键词、关键句来概括不同项目;第二,对不同的项目深入分析,比较并且做好归类;第三,统计下每个类别当中所包含的项目数量,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联系;第四,将不同类别当中的项目,根据确定好的关系来连接,形成完善的结构网络。

3.传授学生策略使用条件

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展现。比如在复习《原子结构》单元的时候,需要涉及到原子、中子等不同的概念,为了能够准确把握这些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构建图表来展现概念。在对比容易相互混肴的物质时候,可以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比对;比如在比对氯水、液氯、久置氯水这三种物质的不同性质、存在条件、粒子种类等,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来展现。

(二)化学复习中组织策略具体应用

1.事实性知识

在高中化学课当中涉及到的事实性知识主要指的是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化合物等,对这些知识的复习方法主要有归纳法、图解法。事实性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复习当中可以将具有某一类特点的物质进行归类总结,比如在对固体物归类的时候,可以以颜色为分类标准。图解法主要是通过构建流程图或者网络图的方式,来对事实性知识进行复习。网络图是由“节点”和“线条”两个部分构成,每个节点代表着不同的知识点,线条则代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可以将线条归为如下几类:……的一部分,……的类型有……,导致……,类似于……,……的特征是……,是……的证据。

2.理论性知识

理论性知识主要通过归纳法来复习,物质转化是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归纳法可以将不同的转换分为分解反应、吸热反应等不同类别,根据类别不同将其进行分类,并总结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可以采取其它分类方式,即是否发生了电子转移,可以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两种。具体分类方法视情况而定。

三、结束语

在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纲要组织策略,才能使材料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复习更加轻松。目前最长采用的策略方法有归类法、图解法等,学生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特征、范围、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策略方法,提高化学复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爱平,红雨.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组织复习高中生物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6).

作者简介:

篇5: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如何认识帝国主义侵略

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其一,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占;18亿两白银相当于晚清20年财政收入总和的财富被勒索,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被破坏;成千累万同胞被屠杀;殖民势力与中国的腐朽势力相勾结,强化了反动势力,以至近代化进程多次中断;殖民资本排挤民族资本,资本的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了极大的损害。并使中国开始乃至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后)。除了经济上造成的损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造成政治上的依赖性。这一切直接破坏了中国的文明与发展,妨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其二,帝国主义侵略震撼了古老的中国,激起了民族的进步意识.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为商品经济开辟了道路;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使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促使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向民主化转变,引进了机器生产,为中国近代化创立了条件,促进了中华民族本身的团结,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并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诞生了民族企业,推动了新中国的建立。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知识点

1、《天朝田亩制度》

(1)性质: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

A、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B、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3)追求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列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意义:

A、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B、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

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C、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2、《资政新篇》

(1)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界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很快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2)评价:

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四: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历史作用

①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②翻译西方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③工商业地位上升,有利于中国早期工业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3)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4)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五:戊戌变法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时间:1898年6月11日

(3)内容: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治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4)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5)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6)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六: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七:新文化运动性质(五四运动前后的区别)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前后两期,前期是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文化斗争,后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八: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

1、新的时代条件;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九: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十: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可能性必要性

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共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二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理论

可能必要性:①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反革命势力在农村较薄弱,有利于红色政权发生发展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群众基础好③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发展,利于红色政权发展④相当红军力量存在,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⑤中共正确领导

十一: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内容: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副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为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十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相持阶段的尽早到来 第二: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牵制了侵华日军的主力,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十三: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结果:迫使蒋介石做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性行动。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进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所以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十四:抗日战争是持久的而且抗战的胜利属于中国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

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中国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

十五:延安整风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作用: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确立。

十六: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内容:①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③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意义: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十七: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性质

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处在深刻的变动之中,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十八: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可能性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最具有特色的实质性内

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赎买作为“剥夺剥夺者”的一种途径,并认为这对工人阶级是有利的。十月革命后,列宁也提出过这样的主张,不过未能实行。

