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2024-05-04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篇1

一、小组合作, 看书整理

复习课上, 很大一部分教师是自己整理归纳, 学生听, 抄笔记, 结果是老师讲得面面俱到, 学生做题却是漏洞百出。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 在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成的。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知识,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 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1. 通过回忆与看书, 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 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 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 同时结合读书, 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 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 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 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 教师及时板书, 这样, 学生通过思维再现, 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 为在课堂上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 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 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 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 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2. 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这种目标的实现, 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 合作探索来完成。每位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整理思路, 在相互补充中逐步完善。教师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交流, 了解不同水平的学生对问题不同的认识, 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学生在合作探索中, 不仅仅获得了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 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 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二、汇报交流, 评价反思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 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 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 让那些不同的认识、学习成果、学习方式、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 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 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 不断完善, 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 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最后, 要进行反思评价学习活动。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成为评价者。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 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 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 也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 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 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评价要能引发学生反思, 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三、类化练习, 拓展延伸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在内容上, 要结合复习的实际, 在知识的高度和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多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的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 要以课标为依托, 不可任意提高标准, 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 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 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

1. 在“趣”上调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激起人的创造力。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复习旧知必须讲练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学生往往对练习题兴味索然, 因此, 老师不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 而且要使题目趣味化,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才能主动思考、自主练习。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出示这样一道题:阿凡提给巴依老爷放羊, 羊圈是一个长15米、宽10米的长方形, 羊长大了, 羊圈小了, 巴依老爷不给阿凡提材料, 却让阿凡提扩大羊圈, 否则不给工钱。阿凡提略一思索, 就顺利地拿到了工钱, 你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同学们积极思考, 经过小组探讨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样练习, 不仅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体验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2. 在“点”上突破

所谓的“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 从现状出发,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 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 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 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 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 在学生自主验证的练习中掌握知识, 从而突破重难点。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我先让学生猜测, 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 从而得出结论。 (2)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 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 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 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

3. 在“展”上延伸

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 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 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复习分数 (百分数) 应用题时, 安排如下一道开放题:“李阿姨于2006年6月20日将5000元存入银行, 定期5年。今天 (2009年6月20日) 李阿姨的丈夫突然病重住院, 急需5000元钱交住院费, 可银行规定, 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李阿姨该怎么办?”又如, 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巩固提高练习时, 首先, 教师可编写一篇数学日记, 里面包含各种计量单位, 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个数是有区别的,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接着, 教师可续写数学日记, 有意设计一些空白处, 让学生自己填写合适的计量单位, 并加上一些量的计算。这样难度自然又增加了, 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解决的, 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样的练习, 除了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 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总复习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审题要严谨。数学的逻辑性强,不能由于审题时的一点差错,而使结果出错。对题目意思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最后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做完后还要考虑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要做到认真检查。解题完成之后的复查,找出错误之处,也是考验孩子,要把求得的结果代到题中检验,这就要平时的训练,而平时学生这一点往往做不到,好像也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平时要加强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新探 篇3

关键词:复习课;复习策略;查漏补缺

一、激发复习兴趣

小学数学复习课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复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复习课程时间紧,内容多,压力较大。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复习目标,并根据复习内容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多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复习课有感而发,从而认真复习。如果学生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爱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当中,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乘法口诀比赛,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争先恐后的参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数学复习课变得有滋有味,从而提高學生的复习兴趣。

二、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上,主要内容就是对过去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通过回忆,还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在复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所复习的内容和概念,引导学生想起有关复习内容的重点。

三、综合梳理知识,使概念结构系统化

例如复习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本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同时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找出这一课的重点,并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综合,使概念结构系统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知识的梳理过程如下图:

四、重视学法指导,讲究复习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善于归纳和总结难点,这样才能在复习的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教师只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难题,从而取得良好的进步。

五、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由于在平时学习数学时,学生对知识点难免会发生遗漏的情况,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将遗漏的知识重新找回。在备课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大概的学习水平,整理学生平时作业中经常出错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带到复习课上讲解,同时挑选一些有利于学生进步的练习题,只有经常练习,才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记忆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后冬莲.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J].小学时代:教师,201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环城小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之我见 篇4

