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2024-05-07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精选十篇)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化疗期间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对照组中, 男性18例, 女性17例;年龄48~76岁, 平均 (56.7±1.2) 岁;其中肺癌11例、肝癌8例、胃癌7例、乳腺癌6例、大肠癌3例。观察组中, 男性17例, 女性18例;年龄45~75岁, 平均 (56.3±1.5) 岁;其中肺癌12例、肝癌10例、胃癌6例、乳腺癌5例、大肠癌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 PICC置管前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 说明置管后注意事项, 包括穿刺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及处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肢体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1) 严格遵守PICC置管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制度, 细化置管的每个细节。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变被动遵医嘱护理为主动为患者服务。 (2) 建立护理人员分包责任制度,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其自身优势。责任护士与置管护士施行24 h责任制, 并进行绩效考核。置管前要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内心的疑虑问题, 进行针对性疏导, 耐心向患者解释PICC置管知识, 帮助患者调节紧张的情绪, 让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可以保持轻松的心态完成化疗。置管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 可采用与患者聊天的方式分散注意力, 同时观察患者表情、语言、肢体的变化, 操作要匀速缓慢。置管后要定时观察穿刺点的渗血情况, 记录渗血量和穿刺处皮肤肿胀情况, 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加强导管护理, 防止导管内壁沉淀堵塞、血流感染等。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宣教, 嘱咐患者和家属出院后仍要注意观察穿刺处渗液、渗血、皮肤红肿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SAS (焦虑自评量表) 和SCL-90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来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及心理健康情况, 其中SAS评价量表包括20个条目, 标准分=20个条目累计值×1.25, 得分在50分以上者为焦虑。SCL-90总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好。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点红肿、出血、导管渗液及静脉炎、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及SCL-90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2周后SAS评分为 (38.98±2.15)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8.12±2.18) 分;观察组患者护理2周后SCL-90评分为 (120.15±5.18)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5.27±6.21) 分,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1)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率为2.86%、导管渗血率为2.86%、静脉发生率为5.71%、血流感染率为5.71%、非计划拔管率为5.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恶性肿瘤发生率的上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恶性肿瘤不良预后的担心及治疗的痛苦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 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PICC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率较高, 是化疗常用的手段。在持续性化疗期间, 患者在院外也须带着PICC管, 因此整个化疗期间做好PICC管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可以减少患者生理上疼痛及不良并发症的发生[3]。优质护理作为护理研究领域一种新兴的高效护理模式,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4]。另外, 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及服务水平、服务理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随着更多优秀的护理人员参与进来, 护患纠纷也随之减少, 护理期间护患主动配合, 患者可以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护理期间, 护理人员根据标准化护理模式提供更准确的护理服务及事前预防性护理, 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焦虑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高预后,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艳, 赵敏丽, 蒋恽, 等.对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1, 18 (13) :18-20.

[2]刘闫, 杜丽娜, 王国华, 等.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3) :288-290.

[3]董惠娟, 袁心慧, 高琦, 等.护理干预对首次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7) :107-108.

[4]李丽.优质护理服务对PICC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3, 26 (3) :197.

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篇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根据导管质量的不同可以在体内留置3个月~1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该项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的临床应用

1.1危重患者的抢救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PICC操作简单,可由护士单独执行操作,当医生进行其他抢救时,为病情重的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1]。

1.2用于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PICC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

1.3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的重要意义,是肠瘘,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其中一种。而建立起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必要条件。PICC输注肠外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少、有效、成功率高、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3]。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化疗药物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对血管的破坏。由于PICC直达上腔静脉,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害,保护了上肢血管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的治疗通路[4]。

1.4 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与化学治疗胸腹腔穿刺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适用于胸腔里面有大量的积液、大量腹水的患者,若一次性放水量过多、过快,会因胸、腹腔内压突然的降低,使血管扩张了,以及回心血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压的下降,患者会发现有明显的不适,因此需要多次的进行胸腹腔穿刺放液才可以达到疗效。进行PICC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其优势就在于穿刺得危险性较小而且并发症少、并可多次的进行放液。刘杰等[5]在62例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管进行胸腔留置引流化疗,除了其中1例出现了穿刺点红肿,胸腔内积液沿PICC管外渗外,其余的患者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廖少萍等[6]对其中4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PICC管长期留置引流,平均置管的时间达到20~30 d,没有1例出现过腹腔感染、低血压等的不良反应。PICC管在引流的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可随时的调节速度或关闭其引流系统,不需要进行拔管,还可以随时的行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胸、腹腔积液的目的[7]。选择应用PICC管做胸腹腔引流,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还避免了有发生交叉感染的症状[8]。

2PICC的置管方法

2.1静脉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因它管径粗,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体位下为导管头端到中心静脉最短、最直的途径。其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与头静脉相比较,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9]。

2.2置管要领送管中动作轻柔,送管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可向后撤导管,轻微旋转或调整方向。穿刺了以后从回血帽观察回血状况,保持住穿刺针的位置,隔无菌巾松止血带,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撤出穿刺针、固定,用肝素盐水抽吸至见到有回血,然后连接好肝素帽以及密闭输液器。穿刺部位放小方纱,将覆盖无菌的透气膜固定好,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穿刺第2d再换膜1次,以后每2~3d换膜1次。导管的护理

3.1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证PICC管道通畅比较关键的一环,除使用正压封管方法外,高浓度肝素封管液(25u/ml)较低浓度(12.5u/ml)堵管率低。对于不能使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化疗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在封管之前需要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然后再进行生理盐水的正压封管[10]。

