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24-05-07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6篇)

篇1: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本文在分析目前影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要求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教学质量 市场竞争 保障体系 评估指标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大众化,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满足市场对各种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达到量的增长,但教育的质与量是一对矛盾。我们在追求量的增加的同时,不能忽视质的提高,因为这是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形成原因

(一)国家权力形成的制约因素

1.教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对一个高校来说是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个最基本条件,质量难以保障。高校大幅度扩招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导致教学资源、经费的严重短缺,办学条件较差。

2.评估标准单一,指导性不强。由于我国评估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评估标准缺乏具体指导的原则,即评估机构在对所有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评估时用的都是同一套评估标准,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针对性不强。

(二)高校内部形成的制约因素

1.师资力量短缺。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师资力量短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上的短缺。我国高校的生师比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另一个是结构上的短缺。两课、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和一些热门专业的老师严重不足。此外,高水平老师也十分短缺。

2.教学和科研两者不能兼顾。从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看,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又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有些大学里,形成了资深教授或有经验的教师为了实现自身所谓的价值,一心搞科研,把教学任务交给年轻的经验不足的教师,工作重心出现严重偏移的问题。

3.德育的缺失。现在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这两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在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使部分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

4.教学质量监控过严,激励水平太低。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都是在精英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大一统”的特征,这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多样化的教学质量观相悖。激励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个刺激手段。但目前的激励措施一方面相对于监控来讲处于次要地位,尚未确立以激励导向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激励措施仍停留在古老而传统的水平上,即以物质奖励为主。这种低水平、一般意义上的奖励手段难以代替激励导向的全部内涵,很难发挥出强大恒久的动力效应。

(三)市场竞争形成的制约因素

目前,很多大学在高校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状况等教育资源的约束条件,一味的扩大招生规模,似乎是只要办学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学校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造成了这种“求大”、“求全”的心理。

(四)制约因素形成的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国家力量主导型。上述制约因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政府干预过多,政府控制办学经费的划拨,学校自主招聘教师的权力得不到保证,政府在评估工作中权力过大。学校实行行政管理模式为主,学术权力发挥不足,缺乏学术民主管理;市场力量发挥不足,高校缺乏自治权。

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

(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明确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是构建该体系的`前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目标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对立统一原则、发展性原则等五项原则。只有这样建立起的保障体系,才能达到保障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要求

1.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高校的办学经费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的做法和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划拨教育经费的根据是以高校的名气与规模,这势必造成教育经费分配不公以及部分院校经费严重短缺的状况,因此必须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政府应组织财政、物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几方面的专家,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的办学成本进行科学的预算,并提出合理的意见,促成合理的财政拨款机制和学校收费机制,真正解决教育办学成本合理分担的问题。

2.改革学术管理体制。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两者之间冲突在所有的高校都是不可避免的,一般都表现为学术管理“行政化”、学术权力“边缘化”。因此,要想使我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有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学术管理体制,合理配置两种权力,使学术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挥。

3.完善评估体系。根据高等教育和高教评估的国际趋势以及我国的现状,修改完善现有高教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学校群体,确定不同的评估重点,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相关法规。

(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内容

1.内部保障体系

(1)观念体系。要推动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质量观念体系,这是高校进行管理和质量评价的核心工作。

(2)组织体系。我国的大学目前基本上都是采取“校-院-系”或“院-系”的组织体系,因此,在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时,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权力和咨询机构、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学院和系、督导组。

(3)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院系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评价方法、激励机制和教育资源保障体系。

2.外部保障体系(评估质量保障体系)

(1)评估制度

元评估制度。元评估——就是在评估工作完成以后,为了检查评估过程和结果,检验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的教育决策和改进工作的效果,以及时弥补评估工作的不足或为今后的评估工作提供经验教训而对评估工作进行的评估。

高等教育评估申诉制度。学校如果对评估结论持有不同意见,可以在接到评估结论后的15天内以书面形式向评估委员会表明申诉的意向,并在评估结论下达的30天内向评估委员会呈报详细的书面材料,陈述申诉理由。

(2)评估管理体制

政府机构。我国的高等教育目前还处于以政府直接调控为主的状况,从当前看,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必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社会中介机构。教育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而且高校为市场正培养着大批各类急需人才,因此教育评估主体需要多元化,需要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综上所述,我国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起步较晚,发展还十分不完善。因此,借鉴与发展是我国构建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必然途径。“借鉴”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来发展。相信在我国各界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中国大学教育,2004,(1).

