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同意书

2024-04-10

PICC置管同意书(通用8篇)

篇1:PICC置管同意书

巨鹿县医院内三科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知情同意书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患者因病情治疗的需要,拟行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前需病人及家属了解导管的适应症、优点及穿刺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 一 适应症 病人外周静脉穿刺有困难,难以维持1周以上输液者。静脉输入一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化疗药、大剂量补钾、肠外营养等。

二 优点 病人活动方便,可保证基本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自如,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3 创伤小,感染机会少,可长期保留在血管内。

4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静脉炎和渗液造成的组织损伤的发生。

三 并发症 少数病人因个体差异、血管变异,可能出现穿刺失败。少数病人可发生导管异位、脱落、脱出、断裂、血栓栓塞,个别病人不能耐受置入的导管而致治疗中途拔管等情况发生。少数病人可发生局部不适、皮疹、出血、血肿、血管损伤、感染甚至溃疡。4 少数病人因术中精神紧张而发生心脏血管意外、异物刺激导致心律失常、静脉炎、血栓形成,部分病人可发生其他周边组织损伤,如:血、气胸等。

上述情况出现,医生会积极采取救治措施,多数经治疗可恢复,极少出现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四 导管费用

此项费用根据医保有关规定报销。

请患者或家属了解以上情况,确认同意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并接受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签字后生效。

患者或家属:

与患者关系:

家属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年**月**日

篇2:PICC置管同意书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知

情同意书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入院日期:

目前诊断:

拟定操作方式: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根据病情,病人需要进行上述操作治疗,由于操作具有高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医师不能向您保证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操作中和操作后可能会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这些并发症和意外是目前医疗条件和水平尚难以避免克服的,现告知家属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一、适应症:

1、病人外周静脉血管穿刺有困难,难以维持1周以上输液者。

2、静脉输入一些对外周静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化疗药、大剂量补钾、肠外营养等。

二、优点:

1、保护病人外周静脉,可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输液带来的痛苦,是重要输液途径之一。

2、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少静脉炎、渗透性组织损伤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3、创伤小,感染机会少,可长期保留在血管内。(约数周或数月,最长可达一年)

4、病人活动方便,可保证其基本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自如,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PICC带回家并且可以在其他医院或家中给药。

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病人因个体差异,血管变异等原因,可能出现送管困难或穿刺失败。

2、极少数病人可能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神经损伤、空气栓塞;或因术中精神紧张、异物置入而发生心律失常。

3、病人置管后可能发生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感染、易位、断裂、滑脱、堵塞、血栓栓塞,个别病人可能因不能耐受置入的导管而导致治疗中途拔管等情况发生。

4、PICC导管在静脉内及皮肤外的移动会导致导管尖端达到心脏、PICC破裂可能会使碎片在静脉内移动。

5、病人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不适,例如皮疹、肉芽组织增生甚至溃疡。

6、液体渗出,局部组织坏死。

7、上述情况如出现,医生会积极采取救治措施,多数经治疗可恢复,极少数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以上各项已告知患者及家属(或单位)代表。患者及家属或单位对以上情况表示完全理解,愿意承担各项风险,同意以上操作,并在本记录单签字认证。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全权代表意见:

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

与病人关系:

谈话医生签名:

主治医生签名:

篇3:PICC置管同意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的PICC置管术患者中随机抽出40位患者, 全组患者均为女性, 20例为A组使用“肉眼观察”、20例为B组使用“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 手术年龄10例30~40岁、20例31~50岁、10例50~60岁, 全部无术后并发症, 皮肤完整性好, 基本情况好, 血管弹性好, 无传染病, 无感染症状, 无出血倾向, 均适合穿刺。疗程8例为4程、22例为6程、10例位8程。固定两位资深护士置管。

1.2 研究方法

从置管过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感染率、折管率、舒适度做比较分析。对4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通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维护期间感染率、折管断管率、舒适度、影响美观度进行调查。分别各穿刺20例, 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置管护士为固定一组资深护士, 记录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如一次未成功, 记录其置管成功的穿刺数。对比易感染率, 其中易感染率又分为化疗期间仅感染一次和一次以上感染, 记录多次感染患者的治疗次数及方法。观察记录两种方法的折管率, 对于折管现象, 记录折管时间、位置, 同时对全组患者进行舒适度调查, 包括置管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影响美观的程度, 百分比越高越满意。

