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中的护理

2024-05-21

picc置管中的护理(精选6篇)

篇1:picc置管中的护理

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运用体会

方文静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消化肿瘤内科(2118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体现。方法 将优质护理贯彻整个PICC置管过程。结果 通过穿刺前心理护理、操作时舒适护理,置管后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带管的舒适感,减少置管并发症。

关键词:优质护理;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效率。卫生部于2010年初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科于2011年08月开始试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工作,由于PICC置管时间长,因此优质的护理对于导管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病人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PICC置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成效,使病人的痛苦降低,满意度和舒适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我科行PICC置管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40~88岁,平均6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例,高中8例,初中及以下17例。职业:公司职员和企事业干部2例,商人5例,工人5例,农民16例。其中直肠癌1例,乳癌3例,结肠癌6例,胃癌11例,食管癌7例。留置时间35—269天。

2护理

2·1 置管前的护理

2·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首次入院时,护理人员均要做到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患者,并护送到床位热情的介绍自己和管床医生,主动向病人讲解一系列其住院所关心的问题,如需要准备什么个人的物品,呼叫器的使用、陪护床的使用、空调开关的使用、便器的使用等,并为病人打好第一瓶开水,告知病人可以吃什么,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呼叫护士,让病人非常安心的住院;另外我科实行的APN弹性排班,每个病人都责任到人,人人参与管床,使病人得到连贯完整的护理,每个护士管床不超过8张,并配备了床旁护理车,减少了护士来回治疗室取物的时间,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在病人床旁,以便更好地观察病情,也增加了病人对管床护士的熟悉和信任。

2·1·2置管前有效宣教,避免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由于我们医院是区县的综合性二级医院,患者大多数是周边的农民,患者往往对该项操作了解甚少,即使发给患者有关PICC健康知识教育小册子,患者也常常不认识字或是不理解,所以会更加的担心。因此护理人员在穿刺前,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有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插管目的、方法、优点,术中配合要点,说明该项技术在本院已广泛开展,操作者经验丰富,只要患者配合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很少,或者由带管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紧张心理,对于患者关心的问题如穿刺时间长短、是否安全、是否疼痛、穿刺后有无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对今后生活有无影响等,希望有经验的专科护士进行穿刺和得到高年资护士的指导等,我们都会一一的让病人都到满意的答复,由于之前我们都有很好的护患关系,病人也非常的信任护士,这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紧张情绪,让病人足够的了解该项操作,也让病人非常放心的让我们操作。

2·1·3 置管前准备好用物,确定穿刺位置,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防止盲目穿刺而出现并发症。

2·1·4 置管前教患者演练在穿刺中需配合的动作:头部贴近肩部,头转向插管穿刺方向。

2·2 置管中的护理

2·2·1 管床责任护士陪伴床边,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建议,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术中的相关知识,指导正确配合动作,给患者提供穿刺的感性认识和术中信息,以便患者了解置管的动态,鼓励患者更好的配合。

2·2·2 操作中操作者注意动作轻柔,做到稳和准,减少出血。术中应尽量避免让患者看到带血的棉球纱块、穿刺针等,避免穿刺针、带血的手套等从患者面前传递,增加患者的紧张度。疼痛是患者最难以忍受的,因此我们在置管中都运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2·2·3 PICC穿刺后,立即于穿刺点上方3 cm处沿穿刺静脉走行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即将10 cm×10 cm的增强型透明贴有粘性的一面覆盖在皮肤上,保留5~7 d。增强型透明贴能够减轻疼痛,加快血管内膜的修复,为组织、细胞的再 生与修复创造了适宜的温度条件,且能阻止微生物通过,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留置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3 置管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

2·3·1·1 管床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的宣教,包括术后第1天制动,第2天鼓励患者活动(握拳松拳、术侧上臂湿热敷, 3~4次/d, 20 min/次),可帮助患者建立侧支循环,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叮嘱患者穿刺上肢不能剧烈活动,不要搓麻将,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如洗脸、看报纸、进餐等;洗澡应用冲澡方式,穿刺侧手臂至上臂适当范围用保鲜膜绕2~3圈等知识。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带管知识的掌握程度,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对焦虑紧张的患者可以安排其与其他带管患者沟通、交流经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2·3·1·2 引导家庭成员参与患者导管的维护,在生活上与患者共同做好导管的维护。舒适护理需要家庭的共同参与,要求患者、家庭与工作人员一起制定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家庭的生理、心理、社会、宗教和文化需求。

2·3·2 防脱管的护理

对敷料的固定一定要牢靠,使用3M透明贴膜不仅牢固,还能随时观察穿刺点情况。当敷料松动或脱落时及时更换,并避免外力对导管的牵拉。交患者一卷纸胶布备用。在每次更换敷料时把导管全部包裹在敷料中。美国巴德导管使用厂家专门配备的白色固定翼固定。

2·3·3 带管患者出院指导 美国巴德、BD等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可留置体内1年,患者可能带管多次出入院,住院期间由专业人员护理,出院后责任护士做好出院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避免提重、举高、用力甩膀活动,不要游泳、泡澡,每周回院换药和冲管,发现异常及时回院处理。在出院一周内有管床护士进行电话回访,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并给予帮助。本院专设PICC门诊,每周二和周五上午都由专业护士在门诊进行导管维护,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正确的维护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会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发放调查问卷显示:本组患者焦虑、紧张情绪能有效的缓解,减轻患者置管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带管的舒适感,患者家属能较快掌握导管维护知识,患者顺应性到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8%。我科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亲情舒适的置管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还带给患者全新的健康理念和被尊重、被关注的良好感受,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质量和服务都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目前, PICC置管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对此项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满足这种需求是护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已经从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技术服务转变为今天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技巧,更科学、更专业地用各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在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中,笔者考虑精神因素对舒适的影响,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注重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教育和指导,解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让患者感觉舒适,乐于接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得优质护理有效地发挥在各种细微处!

