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体系

2024-05-16

构建教学体系(精选十篇)

构建教学体系 篇1

1 案例教学含义

案例教学法 (Case methods of teaching) 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 其后在管理学界特别是MBA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教育学界的运用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对案例教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影响并不仅限于工商管理, 对师范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 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分析和研究案例及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教学模式。

2 会计案例教学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了20年的历史, 它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和接受发展到今天的重视和支持, 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是人才成长中,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 起动自身的教学程序, 而在每一教学系统过程的末尾, 都重又归结到问题的解决之上。尽管这种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完全是一种对未来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模拟、“仿真”或预演, 但是, 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 己显示出它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有效学习的极大优越性。

(2) 由于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是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自主地事先分析案例, 从中发现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拟定方案, 然后拿到课堂讨论中去交换意见和深入研讨对比, 最后形成具有独到见解和尽可能具有创造性的可行方案。这就极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系统思维和自我能动发展的能力, 一反往常灌输式教学中盲目地接受知识, 甚至是唯先人、权威和教师是从的消极被动局面。

(3) 会计案例法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各种方案的分析和辩论, 以此来深化每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 并且使学生在优化各个方案的过程中, 积累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 这就自然地采用了那种在相互交往和讨论中学习的有效学习方法。

(4) 在会计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的角色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不再是站立在讲台之上, 滔滔不绝地分析概念和做出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的形象;而是要“隐居”幕后和深入到学生之中, 通过启发和诱导, 促使他们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 以这样在“舞台”和“校场”中的换位, 鼓励学生的自由发展。

3 案例教学体系构建

首先, 组织相关专业课教师共同选择与撰写案例, 建立适应本校和本本专业特点的案例库;其次, 将有关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案例分析, 设计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再次, 根据各个教师的案例教学效果进行案例跟踪对比, 发现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进行更正与改进:最后, 对案例进行归纳并有所创新。具体设计流程如下:

3.1 案例的选择与撰写

通过对案例的精心选择, 力求使案例成为某种复杂教学情境的一记录, 成为教师教学成就与成长的记录, 使案例成为学术探讨的支撑点, 成为教育理论发展的生长点。

3.2 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反映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具有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特定事例, 它描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的作法和面临的疑难困惑问题, 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或提出的观点、想法等等。因而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能使教师逐渐进入案例人物的状态, 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并经过学习、交流、讨论、分析和研究, 解决不同情境中的教学问题, 增进教师的教学和教学分析能力。

3.3 案例跟踪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跟踪才有发展。在案例研究中, 除了对案例本身进行论与教学实践的分析外, 还要把相同情境或同一教学内容的两个不同案例进行对比的研究, 希望能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案例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3.4 案例归纳

如果一个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只适用于该案例本身, 从某种意义来讲就缺乏普遍性, 对于教师个体单纯的就一节课开展案例研究, 就不一定有更有的价值、更普遍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对自己研究的案例进行归纳分类, 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甚至可以是教研组开展同一专题案例研究, 那么活动的科研意义就会更大, 也更具现实意义。

3.5 案例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宽带技术的有效应用, 海量的信息资源、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充分体现个人的主体性、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复眼式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了各种可能。针对未来我们可能遭遇怎样的教学的思考, 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条件, 在研究中有特别注意案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使之更适合于职业教育的需要。

从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再对案例进行分析, 并通过对相同或相近的案例进行跟踪对比, 和对特殊案例或一类案例的归纳, 取得新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 进行案例的创新, 进行新的教学实践, 创造出新的案例, 再次对案例进行反思和分析、比较与跟踪, 从而启动新的一轮案例研究。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全面提升。

摘要:案例教学法通过主动参与, 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通过立体透视案例,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使学生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 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实用型人才。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专业,会计课程

参考文献

[1]黄国良, 陈俭, 朱学义.关于深化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杨光富.案例教学:从哈弗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 (6) .

[3]张彩平, 阳秋林.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OL].http://www.studa.net/Education.