1.3 随访

对被抽出的40例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 随访至2014年2月, 内容包括拔管后置管侧手臂的预后情况, 有无水肿、感染、活动度。

2 结果

观察B组患者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 B组患者感染率和折管率明显低于A组, 因此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更优势。见附表。

3 讨论

3.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临床应用PICC置管术的主要并发症为血栓、静脉炎和感染[5]。因其在静脉内走行较长, 途径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 左右无名静脉等汇合处, 最终达上腔静脉, 故有时在静脉汇合处产生导管异位现象, 即导管导入颈静脉或对侧无名静脉等[6,7]。超声检查科清晰的显示出血管的深度, 官腔是否狭窄及血管壁结构, 可有计划地选择导管的型号、穿刺角度、穿刺部位。避免了反复穿刺所至的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血管壁的损伤, 从而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8]。置管后用B超直接观察颈静脉, 可及时调整导管, 不受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B超下能够清晰的看到动脉的位置, 除了提高穿刺率, 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动静脉伴行图像, 提高了安全性。

3.2 维护期间感染率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期间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由于反复送管摩擦血管壁, 血管过于狭窄, 固定不妥当, 导管随着运动在血管内与血管发生摩擦引起[9]。而穿刺口感染则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伤口渗血、出汗、反复摩擦、暴晒、化疗期间抵抗力下降。“肉眼PICC置管术”的置管位置在前臂, 其暴露机会更多, 尤其是女性, 日常家务, 油烟、水等很容易污染到PICC置管, 夏季阳光暴晒, 而前臂活动度大, 贴膜易脱落;“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置管位置在上臂, 有衣服遮盖, 暴露范围小, 不易被污染, 且上臂活动度相对较小, 贴膜容易固定,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感染率。

3.3 折管现象

PICC置管固定位置长期反复弯折, 很容易断管, 如果发现或固定不及时, 管子痕可能缩入心脏, 甚至造成患者突然死亡, 是最危险的致命因素。“肉眼PICC置管术”管端位于肘窝以下, 反复抬举前臂, 加大了折管的发生率, “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管端位于肘窝以上, 既不影响活动, 也不易发生折管。

3.4 置管后舒适度

“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穿刺位置位于肘窝以上, 不影响手臂弯曲, 穿衣服易被衣袖遮盖, 不影响美观, 且前臂皮肤薄嫩, 长期贴膜易发生过敏、水泡、瘙痒, 给患者带来很大不适, 甚至影响工作和睡眠, 而肘部以上相对症状较轻, 患者普遍满意。

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肉眼下PICC置管术”相比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率低、不易折管、舒适度高的优点, 适合广泛用用于乳腺癌化疗病人。

摘要:抽取40例行PICC置管术的乳癌术后患者, 20例为A组使用“肉眼观察”、20例为B组使用“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 进行观察、跟踪、随访, 对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日常维护、舒适度做比较分析, 结果 B组患者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 B组患者感染率和折管率明显低于A组, 因此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更优势。“B超下引导下PICC置管术”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率低、更舒适美观, 易被患者认可, 适合今后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的普遍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PICC置管术,B超

参考文献

[1]郭丽娟, 张鸿雁, 赵晓云, 等.超声技术在预防PICC所致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3) :33-34.

[2]潘农, 站薇薇, 孙晓敏, 等.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响学杂志, 2005, 14 (11) :870-871.

[3]胡志萍, 李小宁.PICC管99例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5) :638-640.

[4]罗飞燕, 李键鸿, 梁洁珍.癌症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J].现代护理, 2006, 12 (13) :1250-1251.

[5]安友仲, 李军, 王月.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0, 8 (1) :72.

[6]宋敏, 赵红, 乔峰.1例PICC置入2次2处异位的处理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5, 24 (7) :387-388.

[7]刘津秀, 高玉芳, 王秀荣, 等.床旁超声在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7) :58-59.

[8]朱军容, 何冰, 姚翠军.PICC在60例小儿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2 (17) :3.