参考文献

宋蕊,高双友,袁凤辉,张小燕,陆昕 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预防机械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职业与健康 2011,01 李雨思,奚玉向,李伟英 舒适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31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02 崔慧敏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0,08

篇2:picc置管中的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的静脉,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学药物对血管刺激、插管快速方便、经济实用、可用于所有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其操作安全、可有效方便维护、创伤性小、降低感染率、留置时间长。若想置管有效时间长及留置成功,采取积极有效、高效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PICC、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市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男患者4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中包括21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盆骨折患者、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3例胃癌患者、4例急性坏死性炎症的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8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依据其自身情况保留置管时间在3~60天不等,平均保留PICC时间为30天。(2)方法

穿此前准备好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2副、0.9%氯化钠溶液500ml、20ml注射器、透明敷贴、皮肤消毒液、抗过敏无菌胶布、皮尺、止血带、2%利多卡因1ml注射器、弹力或自粘绷带。评估并选择静脉:常在肘部,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为顺序选择。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协助患者采取平仰卧位、暴露穿刺区域、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度,确定穿刺点并测量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根据上臂皮肤及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点,皮肤完整、静脉弹性佳时易于穿刺成功。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间隙的长度即为预置达上腔静脉的长度。如将此长度减去2cm,即为达锁骨下静脉的长度。在肘窝9cm处测双臂臂围并记录,然后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且每次消毒方向与上次相反,待干,建立无菌区以防感染。预冲导管,系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方向位于穿刺部位),穿刺前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15°~30°进针,见血后立即放低穿刺针以减少穿刺角度,再推进少许,以保持插管鞘留在血管腔内不易脱出。松开止血带,右手保持钢针针芯位置,左手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并用拇指固定,再用左手按压并固定插管鞘上方的静脉以减少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再缓慢送管,抽回血,撤出插管鞘及支持导丝,修剪导管长度,安装连接器,冲封管后固定,再进行X-线确认,记录相关信息于PICC维护单护理病历中,后进行导管维护,并告知家属导管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结果

70例患者,3例出现导管异位,1例堵管通过冲管溶栓后再次通管,无1例发生感染。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置管优点、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PICC置管以取得病人理解和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里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评估穿刺血管,选择穿刺部位。

3.2 置管中护理

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暴露需要充分,在置管中安抚患者情绪,嘱咐其不要紧张,放轻松,在置管中不要活动。对于浮躁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3.3 置管后护理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能有效的维护导管、方便,以便减轻病人痛苦。穿刺后24小时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末鞘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拍片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24小时内第一次更换敷料。参血较多时用明胶海绵减少穿刺部位渗血以预防感染,抬高置管侧肢体并指导握掌运动以预防置管侧肢体肿胀,严密观察PICC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或硬结,经常观察PICC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置管24小时后给予换药一次,以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更换频率。被污染、出汗多、潮湿、松劲时应及时更换,换药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拆除原有贴膜,严禁牵动导管,导管的体外部分完全至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粘于导管上。严格交接班,观察PICC置管置入深度,维护日期及输液接头,肝素帽是否牢固,并用PICC维护贴写明置入深度、维护日期,贴于患者床头,以便维护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基本情况。PICC导管每周维护1~次,患者携带PICC维护本及时有效的维护消毒,包括局部消毒、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及导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当敷料出现卷边或者潮湿时及时更换。给药前后冲洗模式:给药前,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给药后,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稀释肝素液3~5ml,正压封管,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药,不可暴力冲管,勿用注射高压泵推注造影剂,输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再接其他输液,拔出导管时不可用暴力,如遇阻力,热敷20~30分钟再继续拔管。3.4 置管后宜教护理

病人置入PICC导管后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如吃饭、洗漱、开车、写字等,带着PICC导管的半臂适当抬高,避免提过重的物品,避免做引体向上、举哑铃、持重锻炼、跳绳、打球,肩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大范围活动。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避免盆浴、泡浴、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方式。淋浴钱用塑料保鲜膜环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粘紧,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血管。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可以用透气性好的女式丝袜改装成袖套或网套式保护在置管处,课防止穿脱衣时不慎将导管带出,先出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注意袖口不宜过紧;置管侧手臂避免测量血压,适当进行手臂活动,如抬举等,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4.并发症护理

4.1 穿刺点感染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换药时清洁穿刺点分泌物,选用合适的敷贴,避免使用具有残留胶的敷贴。根据原因及时处理,加强换药,使用透气性的棉质敷料,尽量排出局部分泌物,必要时遵守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4.2 机械性静脉炎

穿刺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要轻柔,匀速送管,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握拳、松拳等。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4次,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若处理3天未见好或更严重,应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次部位输注液体。4.3 导管阻塞

正确的封管可防止血液进入管腔内,输血、脂肪乳剂等均可是导管阻塞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如发生导管阻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去除肝素帽,接肝素盐水的三通,用20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ml使管腔成负压,然后关闭次通道,将盛有每毫升生理盐水125n肝素钠5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供助负压作用使肝素液进入,20~30分钟后回抽,如此反复,若还不通畅,可使用5000n/ml的尿激酶,仍不通者考虑拔管,不能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4.4 静脉血栓

