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2024-05-08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精选12篇)

篇1: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九年级英语复习课教学法策略初探教育学论文

摘要:九年级英语复习课, 要从新课程标准五维目标入手, 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设置情境和游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 构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 复习课; 教学策略;

九年级复习阶段上好英语复习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英语复习课既要查漏补缺, 更要复习基础知识, 并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 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 尤其要注重交际, 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英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平时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同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全面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解读并掌握新课程标准五维目标,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 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2.听、说、读、写训练,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对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总体要求, 不能随意改变。对语音、词汇、语法项目的具体要求, 以及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30个交际项目的要求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切勿根据个人的喜好改变要求。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1.复习时不能抛开教材, 钻进题海。要将三年来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使处在分散、支离状态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最终帮助学生构建初中英语知识体系。如动词时态贯穿于初中教材的始终, 是整个教材的轴心, 如果不进行归纳比较, 那么对整个时态的概念, 时态与时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是模糊不清的。

2.为突出考查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常见性特点, 教师应为学生总结归纳出知识点让学生有系统明确的认识。如语音方面, 元音字母a, e, i, o, u在重读开音节、闭音节的读音;包含5个元音字母的字母组合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 (如c, s, x等) 和辅音字母组合 (如ch, th, tch, nk等) 的读音;词汇方面,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代词, 介词等的用法;语法方面, 动词的八种常用时态及其被动语态, 宾语从句, 定语从句, 状语从句等;日常交际用语方面, 问候, 介绍, 感谢, 求助, 请求, 邀请等。

三、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九年级的复习工作, 就总体来说, 一是查漏补缺, 二是把所学知识重新加以归纳整合,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围绕中考说明和教材, 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按词汇、语法、句型、课文、阅读理解等横向理一遍, 将数个单元或不同阶段的知识纵向整合, 整理归类, 找出问题和难点, 并加以整合归纳, 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语法的复习中, 也要把各种语法项目加以归纳、概括, 系统整理, 使原来独立零散的语法知识变成一个纵横联系, 互相制约的统一体。通过整合, 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总结出规律, 使其系统化和规律化, 便于记忆, 促进运用。

四、复习课要有创新举措

1.内容新。如果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讲过的, 学生肯定不愿再听, 那么复习效果也肯定不好。为了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将旧内容翻新、引伸, 把有关知识点串起来, 让学生觉得有新颖之处, 自然就会认真听课。

2.题型新。新授课的专题练习较多, 学什么, 要练什么, 复习课既要有专项训练, 又要有综合训练, 特别是拓展题目, 要以旧带新、旧中含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感觉新。在复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一直感到新鲜, 那么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下功夫, 所制课件在课堂上要变静为动, 变小为大看得清、变繁为简条理明、变虚为实印象深。在短短的40分钟内, 既要完成复习任务, 又要使学生感到趣味性、科学性。

4.方法新。英语复习课常用的复习方法应是听说法、作业法、提问法、讨论法以及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各种方法应交替使用, 使学生不厌倦某一种方法。尤其到了复习阶段, 学生感觉比较累, 上课效果不太好,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有些课可以变点花样,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我来做老师”。让学生复习基本短语、基本句型, 讲评试卷。课上随机抽学生做“老师”, 抽查其他同学或解答其他同学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并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效果不错。

(2) 让学生互相竞争, 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质疑, 听写或默写互改, 测试比试, 形成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

(3) 将复习的.重点短语和句型以听写方式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然后按座位顺序一人一句口头编故事, 尽量用复习过的知识点。看谁反应快, 句子准确而且有趣。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感兴趣, 不善于开口的学生也不得不讲英语了, 复习效果明显。

(4) 运用多媒体, 激发复习情趣。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刺激学生的感官, 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 进而也使课堂“活”起来。