篇4: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PICC置管术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37-01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内科现在常见操作技术,可有效保护肿瘤患者的浅静脉,减少化疗药物渗漏事件的发生,为特殊药物开辟新的静脉通道,便于持续静脉用药及时化疗的开展等。同时其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等优点[1,2]。作者近15年来对PICC置管后的患者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有效地减少了置管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将置管后的护理工作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放疗病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53岁。其中脑胶质瘤23例,肺癌脑转移10例,宫颈癌8例,鼻咽癌6例,食管癌3例。留置时间最短的35天,最长的达260天,平均147.5天。导管置入长度40~50cm,平均45cm。其中1例带管出院后未按时封管而堵塞拔管,2例出现刺激性静脉炎,经金黄散外敷后继续留置,其余均因为治疗结束而拔管。50例PICC置管患者均未发生药物渗漏。

1.2 操作方法。

1.2.1 用物准备。材料选用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内含硅胶导管一根,可撕裂式套管针。另备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止血带、碘伏、胶布、20ml注射器、敷贴、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

1.2.2 患者体位。平卧位,暴露手臂外展90°。

1.2.3 选择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1.2.4 置管。根据患者身高测量所需导管长度,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为上臂中段至前臂中段20cm,连续消毒3遍。铺无菌巾,扎止血带,戴无菌手套,用带有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和可撕裂鞘一起向前送,直到进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固定好管鞘抽出穿刺针。通过管鞘置入导管,速度宜缓慢,以免损伤静脉瓣。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让病人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顺利进入上腔静脉。在到达预定长度时,停止插管,向回拔出管鞘,握住侧翼将鞘完全撕开,抽出导丝。用注射器通过导管抽回血,以确认导管在静脉内。安装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用稀释肝素液(NS 250ml+肝素钠12500u)正压封管,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止血。固定体外导管,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胶布固定。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PICC置管的必要性、优越性,同时说明在置管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1.2 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患者及家属通过后,把知情同意书给患者本人签字,将复印件给患者,使护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为PICC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据,严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2.1.3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向患者交代置管前应先洗澡或清洗穿刺侧肢体,并保持情绪稳定。协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确卧位。平卧,头偏向对侧,戴口罩,是保证穿刺、避免感染的重要的因素。

2.2 术中护理。

2.2.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证穿刺室整洁和消毒合格,穿刺护士对穿刺处皮肤用碘伏消毒3遍,以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2.2 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协助穿刺护士應观察患者,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局部出血或其他的不适时,均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应立即停止穿刺并予相应处理。

2.2.3 置管固定。置管成功后用透明敷贴覆盖,并注明置管时间、长度。X线摄片提示:导管末段到达上腔静脉第三~四肋间,用125U/ml肝素盐水封管,接肝素帽,方可接输液器输液。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常规护理。①每次输液前观察导管固定是否定位,严防导管拖出。②每日进行输液接管时,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肝素帽,然后用>10ml注射器推入0.9%氯化钠溶液20ml,方可进行常规输液。③加强置管处皮肤的护理。夏季一般每周2次更换贴膜,其他季节可适当延长更换时间,但不应超过7天,若发现透明敷贴内皮肤红肿、渗液或渗血,应及时更换而不拘天数。更换贴膜方法如下:用0.5%安多伏以置管为中心螺旋式向外消毒皮肤,范围>7cm×7cm,待局部干燥后,贴上新贴膜。

2.3.2 术后封管要点。①保证导管内有液体充盈,输液后封管时应注意使导管全程均有抗凝剂。一般操作如下:抽取稀释肝素盐水5ml正压封管,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封管液余0.5~1ml时边推边退针,以保证管内正压,避免导管尖端形成血栓。②当导管发生布冯阻塞时,可采用尿激酶1000u/ml3~5h,待血块松动后用力回抽,切忌将血栓推入血管内。

2.3.3 输液护理要点。①因上腔静脉压力较周围静脉压低2~4cmH2O,血容量不足或深呼吸时可降低至0甚至负压,易使空气进入形成气栓甚至突然死亡。所以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更换补液或封管,严禁液体流空。②静脉推注药物时也应脉冲式方法。③输入脂肪乳剂或卡文时不可放在最后1瓶输入,并每4小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1次,血浆或血制品因可形成纤维粘连阻塞导管,输注前后均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并更换肝素帽,正常情况每周更换肝素帽1次。

2.3.4 其他。①尽量不要从置管内抽血化验,因肝素可稀释血浆造成检验误差。当外周静脉穿刺存在困难而需要从留置管抽取时,切忌应除去适量已稀释的血液。②严防肿瘤患者自行拔管。有些恶性肿瘤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会将置管自行拔除。为此,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细心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严防此类事件发生。

