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

2024-04-30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精选10篇)

篇1: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

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我觉得我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做什

么?想做什么?

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让我首先反思到对孩子来说,学习到底是“枯燥”的?还是“获得快乐”或是“发散思维”的?

在最近几次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活动后,我也对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活动中的位置进行了深深的思考:我想,首先,教师理念的更新。“爱学、学会、会学”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关于“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三个层次的阐述,我的理解:“爱学”是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学会”是主动学习的一种途径,而“会学”则是主动学习中学习方法的掌握。

其次是教师要营造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出现儿童自己的声音,教师要用具有层次性、渐进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艺术的美妙,教师要做的是通过真实的课堂学习环境,给孩子以真实的感受,让孩子通过对未知的探求,真蒸的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第三,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一天一天的日积月累,一个一个的艺术活动,让我感受到我们的艺术主题教学可以更简单(生活中来)和更有趣(体验快乐),从幼儿生活挖掘的活动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而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给她们快乐的感受。在这一系列条件的背后,关键是看自己是否精心设计且探索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能否挖掘艺术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能否有效地运用同伴间的合作促进主动学习?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是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求的最高境界,课题的研究使我们对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想: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更多的“主动权”同样也体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篇2: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

作为一个新老师,如何教好学生

首先,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到了小学你就是老师,那些孩子也会把你当做你名真正的老师的,所以在平常的言行中你也得注意了,要象一名真正的老师才行.真的,角色转变非常重要,孩子是不会认可你的.当然在指导老师面前你又得是学生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因此你一定得把握好自己的双重身份才行.其次,最关键的还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想说说新老师的不足.我自己也要亲身经历,记得我的指导老师是安排我在一天就将一篇课文上完,也就是一天要上三节课.上午一三节是我的,早上的朝会也是我上.之前还很紧张,但 当我站到讲台上时,我就觉得那个讲台那个课堂就是我的,我可以任意发挥,因此后来我一点都不紧张.第一节课主要是讲生字,词,五年级的学生就主要是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让他们尽可能多的积累好词好句.第一节课上完下来,我觉得还可以,没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接着就是第三节课我上第二课时,这是最关键的一节,可是我没有了激情,我讲得很慢,后来居然没讲完,就只好留到下午再讲了.回想这两节课我发现自己有几个很大的问题.1.语速太慢,没有激情.我当时在讲的时候我自己就能感觉到没有激情,我很轻松.有时,在讲这一句时就在想下一句该怎样说,有时还要看一下教案,所以就觉得很慢.2.用我的指导老师的话说我们是“眼里只有教案,耳朵里只有自己的声音”,其实语文这一科,很多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出自己的下一个版块.而新老师,往往是不会在意学生的回答只知道要完成自己的这一版块,然后非得要用自己设计的过度语,来进入下一步.我们老师时常要孩子们学会倾听,孰不知自己首先都没做到这一点.3.新教学大纲不是说现在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很多问题都应该亲到孩子自己得出答案而不是老师说“我来告诉你吧!”.我听过很多新老师都是在学生有各种不同答案时就扮演传统教师的身份讲知识灌输给孩子.这个错误是非常严重的,说明我们的新老师一方面在学校学了教法课而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还是一位传统的老师,他并没把新理念带到他的

课堂.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实践.通过这一次实习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当好好反后我希望在我下一次登上讲台时,我会很轻松,因为那时我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学生才是主体.4.很多老师都说我们新老师喜欢说"对不对""是不是"等没有意义的问法,后来当我再看自己上课时的录象时我发现确实有很多.经常是老师问"是不是"时,学生不加思索就回答说"是",这无疑就是老师想确认一下自己的答案而已,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变一个问法,如"...是吗?""老师觉得是...,你们怎么认为?".我想以后我不会再出现这种毛病了吧.最后,是做班主任.做班主任就要常常去关心学生,多观察学生的没一个变化.在面对突发事情时要冷静最好是要将班上的干部发动起来,帮助自己管理班级.其实管理一个班级只要将干部和一些班规习惯弄好了就轻松多了.管理自己的班级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但还是应该多向别人学习.作为一个新老师,发现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真的是理论要在实践中才能生效啊!