1.复习课更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 通过学习活动, 达到复习的目标, 使知识得以“升华”。

2.复习课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复习目标制订的针对性, 复习设问的启发性, 复习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分析问题的深刻性, 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 归纳知识的系统性, 小结概括的准确性,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以及板书的清晰与和谐的数学美感……复习课的成功与否, 直接反映出执教者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艺术的造诣。

二、抓好复习课的要害处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 突出重点, 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 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 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 力求熟练、准确、快捷。我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 做好复习的准备。

1.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1) 单位一定, 购买本数和付款总数。 (2) 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3)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4) 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

三、对复习内容系统整理、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引发新的思考, 促进新的发展, 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 进行知识编码, 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 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 结成知识链, 形成知识网。一位教师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 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不计算, 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 (正方体) 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

1.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宽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 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 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2.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 宽2.5米, 装煤高度是0.4米, 每立方米煤重2.5吨, 这辆汽车一次能运煤多少吨?

3.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 管子长2米,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4.在一个长10米。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厚的木地板, 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 它的长40厘米, 宽25厘米, 高2分米, 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5道题目是求长方体 (或正方体) 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5道题目自然地把它们分成3类。即 (1) 和 (3) , (2) 和 (5) , (4) 。而后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式, 使认知结构中3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 可利用性更强。使学生大脑里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 为建构新的知识 (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四、在复习中活化认知结构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习.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 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 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会贯通”和“精确分化”, 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 复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思维含量的习题, 不仅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 同时要处理好坡度和难度、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1.设计针对性练习, 抓住关键, 重点突破。在课堂教学中,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 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 可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2.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变通力。

3.通过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复习题,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复习中我们要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 灵活选用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课后的分析反思中总结, 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忠诚.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湖北科学大学学报.2005.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结构模式 篇5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心小学 胡庆福

一、《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揭示课题,提出目标→概括梳理,形成系统→强化练习,形成技能→共同释疑,解决问题→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二、《梳理-练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1、揭示课题,提出目标。明确本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要达到的复习目标。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2、概括梳理,形成系统。此环节是重点环节,是知识与技能的再现、提高过程,是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情感与态度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自主概括或小组合作概括梳理,把相关知识点连成线。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励学习热情,不断体验到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强化练习,形成技能。此环节是关键,分为巩固性练习(基础的),针对性练习(易错的),技巧性练习(有一定难度的,多种方法解的),形成性练习(能体现教学目标的)。以上练习题可选用学生作业和试卷中的易错题。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技能和技巧。

4、共同释疑,解决问题。可以根据上述练习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积极引疑。

5、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根据师生已概括梳理的知识再进行知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外思考、探究,将知识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解答应用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复习中,只有注意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才能形成融会贯通的网络。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 篇6

1. 主体性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知识、能力的获得,都必须由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才能实现知识的建构。所以,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的自主是建立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基础上,否则也容易造成学生无从下手,复习效率低下。复习过程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

(1)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回顾,明确复习目标。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知识上还存在的疑问,在同伴中进行错误剖析,重新建立正确认识。因此,最好让每位同学建立一个错题收集本。

(3)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梳理,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系统。

(4)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的概括总结。

2. 针对性策略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有一定的选择性。人在有选择地反映某些特定的对象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将心理活动稳定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使反映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程度。而复习的内容并不是全新的知识,不需要面面俱到。所以,复习的针对性要强,针对知识缺陷和重点、难点进行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是复习课型一个重要特点。

3. 发展性策略

所谓“温故知新”,在复习中还要不断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这样学生才能保持有兴奋点,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引导学生向外延伸拓宽,体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提高、发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再认识、再创造的一种较高层次学习过程。

二、复习课的一般结构

(一)揭示目标,整体回顾。

在复习之前,向学生揭示复习的内容、目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习信心,又便于学生自我检查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复习作准备,同时还可以自我检查复习后的效果。而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和根本。教材的内容、例题具有较高代表性。因此,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有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1.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简单记录纲要和不懂的地方。例如:“这个单元学了什么知识?”“这个单元学了哪几种应用题?”等。2. 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既全面阅读,又有重点,提高效率。例如:概念着重看定义,理解内涵和外延;计算内容看例题理解算法;应用题看例题,了解题型结构和解法……