五、复习应有明确的针对性

1.复习中既要抓全面, 更要突出重难点,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切忌不要为了讲题而讲题, 应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找题眼, 抓关键。在练习和试题的选择设计上更要注意针对性。一方面, 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试题来熟练巩固;另一方面, 是要通过测验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在总体复习的基础上, 要对学生平时理解不深、练习不够、运用不当的语言项目进行重点练习。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满足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要由专项训练过渡到综合训练。

2.要精心选择练习的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选择和重组。要注意练习的层次, 从巩固语言知识的练习, 训练语言基本技巧的练习, 形成语言基本技能的练习, 三个层次逐级进行。要控制练习的难度, 不要做超纲练习。要及时分析练习的效果,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根源, 并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六、加强中考命题研究, 提高复习效率

作为九年级英语教师, 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卷, 了解中考动向、题型、考查的知识点等, 并自己命题出一至两套高质量的中考模拟试题, 这对学生把握知识点, 提高中考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积累教学经验十分有益。

总之, 一堂复习课就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课堂环境如何, 课堂实效如何, 取决于师生配合和双方的努力。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一定要在课堂的设计上狠下工夫, 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得更快、更轻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学英语》报刊・初中教师版..

[3]尤玲.英语教学中纠错的有效途径.甘肃教育, , (05) .

篇2: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一、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篇3:中考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一、标

标, 就是目标导向.由教师交待课题, 师生共同认定复习目标, 明确复习要求.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符合大纲 (课标) 要求的前提下, 制定出略高于新授目标、体现能力培养、高度概括该章 (单元或节) 教学内容的复习目标.

二、忆

忆, 就是回忆整理, 为复习课创设情境的最有效办法之一.此类课的导课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忆”———就是回忆整理相关知识点, 我们可以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结构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 并从较高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复习提纲可以设计成知识结构的形式, 也可以以题代纲, 将复习的有关定义、定理、公式等编成练习题, 让学生见题想概念、定理、公式, 此时题目要简单一些, 但要求覆盖面要广, 重点要突出, 条理性强.这个环节, 简称“知识结构网络化, 基础知识题目化”.如在复习“因式分解”时, 可出示下列以题代纲的题目:

1.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 是因式分 解的是 ( ) .

A. (a+1) (a-1) =a2-1

B.27a2b3=a2· (3b) 3+1

C.a2-10a+10=a (a-10) +10

D.-2a2b+4ab2=2ab (2b-a)

2.m (a-b) +n (a-b) = (a-b) () 利用了 _______ 法分解;

3.x2-8x+16= () 利用了 _____ _______ 法分解;

4.x2-8x+12= () () 利用了 _______ 法分解;

5.x2-y2-x+y= () () 利用了 _______ 法分解.

通过以上几道小题的练习, 就把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复习了, 这比单纯的提问式复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探

探, 就是尝试探究.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典例的分析、数学方法的归纳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要求教师对所复习的内容做到概念清楚, 推理严密, 把握教材. 这里的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疑点和 关键, 如对“因式分解”一章可重点强调:

(1) 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的一种变形;这是一种恒等的变化;这种变形必须转化为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只是在整式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 是因式分解的基础, 要准确地理解、掌握它们的特点以及适用条件和要求.一般地, 提取公因式法关键是如何找公因式和每项余下的另一个因式;公式法应明确各个公式的特点, 分清项数、系数、次数和符号;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合理分组有助于下一步分解成功;十字相乘法主要是针对二次三项式进行的.

2.配备适量的典型例题, 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选好例题.以一当十, 在此基础上再起导的作用, 力争做到“讲解例题典型化, 基本题型归类化”, 对例题的教学, 具体要求如下:

(1) 题目类型要精选, 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能体现“通性通法”, 并注重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要强.

(2) 分析过程要强化.例题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 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型和模式, 教学中应重视题目分析过程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特点, 探索解题思路.

(3) 解题规律要总结.例题解答之后, 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 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 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要予以归纳概括, 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

四、变

变, 就是变式训练, 做课堂练习.适当的课堂练习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 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继续,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但如何练得得法, 练得有效, 却是一个十分讲究的问题。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应做到如下两点:

1.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性和系列化、新颖性, 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 做到“训练题目最优化”, 必要时补充些中考真题或模拟题.

