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2024-04-14

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共14篇)

篇1: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 海自祥

摘 要: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也是灵魂,对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通过“任务驱动”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然后对如何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

篇2: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师生之间的交流空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在高中化学的实验课上,由于一些教师自身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学生交代一些机械性的任务,学生做完之后就算完成高中化学的实验课,这样完全达不到化学实验课的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高中化学这种传统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育方式必须得到改进,于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高中化学实验课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应该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或者是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帮助真正地理解想学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能脱离书本,成为学生的技能,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情境模式,把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内容真正地融入实际的生活中,这样才能达到“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师假设生活中的场景,提出一些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自行地探索,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自己探索出的知识也将更加的牢固,而且很容易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实践方法

1.任务的提出

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出针对实验内容的任务,是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首要事项,首先应该注意任务必须围绕着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分地追求任务的新颖,而脱离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其次任务的设计应该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在设置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设置一些有层次的任务,对自身素质较高的学生,给予一些难度大的任务,而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最后就要注意任务的.实际性,任务的结果必须能够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得出,而且任务的设计尽量多地涉及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例如,在高中实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一课中,如果对学生提出任务: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这样学生就会按照教师提出的任务,自己对离子反应的条件进行研究,在任务的设计时,还可以贴近实际,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地域特点,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的分析

在任务实行之前,应该先把任务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对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进行分组的讨论和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大部分任务的答案都是唯一的,但是对于得到答案的过程却不是唯一的,这样学生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思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对答案进行探索,而在分析阶段,学生可以先对自己设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可以对自己的设想进行改进,最后得到一个过程最简单的求解设想,这样对任务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设想中存在的问题,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时,也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而且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别,学生能够对任务完成的时间也必然有差异,这样分析任务的时间,可以让那些自身素质较差的学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在完成任务时,和自身素质较好的学生差异不那么明显,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甚至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师提出离子反应条件的任务后,学生就要对这个任务进行分析,思考怎样进行实验才能发现离子反应的条件。

3.任务的实行

在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任务实行环节中,教师应该融入学生当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等进行讲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倾听学生的内部交流,尽早地发现学生对任务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想法比较奇特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由于已经完成了任务的分析,教师只需要规范一些操作,学生就可以在实验课上实行自己对任务求解的设想,真正地完成实验课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目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对任务的讨论中来,如在教师提出探究离子反应条件的任务后,根据实验给出的NaCO3、NaOH和盐酸等试剂,学生就要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把离子反应的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会对实验现象和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对比,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解决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必然会对实验课上的仪器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实验仪器的操作也必然会提高,这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的总结

在课堂结束后,学生都存在着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疑问。在“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总结环节中,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这些疑问进行解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经验,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其次对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在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之后,教师应该对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然后把学生中间完成任务最简单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例如,在离子反应条件的课堂上,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选择几个做实验较快的学生,说出他们探究离子反应条件的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几个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产生沉淀、释放气体、生成水等,如果课堂的时间足够充裕,还可以拿其他学生的方法和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详细地对思考的过程等进行对比分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的培养,高中化学实验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素质能力设立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而“任务驱动”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求解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任务驱动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定的催促力使学生更加愿意自主学习,并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文进。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8.

[2]禹克娟。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成功:教育,(6):10.

[3]习书秀。高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篇3: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9月入学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在入学第二年 (大学二年级) 进行单盲实验。男生26人, 女生30人, 年龄18~21岁, 共计56人。按照自然班集体分为两组, 一组为实验组 (生物工程专业) , 一组为对照组 (生物技术专业) , 各为28名学生。

(二) 教学方法

在同一间实验室内,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实验内容训练, 共进行为期三周的实验。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提出预先设计的问题, 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预习的内容, 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由教师评价方法是否可行, 实验室条件是否能顺利开展, 做出实验方案, 由学生具体操作实验, 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按照教师板书讲解实验过程,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的流程, 完成整个实验。

(三) 评价标准

实验结束一周后, 分别采用实验知识笔试、实验操作考核、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统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访谈, 内容包括:是否乐于接受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任务驱动法教学对你的学习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你希望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吗?