(二)引疑导惑,范例分析。

“引疑导惑”就是对于已学的知识,学生还会存在一些自己没有解决的疑问。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引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在小组或者全班讨论解决。这样,这些疑问就成为了学生心理活动所选择的特定对象。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探究,在纠错中得到提高,这是从“自知”到“自控”的转变过程。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进行适当指导、帮助。指导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分类促进”。而对于班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重点、难点问题,还要进行范例分析。

(三)整理归纳,构建网络。

根据系统论原理,在这一环节(学生对教材各知识点都有了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就应该引导学生弄清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厘清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概括规律、归纳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使已有的知识更抽象、更具有普遍性,适用范围就更广。在此基础上,将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图表来表示知识间的联系和网络结构。

(四)深化训练,发展创新。

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坡度、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深化训练。所设计的练习要体现几个方面:

1. 设计典型代表性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

2. 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辨析。

3. 设计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适当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的练习,引导学生适当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如设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提升,形成方法。

数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应该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复习整理知识的能力。例如:阅读方法,自我反思的勇气和方法,知识归类方法,概括总结方法,巩固记忆方法,自我评价的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 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 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 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梳理知识, 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 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 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贯通”, 融合贯通,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 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 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 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 概念部分, 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

二、总结质疑, 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 必须做到: 第一, 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第二, 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第三, 分层辅导。这样, 才能抓住重点, 突破重点。在复习时, 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 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 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 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 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 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 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 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 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 让他们练习, 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 既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激活认知结构, 系统整理, 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 引发新的思考, 促进新的发展, 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 进行知识编码, 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 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 结成知识链, 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如在学生复习快乏味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综合应用, 培养创新点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 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 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 应换个角度, 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复习课应“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也体会了创造思维带来的乐趣。

五、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现实生活中, 人们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 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 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 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 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 要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富于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 可以是情境图, 表格式、统计图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 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 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 或答案不唯一的, 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 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 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一种课, 也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能否上好复习课, 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 1) 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 2) 讲解为主, 学生被动。 ( 3) 知识梳理耗时过多, 讲多练少。 ( 4) 以学生记忆为主, 深化拓展不足。 ( 5) 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 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 教师疲惫不堪, 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篇8

一、课前评价,了解学情

期末复习课相对于单元复习课来说, 内容周期更长,原来比较熟悉的数学知识这时候学生可能已经有一些遗忘,原本能够熟练操作的技能学生可能已经有一些生疏,如果此时面面俱到地去复习,时间上又不允许,怎么办? 为了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又能把握好复习的重点,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我们在上复习课之前先设计了本单元的评价内容,在前一天发下去作为家庭作业进行练习(16K一面的量,不占用学生课堂时间),第二天及时批改并分析学生的学情. 注意这里的评价内容必须紧扣课标要求去设计,分析学情时必须对全班学生的作业进行错题统计、归类,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复习的重点.

二、课堂交流,沟通联系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教师可以了解每名学生掌握的真实情况, 然后再开展基于学情的复习. 这时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在复习前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明白了哪些方面还需要补缺,目标已很明确;对于教师而言,也知道哪些是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哪些可以适当地放一放,只需个别辅导的,轻重缓急已了然于胸. 这时教师便可调整重点进行课堂复习, 通过课堂交流真正让每一名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认识. 同时前测作业还能为我们提供很多课堂复习的资源,节省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比如: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可以这样处理:

1. 辨析梳理、形成知识网

复习课不应该是简单的已学知识的再现,而是要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把平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促进新的发展.

结合前测作业中计算的题目,通过评讲、交流让学生概括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炼, 把本单元的知识梳理成知识网. 在前测作业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重点问题强化练习巩固. 如: 积末尾有0 的乘法和商中间有0 的除法,学生错误特别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练一练,计算0.264 × 0.15,0.328 ÷ 0.16 等,要求学生边做边想:计算小数乘除法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然后选取学生中的典型例子进行评讲,从而强调注意点.

