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

2024-05-08

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精选8篇)

篇1: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

一眨眼,已经过了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回想这18年,经历过困惑,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深刻感受到了教学工作责任重大,教学生活的清苦,但是当一批批的学生满怀喜悦迈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我们成功完成了自己的间断性使命的时候,又感觉我们的付出是多么的值得。自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对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对数学教育做了深刻的思考。数学是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并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能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但是从初中迈入高中以后,感觉很多同学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甚至说初中感觉数学还是优势科目的同学,到了高中以后,数学却成了差科,我深刻思考过这个问题,导致这个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学科抽象的特点,我们的教学似乎哪个地方不太对劲。

一:因材施教

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这个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育有基础性,其一:在义务教育以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其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储备。两个方面很好的阐述了高中数学的教育目标。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就忽略了不同学生在这一科上的差异,只怕少讲一点,学生就不会。记得1997年的课改,高一分班后,我带了两个文科班,因为当时也是课改第一批,对教材的难度把握不够,而且当时平时考试文理同卷,这样,对文科生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怕学生学的简单,无法应付考试,就和理科一样去要求,我讲的很累,同学却听得一头雾水,有个别同学甚至有放弃数学的想法,前几次考试下来,一塌糊涂,难的不对能理解,但是感觉基础的题目做的也不好,就无法理解了,静下来细细反思,从教师角度想,是想去拔高同学,结果适得其反。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决定改变策略,第一是针对班内文科生特点,适当降低难度,抓基础,给同学更多练习的机会。高三复习时,根据内容,适当的抛开教学资料,自己出题,往往要加班到晚上12点多,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限时训练,及时点评,后来同学反映,这一招很管用,对同学的促进、触动都很大。其次,针对班内同学参差不齐,又做出了不同要求,在抓大局的同时,做好促优补差工作,具体做法是,每天布置的作业,学差生可以做其中的80%,难的放掉,但是要保证80%要彻底懂了,教师对这部分同学要专门对待,随时抽查,促进其不掉队。同时,对学优生要注意拔高,每天另外出两个综合度比较大的题目,一天后,就将标准答案给出,供同学参考。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很管用,全班都有所提高,半个学期过后的高考中,同学都感觉这一科比较理想,两个班在太原市学科排名第6,事实胜于雄辩,我更加坚信了这个做法的可行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敢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该放的要放,该抓的要抓紧,后来连续多年带毕业班,高考成绩在太原市排名第4,第3后来根据这个体会写了论文《课堂改革分层教学》。

二、课堂主体的定位

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严谨性,使得有的同学在心理上首先对数学有了畏惧感,想到数学课堂,就是教师占领三尺讲台,在那滔滔不绝的讲,在黑板上有条不紊的推理,学生在下面坐着听,时不时记点笔记,时间长了有同学在打盹,有同学东张西望,感觉数学课堂枯燥且冗长,十分无聊。教师时不时还得叫醒打盹的同学,很生气。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颠倒了课堂的主体与客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是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的,教师只是帮助学生,促使其发展。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一般地,给出题目以后,往往留出几分钟时间给同学,让同学先分析解决,而教师则走下讲台,和同学去交流,给同学提供帮助,了解同学解题过程中共性问题及闪光点,在进行点评时,针对性强了,同学听得有兴趣,特别是对典型解法的展示,补充,同学显得很踊跃,同学间的沟通也多了,互相交流,学生教学生,教师省力,同学也能互相促进。经常看到后排的同学都站起来,直着脖子,你都能感受同学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同科的教师,经常进行互听课,有时候我去听一节数学课,一节课,教师都没有从讲台下来一次,我都感觉昏昏欲睡,盼着尽快下课,想想学生的感受吧!所以让学生去参与课堂教学,让他感受到他才是课堂的主人,他得动起来,教师是来帮助他学习的。这样的课堂,睡觉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了,更多的是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对话,是我要做什么?我在做什么?怎么做?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写了论文《创造和谐数学课堂》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你得教同学做操,而且经常性的让同学去做,学生才能会做操,做好操。数学感觉难,是因为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数学又感觉易,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那么,我们的课堂,如果仅仅是在教师的搀扶下,让学生学会做题了,真正让学生独立面对时,他们还是否有能力能独挡一面?所以我们的课堂,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会做题,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并将这个工作渗透到我们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面,把这个工作做细了,做到位了,学生成绩不提高都是不可能的。新课程特别指出,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因为,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在思维方面引导,就像前面说的,把练习的时间给学生了,就能集中集体的智慧,倡导一题多解,但是落足点是最优解,是思维挖掘的过程,不要怕在一道题上费得时间多,收获可不仅仅是一个题,所以选题时要特别注意,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发展同学的思维的广度,并注重挖掘一种解法背后的思维过程,能借题发挥,这样就能发挥一道题的所有价值,日积月累,活中找死,让学生形成解题套路,同时死中求活,提升思维能力。

