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

2024-05-01

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精选8篇)

篇1: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

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学本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自然也应该还原它的本色,要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但是在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动手;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的问题。长此以往,实验教学将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因此,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就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务必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现状;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创新精神;总结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三例:

现象一: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现象三: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二、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一下几点问题:

1、实验教学还处在“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的层面上,忽视学生实验素养、实验习惯、实验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新教材中,物理实验虽然在形式、编排和内容的设计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老教材,但是在学生实验方面,在实验的方式、方法和设计思想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格局,没有质的改变。

2、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重练习、轻实践。 因为教师对实验考查的题目太熟了,因而课堂上往往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某类题,就将问题情境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而忽视了学生实验结果的利用。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教师实验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无论学生实验得到的数据误差有多大,老师都归结为实验存在误差,导致学生也养成了不良实验习惯,不能从知识上分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相符的原因,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很好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造成实验作用甚微。

三、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因此,为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改进的教学方式主要有:

1、“实验――训练”方式 :

“实验――训练”教学方式,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应让学生明白实验“做什么”和“怎样做”,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理解。同时,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合理、规范、协调、熟练程度,要通过学生不断地反馈调节才能得心应手。教师的示范点拨,要精到、简明、娴熟。

2、“实验――归纳”方式 :

“实验――归纳”教学方式,往往用于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地思维,自己构想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结论,是高中学生学习科学归纳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3、“实验――应用”方式:

“实验――应用”教学方式,通常用于学生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和应用,并不局限于实验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学生很有兴趣,但已超越物理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境。设想以实际的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特征,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倡导学生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

笛卡尔曾经说过:“科学产生于怀疑”。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审视传统的物理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调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少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即便对那些已成定论的东西也不妨去重新审视或争论一番,使之不成为僵死的教条。

如:以测量性实验为例,由于每一种测量仪器都有其基本的固定的作用,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天平测质量等,但如果要求突破测量仪器固有的功能(局限性)去测量一些看似没有因果联系的物理量,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无疑是一条“绿色通道”。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学习事半功倍,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简单。

总结

在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促使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和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力。

参考文献:

[1] 推课改实验区各种版本物理实验教科书的策略研究.物理教学

[2]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9:339

[3] 中学物理教与学.(2)

[4] 阎金铎,郭玉英主编.《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

篇2: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深刻理解和巩固掌握;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验证。物理实验能够创造出确实的,排除干扰的物理环境,学生在这种实验环境下,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思考获取最典型的物理环境,通过最简捷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验,这对中学生来说,可对物理基础知识获得比较深入,牢固的掌握和初步的运用。

例如,“楞次定律”历来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有一套仪器,把教师单一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探索性实验,采用边教边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楞次定律”。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楞次定律的理解,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强劲的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去研究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课本中有许多物理规律的探索和得出是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如高二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节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三个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从实验现象得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这一结论。在这一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样,学生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建立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且对这一定律的理解极为深刻。

三、通过实验教学,体现设计思想,训练思维方法

1、转换法。物理学科是一门精确的定量化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需要准确地测定物理量,但许多物理特征,过程或物理量要想直接观测有困难,可以把所要观测的变量转换成其他间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转换法。高一册物理教材中体现转换法的学生分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是根据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s与a之间满足关系Δs=s4―s=s5―s2=s6―s3=3aT2,把对a的测量转换为s与T的测量。

2、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因而广泛用于物理实验中,从而来探索物理规律。在高一册物理教材中,“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将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相比较,从而说明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较易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了。

3、控制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变化的因素,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一些不变量,依次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之为控制法(或控制变量法)。例如,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的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演示实验中,为了弄清楚外力F,质量m两个因子中的每一个分别对物体加速度a的影响,必须这样来进行实验:在m一定的条件下改变F,考察a―F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在F一定的条件下改变m,考察a―m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上述研究方法就是控制法的典型例子,由此可见,控制实验条件的思想是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之一。事实上,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都必须适当地控制实验的条件,又如在高一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章节中,用向心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时进行这样的操作:在半径r和角速度ω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质量m的关系;在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角速度ω的关系;在质量m和角速度ω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半径r的关系;从而得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公式F=mrω2。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控制条件是为了创设有利于物理规则推导的物理环境,突出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以进行有目的研究。

4、留迹法。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逝,如运动物体所处的位置,轨迹或图象等,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物理现象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测量或观察来进行研究,这就是留迹法。高一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就是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下小车和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移,从而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和重物的速度;又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利用闪光照相记录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轨迹来研究物体平抛运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上述两例都是在物理实验中采用了留迹法。