篇3:一个初中数学老师的困惑

一、害怕抽问

我一直以为学生们最担心、害怕的是考试, 结果却不然, 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上课老师抽问。每次我叫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几乎全部学生马上低头看书, 并且很多学生开始心跳加速, 神情紧张, 甚至还有人拿笔都在颤抖。名字一出来, 不是自己名字就松口气, 是自己名字就瞬间脸红耳赤。到底是我很严厉, 还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呢?后者占了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叛逆, 但是也很爱面子。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 也害怕老师的否定, 所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不是支支吾吾就是声音小得连他们自己都听不清楚。我就纠结了:如果抽问, 数学课就笼罩着紧张的氛围, 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害无益;如果不抽问,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得不到锻炼, 最重要的是我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失去了初步的了解。权衡之下, 我还是决定继续抽问, 不过也须在学习之外下一番功夫:走进学生的生活, 多和学生交流,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想他们所想, 急他们所急,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多鼓励少批评, 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形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二、对数学的质疑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成为教师对学生有效的麻醉剂。但是, 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 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所创造的价值产生怀疑与反思。诚然, 数学中很多术语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不大,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也会被逐渐淡忘, 但是数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带给学生的影响和超越精神、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将始终在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种积极作用不仅影响个人的未来, 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大。因此, 我们的数学教育,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还要让学生感悟更重要的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同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三、结果与努力不成正比

和学生交流时, 总是听到学生对我倾诉: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和我的努力不成正比呢?每次学完新知识, 我都会做很多题来练习和巩固, 但是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呢?有时我也很困惑:很多学生平时作业都完成得很好, 单元测试成绩也很理想, 但是到了最后综合考试就一塌糊涂。让我不得不对一些同学作业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有时认真想想, 我们也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或者智力因素, 或许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问题。数学是抽象的关于数与形的学科, 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终值判断。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关注的却是大量繁杂的公式, 每天被迫陷入了题的海洋, 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有学生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 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比着圈圈画鸭蛋”的方法对数学并不凑效, 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枷锁的约束下, 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 而问题的整体意识极其淡薄, 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 在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 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 所以就出现了奇怪的想象:单元测试可以满分, 综合考试却惨不忍睹。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数学笔记本, 记录他们的错题, 并把这种题型归类, 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错误原因, 注明这种题型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小技巧。这种方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对初中数学体系有了大概的轮廓, 也避免了学生在同一类型上的题三番五次出错, 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四、差生也可能是优生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无形地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类, 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 我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但是我清楚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 都有培养的价值。由于他们在学习上屡遭失败, 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 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 学习自信心差。作为老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 逐步转变失败心态, 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篇4: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

关键词:初中;数学;班主任;管理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数学老师具有严密的思维、周密的逻辑,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除了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保持严谨,还能在生活中强化时间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确性。另外,数学学科具有十分简洁的特点,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还能够让学生学会用简洁明了的思维来解决问题,锻炼自己果断、勇敢的品质。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数学老师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担任班主任所实施的管理工作也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可以促使初中生彰显自己的个性。下面,笔者浅谈数学老师在管理班级时的策略。

一、严格遵守班级制度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就离不开班级制度。数学老师由于专业要求,形成了简单明了的处世风格,这就使得他们所指定的班规也是十分简洁的。首先,老师可以举办一个主题班会,与学生一起民主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其次,老师要学习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管理班级的方法,并对已经制订的班规进行修改,做到严谨、周密。最后,老师在坚持民主的同时,还要坚持“法治”,即每位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笔者在刚刚担任班主任之前,研修了一些管理方法。在正式担任班主任一职之后,发现本班有很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按照成绩,学生可以抵消一些违规惩罚等。在征得全班学生的同意之后,我将这条班规废除。并且举办了一次以“制定班规”为主题的班会,与全体学生一起制定了相应班规,明确了奖惩措施。在接下来的管理工作中,我与学生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维护了班级的秩序,使得每位学生都树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二、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