四,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伙伴,帮助同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走出课堂,师生还应该是朋友,很多时候,学生还渴望在课堂教学以外,和教师做朋友,分担学习中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和成功的喜悦。所以,良性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我的QQ里面,有很多是自己的学生,他们愿意和我交流,分享一个小小的秘密,有时候也能从自己的角度,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直到毕业很多年了,还能保持联系,时不时开个玩笑,送个祝福,感觉也很温馨。关键的是,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了解他们所需,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带的课程。

..教学生涯很漫长,但是我用我的热情与激情,使它充满乐趣,并在不断地总结与摸索中,不断收获,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篇2: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

数问题

本人虽说刚从事教学时间不长,但由于爱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故在教学方面颇为重视,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在教学上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现将我所总结的六年级数学上册中有关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解决方法陈列给大家,望各位老师、网友不吝赐教,赵某当感激不尽。

我在教学中总结的解决有关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方法归结起来叫“三句”“一法”。(这可不是我卖关子,教参上可从来没有,实属本人版权,所以盗版必究,呵呵)即“的”字句,“是/占”字句,“比”字句,“补题”法。

以下是具体内容: “三句”: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用除法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用除法 解析:因为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以有了以上三种句型,大家在找单位“1”时只需要在“的、是、占、比”后面找,前面则为比较量;对于运用除法的两句来说,谁是单位“1”,则谁做除数或者说做分母;对于第3句来说稍微复杂,但只需审清题意后将单位“1”做除数或做分母,被除数(分子)则为大减小。

六年级同学在做此类应用题时只需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以上方法,看清应该用哪种句型,你就是六年级应用题高手了。

“一法”:即“补题法”

例:

1、去年植树400公顷,今年植树450公顷,多了百分之几?

2、去年植树400公顷,今年植树450公顷,少了百分之几?

我相信,不仅仅是小学生,大多数人对这道题都很茫然,关键在于问题的不明确,因此,做此类题首先必须把问题补充完整,也就是我的版权(补题法)。这两道题,不论是多了百分之几还是少了百分之几,关键你要审清题意,到底是谁比谁多了,还是谁比谁少了。第1题:把问题补充完整应该是:今年比去年多了百分之几?第2 题应该是:去年比今年少了百分之几?那么接下来你如果看懂我所说的“比”字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答:

1、去年做单位“1”,列式:(450—400)/ 400 x 100%=

2、今年做单位“1”,列式:(450—400)/ 450 x 100%=

俗话说:“火车不是推得、牛皮不是吹的”,你可以运用我的方法去试试,保证你“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祝愿大家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都能取得好成绩,同时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2010年12月25日