总之,PICC置管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痛的静脉给药途径,减轻患者的穿刺痛苦,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治疗依从性[3,4]。只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和上述护理要点进行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地防止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毛毛.倪冀一.陈玲 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4-845

[2] 张振香,刘訚訚;刘世平等.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7年护理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23

[3] 杨静.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09,24(6):738-739

篇5:PICC置管的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的静脉,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学药物对血管刺激、插管快速方便、经济实用、可用于所有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其操作安全、可有效方便维护、创伤性小、降低感染率、留置时间长。若想置管有效时间长及留置成功,采取积极有效、高效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PICC、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市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男患者4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中包括21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盆骨折患者、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3例胃癌患者、4例急性坏死性炎症的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8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依据其自身情况保留置管时间在3~60天不等,平均保留PICC时间为30天。(2)方法

穿此前准备好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2副、0.9%氯化钠溶液500ml、20ml注射器、透明敷贴、皮肤消毒液、抗过敏无菌胶布、皮尺、止血带、2%利多卡因1ml注射器、弹力或自粘绷带。评估并选择静脉:常在肘部,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为顺序选择。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协助患者采取平仰卧位、暴露穿刺区域、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度,确定穿刺点并测量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根据上臂皮肤及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点,皮肤完整、静脉弹性佳时易于穿刺成功。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间隙的长度即为预置达上腔静脉的长度。如将此长度减去2cm,即为达锁骨下静脉的长度。在肘窝9cm处测双臂臂围并记录,然后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且每次消毒方向与上次相反,待干,建立无菌区以防感染。预冲导管,系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方向位于穿刺部位),穿刺前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15°~30°进针,见血后立即放低穿刺针以减少穿刺角度,再推进少许,以保持插管鞘留在血管腔内不易脱出。松开止血带,右手保持钢针针芯位置,左手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并用拇指固定,再用左手按压并固定插管鞘上方的静脉以减少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再缓慢送管,抽回血,撤出插管鞘及支持导丝,修剪导管长度,安装连接器,冲封管后固定,再进行X-线确认,记录相关信息于PICC维护单护理病历中,后进行导管维护,并告知家属导管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结果

70例患者,3例出现导管异位,1例堵管通过冲管溶栓后再次通管,无1例发生感染。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置管优点、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PICC置管以取得病人理解和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里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评估穿刺血管,选择穿刺部位。

3.2 置管中护理

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暴露需要充分,在置管中安抚患者情绪,嘱咐其不要紧张,放轻松,在置管中不要活动。对于浮躁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3.3 置管后护理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能有效的维护导管、方便,以便减轻病人痛苦。穿刺后24小时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末鞘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拍片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24小时内第一次更换敷料。参血较多时用明胶海绵减少穿刺部位渗血以预防感染,抬高置管侧肢体并指导握掌运动以预防置管侧肢体肿胀,严密观察PICC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或硬结,经常观察PICC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置管24小时后给予换药一次,以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更换频率。被污染、出汗多、潮湿、松劲时应及时更换,换药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拆除原有贴膜,严禁牵动导管,导管的体外部分完全至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粘于导管上。严格交接班,观察PICC置管置入深度,维护日期及输液接头,肝素帽是否牢固,并用PICC维护贴写明置入深度、维护日期,贴于患者床头,以便维护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基本情况。PICC导管每周维护1~次,患者携带PICC维护本及时有效的维护消毒,包括局部消毒、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及导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当敷料出现卷边或者潮湿时及时更换。给药前后冲洗模式:给药前,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给药后,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稀释肝素液3~5ml,正压封管,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药,不可暴力冲管,勿用注射高压泵推注造影剂,输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再接其他输液,拔出导管时不可用暴力,如遇阻力,热敷20~30分钟再继续拔管。3.4 置管后宜教护理

病人置入PICC导管后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如吃饭、洗漱、开车、写字等,带着PICC导管的半臂适当抬高,避免提过重的物品,避免做引体向上、举哑铃、持重锻炼、跳绳、打球,肩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大范围活动。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避免盆浴、泡浴、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方式。淋浴钱用塑料保鲜膜环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粘紧,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血管。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可以用透气性好的女式丝袜改装成袖套或网套式保护在置管处,课防止穿脱衣时不慎将导管带出,先出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注意袖口不宜过紧;置管侧手臂避免测量血压,适当进行手臂活动,如抬举等,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4.并发症护理