二、结果

(一) 实验知识笔试

在实验结束一周后, 在实验室里采用笔试方法分别对糖类、脂类、蛋白质三种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试, 学生成绩见表1。

糖类包括糖的性质及测定方法, 共30分;脂类包括提取及碘价、皂化价、酸价的测定, 共30分;蛋白质包括蛋白质性质及含量测定, 共40分。满分100分。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最高分都没有变化, 在传统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对优秀好学的学生来讲, 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任务驱动法对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 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p<0.05) , 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值也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成绩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p>0.05) 。

(二) 实验操作考核

为期三周的试验结束后,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实验操作成绩评定, 结果见表2。两组学生在五个实验设计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通过对数据的进一部分分析发现, 实验组的学生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 还是成绩一般或中下的学生, 其动手实践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组学生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三) 问卷调查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 接受调查的实验组学生大部分愿意接受任务驱动法教学 (见表3) 。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 主要集中为:第一次接受任务驱动法的授课, 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无教师的引导下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性, 成绩偏下等的学生则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有78.6%的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法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有73.8%愿意接受任务驱动法教学, 都表示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 自主学习能力会有较大提高, 但会增大学习压力。成绩越优秀的学生越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法, 成绩偏下的学生表示这种教学方法接受起来困难。

四、讨论

(一)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 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 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 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生物化学实验中, 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 学生始终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快乐之中, 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这种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二) 教案的选择与编写

随着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迅猛发展, 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课程, 但工科类相关专业对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知识要求掌握的范围与一般理科等专业相差较大[5]。为此, 我们多方寻找合适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 但鲜有适合的教材。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生物化学实验中, 我们选定了几种教材, 分别为陈钧辉等编著的《生物化学实验》 (第四版) , 科学出版社;余瑞元等编著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 (第二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志国编著的生物化学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等。依托于多种生物化学实验教材, 再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自行设计出糖、脂类、蛋白质三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教案, 并根据学科的要求, 对教案中的实验内容也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更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

在传统的教材中对实验内容的划分一般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类实验”等, 结合我院特点, 我们打乱了常规的实验分类方法, 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分配, 主要采取精选“基础实验”, 重组“综合实验”, 融合为“设计类实验”。在任务驱动法引导下, 基础实验中单项小实验成为了综合实验或设计类实验中一个小点, 或者一个小项目。每完成了一个小点, 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基础实验。这样的组合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一个个孤立的实验项目, 使得每一个实验都成为一个大项目中的部件。同时采用任务进程表, 每完成一个项目均在项目表中标注, 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自豪感。

(三) 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是顺利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保证, 对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如果考核评价环节不严格, 容易引起学生的放任自流, 造成教学前功尽弃, 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教学设计数据, 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和抄袭, 我们参考了执业医师操作考试的方法, 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验问题, 一个实验板块中设置多种不同的考试题目, 有学生现场抽签确定考核内容。实验考核标准主要针对学生对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情况。在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中, 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打分。

根据表2的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学生, 无论学生成绩优劣,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在笔试成绩中, 任务驱动法对学习水平偏中下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驱动 (表1) , 有明显的层次区分。两组数据对比表明,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任务驱动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

教师在进行理论钻研的同时, 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充实自我, 有才能够在实验设计中有丰富的案例素材, 做到游刃有余。由于工作量比较大,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有两位实验员参与, 两位授课教师和一位实验教师共同完成。我院的同一班级的生物化学专业课与实验课时由同一位老师执教, 在进行这项实验的时候比较顺利, 实验设计与方案确定有一部分是在授课时解决的。如果理论与实验授课不是同一位老师或者缺乏共同合作的话, 可能会使得该教学方法遇到实施方面的困难。

摘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对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尝试。根据自然班级的分配, 将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单盲试验。结果显示, 两组的最高成绩均无差异。在实验知识笔试中,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成绩中等以上学生的理论成绩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成绩无促进作用。在实验操作考核中, 实验组学生成绩比对照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并且需要理论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充分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生物化学实验,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篇4: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关键词】化学 ; 实验教学 ;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00-01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分配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化学实验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给予相关策略。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师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坚持主体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原则是指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要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拘泥于教材,教学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分析

1.缺乏对化学实验课堂的重视

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现象的认识,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化学的考试分数,在教学中只传授学生教材上的化学知识,没有加强对化学实验课程中的重视。很多化学实验教师只是讲解一些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以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下背过就可以了,并没带学生去实验室做相关的实验。

2.学生缺乏主体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体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讲解,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懂,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虽然一些教师做了一些化学实验,但是教师只是在讲台上给学生做实验,却没有让学生自己来做实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缺乏主体性,不利于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

3.没有结合实际教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的存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结合日常生活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由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结合,导致很多化学实验没有目的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单一,不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

1.精心设计任务

化学教师要增加对化学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精心设计化学任务,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精心设计任务,提问学生在经过硫酸、浓硫酸和铜分别反应之后,观察两者的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实验条件是否相同,实验产物是否相同,通过设计这些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观察,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提出教学任务

教师在上化学课之前精心设计了相关的教学任务,教师如何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任务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利用情境式教学方法来给学生提出任务,提高学生对执行任务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雨水PH值测定实验时,教师通过讲解由于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雨水的PH值发生变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测量雨水的PH值,能够判断出该地区是否受到大气污染,还能夠猜测出空气中可能含有那种化合物,教师通过上述情境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收集自己家附近的雨水,然后测量雨水的PH值,并通过所学知识分析空气中可能含有哪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执行任务的积极性[2]。