篇3: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

在南京进行的“全国小学数学现代与经典观摩活动”中, 黄爱华老师展示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上课伊始, 黄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登山生活照片导入。师: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生:黄老师。师:他在做什么?生:登山。师:是的, 暑假里我和同事一起去旅游。你能看出我在什么地方吗?生:在一座山上, 还是一座不一般的山。师:是的, 这座山海拔两千多米, 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你知道是什么山吗?学生纷纷猜测,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师:黄老师给出一个条件, 它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请你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山?学生积极思考, 议论纷纷。随即大屏幕上依次展示“五岳”海拔高度信息:东岳泰山1532米, 南岳衡山1290米, 西岳华山2160米, 北岳恒山2017米, 中岳嵩山1440米。当学生猜可能是华山, 也可能是恒山时, 第三个学生却说不可能是泰山、衡山、嵩山。黄老师急忙问为什么?一学生机灵地说: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座山有两千多米, 而这几座山还没有满二千米呢!师:好!我再给你们一个条件, 它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山。 (大屏幕上同时展示一张黄老师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学生开心地说华山。黄老师随即说, 刚才我们比较了五座山的的海拔高度, 生活中还有许多数也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随即板书课题。这个案例呈现的虽然只是导入环节的情景, 但它对于理解数学活动经验却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第一, 案例对于理解数学活动经验特征的启示。首先,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 是指无论何种数学活动经验, 都必须是“数学”的。黄爱华的教学案例, 表面看是学生欣赏攀登华山的照片, 但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却有明确的数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攀登华山的照片只是教学策略, 而比较华山在“五岳”中的高低, 进而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才是目的。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 因而也就不可能引导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其次,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个体性。学生思维方式不同, 比较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其三,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实践性。关于华山的海拔高度, 是学生通过对“五岳”的观察、猜测、比较、讨论等多种活动获得的, 离开了实践活动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其四,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多样性。学生群体针对华山海拔高度这个同一数学对象, 尽管学习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 但不同学生仍然有不同的思维活动经验。所以, 对学习群体来说,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多样性。其五, 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发展性。案例中, 随着学习活动的推进和内容的深入, 学生获得的关于华山高度的活动经验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而且个体的活动经验在师生对话、相互讨论等群体的“经验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充实, 丰富和发展了个体的活动经验。

第二, 案例对于理解数学活动经验价值的启示。对于数学活动经验的教育价值, 数学活动经验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 黄爱华的教学案例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首先, 黄老师发掘攀登华山生活照片所隐含的数学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由比较华山在“五岳”中的海拔高度, 步入“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 表明获得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生活经验, 是进行科学建构、实现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其次, 关于华山的海拔高度, 不是教师告诉的, 而是学生通过对“五岳”的观察、猜测、比较、讨论等多种活动获得的, 表明获得一定量的数学活动经验, 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载体。其三, 黄老师由攀登华山生活照片引出对“五岳”海拔高度的讨论, 再以“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给出形成结论的条件, 表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是进行“数学文化”教育,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其四, 黄老师不是就华山论华山, 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五岳”的全面比较中认识华山, 表明获数学活动经验, 对于数学活动的探究、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观念的形成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定向性和方法性作用。

第三, 案例对于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策略的启示。如何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无疑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黄爱华的教学案例同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教师是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导”。在“数的大小比较”导入环节中, 黄老师既不是“满堂灌”, 也不是“满堂练”, 而是发掘资源、组织活动、启发思维、平等对话。他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巧用攀登华山生活照片, 精心设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进行的、能体现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 把学生切实有效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他由山的高度, 引导学生对于“数的大小比较”的现实需要,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动机, 表明是数学活动资源的开发者;他设计了“观察” (欣赏攀登华山生活照片) —“比较” (讨论“五岳”名山的高低) —“结论” (学生获得华山的高度为“五岳”之最的结论) —“揭示” (引入“数的大小比较”的主题) 四个活动, 表明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分两个步骤向学生给出比较分析的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一步一步深入, 直到得出结论, 表明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他与学生讨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 表明是数学合作探究活动的促进者。 (2) 学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体”。“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要善于教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 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 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黄爱华老师的教学案例生动而真实地体现了他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观。 (3) 情境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件”。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必须研究如何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黄爱华老师的数学课别出心裁, 采用“生活照片”导入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 会觉得内容亲切, 易于接受与理解。黄老师巧用一张小小的登山照片创设数学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 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到关于华山海拔高度的比较活动中, 经历猜测、讨论、内化等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从“经历”走向“经验”, 使浅层次的登山照片欣赏活动向较高层次的数学活动经验转化, 并在概括和运用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 进一步丰富、提升了数学活动经验。