篇3: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究

1. 对高中物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 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那么绝大多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布鲁姆理论观点使我们认识到如果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 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情感上的关怀,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 主张发挥人性, 追求自我实现, 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与经验为研究主题, 认为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内在的意识经验与动机, 而非外在的刺激或潜意识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性抱积极态度, 认为人类具有实现自我及开发潜能的倾向, 视人为主动的、理性的成长, 其最终目的是追求有价值的目标, 开发自己的各项潜能。基于这些论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协助学生发展人性, 并促进自我实现。

2.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1) 了解差异, 分层次科学建组。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差异, 对学生进行分层, 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第一是通过问卷研究和了解学生, 主要是弄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征等。分析、概括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及教学中的日常表现特征, 为教学中尊重差异、分层教学提供准确的依据。

第二是通过访谈法, 为了对每一个学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采用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进而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

第三是通过大量练习测试定量研究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了解学生能力的差异, 给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教材、新课程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 设计、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 使目标的难易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包括课时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长期目标分层。这些分层对教学活动中的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激励作用。

(3) 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备课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巩固训练到作业布置, 都坚持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果说前两个分层是备课环节中的备学生、备教材活动, 那么这个分层施教则是教与学在上课环节的结合活动, 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方式, 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 又有兼顾各方的“分”环节, 通过同课异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个分层中, 要首先处理好小组的分与全班的合。

(4) 学科辅导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 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 并努力解决问题。学科辅导以不增加课时, 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 分层次辅导。如帮助A组学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参加提高性辅导;帮助B组学生成立互助自学小组, 参加补缺性辅导;帮助C组学生成立补差辅导小组, 进行补偿性辅导。辅导实行分类型、多样形式的辅导, 使自学、讨论、上课、讲座、选修、竞赛, 课内、课外相结合, 或个别指导、或分层补救、或小组互助, 灵活安排, 对症辅导, 讲求实效。

(5) 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注意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 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具体情况, 并及时加以鼓励, 更强调纵向对比。分层评价, 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 宜粗不宜细, 多鼓励、表扬, 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 (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 , 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 (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 , 重树成功的信心。

3. 结语

篇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关键词:物理实验;觀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物理实验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实验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实验在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基于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我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而高中生又正好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特强的年龄。因此,这些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学习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之《摩擦力》时,我就先做“筷子提米”的实验,学生一见,惊讶立刻写在脸上,都感到不可思议,急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就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了。在讲《大气压》一节时,我先将较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的深处。然后把试管倒过来,学生看到细试管不仅掉不下来,还在粗试管中慢慢上升,非常感兴趣,总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生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决不允许有丝毫的掺假,不允许与事实和要求不符的地方,要在尊重事实,正确反映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察结论。一旦发现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应毫不犹豫地改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再者,实验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才能成功,在这反复试验的过程中,学生要有顽强的毅力,不怕挫折的信心,锲而不舍的干劲。所以说,中学物理实验具有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的功能。

(三)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物理实验的全过程,从仪器的配备到实验的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视觉刺激。学生在这种视觉刺激下,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获得所需要的科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对象中发现物理现象及现象间的本质联系,收集实验信息,并能运用简单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操作实验装备、收集及处理信息和数据、分析误差、得出结论等都是由自己自主完成,教师只是适当指导。这就需要学生设计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安排好实验的全过程,确保实验的成功。

此外,在实验准备、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总之,参与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中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虽然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此重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实验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1)过分注重讲实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一直得不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许多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少做实验,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2)过分注重看实验。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止学生损坏实验设备,自己做试验让学生观看,或者利用多媒体观看网络上的演示实验;(3)过分注重实验示范。教师在实验时,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问题都教给学生,自己亲自示范让学生跟着模仿。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实验过程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由于缺少自己的探究过程,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更不会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远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此,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思想上转变观念,重视实验

从思想上转变对实验的认识,知道其重要性,进而重视实验。思想上重视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改进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同时,学校也应更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给予保证。

(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义务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那种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运用实验启示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这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

(三)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实验学习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各种实验探究的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

当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我们还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去面对,共同去思考,共同去探索。在这种研究与探索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篇5: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年,但实验教学仍然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研究结果表明:将演示实验中的自制教具辅助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与课外创新性实验教学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彰显出自制教具和多媒体的魅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教学中经历“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的整个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帮助。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创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不断探索,开发出了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做一简要叙述。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从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基本模式上看,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相当数量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片面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的思想下,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方法的训练。“课上讲实验,试前背实验”的现象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还广泛存在。

2、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实验器材陈旧,课堂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这是大部分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3、学生实验开出率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呆板。一般情况下,学生实验课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实验操作前花半节课时间细讲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少数老师甚至讲完实验后还要给学生演示操作一遍,从而导致学生只有不到半节课时间进行实验而匆匆了事,没有思考而被动操作,无法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有悖于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理念。

4、不重视课外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实验数量少且实验缺乏趣味性。

5、学生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实验课前学生往往很兴奋,但她们只是乐忠于实验课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期待观察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和享受亲自动手实验的喜悦心情。在实验操作时学生往往表现出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等现象。

