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2024-04-21

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精选8篇)

篇1: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还记得六年前的今天,略显青涩的我第一次站在演讲台上,用质朴的心去细细体会一个幼教老师的心路历程,这当中不乏艰辛,不乏酸甜苦辣,可心中对孩子的爱,我始终没有改变,我想这也是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吧。对孩子全身心的喜爱才能体会到开心、快乐。我从事幼教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暗暗定下一个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屈指算来已在栢幼工作了八年,对于我来说八年无疑是我最美丽的时光,和最美丽的八年,八年间我已经送走了三届毕业生,八年间我有幸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八年间的每一个清晨我都会踏着轻快的步子来到幼儿园,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去迎接可爱的孩子们。游戏中我是他们最好的玩伴,在教学中我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在生活中无疑是他们的好妈妈。八年来,我悉心照顾着每一个可爱的小宝贝,还记得我和吕静老师带班时,有一次出早操,初春的早晨隐约的寒风阵阵袭来,衣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个冷颤,这时一个脆生生的声音传来,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仰着红扑扑的脸,边脱西装边说,畅老师你冷吗?我把西服脱下来给你披着吧!刹那时,我愣在那,反映过来后,急忙抱起这个小男孩,深深地搂在怀里,嘴里喃喃,老师不冷,可是心里的滋味是像吃了蜜一样的甜。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每每见到他,依然亲切的打招呼,说心里话,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看着孩子的成长,总是说不出的高兴。

我现在带的这个班有三十多名孩子,从幼儿园里最小年龄的班级到现在的中班,已经有整整两年的时间了,两年来,孩子们从独立适应集体生活到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第一次登台的茫然到现在登台时的自信和快乐,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欢心不已,让我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在快乐生活学习的同时,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每每问到他们,你有几个妈妈,宝贝们就会说四个,是畅妈妈,宁妈妈,陶妈妈,还有我自己的妈妈,这是我最引以自豪的事。记得前不久的“六一”演出中,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让我激动不已,三岁的孩子能把应有的表情从头到尾表现出来,表情专注,我真为他们骄傲。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是我的出场,孩子们兴奋异常,齐声为我喝彩,其实我自己知道,那天主角不是我,我也不是最瞩目的一个,但是孩子们的声音让我感到,我就是最绚丽的一个,也是最幸福的一个。

但是,生活不总是和风细雨,不是有首歌么:阳光总在风雨后。每每彷徨之时,孩子们每一张笑脸会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甚至是睡梦中,此刻,我深深地知道,我离不开孩子们,也离不开自己深爱的幼教事业,这也许不会有惊人的伟业,不会有未来的荣华,更不会有别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可我依然喜欢我的工作,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快乐的成长,成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和收获吗?

所以,今天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仍然要对各位尊敬的老师、同事说,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只是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一名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篇2: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通过聊天拉近和孩子的感情。说实话,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和孩子接触的往往不如文化课老师多一些,但是感觉孩子们还是挺喜欢体育课,也挺喜欢体育老师的!今天下午的聊天让我更加坚信这一点!我们一起坐在草坪上,你一句我一句,有说有笑,当时的感觉自己还是可以被孩子们喜欢的!通过聊天知道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情绪,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每一种做法其实孩子们都有自己判断的标准。我认为大多数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充分的理解孩子!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只有孩子喜欢你,才更加喜欢你的课,才更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讲述自己上学时的经历,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今天下午我问孩子们月考怎样?孩子们有说可以的,有说不好的,但好在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哪一科比较弱,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是不愿意谈起自己的成绩的!我也和孩子们分享了我上学时的情况,孩子们就像听故事一样,可认真了!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和孩子聊天谈话的机会真是太少,大多时候都是因为体育课这门课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其实这样也挺好,让我们老师自带光环,不知不觉就使得孩子们期待着上体育课!

篇3: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过我和我女儿的生物老师李芳却着实让学生喜欢,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生物奶奶。有一天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我们曾探讨过,为什么人家当老师就那么成功,学生都爱上她的课,喜欢和她在一起,有时她还对学生又打又骂的,咱们对学生多负责啊,帮学生改正错误,辅导学习提高成绩,甚至每天放学回家都在琢磨研究学生,可即便我们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为什么学生对我们更多的时候还是敬而远之呢。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她是教小科的,成绩盯得不紧,学生自然喜欢,我们是班主任必然对学生有一些约束。这些理由确实很有说服力,可我们班主任能不能也让学生喜欢呢?