[3]王世敬.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探析.石油教育,2004,(4).

篇2: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徐宏之

新疆伊宁县职业教育中心 新疆 伊宁 835100

摘 要 :实践教学是服装专业教学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使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不仅要改进教学方法 ,还要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里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境、检验手段、监督机制等 5 个方面 ,对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服装专业

中职服装专业是一个集市场调查、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销售策划为一体的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矛盾逐步显现 ,重技巧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市场的服装教育现象使我们的毕业生普遍成为实践能力较弱 ,专业视野较窄的脱离企业 ,脱离市场的纸上谈兵者 ,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知识经济人才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需求 ,这样的毕业生必将面临缺乏竞争力和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尴尬局面。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 ,但终因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而浅尝辄止、敷衍了事。由此可见 ,中职的服装专业不仅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 ,而且要构建一个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以此来保障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和设定的教育目标。

1、明确实践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我国服装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逐步完成了有服装艺术设计方向、服装工程方向、戏剧服装方向、纺织服装方向等不同培养倾向的多层次、多方向的服装中等教育模式。但是 ,服装专业的重要性质之一是实践性 ,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 ,无论是设计方向还是工程方向 ,都将通过实践获得最终的创新和提升。因此 ,实践教学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 ,任何一个服装专业人员都不可能在没有任何服装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发展。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充分考虑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和当前服装市场职业需求趋势来决定。目前我国服装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单纯的加工型向设计型、设计兼加工型、流通型等多元化方向转变的过程 ,服装市场日趋成熟 ,服装行业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针对服装市场目前发展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服装中等教育机构应结合自身的教学优势和特点 ,明确服装教学培养目标。

从国外比较成熟的服装人才培养方向来看 ,多从艺术、技术、市场、人文等多方面展开 ,并不偏废一方 ,但各有侧重 ,其人才培养基本上可以分为 3 种类型 :(1)艺术与设计型。主要目的是培养服装设计师。如日本多摩艺术学院、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法国 ESMOD 时装学院、悉尼艺术学院等开设的服装或艺术设计专业。(2)工程型。主要目的是培养技术或生产管理工程师。如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苏格兰纺织学院、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等开设的服装和服装工程专业。(3)消费、市场型。主要是为商业或服装市场流通领域培养高级人才 ,如美国奥本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伦敦时装学院等开设的服装营销 ,服装零售、纺织品与服装市场等专业[ 1 ]。目前 ,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也在逐步向这个方向发展 ,只是还不够明确和成熟 ,还带有明显的加工痕迹 ,因此 ,国外人才培养方向的设计将会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使我国服装中等教育得到提升 ,服装市场得以完善。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应该在服装实践基础模块的平台上 ,针对不同的培养方向和人才类型再设置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图 1 是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实践基础平台课程是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本操作课程 ,它除了包括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服装制图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 ,还包括一些带有课内实训的课程 ,如构成艺术、服装效果图、服装图案设计等。这些课程作为实践基础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而学科专业实践课程则是以基础实践为平台 ,进行方向鲜明的专业实践训练 ,它包括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和专业社会实践模块。专业素质模块是强化专业特征的课程组成 ,如服装艺术设计方向突出服装设计学、服装电脑效果设计、服装品牌设计、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立体裁剪等实践课程。而工程方向的学生则增添了成衣纸样设计;服装工业制板;服装厂生产技术管理;服装综合工艺设计等课程。服装市场营销方向则加强了服装企划训练;服装市场销售调查;调查分析软件学习等课程。这样使各个方向专业学习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深入 ,接下来进入专业综合实践阶段 ,主要是通过调查报 告、课程设计、虚拟项目设计、综合设计等形式将所学习的相关课程形成联系 ,通过实践将知识和信息进行整合、归纳 ,形成完整的创作作品的过程。最后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的开放式实践训练 ,并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采风、项目开发、品牌策划等开放式[ 2 ] 实践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 ,通过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 ,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 ,最终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此外 ,在服装实践教学中 ,还应该注重通过各种展览、表演等形式将学生介绍给社会 ,让我们的教学与社会产生一种互动关系 ,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展力 ,为学生进入社会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图 1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3、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服装实践教学环境包括学校实践办学的内环境和地区服装产业发展的外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学校服装实验室建设还不能