3.2 带管回家的护理 PICC留管的时间长,许多化疗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歇期需要带管回家。患者带管出院后要注意①穿刺侧肢体后不可进行剧烈的运动,不可提重物品。②衣袖要穿宽松的。②每次洗澡之前用清洁塑料薄膜包裹好穿刺部位上下至少到10cm,以防止浸湿了局部。不能进行盆浴。洗完澡后要尽快用干毛巾把局部擦干。③平时的时候要每星期去医院进行封管两次。④如果发现敷料有污染或者是局部有红、肿、痛、渗出等异常的情况及时到医院去处理。

3.3 拔管的护理拔出导管时的动作要轻,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仔细的清掉敷料,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插管的地方抓住导管,与之皮肤至平行慢慢的拔出。拔完后把无菌纱布放置于针孔处,轻轻按压直到不出血为止,然后固定好胶布。观察拔出来的导管尖端是不是完整的、测量管长、并且比较插管时的长度。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4.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常出现在穿刺后48~72 h。主要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所致,还包括患者缺乏维护导管的基本知识[11]。女性患者常见。对已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或使用如意金黄散加绿茶茶水调制糊状外敷并配合紫苏叶代茶饮效果较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红外线)照射患处也可以预防性使用[12]。

4.2导管阻塞导管堵塞原因分血凝性导管堵塞和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前者是由于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封管时机、方法不正确导致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凝块或血栓所致;后者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异常者、药物沉淀所致。

为预防导管阻塞,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尤为必要。穿刺过程中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选择20ml注射器正压脉冲式封管、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必须每6h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对易于发生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剂、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损迹象亦是常采取的措施。如发生液体输入不畅,考虑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此时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如血栓堵塞时,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浓度5000IU/m1)保留20min[13]。

4.3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技术、不及时换药或免疫力低下有关。临床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更换无菌贴膜,第一个24h内更换贴膜1次,以后更换贴膜1次/w。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14]。

4.4 导管脱出其常见原因有:护士未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患者随意活动过度造成脱管,护理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贴膜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使贴膜脱落而导致导管脱出。因此,置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活动时采取保护性措施。及时观察贴膜情况,如有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需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用。

基层医院PICC置管临床护理浅析 篇3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通道;导管堵塞

【中圖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2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PICC置管患者10例,其中科室置管1例(在上一级老师带教下),外带PICC置管9例,男6例,女4例,;年龄35~80岁,体重45—70KG。

1.2 材料:采用巴德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Groshong PICC)

1.3方法:

PICC置管经肘部静脉穿刺(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经插管鞘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按预先测量的长度修剪导管并妥善固定,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术前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收集基础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文化水平。选择无禁忌证的患者留置PICC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向患者介绍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置管的操作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

2.2 术中护理: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局部暴露需要充分,嘱患者在置管过程中不要活动,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

2.3 术后护理:①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将导管入口与外界环境隔离,由于材质透明,便于观察导管穿刺点的状况,又因固定牢靠,可防止导管移动而达到防止污染的目的。选用透气性好的敷贴,可以形成阻挡外来细菌感染的屏障,若选择不当,透气性差,湿气蒸发不出来,可致局部潮湿,促使细菌生长。在应用过程中,若患者出汗多,敷贴潮湿应随时更换。②置管后,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变红、渗漏或水肿,触摸穿刺点有无疼痛和硬结及皮温的变化。导管入口处用无菌小纱布块保护,然后用透明贴膜封管,必要时用绷带加压。置管3d内术肢减少活动,避免剧烈活动。穿刺处及时更换贴膜,清理血液,对于皮肤较敏感的患者应消毒更换1次/d。③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使用后,要注意防止污染,肝素帽每3~5d更换1次,可来福接头7~10d更换1次。每日输液时严格消毒,其范围包括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后端及周边,然后再连接与可来福接头配套的螺口输液器,使连接比较牢固,减少了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脱出的机会,同时用可来福接头后形成一个密闭的输液系统,依靠可来福接头的正压作用机制,无需使用抗凝剂封管,既减少了感染率,又降低了堵管率。④在每天输液前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冼导管,输液完毕,必须用不少于10 ml的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正压脉冲式封管是预防堵管的关键。如果导管堵塞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104U或生理盐水20ml加肝素钠12 500U缓慢静脉推注,保留20min后再静推回抽,如此反复,导管再通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⑤留置PICC管期间,要注意合理、严格地进行导管的维护,尤其是导管的固定一定要应用蝶翼交叉的方法。更换贴膜时动作应轻柔,应从下向上撕去贴膜,以避免撕贴膜时将导管带出。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以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是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2.4 PICC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留置时间较长,穿脱衣服时,导管末端会被拉出或自行脱出,3M敷贴易于卷边.一旦导管脱出,不仅使患者身体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为防止导管脱出患者常将衣袖卷起,小心翼翼地穿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科采用弹力丝袜保护PICC置管,取得了满意效果.

3 结果

我科 1例患者置管成功,其他外带置管时间为7天—1年,目前,无一例出现出血、感染、堵管等现象。患者留置PICC导管期间,均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无严重不适感.