2. 适度比较,灵活运用

在前测作业中的几道四则混合运算题均可以简便运算(如:脱式计算3.9×0.4+6.1×0.4、4.25÷2.5×101-1.7、2.5×3.2×0.125、5.6×1.8+56×0.82)但是由于没有明确要求,因此,有一小部分学生没用简便方法计算,而是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了计算,这为两种运算的比较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同时还有两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这又为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同时利用学生作业中的典型情况进行比较、辨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 计算能力的提高,来自于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进一步编制容易混淆的习题, 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作业,比较辨析,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3. 算用结合,体会联系

算用结合是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 每次学习新的计算时,教材基本上都是以“解决问题”导入的,即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学习的. 因此结合前测作业中的应用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要正确地解决问题呢? (就一定要学好计算).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到同一道计算题能编制出好多道应用题.

如此去进行复习,在复习课堂上就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做,同时学生掌握得还很到位,因为这些资源都是来自于学生刚刚做过的家作,印象非常深刻,再结合课堂上的评讲、提升,学生很容易消化、吸收.

三、再次评价,全面提高

学生通过课前检测“查”到了自己这部分知识掌握中的“漏”,再通过课堂交流是否真正地 “补”好了这些 “漏”呢? 还需要再次检测、 评价. 当然这次的检测应与课前检测有所不同,教师设计检测题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点的面,做到面要广,使不同知识点的内容都有涉及,同时还要富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这种先评价再课堂复习再评价的复习方式,虽然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但对教师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要求我们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细致分析学情,设计能够体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前测题. 课堂上,要对前测作业分层展示、评析与再练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更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 篇9

一、运用多变的复习形式, 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活泼爱动是他们的天性, 所以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比较短, 稳定性差, 而复习课是对先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的过程, 小学生难免会觉得这种课程枯燥乏味, 一点新鲜感也没有, 于是很容易课上开小差, 造成复习课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 我们有必要寻求能够激发学生复习兴趣的学习方式, 选择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来加强复习。例如, 在复习人民币的知识时, 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演示的方法, 通过两人兑换,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面值;通过小组购物的方式, 让学生熟悉纸币的加减法;通过多人合作,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二、通过对知识的回忆, 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

复习课就是对所学的重点进行学习, 它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的过程。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重点进行提炼。我的建议是:让学生看着课本目录回忆本学期的知识结构, 然后对每章知识的概念、原理、方法进行概述, 在脑子里建立起本学期的复习知识网络;对于一些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查漏补缺, 让学生明白其存在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 提倡多种解题思路, 激活学生的知识链。知识的回忆要先粗后细, 难度要逐渐提升, 要引导高年级的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提纲。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讲究复习策略

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老师学会放手,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 学法指导在复习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实行“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掌握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例如, 一位老师在复习《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的公开课给予了我深深启发, 这位老师把学生平时的习题进行了汇总, 然后分成各个复习板块, 让学生找出不同类型的小数乘法的解题方法并进行分析, 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 实现由特殊性向一般性的转换。

四、重视有效评价, 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如果老师在复习课堂上“唱独角戏”, 那么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授课和评价方式, 从学生的参与度来分析学生、分析课堂。复习课中, 要建立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及时鼓励,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如,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 提前下发复习资料, 让组长分配好每位成员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坏来为本组加分, 也可以评选优秀成员, 增强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对于不愿学习的学生, 在小组荣誉以及小组成员的监督下, 也将慢慢跟上复习的步伐。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也让学生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以及小组荣誉的重要性, 组内的优秀成员还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 将组内成员凝聚起来共同进步。

五、老师反思教学实践, 进行有效管理

老师在复习课上花费的心血要比新授课多得多, 老师能否积极用心准备复习资料将决定着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老师是一名撰稿人, 需要把复习内容整理加工才能编出好的剧本。小学数学老师也是一名清洁工, 需要解答最后残留的问题, 不留死角。如果老师能够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扮演好这两种角色, 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复习平台, 那么, 将会大大提高小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像放风筝, 学生是风筝, 老师是牵风筝的线。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老师稍加引导, 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体验自己在课堂上的价值, 提高知识技能, 达到复习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阶段,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在小学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地位和价值。所谓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它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上有所收获、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进步、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有所有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自控力比较弱。原有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不厌其烦。现在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多, 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所以, 作为教师, 要相信学生, 并帮助学生逐渐完善思维, 把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既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 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做法