我们班主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淡泊名利。在社会功利的要求下,教育成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现实教育中成了神话传说。当一切评估、考核都以成绩为主要依据时,学生的个性成了老师最棘手的问题。因为只有成批量地生产出某一种学生,平均成绩才会提高,评估、考核才能通过,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教育的成就感才能得以满足。所以为了成绩,为了自己的排名,我们老师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孩子更是不能心平气和地看待,急躁、训斥、抱怨占据着我们的心灵和大脑,不尊重、不理解便随之产生。因为少了情感,师生间本应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因为建立之初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将不少师生距离拉得远远的。不说对学生,就说我们当老师的在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也是如此吗?记得女儿上小学时,我是她的班主任。当时我只关注她的成绩,有时因为上课溜号被我大骂一顿,有时因为一道题做不上来而大发雷霆,有时甚至因为她不是第一个把题做上来而和孩子生气。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不喜欢我了,和她的爸爸的关系却很好。有时我就吃醋,开玩笑地说她白眼狼,对你那么好你却不喜欢我。直到女儿上了初中住校了,摆脱了我对她的种种,女儿逐渐变得强大,加上青春期,她开始变得不再言听计从了,和我斗争了半年。有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才醒悟女儿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不是成绩多好,她需要的是理解、是关爱。都是什么惹的祸,都是我们的教育动机变了,我们太功利了。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就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动机,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淡泊名利,回归教育的本质———开启心智,传播伦理。

教一年级以来,我学着去尊重、宽容、理解、接纳我的每一个孩子。比如张××,开学头两周,每天到第六节课的时候上着上着就睡着了,看着他那睡得正香的小脸我没有打扰他。放学后我及时和家长沟通得知他家开超市,孩子也跟着睡得晚,我告诉家长,孩子上一天的学挺累的,况且孩子还有点小,以前在学前班中午还有午睡,难怪现在上课睡觉。沟通后,孩子上课睡觉的次数明显少了。

要想让学生喜欢,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用心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一个讲课生动的老师,不用费太多的口舌去维持课堂的纪律,反而学生会被你吸引住,从而激发自身的兴趣,产生一种巨大的自主性,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记得第斯多惠说过:教学“不是传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第斯多惠也提出教学要变换花样,“花样翻新是生活的调剂”;教师要活泼,要“兴致勃勃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和儿童打交道”;所以,我们的课必须结构合理,具有趣味性,让孩子感觉不到是在上课,而是在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我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一种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对一年级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识字教学,一节课要认识至少12个生字,女孩子还好些,少数男孩就成了问题,怎么办,让孩子们动起来,游戏识字、小朋友互相识字、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谜语识字等。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拍字游戏,三个同学来完成,一个读字,其他两个孩子一起拍读的生字,谁拍得快谁是金手掌;开火车识字,这样孩子们提高了听课的注意力,因为谁也不想小火车到自己的时候开不起来;比一比谁有控制力,老师轻轻地点字,不许读出声,当老师敲响的时候再读,这样就给识字困难的孩子拼读的时间促使其进而快速记住这个字,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控制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应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游戏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所以老师一定要不断地研究符合孩子需求的课堂,发现孩子,解放孩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去创新。

参考文献

篇4:做一个孩子喜欢的音乐老师

关键词:赞美、平等、共鸣、童心、素质、佩服、信赖

中国分类号:G451

教育工作就是爱的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做一个孩子喜欢的音乐老师,对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尤其重要。在平时的教学探索中,我有意识的和学生亲近,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发现自己收获了更多学生的爱:

一、善用赞美词,收拢每个孩子的心。教育首先是赏识教育,我们要乐于挖掘每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人人都喜欢受人重视、被人需要,学生尤其喜欢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长处。学生一旦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并获得成功,得到老师的称赞、承认,就很容易化作求知、上进的动力。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没有比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更令人高兴的了。课堂上,那几个成绩优秀又活泼开朗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而对于另外一群默默无闻的孩子来说,老师对他的每一句赞美的话都是弥足珍贵的。恰当地对孩子的优点、成绩、进步加以赞美,可以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乃至性格。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我有意识的面向全体学生,毫不吝惜我的赞美词。“你是好样的!”、“你真有见解。”、“老师喜欢你唱歌时甜甜的声音。”、“你唱歌的姿势很正确。”等话,常常让孩子甜在心里。为了搭建一个展示学生才能的舞台,在每一节音乐课前我设计了“才艺一分钟”的环节,让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才艺展示。在一个孩子拿着麦克风用沙沙的声音唱完《大树妈妈》后,我衷心的说:“你唱得真有感情。”在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同学讲完一个自编的不很完整的故事后,我摸着他的脑袋说:“你的故事真有创意!”印象最深的是二(3)班的小辉,他平时比较胆小怕事,说话唱歌的声音很小,经常被同学笑他像女孩。在一次“才艺展示”中,他和同学合作表演了一个小品,他扮演妈妈,那神态和动作非常形象。我发现机会到了,表演完后,我拉着他的手说:“你表演的真好,是不是你平时很爱自己的妈妈,才会演得这么像?”乐得他不断的点头。此后,我发现他上课大胆多了,还经常举手表演呢。在一句句的赞美声中,老师和孩子的心靠得更近了。

二、建立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一个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兴趣爱好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平起平坐地讨论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平时我们都教育学生迟到要报告,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进教室,但还是有些同学不遵守。一次上课前,由于有件事必须马上处理,回到教室后我迟到了三分钟,同学都在静静的等我。我灵机一动,学他们的样子举起手:“报告,老师迟到了,我能进来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开了。待他们静下来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请进来。”这件事体现了师生的平等,以后这个班再也没人私自出入音乐室了。在音乐课堂上,我更多的时候是坐在孩子中间,参与他们的学习、游戏。他们玩“开火车”,我也做一节车厢;他们跳圆圈舞,我也和他们拉手一起跳。让孩子感觉“老师永远和我在一起。”因为这样,我的身边常常围拢着一群学生,他们有什么高兴的事、不开心的事,都愿意告诉我。而我也乐意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三、教育是爱的共鸣,关心、重视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格。老师能大面积收获学生的爱。一年级有一个男孩,老师都说他有“多动症”,很难安静的坐好。音乐课上也一样,总是在教室跑来跑去,或去搞其他同学,影响了教学秩序,真拿他没办法。私下批评过他几次,也没有什么好转。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动手操作,下课还会跑到讲台来摸摸琴、动动平台的鼠标。于是,我让他尝试弹响钢琴,还问他是不是很喜欢电脑?他腼腆地点了一下头。在下一节课上课时,我就把他叫到讲台,要他当老师的小助手,每次播放歌曲,他都负责按鼠标,还夸他能干,看到他脸上满意的笑容,我知道自己获得了他的信赖。慢慢地,他在音乐课堂上也能安静坐下来听课了,偶尔搞小动作,也能在我的眼神提示下坐好。还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呢!据统计,学生们和老师相处的时间比父母多。只要你能够敞开心扉对学生,不要上课下课都板着一张脸,孩子们都愿意走近老师。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幼儿园要招聘老师,有两个条件相当的女孩去应聘,她们一个穿着长裙、一个穿着短裙,最后那个穿长裙的女孩受聘了。园长的理由是:穿长裙更方便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可见,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保持一颗真挚的童心,才能赢得孩子们的信赖。在课余时间,我会和学生交换QQ号码,和他们一起哼唱流行歌曲、一起参加大食会……这样放下架子和孩子玩在一起的结果是:上课时孩子会更认真的听我讲课,有时和我要好的孩子还会主动帮我维持好纪律呢。朋友都说我外貌比实际年龄年轻,我会告诉他们我有一群爱我的学生。