3.增加学生的主体性

要增加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教师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电解水的实验产物是什么?教师将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来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学生之间可以分工合作,一个学生可以来连接设备,一个学生进行化学操作,一个学生检验产物,还有一个学生记录整个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最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根据自己对实验的观察,来得出电解水的产物。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用,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性,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3]。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运用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化学教师要根据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义建,郝瑞锋,赵铭燕,徐土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05):45-46

[2]段戴平,林长春.对化学教学模式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02):75-76

篇5: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分级竞争模式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

通过基于任务驱动的分级竞争模式教学法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趣的`能力.该方法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验教学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 者:汪靖 林植 刘光蓉 Wang Jing Lin Zhi Liu Gnangrong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23 刊 名:电脑学习 英文刊名:COMPUTER STUDY 年,卷(期): “”(3) 分类号:G424 关键词:任务驱动   竞争   分级   教学方法   计算机实验  

篇6: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建一个任务活动,学生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协助学习的过程,它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为主的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观点而形成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丰富和调整现有的知识的结构,支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基于这个理论而形成的教学方法[1]。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2.1符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评价上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性,符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2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升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被动听课,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讲课方式,很难发生转变,利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学生可以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思维中走出来,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语文学科。

2.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篇7: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当前,我校任务驱动型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笔者欣喜地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以辩论、小品、采访、小组探究、模拟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得政治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来解决问题。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我校进行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在行走的路上了。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也积极地加入了“行走”的大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特色的任务驱动型课堂。下面我就以一节我自己的任务驱动型课堂来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展示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上课伊始,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而通常的做法是致力于“任务”的设计,即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来激发自己探索、思考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积极探索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学生自始至终都维持浓厚的兴趣。这一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情境就是通过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导入,上面这一流程图在上新授课时学生简学过,但没有深挖,这一次让他们再回顾一下这幅图,这样可以使学生既熟悉又新鲜。

二、自主探索任务

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等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需要亲自去思考、探索,这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这四个任务我是这样分配的:一是四个任务都要思考;二是每两个组负责展示(口头回答)一个任务,如一二两组负责第一个任务;三是当两组分别把答案展示完之后,剩下的五组随机抽两组来评价刚才两组的展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每一组都能充分动起来,同时又能够有所侧重,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每一个任务完成中去。

三、师生评价议论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采用民主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要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见解,进而交流汇报各个小组的或个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对于这一节课,我的评价办法是打分,打分的标准既有回答知识的准确度,又有小组活动的表现。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积极进行了反思。针对如何设计任务我有如下几点想法:

1.任务设计要注意“干”与“支”的关系。设计一节课时,先要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大任务,这就是“干”,而从每个主干任务中细化出来的任务即为“支”。通过围绕主题教师就做添枝加叶的活,这样会使一节课的内容既具有条理性又很充实,学生也会建构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本节课的主干任务是市场配置资源,由这个主干任务可以细化出来的支任务是: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样的优点?又有什么不足?我们该怎么办?

篇8: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关键词:兽医免疫学,实验课,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综合设计

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兽医免疫学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的关键。但在传统的兽医免疫学教学中, 多数是把实验课教学看成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验证, 实验课教学时间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较小。实验课项目单一、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实验项目, 这些严重限制了兽医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发挥, 达不到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因此为了给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 必须对兽医免疫的实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2]。该模式方法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融“教、学、做”为一体, 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3]。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题组在多年的兽医免疫学教学中, 对其实验课教学做了一些改革尝试与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结合专业特点,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的确定是决定实验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首要环节, 本课题组在课程大纲的框架内对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把原来单独实验以“任务”的形式有机的串联起来, 调整前兽医免疫学实验总学时为10学时, 实验项目是单独的6个, 相互之间联系较少, 调整后实验总学时不变, 保留了玻板凝集实验, 琼脂扩散实验和ELISA实验, 删除了试管凝集实验, 环状沉淀实验, 增加了免疫荧光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培训和病原检测、疾病诊断及抗体效价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这三部分 (见表1) , 这样在整体上使实验内容前后一致, 浑然一体, 实验项目连贯性和系统性得到完整体现。

2 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增开任务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过多的开设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 实验内容很难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4]。而任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本课题组在原有兽医免疫学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添了任务设计性实验内容, 调整后兽医免疫学实验分为验证性, 综合性和任务设计性实验项目, 验证性实验项目主要用于增进学生对兽医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掌握兽医免疫学基本研究技能, 如玻板凝集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 综合性实验属多原理和多技术的综合运用实验, 实验耗时长, 难度较大, 可以较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 如ELISA实验, 在任务设计性实验项目如病原检测、疾病诊断及抗体效价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中, 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获取禽大肠杆菌、禽沙门氏菌、禽法氏囊病毒的致死剂量和免疫剂量以及建立实验模型的方法, 自行拟定整个实验方案的流程、结果分析方法, 经实验授课教师审阅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6,7]。