4.1 穿刺点感染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换药时清洁穿刺点分泌物,选用合适的敷贴,避免使用具有残留胶的敷贴。根据原因及时处理,加强换药,使用透气性的棉质敷料,尽量排出局部分泌物,必要时遵守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4.2 机械性静脉炎

穿刺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要轻柔,匀速送管,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握拳、松拳等。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4次,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若处理3天未见好或更严重,应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次部位输注液体。4.3 导管阻塞

正确的封管可防止血液进入管腔内,输血、脂肪乳剂等均可是导管阻塞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如发生导管阻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去除肝素帽,接肝素盐水的三通,用20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ml使管腔成负压,然后关闭次通道,将盛有每毫升生理盐水125n肝素钠5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供助负压作用使肝素液进入,20~30分钟后回抽,如此反复,若还不通畅,可使用5000n/ml的尿激酶,仍不通者考虑拔管,不能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4.4 静脉血栓

依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规格的导管,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患肢应抬高、制动,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导管情况、血栓类型综合评估。遵医嘱拔管,拔管时,导管未推出血管壁前,局部按压止血勿用力过大。4.5 导管异位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诊疗中断,护送患者去造影室调整,将导管退至异位起点处,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即可有效组织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边逆时针方向拧转导管,试着使导管头端呈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边送入导管,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准确修剪导管长度,置管过程中送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送管,注意抽回血,有异常及时处理。4.6 导管断裂

分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果导管尖端以移位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4.7 空气栓塞

操作前摆好患者体位,穿刺侧肢低于心脏水平,在呼吸状态时置管,导管连接处固定良好,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立即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5.讨论

PICC的治疗技术的引入为临床输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医治的同时要求更好的专业化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更好、更经济的服务于大众。根据资料显示,PICC置管留置时间比较长,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患者内心对用药的恐惧。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减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有效输液提供依据。但成功的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需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掌握PICC置管及换药的操作程序,有高度责任心,合理有 效角度冲管及固定,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重视对患者宜教导管的维护,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两者的和谐融洽。

6.参考文献

篇6: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摘要: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并发症,护理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但PICC置管后,由于留置时间长,可能会有局部感染、导管堵塞、导管漂移或脱出、导管破裂或断裂等并发症 现对PICC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专业护士护理:

1、输液护理 :用PICC管输液前后都应以20 ml以上注射器抽取足量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入,并做到正压封管,用10ml及以上的注射器给药。输入高黏滞性药物先冲洗干净导管后再接其他输液,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推。经常观察用PICC导管输液的速度,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2、出院后的护理 治疗期间每7天对PICC导管进行冲管、换贴膜、换肝素帽等维护。

3、患者自身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应及时请护士更换。置管侧手臂不可提过重物品。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儿童患者应嘱咐不要玩弄PICC导管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导管拉出体外。

二、并发症的护理 1、局部过敏护理

轻度过敏的患者可保持局部的干燥,使用通透性更高的贴膜或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间隔,口服抗过敏药物。皮疹及皮肤瘙痒处予以炉甘石洗剂外涂,症状严重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50%葡萄糖20 ml,穿刺处改用无菌方纱四层覆盖,纸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观察病情变化。

2、导管堵塞的护理

嘱病人活动下,检查体位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输液。观察导管体外部分是否有折叠、扭曲。使用尿激酶清除堵塞,操作如下:去除肝素帽,换上预冲好的三通,三通一直臂输溶液(5 000 u/ml),另一直臂接尿激酶,侧臂接20 ml空注射器。先使导管与侧臂通,回抽注射器活塞3~5 ml,然后迅速使三通两直臂通,导管内的负压会使尿激酶溶液进入管内约0.5 ml。15 min后回抽将导管中的药物和溶解掉的血液回抽。用20 m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彻底冲洗导管。可重复几次确保通畅。行线胸片造影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

3、导管漂移或脱出护理

用3M透明敷贴覆盖导管体外部分并用纸胶布妥善固定,每周更换贴膜,防止卷曲、松动。更换贴膜时要自下而上去除,每次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导管有部分脱出,可采取局部固定,不可将脱出导管再送入血管中。