四、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让孩子从心里佩服老师,信赖老师。孟子说: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讲授。事实上,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姿势和流畅的表达,都能使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老师。其實,各学科的知识是相通的,我们音乐老师也要时时关注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现代社会,学生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的,老师若不自我增值,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新时期的老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充实自己。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当然,老师也不是万能的,总有些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在上五年级第二课《迷人的火塘》时,讲到“篝火”这个词时,我读成了“gaohuo”,聪明的学生马上纠正说:“老师,应该读gouhuo”。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笑着对同学说:“哦,是“gouhuo”老师读错这个字了,谢谢你们帮老师正音,以后我一定会记住的。”这件小事,学生看到了老师的坦诚和真实,我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个虚心好学的形象。

和学生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的探求、摸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人人喜欢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新课标的理念与教学》 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编

篇5: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关爱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在这一方面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去做:

1、尽力了解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有意识和学生接触以及侧面了解,掌握学生生活环境、学习条件、思想情况、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了解他们所做、所急、所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2、理解、尊重学生。教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哪怕双差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不能挖苦、讽刺、体罚学生,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3、信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源泉,它蕴涵了了解与等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内心是善良的,积极向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遇到了一个刚从他屋里出来的贼,看着紧张得发抖的贼,老和尚说:“让你空手而归了,我这里有一件袈裟你拿去吧!”看着贼离去的背影老和尚念道“希望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和尚果然在庙门口发现了他的袈裟。我想我们的学生是不能和贼相比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十次让你失望后,第十一次你仍然相信他——相信他能做好,能改变自己。

4、学生喜欢朋友式的老师,喜欢能主动与他们沟通的老师。沟通让心与心彼此相近,化对抗为合作,化封闭为开放,化回避为靠近,化冷淡为亲热。

二、精心备好每一课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这话看似矛盾,但它和咱们中国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蕴涵的道理是一样的,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我们备课的现状是: 一是迫于学校检查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那就是机械地一遍一遍地抄;二是教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备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而忽视了如果教学中出现其他状态应该怎样去应对,三是对教参的依赖性过强,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四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过分注重认知目标,而忽视发展性目标;五是教案编写得过于模式化,造成教案千篇一律,从而失去了备课的意义

(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说识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学生如果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法阅读和作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识字任务重,但不能靠加重学生作业负担,死记硬背、机械抄写的做法去识字,而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个性,在教学中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潜在的能力引发出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1.可利用图画或者直观教具识字

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识字内容。如在一年级上册《看画识字真有趣》一文中通过借助插图及汉字在古代的字型认识“日、月、水、火、马、虫、鱼”等字。同时还可以用简笔画展示出来,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字。

2.编顺口溜

顺口溜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经常用顺口溜,可对学生识字、记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目” 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轻”字可记为“左边车子轻轻跑,空中架起立交桥,横撇是跑道,一点轻轻靠,桥下工人睡着了。”还有“燕”草头下面有一横,口字藏在北里边,下边还有四点底,春天一到飞千里。“碧”“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着”眼睛看着歪尾巴羊。“前”点撇一横长,月刀下面藏,等等。

3.编小故事

4.添减笔画游戏。

将加减法游戏贯穿运用到语文识字课堂中,使学生学习识字更兴奋。如木+木=();小+大=();会-人=();本-()=木;立+木=();故-攵=();()+()=动。这样变识字不再是识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乐趣的智力游戏。

识字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儿歌识字,配对字,找朋友,摘苹果,送字宝宝回家等。

(二)、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教材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是每课时的教材,我们面对的课时教材以阅读课文为主。备课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认真地读。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的基础。

(一)读什么

读单元组“导读”、课例前的“预习”或“阅读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和单元组小结(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资料袋”和“阅读链接”。——这里体现着编者意图——编者为什么要编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特别是“思考•练习”,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任务、思路、达到的目标、重点难点等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互助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完成课后“思考•练习”,这篇课文就算教完了、学完了。而这些内容又集中反映在《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教材说明》和每篇课文的说明中。因此,教师备课,除了要读懂课文(理解深、透、有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对话外,更要读懂编者的意图——与编者对话,因为,老师读课文,主要是为了教学、指导学生 “理解与运用语文”。当然,不管是与作者对话、还是与编者对话,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把作者与编者的意图,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敬业与乐业)

(二)如何读?