3 合理分配实验教学时间

任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务必增加了课时数, 为把实验教学搞好就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本课题组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在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之后, 有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内容则以任务的形式安排在课外进行, 正式的实验项目在课上进行。如基本实验技能培训中包括鸡的保定法、各种注射方法 (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皮内注射等) 、各种采血方法 (翅下动脉采血、心脏采血) 、解剖术式、病料采取方法及加样移液器等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在课上进行。禽大肠杆菌、禽沙门氏菌、禽法氏囊病毒的致死剂量和免疫剂量、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病原的诊断流程及诊断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实验小组在实验教师的帮助下确定一个可行的最佳方案,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病原接种, 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凝集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病原进行定性或定位检测, 琼扩法和ELSIA法分别检测免疫后的血清抗体的效价。通过这样的安排, 不仅使实验任务几乎应用了整个兽医免疫学的所有知识, 而且还利用了以前兽医微生物学的知识, 学生完成整个实验之后, 非常有成就感, 好像把兽医免疫学和兽医微生学全书都串通复习一遍,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增加, 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9,10]。

4 完善实验考核方法, 实行综合考核

改革前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 本课题组决定采用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法, 重点考核实验教学过程和效果。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占60%, 考勤占20%;其次是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是否规范、条理、清晰等) 情况, 占实验总成绩的20%, 每次现场跟踪学生的操作进度, 对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予以纠正, 实验操作无结果的可申请跟下个班重做, 否则无成绩。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 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过去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 把实验报告交上来就万事大吉, 现在把实验内容作为任务派发给学生, 每个学生开始独立地完成实验, 实验中认真仔细, 勤于思考,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5 结语

通过兽医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尝试, 改掉了以往学生做试验不思索、按部就班地照书本内容和教师讲的程序机械性操作的模仿做法, 本研究通过“任务驱动”这种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开展, 使学生课外查阅文献资料并自行设计实验。实验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提出各自的实验方案和观点, 这样可起到互相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实验结束后再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或论文。通过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使学生通过实验中的失败体验和成功喜悦领会到了实验的真谛,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好免疫学、做好实验、深入实践探索研究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素芳, 王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兽医微生物及免疫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30 (14) :37-38.

[2]叶静飞.任务驱动型教学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 (2) :23-25.

[3]王晓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 :85.

[4]杜扬.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J].教育探索, 2009 (3) :8-9.

[5]龙春阳, 赵阿勇, 周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人才[J].教育探索, 2009 (2) :64-65.

[6]何宝燕, 尹华, 叶锦韶, 等.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 2008, 35 (10) :1655-1658..

[7]王健, 郭本禹.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9 (3) :12-13.

[8]王沛, 张淑静.实验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尝试[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1) :1479-1480.

[9]朱志彪, 侯海鸽, 黄国珍.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4) :41-45.

篇9: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是电厂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核心课程水、煤、油分析实训和将来参加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任务驱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O65-4

一、课程基于的现实意义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学生理论知识的检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形成学生化学检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即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密、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分析化学实验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是通过测定获取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及其他多种信息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分析化学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根据电厂化学专业特点,本课程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玻璃器皿器的洗涤、分析天平的练习、重量分析实验、滴定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分光光度法实验、标准溶液的配制现标定以及实验室需要的各种指示剂的配制等。

三、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存在问题分析

1.实验教学模式效果低

过去分析化学实验课,如果是做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实验,一般是由实验指导教师课前先配制好实验需要的各种标准溶液,教师再讲解实验要点,然后由学生再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但不利于学生实验的完整性。在进行仪器分析实验时,实验教师事先把要用到的实验仪器都安装并调试好,上课时再由学生进行机械的操作,这样学生对仪器安装、调试方面实践知识缺乏,也不利于将来到企业单独完成工作,达不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2.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

社会工作需要三种类型人才,也就是需要科学研究型人才,工程设计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对应的三种类型高校是科学研究型(理科)高校、工程设计型(工科)高校和技术应用型(职业技术)高校。理科高校培养科技人才,工科高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人才,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根据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教师就应该根据企业需要做的分析项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实验教材中的项目顺序地要求学生做实验,因为实验教材中的有些项目不属于本行业的工作内容,职业教育就是要求教学具有行业的针对性。原使用的教材实验项目不具专业特点。

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既有共同的实验,也应该有专业特性的实验,实验指导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特点来选择实验项目,为后续专业核心实验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选择合适教材或自编教材