班主任是实施道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但是,很多班主任只注重按部就班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活动,忽视了课外活动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德育工作不仅在课堂之中,还应在课堂之外。因此,老师应该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入道德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会统计以及图表等方面的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家庭的用电量制作一个表格,树立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中国伟大的数学家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比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祖冲之将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除此之外,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数学法则等本身都体现了理性、简洁等方面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这些特点,从而形成一种理性思维,这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

我们常说,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大多数是语文老师担任的,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在学生认识水平较低的时候,能够通过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数学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老师的管理脱离学生的实际,才能建立比较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自觉遵守老师的管理。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认为学习数学难度很高,数学老师大多也不苟言笑,这使得他们对数学老师抱有一定的敬畏心理,不太轻易能够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数学老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拉近彼此的距离,倾听每一位学生所遇到的烦恼,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平时在数学课堂上调皮捣蛋,与老师针锋相对。我并没有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在多次沟通之后,这位学生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害怕被老师忽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我告诉他,只要他认真学习,不管成绩好坏老师都会表扬他。我还保证要在课外辅导他的学习,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这位学生认为老师是真心关爱他,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也很少违反班级纪律。

总而言之,数学老师本身所具有的严谨、认真等个性,能够让他们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身兼两职的数学老师要严格制定班级制度,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塑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级。

参考文献:

[1]李增报.浅谈初中数学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J].学苑教育,2010(17).

篇5: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学生的学习成效不显著以及学习动机的薄弱一直是教师在教学上的瓶颈。无论对哪个学科来说这都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个美术老师来说这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美术不像其他学科那么重要,不是家长或学生口中的主课。或许会有很多其他的课程来占用美术课,这样美术课又付出东流了。即使是这样我更觉得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来享受这短暂又美好的艺术教授。但是要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学生或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知道学生选读这个课程的理由以及他们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将这些理由运用在你要教给他们的知识里面,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渗透在基本内容中讲解,也可以以“兴趣园”的形式,在讲完基本内容后专门用一些时间讲解。后一种方法比前一种有效也有趣,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发掘学生的弱点与困难点并进一步协助他们学习。可以通过学生的联系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放下权威或领导的架子,以好朋友的真诚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

2、建立课程的关联性

详述本课程的重要性。利用范例来解释从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如何运用在他们的课业上、工作生涯及生活当中。

尽量将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互相结合。

让学生能清楚了解到你对教这门课是很感兴趣且热心的。

3、让学生参与课程规划

发现哪些主题对学生最有价值而且是他们感兴趣的。

将学生的意见列入课程规划。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态。

4、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学习作业

在作业及考试的安排中应包含困难及简单的题目,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考试的用意也包括要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了解哪些是他们不懂的。

订立一个实际的目标和标准使学生觉得作业有挑战性但不具威胁性。

5、适时鼓励学生

适时的赞美能建立学生的信心。学生本身内在的满意通常能最有效地激励他们的学习。正面的评价远比负面的批评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考试或报告应该迅速批阅归还。

应该让学生知道负面的批评是对事而不是对人。

体会学生的用心——虽然他的表现可能还有待加强。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持续改进的表现上。

帮助学生设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6、运用“探索”的技巧

善用学生的好奇心。

强调理解而非死背书本。

将问题提出然后鼓励学生分析、提供解决方法、有创意的想法和评价。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帮助学生评量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提出批评,并且分析自己的优点和弱点。

7、提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学生学习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与信赖,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广开师生沟通大门。

尊重你的学生。

务必留出时间保证学生可以进一步询问有关课业上的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及提建议并且注意倾听。