我们要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如《月光曲》,朗读的遍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随着自己语感的增强,悟性的提高,个人情感的不断丰富,多数课文我只读一两遍,便可以进入文中。读第三四遍是为了熟练,尽量不出一点错。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备课时,我力求把课文读“活”。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听了不潸然泪下,我便认为范读失败,因为我没有把文章读活。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

(三)走进文本

1、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进文本。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间的对话活动。把自己当成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对文本。时间、空间、阅历、气质都是横跨作者与读者间的鸿沟。读者要设法通过,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用极其悲凉凄惨的笔调勾画出“小女孩”这个“可怜”的形象。她在寒冷的大年夜出去卖火柴,又冷又饿,在美妙的幻想中冻死街头。了解安徒生的生平,细琢文本,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很想念奶奶,实际上他也想念自己的妈妈。他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昏倒在路上。他还想念在童年时唯一疼他的奶奶。他爸爸去世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14岁时,他离家闯荡之后终身未婚,连奶奶和母亲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亲情长时间缺失,一辈子漂泊远离家庭,对家庭的温暖只能靠幻想和怀念来慰藉。而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同样出身贫寒、饥寒交迫、孤独无助,可又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与安徒生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共同点,也许就是安徒生创作的一个动机吧。再研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那种对苦难的隐忍,对梦想的渴望真让人叫绝。正是在这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使小女孩的美好生活在上帝那儿找到了寄托,这也正是作者找不到摆托不幸的道路,只能用宗教的理想来实现他悲天悯人的愿望。所以文中的小女孩就是文化浸润下的作者的自发体现者。

2、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

文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学生,是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凭借。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情体验。有效的教学建筑在他们的理解之上,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双学生的慧眼。我记得,当袁老师带领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后,老师话锋一转,问道:“这篇课文很长,我们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学习,你们最喜欢哪部分?”老师随即抽了几名学生回答,他们都说喜欢第二部分。当时,我觉得袁老师的这一环节设计很好,她一定是以学生的身份走进了小女孩的世界里,虽然现实残酷,但她心中“至少还有梦”。因为追求幸福和向往美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小女孩渴望,这些孩子们何尝不是如此?于是他们心中就有了一种探究的欲望:小女孩心中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她能得到吗? 在这个时候来个“顺水推舟”,自然过渡到文章主体部分的学习,既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权,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3、以教师的身份走进文本。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可以看到教师多种角色的融合。以作者的视角易于领悟文本的原始意义,以学生的视角易于了解学习对象的心理状态,但这还不够,还要斟酌,作品隐含的意义是否适于向学生揭示,教师,应该领着学生求解到什么程度?文本进教材,除原有意义的价值,编者又赋予它何种担负?这就是教师的视角。我觉得,有效的教学实施,应该建立在对文本的三种解读视角的融合之上。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要讲究准确与深入,更需要考虑如何以其为凭借促成学生的语言发展,文化熏陶。

四、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课标指出,“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备课中,必须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能力水平、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已有的经验等。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能学会了什么,该解决什么,能解决什么,该培养什么,能培养什么,该形成什么能力,能形成什么能力。做到心中有学生,目中有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导语】和【思考•练习】,将问题序列展开,让学生找到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好奇心,由一点引领学生更多的发现,引导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深层次参与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努力上好每一课 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优质课?我认为应该是扎实、高效的课。“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文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

(1)说好第一句话.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2)提好一个问题“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短短40分钟的时间,有些老师就设计了6、7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就是就只能为赶环节而匆匆忙碌,每一个环节都是刚刚开始就立马结束,还没等学生进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有位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时,刚有两名学生发言,只解读出一位酷爱新装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进行下一个环节。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下课铃都响了,老师还在为没赶完的环节着急,拖堂5分钟,总认为我得按我的设计完成才行,课堂太满,学生太累。

老师完全不用这样,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要选取最能展示这节课精华的东西设计2-3个环节,围绕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话、字词常识这些孩子们可能已经知道的、或在预习中就能解决的,课堂上可以大胆舍去,不用设计,省出时间深入对文本的学习.(背影)