出版社同类型的教材很多,但书中内容也不一样,好的教材能让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易懂,所以开设任一门课首先要征订适合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从作者多年的教学和征订教材经验来看,目前在出版社很难订到适合电厂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需用的教材。由于这个原因,作者在近年组织了电厂化学专业团队的教师自编了一套分析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指导书,书中内容包括了化学化工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实验,也包括了电厂化学水汽分析项目的实验,非常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验使用。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生产力的提高,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相应严格,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体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是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对学生实验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已经不完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改革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换掉,而是把优良传统保留下来,把一些陈旧的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东西换掉,用比较符合实际和高效率的措施方面取而代之,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补充新的元素成分,生命才有活力。本着如此的原则,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上既保留传统的一些优良方法,如:根据班级人数,分好实验小组和小组长,落实小组长与组员的责任;提前布置实验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也采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有些基础实验,利用实驗室现代多媒体手段在实验前先观看实验视频,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教学步伐是“慢、中、快”,有序渐进,根据自身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采取以下实验教学方法和步骤:

2.1慢分析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第一步,像婴儿学走路的第一步,慢慢学。所谓的“慢”,是指多安排些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应用在基础实验上。基础实验项目主要有:天平的使用和药品的称量(掌握称量的三种方法,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滴定管的使用与数据记录。这些基础操作是否则正确,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实验项目,需要反复操作练习,熟练掌握。

2.2中掌握上述的操作方法后,接下来的实验可以加快一些速度,时间上合理安排,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指示剂的配制等。熟悉操作后可进行容量滴定分析,如水样碱度测定、酸度的测定、硬度测定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等,同时需要掌握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算,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等等,这些操作过程基本上是按操作步骤进行。

2.3快仪器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实验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之一,是快速测定试样的有效分析方法,基本的方法就是掌握仪器的安装、读懂仪器的操作说明,已经会配制标准溶液或定位液学生就比较快操作。endprint

2.4同一实验时间内进行交叉实验意指在同一时段可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两个甚至三个不同项目的实验。本实验室的建设时间短(到目前才三年时间),应有的实验仪器由于场地和资金问题,不能完全到位,有些实验项目的设备台数少,还不能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分配到一套设备做实验。这就要实验教师做出一些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同一时段内由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其他小组在等候或旁观。这种安排存在的问题:一是实验占用的时间多,新方法只要2个课时的时间就能完成,传统方法也许需要几倍的课时才能完成,浪费了时间;二是对学生不好管理,由于没轮到实验的同学看了一会就没兴趣了,这时学生可能在一边聊天、玩手机等,同样已经做完实验的学生也会觉得没事做了,不知道接下一来应该做什么,甚至做出违纪课堂纪律的事情,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纪律的管理。新的方法是不同组的学生各做不同的实验,充分利用了实验时间和实验设备,在交换实验后还可交流实验经验,指导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2.5 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长做口头总结汇报,说出实验过程存在疑难问题,解决方法等。

2.6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和格式一般都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问题提出栏目中过去都是由教师统一布置问题,要求学生来填写。现在要求不同的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来提出问题,然后再由自己来解答,这样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观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在课后完成并交各小组长审核签字通过再上交实验指导老师。

上述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主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较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3.课程考核与成绩的评定

3.1课程考核改革的指导思想

课程考核与成绩的评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如何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采用科学的考核办法。

3.1.1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观念

建立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

3.1.2以能力为导向改革考核内容

考核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确定课程考核方案,使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1.3构建体现高职特色的形式多样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要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突出全面考核和过程考核。考核形式不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答辩、技能竞赛、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考核不能一卷定终身,应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学习日志、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4.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程成绩评定项目原则上由素质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结课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

4.1学习态度考核成绩

学习态度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及课堂表现,以百分制记录。

4.2过程考核成绩

过程考核包括日常作业、课堂讨论、课程的课外项目(作品)、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4.3结课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前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通过笔试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仪器名称、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和化学实验相关的计算等。操作考核主要通过后阶段的实验项目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操作的规范性和时间性等方面考核,操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相关的问题,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加以评判,同时进行记录。前阶段的实验操作因学生的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可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5.课程总评成绩

原则上根据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14年9月15日关于“课程考核改革工作方案”要求,课程成绩评定规定如下:

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过程考核(50%)+结课考核(30%)。

五、结论

分析化学实验是让学生加深巩固基础化学知识,是学生开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验证,是专业技能操作的第一阶段,此阶段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实验过程认真、严谨、细致地根据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实验过程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精选符合专业性的实验教材。

2.优化实验内容。

3.實验项目时间合理的分配。

4.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5.举办化学化工类工业检验的理论与操作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区级院校类似的竞赛。

