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2024-05-0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总复习工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尤其要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审题要严谨。数学的逻辑性强,不能由于审题时的一点差错,而使结果出错。对题目意思上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直接影响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最后结果。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显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做完后还要考虑答案的合理性。最后要做到认真检查。解题完成之后的复查,找出错误之处,也是考验孩子,要把求得的结果代到题中检验,这就要平时的训练,而平时学生这一点往往做不到,好像也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平时要加强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从中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加强训练,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如何学的,更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2: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一、加强小数加减、整数中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分数加减法的笔算。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容易算对,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错数位,分数加减法注意最后结果写成最简分数,为了避免在这些题目中失分,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二、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书中例题的类型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应变,让学生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

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四、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

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我发现我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

针对这些问题,拟定了以下改进的措施:

1、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篇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一、在整理和总结做题思路中提高学生自我反应与思考能力

运用独到的做题思路与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在给学生上复习课的时候, 老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做题思路与方法, 指导学生自我思考与理解,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比如说有这样的一道题, 即用2、4、6和3这几个数字进行数学运算使最终结果等于24, 学生看到这道题时都进行了思考, 得出了以下解题思路, 即 (3-2) ×4×6=24、2×4× (6-3) =24、4×3+2×6=24等。 接下来的讲授过程中我问学生:假如采用乘法计算的话, 几乘几可以得到24?于是学生开始列举, 即3×4、2×6、2×12、1×24。 紧接着我问:怎样用运算符号将这几个数字连接起来使最终结果为24? 接下来学生朝着目标开始思考, 最后又想到许多方法。 紧接着老师继续引导, 除了乘法之外还有哪些运算? 学生理所当然地想到除法、加减法, 将这几种运算延伸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思路与解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 并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开发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反思

数学从日常生活中产生, 也应该回归于生活, 数学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所以在数学教学与复习中应该找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材料, 并通过巧妙地设计, 使学生在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反思, 拓展和延伸解题思路,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作用。 再如这道题:假期学校组织老师和学生去游乐园玩, 教师有25名, 学生有105名, 收费明细为:儿童5元/人, 成人10元/人, 多于30人的可以购买团体票, 人均8元, 请想出一个方案让该活动所花费用最低。 显而易见这个题目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而且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不仅仅是分类讨论更要进行综合运算, 因此题目具有灵活性与挑战性, 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反思时要明确学生之间差异

在上复习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重难点强化练习。所以说在给学生上复习课的时候也要照顾到后五分之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 同时也要照顾到前十分之一的学生的拔高性学习, 题目的设置要符合从易到难的梯度性训练, 但也要控制题目数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标准。在此过程中, 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答案的题目开发学生的思维, 达到学生举一反三的目的, 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比如说复习除不尽的除法计算时, 有这样一道题, 讲台上有一些粉笔, 将它们平均分三个粉笔盒里还剩余一根, 请问讲台上有多少根粉笔?学生分析题目会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 假如每个粉笔盒放1根, 就是1×3+1=4根粉笔, 如果放2根就是2×3+1=7根, 对于差一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答出一种答案就可以, 对于中间部分学生可以要求其得出三种答案, 对于优秀生则可以要求得出全部答案并找出答案的规律。

四、要加强运用系统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总的来说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的学科, 在数学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对知识点进行及时梳理与总结, 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以点带面, 使学生能够吸收和消化知识。 在上复习课的时候, 老师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归纳与梳理, 找出每个知识点的内部存在的关系, 以此抑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系统化理解与消化。 例如在对立体图形体积进行复习时, 教师可由立体图形体积引导学生概括出直柱体体积计算方法, 这样设置问题:为何不管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抑或是圆柱, 在计算其体积时都用相同的计算公式, 即v=sh? 这是由于它们同为直柱体, 那么什么是直柱体呢? 即这样一种立体图形:有两个形状及大小均相同的上下底面, 且任意部位切开所形成的横截面都与这两个上下底面相同, 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就统称为“直柱体”。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直柱体”概念判断哪些是直柱体, 哪些不是。 这一过程对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概括, 使知识点变得更系统, 达到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的目的。

五、结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点的简单再现, 而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训练,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和联系所学知识点, 达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高阶段年级的习题复习课与新授课有很大的不同, 与平时一般的练习课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课程对旧知识有很大的强化记忆作用。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也不能毫无目的地大量做题, 而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着重以学生为核心, 使学生更自主地进行自我反思式的学习。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高阶段学生在数学习题课时的自我复习与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初探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在课前就要求学生明确这阶段的复习目标与内容,课堂上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及复习目标。复习目标应做到全面、准确、具体。全面,即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品德养成三方面提出要求;准确,即针对性要强,要做到复习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在新授课后出现的问题;具体,即不能抽象或空泛而谈,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到底要养成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需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目标太多会适得其反。在复习内容上,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文字整理、画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来提前对复习知识进行整理加工,这样、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可以加深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整理复习、回忆旧知

整理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再现的过程,大约5分钟左右。教师应尽最大的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当然,这一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辅导,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独立整理,同桌相互交流,教师设置“总结性”问题提问等方式完成。如要求学生用“组词”或“造句”等方式回忆学过哪些“体”(立体图形)?哪些“基本性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联想”式回忆。同样还可列出一个单元比较重要的几个知识点,让学生去挖掘这些知识点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分类整理、注重联系

这是复习中的重点,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这一过程要完成的任务是:(一)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把各知识点分化(求异)。这些工作在教师备课时应充分作好准备,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这一过程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概括的说就是梳理知识,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这部分还可以结合分层次的练习题来进行复习,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整合沟通、拓展内化

整合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新授课的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知识点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沟通不是知识点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还要在同中存异。在前面谈到,回忆阶段即只要求“是什么”,而这里还要追求“为什么”的问题。沟通的目的不仅是求同或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设置练习、提高效率

这一过程大约占据课堂15分钟左右的时间。新课中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因此其基本练习大约占70%左右,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上的练习应集中在一起,而不宜分散进行。这样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节省复习时间。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联系生活、巩固知识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也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有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上好课,上好复习课,如何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复习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巧妙地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应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的课题。

篇5: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已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总结、概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大数的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等,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篇6: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1、起点的教学设计: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符合让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今后应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但如果陷入茫茫的题海中,“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的。初三学生单纯的做、练激不起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对先前习题进行适当的挖掘、拓展、整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较好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较有新意,又能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高层次的复习课。

3、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

如何上好一节行之有效的复习课,一直是我关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要将已学过的知识一一再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要做到在更深的层面系统的处理前后知识的关联,我决定大胆尝试,不按以往传统复习法一章一章的复习,而是以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索来涵盖我要复习的知识点。

4、这堂课涉及的几何基础知识非常广泛:

它既能充分的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能较好的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在本节复习课教学中我注意到避开以下问题:

(1)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重习题的机械操练,轻认知策略的教学;

(3)复习方法呆板,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

(4)为追求应试效果、强化训练和解题技巧指导过多,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习太少。

5、不足之处:

1)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在一题多解情况下,引导学生从方便考虑、合理选择。例如(知识深化)已知:△ABC中AB=AC,D为AC边上的一点,E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AE=AD。求证:ED⊥BC,评讲分析完后,应让学生进行择优选择。当学生反映解第二个方程很繁时,可适当点拨学生先用最佳方法求证。

2)要鼓励学生质疑,如△BEF是等腰三角形的构建和△ABC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有关吗?

3)题目可进一步发散,如将变式一继续变式,看能否有其他的发现。从而可进一步复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等边三角形等知识。

上一篇:令我敬佩的一个人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写青铜葵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