(3)用好一块黑板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教学机智

篇6: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 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班有一位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的学生。好几次,上课时我提问他,他都回答不上我提的问题,为此我没少发火,但着急教训是没有效果的。有一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顺手拿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说起了家常话,随即说道你将来最想做什么?他轻声的说了声,不知道,我就继续问他:那你想想你以后能做什么吧,根据他现在的学习成绩所能达到的学历,我和他一起思考,我们说了七个工作,针对这七个工作我分别从好坏两个方面给他做分析,当然,更多的是坏的方面,慢慢地,我发现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最后我对他说:你是一个有希望的孩子,这也是我今天对你说这些话的原因,我希望你继续努力别再消沉。临走时,他把凳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下面,还说了一声“谢谢老师。”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篇7: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在书中,于老师对自己50多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总结。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深入浅出写了许多,我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尊重差异,“蹲下来”看学生

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教学《翠鸟》,于老师摇身变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通过采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翠鸟的生活习性、飞行特点外化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教学古诗《草》,和学生一起互动,一人分饰妈妈、哥哥、奶奶三个角色,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教学极具戏剧化。教学《爱如茉莉》,和学生进行近乎表演式的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走进母女二人的内心,理解母亲“一愣”、“微红了脸”的内涵以及“嗔怪”的意思,体悟女儿想问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

二、学会“做样子”喜欢学生

于老师强调不强求喜欢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做出喜欢的样子。样子和行为是关键。上课时亲切的目光;学生发言时期待、鼓励的眼神;学生红领巾歪了,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跳绳;课间,找调皮学生掰手腕……

于老师的行为更多的体现在表扬上,从来不吝啬。摸摸学生的小脑袋;拍拍学生的小肩膀;竖起大拇指。他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其他信息,发现丛翔不吃早餐,给他准备饼干;听说小军爸爸住院,星期日免做作业。魏亚军同学转学后不到两个月又回来了……这些方法、行为的背后都是“情”字在支撑。

三、强自身之能教学生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有三大看家本领――写字、朗读、表达(口头和书面),具备这三大本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练字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练好每个字,不会善罢甘休。如:左,横短撇起笔高一些;右,横长,撇起笔稍低一些。班,中间的竖撇起笔高。奉,春字头的撇捺宁长勿短。凤,“又”要写得狭长,里面的空隙基本填满。

其次,老师要以“朗读”吸引学生。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备课必先备朗读,上课必定朗读。朗读既是学语言,又是用语言。把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呀,理解呀,情感呀,语感呀,表达呀……都有了。

再次,老师要多“下水”。于老师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写下水文”的忠实践行者。他认为,“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他都要先“下水”。“下水”,便知“水”的深浅,便取得了指导学生的发言权。

四、激励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作文被张老师全篇画上波浪线;四年级写的大字有两个得了双圈;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张老师给他画的奖励;初中写的作文得到李晓旭老师青睐,评价: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师范时,写了一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有感》,赵维仁老师将此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还拿到另一班读……

于老师提出激励学生的“五大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励学生日渐长进。朱飞飞写人物对话经常不点引号,于是,让他每天抄写一句课文中人物对话。改掉毛病后,给他戴了一顶“进步飞快”的“高帽子”。还风趣地说:“朱飞飞作文中的引号再也不飞了!”第二,实指性原则。表扬要有事实,恰如其分。比如:你的字真棒!有点柳体的味道。我欣赏你朗读的语气,就像说话那样自然!你居然会正确地使用分号,说明你头脑很清晰!第三,鼓动性原则。张斌学习进步了,写话没出现一个错别字,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歌。还有引领性原则、及时及重复性原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放大,不断激励,引导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自己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有了交代,为自己的教育人生画一个较圆满的句号,于老师历时四年,反复订正,成就此书,书中写的都是于老师的故事、经验、体会与感悟。书中的文字不仅鲜活生动,更让我感同身受,交给我许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良方。感恩于老师,感恩前辈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愿我能看得更远。