构建科学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篇2

(2013-01-07 21:04:41)转载▼ 标签:

杂谈

着眼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构建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更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因此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两部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维科学素养的发展。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评价 科学素养

正文:《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如何在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四个方面入手,以更有效、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倡导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应由多种人组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参与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这种评价方式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1.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每位教师都希望运用恰当的评价,以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过程中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主要是完成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评价。考察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学习观察中有没有新发现;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等。教师的肯定评价能有效激发孩子们持久的兴趣。“老师,我发现了„„”“老师,如果这样做,我想会更好!”“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课堂中出现得越来越多了。教师的评价摈除了单一的知识考核,给孩子们的思维与情感松了绑。这些,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师的积极评价,犹如学习的催化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2.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弱,教师特别需要在探究过程中给予关注。他们常常不是根据所观察到的事实和所收集到的数据,而是依据他们自己的某种想法来建立一种理论;当通过实验所得到的证据与自己原来的想法相矛盾时,他们经常忽视不一致的证据或以歪曲的方式注意这些证据,通过调整证据以适合他们的“理论”。我们要珍视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从他们的“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发现他们理解的困难所在。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已有经验与事实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引发其认知冲突,促使起其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学会欣赏自己,评价自己,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反思,了解自我发展情况,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比较自我学习的前后变化,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我每次都能准备好老师要求带的东西。”“我虽然好动,但我提的问题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组里的实验情况都是我记录的。”„„评价,使孩子们看到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也使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加油。

3.同伴评价。由于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还很不成熟,他们在生生互评时肯定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为此,教师一是不要给学生定下评价,而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不要以命令者、管理者的姿态居高临下。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和时间,要懂得适时、适宜地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言、姿态、表情等对互评过程进行不断的调控、推进,务必使学生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学生在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他的实验设计很好,应该给他五颗星。”“我觉得他每次的课前准备比我充分,应该给他五颗星。”“他在实验时,总是不做,最多给他两颗星。”„„评价的同学头头是道,被评者心服口服。互评,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比教师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而且也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增加了同伴间的交往和了解。4.家长评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频道”等阵地或根据教学内容,让家长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我们来造纸》这一内容时,让家长参与对孩子们自制纸评价。“废纸还能造纸,是我儿子的实践让我相信了这一点。”“孩子,虽然你在语文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但我知道你的手是很巧的。”“不错,下一次如有类似的活动,我们一起做。”„„家长的评价,不仅给了孩子们以鼓励,对教师也是个重大鼓舞,让家长参与评价,也是对科学课的一次自我宣传。这样的活动,让家长感受到孩子成功的喜悦与兴奋,对于提高家长的科学素养也大有裨益。

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是指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科学的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堂实验:平时的分组实验是科学学习最主要的载体,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及时评价学生的一些突出表现。

2.制作:科学教学中有很多专门的制作活动,如制作雨量器、制作油菜花标本、布标本、纸标本等,这些活动最适合发现一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同时也可能是基础知识较薄弱的(传统的差生)学生的强项与重树信心的转折点。3.家庭小实验:科学教学中经常有许多小实验是需要学生回家动手并长期观察的,例如种子的萌发、种植物(油菜或太阳花等),这也是我们在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科技活动(读书活动、金点子评选、小论文、小发明、野外考察等),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他们的表现,把它纳入评价中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评价内容的全面,让每一个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在制作航模、风筝、船模、车模、动植物标本、种植花卉、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到自身力量的存在,从而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比如:有的同学在记忆、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一般,可他们擅长制作,当他们的作品被展示、获奖后,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由此不断提高。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的评价应当打破那种单一的、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更多地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应当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对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除传统的评价方式外,应尝试使用多种评价方式。1.课堂中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在学生心目中,一句肯定的话语,一种会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都会让我们的学生增长成功的自信。但在科学课堂中,光靠教师的评价有时太单一,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及家长都要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探究的感悟,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2.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