依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规格的导管,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患肢应抬高、制动,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导管情况、血栓类型综合评估。遵医嘱拔管,拔管时,导管未推出血管壁前,局部按压止血勿用力过大。4.5 导管异位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诊疗中断,护送患者去造影室调整,将导管退至异位起点处,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即可有效组织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边逆时针方向拧转导管,试着使导管头端呈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边送入导管,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准确修剪导管长度,置管过程中送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送管,注意抽回血,有异常及时处理。4.6 导管断裂

分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果导管尖端以移位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4.7 空气栓塞

操作前摆好患者体位,穿刺侧肢低于心脏水平,在呼吸状态时置管,导管连接处固定良好,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立即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5.讨论

PICC的治疗技术的引入为临床输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医治的同时要求更好的专业化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更好、更经济的服务于大众。根据资料显示,PICC置管留置时间比较长,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患者内心对用药的恐惧。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减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有效输液提供依据。但成功的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需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掌握PICC置管及换药的操作程序,有高度责任心,合理有 效角度冲管及固定,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重视对患者宜教导管的维护,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两者的和谐融洽。

6.参考文献

篇3:picc置管中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PICC置入患者共118例。其中男75例, 女43例;年龄25~64岁, 平均年龄 (57.78±13.5) 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9例,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例, 脑干出血患者10例, 动脉瘤患者5例;深昏迷患者65例, 轻中度昏迷30例, 意识模糊患者10例, 意识清醒患者14例;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 其中4F导管40例, 5F导管78例;贵要静脉置入78例, 肘正中静脉置入30例, 头静脉置入10例。本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7.8%, 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为18~152 d。纳入标准: (1) 重型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患者, 病情危重, 适于>7 d静脉输液者。 (2) 经术前谈话,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无原发心源性疾病。 (4) 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 (1) 家属对风险告知存在顾虑, 拒绝使用PICC。 (2) 年龄>65岁。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 按随机化原则, 以患者ID号奇数为观察组, ID号偶数为对照组, 得取观察组58例, 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我科2012年1月成立PICC循证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为有PICC操作认证资质, 单独置管操作30例PICC以上护士担任, 主要针对本科室PICC置管提出循证问题, 以PICC、并发症为关键词, 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按“4S”模型进行文献检索与查证, 找到相关文献46篇[2], 结合神经外科患者特点提出以下循证问题: (1) 测量方法; (2) PICC穿刺点渗血; (3) PICC导管阻塞; (4) 机械性静脉炎; (5) PICC送管异位。观察组予常规护理, 对照组按循证问题, 制定护理措施予以干预。

1.3 循证护理应用

1.3.1 循证问题:

测量长度。

1.3.1.1 PICC导管操作指南, 目前PICC测量公认方法, 建议为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 但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此方法置入过深[3], 导管置入过深进入右心房, 易引起心悸、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检索有关文献, 在CNKI数据库上检索文章, 分析相关文献, 体外测量和静脉血管解剖不能完全一致, 实际之间有误差, 譬如穿刺贵要静脉较粗、直, 到达上腔静脉路径最短。目前除上述测量方法有以下测量方法: (1) 患者取平卧位, 手臂垂直呈90°, 至胸锁关节向下第3肋间再减去1~2 cm, 即一字法。 (2) 高玲认为[4]从穿刺点至胸锁关节+4 cm为最佳置入长度。

1.3.1.2 护理干预, 选择三种测量方法各20例患者, 观察对照组PICC置管患者胸片定位, 见表1。

如表1显示“一字法”导管尖端位置适当, 取消原来测量方法, 在科室推广使用垂直一字法进行测量。

1.3.2 循证问题:

患者置入PICC 24 h内渗血。

1.3.2.1 循证支持, 分析原因:

(1) 穿刺时未在皮下潜行, 直刺血管。 (2) 患者神志不清, 躁动不配合。 (3) 一次穿刺不成功, 反复穿刺。 (4) 吸痰时咳嗽, 造成胸腔内压力增高。 (5) 翻身体位不当, 压迫置管侧肢体, 造成血流不畅, 静脉压力增加。 (6) 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1.3.2.2 护理干预:

(1) 置管前了解患者凝血功能, 如凝血功能差, 暂不置管。 (2) 掌握穿刺要领, 皮下潜行0.5~1 cm再刺入血管, 置管成功后按压3~5 min,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 必要时沙袋压迫穿刺点。 (3) 避免在置管侧测量血压, 翻身后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5]。

1.3.3 循证问题:

PICC堵塞。

1.3.3.1 循证支持, 分析原因:

(1) 液体滴空, 静脉血回流。 (2) 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 (3) 患者躁动, 至输液不畅。 (4) 输注脂肪乳、右旋糖酐等浓度较高液体未及时冲管。

1.3.3.2 护理干预:

(1) 输液时加强巡视, 避免液体滴空回血。 (2) 掌握正确冲管、封管方法。每次输液前用20 m L生理盐水冲管, 输液后先用生理盐水冲管, 再用肝素钠盐水2 m L封管。注意均使用>10 m L注射器。 (3) 躁动患者注意保护性约束。 (4) 输注脂肪乳、右旋糖酐等液体后先冲管, 再输其他液体, 防药物微粒沉积在导管壁。 (5) 如发生导管阻塞, 不要轻易拔管, 先拍片定位, 排除导管异位、扭曲打折。连接三通用5000 U/m L的尿激酶利用负压的原理溶栓。

1.3.4 循证问题:

置管成功后一周内沿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 局部发红、肿胀、热、疼痛。静脉炎是PICC常见病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为18%[3]。

1.3.4.1 循证支持, 分析原因:

(1) 选择血管不当, 选择的血管较细、弯曲、有静脉瓣, 导致送管不畅, 对静脉血管壁产生刺激。 (2) 送管速度过快, 导管在血管内未被推直强行送入。 (3) 因神经外科大部分是意识障碍患者, 置管时患者不配合, 穿刺时躁动, 部分患者屈肘过度。 (4) 穿刺技术不熟练或血管条件差, 反复穿刺。 (5) 患者紧张, 情绪不稳, 血管平滑肌收缩。

1.3.4.2 护理干预:

(1) 置管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紧张心理, 争取患者配合。正确评估血管, 选择弹性好、粗、直血管, 首选右侧肢体, 贵要静脉, 次选肘正中静脉, 最后选头静脉。 (2) 穿刺成功后, 缓慢、匀速的送管, 避免送管太快对血管内膜损伤。 (3) 躁动患者汇报医师, 必要时适当药物镇静。 (4) 操作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使用无粉手套也要冲洗起到润滑作用。有文献报道, 置管成功后在置管侧肢体热敷, 可起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作用。

1.3.5 循证问题:

送管过程导管异位, 未到达上腔静脉。

1.3.5.1 循证支持, 分析原因:

(1) 送管过程中体位摆放不正确, 造成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本组有3例异位在颈内静脉。 (2) 送管速度过快, 动作粗暴。 (3) 患者静脉畸形[6], 本组有2例, 送至上臂约16cm处, 导管送进困难, 分析可能与静脉畸形有关。

1.3.5.2 护理干预:

(1) 送管速度不要太快, 速度均匀, 缓慢。 (2) 送管时保持上臂与身体呈90º, 送至颈内静脉处时, 患者头偏向置管侧, 必要时压迫颈内静脉, 防止导管送入至颈内静脉。 (3) 清醒患者及时询问患者, 听取患者主诉, 及时调整导管长度[6]。 (4) 置管结束后立即拍胸片定位。导管未置入上腔静脉者, 重新调整至上腔静脉。必要时连接生理盐水边推注边送管, 利用液体重力将导管送入。

2 结果

表2结果显示, 利用循证护理明显降低PICC置管的并发症, PICC渗血率由原来的13.8%降至6.67%;导管异位发生率由原来的6.9%降至1.67%, 且经重新送管后均送入上腔静脉;导管阻塞和机械性静脉炎有原来的3.45%和5.1%降至0。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客观依据为主, 以临床护理经验为基础, 以最佳证据为指导, 将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 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使护理工作有证可循、有据可依[6]。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 患者昏迷或躁动, 置管过程中多不配合, 针对置管过程中出现测量长度的方法、PICC渗血、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送管异位等问题按照循证思维提出循证问题, 并予以护理干预, 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过程的认识, 规范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的行为, 降低并发症。本组开展循证护理60例患者, 发生的4例PICC穿刺点渗血, 一例导管异位问题, 均能有效处理, 较观察组效果明显,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由原来的94%提高至98%, 且采取补救措施后成功率100%。所以针对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开展循证护理, 能有效降低并发症, 是一项可行有效的护理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 对60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58例患者予常规护理, 针对置管过程中测量方法、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送管异位等问题按照循证思维提出循证问题, 并予以护理干预, 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循证护理组P ICC患者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PICC置管过程中问题, 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神经外科,循证护理,PICC

参考文献

[1]张宏, 朱光君.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42.

[2]芮治昊, 葛容.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术后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 2012, 40 (4) :486.

[3]刘密.循证护理在PICC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学杂志, 2011, 19 (7) :1235.

[4]高玲.两种体表测量法在PICC置管深度评估中的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9) :2223-2334.

[5]肖石丹.3例PICC术后出Ⅲ度渗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8) :55.

篇4:picc置管中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248例新生儿颈内静脉置管的舒适护理,探讨在临床中如何对留置颈内静脉置管的新生儿进行舒适护理。 方法:先进行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全身麻醉诱导后行右颈内静脉置管。 结果:225例正常拔管,非正常拔管23例,其中20例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均呈阴性结果。结论:穿刺时的舒适、穿刺处皮肤的舒适、体位舒适、导管固定时的舒适、冲管及封管时的舒适能减少留置过程中的不适,减少了置管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整体素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关键词】舒适护理;新生儿;境内静脉置管

Comfortable nursing in the newborn vena jugularis interna sets in tube's application

Zhu Shuping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sets at tube's comfortable nursing to 248 example newborn vena jugularis interna, how discusses to leave alone the vena jugularis interna in clinical to set at tube's newborn to carry on comfortable nursing. Periphery the method carries on the vein leaving alone needle puncture first, sets at the tube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induction next right vena jugularis interna. Finally: 225 example normal cuppings, unusual cupping 23 examples, 20 examples after the cupping cuts the downcomer acme to make the bacilliculture, assumes the negative result. Conclusion: Time the puncture comfortable, the puncture place skin comfortable, the body posture is comfortable, the drive pipe is fixed the time comfortable, time the ram and the tube sealing comfortable can reduce in the leaving alone process illness, reduced has set in the tube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meanwhile might enhance the baby guardian to nurse the work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nurse's overall quality, manifested “humanist” nursing idea.