篇8: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教师,思想教育,方法

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 在学生的眼里, “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不厚此薄彼。聪明可爱的孩子人见人爱, 但那些成绩不好, 调皮捣蛋的孩子, 我觉得应给予更多关注的目光。我所带的两个班级, 聪明优秀的孩子比较少, 更多的, 是在学习上有困难, 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 往往更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根据这样的情况, 我在课堂上尽量精讲多练, 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在回答时, 把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留给基础比较差或不敢举手的学生,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让他们更多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比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默写古诗这一项, 其实对于优秀生和学困生, 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 为了让那些成绩不是很好, 语文学习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就用了下面这个方法,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本子, 让他们在上面写上默写本, 用来每次默写诗歌, 每次默写全对, 就可以在本子上给自己画一个星, 颜色大小随他们自己喜欢。一首古诗短的不过二十多字, 他们默起来很容易全对, 这样的话, 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和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 他们的本子封面上, 都会有五彩的星星, 看到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拿着自己本子在上面开心的画星星, 看到他们露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 我知道, 这个时候, 他们的心里一定在想, 原来我也可以一样优秀。这个时候, 我再对他们提出表扬, 表扬他们对于默写的认真, 当他们听到自己名字和优秀生一起从老师嘴里说出来, 他们对于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有些地方, 他们可以和优秀生一样得到老师的肯定。从他们带笑的眼中, 我看到了他们对于我的感激和喜爱。

初三 (7) 班的李瞳同学, 在我接班的时候, 语文成绩很差, 几次考试下来都是四五十分, 对语文学习极端没有信心, 总是认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认真看了他的作业并且和他谈过几次话以后, 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差, 脑子也很聪明, 他缺乏的, 只是自信心罢了。我决定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开始, 让他把语文学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我打算进行一次测验, 考试之前, 我特意叫他来办公室, 鼓励了他几句, 让他好好复习, 他沉默着点了点头, 没有说什么。测验过后, 我看了他的成绩, 67分, 不及格, 在班级里算得上倒数了, 他坐在座位上, 拿着试卷, 把头深深埋在课桌下面, 我知道, 他心里也不好受。我想如果不及时对他进行劝导, 他会对自己更加没有自信的。想到这里, 我示意全班同学安静, 面带笑容的大声说:“这次考试, 大家都考得不错, 在这里, 我要对几个同学提出表扬!”几个考了90多分的学生高高的昂起头, 我微笑着看着同学, 表扬了这几个成绩好的学生, 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得到了表扬, 几个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我注意了一下李瞳, 他的头似乎更低了。“还有一位同学, 我也要特别的提出表扬!他就是李瞳同学!”我大声说着, “这次考试他比上次进步了将近10分, 看得出他认真的努力了!大家也要向他学习!”我看到他惊讶地抬起头, 看着其他对他投来羡慕眼光的同学, 又看向我, 我微笑着冲他点了下头, 说道:“相信他下次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听到了我的表扬, 他露出了笑容。之后几堂课, 我特意找了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 请他来回答, 他大部分都回答得很好。每次他回答出来问题, 我就对他给予肯定, 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看得出来, 他很高兴, 胸膛也挺直了, 头也抬起来了, 两只眼睛里满是神采, 跟着老师认认真真的听课, 做题。期末考试快到了的时候, 我找他到办公室, 叮嘱了他一些复习时候要注意的东西, 问他有没有信心, 他开心地笑着说:“老师, 我一定会有进步!”我笑着拍拍他的胳膊, 说:“老师相信你!”成绩出来了, 他考了八十多分, 虽然不是很优秀, 但是比他自己之前的成绩, 已经提高了很多。知道他的成绩后, 他很开心, 我又在班级里表扬了他, 看着他灿烂的笑容, 我知道, 在他成绩提高的同时,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 他也已经有了充分的自信。从这之后, 他在校园里看到我, 总是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提高他语文成绩的同时, 我也一样赢得了他的喜爱和尊重。因为在他眼里, 我并没有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批评他, 而是给了他鼓励和信任, 让他对自己有了信心, 让他有了前进的动力。

表扬和信任这两种情感武器可以使在学习上失去自信的孩子亮出了自己优秀的一面。我坚信“人之初, 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他们需要老师真诚地爱和信任。善待每一个学生,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 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 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济著:《教育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2]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上一篇:于婚礼庆典的主持词下一篇:静校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