有些素质,如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等,需要教师平时仔细观察记录,才能给学生较为公正的评价,有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较为系统地学完一部分内容后才能进行评价。我的做法是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着重观察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期末进行常规实验能力、实证意识、探究方法等的综合考查评价。3.笔试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笔试是常用的评介方法,从笔试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科学课堂上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但笔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试中,学生有些看法、有些创意无法用书面表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动手操作恰恰可以弥补笔试的缺陷。4.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师习惯运用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采用教师口头激励的方式进行,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的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科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及行为习惯等具有个体性、程度差异性以及内隐于心的特点,很难简单地用一种评价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科学探究的评价就是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和发展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评价时机全程化”的提出基于两个理念,一是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小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评价时机全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这是科学课的新教学目标内容所决定的,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1.前置性评价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例如:(1)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2)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3)评价是否反映了探究活动中的问题或不足?(4)评价是否反映了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等等。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注意平时积累的形成性评价的相关内容。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得轰轰烈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在实践中我们将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惑,总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还要探索复合、多样、立体的教法与学法,以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孩子的需要,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科学素养。【参考资料】

1、《新基础教育》 叶澜主编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

3、《科学课》2006年第4、7、10期

4、朱逢田。《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实验操作也要规范化》。

构建多元教学管理体系 篇3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黄冈中学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提高课堂效率问题,提高命题质量问题和加强教学诊断问题。

研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让精讲成为常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化。学校决定由教研组负责,成立学科模块项目组,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细目的研究。首先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细目,然后根据教学细目来设计教学流程,达到精讲的目的。

研究命题质量,让精练成为常态,构建基于现有资料,并且适合学校实际的训练及考试体系。各年级各备课组成立了三人一组的命题组,命题组长管质量,教研组和年级组直接抓命题组长。命题组要落实命题人的命题责任,加大审题力度,提高命题质量。

研究质量监测,让诊断成为常态,构建新的诊断及评价体系。研究教学测量与评价手段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需要,是实现“模糊向数据转变,定性向定量转变,经验向实证转变”的需要。通过教育测量和评价,调查了解或验证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为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依据。

研究教学效果,让教学反思成为常态,构建教学反馈体系。学校要求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进行反思。

推行小班化教学,构建年级扁平化管理体系

推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学期,在学校高一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教学班(均是正线生)45人左右。小班化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条件,为课堂落实和个别辅导提供了可能。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摒弃单纯的群体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生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由于学生人数少,师生接触的时间多,师生关系更易趋于民主、平等、和谐、宽松、自由。因此,小班化教学的课堂应该加大“小组和个别化教学”力度;面向全体学生,不留盲区和盲点;创设主动学习的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能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利于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教学时空变换灵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明显增强。

构建年级扁平化管理体系。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人员,使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尽可能减少,以便使组织快速地将决策权延至最基层,从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学校将在两个方面具体实施。一是实行年级负责制。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实体,是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基层单位。二是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主任高配,由正科级中层干部担任,全面负责年级教师聘任、学生管理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蹲点校长实行“一岗双责”,既负责分管的科室,又指导和协调蹲点年级的工作。

立足个性发展,选课走班,构建选修课课程体系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本学期学校在高一年级试点选课走班教学,涉及到语文、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25门选修课程。目前,学校正在建设一批学科教室,编写了25本选修校本教材,高一年级18个行政班共设置了67个教学班,为学生提供829张课表。

课程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意识到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实际,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的建设,系统开发满足学生需求、充分落实学校培养目标、符合黄冈中学实际的校本课程。

成立学科委员会,制定教学规划,构建教研组文化体系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各学科实现教学一盘棋,形成教学合力的基层教学机构。学校坚持年级组和教研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中教研组应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确定学科的教研方向,凝集全组智慧进行正确的教学决策,形成集体合力;备课组应负责落实教研组的各项决策,提高执行力。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激发内部活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再有新突破,学校特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5年秋季,学校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学科委员会是本学科的决策机构,决策本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决定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教研组长是召集人。