篇4: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经验总结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经验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性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然而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首要的前提条件则是教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笔者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师课堂经验的总结进行了分析。

一、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且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改变数学课堂中的单调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入新数学知识,在开展数学教学之前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对学生进行例题的讲解:“下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cm,CD=1m,试求滑道AC的长。”教师对此题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真正的滑梯模型,让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解题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由此题总结勾股定理的公式,最后得出滑道AC的长为5cm。

二、结合教材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

1.结合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结合课堂经验,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熟悉度,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数学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中对实际的旗杆进行测量,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存在的立体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教学。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运用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教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不仅如此,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搞好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具备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下,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八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本课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平均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待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要点之后,教师再引进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掌握平均数的具体应用。例如,教师设定如下教学情境:“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试计算平均年龄最大的小组以及平均身高最高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将之前掌握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对小组中平均身高与平均年龄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此提高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便于数学教师总结数学课堂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受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影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数学教师也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初中阶段数学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文章中的分析与讨论,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教学经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秋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27-28.

[2]刘娟.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的经验之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

[3]易正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115.

篇5:古筝老师教学的经验总结

很多人开始学古筝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顾虑和疑问还有担心,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万事开头难,理解和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对初学古筝的你们来说,学古筝就不是很难得事情了。下面是和古筝老师多年对初学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一:力求基本功的扎实。

基本功就像盖楼,地基一定要打扎实。否则学到高级别之后,技法的增多无法负荷还是要在另花时间训练基本功。费时间不说,学生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好改,老师也为多年错误学习痛心,家长之前的陪伴与付出也付诸东流。

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技法。

古筝由十大技法组成,一至十级的曲子都是十大技法完美融合后的杰作,缺一不可。初期只是简单的勾抹托,后期加入摇指和一些高难度的组合指法,但都无法脱离最基础的十大技法,只有将十大技法每一个都达标,才有可能优秀演奏高级别的曲子。

三:孩子不爱练琴怎么办。

我认为:音乐永远是用来服务生活的。如果孩子因为练琴事宜造成烦恼,那一定是这件事情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为何没有乐趣?首先要检讨的是老师,因为老师没有带给她直观的乐趣感受,提不起兴趣,没有好奇探索之心,别说练琴了,见琴都十分痛苦。其次要检讨的是家

青荷古筝

长,是不是方式不对让孩子对练琴一事产生抗拒?为何抗拒?家长过于强势或过于惯纵都不利于孩子自己建立主动性,我的建议是----好话好说。先协商,且陪伴、再赞美、后监督。

四:没有笨学生只有懒老师。

每个孩子性格有别,思维有别,进度有别,但老师是同一位。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的孩子本来不想学古筝,家长命令让学的。那老师一定要花心思让学生先喜欢上自己,只有学生先喜欢自己,才会喜欢这门课。有的孩子接受的慢并且不爱练琴,那老师必须长期和学生保持朋友般沟通聆听,了解她的内心,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五:一对一还是上大课?

各有利弊,一对一孩子学的专,老师点对点教学效果较好。上大课小朋友们之间可以彼此分享互相陪伴,但我还是建议:在初期学习时,一定要一对一,因为基本功很重要,短短的一小时老师也无法针对性的为每个孩子纠正。等学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展大课的学习不迟,几个基本功都相当扎实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效率只会更高。还可以开展多人重奏课程,分声部练习,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合作配合能力,也提高的演奏水平以及表现力。

六:几年能学完?

有的家长一上来就问这个问题,我真的很作难。学琴是个慢工细活,一味的赶进度孩子根本

青荷古筝

体会不到乐趣,学习一门乐器早已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畴,希望她享受这个过程,理解为一种精神陪伴,一种生活品味、从中学会成长,学会克服困难、学会勤奋、学会沉下心来、学会坚持。我们不指望他成为演奏家,但是音乐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美妙的声音,更多的是在接受音乐的这个过程中对生活的感悟。有的孩子进度快,有的孩子进度慢,都是要结合自身进度来讲的。

七:为什么别的孩子学的好,我的孩子总是不进步?