中国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依然具有两面性,即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仍要保持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保持这种联盟决不是保持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是利用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接受和平改造的可能性,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个对抗性矛盾,通过非对抗性的办法加以解决,使党和国家减少损失,使社会减少震荡,以达到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国家对民族资产阶级不是采取剥夺的政策,而是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对它们实行赎买。这样,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党和国家所以能够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和平改造、和平赎买的政策,一方面是由于这个阶级具有两面性,他们有接受这种政策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这就是:第一,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第二,国营经济的优势,是完成这一任务在物质方面的保证。第三,国家依靠同农民的联盟,取得粮食和工业原料,来限制资产阶级搞自由市场、自由取得原料、自由销售工业品的资本主义道路。第四,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阶级又在底下顶他们。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才使得资产阶级除了接受改造外,再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十九: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6年, 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一系列指示,对民族工商业者的选举权、工作和生活作了充分保障,使民族工商业者在不太勉强的情况下接受社会主义,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也存在着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二十:中共八大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共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二十一: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911年的广州起义

(二)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

(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2、政权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3、法典: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4、意义(局限性):

(1)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2)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局限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不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二十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篇6:大学写作复习纲要

d)按输出能源分:凝汽式发电厂、热电厂

2)过程: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概 括的说是把煤炭中含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电 能的过程。分为三个过程:a)燃料的化学 能在锅炉燃烧中转变为热能,加热锅炉中 的水使之变为蒸汽,成为燃烧系统b)锅 炉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冲动汽轮机的 转子旋转,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成为汽 水系统c)由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带 动发电机旋转,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称 为电气系统。

1-2火电厂与水电厂相比,各自有何优劣?P17、P21 火电厂:优点:布局灵活,装机容量大小可按需要决定;一次性建造投资少;缺点:耗煤量大,污染严重;设备繁多,控制操作复杂;事故多,停运率高;

水电厂:优点:综合利用水资源;成本低、效率高;运行灵活;

缺点:建设投资较大,工期长;受河流、水量及季节气候气象条件限制;土地淹没,移民搬迁,给农业带来不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1-3了解其他新能源发电厂的趋势。P23 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燃料电池垃圾磁流体

2-1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概念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P29 一次设备概念:通常把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叫做一次设备 作用:

二次设备概念:读对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控制、监视和起保护作用的设备叫做二次设备 作用:

2-2识别电气接线图中的图形符号、能写出文字符号中文名称及设备的作用。P31 断路器QF 隔离开关QS 母线M 电抗器L 馈线WL 发电机G 主变压器T 2-3熟练查询设备数据表格,理解设备代号、中各字符和参数的意义。

参照P354常用数据与系数表

2-4发电厂电气部分主要包括哪些重要设、备?各有何作用?P41

主变压器:升压、降压

断路器:在正常情况下控制各输电线 路和设备的开断及关合;在电力系统 发生故障时,自动开断短路电流,以 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隔离开关:隔离电压;倒闸操作;分 合电流。

电压互感器:供电量结算用;用作继 电保护的电压信号源;用作合闸或重 合闸检查同期、检测无压信号。

电流互感器:专门用作变换电流的特

种变压器

避雷器:保护电气设备免遭雷电冲击

波袭击

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电压升高;降 低操作过电压;消除发电机带长线出 现自励磁;避免长距离输送无功功率 并降低线损;限制潜供电流。

串联电容器:大幅降低线路电抗,提 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提高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2-5一台半断路器的概念。P40 概念:每两个元件(出线、电源)用3 台断路器构成一串接至两组母线,称 为一台半断路器接线。

3-1导体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的概念、正常最高允许温度、短时最高允许温度。P63 长期发热:是由正常运转时工作电流产的 短时发热:是由故障时的短路电流产生的 正常最高允许温度:为了保证导体可靠地工作,须使其发热温度不得超过一定限值的值

短时最高允许温度:导体在短时间短路时允许的的温度。

3-2导体的发热原因和散热方法。P64 原因:来自导体电阻损耗的热量

方法:对流、辐射、导热 3-3掌握计算导体载流量的方法。

参考P69例题

3-4为何要进行热稳定校验和动稳定校验?