学科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问题。从宏观上研究教学进度,课标与教材的衔接,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考试及训练的密度,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高考选考课程的选择等。通过系统研究,形成各学科高中三年一致的教学宏观规划。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成败决定了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力量,最终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教研组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种促进教师学习和思考的教研文化氛围,爱读书、爱研究、爱思考应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素养。而这种素养的形成须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核心,其目标是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形成这种机制的核心原则应是:宽容、进取、合作。

搭建三个平台,凝集教师,构建校本教研体系

为了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开设了“黄高论坛”,基于问题导向,聚焦一个话题,两至三位教师,用时一个小时,力图解决一个问题。各教研组每个学期安排2-3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轮换主持“黄高论坛”,引导教师主动积极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并与全校教职工分享。

基于更新教育观念,通过磨课活动,为全校教师提供教学比武的平台。按照“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规范、聚焦课堂教学、锻造优良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思路,学校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搭建一个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平台,引导教师思考、分享、讨论、反思、改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搭建青年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青年教师们在连环的“跟进式教研”中得到历练,加快了他们的成长速度。每一位轮到展示的教师又带动了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参与,经过多次反复的活动、观察分析、比较揣摹,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使个体和群体在柔性“碰撞”中实现各自发展。

(作者单位:黄冈中学)

高中语文立体教学体系构建设想 篇4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决定了语文学科注定应该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为目标。我们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系起来, 建立起一个多维的立体化的课堂, 才能更有效的实践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所以语文无处不在。建立大语文课堂, 也必须有大语文观念才可以实施。在以往的教学理念更新过程中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大语文观, 这是立体化课堂实施的思想基础。生活是最好的大课堂, 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去听说读写看, 去感知、领悟、积累有关语文的以及社会的、人生的真谛, 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语文教学内容是板块化的体系, 这是建立立体化课堂的物质基础。语文教学内容是多元化的内容, 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三维化的立体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知识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过程是体验, 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阵地;方法是生活技能教育的体现;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修养培养的内容。内容的多元化和目标的立体化决定着教学体系整体布局的立体化。而提升的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以及思想情感态度物化于学生本身, 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这要靠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还要靠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根据课程目标, 精选学习内容, 变革学习方式, 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些理论都强调在过程中获取、在情境中感受、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方法变革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 教学方法的变革关键在教师观念的变革。唐代韩愈说:“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指点学生学习中的迷津, 做好向导和舵手。教师把学生放入生活的海洋中进行语文学习, 并做好保驾护航工作。

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求建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 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那么, 语文课程体系的立体化建构是怎样的一种结构形式呢?

我们的课堂是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构成。第一课堂是我们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的主阵地, 这一课堂就是我们学校为语文教师提供的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是指语文教学课堂以外的语文课外活动。在这一体系中, 课外语文活动占相当比例。这是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内化成自我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课堂以外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 在语文活动中实践语文学习的方法, 提高语文能力, 培养语文能力。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会、文学社团、语文学习讲座、写作指导讲座、朗诵会、日记互评, 校园报刊等形式内容多样的语文活动既能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还能在实践中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健全人格修养。学生最大的也是最多样的课堂就是第三课堂———家庭社会生活。在这一课堂中, 学生要用第一第二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记得曾有一位语文教师就已经尝试生活写作的教学实践。写作内容完全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当前, 建立这样以课堂教学为教学体系核心, 以第二课堂的语文活动为能力提升的过渡层, 以形成语文实践能力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课堂为外层空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实践中也已经表明了建构多维式立体化高中语文教学体系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 在已有的教学体系中构建完整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践中获得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烟台市高中语文创造学习指导纲要》.2002年

[2].[美国]小威廉姆·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1版, 第222页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5