篇6:做一个轻松的数学老师

一、让作业提速提质

记得自己刚上学时,妈妈就叮嘱我,“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现在自己当妈妈了,儿子去读书,对儿子说的同样是上课要认真听讲。我自己是数学老师,观察下去,发现有很多学生听得很认真,回答问题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每次上交来的作业却是五花八门的错,抄错、算错、写错、只做一半等都是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本不应该的错误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课上讲得太多,每次要做作业了,也是快到下课的时间。而学生一听到下课的铃声,思想就集中不起来,那根爱动的神经就异常活跃起来,原本会做的作业也变得不会做了,字迹也潦草了许多,甚至有学生还会不做作业,先去玩,更会滋生出抄作业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成绩平平,还徒增了很多需要重复订正再做的麻烦,老师就像猫,学生就像老鼠,“猫捉老鼠”就时而发生,而老师的辛苦也大多是因为这些学生。近几年我校推行了练习型课堂作为学校一线的数学老师,感受到这样虽对我们数学老师提高了要求,缩短了上课讲课的时间,但每节课却留出了10~15分钟能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课堂作业的时间,学生做作业时,我会先巡视一下,看看慢的学生卡在了哪里,对个别学生作个别的指导。快的学生做下来会有些什么问题,如有就对全班及时做些解释说明,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几个学期下来,发现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提高了,很多学生都能在课上完成课堂作业,原本要中午才收起来,放学再订正,现在提前到第三节课我就可以批阅学生的课作中午就可以让学生订正了。中午我还能把回作布置好,那些快的学生还能自觉又认真地完成回家作业,整个批作业的流程提速了。

二、让错误明明白白

学生做课作的时间其实我会当成最好的批改作业的时间来利用,既要对今天的课作负责,又要处理昨天的回作。所以巡视一圈后我会让部分回作错的学生一个一个上来订正回作,如果是计算上错的,领了本子就自己到讲台上订正,如需要理解说明的则在我边上订正,特别是应用题的订正,我都让学生自己分析,有几个实在不明白的则让他们一起听老师讲解,等于是一对多的第二次教学,从而确保回作订正的独立性和及时时辅导性。如果时间内容适当,一般学生做课作时,前面回作的订正也就结束了。快的学生课作也就差不多做好了,我就让快的学生发下回作本,可继续做,或中午做,也或回去做,由该学生的速度情况决定,但规定在第二天早上必须交到放回作的地方。一般,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能把回作在中午完成好,另一些学生则会把回作带回去完成。

三、让记录说明成绩

每天我只布置两套作业,一本课作,一本回作。准备两个分别记录学生作业情况的讲义夹,纵向栏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名单排序,横向栏写上日期,每个日期下分两栏,课作栏和回作栏,用☆表示这次作业不但正确率100%,而且格式规范、字迹整洁;用√则表示正确率100%,但书写的不够认真,下次注意;有错则用○表示,下发给学生订正好后再在○下打钩,表示这次作业完成了。这样记录,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天哪些已经上交了,哪些还没有上交,或是上交过,但没订正好。还能看出整体哪些学生的作业好,哪些学生的作业不好。我很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并告知学生会是将来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因为我相信平时都能认真了,期末还会差到哪里去。学生不但重视自己每次作业的情况,自己的今天与昨天比,还自己与他人比,数☆比赛,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都是在老师的课堂上做作业,保证了独立性。老师在第三节课批阅好大部分学生的课作后,就会用中午的时间去收批剩余学生的课作和部分课作需要订正的作业。有了记录,能对没交的学生及时提醒一下,有的放矢地了解学生作业的整体情况。没有学生可逃作业的,也不用每天一个一个地查。

四、让奖励持续斗志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用1分钟时间把前一天回作全对同学的名字在班级中通报一遍,以表扬这些学生再接再厉,也提醒其他学生今天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以期待明天被通报表扬,这个效果很好,特别是提高作业的积极性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期结束,对得到一定颗数☆的学生以拍照合影或到老师家做客来奖励,很多学生都铆足了劲来得☆。