4 讨论

PICC管与外周留置针相比有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利于药物的及时输入,可以通过置管输入高热卡、高密度液体进行营养支持;也可通过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可避免化疗药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同时外周静脉不能直接输入的钾等电解质,也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输入;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PICC导管为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国外资料报道PICC导管可留置2年,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成功地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PICC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在留置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做好相应的护理,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绍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基础护理第五版 2012.8 406

[2]马冬萍余咏梅介绍一种应对PICC置管受阻的方法,护士进修杂志 2003.12.1084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4

关键词:结核病,PICC置管,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1],住院治疗、长期输液是结核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PICC置管技术的操作安全、简单、可靠、置留时间长、对外周血管刺激小、便于护理等优点,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但由于留置时间长,置管成功后需要进行长期、有效、耐心、细致的护理,一旦护理不当就会造成导管异位、脱出、感染、堵塞等并发症,所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之一。而在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个体化的优质护理的干预下,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015年期间我院应用PICC置管进行静脉治疗的结核病患者38例,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在23岁~78岁之间,老年人占2/3;输液时间28 d~85 d,平均50 d。按患者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其中观察组男7例,女12例,年龄20岁~40岁2例,40岁~60岁4例,60岁~80岁13例;对照组男8例,女11例,年龄20岁~40岁3例,40岁~60岁4例,60岁~80岁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家属宣教置管前后注意事项,使其了解穿刺部位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及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护士对置管肢体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无个体化监测手段。观察组提供个体化优质护理服务,除一般的告知护理措施外,还以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由护理小组制定护理计划,护理骨干带头,调动工作热情。责任护士24 h负责,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置管前良好的心理疏导可减少患者在置管中的紧张情绪和精神压力,使患者在轻松的心态下完成置管操作,责任护士全程陪伴,配合置管护士进行操作。置管护士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插管动作轻柔、匀速,责任护士监测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记录出血量、穿刺处皮肤及肢体肿胀情况;置管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自我维护导管,制定维护计划并督导实施,加强导管的护理,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患者在置管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其20项累积值为总粗分,1.25×总粗分=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存在焦虑情绪。记录2组穿刺点红肿、出血、渗液、静脉炎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由于PICC导管置入位置深达上腔静脉,上腔静脉血流量较大,流速较快,药物注入血液后可被迅速稀释,因而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少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通过研究证明,PICC置管后的正确应用与维护是保证导管顺利使用的关键,由此说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明显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而且优质护理的推进与实施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情绪及置管后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轻结核病患者PICC置管的焦虑情绪及置管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临床优质护理排班与绩效激励 篇5

沈阳市博仕医院 李冰

一、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岗位管理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岗位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岗位管理包括的岗位有临床护士,特殊科室护士,夜班岗位护士,责任护士岗位的护士,新入职的护士,还有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根据科室的不同分工也不同。

在临床护士的岗位管理中,首先要建立的是岗位护士准入管理,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准入的条件。准入要求包括学历、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操作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个人的专业道德品质、对护士职业的热爱程度,以及是否适合。每个科室都有每个科室的个性化和特殊性,准入管理也有一定的区别。二,岗位责任,任何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岗位责任。三,岗位护士的核心能力,护士长、责任护士、护理部主任都分别有自己的工作核心能力。四,质量标准。五,以工作量为依据的绩效体系。六,服务型岗位培训和管理。

一线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一,要让护士感受到温馨和公平。在临床工作时,感觉这个团队是合作的、是和谐的,而且对人是公平的。二,要让护士看到职业前途。三,要使护士和护士长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四,要学会具有良好的执行力,特别医疗法律法规、各种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以及行为规范和语言规范。

二、建立将护士留在临床激励机制

建立将护士留在临床的激励机制。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求将95%的护士留在临床,需要医院的管理层积极努力,为将护士留在临床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第一,建立护士的岗位名录,确定哪些岗位是一线岗位,哪些岗位是临床护士岗位以及临床护士岗位在待遇上的区别。第二,建立以临床为中心的护士职称编制。第三,建立以临床为中心的薪酬管理制度。第四,建立鼓励护士留在临床的奖励机制。凡是能够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应该有年终奖励或定期奖励。还有职位工资、岗位工资和护龄工资,这些都倾向于临床一线。凡是离开临床岗位的护士应该减少应有的待遇。所以临床科室的科学分类、奖金岗位津贴的分类、夜班费的分类、奖金系数的公平,这些方面都要考虑如何让护士 在受尊重中努力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卫生部提出的将95%的护士留在临床。

三、合理配置人力、责任到人排班

关于护士的合理配置人力、责任到人排班的问题。一,按照卫生部的《护士条例》和《优质护理评价标准》的要求,病区实际开放床护比≥ 1:0.4,三级医院或急重症比较多的医院,应该高于1:0.4,可以达到1:0.5或1:0.6,根据医院病人的种类和疾病的性质定比例。但至少要达到最低配置1:0.4。二,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弹性安排人力。三,班次工作量 分配适当,减少交接班次数。四,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APN排班、两头班、早晚班等)。五,排班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一)责任包干

关于责任包干 以下几点:第一,实行责任包干制,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数量 ≤ 8 人。第二,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程全面的负责。第三,责任护士对病人提供病情的观察、治疗、沟通、健康指导及基础护理等。第四,掌握病人病情,病人姓名、诊断、治疗、饮食、阳性体征、心理状况、护理要点及主要的病情变化。第五,护士无聊天现象,没有特殊情况治疗室没有多人集聚。《优质护理评价标准》规定:治疗室不应该超过3个人。护士主要的工作地点应该在病房。

建立护士的层级管理体系。第一,建立护士层次管理,养成良好执行力。在一般的情况下,下级护士对上级护士养成有事情及时向上级护士请教和汇报的习惯,不越级汇报,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也不要越级指挥(在特殊情况时,可以越级指挥,如抢救特殊、危重病人时),可越级检查,是建立层级管理的必要理念。护理员是协助责任护士为病人做生活护理或基础护理,但职责是责任护士的。