1增加了8门专业课程的9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多元化、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改革体现在观念和方法上从单科性向综合性转变、从认识性和继承性向科研性转变、从验证性向综合性与设计性转变、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从传统内容向新知识与新技能转变。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正是打破了单个实验只验证某一原理或学习某一操作技术的缺陷,把多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围绕能源化工专业的特点、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1-4],于20xx年增加了包括《煤化工》、《化工腐蚀与防护》、《有机化工工艺》、《电厂化学》、《碳-化学》等8门课程的9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不同配煤对煤的胶质体指数影响,工业锅炉给水除氧剂丙酮肟的制备,离子交换软化、除盐实验,简单碳-化工产品的合成等实验。在实践教学程序上,一是加强能源利用、化工污染控制设备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常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二是加强综合应用能源利用、化工污染控制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能源化工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步骤,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达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5]。设计性实验要求每组同学事先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交任课教师批改修正后自己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试剂,选择不同影响因素,或者采用不同制备路线,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制备出预期的化工产品,将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兴趣,在符合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6]。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类比分析能力。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为学生设置“最佳”工艺路线、不预设实验装置的控制条件、不直接解释实验现象、不直接动手解决实验故障及异常问题。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故障现象,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及故障的方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图书、组内讨论等方式自行提出解决问题及故障的方法、步骤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修改实验步骤和操作顺序,做好原始数据记录,以便实验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允许不同组别之间测试结果或者产率有差异,只要数据或结果合理,能够找到设计方案中的最佳工艺条件或制备条件,实验就达到目的;如果找不到最佳条件允许学生反复探索,将实验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构建了创客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

15项创新型人才具有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迁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教学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们及时深入理解、消化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并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工程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7-9]。我们秉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在创新实验项目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创客团队的作用。注重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尽早参与创新性实验。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创新实验,围绕电力生产过程、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等方向,形成稳定的由中青年博士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和接力式优秀学生创新团队,实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10]。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近三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15项:其中包括“绿色阻垢剂”和“绿雅空气净化器”2个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结题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在研实验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3项,校级1项。

3搭建了化工中试、表征测试平台

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搭建了传统的气液输送系统、气液传质系统、气液反应釜、气液传热系统、气体输送系统、高温水热氧化系统、煤热解实验装置、煤干馏实验装置等化工中试平台,还突出了电力特色,搭建了膜分离系统、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过滤和吸附系统等中试平台,同时还配套了表征测试平台,可以对催化剂、煤样等物质进行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煤质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分析等表征测试,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市场需求相结合在中试平台开展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备的设计能力,形成了面对设备、工艺“提问+研讨+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实现了翻转课堂、交流互动,便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在中试平台上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设备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明确了设备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了设备控制的重要性,课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懂得了如何进行设备选型和参数优化,提高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篇6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且强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产业格局的新变化,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还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体系。

一是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成长的沃土。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产业体系,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二是结构优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这包括三四产业比例协调,轻重工业比例合理,行业内部构成合理,也包括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优化。三是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力量。四是绿色低碳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现代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促进产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应当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五是吸纳就业能力强,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鲜明特色,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通过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首先,工业的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9.99万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38.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95%左右,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当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这些年通过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在19个行业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先进产能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新的进展。2011年汽车、钢铁、船舶、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占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了87%、49.2%、47.7%、26.5%,区域产业布局也在不断的优化,“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占全国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其次,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的收入比重达到5.71%,虽然不高但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年先后颁布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实施了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同时在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海洋装备、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突破。三是强化工业节能减排,产业逐步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的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下降了26%,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速度支撑了工业年均14.9%的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工业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9%。四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电话用户数达到了13.9亿部,超过了我们人口总数,网民达到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信息产业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在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在稳步的提升。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了60%,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超过50%,特别基于信息网络的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迅速发展,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市场在扩大。