篇7:做一个轻松的数学老师

一、让作业提速提质

记得自己刚上学时,妈妈就叮嘱我,“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现在自己当妈妈了,儿子去读书,对儿子说的同样是上课要认真听讲。我自己是数学老师,观察下去,发现有很多学生听得很认真,回答问题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每次上交来的作业却是五花八门的错,抄错、算错、写错、只做一半等都是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本不应该的错误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课上讲得太多,每次要做作业了,也是快到下课的时间。而学生一听到下课的铃声,思想就集中不起来,那根爱动的神经就异常活跃起来,原本会做的作业也变得不会做了,字迹也潦草了许多,甚至有学生还会不做作业,先去玩,更会滋生出抄作业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成绩平平,还徒增了很多需要重复订正再做的麻烦,老师就像猫,学生就像老鼠,“猫捉老鼠”就时而发生,而老师的辛苦也大多是因为这些学生。近几年我校推行了练习型课堂,作为学校一线的数学老师,感受到这样虽对我们数学老师提高了要求,缩短了上课讲课的时间,但每节课却留出了10~15分钟能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课堂作业的时间,学生做作业时,我会先巡视一下,看看慢的学生卡在了哪里,对个别学生作个别的指导。快的学生做下来会有些什么问题,如有就对全班及时做些解释说明,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几个学期下来,发现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提高了,很多学生都能在课上完成课堂作业,原本要中午才收起来,放学再订正,现在提前到第三节课我就可以批阅学生的课作,中午就可以让学生订正了。中午我还能把回作布置好,那些快的学生还能自觉又认真地完成回家作业,整个批作业的流程提速了。

二、让错误明明白白

学生做课作的时间其实我会当成最好的批改作业的时间来利用,既要对今天的课作负责,又要处理昨天的回作。所以巡视一圈后我会让部分回作错的学生一个一个上来订正回作,如果是计算上错的,领了本子就自己到讲台上订正,如需要理解说明的则在我边上订正,特别是应用题的订正,我都让学生自己分析,有几个实在不明白的则让他们一起听老师讲解,等于是一对多的第二次教学,从而确保回作订正的独立性和及时时辅导性。如果时间内容适当,一般学生做课作时,前面回作的订正也就结束了。快的学生课作也就差不多做好了,我就让快的学生发下回作本,可继续做,或中午做,也或回去做,由该学生的速度情况决定,但规定在第二天早上必须交到放回作的地方。一般,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能把回作在中午完成好,另一些学生则会把回作带回去完成。

三、让记录说明成绩

每天我只布置两套作业,一本课作,一本回作。准备两个分别记录学生作业情况的讲义夹,纵向栏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名单排序,横向栏写上日期,每个日期下分两栏,课作栏和回作栏,用☆表示这次作业不但正确率100%,而且格式规范、字迹整洁;用√则表示正确率100%,但书写的不够认真,下次注意;有错则用○表示,下发给学生订正好后再在○下打钩,表示这次作业完成了。这样记录,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天哪些已经上交了,哪些还没有上交,或是上交过,但没订正好。还能看出整体哪些学生的作业好,哪些学生的作业不好。我很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并告知学生会是将来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因为我相信平时都能认真了,期末还会差到哪里去。学生不但重视自己每次作业的情况,自己的今天与昨天比,还自己与他人比,数☆比赛,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都是在老师的课堂上做作业,保证了独立性。老师在第三节课批阅好大部分学生的课作后,就会用中午的时间去收批剩余学生的课作和部分课作需要订正的作业。有了记录,能对没交的学生及时提醒一下,有的放矢地了解学生作业的整体情况。没有学生可逃作业的,也不用每天一个一个地查。

四、让奖励持续斗志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用1分钟时间把前一天回作全对同学的名字在班级中通报一遍,以表扬这些学生再接再厉,也提醒其他学生今天的作业要认真完成,以期待明天被通报表扬,这个效果很好,特别是提高作业的积极性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期结束,对得到一定颗数☆的学生以拍照合影或到老师家做客来奖励,很多学生都铆足了劲来得☆。

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与学生也有了很多的默契,学生作业很少会出现没有上交的,学生学习数学也变得轻松了许多。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也轻松了许多,不用每天放学留下来查学生作业和陪学生订正。会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钻研教材,去进行课后反思,我愿和更多的数学老师走出困境,一同踏上研究之路!

参考文献:

饶从满.教师发展若干基本问题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04).