动稳定校验:指电气设备承受短路电流机械效应的能力

热稳定校验:短路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时,电气设备各部分温度(或发热效应)应不超过允许值。

热稳性:是指电器通过短路电流时,电器的导体和绝缘部分不因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使其温度超过它的短路时最高允许温度,而造成损坏。

动稳定性:是指电器通过短路电流时,其导体、绝缘和机械部分不因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引起损坏,而能继续工作的性能。

3-5掌握导体短时发热最高温度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参考P73例题习题、例题

4-1电气主接线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又称为电气一次接线,是将电 气设备以规定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按 电能生产、传输、分配顺序及相关要 求的单相接线。

特点:代表了发电厂或变电站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 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 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同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向灯诸 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关系。

4-2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功能和操作顺序。

功能:断路器具有灭弧功能,而隔离开关隔离电压、倒闸操作、分合电流

顺序:合闸时先合隔离开关,后合断路器;分闸时先分断路器,后分隔离开关

4-3有汇流母线的各种接线形式及适用范围。

单母线接线:一般只用在出线回路少,并且没有重要负荷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中 单母线分段接线:小容量发电厂的发电机电压配电装置,一般每段母线上所接发电容量为12MW左右;每段母线上出现不多于5回;变电站有两台主变压器时的6—10KV配电装置;35—63KV配电装置出线4—8回;110—220KV配电装置出线3—4回。

双母线接线:进出线回数较多、容量较大、出线带电抗器的6—10KV配电装置;或连接电源较大、负荷较大时。

双母线分段接线:多用于220KV配电装置

4-4带旁路的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母线单分段有何区别?各自有何优点?

优点: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供电可靠性提高,保证了对重要用户的不间断供电,倒闸操作相对简单

双母线带旁路接线:可靠性高、调度灵活、操作方便、检修方便

区别: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旁路断路器连接旁路母线和工作母线。每一出线回路在线路隔离开关的线路侧再用一台旁路隔离开关接至旁路母线上。

双母线带旁路接线: 在检修某一回路断路器时,为了不使该回路停电,可采取增设旁路母线的方法

4-5分析并写出各种主接线倒闸操作的步骤。P104(参考附录)

4-6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主接线图,并初步选择设备。P127例题、习题。

5-1厂用电的概念、负荷分类。P134 概念:发电机在启动,运转、停止,检修过程中,有大量电动机手动机械设备,用以保证机组的主要设备和输煤,碎煤,除尘及水处理的正常运行。这些电动机以及全厂的运行、操作、试验、检修、照明等用电设备都属于厂用负荷,总的耗电量,统称为厂用电。

厂用电耗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

负荷分类:I类厂用负荷:凡属于短时停电造成设备损坏、危及人身安全、主机停运及出力下降的厂用电荷都属于

II类厂用负荷:允许短时停电(几秒至几分钟),不致造成生产紊乱,但较长时间停电可能损坏设备或影响机组正常运转的厂用电荷

III类厂用负荷:较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

0I类负荷(不停电负荷)0II类负荷(直流保安负荷)0III类负荷(交流保安负荷)

5-2厂用电的电压等级、接线形式。P136 电压等级:根据发电机额定电压、厂用电动机的电压和厂用电供电网络等因素,相互配合,经过技术比较综合比较后确定的。1)按发电机容量、电压确定高压厂用电等级;2)按厂用电动机容量、厂用供电网络确定高压厂用电等级 接线形式:

1、发电厂厂用电系统接线通常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并多以成套配电装置接受和分配电能。

2、高压厂用母线均采取“按锅炉分段”的原则,即将高压厂用母线按锅炉台数分成若干独立段,凡属同一台锅炉的厂用负荷均接在同一段母线上,与锅炉同组的汽轮机的厂用负荷一般也接在该段母线上,而该段母线由其对应的发电机供电。