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有按时上课吗?有按时练琴吗?不练琴不上课进步肯定是不可能的。人都有惰性,更别说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要做好鼓励监督的工作。其次,就是老师有没有正确的引导鼓励?大部分学琴的孩子分两种

(1)她看到老师的示范,会心生感叹,老师弹得真好,我要和老师一样。这样的孩子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能做到,所以更会倍加努力,总有一天会超越老师

(2)她看到老师的示范,也会心生感叹,哎…老师能弹那么好,因为她是老师,我又不是老师,我没法弹那么好!有这样想法的孩子,首先就放弃了自己,越弹越弹不好,最终放弃。那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及时的意识到孩子的心理,一味的教学,觉得自己教的卖力,还不出成绩。反而会觉得是学生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是老师自己。

八:孩子太忙太累了,我们不学了。

青荷古筝

万事开头难,就像爬山,爬到中段一定气喘吁吁,有的人觉得我站的挺高了,看看这的景色就OK了,有的人却想山顶一定更美。眼看马上要登顶了,却放弃了山顶的美景。每个孩子课业都重,应转压力为动力。建议,能不间断学习就别间断。琴童学琴,辛苦的是家长,能不放弃,真的要坚持下去。

九:那个老师便宜,这个老师贵,我还是去找便宜的老师吧。

说到费用这个敏感的话题,大家都会货比三家,比师资、比环境、比质量、比价格,可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最在意费用。纵观培训行业的激烈竞争,很多培训都以价格低取胜。价格上差几十块,教学质量上差的可真不是一星半点。高星级付出的心血远比低星级教师多的多,教学经验上感悟也很多,教授的孩子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家长支付的学费,不会只学到皮毛。这个真的是日后花多少钱都补不回来的。

十:总结。

篇6:老师教学经验总结

1、充分备课,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备课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教科书,明确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尝试哪些技能操作,然后设计教学过程,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教师还应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丰富教材,寻找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意见。

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如果他做错了,要让他知道错在哪,提出今后改正的方向;如果他做得很好,要让他得到一些成功的快乐体验。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3、教学方式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课堂舞台的导演者,要想方设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讲述问题用谈话式。用学生身边的事来引出课本知识,然后再回到生活中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篇7:小学英语老师英语教学经验总结

去年,我很荣幸的成为一名农村小学英语老师,经过一年的努力教学,听课学习以及到县里去讲课,参加英语教学比武大赛等活动,我对小学英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下是我自己对英语的几点理解。

第一,英语是一门跳动的学科, 有其独特性,小学英语教师要在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听、说、读、写、唱、玩、演、画等方式,使孩子们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

第二,正是由于各级领导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无比重视,目前我县的小学英语教学正孕育着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老师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创新,大胆尝试,无论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课堂实际操作中,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比如许多老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际教学,屏幕上生动的动漫图片,一目了然的重难点显示,加上老师们的创设情境导课与操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汲取知识。还有许多老师针对孩子们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整堂课下来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还有对学生书写的正规训练也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另外,有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也让老师们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总结,沟通和请教中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以求共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当然,我县小学英语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师资问题等诸多原因,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课时开设严重不足;英语教师工作量大,跨年级教学,效果较差;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滞后、理念缺乏、观念陈旧,对本职工作应付从事;有的教师不能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条、评价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很低,甚至部分教师的英语基本发音都不准确。诸多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县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农村孩子从小受周围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缺少自信心,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区小学,部分农村小学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农村孩子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又加上家庭教育与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英语教育的完善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基于诸多问题,并针对孩子们特殊年龄段的优势和特点,我认为我们有着共同的责任为小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1.扎实语音教学。新授课一定要使用录音机或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们可以在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发音的同时,帮助孩子们通过模仿录音让发音更加标准,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听力能力。