篇8: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

一、知识引入:利用多媒体创设兼具趣味性和启发 性的情境

传统数学课堂学习中, 静态的文字、抽象的图形及教师的语言满足不了小学生活跃的心理要求, 知识的引入不仅要选择现实的生活材料, 还要体现趣味性和启发性。本课伊始, 即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圈地做花圃”的问题情境。

师:你能目测一下这两块地的面积, 哪块大呢? (如图1所示)

生1:长方形面积的地大, 因为它是方正的。而平行四边形是斜着的。

生2: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地大。

由此, 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美妙的音乐使数学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并艺术化, 教材一下子“活”了起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 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素材,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 教师根据情境提出的极具启发性的问题, 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强烈的学习需求, 还为后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奠定了基础。总之, 利用多媒体创设的问题情境, 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且具有启发性,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知识建构:利用展示平台分享学生动手操作 的成果

新课程提倡解放孩子的手脚, 让孩子直接参与操作实践;内化表象, 释放孩子的美、善和生命能量;鼓励学生复述操作过程, 说出思考过程, 根据操作结果说出结论, 并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新授课环节, 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想办法比一比这两块地的大小”, 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真正体现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

师:你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 找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然后利用展示平台分享各组的探究结果。

生1:我们用了“数格子”的方法, 发现长方形刚好有24个满格, 平行四边形有20个满格和8个半格, 也就是24个满格。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如何?

此时, 每个孩子都是评论家, 大都觉得这一方法比较麻烦, 可操作性不强。

生2:我们用了“重叠”的方法, 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变成一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如何?

学生对这一方法报以掌声, 觉得很巧妙。

生3:我们用了“剪拼”的方法, 就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一个三角形, 平移到右边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由此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相等。

对这一方法, 大家表示和重叠方法有相似之处, 但更加方便和巧妙。

在学生自主探究、构建新知的过程中, 借助展示平台让每一组学生的智慧成果都直接呈现出来, 使师生、生生之间全面、充分且深度地讨论和交流。思维碰撞让学生不仅收获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还有对数学的热爱。

三、答疑解惑:运用多媒体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中许多概念是以静止的形式呈现, 因此在教学中要将静止的过程通过模型、动画等具体化、形象化, 促进学生的理解, 激发学习的兴趣, 从而将抽象的、不可见的概念以形象化的模型、动画等表象的形式进行储存, 帮助学生加强表象记忆。

在本课教学中, 部分学生对于长方形向平行四边形的转化, 以及转化后二者的关系不容易理解。于是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表现力, 动态呈现“剪切”“平移”“旋转”“提取”等图形割补变化过程, 生动地再现知识形成过程 (如图2所示) 。这样不仅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同时也进一步梳理了各种方法。

通过动画再现这种方式, 不仅克服了学生感官的局限性, 减少学生思辨的困难, 还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 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这种形象、生动、直观且一目了然的表现方式, 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拓展应用:利用专题网站升华数学知识

专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 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 辅以网上资源作为拓展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网络资源环境。

本课教学中, 笔者将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素材收集梳理, 以动画、声音、文字、图片、游戏等形式整合到专题学习网站中, 最终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五大板块 (如图3所示) 。在“学习园地”中 (如图4所示) , 学生可以重温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化的过程;在“历史回眸”中, 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伟大数学家刘徽的“割补术”, 以及古希腊数学家们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在“轻松演练”中, 丰富有趣的各种变式训练能帮助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而且人机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能矫正学生的认知误区;“生活应用”向学生呈现了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巧妙用处;“快乐驿站”里刺激有趣的游戏, 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还让他们在快乐的练习中体验成功,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突破了以往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使教学中的结构材料多元化, 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 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引入、知识建构、答疑解惑、拓展应用等关键点上借助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有效整合,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 实现了认识的不断飞跃, 智慧的逐渐生成。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达成了知识目标, 还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并逐步培养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所必需的信息素养, 使数学学习充满了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田本琼.思考定向行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9) :45-49.