6.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力性和积极性。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知识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还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走出校门调研,与不同院校的同行们、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多多交流,探索一套更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8:10

[2]付小莉,许晓桢,李长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的质量[J].工学院学报.2000. 01

[3]温约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J].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月刊,1999.03

[4]吕玲、刘根起、张诚、秦华宇.西安: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吴艳阳赵旭伟傅捷石大力. 关于力学实验课成绩考核及评定的探讨.天津:南开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1.05

篇10: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从4个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作 者:弓建红 万焱 李晓坤 李合平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12)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医用化学   任务驱动   效率  

篇11: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800字

按理,出脚伤人,以暴制暴等反文明的行为总是不对的,但民调显示,认为“黑衣男”该踢的占七成,原因就在于“黑衣男”的“暴”并非简单的“暴”,至少在特定情境下特殊时间里可控状态下的“暴”,是轻微暴力,而非流氓暴力,是一定限度内可控范围下且裹挟着正义与公道色彩的暴力。(概念厘定与概念区分)

为什么说“黑衣男”的“暴”是具有公道色彩的呢?在近于失控的情况下,面对一个基本素养严重缺少又无法明理的人,道德约束乏力,法制管教艰难,选择“暂时性轻暴力”可能是“吐痰男”最熟悉最易接受的路径,这可能正适合他当下的认知水平。“黑衣男”暴力的动机是想控制局势,结果也达到了目的;程度上有分寸,那一脚的效力连轻伤的级别都达不到,且毫无穷追猛打之势,旨在局势的掌控,所以,尽管这种具有正义色彩的暴力依然是反文明的,不能被提出和被鼓励,却可以被理解。与“理中客”相比,人们的情感更激赏”黑衣男“,这既是人性光亮的所在,更是正义与公道本身的力量体现。为“黑衣男”设身处地所想的这份“情”只要建立在对社会公序的维护与人性最深沉的爱的基础上,都可以被理解。

这不是替“黑衣男”开脱,身具正义的勇士也无需别人担责。整个事件中我反而觉得“吐痰男”才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一个。不能随地吐痰、不在妇幼老弱面前大声辱骂,这连几岁大的孩子都熟知的常理,“吐痰男”却浑然不觉,且似乎“理直气壮”,可见受弊之深。显然,与正常人相比,“吐痰男”有太多的教育缺失,这种缺失是一种不公平,因为它很大程度源于社会的各种因素。心理上的病痛较之身理上的病痛更严重,更凄惨。既如此,社会就有责任帮他,而不是在道义上遗弃他。

所以,当地文明办如果不把工作止于发发文件,写写总结,至少遇到特殊个案时能走出户外,协同“黑衣男”一起上门服务,握手言和,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吐痰男弥补缺失的礼仪知识,甚至解决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难,相信“中国制造”的将不再是被网有定性的“渣男”,这称谓,毕竟搁在谁头上都会不好受。若是“正义”之上更有“温情”弥漫,于公于私都将是好事。

篇12:任务驱动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45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重点:使用word对文字进性编辑、能够熟练制作表格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为手段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应采用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化解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

(2)教学要求

掌握文本的选定、移动、复制等编辑技巧;

熟悉操作文字格式修饰及一些特殊格式的运用;

掌握段落格式的`修饰。

(3)任务活动设计过程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本节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完成任务过程描述与说明如下:

新课导入:引入一个实例:找出一篇文章中的错误,包括语法,排序等。

教师:布置任务①:将所有顺序打乱的文字筛选出来,并介绍文本选定、移动、复制等操作方法和步骤。

说明:接下来学生上机练习操作任务①。教师观察学生上机操作情况,在旁指导。

教师:布置任务②:要求学生操作文字格式修饰及一些特殊格式的运用

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②。

说明:这任务的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文本选定、移动、复制等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思维此时比较活跃,相互交流、讨论一阵以后,大家开始忙于操作。

教师:布置任务3:要求学生操作掌握段落格式修饰

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完成任务3。

说明:这任务的设计学生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相互交流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4)教学小结:结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文字的编辑和排版”,操作进行归纳小结,布置课后上机操作任务。

(5)教学法点评:

《文字的编辑和排版》有一个整体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电子板报,由于解决这个任务要涉及许多知识点,因此,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的实施每次完成1个子任务。