【Keywords】 Comfortable nursing; Newborn; Within the boundaries vein sets at the tube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留置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体、高营养液(全胃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等。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广泛地使用于临床[1]。近年来,由于我院新生儿外科的发展,新生儿手术病人的增多,新生儿境内静脉穿刺置管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保证了新生儿的静脉给药和营养,对新生儿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置管过程中因导管留置并发症、不恰当的体位、更换敷料时的疼痛会带给新生儿强烈的不舒适感,而这些不舒适的感觉会使得新生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变,进而影响新生儿今后的生活质量。舒适护理(Comfo-Car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减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护理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本院新生儿外科病房在开展新生儿颈内静脉置管中应用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自2010年1月至8月,收入新生儿外科行颈内静脉置管术24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小8小时,最大30天,留置时间最长14天,最短1天。

1.1导管:均采用小儿专用4F双腔8cm中心静脉穿刺导管。

1.2本组病例全部先进行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全身麻醉诱导后行右颈内静脉置管。

1.3敷料:本组在更换敷料时,多选择以下两种:①透明薄膜 ,②一次性棉质敷料。

2结果

248例患儿中225例正常拔管,非正常拔管23例; 13例患儿留置4日后穿刺处皮肤发红拔除;2例患儿出现发热持续3天遵医嘱拔除, 1例被患儿家长误拔,7例患儿因缝针处皮肤撕裂拔除; 23例患儿中,20例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均呈阴性结果。

3护理

3.1穿刺时舒适:置管前先行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在全身诱导麻醉后取平卧位,头稍偏向左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身体其余部分用包被包裹,用安多福消毒穿刺处皮肤。

3.2穿刺处皮肤的舒适:新生儿皮肤娇嫩,毫毛多,颈部皮肤皱褶多,胎脂多,术前需备皮,先用石蜡油脱脂,然后用温水清洗颈部皮肤,必要时用脱毛霜,病情危重者可用婴儿湿巾擦洗穿刺处皮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留置导管时还容易对一些一次性的敷料、胶布产生过敏。另外,汗渍、皮肤与皮肤、皮肤与衣服之间的摩擦等,易致置管周围的皮肤产生皮疹、水疱甚至皮损,应及时处理。一旦发现皮肤出现潮红、皮疹时,应更换所选敷料。如有水疱,无菌抽吸后外用安尔碘。一些特殊患儿,如胆道闭锁患儿、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易诱发二重感染。其中以皮肤的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颈部、会阴部皮肤出现红色皮疹。护士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用碳酸氢钠溶液加制霉菌素外用。

3.3体位舒适:术后将患儿置于开放式辐射床上,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穿刺处对侧,避免穿刺处受压。

3.4导管固定的舒适:新生儿因其生理特点,不会用语言表达,无自我保护意识,加上手术后疼痛、饥饿等刺激,易激惹、哭闹。导管常常易滑脱。在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时,本组均采用丝线将导管缝合于皮肤上,然后采用透明薄膜+无菌棉球换药。即用无菌棉球覆盖颈内静脉穿刺点及缝针处皮肤,然后外用透明薄膜覆盖。这样,既可以使棉球吸收了针眼处的渗血,防止透明膜黏贴缝线,也增加了敷料的黏性。3日后改为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及近端管道,用两条窄胶带固定无菌敷料,导管远端用胶带固定于患儿耳廓下方,可留一个缓冲的余地,避免导管头端下坠引起牵拉穿刺处缝线。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透明敷贴固定部位容易出现皮疹,皮肤容易被撕裂、溃烂,去除敷贴时疼痛较明显。采用上述方法减少了透明敷贴换药敷贴与导管不易分离所致的不良反应,体现了舒适护理,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每次更换敷料时,观察丝线有无滑脱、松散。针对一些导管留置时间长,丝线已经滑脱、穿刺处发红的患儿,应及时拔除。

3.5冲洗及封管时的舒适: ①每次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3ml推注后封管,也可用封管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肝素50mg)2ml在输液后推注。②每次输液前,检查管腔内有无血凝块等,并回抽回血,如有一些小凝块,应回抽出管腔外。在输入红细胞、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等高渗液体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净管腔。

4小结

舒适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使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疾病治疗,还使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达到愉快的状态。由于新生儿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置管后的护理工作较成人繁琐、精细。舒适护理在新生儿的颈内静脉置管中应用能减少留置过程中的不适,减少了置管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的整体素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管理部门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护理服务怎样贴近临床、贴近病人,满足患者对舒适的要求,需要护士在工作中注重舒适的研及舒适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应明英.实用危重病监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7

[2]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北:华杏出版社,1998.5

篇5: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黄浦区中心医院(200002)李明川

关键词: PICC 置管风险

导管异位

静脉炎

1概论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置管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PICC通常在肘前的外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管,导管头部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中下1/3。上腔静脉的血流量达2000—2500ml/min。肿瘤患者化疗使用PICC,可使化疗药物经导管直接注入上腔静脉后被迅速稀释,从而解除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PICC可提供长达1年的治疗通道,尤其适合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可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和药物外渗对组织的损伤,它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但是,PICC置管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我院开展PICC置管技术已有二年多时间,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对PICC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本人对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谈几点看法。

[1]2置管风险

2.1穿刺失败:王秀英等人研究认为,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引起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痉挛,官腔缩小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出现送管困难导致失败。其次,患者血管畸形、外周血管细弱、穿刺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均可导致穿刺失败。2.2导管异位: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约6.7%,主要与置管静脉的选择,置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患者穿刺时的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等因素有关。

2.3导管的渗漏或断裂

崔其亮等人研究显示,导管破裂或断裂占穿刺总数的3%。导管渗漏或断裂的发生与导管的质量、针斜面内缘锋利度及穿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导管断裂可分为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断裂。李艳红等人研究表明,多数由高压力注射操作导致导管断裂,少数是由导管堵塞用力冲管,患者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固定方法不正确造成。

2.4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要由于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使纤维蛋白和药物的沉淀,或血液、脂类的瘀积造成管腔的狭窄或阻塞。[7]