二、新课标下几种实验教学模式

(一)、自制教具辅助教学

目前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大多数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实验器材陈旧。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大部分是几年前以拼盘的方式采购,有些器材质量不是很好,有的与现行教材不配套,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即使县城部分学校实验条件比较好,但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实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并且觉得物理高深莫测,物理实验必须由专门的仪器才能完成,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若能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废弃物,经过简单的改装、组合,自制一些教具,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演示实验手段----多媒体动画,它提供了一种虚拟的实验环境,可以作为物理演示实验的一种辅助方法。因此,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功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直观、生动地演示实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

“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积极贯彻到学科教学中去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实验之初,教师创设一些新奇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探究讨论.通过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倾向自主选择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评估出最优方案.做出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思想。

(四)、“三环节”教学 “三环节”实验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结合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开发出的一种高效、便捷的教学模式.包括准备实验、自主实验和点评实验三个环节。“三环节”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以学生为实验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引导贯穿于实验的始终。在准备实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做好理论、操作技术以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在自主实验环节,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做实验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做引导和帮助,不要过多干涉;在点评实验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验证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否与实验结果吻合。这种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着眼于改变传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学校将实验室向全体学生开放,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通过自主实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实验课题,学校提供开放的实验室。

教师只做初期的指导,整个实验活动都由学生主动地去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学校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三、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学模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然而,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改革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实现了,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十年过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也更加得到重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还有还能多细节方面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加以认识和改善,还有更多的教学方法等着我们去开创。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现状,时代是不断地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更大胆地探索、创新和尝试,保持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的精神,吸取经验教训,像常宁市蓬塘中学的教师们大胆试行“五环渐进”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一样,探索出更多更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法,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通过物理实验实现新课程理念,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使人才培养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6:高中物理教学探究运用

传统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由于教师拥有较高的实验技术和教学经验,实验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在学生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权威,即教师做的都是正确的,减少了对教师教授内容的质疑,课堂缺少活跃的气氛,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实验,消除学生害怕失败的心理。

即使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启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给予尊重,并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消除或者解除学生的质疑,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探究性实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实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地从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及物理原理,深化学生对抽象的物理原理和知识的理解。

随着探究性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能很好的体会创新带来的快感,逐渐产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理念,增强实践创新的欲望,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的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

教师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并且使学生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验方案。

在开始阶段,学生设计的方案一定不完善,需要教师从旁帮助学生不断的修改方案,最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出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

然后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的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完善。

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学习物理课程更为有热情。

另外,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将带有科研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这样一方面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尊重,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公正的评价,

不因为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实现,就给予严厉的批评,首先要给予学生表扬,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启发学生继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提高创新的热情。

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改造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为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提倡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创新实验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器具,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反应及应变能力。

在不断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在实验情景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改变实验方法和方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此外,还应该开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工作的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深入到实践环节当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在课余实践,教师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实验。

比如利用玻璃杯做热、力、声、光等小实验,利用废纸盒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等等。

这种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实验的方法,既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对物理这门学科最好的诠释,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实践。

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加以灵活的运用,对学生创造新事物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创造新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创新教育是响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号召,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

学校是知识的海洋,能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前行。

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气氛压抑,经常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学校教授的知识,不能使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起不到帮助。

因此,学校领导和老师应该注意到创新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中,体会动手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起探究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实验方法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促进创新意识的觉醒。

并且利用生活废弃物进行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篇7: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论文

物理的学习是以实验作为基础,进而实现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更加强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进行论述分析,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进步。教育的目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学理论的内容的了解,更重要是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理论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与学生对物理的实验没有正确的时候,忽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是高中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在物理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因此,导致很多教师大量占用实验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物理理论内容或者物理习题的讲解,对物理实验的态度可以能少做就少做,甚至很多物理实验就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或者直接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记住实验的过程。

同样,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也存在着误区,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有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高考,使学生忙于各种书山学海中,由于实验实际操作并不在高考的考察范围内,所以很多学生对实验也不是很在意,相对于实验,学生更倾向于多做几道物理题,即使是在课堂上做一些实验,实验的模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学生对教师或者对课本中实验过程的简单模仿,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数据。学生自身对实验的思考非常少,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没办法发挥出来。这种物理教学模式,使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对物理的思考也同样是机械的,一味的背诵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实际动手能力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这样,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负面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理论内容的理解都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物理实验与物理教学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物理实验通常是对物理教学理论内容的解释,学生可以通过做物理实验的方式,对课堂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例如,在学习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内容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打点计时器,并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记录,然后根据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对拉动纸带的速度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准确的认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且在反复的实验中,学生对纸带的运动状况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相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学生都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的上课方式。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新奇的实验器材,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