2. 注意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反 馈, 对其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不足要及时 地矫正补偿.

五、纠

纠, 就是纠错点拔.我们认为, 每一堂课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易犯错的习题或者点评一些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环节上, 习题量不宜过多, 一两道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即可.

六、结

结, 就是课堂总结.这是对整节课的系统概括, 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 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 尤其要站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高度阐明复习内容与其前后知识间的关系. (2) 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说明适用范围和注意的问题. (3)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调.

总之, 复习课也和新授课一样, 复习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对本教学法的课堂结构也不要机械地照搬, 对不同类型的复习课应具体把握, 灵活运用.

摘要: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 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的重要环节。复习课应从标、忆、探、变、纠、结六个方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篇4:突破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 数学复习;教学;突破;策略

对知识的巩固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习得实践运用的经验和能力. 但是,数学复习往往使人陷入汪洋题海之中,而乏于策略研究,致使复习效果事倍功半. 实际上,数学题目的背后是数学思维的运用和数学思想的指引.触摸数学规律,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理、性质等,才是数学复习的上策.

以简驭繁

大道至简,数学亦然.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我们不妨选择一些典型而相对容易的题目,采取“变脸”术,多维呈现数学规律,解读数学概念,研究变式,便能够以一知十.

“拿一个有意义且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如同表演魔术,同一道具,表演家总能表演出多种花样. 我们往往会在和学生探讨某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会灵光闪现发现更多的问题. 每逢这时,我们不妨“借题发挥”,带领学生认真研究,多角度地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组学生的认知模块,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例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对于这个例题,学生不难读懂题目的意思,但究竟该怎样得出结果呢?学生用算术方法这样思考:一只兔子有四条腿,一只鸡有两条腿. “三十五头”说明鸡、兔的总数为三十五只. 又知道共有九十四条腿,但是如何求出鸡、兔各自的数量呢?这说明用一般的算术方法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引入方程的概念,那么会出现怎样的情境呢?

学生顺着这条思路推演下去,结果打开了神奇的方程之门.

解法1:一元一次方程法.

专题引领

专题复习能够将同一类的知识归纳为一个专题,涵盖不同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列,获取某种专题式的建模认知,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复习效率. 专题引领的方法关键在于专题的设计. 一般而言,要采用纵横两个维度、数学学科内部和跨学科复习等不同视角加以设计,甚至根据数学实践设计出如何添加辅助线、如何进行数形转换、如何利用典型例题破解难题、如何避免计算失误、如何分析错误解题等. 有了这样的规划,我们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2015年南通市中考第26题“包含两个小问题的纯代数题,解题时需对自变量取值范围进行讨论,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求分段函数的最值,再进行大小比较得出答案”. 笔者在浏览学科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分类讨论”的确在数学中常常出现,于是,将这类问题设计成专题,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深入化.

值得一提的是,专题复习必须包括对数学知识的专题复习,比如图解、网络化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等. 这一类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并在运用上再辅助设计出相关的专题.

为了配合专题复习,我们还必须设计出足够量的题目,进行精题精练. 数学的学习如果离开了操练,就达不到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的程度. 所以,搜集、积累大量的典型习题至关重要.

当然,专题设计忌讳专而不深、不广,徒有其表,一定要体现出某一个领域内的知识点和技能形成点能够得到真实、全面、深入的展现,形成一个内在逻辑严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专题.

复习策略不止以上几种,但只要善于选择题目,创生情境,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置学生于汪洋题海之中,不肯帮助他们找寻最佳的复习途径,这是对学生极大的伤害.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找准关键,提纲挈领,就一定能够顺势而为. 初中数学的复习亦同此理.