[6][5]

[4]

[3]

[2]2.5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指导管意外脱掉和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脱管主要是患者意识不清、活动过度及固定不牢、意外情况等。而导管的移位主要与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及病人的体位等因素有关。2.6拔管困难

常见的原因有导管置入时间长,和静脉壁粘附,患者情绪紧张导致血管痉挛,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导管部位软组织肿胀等。2.7置管后并发症

2.7.1穿刺部位的渗血、血肿

多见于置管三天内,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过度活动,上肢支撑用力及反复穿刺,穿刺针头过粗,穿刺后加压包扎力度、时间不够等。其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也可导致。

2.7.2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与PICC导管的选择、尖端的位置、导管局部固定、患者凝血状态及体质有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20.83%,以穿刺后48-72h多见。由于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致使血管痉挛收缩,故易造成上肢肿胀、疼痛、静脉炎

[10]

[9]

[8]

。除此以外,导管型号与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者的技巧等也有一定的因素。化学性静脉炎与局部血管位置及血流量有关,一般化疗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被血液稀释而未接触外周静脉壁,故发生较少。2.7.3导管感染 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多数是由于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导管腔外而引起的。其次,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状况差,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因素也可导致感染。导管感染的致死率为3%

[11]。

2.7.4深静脉血栓 血栓的形成多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及导管周围血流速度减慢所致。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化疗药物影响DNA、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常见的如长春新碱、诺维本、阿霉素、环磷酰氨、顺铂、氟脲嘧啶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导致血栓形成[12]。加上长期置管诱发肿瘤患者血小板凝集使产生血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7.5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 主要是患者自身为过敏体质人群,当皮肤接触固定的贴膜、胶布后便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3护理对策

以上是PICC置管可能发生的几个问题,也是置管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但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它为肿瘤化疗、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血液透析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途径,且可以保护肢体浅表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因此,PICC置管目前仍不失为患者长期输液治疗的首选。针对上述PICC置管风险下面提出几点相应护理对策: 3.1加强对PICC置管的管理

3.1.1成立PICC专业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3.1.2制定相关操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3.1.3每日进行导管监控,评估导管的安全性。3.1.4定期进行专项督查、技术指导。3.2规范PICC操作流程

3.2.1穿刺前一定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设计好

穿刺的部位、角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为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部位应选择管径最粗,静脉瓣较少,导管顶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一般右上肢贵要静脉为首选穿刺点。

3.2.2针对患者心理做好PICC置管宣教,告知置管目的、意义,简单描述置管过程、疼痛程度,消除顾虑。

3.2.3穿刺者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士担当。插管前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置管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动作轻柔,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置管后局部加压固定,以减少渗血。

3.2.4置管后告知患者置管24小时内限制肘关节活动,术后3天尽可能避免肘关节屈曲大于90度,防止导管在穿刺处滑动刺激血管内膜,同时避免上肢快速内旋。

3.2.5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封管、冲管方法,以减少药物在PICC导管内沉积,防止导管堵塞。

3.2.6穿刺处保持无渗血、渗液的污染。置管24小时后更换敷贴,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以后每周导管维护一次。3.2.7导管禁止高压力注射,以防导管渗漏、断裂 3.3进行PICC置管后宣教

3.3.1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置管肢体勿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导管断裂脱出。输液时适当抬高患肢,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应小心谨慎。

3.3.3向病人说明导管贴膜一旦潮湿、松动应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

[13]。

3.32嘱患者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平时穿脱衣服时送入体内。

3.3.4出院后,带PICC导管不影响一般性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但应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持重锻炼3.4预防并发症及相关护理

3.4.1穿刺部位渗血

操作前应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应取消置管,穿刺点的选择应在血管下方2-3cm,不宜直接刺入血管,以便依靠皮肤组织的收缩抑制穿刺点的渗血。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分钟,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局部加压固定。置管1-2天有少量渗血为正常现象,予及时更换敷料。如出血较多,嘱患者曲肘10-20分钟或加压包扎,必要时予冰袋冷敷或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

3.4.2静脉炎

导管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型号,穿刺时操作动作轻柔。置管6小时后上肢予湿热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静脉炎,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局部行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15]

[14]。

3.3.5为防止导管被无意识牵拉、滑脱,可在置管肢体上使用护套。,或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涂。

3.4.3导管堵塞

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管的关键,每次补液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剩2ml时正压封管。通常导管堵塞发生于导管体内末端,因血液返流形成血栓阻塞导管,此时可连接输液三通,并抽吸使导管呈负压,然后推入5000u/ml尿激酶1ml,保持30分钟后再抽出管内液体,可反复多次应用,一般可疏通。

3.4.4导管脱出

为防止导管脱出,固定时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导管,每次更换

敷料时从下向撕开,以避免前拉导管。导管接头固定在前臂侧面,成流畅的 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留有余地。导管一旦滑出,在体 内小于30cm不可继续留置使用。

3.4.5导管断裂

导管断裂如是体外部分,应在无菌环境下自断裂处剪断远端的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妥善固定导管。如是体内部分断裂,嘱患肢制动,用手指压迫导管远端处的血管,行静脉切开术,取出断裂的导管。3.4.6拔管困难

拔管前对置管的上肢进行15-20分钟热敷,血管扩张后有利于导管的拔出,如果拔管有阻力,则将导管固定好,于24小时后再尝试拔管。3.4.7置管后感染

穿刺点感染一般有皮下感染和全身感染,皮下感染通常在穿刺点出现轻微红肿,可予局部涂新洁尔灭酊、安而碘或百多邦软膏,每天换药至感染症状消失。全身感染则应立即拔管并根据血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置管时的无菌操作和置管后的精心护理是防止感染的关键。3.4.8静脉血栓