第二,对执行过程中应不断的完善工作流程,对执行的不合理的流程和制度进行及时修改。

(二)建立床边工作制、护士人人参与管床 在责任到人的排班模式中,建立层级管理体系的过中,还要建立床边工作制,护士人人参与管床。在病区里的分层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组成。建立和健全临床科室管理,在完善各级护士授权、分工、制衡、激励、问责等各项制度。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责任、权力、义务、及工作范围。在工作中应该结合各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符合该科室的各类管理制度、体系和各种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种应急预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 状态 中。通过创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过程,建立和培养各层级护理人才和队伍,是护理管理层应承担优质护理服务的经营责任与压力,也是日常管理中责任和压力最大的一部分。

排班原则: 以病人为中心、动态、连续、弹性、忙时段加人、分层、扁平、依据护士意愿。.以病人为心原则

以病人为心原则:充分掌握工作规律及病人的需求,分主次缓急,全面安排,使护理工作既可保证重点,又能照顾一般;且要有利于诊疗、护理、预防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弹性排班

弹性排班:增加护理高峰时段的护理力量,以病人最需要的时间为护士工作时间,并遵循护理工作 24 小时不间断的特性,合理安排人力衔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3.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依据护士意愿,尽量满足个体需要,护士可根据自已的家庭 / 学习/ 工作等个人情况,对排班提出要求,护士长根据科室的情况,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满足每周工作时数,避免超负荷工作,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尽量满足日夜班人力均衡。

4. 合理搭配原则

合理搭配原则: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根据病人人数、病情及工作能力合理塔配。一般资历高、经验丰富的护士分管危重病人;夜班病人多,病情重的情况下,随时呼叫二线值班人员,二值人员 10 分钟内到位;夜班护士不少于 2 人。

(三)排班样例 1. 人力配置到位

(1)以排班是以连续、均衡、层级、责任为原则,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合理排班,保证护理安全及护士休息,但条件是护士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A.P.N.D 班模式样例: 60 床 23 护士。

A 班(5 ~ 6 人): 7 : 30 ~ 15 : 00 计 7 小时工作(半小时吃饭、休息时间)

P 班(3 人): 14 : 30 ~ 22 : 30 计 7 小时工作(1 小时吃饭时间)N 班(2 人): 22 : 00 ~ 8 : 00 计 10 小时工作(夜、早餐时间免计、班后补半天休息)D 班(1 人): 8:00 ~ 12:00 14:30 ~ 17:30 药疗班(1 ~ 2 人): 7:30 ~ 12:00 15:00 ~ 18:00 电脑班(1 人): 8:00 ~ 12:00 15:00 ~ 18: 00(2)每小组包管 12 ~ 18 名病人,每个责任护士固定 6 ~ 8 个病人,管床护士仿照医生模式对自己病人进行护理质量监控。

(3)组长固定 3 个月,责任护士固定 1 个月轮换,其余的护士参与轮转 P 班及 N 班。

(4)AP 班均有组长质控,组长做到连续管理病人。

(5)夜班护士管理病人不连续,按 12 人 6 组倒班计算,一个月至少有 5 次 N 班,加上出夜班休息,也就有 15 天无法管理病人。

(6)电脑班、加药班无法参与自己病人的治疗护理。本院排班方法虽不算是最好的,却是目前比较适合的,仅供参考。

2. 排班中注意事项

排班中注意事项: 一,责早即为连班,上午仍分管自己的责任组,中午连班,上班时间为 8 : 00 ~ 16 : 00。二,中午时段忙,可让机动护士上连班,责任组长下午顶替缺口的责任组。小夜班忙的情况下,可由一位责任组长连小夜班。三,电脑班相当于办公班,主要负责过医嘱、领药、发临时药、接待新病人并分配给责任护士等。四,责任组长轮流星期天休息,保证星期天护长不在时有高年资护士在。

以下 为 30 张病床 12 护士的每周护士排班表。

上午分 3 组:责 1 : 1 — 10 床,责 2 : 11 — 20 床,责 3 : 21 — 30 床。下午分 2 组:责 1 : 1 — 15 床,责 2 : 16 — 30 床。

(分组原则上尽量上午管责 1 组的还是责 1 组,这样下午还是会分管自已的病人,只是多加几张另一组的病人,责 2 组也是一样)。

四、人员不足时如何责任到人排班

遇护士配置不够时,人手不足,应当积极争取加人;同时,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排班,是护士长的基本能力和工作职责;护士长每天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将病人分配给每位护士,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只要每班有 3 个以上人,就要有明确的分工。

(一)人少,责任护士不能固定的排班原则

确保每天白班上班护士在 3 人以上,不论床位多少,都可以应用责任到人的排班模式(包括上夜班后倒到白班的护士)。若人员足够,可以固定责任护士,若护士无法固定人上白班或只有 1 ~ 2 个人上白班,如何固定责任护士?