而且通过物理实验,会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内容非常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再次,实现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最大的弊端就是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非常差,甚至思维方式僵化,对问题的思考也不够灵活。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让自己动手去操作实验,能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训练,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针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结合现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实行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对物理的探究精神进行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堂的真正参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并有效的推进了物理教学课程的进行与发展。首先,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且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其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虽然教材中也会有相关的实验方案,但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会起到会更好的效果。学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会更深入的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解,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也会更强。

当然,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针对实验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一同修改,并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更好的方式。再次,是对物理实验的准备工作。物理实验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实验方案的设计,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收集实验资料,以及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组,然后确定实验课程的时间。接下来,是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实验器材的安装是否准确,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规范。如果学生不会操作仪器,要给学生进行示范,但是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操作,积极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最后,是对物理实验的结论和评价。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数据以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验结束之后,对学生整体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对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进行着重的表扬,鼓励学生在下次的物理实验课程中继续努力。

篇8: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探究

一、增加课堂教学新颖性、趣味性、刺激性

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会让学生终生难忘,惊、险、奇、怪的趣味实验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产生对自然科学规律探究的强烈愿望。作为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改进实验,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一:在讲授“电容器、电容”一课时,选择一只耐压450 V的洗衣机启动电容,然后将220 V交流变成直流对其充电 ( 如图1所示 ),最后断开电源,用螺丝刀对其放电,让学生看到强烈的火花放电现象,惊喜之余的学生一看就知道电容器在充电时两极板分别聚集了大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也容易理解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其本领大小用什么表示呢?这时可顺利地引入“电容”的概念以及比值法对电容下的定义。

演示二:在讲授“自感”一课时,笔者先做了图2所示的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到了明显的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随后,取下灯D2,从灯座处引出两根导线,让学生猜想:此刻若将教师的两只手分别接入电路代替小灯泡,通电和断电时有什么感觉?多数学生根据电源电压和以前小灯泡的亮暗而认为应该没有什么感觉。

这时笔者让3名学生手拉手串联起来代替代小灯泡D2,让学生感受通电和断电时,3名学生会感受到在断电的一瞬间被强烈地刺激了一下。

这时提出问题:“高压”肯定产生了,那么高压从何而来?学生有了被高压电触的深度体验,非常想知道高压的产生原理,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表现得非常的强烈。

二、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创新能力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在一些问题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往往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清楚。若设计相应的演示实验,使物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看就明白。

在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中,带电粒子有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学生很不容易建立起这一物理模型,为此可设计演示模型如图3所示。在等量同种电荷中垂线中点处放一圆盘,让学生对带电粒子位于圆盘边缘各处时进行受力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带电粒子有可能满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又如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学生对于两个分力的大小随它们夹角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可能还比合力大不能理解。为此设计演示实验,先直接用一橡皮筋将重物悬吊,将橡皮筋的伸长量记下。随后用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将重物提起,让两根橡皮筋的夹角由0°逐渐增加 ( 如图4所示 ),学生就会观察到两根橡皮筋的长度变长,分力还可能比合力大,通过演示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

三、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设计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利用激光笔设计物理演示实验

演示一:用激光笔照射一烧杯中盛有的悬浊液体,让学生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实验现象明显。

演示二: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用它作入射光,效果明显。

演示三:研究光的衍射和光的干涉时,用它作光源,可在屏幕上清晰看见单色光的衍射和干涉图样,实验可见度高。

2. 利用生日贺卡设计传感器演示实验

打开生日贺卡,发出美妙的生日祝福歌,借此向学生介绍光敏元件的特性以及它在生活、现代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用过的哪些东西可用来探索自然规律。

四、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是自制优秀教具的标准。当我们要去设计构思一个教具时,均要考虑这六大原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花大力气制作出的教具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必要去研究制作。在设计时,我们也应当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为目标,这样设计才更有价值和意义。如在探究安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不少学校和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如果我们在这一难点地方找到突破口,我们的研究便很有价值。图5是探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原理图。图6是实验装置图。

特点与功能:

(1) 紧扣教材,突出突破教材重难点。

(2) 该教具可定量研究安培力大小与电流的关系,定性研究安培力大小与磁场强弱、有效长度的关系。

具体演示方法:

(1) 开启数字电表开关和电子秤电源开关,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处。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观察电流表及电子秤的示数,数据记录表如表1所示。

让学生在图7中做出F—I图像,从而得出在B,L一定时,安培力与通电导线线中的电流成正比。

(2) 保持I,L一定,改变磁感应强度,发现磁场越强,通电导体所受的安培力越大。

(3) 保持B,I一定,改变通电导体位于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发现通电导体位于磁场中的有效长度越长,其所受安培力越大。

五、结束语

上一篇:张楼小学教代会会议记录下一篇:团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