篇5: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特别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复习课的作用:

1、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2、促使知识的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类型:

复习课的课型主要有:专题复习课、单元习题课、期末总复习课、概念强化复习课、方法归纳习题课、知识结构整理习题等。

三、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2、自主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首先落实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其次,小学数学可以从知识结构来划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类知识在复习时都要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综合应用。

五、复习课的教学艺术: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2、讲解为主,学生被动。

3、知识梳理耗时过多,讲多练少。

4、以学生记忆为主,深化拓展不足。

5、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教师疲惫不堪,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4、复习课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等。

篇6: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利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巧借实物器件,激发学生思考。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新课 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利用已学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实物器件,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正值澳门回归前夕。老师出示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2月20日澳门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了。这是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氛围,同时,美丽的区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篇7:小学语文复习课策略

复习是把知识系统性的进行总结和归类,然后运用所学过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使所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清晰,更有条理。因此功夫还要用在平时,不要在考试前给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盼望着把平时落下的内容全补上,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反而会使有的孩子感到考试前的复习比平时学习还重要,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根据班级复习计划设计相应的复习内容,复习形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养成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一、语文复习指导思想

(一)树立三个理念

1、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新内容,即依据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二)树立三种教育思想

1、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2、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

3、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词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正确流畅地读,话要清楚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诗文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只有这样,才能把基础尽可能打得扎实一些,才能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才能落实“三个维度”.语文就像滋润心田的山泉,应坐在山谷中静静地听。学习语文就好比听泉,语文课堂,便是那山泉流过的地方。让孩子们在山泉流过的地方静心听泉吧!让孩子们潜心读书,静下心来学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

二、提高复习有效性

1、年级组加强交流与合作

2、把握准复习目标

3、注重复习的系统性

4、讲求复习的序列性按照“讲、练、评、测”四步设计复习程序。

5、突出复习的方法性。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

四、复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复习与考试的关系,不要以应付考试而复习。应该以复习旧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2、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精心设计的。训练是有针对性的,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多举教材中的实例更进一些切合学生实际,训练项目明显的资料作为运用练习之用。没有课内的“一”,哪有课外的“三”。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坚持“三为主”的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三个本原则。坚持“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三、复习把握好方向

1、重视积累

根据课标的理念和总目标的要求,做到立足教材,多维拓展,即充分利用教材,体现知识序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媒体、网络等资源,选择、编制复习内容,以加强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知识积累的灵活和开放性。

2、体现综合

选择一种形式,如阅读、作文等,把各项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素进行组合,融合其中,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所蕴含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学科知识的序列和目标的综合。

3、展现学生的智慧水平

要平衡“基础知识和能力”与“重视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内容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智慧水平,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任何学习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过程,为了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我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喜爱新鲜事物,喜欢游戏的特点,摸索出了一条复习的新路子。

(一)办手抄报: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复习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单元、一个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基于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我就让学生以该单元的知识点为内容,办手抄报。具体内容不作要求,由学生自己确定。选好内容再配上图案,添上色彩,一张张精美的复习手抄报就诞生了。然后,老师从中挑选办得好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进行展示,学生就会主动去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再巩固、再了解。

(二)写日记: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学完一个单元,我就让学生写复习日记。在写之前,我要求学生必须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写进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学生在写之前,必须复习教材。这样虽然目的是复习,但形式不一样,内容也有深华,学生乐于接受。但是,日记写好后,老师必须选一些写得好的在班上朗读,指出好在哪里,还要注意哪些地方。这样既避免了机械的抄写,又提高了习作能力。

(三)玩游戏: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篇8: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要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1]. 因此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目前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必须解决的课题. 初中作为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梳理、巩固、再记忆已学知识的课堂类型,特别是初中数学复习课,其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以自己所任职的初中学校为例, 对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掌握目前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起到一点参考与借鉴价值,即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 )初中数学复习课课型现状分析

常见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课型主要有3种类型,即先整理后练习型、以练习带整理型、边整理边练习型. 笔者通过对本校数学教师的复习课课型进行调查后发现,54.47%的教师采用先整理 后练习方 法 ,27.24%的教师采 用以练习 带整理方法,18.29%的教师采用边整理边练习方法. 由此表明,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比较常规,即主要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初中复习课的主体大部分是老师,知识网络也一般由老师直接给出或者大部分由老师给出,采用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的填鸭式教学,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初中数学复习课就是习题课,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初中数学复习课枯燥、乏味.