方法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让知识超越教材,创造出完美作品。

(2)“任务驱动”的教学资源不仅在课本,有可能涉及更多领域。

(3)“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篇13: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C语言属于程序设计高级语言,但与一般高级语言相比,C语言又具有一些低级语言的特点。C语言代码执行效率较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符众多,语法使用上灵活多变,一段程序可以不断修改雕啄直至完美,用C语言可以写出许多精妙漂亮的程序,因此C语言得到广大程序员的拥护和喜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C言语言这些独具的特点对初学者来说却不一定都是好事,C语言不是一门容易掌握的语言,在C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很多学生反映上课时觉得听懂了,相关理论内容也看懂了,但一到上机实验环节,需要自己动手编写代码和调试程序时,就出了问题,或是无从着手,不知如何下手去写;或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问题不断。教师常常要不断来回走动回答各种问题,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往往比较多,一旦同时有多人问问题,可能还不能及时解答,教师疲于应付,很辛苦但效果却并不好。学生反映C语言难学,一些学生上机跟不上老师理论教学进度,个别学生会产生归避困难的想法,抄袭交差应付。在一次教学讨论会上,有教师就讲到现在的90后学生在学习上比较缺乏吃苦精神,刻苦钻研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学生少了,很容易放弃努力,他对学生现状表示担忧。也有教师有不同看法,指出现在学生见识广,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时代在进步,不能用以前的标准要求现在的学生,现在学生也很有优秀,教师要根据现在学生特点作相应调整。我们认为后者观点更具有积极性和建设性,作为教师应该能够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因材施教,能够不断根据教学对象情况变化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 细分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1.1 任务驱动

C语言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首先提出本次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比如本次实验要完成什么程序,通过编写这程序掌握什么知识点;然后对本次实验的原理和难点进行讲解;接着开始让同学们上机编程,教师在教室来回走动,随时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最后同学们上交把编好的程序写成实验报告上交,教师给出实验成绩。C语言实验题目除了刚开始几次可以是“验证型”,大部分是“设计型”的题目,一般不建议学生对着书上现成程序照抄,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写代码,在C语言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容易暴露出问题的是学生写程序环节,特别当实验内容是难点时,更易出现上面所说问题。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目标建构和对其理解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意义的灌输者[3]。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把直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的的教学方式。C语言实验课程本身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完成编写程序任务,因此十分适合采用这个方法。

1.2 任务细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布置任务,经常达不到希望的效果,同学们往往会觉得任务目标太难,望题目而生威,有教师就提出来是不是可以降低要求,题目出简单点。我们认为更好的方式是把任务进一步细分,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相互关联的多个小问题,由浅入深,最后融会贯通,不知不觉中逐渐完成任务。以C语言中典型的题目99表为例来说明如何任务分解,99表是让学生用两重循环的方式在屏幕上输出一个99表,如果直接把程序给学生照样子敲一遍输入进去,作成验证型实验,学生理解不深,效果不好,达不到实验目的,但如果直接就给个题目让学生作,学生们可能会觉得有困难,无从着手,为此可把任务细分为如下几个子任务:

1)输出m*n由“*”组成的矩阵,printf只能每次打出一个“*”,如图1如示。

2)输出由“*”组成左三角型图型,如图2如示。

3)将任务2中的“*”换成积,如图3所示。

4)输出1*1=1 2*2=4……9*9=81格式的三角型99表。

5)分别输出由“*”组成如图4、图5、图6所示的图型。

通过如上细化任务的方式,可以看出上下子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一任务是下一任务的基础,上一任务的程序只要作小部分修改就可完成下一步的任务,一步一步深入,每次前进一小步,每一步都不会太难。由于每一步与一个小的知识点相关连,这样在某一步时只用关心与这一步相关的细节,学生学得会比较扎实,另外在程序调试上也相对容易,不至于一下子要面对整个程序错误,同时也比较容易暴露出学生在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从而可以有的放矢地讲解。

1.3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4]。在提倡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今天,应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教学内容。目前在教学上同一类教学对象的同一门课程一般都要求统一教材,统一进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对每个学生都是同样的,但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兴趣取向都不同,在程度差的同学抱怨太难跟不上的同时,也有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教学上往往很难两头都能兼顾。任务细分化为分层教学带来了可能,我们可以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如上面例子,一般的学生可以要求完成到步骤4,优秀的学生要求完成步骤5,而个别很困难的要求至少能完成步骤3。如此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具体目标,这样大家都有努力的目标,不至于差生越学越没信心,以至于在学业上跟不上进度,恶性循环以至不可收拾,优秀生也有进一步的目标,不至于提早完成觉得无事可作。可以鼓励优秀生现场编写程序,而差生要求实验前先书写程序。当然现在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影响学习积极性。