我们医生都是固定拿自己病人的,他们也倒夜班的,但只要上白班,他们依旧负责自己的病人,护士也可以这样,只要上白班就负责自己的那组病人,作到责任护士相对固定就可以了。

(二)责任护士相对固定、检查也要人性化

责任护士的排班应做到相对固定。对于检查一定要全部固定责任护士的做法,只适合人员配备充分的医院,检查标准也不应将责任护士完全固定,做为绝对要求,做到相对固定,既这位护士只要上白班就负责自己那组病人就可以了。

(三)人手不足的前提下,首先应确保病人安全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6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生经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之后,为其提供一个把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1]。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其中的护理学生是否也能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形成优质护理服务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护理学生是我们护理的未来,从幼苗开始抓起,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才能不断壮大。下面就如何将优质护理服务植入我们的临床护理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对护理实习学生的综合评估

护理实习学生来自不同的院校,且包括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有所不同,对临床护理带教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在实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其心理状态,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个性特征,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设想,期望值等并设置临床教学环境量表包括个性化、创新性、专注性、人性化、任务明确性、满意度六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最大程度地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2.规范系统的临床教学目标的制定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临床护理要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即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施护理程序时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理解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其成为独立、有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所以在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要有规范系统的教学目标,带教老师要有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经验,使实习学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学习中的重要性,老师带教有依据,学生实习有方向,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培养。临床教学是将现代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临床教学目标应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场所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使师生共同以此为依据,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临床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学生看老师如何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以逻辑的严谨性来体现科学的严肃性,而护理实践则在大量的现实变量中自我变通,创造性发挥教学的规范化和虚拟化,在实践中被经验和应用型操作所改变。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模式应将护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激发同学兴趣;开座谈会,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和感受;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优质护理服务中有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4.临床带教老师的重要作用及要求

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带教老师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优质护士是临床带教老师的首选,合格的带教老师能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品格因素包括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护理教师优秀的品格可影响和感染每位护生。是激发和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段,可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才能的临床带教老师能解决各种难题,使人产生敬佩感。掌握丰富知识和技术的临床带教老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因为由知识构成的影响力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在优质护理服务的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同时老师要对对临床护理学生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其个人的感受,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2],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5.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

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和对护理学生的评价。对临床带教老师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目标是建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具体包括关注护理实习生的强度,护理临床教学中每项工作(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质量,对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肯定临床带教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使护理教学质量呈阶梯式上升。

对护理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层面,包括书面考试、技术操作、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以及自我批评,老师评价,患者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沟通能力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努力的方向。

6.临床护理教学的反馈

对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反馈采取积极的措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对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进行全程督导,对于提出的反馈意见及时讨论,找到解决方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开展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座谈会,学生出科小结会,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使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双赢。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有利保证,是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取得成功的保证,通过对护理学生的综合全面的评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秀称职的带教老师的培养,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实习生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方面的培养会不断得到提升,真正了解护理工作是“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工作[3]。

参考文献:

[1]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65.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PICC置管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35~65岁。观察组男32例, 女18例, 年龄34~64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 (1) 制定PICC护理路径。建立PICC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按照相关的准则制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由置管护士和责任护士向患者填写临床路径落实单, 将表的具体内容及预期目标解释给患者, 将各项具体的护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护士长及其组长要及时检查患者措施的落实情况[2]。 (2) 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让患者熟练掌握置管操作的具体流程及标准, 让护理人员规范地进行PICC置管换药。 (3)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具体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沐浴指导。 (4) 定期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及时了解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 感染1例, 导管堵塞2例, 静脉炎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感染8例, 导管堵塞9例, 静脉炎10例, 导管脱落5例, 渗出或血肿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PICC置管应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护士进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使用及维护导管、并发症的观察及其预防、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等都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近年来, 各个医院的年轻护理人员大量增加, 通过PICC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 可以帮助年轻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PICC专业护理技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护理活动就变得更加程序化和标准化, 这就使得护理人员清楚地了解每天的工作重点内容, 有严格护理标准, 有健康教育内容, 有严格的时间框架, 有清晰的护理目标, 即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护理工作, 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 规范了护理的行为[3]。同时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工作, 就不会遗漏护理项目, 使被动护理转变成了主动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能明显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能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执行依从性;与此同时, 还方便护理管理者进行各项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最大程度上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除此之外, 临床护理路径将患者放在首位, 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 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心与鼓励。本研究用临床护理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 有效地控制了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身体痛苦, 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与压力,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参考文献

[1]严正蓉, 唐晨曦.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 2013, 25 (8) :1264-1265.

[2]黄秀春.临床护理路径在实体肿瘤化疗患者PICC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吉林医学, 2016, 59 (2) :460-462.

[3]彭云辉, 陈霞.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8) :1127-1128.

[4]李玮虹.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PICC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15) :236-237.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化疗符合PICC适应证癌症患者2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化疗方案、文化程度等指标无差异。观察组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43~71岁,平均(64±7.1)岁;对照组中,男80例,女60例;年龄42~74岁,平均(65±6.2)岁。均以肺癌、肝癌、胃癌为主。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进行护理,评估预穿刺的血管,按操作流程置管,置管后予以常规护理方法[4]。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观察组主要流程如下:①在置管前需对患者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基本状况、凝血功能、血管及穿刺周围皮肤情况。与患者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置管前向患者宣教置管的相关知识及患者术中需配合要点。③护士按7步洗手法洗手。指导体位,按照无菌技术行穿刺,速度要慢,重视患者的感受;当置入15 cm时,嘱患者头偏向置管的一侧,同时按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包扎按压30 min以上;通过X线平片检查以确定导管前端位置;嘱患者1日内禁止肘部的任何活动。④置管12 h后嘱患者活动置管侧肢体,在肩部与透明贴膜之间局部湿热敷20 min,每日4~5次,持续1周,可减少因置管引起的肢体肿胀、疼痛、静脉炎的发生。⑤置管术后第1天,护士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给予小换药,更换新的输液接头及贴膜,更新时间、管外露出的刻度及操作人姓名。在使用前后脉冲式冲管。⑥置管术后第2天,护士指导患者手部活动、前臂内、外旋运动,将手臂平举至与肩同一水平,手握紧,再慢慢松开,重复3 0~4 0次。⑦置管术后第7天,护士更换新的输液接头及贴膜,更换时间、管外露的刻度及操作人姓名。以后每7 d换1次肝素帽及贴膜,如贴膜被污染、脱落、潮湿时应及时更换。⑧患者离院前护士发给PIC护理卡,告知PICC护理注意事项。定期随访、监测、告知导管护理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进行对比:

见表l。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及对照组置管时间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进行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阻塞、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评分分别为(81.6±2.4)分、(96.4±3.2)分,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NP是横跨多学科的新式护理方法,以入院时间为横轴,以患者检查、诊断、治疗、护理方法、活动、饮食、出院随访等为纵轴,制定一个观察表,详细记录各种护理结果[5]。这种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有计划性、预见性的开展护理工作[6]。患者愿意主动参与到疾病管理中,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CNP模式对化疗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使工作更加规范,如术前评估患者的全身基本状况、凝血功能、穿刺的血管及周围皮肤情况,选择最佳的穿刺血管,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的护理中,按照CNP的模式实施,减少了护理失误和漏项。CNP模式中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其中观察组导管阻塞、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NP模式下,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的内容依次分项进行PICC的宣教、指导和实施,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不同个性需求,给予个性化的临床疾病护理及心理护理,不仅可明显缓解患者因置管和疾病引起的焦虑、紧张的不良情绪,还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CNP增加了与医护的交流和护患的沟通,提高了医护配合,增强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

与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癌症化疗患者PICC护理中,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体现了护理的知识价值,同时降低医疗费用,优化人力资源,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团队协作及患者满意度,对癌症患者及PICC适应证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在癌症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工作中,观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方法 选取癌症化疗患者且行PICC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癌症化疗患者PICC护理工作中,可明显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同时可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癌症患者及其他应用PICC患者的护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癌症,化疗,外周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等.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40.

[2]覃谦,陈丽菊,文燕舞,等.ITAP和IPCC在肿瘤患者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并发症比较和临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0):843.

[3]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等.临床护理路径与护士分层级管理联合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933.

[4]高健,张菊芬,尚进,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效果的M e t 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01.

[5]曾祥凤,周友兰,蒋春燕,等.临床护理路径在10 0例IP C C中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1665.

[6]王秀霞,陈月琴,刘淑霞,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1):69.

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2012年我院收支的肿瘤患者, 共60例, 其中有34例男患者, 26例女患者, 年龄24~72岁, 平均年龄 (47.8±7.9) 岁。全部患者中有20例肺癌、16例结肠癌、14例肝癌, 5例脑肿瘤。5例淋巴瘤。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1) 静脉的选择。置管的位置以贵要静脉为主, 因为贵要静脉相对直且粗, 置管过程中比较容易, 并且相对其他静脉, 贵要静脉中的静脉瓣也比较少, 有利于置管。在置管时要求患者手臂垂直于身体, 之后穿刺贵要静脉便可以进入上将静脉, 这种手段的置管成功率较高。除此之外, 还可选取头部的静脉和肘部中间的静脉等, 但相对成功率要低于贵要静脉[2]。 (2) 插管的测量。临床中插管的长度需取平均值, 左侧上肢测量是 (41.28±3.86) cm, 右侧上肢测量是 (39.45±3.86) cm。精确的测量方法是:将手臂顺身体一侧伸展与身体外侧垂直, 在预计穿刺的点为基准, 以静脉为中线, 测量至腋窝处, 从腋下一直测量到人体右侧的胸锁关节, 再测量到第3肋骨的问隙。另外需要对两臂上臂的围度进行测量。 (3) 置管的具体操作。首先对预计穿刺位置及穿刺点半径20 cm内进行常规的消毒, 置管的工具与设备进行消毒, 包括手套、毛巾、管道等, 均应运用生理盐水进行消毒。之后制作导管, 按照操作前插管测量的长度进行。第三步即使开始金慈宁宫穿刺, 应用插管鞘进行, 穿刺的重点在于进针时的角度, 要求是在15°~30°, 紧密的观察插管, 出现有回血情况发生时进行略微的进针和送鞘, 完毕后撤出。接着把导管完全送入至测量位置, 然后撤出插管鞘及导丝, 安上肝素帽进行封管, 封管应用肝素盐水并且正压进行并且固定导管。最后一步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清理[3]。

1.2.2 分析方法:

给予60例肿瘤患者运用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方法治疗, 对其临床中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在应用PICC技术之前有35例见效, 有效率为58.3%, 有16例患者感染出现程度不同的并发症, 感染率为26.7%;在应用PICC后, 有52例患者见效, 有效率为86.7%, 有4例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或轻微的并发症, 感染率为6.7%。说明肿瘤患者在应用PICC技术后, 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升, 患者的感染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

3 讨论

3.1 肿瘤临床护理的PICC应用:

由于肿瘤疾病在临床中特异性, 肿瘤患者一般体质较弱, 并且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而常规的肿瘤治疗中, 患者需要进行长期化疗, 并且运用高浓度的刺激性药物, 而在药物的输入中还要实施长期的静脉穿刺[4], 加重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痛苦。另外, 常规的化疗药物和输液会造成外周血管的损伤。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PICC的置管技术, 是将导管深入至上腔静脉, 能够很快的对药物进行分解和稀释, 并且进行药物营养的传送, 减轻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 同时保护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减少了患者的治疗痛苦。