(二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好坏, 关系到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取舍、方法选择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出,教学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层面 , 即三维目 标[2]. 但是笔者 调查后发 现 ,16.67%的复习课没有教学目标 ,14.63%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以考试为导向,37.81%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是以考试为导向,14.63%的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方法选择,7.72%的复习课体现了三维目标 ,8.54%的复习课没有体现三维目标.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教学目标,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没有体现出对三维目标的落实,这样势必导致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的低效性、甚至无效性.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分析

以《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初中数学复习课为例,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进行设计.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 熟练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定2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经历应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叙述应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通过相关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相关数学活动 , 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和其他同学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应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进行数学问题解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明确三角形全等条件知识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学生在该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 教 学方法设计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 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课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层训练教学法为主,讨论法与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让数学复习课变得有趣、高效与生动.

(2)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复习课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比较直观的回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知识点,并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组讨论,以提高复习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教学效率.

(3)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 介绍现实生活中应用到三角形全等的案例.

(4)在应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应用小组讨论归纳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合作精神与能力.

(5) 让学生自己尝试 证明变式 题 , 让学生会 思考、会 推理,并学会书写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篇9: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高三生物;有效课堂;策略

G633.91

前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任课教师遵循复习课的客观规律,针对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法,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物质投入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这样的特征:高效益,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复习效果明显,课堂教学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匹配程度较高;高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复习目标与指导思想的确立

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促使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对重要考点进行排查性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讲解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按照客观规律整合相关知识,构建生物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入讲解生物知识的各类基本定义、原理,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理变化的发生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题练习,加强知识间的内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分析能力。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仔细探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在全新的课程原则的影响下,其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深入分析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和高考大纲,整合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范畴和试题形式,抓准高考改革的具体方向,遵循复习原则,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1.巩固基础,深化知识间的的内部联系

通过分析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仍然占据着较高的分值,因此高三生物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这不仅是为了适应高考的现实要求,同时也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其他类型问题打好基础。一轮复习主要是整理高一高二学习的知识,高考中的各种题型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托进行延伸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进行地毯式排查,即不忽略每一个知识点,严格要求学生,在遇到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进行讨论,有利于加深记忆。教师在为学生整理知識时不能依旧按照讲授新课时的方法,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运用全新的讲课顺序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课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现实情况选择与生物知识联系紧密的练习题,指导学生探析相关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性理解,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并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

一轮复习不只是单纯地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表或知识网络图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类,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在复习完一个板块的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并根据印象画出知识结构图,发现知识点间的内部关联。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高三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类图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图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图解等,只有对这些重点图解形成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正式的考试中发挥自如,取得满意的成绩。图解图表与教材基础知识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图解与基础之间的转换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论、观察、表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学生对图解的分析能力较为薄弱,思维方式僵化,不能从图解中发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练习环节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形式多样的习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提高思维延伸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通过观察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发现,实验设计类题型仍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规定相应的物质和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方法和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具备充足实验能力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实验方式,最终得出科学的验证性结论。这样的复习方法有利于构建轻松和谐的互动性课堂,学生可以跟随自己的思路按照题意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研究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性课堂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步骤是:学生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巩固训练,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的思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关注几个关键点:教师自身要对教材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和高考中的易考察点;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前准备好问题,在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探究知识。

构建有效课堂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对于解决生物问题的自信心,产生对生物知识的浓厚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式,增强学生对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意识。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包括自主预习、理解教材知识点,并在课前回顾知识框架,在课堂中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小任务,进而学生可以展开针对性的复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推断的良好习惯。这样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缩减对基础性知识的复习时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

结语: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达到有效性复习的目标就要紧抓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思考问题而不能延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讲出新意来,并总结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心红高三生物总复习课堂教学创新初探[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08

篇10:新课标下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吴芳华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三中)