1.复习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的特点是活泼爱动, 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 稳定性差。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内容是对原有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授课特点是内容多、时间紧。这种课型对于小学生来讲很容易失去新鲜感, 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所以, 在进行阶段性复习的时候要多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 学生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加强复习, 由趣而学。例如:在领着学生复习乘法口诀时, 我组织开展了对口令说口诀、看口诀说算式等游戏式练习, 通过小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基本功口算训练;在对人民币知识进行复习时, 我采取现场演示的授课方式。主要做法有三个:双人兑换纸币, 掌握人民币面值兑换方式;小组内部购物, 练习人民币的加减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集中训练人民币应用题, 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在具有竞争特色、生活特色的比赛课堂上, 学生们兴致勃勃, 复习课堂变成了活动的乐园, 焕发出生命活力。

2.通过回忆知识, 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复习课实际上就是一个回忆过程, 是学过知识的一种再现。所谓回忆, 就是指学生可以将过去所学习过的旧知识通过提取后再现的过程。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看课题回忆所学知识能力。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回忆出知识的基本结构, 然后口述概念、原理、简便方法, 构建起整个复习知识网络;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讨论, 让学生更清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缺补漏;多种解题方法交流完善, 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链。回忆过程中, 基本做法是先粗后细, 突破问题, 调整提升, 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好复习提纲,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回忆, 再现认知。

3.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中讲究复习策略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过程。它通过感悟、分析、理解、深化, 实现学生的自我解决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不管怎么用心地教,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教, 学生要从“教我学”变成“我会学”、“被动学”变成“自主学”才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复习课中, 这种学法指导显得更重要, 我们要贯彻执行“受之鱼, 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通过巩固知识, 达到拓展思维、探究技能的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解题增强质疑反思, 归纳解法的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把握数学思维规律和数学思想, 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 一位老师对《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进行复习时, 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把学生平时做过的练习进行整理、汇总, 然后设置成各个复习版块, 让学生找出小数乘法的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 在课堂上大胆分析, 最后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的规律, 实现了从特殊性到一般性的转换。

4.建立评价体制, 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单独讲授的复习课, 单调、乏味, 让学生有疲倦感。小学生在复习课堂上的参与度高低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所以, 我们必须把原有的授课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分析课堂、分析学生。在复习中, 教师要建立起适合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机制, 通过公平、公开、公正、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舞和激励,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明确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重要价值, 从而提高自己复习的有效率。例如:我在复习课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提前把复习提纲下发给小组长, 让小组长安排好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 做到既有分工, 又加强合作。学生们通过提前复习的方式, 在课堂上就能够为本组加分, 也可以获得优秀成员荣誉称号, 学生的复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对于那些学困生, 它们本来不愿意自主学习, 但是在小组成员的示范和监督下, 也就跟上了复习的步伐。此外, 在小组内的优秀学生还能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 通过以一带多的方式把学生们凝聚起来, 共同进步。

5.教师的有效管理, 决定着复习效果的高低

在复习课上, 教师的付出要比新授课多得多, 教师能否积极、用心地准备复习内容, 将决定着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达成。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 首先他是一名撰稿人, 需要把复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有效分析, 然后编撰成剧本。其次, 小学的数学教师也应该是一名导演, 他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学情进行分析, 设计出演出的好方案。再次, 教师还是一名清洁工, 他需要在最后对残留问题进行解决, 不留一点死角。如果教师在扮演这样三种角色时, 能够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为学生搭建好复习课上展示的平台, 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增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一节好的复习课, 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 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多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 动脑分析的机会, 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让学生学会、会学, 学有所得, 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的综合提高, 也就达到了复习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黎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探微[J].吉林教育, 2009, (35) .

[2]田亮.复习课, 怎样上才算有效[J].河北教育 (教学) , 2010, (6) .

[3]王建熙.从学情出发, 改革语文复习课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 1991, (6) .

[4]陈泓.新理念让复习课闪烁新光彩[J].海峡科学, 2008, (12) .

[5]雷义平.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S1) .

上一篇:网络体系下一篇:电气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