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2-11-12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 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 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 近几年, 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但是, 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 也产生了一些不解与反思。

课堂教学流行的用语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 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 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主体的尊重。 但冷静下来仔细想, 就会发现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如:“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 教师言罢, 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 场面极为热闹, 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你学懂了什么。”教师话落,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场面热烈感人。 “你想学哪一段, 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 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 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 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 夭折了一个“爱迪生”。 孰不知, 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

课堂的学习方式: (1) “自主”与“自流”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 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 的确, 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 然而凡事都有个度, 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 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 合作学习主观随意“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 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 》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鉴于此, 笔者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2.1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 ——激发兴趣

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 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课文《鲸》时, 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 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 ”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笔者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 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笔者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 “大”,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 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 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2 引导自由阅读, 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自由表达,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 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文时, 笔者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 紧接着, 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 ”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 学生自由朗读。 (2) 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 (3) 教师指导两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 (指图) 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关心、喜爱) (4) 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 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 (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 如此引导、熏陶, 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 至此, 笔者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 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 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3 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 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 体味美, 弘扬美, 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渲染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做到: (1) 因势利导, 善于点拨。 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 (2) 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 作者的生花之笔, 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 饱含丰富的情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 要努力推行自己的 “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取得良好的成效。 当然, 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 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以矫正正义的视角探析司法腐败对法治的影响下一篇: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方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