摘 要:英语中考复习是一次系统性的知识梳理,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是对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检测与提升。在英语复习教学中,我们要依托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教材,关注历年来考试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关注学生心理特征,优化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篇11:高三化学复习策略初探教学心得

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检测题较少,单一识记题较少,基本实验内容的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思想。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如何进行有效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自己掌握中学化学双基的同时,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阅读教材,形成体系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课本上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如果一味的看书,不细读、精读,势必引起味同嚼蜡之感。因此,在看书前必须明确章节学习目标。如化学平衡一章,要知道这一章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部分之一,它用动态的观点揭示了可逆反应的基本规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动态和平衡,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在阅读中着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必须通过看书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加以归纳。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通过不同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串联起来,又如,“分子结构”中易混淆的概念较多,可建立相关概念系统,进行概念同化。基本概念的网络化有利于有效储存,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重视基础,凸显重点

复习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一些内容如磷酸式盐和碱的反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关系的一类离子反应,硝酸盐的分解产物,过氧化纳与某些混和气体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化方面的内容,要少花精力,不要任意拓展,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占了很大比例,涉及两大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又和实验、计算密切相关。要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指导。重视基础不等于面面俱,如高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

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

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KCl溶液B、碘酒C、氯水D、溴蒸气

要回答该题必须掌握:①遇淀粉变蓝的是碘单质而非碘离子,②碘酒是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有大量的碘分子存在,③卤素单质Cl2,Br2有氧化性,I-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置换反应而生成碘分子。

可以看出,此题不难,也不大,但牵涉的知识面广。另外在有机物的学习中,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知识。根据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衍变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去理解物质的制法和用途,只有全面抓住这一系列内容,近年高考中出现的有机信息题、合成题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复习时必须全面地理解基础,并要善于抓住重点。

三、把握热点、注重总结

做题时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之

一。但决不是搞题海战术,逢题便做,浪费精力和时间却达不到复习的目的。近几年高考题型相对稳定,热点内容往往涉及到:与NA有关题;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混合液PH值的计算;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有机新信息题;阿伏加德罗定理及其推论;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四种晶体的有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平衡理论;中和滴定原理;三池的原理;胶体的知识;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等主干知识。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根据章节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适量的针对性练习。

在迎考前通过典型例题、类比题、拓展题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注重解题思想的指导和解题模型的建立。如守恒思想、端点法、十字交叉法等模型。另外,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引导学生用化学的原理思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自我强化,加强反思

高考测试学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包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因此一个章节复习结束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验收、学生自己对自己也要进行验收,进行信息反馈。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要进行针对性自我强化。强化的办法是:按照高考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试题,最好是近年来的高考题材和各类模拟题。像统一考试有人监考一样,在120分钟内答卷,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辨明正误,自我评分。通过自测自评,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查阅资料,及时补缺。对典型题目展开思路,寻求规律,总结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类型,制定新的措施,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应试能力。老师对试题错误的分析与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历年高考、历届学生的共同错误,如:思维的变通性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做题的规范化差;信息的处理和把握能力低;实验能力差等。

篇12: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且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里,复习课总是枯燥,乏味,所以往往有多数学生不愿意上复习课,认为复习课不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认为复习课是必然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授课育树,复习课育林”,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俗话说: 教无定法。复习课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展方式,但是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复习课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复习课要把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是一个重点。目的就是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连接,整合,使之系统化。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面面俱到,什么都复习,学生会感到乏味,引不起兴趣。这样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做了听客和陪衬,老师感到累而学生的思维也受到限制。既然学生对于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学生,在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我把班级40名学生按不同层次交叉的分成5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再通过交流,对比补充,使学生对这一章很抽象的知识点整理的井井有条,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整理出来的结果印象深刻,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合作意识。

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层次。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的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习题的设计,既要适合自己的学生,又要适合教学内容。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习题覆盖要宽,起点要低,内容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给每个学生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还要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对具有可变行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2022年XX乡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下一篇:中学生格列佛游记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