3.2 对并发症及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临床实施穿刺会给患者引发多种并发症, 而PICC的临床中发证常见于导管的堵塞、静脉炎、感染等。 (1) 导管堵塞。出现该并发症的原因有:临床PICC置管中不规范的封管, 造成血液的逆流;在导管采血后未实施规范的冲管;导管的寿命过长;导管在血管内的压强过大;导管出现打折;患者有高血脂或者是血液浓度过高, 造成血液中有过多的栓子形成;药物的分子过大, 与输液的进程不匹配, 造成药物的堆积堵塞导管。预防和解决方法是找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方法:保证导管内是保持正压的状态, 并且在封管时注意正压封管[5];规避在导管中采集血液样本;注意记录观察置管的时间, 及时更换;若需长期的置管, 则应采用低分子的药物。避免出现血栓的形成。 (2) 静脉炎。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在穿刺过程中推进过快, 造成血管的损伤;多次置管, 造成血管损伤;导管的选择不适;穿刺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等。预防和解决的方法:在导管选择方面, 依据个人情况选取弹性及粗细适中的血管及导管, 送管过程中操作规范, 注意置管后的辅料更换。 (3) 感染。出现感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在穿刺过程的操作中或者是置管成功后没有规范的消毒消炎步骤, 引发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的问题;患者自身免疫力差;患者在置管后未进行正确的护理, 包括伤口未称帝清理, 敷贴不牢固。预防和解决的方法有:给予患者紧密的消毒操作;严格按照辅料的标准进行护理;保证辅料及伤口的清洁无菌;给予患者及家属足够的健康教育[6]。

综上所述, 在肿瘤患者治理护理中, PICC技术的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是在临床肿瘤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本文60例患者的实践应用中, 总有效率达86.7%, 明显高于应用前, 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7%, 说明PICC技术是一种有效提升疗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 其实用性及安全性强将在肿瘤护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前景。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临床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2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随即选取60例患者, 给予临床应用PICC置管技术, 对该60例患者的护理过程及资料进行总结, 探讨分析PICC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肿瘤患者在应用PICC技术后, 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升, 患者的感染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 PICC技术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是在临床肿瘤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技术, 其实用性及安全性强将在肿瘤护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置管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祥云.PICC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 2011, 30 (3) :197-198.

[2]黄芳艳.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概况[J].右江医学, 2006, 34 (3) :232-233.

[3]卢敏, 姜月秋.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8, 17 (2) :312.

[4]王敏, 贾月霞.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2) :401-402.

[5]熊淑霖, 程薇, 张丽.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4) :186-187.

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40例,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 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但依据病情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笔者建议选用PICC导管。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的导管为美国巴德和BD导管, 它们是硅胶材料, 质地柔软, 与人体亲和力好, 对血管刺激性也比较小。通常是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 如病情需要和治疗需要的情况来选择适患者的导管。在静脉的选择上, 笔者所在科室患者基本都选择的是肘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2 PICC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PICC留管时间约为1年。在国内, 殷利等[2]将血管超声检查应用于PICC置管的血管评估中,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郭丽娟等[3]在患者行PICC置管术前, 使用超声对患者的静脉情况进行探查, 简化了操作流程, 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有研究显示, PICC的应用可能引起并发症, 如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 (或缩进) 、导管异位、血栓形成等[4]。

2.1 导管堵塞

2.1.1 原因 (1) 错误的封管方法; (2) 输入液体浓度过高, 如:脂肪乳等; (3) 导管打折。

2.1.2 预防措施

置入PICC导管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肝素钠一支稀释液, 抽取10 ml (25 U/ml) 冲管;每次输完液体后, 采用脉冲式方法用肝素钠稀释液10 ml冲管。如果输注脂肪乳剂, 应4 h冲管一次。血制品输注完成, 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冲干净后再用肝素液封管。在不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确保PICC导管通畅, 避免打折。

2.1.3 处理方法

嘱患者手臂左后上下活动, 检查手臂活动对液体滴速是否有影响。观察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折叠、弯曲。使用尿激酶处理堵塞时, 先取下肝素帽, 预冲好三通接头, 三通接头一头接液体, 另一头接尿激酶, 另一接头接空的20 ml注射器, 先使导管与侧臂相通, 抽注射器的活塞, 再使三通两个直臂相通, 利用负压使尿激酶溶液进入管内大概0.5 ml, 15 min后回抽, 将导管中的液体和溶解的血液抽出。再用20 ml生理盐水, 采用脉冲方法冲洗管道。

2.2 穿刺点渗血、水肿

2.2.1 原因 (1) 患者凝血功能差; (2) 穿刺的手臂活动过度; (3) 穿刺针比较粗。

2.2.2 预防措施

依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穿刺针。置管前做凝血功能检查。穿刺结束术后进行局部压迫止血, 时间约为15~30 min, 24 h内限制患者手臂活动。对于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局部进行压迫止血的时间应当延长。

2.2.3 处理方法 使用凝血酶, 再用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2.3 血栓形成