据研究表明,与PICC有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

[16]

。为了减少血栓的形成,除熟练置管和正确封管外,应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每次输液前应先注入NS10ml,确认导管通畅。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力抽吸,借负压吸出血栓,如无效可用尿激酶50万U+NS20ml用微泵2ml/h持续泵入,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 iv qd,口服法华令2.5mg qd,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出血倾向,每天抽血检查凝血时间

[17]。

3.4.9局部皮肤过敏

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者,可予氯地霜软膏外涂,有瘙痒症状者忌用手抓挠,可予局部冰敷。如对贴膜、胶布过敏者,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胶布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使用抗过敏类药。

4小结

PICC置管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它不仅减少了患者反复外围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方案有计划、按时、准确无误的进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挑战也越来越大。做好PICC质量管理,是保证这项新技术在临床安全使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策略。PICC是高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动态的,管理者应注重过程管理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包括置管前的准确评估、详尽的告知、严格的无菌技术、熟练的置管、细心的维护等。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作为以后的重点监控。另外,对操作人员的进行严格把关和培训,规范的操作流程,重视对病人的宣教,做好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浪费和保护外周血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桔,胡振娟,彭惠婷,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4):27 [2] 王秀英,蒋朱明.640 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回顾.中国营养杂志, 2002,10(2):133.[3][4]赵锐祎,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6-527.[5]催其亮,陈丽萍,林冰清,等.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91例次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133~134.

[6]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7] 张兰菊.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321~3323.

[8] 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860.

[9]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18(6B):1099.[10]赵玥,鞠裴.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59.[11]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

篇6: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题目:PICC 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一.PICC置管方法

1.物品准备 皮尺、止血带、无菌手套、PICC导管包(德国贝朗公司生 产、棉签、碘伏、生理盐水、5mL、20mL注射器各 1付、敷贴 1张、弹 力绷带 1个等。

2.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 首选鹰嘴上 4cm~6cm贵要静脉 , 次为肘正中静 脉、头静脉。

3.操作步骤 ①测量置管长度 :嘱病人平卧 , 上臂外展 90°, 测量穿刺点到胸 锁关节下第 2或第 3肋间的长度即为置入的长度。②建立无菌区 , 打开PI CC导管包 , 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与连接器 , 消毒穿刺部位 , 范围以穿刺点为 中心 , 直径 20cm , 消毒 3遍。③穿刺与置管 :穿刺回血后将可撕裂鞘一起向 前送 , 直到可撕裂鞘很好地处于血管内 , 沿可撕裂鞘送入导管;嘱病人头偏向 穿刺侧 , 以防导管进入颈内静脉 , 将导管推送至预定位置 , 拉出导丝 , 用注射 器连接导管尾端抽回血 , 见回血后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管腔 , 导管尾端 接正压接头 , 固定导管。③常规X线检查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 , 记录术中情况 和导管置入的长度。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解释中心静脉置管的目的 , 告知置管过程中配合要 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等 , 取得患者理解与合作。置管后告知患 者在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护置管 , 避免过度牵拉将置管拽出 , 对于意识不清的 患者应加强看护 , 必要时给予双上肢约束 , 防止自行拔管。

2.病情观察 :置管后 24h 内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硬结 , 如发现患者局部渗血较多 , 可用冰袋加压冷敷 3~5min, 一般多可止血 , 同时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 , 判断有无出血、气胸、血胸等并发症。

3.局部皮肤的护理 :按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护理。每日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 , 观察局部有无疼痛、肿胀、发红等感染迹象 ,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每 周更换敷贴 2次 , 如有渗血、渗液、敷贴脱落应及时更换 , 消毒穿刺点及周围 皮肤用碘伏棉球 , 由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 , 同时注意导管外露部分的消毒 , 使 用 3M 敷贴覆盖穿刺点可延长更换敷料的间隔时间。

4.预防导管栓塞 , 保持导管通畅 :导管管腔堵塞是长期应用静脉治疗遇到的一 个重要问题 , 常常因此而需要换管或重新穿刺 , 一般认为引起导管堵塞的原 因包括血块、纤维素血栓形成和药物沉积。预防堵塞的方法是输液结束后 , 使用稀释的肝素钠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输注生物制品、脂肪乳、粘稠度大 的药物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封管 , 对于输液速度过慢的患者每隔 4~6h 用 生理盐水冲管 1次。如是血栓堵塞导管 , 用负压技术溶栓方法 , 严禁强行推注 , 以免导管发生破裂或将血凝块推入血管。

5.妥善固定防止导管移位 :长期化疗患者可将导管出皮肤的出口处用丝线缝合 双道结扎固定在皮肤上。更换敷贴时 , 应顺应导管穿刺方向 , 撕揭动作轻柔 , 并以无菌棉签按压固定穿刺点导管 , 以免导管送入或滑出血管 , 当发现导管 外移时 , 切不可将外露部分重新送入 , 应用注射器抽回血 , 以确认导管是否在 血管内 , 一般多能经重新固定 , 继续维持治疗。如确定已滑出血管外应立即拔 出导管 , 必要时重新置管 , 若发现导管自行进入体内 , 应按无菌操作要求退出 相应长度并妥善固定。