1.4 在线评判系统

细分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最佳方式是学生在作完每个子任务后都能有一个批改反馈,让学生知道正确与否,只有前一步正确才能开始下一步。并不象所有程序都象99表这么直观的,可以轻易知道作对与否,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教师靠人工批改无法作到即时反馈,在线C语言程序在线评判系统可以很好满足这种要求,在线评判系统Online Judger(OJ)用户可以在线提交多种语言(如C、C++、Java)的源代码,系统对源代码进行编译和执行,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测试数据来检验程序源代码的正确性。OJ系统最初使用于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OI(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当中,现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校学生程序设计的训练、参赛队员的训练和选拔、各种程序设计竞赛以及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学习和作业的自动提交评判中[5]。。我们采用所在教研室自行开发的在线C语言程序教学检测系统,系统采用BS结构,学生把写好的程序通过浏览器在线提交,系统会将结果即时反馈。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查看每一题的通过学生名单,通过率等等,第一时间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可以有的放矢的集中讲解,也可以随时关注优秀生和差生的具体情况。在线评判系统为细分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提供了技术保障。

1.5 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可以很好地保证教学质量,但完成任务不是我们教学目的,任务驱动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本末倒置,过分强调任务完成。C语言课程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理解编程知识和原理,掌握C语言基本编程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打下基础。C语言是学生大学里所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课程,作为编程语言的启蒙教师,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编程原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兴趣,如果所教班级学生都不喜欢编程,即便成绩还可以,个人认为也不算是教学成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内在,激发学生编程兴趣是学好编程的最好方法。平时可给学生们展示优美程序的例子,可让学生比一比谁写的程序更精简,引导学生不光是会写正确的程序,还要会写漂亮的程序,学会欣赏C语言之美,体会学习C语言之乐趣。多布置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任务,与学生平时生活相关或与专业相关的题目。

2 结论

由于C语言实验课程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十分适合于C语言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细分可以很好地解决初学者畏难心理,可以实现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是每位语言教师都应追求的目标。

摘要: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编程理论的理解和编程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有赖于学生上机实践。指出C语言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任务细分的任务驱动C语言实验教学法,该方法将任务细分为多个子任务,逐步完成,避免了初学者觉得任务太难、无从着手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在线评判系统为其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强调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编程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C语言,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2):3-9.

[3]钱晓菁,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5-36.

[4]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1(8):65-66.

篇14: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征

《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主要的基础专业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是一门重要的应用技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性能、建筑材料的保管知识和使用方法及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具有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和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验的能力。其目的是为学习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和建筑预算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职中学生的特征及传统教学的弊端

1、职中学生的特征。

(1)职中学生年纪轻,再加上文化基础比较差,心理和思想的成熟还很不完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差。许多学生学不得法,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2)学习上普遍较懒,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喜欢直观的东西,不爱动脑钻研。针对职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稍薄弱,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能让职中生接受和理解,并能掌握了所教知识。

2、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仅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授课,只能局限于对材料的产品性能的介绍等,难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材料,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实验不但可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认为实验教学仅仅是为巩固理论知识服务的,授课教师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理论课的教学上,而轻视了实验环节。这是不符合当今人才培养要求的。

三、《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中所要培养的人才是动手能力较强的能满足工地建设需要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应该从建筑材料课程的特點来进行分析,由于建筑材料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光学习一堆理论,而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那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进行材料教学时要切实处理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应该重点突出应用的教学,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实验、去实践,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

2、编制特色教材,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

职业中学要以国家建筑行业的大发展为契机,组建优秀的教师团体编写适应建筑类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依据建筑施工专业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实用性来编写教材,以现代应用广泛的材料检测技术和现代新型材料作为主要内容,摒除一些不和时代的陈旧的知识。理论知识应少而精,以够用为原则,以实践和实验任务为主导,加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比重,加强技能性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及合理使用材料的能力、材料质量鉴定能力、材料技术性能检测能力,使学生符合试验检测岗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出去工作能跟的上时代的发展。

3、以实训和实验动手为主导教学过程的改革。

建筑材料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实验室,实验能对所学的材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边学边做,将形象思维转化为直观认识。

(1)以实验动手为主导,组成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实验中,要求实验小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协调实验内容,统筹协作。这样,实验准备和实验后期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的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法,由于建筑材料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叙述性很强,为了增加趣味性,应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掌握学习要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学生从被动教育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这种综合性实验对他们综合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在实验进行中,只有具备了多种能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实验高质量地完成。

(2)重视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实验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可尝试将单项实验内容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如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普通混凝土性质的单项实验设计为多方案实验,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粗细骨料,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各组学生根据要求测定各组成材料的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并按自己设计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学生人均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目的是一样的,但过程各不相同,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避免了千篇一律的答案。

教师在辅导方法上也进行了改进,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由学生自己来讲实验内容、步骤、方法等。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注意力明显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既检查了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也了解了学生在实验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指导实验心中有数。

4、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让学生全体参与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并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指导力度。教师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造成负面效应,把面向全体学生落到实处。

实验教学是职中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完成职中教育培养目标,我们要加大力度进一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素质。

上一篇:线性代数总结与复习下一篇:社区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