2.3.1 血栓形成的原因 (1) 血液高凝状态; (2) 血流迟缓。

2.3.2 预防措施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操作前, 多跟患者沟通, 缓解其焦虑的心情, 防止患者因为情绪紧张而引起的血管痉挛, 以致于穿刺过程困难, 影响置管操作的进行。 (2) 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动作轻柔, 尽量一次到位, 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3) 在穿刺过程中, 要让患者穿刺的一侧上肢保持尽量外展, 与身体呈90°, 当PICC导管头端到达患者肩部时, 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 呈90°, 并将下颌靠近肩部位置, 这样能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 (4) PICC置管后的注意事项:①注意保暖, 置管侧的上肢不能活动过度, 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液回流, 增加血栓形成;②多多巡视, 避免插管侧肢体受压;③多观察, 当置管侧肢体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及时通知护士, 尽早处理。

2.3.3 血栓的护理

如果血栓形成, 应立即行血管造影或者多普勒超声检查, 确定为血栓后, 再与血管外科联系, 利用PICC管将溶栓药物作用于栓子处, 边溶栓边拔管, 并与患者多沟通,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 心理护理:护士向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进行溶栓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更好的配合各项治疗。 (2)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7~14 d, 并且抬高患肢, 呈20°~30°, 促进患者的血液回流, 并且每天测量患肢及健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臂围, 观察患侧肢体肿胀情况, 并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等, 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3) 观察出血倾向, 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小板等相关检验指标。史苏霞等[5]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 得出定期行超声监测来保证导管尖端处于正确位置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 静脉炎

2.4.1 原因 (1) 所置导管比患者静脉血管粗; (2) 所输的药物刺激性较大。

2.4.2 预防措施

置管前进行患者穿刺血管的选择, 并进行相应型号导管的选择。一般首选肘正中静脉, 然后是贵要静脉, 穿刺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输入刺激性药物时, 可用硫酸镁进行湿敷。如果在封管前输的刺激性药物, 要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2.4.3 处理方法

发生静脉炎后, 应放松肢体, 抬高患肢, 患侧上臂进行湿热敷。如果不慎发生导管脱出, 脱出部分不要再送入血管, 防止局部皮肤感染, 引起静脉炎[6,7]。

2.5 导管异位

2.5.1 原因 (1) 是患者置管一侧的肢体活动过度; (2) 贴膜没有固定好; (3) 更换贴膜手法不当导致导管脱出。

2.5.2 预防措施

告知患者穿刺肢体不能过度活动。将导管固定稳妥, 做到班班交接。每周固定时间检查并记录导管外露部分的长度,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更换贴膜方法要正确, 避免将导管拔出。

2.6 导管断裂护理

如果发现导管断裂, 嘱患者卧床休息, 并固定好导管。将导管断裂部分尽快取出, 并拔除导管。

2.7 导管渗漏

导管发生渗漏主要是由于锐器划伤所致。对于它的护理, 在使用PICC导管时应远离锐器物品, 以防导管被划伤。一旦发生渗漏需在无菌条件下, 在渗漏的导管上端剪掉导管, 并接上减压套筒和路厄式接头, 并使用可来福接上输液接头, 采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再妥善固定好导管与贴膜。

3 日常护理方法

输液前应用10 ml以上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方法冲管, 输液结束后, 采用同样的方法冲管, 并使用肝素正压封管。在输入黏滞性高的药物及容易发生反应的药物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将管道冲洗干净后再接其他液体。在输液过程中, 及时观察, 如有液体不滴等现象, 及时查明原因, 给予处理。对于PICC导管的维护, 是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更换贴膜、更换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等。应当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贴膜无卷边等现象, 如果置管处有红肿, 或者贴膜有卷边等现象应当及时更换贴膜。

4 结果

4.1 留管时间

40例患者中, 带管最长201 d, 最短为62 d, 平均留置时间为153 d。其中1例患者右臂置管6 d后出现红肿、发痒等过敏症状, 经过抗过敏处理后症状加重而拔除导管;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堵管症状而拔管;1例患者出现导管脱出, 余35例完成治疗周期。

4.2 出现并发症

发生静脉炎1例, 占2.5%;过敏反应1例, 占2.5%;导管堵塞3例, 占7.5%;导管脱出1例, 占2.5%。其余患者留置PICC导管期间, 均没有并发症发生, 保证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5 讨论

PICC导管为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方便, 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PICC适用于需要高营养、化疗等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采用正确的冲洗导管后应用正压封管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 避免导管堵塞, 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8,9,10]。PICC在治疗中不应作为最后采取的方法, 而是作为首选方法来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患者留置PICC导管, 需要长期不间断的护理, 并注意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所以要求护士在PICC导管的护理中,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做到无微不至的维护。

摘要:目的:总结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使用PICC导管的40例患者, 对置管期间发生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在留置PICC导管期间, 发生静脉炎、过敏反应、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保证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正确进行导管维护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地预防导管堵塞和导管脱出, 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时间。

关键词:PICC,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红, 卢慧芳, 李瑛, 等.PICC护理门诊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4) :297.

[2]殷利, 肖红英, 江群.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56-157.

[3]郭丽娟, 张媛媛, 赵晓玉, 等.超声在PICC血管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11C) :3048-3049.

[4]顾建芬, 董钰英, 沈敏, 等.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 :47-48.

[5]史苏霞, 周立, 岳立萍.导管尖端位置对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2C) :479-481.

[6]王钢花, 王波.PICC导管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3) :114.

[7]薛巧茹.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6) :101-102.

[8]任国琴, 俞萍.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4) :112-113.

[9]苗娜, 何丽颖, 张春艳, 等.PICC置管术后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5, 36 (1) :142-143.

上一篇:分布式模拟下一篇:金融控股管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