篇9: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小学老师

关键词:知识;课堂艺术;爱心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做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愿意上你的课,看到他们你也会心情愉悦,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你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一定要讲究课堂艺术。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更是展现老师风采的阵地。要想获得学生的好感,就要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比喻、类比,可使学生要领立得,茅塞顿开,透彻理解。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很多时候,教学艺术则是以情感人,教学过程既是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热情、乐观、和善、满面春风的教态,与冷漠、忧郁、严厉、满面愁云的教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學过程中要善于表现出情感性教态,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把学生置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为之所感,为之所动。这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其次,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老师的爱成为孩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力,我们不仅要爱那些聪明懂事成绩好的孩子,更要关注那些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儿童、问题儿童,不要让你的爱有遗忘的“角落”。像4班的奇奇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我发现她作业完成好,上课听课状态也不错,但就是出错多。我估计是智力因素在作怪,于是上课提问时拣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她,答对了让全班鼓掌;改错时把她叫到办公室,从考查目标上提示她,慢慢地她掌握了做题技巧,出错少了,脸上有了笑容,和我说话的次数也多了,我从心底为她的进步高兴。有爱心并不是对学生不批评,主要看看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能不能让学生诚心地接受,去改正。小学生有这有那的问题是正常的,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该先弄清事实的真相,寻找问题的根源,做到胸有成竹,避免教师凭借自身的想象、经验或片面的看法去看待学生。其次,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时间、场地,尽可能地维护学生的隐私,不要伤到他们的自尊心,才能让学生对你会有信任感。再者,教师的批评的语言尽量避免刻薄、尖酸,冷嘲热讽,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产生叛逆心理。在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变化,做到恰到好处。例如2班的凡凡同学,在上课时因为桌子和前面的同学闹了起来,自己气得脸通红,把前面的同学也挤哭了。我估计是前面的同学先惹了他,于是走过去把桌子摆正,说了句“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会以上课为重,不影响课堂教学”,结果两个人当场就都没事了,下了课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再进行调解,他们都感谢我给他们留了面子。

再次,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因为英语学习是非常琐碎的,一个个小知识罗列着构成了整个体系。如果老师态度不严谨,或者讲课有漏洞,学生做起题来肯定会出错。英语老师要吸引学生,还要有一口流利的口语,语意语调准确,书写美观漂亮。曾经有一个外校老师在我班讲公开课,下课后一个男生对我说“老师,她肯定留过学,她口语非常好”。我暗自吃惊,这个男生才是小学三年级呀,感觉到这一点,说明我的口不大好,我暗暗努力天天跟着录音练口语。前些日子,这个男生对我说“老师,我现在越来越喜欢你了,我感觉你的口语跟那个老师差不多”。听着他的话,我心里想吃了蜜那样甜,获得学生的尊重也就获得了学生的爱。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现代城市教师,在庄重之外还要讲仪表美。仪表美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人格上的尊重,不仅是一个形象的问题,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体现对别人的尊重。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衣着典雅,美观大方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对老师产生羡慕,敬重的情感,愿意接近老师,产生向老师学习的动机。这样便为教学创造了良的条件。反之,如果老师的衣容不整、蓬头垢面,学生见了会产生不愉快感,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上课,教师的教导,学生不会心悦诚服接受的,教学效果一般是不会好的。

篇10:当一个会倾听的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还不能完全脱离教师, 这也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发言, 适时地穿针引线, 随机应变. 那么教师到底要倾听什么?

1. 听学生发言中包含的想法. 在 “平年和闰年” 一课中, 我向学生提问:“黄毅家平均每天用水2 吨, 今年他家用水几吨? 请列式计算. ”有一些学生略作思考后, 举起了手, 一部分学生还在思考. 梁乙东 (似乎还显得有些犹豫) :“3 百6十…… ”这“十”字拖了约5 秒钟后, 我顿了顿说:“你们听到了吧, 梁乙东同学为什么‘三百六十’拖了这么长? ”

“因为, 他很矛盾, 到底是366 × 2, 还是365 × 2. ”周心雨同学的一席话, 赢得了同学的普遍认同.