6.预防空气栓塞 :静脉空气栓塞极少见 , 却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 一旦输液装置脱 落空气 , 将随着患者的呼吸快速进入血液 , 造成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 , 因此 护士应加强巡视 , 及时更换液体 , 应用肝素帽及三通接头时要衔接牢固。7.预防感染 :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 , 加之多程化疗 , 骨髓功能受抑制 , 白细胞降 低 , 抵抗力下降 , 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 , 必要时要戴口罩 , 保持病室空气新 鲜 , 每周空气消毒 2次 ,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 尽量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 , 每日 紫外线消毒病室 2次。

8、置管后导管的维护:① 置管后详细记录使用 PICC 导管的名称、长度、置管过程、患者情况及测量臂围(肘窝以上 4横指处测量臂围 , 术后健康教 育内容是否完善。② 置管后 24h 内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和渗血 , 疼痛等 症状 , 如有出、渗血及时更换敷料并纪录。③规范操作更换 PICC 敷料(透明

敷贴、无菌纱布 方法 , 避免揭撕贴膜时拉出导管。首次更换敷料于 24h 后 , 以后每周更换透明敷料 2~3次。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方法 , 穿刺点旁 1cm 范围内不要用酒精消毒。每次更换贴膜需用碘伏消毒体外导管 , 可有效防止 穿刺点的红肿感染。④ 冲管方法 :每次使用前先用 0.9%氯化钠溶液 20ml 脉冲式冲管(冲管手法用大鱼际推注射器 , 再接药液。每次输液完毕及化疗 间歇期的每周 , 用 20ml 的注射器抽吸 20ml 的 0.9%氯化钠溶液以脉冲式冲管 , 最后肝素盐水 10ml 正压封管。(肺癌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 ⑤ 封管药液 的配制 :肝素 12500U 加入 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 , 抽取 10ml 封管 ,1次 /d,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用 0.9%氯化钠溶液 10ml,3次 /d。导管的输液端接可 来福 G2000正压接头 , 可来福 G2000正压接头处可用纱布包裹 , 胶布固定 , 既 保持接头清洁 , 又能安全固定导管 , 接头每次应用前须严格消毒 , 减少污染机 会;可来福 G2000接头每 10d 更换 1次。不要用止血钳夹住连接管 , 以免影响 正压。⑥ 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 , 避免置管侧肢体做过度外展、旋转 运动 , 使导管随肢体运动的增加而产生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刺激 , 易导致机 械性静脉炎;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 , 导致导管堵塞。⑦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 , 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 的配伍禁忌 , 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对输注黏滞性较高的液体 及血制品和抽血后 , 要立即用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彻底冲管。⑧ 嘱患者 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 , 以便及时处理。置 管 24h 后常规局部热敷 3~5d, 预防出现静脉炎。⑨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多 做松、握拳运动 , 勿提重物。

9.拔管的护理 :用无菌注射器连接导管 , 边抽吸边拔管 , 以防导管末端附着的血栓 脱落形成新的栓塞。拔除后按压穿刺点 3~5min, 消毒皮肤后覆盖无菌纱布。重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肿瘤科护士的重要任务 , 而预防和减轻化疗毒副 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PICC 一次置管最长可保留 2年 , 既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渗透 性损伤 , 又消除了每次化疗的穿刺痛苦 , 而且 PICC 导管还可以为部分血液检 查提供标本 , 减少对静脉的破坏及局部感染 , 减轻患者紧张心理 , 而且护理技 术满意度大大提高 , 为保证化疗计划的完成 ,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静脉炎 静脉炎是 PICC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 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 现发红、条索状改变、局部硬结、肿胀和疼痛。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发生在 置管穿刺时机械性损伤 , 置管后期并发静脉炎则与化学性刺激及患者的特 殊体质有关。嘱患者抬高患肢 , 避免剧烈运动 , 给予 TDP 照射穿刺点 , 硫酸 镁湿热敷 ,20 min/ 次 ,4 次 /d, 或者给予喜疗妥软膏外敷 ,2 次 /d,3 d 后 效果不佳或更加严重 , 应酌情拔管。

2.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发生与药物的配伍禁忌、未正压封管致血液反流、脂肪乳的沉淀和血液的黏稠度有关。当导管发生血液堵塞时 , 可用尿激酶边 推边抽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 , 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内。

四.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 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 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如有卷曲、松动 , 及时更换 , 带有 PICC 管的患者 不影响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 , 但要避免使用带有 PICC 管的一侧手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 并需避免游泳等会浸湿无菌 区的活动。治疗间歇期每周 1~2 次更换贴膜及肝素盐水冲管 , 肝素帽定期 更换 ,1 次 /月。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及渗出 , 如有异常 应及时返院处理。

五、携带 PICC 出院患者指导:

1、保持穿刺肢体局部清洁、干燥 , 贴膜卷边、贴膜下潮湿 , 及时到医院更换贴膜 , 不要擅自撕下贴膜。

2、留置 PICC 导管的 患者可以淋浴 , 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保鲜膜包裹穿刺处 , 淋浴完毕后 , 注意观察贴膜是否受潮、卷边。

3、指导患者注意观察穿刺处周围是否疼 痛、肿胀、有无渗血 , 导管是否返血。若出现上述情况 , 及时到医院就诊。

4、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冲管 , 更换贴膜。更换透明敷贴时 , 应沿血流方向轻撕揭 敷贴 , 防止导管带出。

5、患者带管不影响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 育锻炼等 , 只要避免带管侧手臂提过重物品、做引体向上等;①患者带管可以 洗淋浴 , 避免盆浴、泡浴 , 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 2~3周 , 上下边 缘用胶布贴紧 , 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进水 , 如有进水 , 及时请护士更换贴膜;②患者带管出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导管情况 , 并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③

上一篇:新概念入门级A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教案下一篇: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