3创造接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聘请资深专家或企业专职人员与学生和教师共上一堂课等方法来

6.3 灵活开放的实践教学方法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实践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本位出发 ,采用与服装工厂、服装设计公司和服装市场密切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工厂、企业、专家工作室等场所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并撰写实践报告 ,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真实状态 ,了解服装市场的层次性、复杂性 ,而教师的宏观指导使学生忙碌于企业、市场、图书馆、实验室之间 ,充分发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 ,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方式及时采集国内外最前沿流行信息 ,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作土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让他们自由探索 ,培养学生批判性创作思维能力;同时 ,提供广泛的市场信息、产业动态 ,更加准确而又快速地把握市场 ,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

参考文献:

篇3: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文化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驱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人生期望与价值追求, 逐步塑造一种“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的学校精神, [1]同时, 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 把质量的完善看做是学校和教师自我控制的过程, 是学校和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形成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认识。一个学校一旦形成这样一种文化, 就为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一) 营造“重视学习、关注细节、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提升教育的智慧, 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才能使团队创造奇迹。因此, 我们始终把学习当做工作中的大事。学校给每位教师先后发放了书籍和学习资料, 每学期为每位教师报销报刊资料费100元;教科室每学期编辑教师论文集, 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交流;学校定期开展教学论坛、德育论坛、教研组长高考论坛、各种学术沙龙等活动, 为教师提供教学反思和相互学习的平台;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组织教师到省内外的多所名校取经学习, 请著名学者、特级教师等来校讲学。通过几年的努力, 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 学术气氛逐渐浓厚, 形成了学习型的校园。

老子说:“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 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从细微之处入手。我们经常提醒每一位教职员工“心里要装着学生终身发展的大计, 眼里要看着影响学生成长的细节”, 把工作做细做实。我们要求教职工“用心工作, 爱心育人, 真心服务”, 为学校持续发展精心策划, 为学生发展精细导航;要求权力层层有, 任务个个担, 责任人人负, 工作要到位、尽职;要从小事做起,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学校文化是全校师生的价值导向。我们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反复酝酿, 出台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教风、学风、领导作风、校歌、校标等, 让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文化设计, 使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有一个共同认识, 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和归属感。我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了“科学共人文比翼, 创新与传承和鸣”的办学理念。我们提出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以智慧和勤奋为前提, 艰苦奋斗, 负重拼搏, 追求高远, 无怨无悔。我们提出了“崇德博学精进和谐”的校训, “德”是根本, “学”是源泉, “进”是姿态, “和”是境界, 这是我们时时恪守的行为准则, 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二) 引导师生制定自我发展规划, 实现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教育思想。不能自主发展的教师是平庸的教师, 不能自主发展的学生是失败的学生, 不能自主发展的学校是落后的学校。[1]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要求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为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组织教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包括对自己优势劣势的分析、努力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及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学校组织专家论证, 帮助教师完善个人发展规划, 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个体发展愿望。我们还引导教师把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学校与教师发展的“价值共同体”。

我们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成才规划的制订。新生报到时, 校长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制度和文化, 并布置一篇题为《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的作文, 让学生认真总结初中三年的得失, 展望高中三年的生活, 确立三年的奋斗目标, 制订实现目标的措施。开学后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作文中反映的情况进行谈话, 提出建议, 让学生以此为依据设计自己的高中生活, 为实现自己的高中目标而努力奋斗。

管理可以分为三种境界:约束人、调动人、发展人。真正的管理是通过工作来发展人本身。[2]这种价值观就是文化管理的价值观。学校文化是对师生员工的思想引领和精神熏陶, 它引导大家将自己的价值追求有机地融入学校的质量提升和持续发展中。因此, 学校文化建设等于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装上了发动机, 开启了内驱力。

二、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保障

质量保障不只是依赖于校长或教师个人, 更多地是依赖于一套完善的、与时俱进的制度和机制。为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应建立的机制有预警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等。

(一) 预警机制

1. 教师课堂教学诊断

学校出台了《关于课堂教学诊断性听课的规定》, 通过校内名师的诊断性听课, 及早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我们也定期邀请教研员来学校听课调研, 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2. 学生作业量控制