大约5秒钟后, 梁乙东同学重新回答“365×2”.

“在刚才短短的5秒钟里, 梁乙东在想着什么?”

吴天怡:“她可能在想, 将2015 ÷ 4 看看有没有余数, 结果发现2000 ÷ 4 = 500, 15 ÷ 4 = 3……3 后, 得出2015 年是平年, 所以用365 × 2. ”我面对梁乙东, 微笑地说:“当时, 你的心里是这样想的吗? ”他会心地点了点头, 教室里想起了掌声.

2. 倾听学生精彩的回答. 在教学中, 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预设目标总会有些距离, 怎么办?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不能撇开学生, 按自己的教学设想“拉”着学生向前走. 如果多一份耐心、细心的倾听, 学生的回答远比老师的预设要精彩.

记得我在教学“9 加几”时, 预设了很多种算法, 在列出算式9 + 4 后让学生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让学生回答.学生有的说是数的, 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 就是回答不到“凑十”上来.这时, 有一名学生回答道:我是这样想的, 10 + 4 = 14.现在是9 + 4, 9 比10 少1, 所以9 + 4 = 13. 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急了, 心里只想着“凑十法”, 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一次多么精彩的回答啊. 学生自己得到的方法往往就是他内心世界最原始、最可贵的想法.更何况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学契机, 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引导到“凑十法”上来. 要是那样的话, 整节课将是多么的精彩, 这名学生在老师的表扬后会是多么的自豪.

3. 倾听学生错误的回答. 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 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数学语言的表达就是暴露其错误的过程;针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 充分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 促进学生自我反省.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 而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课堂生活中的“偏差”和“失误”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时教学中的一些“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记得一位老师上过“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谁来说说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生2:老师, 我发现凡是2的倍数的数都是合数.

生3:那2呢?2是质数.

生4:我知道了, 除了2以外,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师:那你们就来判断一下吧.

17 22 29 35 37 87 93 91 96 (学生独立判断)

生 (自言自语, 她还沉浸在前面的讨论中) :15 不是2 的倍数, 但15 也是个合数. [师立即就在这些数中添上15, 让学生来判断. ]

师:请同学们看15, 它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因为它的因数有l, 3, 5, 15, 所以它是合数.

师: 那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判断一下87, 93, 91 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恍然大悟) … …

生:如果一个数是3, 5, 7 等的倍数, 这个数也是合数.

学生的回答从一开始对质数与合数判断方法的片面理解到最后的整体把握, 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错误资源的生成往往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省过程, 这样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技能, 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4. 倾听学生产生分歧时的争论.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对知识的认知也会产生分歧.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产生争议, 说明他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 他对知识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这一点, 作为教师我们应予尊重, 因为每一名学生真实的感受才是最宝贵的.

在一堂练习课中, 有这样一道题:水果店里买来了12 箱苹果, 比买来的橘子的2 倍少4 箱, 问买来橘子有几箱? 学生独立解题后教师让学生回答:

生1:12 × 2 - 4 = 20 箱. (这时, 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

生2:不对, 应该是 (12-4) ÷2=4箱.

生3:不对, 应该是 (12+4) ÷2=8箱.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1:买来的苹果比橘子的2 倍少4 箱, 所以我就用12 ×2-4.

生2:这个12 表示什么呢?

生1 (思考了一下) :老师, 我做错了. (学生没有直接回答生2 的问题) 苹果比橘子的2 倍少4 箱, 应该把橘子的2 倍看作一个整体.

师:看来, 同学们有很多的分歧, 那我们现在就在自己的小组里讨论讨论, 到底谁的方法是正确的. (小组开始讨论)

可以预见的是, 通过讨论, 学生最终确定生3 的方法是正确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 这是好事情.我们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争议, 正确引导学生的争议, 使得知识在学生的争议中得以明晰, 也让学生在争论中悟到知识的真谛. 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实感受, 教师耐心的倾听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充分信任, 从而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把精彩课堂还给学生.

上一篇:运城学院第九届社团文化节领导致辞下一篇:点读笔怎样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