5-3厂用电的变压器选择。P148 厂用电的变压器选择主要考虑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和启动备用变压器的选择,其选择包括变压器的台数、型式、额定电压、容量和阻抗。为了正确选择厂用变压器容量,首先应对厂用主要用电设备的容量、数量及其运行方式有所了解,并予以

分类和统计,最后确定厂用变压器容量。

5-4厂用电动机自启动的概念。P157习题。

概念:若电动机失去电压以后,不与电源断开,在很短时间(一般在0.5~1.5s)内,厂用电压又恢复或通过自动切换装置将备用电源投入,此时,电动机惰性尚未结束,又自动恢复到未定运行状态运行,这一过程称为电动机的自启动。

为什么要进行电动机的自启动的校验? 如果参加自启动的电动机的数量多、容量大时,启动电流过大,可能会使厂用母线及厂用电系统电压下降,甚至引起电动机本身发热。这些数值如果超过允许指标,将危及厂用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动机的安全与寿命,因此必须进行电动机自启动校验。

若校验不能进行自启动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6-1选择电气设备要考虑哪些因素?P170例题。设备代号识别。

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环境条件 6-2互感器实验注意事项。(互感器的选择)

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测量仪表、继电保护等二次设备获取电气一次回路信息的传感器。

电流互感器选择P187电压互感器选择P194 6-3断路器的作用,对系统的重要性。P173选用时需要考虑哪些参数?P180 作用:正常运行时倒换运行方式,把设备或线路接入电路或退出运行,起控制作用;当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切 除故障回路、保证无故障部分正常运行,起保护作用;最大特点是能断开电气设备中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

考虑参数:断路器种类和型式、额定电压 和电流、断开电流、短路关合电流、短路 热稳定和动稳定校验、发电机断路器的特 殊要求

6-4绝缘子的作用。

绝缘子是用来支持和固定母线与带电导体、并使带电导体间或导体与大地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和绝缘。绝缘子应具有足够的电气绝缘强度和耐潮湿性能。7-1配电装置的概念和作用。P215 概念: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连接方式,由开关电器、保护盒测量电器、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组建而成的总体装置。

作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接受和分配电能,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部分,维持系统正常运行。

7-2配电装置的类型和应用。P219 配电装置按电器装设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配电装置和屋外配电装置;按其组装方式,又可分为装配式和成套式。在现场将电器组装而成的称为装配配电装置;在制造厂按要求预先将开关电器、互感器等组成各种电路成套后运行至现场安装使用的称为成套配电装置。

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中,35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多采用屋内配电装置,其中3~10kv的配电装置大多采用成套配电装置,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大多采用屋外配电装置。对110~220kv配电装置有特殊要求时,采用屋内配电装置。成套配电装置一般布置在屋内。

7-3“五防”措施的概念、“间隔”的概念。

间隔:电气间隔是指一个完整的回路,含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凡具有功能完善的电气单元称为一个间隔

五防: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地线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误拉合断路器、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7-4最小安全距离、全封闭母线的概念。

最小安全距离:是指工作人员身体各部位,包括手持导电工具与不同电位任何部件之间所需保持的最小空气距离。封闭母线:是指用外壳加以封闭保护母线导体。

8-1二次接线的表示法、总归式原理图、展开图的概念。P257 表示方法有三种:

1. 归总式原理接线图:有关的一次设 备及回路同二次回路一起画出,所有的电气元件都以整体形式表示,且画有他们之间的连接回路。

2.展开图接线:其二次电路按交流和直流分开画,即分为交流回路和直流回路,且电路的每个元件在回路中又被分解成若干部分。

3.安装接线图:为了施工、运行和维 护方便,在展开图的基础上还应进 一步绘制安装接线图。安装接线图 包括屛面布置图、屛后接线图、端 子排图和电缆联系图。

上一篇:父母贺词下一篇: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