学校制订了《关于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的暂行规定》, 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每班选取有代表性的三名学生, 每周统计各门学科的作业量, 教务处汇总后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 并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给每位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便平衡各学科的作业量, 遏制题海战术,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3. 学生评教

为进一步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采用客观答题卡的形式, 从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效果、作业、辅导等10个方面, 分A、B、C三个档次进行无记名评价, 校长办公室统计、测算、汇总后反馈给各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学生评教得分经校正后要计入教师年度考核总分。

(二) 约束机制

学校制订了《教学常规暂行条例》, 认真落实教学“六认真” (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考查、认真反思) 要求、“三不” (即不多占课时和集体补课、不提早上课和拖堂、不多布置作业) 要求;作业要求“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要求任职不满3年的新教师及没有教过一轮高中的教师备课必须备详案;听课节数教龄8年以上的教师一学期不少于16节, 教龄4~8年的教师不少于24节, 教龄0~3年的教师不少于32节, 中层及以上领导和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按照教育局规定, 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听课不打招呼, 实行推门听课, 并当堂检查备课笔记。教务处和年级组采取平时抽查与期中、期末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学常规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学校通过教代会, 出台了《教职工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罚条例》, 内容涉及教学、德育、后勤服务、行政管理等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由工会组织开展教职工劳动竞赛, 强化教师的集体观念, 分三个年级组和行政组进行竞赛, 月月进行检查评比, 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差错, 提高工作质量。

(三) 民主监督机制

我们充分发扬民主, 让广大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教学管理。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 对教学管理、评价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凡上级重要文件与政策, 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 学生学杂费减免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平时经常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 设立班长与校长联系册、校长信箱等, 校长室周日下午安排校长接待日, 畅通民主渠道, 了解师生的学习情况, 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凡是权力总要监督, 否则有可能导致权力的错用和滥用。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建立了有效的问责机制。每年年末校长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个人工作述职, 每学年末副校长、中层干部向教代会代表或全体教职工进行工作述职, 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

(四) 激励机制

强化激励机制、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是激发个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提供一切机会, 给每位教师搭建展示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分别采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和参与激励等方式,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每年进行各种评比, 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优质课评比、各类名师评比、教坛新秀评比、优秀班主任评比等, 给优秀者颁发证书和奖金。我们还采取低职高聘等办法,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校制订了各类名师、高级教师的工作职责, 对师德、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每年校学术委员会进行全面考核, 对考核合格的给予一定奖励。

预警机制、约束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各种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 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

学校要发展, 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作为一所创办时间不长的学校, 目前我校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0%左右, 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 利用暑假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校本培训

学校每年新进教师30名左右, 8月上旬到校后, 由学校组织他们进行为期3~4天的校本培训, 内容涉及师德要求、教学常规、德育工作、教育科研等方面, 请优秀班主任和青年教师作经验介绍, 使新进教师明确有关规定和成长目标, 缩短适应期, 较快进入角色。

(二) 实行导师制,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

一方面发挥校内名师的“传、帮、带”作用, 每学年初召开青年教师结对拜师会, 给任职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安排学科指导老师, 并对导师职责和青年教师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 学校成立了由省特级教师、嘉兴市名师、市学科教学带头人等共35位名师组成的外聘导师团, 定期来校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

(三) 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 群体亦然。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实践+反思。可见,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所以, 学校组织教师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小结。小结可以围绕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展开, 这个问题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 也可以是自己失败的教训。教师备课笔记页面的右边, 学校专门设计了教学反思栏目, 便于教师及时记录。此外, 学校每年均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论坛活动, 交流得失, 相互启发, 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四) 建立以备课组为核心的研究型组织,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 实现共同成长

学校制订了《关于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规定》, 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保障措施。每周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3节课, 每个备课组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质量分析、组织专题学习等等。学校成立备课组活动领导小组和检查小组, 对各项活动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学年末评比优秀备课组。

(五) 建立青年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通过教代会, 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青年教师考核和校教坛新秀评比办法》《青年教师参加学科基础知识测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有关青年教师成长的规章制度, 细化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常规, 在听课、备课、读书、反思、“三字一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用量化的指标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考核, 每学年开展一次校“教坛新秀”的评比与成果展示活动。