第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着力构建符

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等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鼓励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的调节,缩小行业之间、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创造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与虚拟经济大致相当的一个条件。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吸引力和信心,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二是坚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遵循产业规律和市场规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盘活存量、做强增量,提高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盘活存量就是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抑制产能过剩,扩大先进产能的比重,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做强增量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的产业。三是把创新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落实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好各项扶植政策,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四是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结合,促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以及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五是通过加大对外开放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代产业是开放的产业,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培育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新优势,随着工业、通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要更加注意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比较,重点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上下功夫,努力使中国企业、中国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上重要的环节。

(根据作者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演讲编辑整理)

构建初中美术创新教学体系初探 篇7

一、营造自由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

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必要外部条件之一, 也是首要的条件。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外部环境对其性格和心智的形成、发展都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而外部环境中, 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两大组成部分。

1.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

家庭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社会关系, 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身心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在美术教育中, 我们通常说要注重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丰富的感情和敏锐的感悟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家庭教育中, 就要保护好孩子的美好天性, 例如孩子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 家长就要尽量的给孩子创造物质条件并鼓励其创作。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 往往出现的情况就是家长只重视文化科的学习培养, 而忽视美术、体育、音乐等科目的培养, 所以, 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一种缺失和缺陷。美术教育之所以一直被归为基础教育的科目之一, 正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所以,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应该要充分尊重孩子对美术的爱好和钟情, 多鼓励其进行美术创作。

2. 优化学校环境是构建创新性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柱

要构建创新型美术教学体系, 就必须得到学校各方单位领导和教师的支持。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校环境氛围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构建创新教学体系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教室展览园等有限的空间, 展示师生创作的优秀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发明作品等,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阵地,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创新的精神, 使得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之下, 激发出崭新的思想和对美的感悟。

二、教学环节的改革创新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 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教师也是一样,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方法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时, 就要及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给予学生中肯的赏识与鼓励。其实, 传授审美思维方法、感悟美好人生, 创造美丽艺术, 是初中美术教育的宗旨, 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创造思维的发展过程, 培养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步, 这也是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的必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我们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各个阶段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利用形象直观、联想求同、发散求异、多维度思考等方法, 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思维定向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萌发和发展。

1. 形象直观法导入美术课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导入新课的手段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善于采用创设情境氛围、设置悬念问题、抓住学生眼球等方法去引起学生, 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例如我们进行水粉画写生的时候,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极为简单的物品给学生作为习作对象, 如一个苹果, 在绘画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观察法进行导入, 手上就拿着一个苹果让学生看、分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的观察, 给学生归纳总结苹果的外形特征:

由此跟同学们一起谈论苹果是否是圆的,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颜色, 这个苹果究竟是绿色的?还是红色的?最后归纳出来:

利用形象的教学导入法,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学会从不同侧面, 不同立场去分析感悟物品为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

2. 赏识成功教育法

赏识成功教育, 就是通过赏识、鼓励, 给学生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心智发育还未完全, 对新事物的探求既有极强的好奇心, 也很容易怕难退缩,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部愿意完成课程内容要求的绘画习作或手工作品, 很大程度上, 都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 从而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不敢去进行艺术创作,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激励的方法去鼓励学生, 给予学生中肯的表扬, 老师的肯定会使学生心情开阔, 同时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促使学生自觉的克服各种困难, 排除各种干扰, 朝着自己的目标方向走。在美术课堂上, 教师应该适当的放大学生的优点, 把学生的长处和特点给予表扬和奖励, 这样, 才能让学生有勇气进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 形成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构建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就必须从内外环境相结合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教育, 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初中阶段, 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为主, 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才能落实到行动, 从而在课堂上进行适应新形式的创新教学。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 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 及时更新教学方式, 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尹少淳《走近美术》,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汽车营销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篇8