2.老师一定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老师只是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也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小学生自制能力差,能完全放手吗?让他们自由活动岂不乱了课堂秩序,也会打乱我的教学计划,尤其城区小学班额大,学生很难被约束。我要说的是风筝固然自由的放飞在空中,可是线不是依然稳稳的在我们手里吗?如果老师具备了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足可以收放自如。所以不是对我们的学生放任自流,老师完全解放出来,只是有一个度的把握。

3.以不同形式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爱好,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养,争取五项技能全面发展,如英语诗朗诵、英语儿歌演唱、讲故事、模仿秀、情景剧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

4.在校园里开设英语天地,利用绘画、英汉结合的形式展示英语格言或者小故事,对孩子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孩子们以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师生的交流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时时交流,我认为可以在教室板报上设置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中的疑问和收获写在上面,老师以不同的方式给以解决,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5.师生争取共同养成用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的习惯,这或许存在很多困难,需要我们足够的耐心,但我相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就是收获。一定争取做到英语天天读,天天说,天天写,保证每天都有属于英语的时间,老师们尽量做到用英语授课,如果最初孩子们听不懂老师可以解释,让孩子们慢慢的习惯,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给孩子们自信心,让英语文化慢慢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正所谓“良好的环境塑造人”。

6.老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书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各方面习惯的不同,并把有趣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使其简单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与经历,以更好的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8:一个初中数学老师的困惑

一、害怕抽问

我一直以为学生们最担心、害怕的是考试, 结果却不然, 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上课老师抽问。每次我叫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几乎全部学生马上低头看书, 并且很多学生开始心跳加速, 神情紧张, 甚至还有人拿笔都在颤抖。名字一出来, 不是自己名字就松口气, 是自己名字就瞬间脸红耳赤。到底是我很严厉, 还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呢?后者占了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叛逆, 但是也很爱面子。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 也害怕老师的否定, 所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不是支支吾吾就是声音小得连他们自己都听不清楚。我就纠结了:如果抽问, 数学课就笼罩着紧张的氛围, 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害无益;如果不抽问,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得不到锻炼, 最重要的是我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失去了初步的了解。权衡之下, 我还是决定继续抽问, 不过也须在学习之外下一番功夫:走进学生的生活, 多和学生交流,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想他们所想, 急他们所急,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多鼓励少批评, 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形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二、对数学的质疑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成为教师对学生有效的麻醉剂。但是, 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 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 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所创造的价值产生怀疑与反思。诚然, 数学中很多术语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不大,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 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也会被逐渐淡忘, 但是数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带给学生的影响和超越精神、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将始终在每一个学生的人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种积极作用不仅影响个人的未来, 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强大。因此, 我们的数学教育,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还要让学生感悟更重要的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同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三、结果与努力不成正比

和学生交流时, 总是听到学生对我倾诉: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和我的努力不成正比呢?每次学完新知识, 我都会做很多题来练习和巩固, 但是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呢?有时我也很困惑:很多学生平时作业都完成得很好, 单元测试成绩也很理想, 但是到了最后综合考试就一塌糊涂。让我不得不对一些同学作业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有时认真想想, 我们也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或者智力因素, 或许是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问题。数学是抽象的关于数与形的学科, 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及终值判断。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关注的却是大量繁杂的公式, 每天被迫陷入了题的海洋, 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有学生从这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 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这种“题海战术”不仅不能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比着圈圈画鸭蛋”的方法对数学并不凑效, 学生在逻辑思维的枷锁的约束下, 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 而问题的整体意识极其淡薄, 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 在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 逐渐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 所以就出现了奇怪的想象:单元测试可以满分, 综合考试却惨不忍睹。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数学笔记本, 记录他们的错题, 并把这种题型归类, 用自己的语言分析错误原因, 注明这种题型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小技巧。这种方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对初中数学体系有了大概的轮廓, 也避免了学生在同一类型上的题三番五次出错, 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四、差生也可能是优生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无形地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四类, 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 我可谓是伤透了脑筋, 但是我清楚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 都有培养的价值。由于他们在学习上屡遭失败, 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 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 学习自信心差。作为老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 逐步转变失败心态, 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上一篇:19经济体制改革学案下一篇:给奶奶的一封信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