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 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因素。抓好这个核心,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有了灵魂, 学校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四、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手段

学校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办法》。《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办法》本着规范性、科学性、公正性、发展性的原则, 强调备课组团队共同进步, 突出高考学科, 兼顾一般工作, 注重个人教学实绩, 调动个体积极性, 从多个方面量化赋分, 综合评价。

(一) 备课组平均分、优秀率桐乡市名次评价分

在期末重点中学联考、会考或高三年级一模、二模、高考中, 以桐乡市五所普高为比较对象, 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不同的名次按级差赋予不同的分数, 最后一名不给评价分, 同备课组成员得分相同。

这部分评价强调备课组团体合作, 增强备课组整体竞争力, 避免备课组内部教师之间搞资料封锁, 防止出现不良竞争。

(二) 个人任教班级学科平均分、优秀率评价分

以分班时某教师任教班级学科起始平均分 (优秀率) 与桐乡市该学科起始平均分 (优秀率) 的差为基数, 将某教师某次考试任教班级学科平均分 (优秀率) 与此次考试桐乡市学科平均分 (优秀率) 的差和基数进行比较, 再按年级乘上不同的系数, 得到个人任教班级学科平均分和优秀率两个评价分。

这部分评价以整个桐乡市的平均分 (优秀率) 为参照系, 样本大, 稳定性好, 比较客观, 也避免了备课组内部比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 可持续学科平均分、优秀率增量评价分

以第一学期末考试某教师任教班级学科平均分 (优秀率) 与本次考试桐乡市学科平均分 (优秀率) 的差为基数, 将该教师第二学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学科平均分 (优秀率) 与本次考试桐乡市学科平均分 (优秀率) 的差和基数进行比较, 赋予该教师平均分增量评价分和优秀率增量评价分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只有第二学期才有。

这部分评价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以实现学科成绩的持续提高, 让学生实现持续进步。

最后, 将某教师任教某个班级的上述几个项目中的评价分相加得出该教师任教该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 再将该教师所教全部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相加, 除以其任教的班级数得出该教师量化积分个人得分。在此基础上, 以年级组为单位, 根据教师量化积分个人得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 确定教学质量考核等第。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质量标准不仅仅是考试的成绩 (分数) , 还要处理好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科技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共同要求与个性特长的统一等三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质量保障体系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篇4:谈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马维强(1960-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与研究。(河北邢台0540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5-0038-02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而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实现的,因此,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因素,高等学校应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宏观的、开放的、全面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参与的,通过有效教育质量检测、监控和反馈手段构成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基本制度保障,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有效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所有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都应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性:一是目标性,必须明确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必须重视条件的保障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必须重视学校外部和学校内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此,我们可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义为:一定教育层次、教育类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发挥目标导向、条件保障、激励约束、监督控制等功能,使教育结果最大限度地与一定的质量标准相适应、与不同公众的需求和期望相适应的系统。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

(一)目标导向功能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确定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这一目标(标准)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当前,学校教育目标导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办学思想上,既要培养适应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又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在教学思想上,既要有统一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三是在管理思想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指导思想。

(二)条件保障功能

条件保障越有力,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就会越大。教学条件方面主要包括人、财、物的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和水平。保障功能要求是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项改革,都要紧紧围绕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体现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

(三)激励约束功能

一个活力强、效率高、作用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激励功能的建立,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内在的动力。约束功能的建立,需要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必要的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监督控制功能

对教学质量既要有学校内部的自我监控,也要有外部监控。自我监控是学校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并以此作为加强管理、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自我监控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及时性的较为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外部监控主要是政府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教育评估机构)的监控,侧重于学校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资源配置、教学条件、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方面。但这种外部监控,就某一时间段来说,是一种事后监控,具有不及时性和滞后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要处理好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的关系,主动、自觉地加强自我监控,并重视外部监控的意见,认真改进教学工作。

三、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然而,高等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上,应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

(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基础

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工作条例、教学事故处理条例、教研室工作条例、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教师及学生管理条例等。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属于综合性的,涉及人、事、物等多种因素的制度和管理条例。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从目前各高校实施的教学监制制度看,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导师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期中质量检查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系(部)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教、学、管等方面以及各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要求与规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学信息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核心