关键词:汽车营销英语,教学体系,目标导向

引言

现如今,技术型的服务人员在汽车销售领域所占比例不高,面对购买者专业性的提问时,销售人员只能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来搪塞,缺乏让消费者消费的说服力。这种服务情况限制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维修的抽样调查现实,行业中员工64.7%仅仅只有不到高中的文化水平。所以具有本专业高中职业技术训练的学生在此行业之中将会具有较高竞争力。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前景良好,但是伴随着从业企业和人员数量的激增,行业对于销售者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日益国际化的汽车市场让汽车工业公司对销售人员提出了英语水平的要求,这是因为很多汽车资料都是英文文献,销售人员如果不能看懂这些文献也就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因此掌握汽车营销英语,拥有良好交流能力并且能够读懂专业文献,将会在这一行业具有非常可靠的就业资本。

1. 传统汽车营销专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汽车营销专业的缺陷主要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人才的教学思路所导致。标准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先进的技术要求专业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教学与普通教育存在明显差异,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培育特色的中等教育,实现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上,需要确定学员未来的就业方向为汽车专业人员,通过正确定位目标让教学过程不走弯路。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降低汽车营销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难度,因为基础教育是大致相同的。目前的中等技术学校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反映文化的特点和应用技术人才,导致生产第一层次人才理论、操作技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技术更新速度较慢,学生缺乏适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学生失去了就业竞争力。可以明确发现的几个问题如下: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师资短缺;第二个问题是不仅有关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还掌握市场营销;第三个问题是教学硬件设施不能维持,部分上职业学校由于资金问题,不符合教学器材需求,体现在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严重滞后;第四个问题是严重缺乏教育理论培训教材;第五个问题是忽视知识的基础教育;第六个问题是教育内容和实际需求关系疏远,忽视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

2. 市场对于汽车销售人才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汽车营销汽车后市场人员要求,我们发出问卷100份,主要包括营销人员的汽车主要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汽车公司的汽车营销企业的营销技巧,英语,英语说读写研究翻译工作人员的汽车和市场化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表明公司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的技能的谈判,包括活动策划,市场调查E、汽车和预测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和公关品鉴能力、管理能力、客户的进口和出口,企业能力外,还要求人才的基础数据和外语阅读能力,翻译能力。简单的对话可以提高培训的英语水平,听和说的能力较低,缺乏能力。相关从业者一致认为认为,在职业技能培训在汽车行业的市场营销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培训让学员掌握英语。

3. 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1)培养目标。汽车营销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汽车营销行业提供具有优秀交流能力、销售知识,并且可以阅读理解汽车专业英文介绍文献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普通汽车销售人员的工作,更加可以完成普通汽车销售人员无法办到的专业咨询服务。

(2)教学体系构建。构画新的专业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必须以目标为导向,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创造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教育系统中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式。通过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社会、构建教学与企业本通信企业,企业需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教师,达成更好的理论联系,使双方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实现市场需要和人才培训的同步,调整教学课程计划,同时加强文化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学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映了“专业、开放、新闻”的市场需求。教师应深入分析线,汽车营销职位的,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职业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就业程序建立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课程。首先增加课堂教学,其次,加强培训,比如在英语听说课堂,学生需要为未来的工作加强日常口语培训;第三,加强文化阅读,学生被要求阅读活动和相关行业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汽车营销,旨在增加专业英语;第五,公共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如说英语,设立英语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需求。公共英语教师进行知识产业,教育和培训,使公共英语知识为构建复杂知识的教师打下基础,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模拟场景,利用网络资源来实现人机交互学生学习在一个更现实的环境,因此可以更锻炼听说能力的学生,用一个简单的仿真联系来提高学生汽车销售实践能力。

结语

具备英语知识的复合专业人才一直是我国各行业都有所需求的人力资源,以培育具有英语知识的汽车销售人才为目的,本研究重新构画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解决在线语言和汽车销售对于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缓解国际化与国际汽车市场对于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压力,并且进一步为实现汽车行业对外拓展做出准备。

参考文献

[1]韩艳.高职公共英语基于“工作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2-04-01.