教学信息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是为了全面及时地掌握教学过程各环节,教学活动各因素,在教、学、管过程中依基本状况而建立起来的网络组织系统。通过教学信息监控,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而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反馈。

1.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学校较早设有教学督导机构,以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主,组成专兼职的教学督导队伍。其成员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采用听课、调查、座谈、访问等各种形式,检查和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近年来,我们强调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点”和“面”的关系,注重发挥老教师“导”的作用。加强教研与督导的联系,及时了解全校教学状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消灭薄弱环节,使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该制度已成为一项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

2.健全院、系、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坚持教学管理干部听课制度,使学校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学一线与管理层的脱节,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健全院、系、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主要在于落实。我们将听课制度与教学检查结合,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与每学期的全校教学状态分析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干部的听课逐步成为自觉行动。通过听课,比较全面、客观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收到了良好效果。

3.建立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化。从开学到期末,各系教学情况的检查工作一直贯穿始终,以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管理者在日常教学工作预见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质量检查做到深入、真实、规范、有效。在每个学期的中期集中对教学质量开展全方位的检查,对检查的目的、内容、重点、方式和步骤等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各教学单位也都成立教学检查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其中,教学检查的制度化,促使师生重视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控,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改进和完善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及制度建设,发现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是快速解决教学问题、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在优秀学生干部中遴选部分学生信息员,学生信息员定期收集“信息”,每月由教务处汇总,及时向有关单位反馈,限期整改,并通过信息员会议和网络向学生公布。此项制度受到学生好评,使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判断和改进教学,并为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无论有什么样的规程和教学大纲,无论学校设有什么样的机构,不管有考虑得多么周密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可见,在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中,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也必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立相对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科学性、操作性不强、教师的认同度普遍不高等。在制定评价标准的时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考虑到该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意识到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取向主要在于相对的合理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而不能单纯强调全面性,更不能强调绝对合理性。绝对合理而全面的评价体系,在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可能不存在。不要期望依靠《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一蹴而就地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而要把“细则”的制定和完善看做是一个过程,一个首先解决教学中最突出、最重要问题的过程,一个对教师的要求由低到高渐次发展的过程,一个“细则”本身在评价工作实践中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教学质量体系的功能,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全面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法行为实施控制,并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谈振辉.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J].中国大学教学,2001(5).

[2]王冀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3]邹敏.高校教学过程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2001(6).

[4]孙英.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3).

篇5: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便成为独立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构建起合理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 者:姚兰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刊 名:河南教育(高校版) 英文刊名:HENAN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质量   内部保障体系  

篇6: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是指该保障体系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功能的运行规则,是启动、维持、调整和促进该保障体系运行的各种条件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根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按照预先控制、运行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循环反复、多渠道、多方位、全过程地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的机制,促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有效运行,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不断地对各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提供给决策系统,以提出新的质量保障措施,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流程可用图示如下: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运行。

一、以教学质量目标为核心。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必须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教学目的为核心。

二、以教学管理组织为主体。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转的有效保证。它代表学校行使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职责,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抓好教学的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质量调控,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质量调研,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

三、以教学条件保障为基础。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

四、以教学过程监控为平台。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和整个过程,以教学过程监控为平台,通过过程控制,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手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评价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其向前发展的起点。可以说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是整个保障体系登高临远的有力支点。

六、以教学信息反馈为渠道。建立快捷、灵敏、准确、可靠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关键。评估和诊断以后,通过最佳的反馈渠道、最快的反馈速度,向需要获得评价信息的部门和个人反馈信息,便于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及时准确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七、以激励约束机制为动力。质量保障机制是需要有利益驱动的,只有将质量保障活动与其利益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动力效应,这样的质量保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面的奖励和负面的惩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形成激励机制。

5.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改革时期的新生事物,能否取得更大发展最终还将取决于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规范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保证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当然,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完善。要建立适合本学校实际,具有本学校特色的科学实用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转变教学管理的职能,在全校逐步形成一种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念,营造重视教学、关注教学质量的氛围。

参考文献

Leung, C. & B. Mohan. 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alk in classroom contexts: 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J]. Language Testing, (3): 335-359.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vit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42.

曹大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4):49.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2006.

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杨翠萍、刘鸣放.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 外语界,2006(4):57-62.

叶澜. 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

上一篇:中秋节月儿圆作文600字下一篇:《离骚》名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