如何构建发展体系? 篇9

理念之变

大营销后市场时代的大营销概念,就是如何适应目前的市场调整和转变,由增量经济到存量经济形式的转变。现在市场保有量已经很充分,以前企业重视的是研发、核心技术和制造服务整体的提升,因此目前唯一的突破点,就是要对传统的营销模式做适应性的调整。面对后市场整个模式的升级,企业要围绕价值链构建,价值创造和用户价值增值开展工作,这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只要经营好用户资源,就会有很多的通道和途径。

在大营销里,要突破经营用户资源瓶颈,实现价值链营销、效率营销和整合营销,将仅面向用户的营销向多向转变。

大服务用户会认为企业的服务人员在帮他解决问题,这是企业的机会,为什么营销和服务要高度融合,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如果能进行潜入式营销,将会进一步提升服务平台的价值,用户的要求越多,可选择的营销方式也越多,这样就超越了传统的售后服务概念,形成经营服务的理念。

大产业建立一条有组织的共生的价值链,形成大产业。大家基于共同目标,用户价值的实现而建立的价值链,或者产业链的动力源,在它的牵引下,企业的渠道才能发挥后续渠道的作用和能力。

渠道之变

后市场理念形成的同时,与传统的市场一样,也应建立相应的渠道。

商业模式进化传统意义上的渠道指的都是销售,而代理概念基本都是代理产品,同时代理服务,所以都是在营销大平台上设计的营销模式。在此提出6S+2R+L概念,从产品展示、整机销售、零配件、信息反馈,专业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从回收站到再制造,将它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综合的营销服务平台,且以创造用户价值,创造产业价值为目标,是一个多向的价值链,维护保障的中心。

网络进化传统的渠道网络直接到终端,直接给用户产品、配件和服务,是一个给予的过程。我们的设计原则就是:模式适应性,宽窄适应性,平台开放性,形式灵活性,项目多样性,网络渗透性,运营经济性,这种设计是共同的价值链合作。在一个区域中心可以建6S2R1L中心、地市营销服务公司、县级营销服务站、乡镇街道维修服务电以及社会化维修备件合作点等。这些合作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联营,也可以授权买件,或者是挂牌做宣传,这样就将形成了社会化的氛围,这样的渠道就有活力和生命力。

服务生态圈理想的服务生态圈,能够基于产品围绕客户价值创造,围绕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形行一体化。整个网络型的产业链,通过供应商、主机厂、代理厂建立循环,希望能够织成社会化的网,相互的交织,互相共有,整个大的产业就有生机和活力。

后市场进程推演

构建信息技术教学 篇10

一、把握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 让学生乐学、易学, 使知识得以掌握, 能力得以培养, 智慧得以启迪, 情操得以陶冶, 等等, 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因此必须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描述学生学习为变化及结果的基本要求, 即三维目标。

二、把握教学内容

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 即教学内容, 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 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 着力难点, 阐释疑点。

三、依托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因其强烈的形象性、直观性便于探微入里, 揭示隐秘、引发想象、突现知识本质、发展学生思维, 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教学, 也是未来教学措施的发展方向。但它并不能代替所有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应该扬长避短, 有选择的运用, 使它和我们传统教育手段中优秀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互补互进。

四、学科兼容

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 找出其内在的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 即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 给学生几篇短文, 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 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修饰短文。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哪一个不是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的。

五、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把学习过程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前者包括感觉, 知觉和分析信息, 以便理解。后者包括感觉, 知觉和驾驭情绪, 以便获得感受与评价。只有当这两个过程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时才能臻于完善, 因此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存在的各个方面, 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情感, 他的价值定向, 态度, 情绪, 利他主义和道德观。通过情感教育调节人的粗暴不满失落情绪, 塑造出一个健康的并能发挥功能的人格。

六、因材施教

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 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对年级高的学生, 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 则应多采取详略的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 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 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 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 由于Word的教学中均已涉及相关内容, 教师只需稍做点拨,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最后教师只需稍作小结。

只有冲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 正确认识多种教学中的作用及性质, 更深入的实践,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功能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创造性、实用性、趣味性、先导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聚异丁烯装置下一篇:发配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