4、导管破裂或断裂护理

查找损坏点,确定导管种类和规格。更换连接器,修复导管。如果导管发生断裂,应嘱病人绝对卧床,重新固定导管。断裂部分游离入体内应尽快定位并取出导管。

5、护理及健康宣教

(1)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若出血量较多,应加压包扎止血,出血停止后换药,贴上10cm×12cmⅣ3000。

(2)置管期间常规7天左右换药1次。输液期间每周更换可来福接头一次,休息期间每月更换可来福接头一次。

(3)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或潮湿应及时换药。

(4)普通给药前后用0.9%生理盐水10 ml冲洗导管内径,冲洗时为脉冲式,勿用暴力。注射器为≥10 ml。

(5)嘱患者注意勿使穿刺侧过度弯曲。穿衣服时,应先穿置管侧上肢衣服,脱衣服时,先脱没有置管侧上肢衣服。锻炼身体时,置管侧上肢切勿剧烈运动,勿过度弯曲、伸展,以免导管滑脱。

(6)PICC导管不易用于抽血。

(7)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感染,应加强观察、护理。(8)辅助检查如CT注射显影剂时切勿从PICC管注入。防止因高压静脉注射而导致PICC管断裂。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处理

(1)部分患者置管后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硬硬结、机械性静脉炎,可用如意金黄散加茶叶水或黄酒外敷,提高患肢,遵医嘱1%双氯芬酸钠乳膏、云南白药、泼尼松片等,一般3~5天可缓解症状。

(2)如出现管道输液不畅或堵塞,可予以尿激酶(5 000u/ml)稀释液1 ml缓慢推注,保留15 min,然后用负压抽吸的方法见静脉血回流通畅即可(必须有医护人员完成)。拔管的护理[1]

(1)PICC管到了有效期或患者用药结束、短时间不需要用药,可以拔出导管,拔管时要注意拔出来的管子要完整的,且前端是完好的没有损坏,给患者证实拔出的管子。(2)拔管处用不通气的3M贴膜覆盖,告知患者24 h内不可撕去贴膜,3天内不宜洗澡。注意事项

篇7: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

什么是PICC导管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从肘部或上臂静脉置入,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药物经过导管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可以有效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在导管和血管相容性好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保留时间长达数月至1年。

PICC导管的材料和留置对身体有无害处?

导管的材料采用的是硅胶或聚脲胺脂,材质亲和力强,对身体无害处。PICC导管的留置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方式,没有威胁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血栓、感染)的危险也很低。

PICC的优点

PICC导管的应用,实现了“一针”完成全程治疗。为患者提供一条可供长期静脉输液的通道,避免各类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药物渗漏导致局部蜂窝组织炎或皮下组织坏死的危险。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确保输液安全,轻松完成输液治疗。

如果不使用PICC会发生什么问题?

肿瘤患者在输注化疗药时,对静脉的损伤可以引起静脉炎,血管变硬,无弹性,如果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会导致局部蜂窝组织炎,甚至坏死。任何刺激性药物都可以引起血管的损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医疗费用。

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

1、活动:

置管后可以用置管侧的上肢进行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活动,如写字、使用鼠标、吃饭、穿衣、漱口、洗脸、洗碗、扫地等。

置管侧手臂可以做弯曲活动,但是动作不要过猛;不可以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体育锻炼。

置管侧手臂不可以提大于3Kg的重物,不可以抓捏置管侧手臂。

置管侧手臂屈肘活动时观察导管与圆盘连接处有无打折或折痕、有无渗血渗液现象。

适当活动,注意保暖,避免因感冒引起咳嗽,胸腔压力增高导致导管回血。

外出放疗定位、做放疗、CT检查要求置管侧手臂举过头时,观察导管有无回血,若有回血告诉护士,必要时给予处理。

在输液过程中如需进食或如厕,务必先将液体带挂高,保证液体带高于心脏80cm—100cm以上并确保液体滴入通畅,避免导管回血引起导管堵塞;如输液时发现液体滴速减慢,请立即告知护士做及时处理。

2、饮食:

进食均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增加腹压导致导管回血。

每日饮水量在2500ml以上(如:500ml矿泉水瓶5瓶),保证尿量在2000-—3000ml以上。

3、睡眠:

保证充足的、优质的夜间睡眠质量。睡前用温热水泡脚,睡前避免情绪过于亢奋,可适当听听舒缓的促进睡眠的轻音乐。睡眠时注意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导致导管堵塞。

4、衣着:

穿衣时先穿置管侧手臂,后穿对侧;脱衣时先脱对侧,后脱置管侧。衣袖不宜过紧,可以用丝巾或弹力网状套保护导管,避免穿脱衣服时引起导管脱出。

5、情绪:

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面对疾病,勿过分紧张,说出自己的担心和焦虑,多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

6、沐浴:

可以进行淋浴,但禁止盆浴、游泳等会将导管处敷料浸湿的活动。

沐浴前保护导管的方法:用保鲜膜紧贴皮肤缠绕,宽度比置管处敷料多3—5cm,注意不可缠得过紧过松,保鲜膜外最好缠一条干毛巾,手臂放在墙上呈90度角,必要时可由家属协助洗澡。沐浴后请检查贴膜是否浸湿,如有浸湿请立即到医院更换敷料。

7、特殊注意事项:

禁止置管侧手臂测量血压。

禁止经PICC导管注入CT等检查用的造影剂。

禁止输液过程中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禁止自行关闭输液开关。

8、维护:

治疗间歇期患者可在家生活,只需每7天让护士做一次冲封管、换药等导管维护就可以了。

出院后发生下列情况时,请立即到医院处理,紧急情况可拨打置管科室电话进行紧急救助。

①导管外移或脱出。

②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不适。

③不明原因发烧38度以上。

④穿刺点渗血、渗液;穿刺点红、肿、热、痛。

⑤导管断裂或破损,请立即在导管断裂处上方或靠近穿刺点处将导管折起用胶布固定。

篇8:PICC置管同意书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 年、2014 年我院电子病历中置管信息记录完整、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的PICC患者,分为2013 年组( 515 例) 和2014 年组( 500 例) ,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1) ,见表1。

1. 2 研究方法

2013 年PICC置管前仅按常规评估血管的显露程度、粗细、走向和弹性,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穿刺。2014 年参照文献[10]以及2013 年11 月推出的《静疗行业标准》,制定了PICC置管前评估流程,如图1。

2014 年我院PICC置管的患者全部按照该流程指引进行置管前评估,与2013 年没有进行置管前系统评估患者的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PICC置管前评估对置管效果的影响。

1. 3 评价指标

采用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导管末端位置到达第5 胸椎上缘至第7 胸椎上缘为PICC置管的合适位置。若PICC末端到达高位,相当于第5 胸椎上缘以上,为位置过浅; 若PICC末端到达低位,相当于第7 胸椎下缘以下,为位置过深。PICC非计划拔管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导管功能丧失,患者预定治疗尚未结束,不得已而拔管[11,12]。

注:表中数据单位除标注者外均为例

1. 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量化后录入电脑,采用SPSS 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卡方检验比较2013 年和2014 年两组PICC置管患者置管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2 结果

2. 1 两组PICC置管方式比较

接受PICC置管患者中,2014 年组接受B超引导下穿刺436 例( 占87. 20% ) ,较之2013 年的399 例( 77. 48% ) 有所增加,而接受盲穿法的病例数为64 例( 12. 80% ) ,较之2013 年的116 例( 22. 52% ) 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6. 444,P = 0. 000) 。

2. 2 两组PICC置管的穿刺成功率比较

2013 年组和2014 年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分别为406 例和456 例,2014 年组一次穿刺成功率( 91. 2% ) 较2013 年组( 87. 96% ) 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1) 。

2. 3 两组PICC置管导管末端到达合适位置比例的比较

导管末端到达合适位置的2013 年组和2014 年组分别为369 例和386 例,2014 年组的比例( 77. 20% )高于2013 年组( 71. 6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43) 。

2. 4 两组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

2013 年组置管后计划拔管504 例,非计划拔管11例; 2014 年组计划拔管497 例,非计划拔管3 例。2014 年组的非计划拔管率( 0. 60% ) 明显低于2013 年组( 2. 1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400,P =0. 036) 。

2. 5 两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013 年组与2014 年组发生并发症例数分别为92例和21 例,发生率分别为17. 86% 和4. 2% ,2014 年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01) 。

3 讨论

3. 1 置管前血管评估对PICC穿刺方式选择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本研究中,2014 年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方式的病例明显多于2013 年。这是由于采用盲穿法穿刺,静脉必须清晰、粗直、弹性好[13]; 而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方式时,静脉血管可以是肉眼看很明显的,也可以是肉眼完全看不到的。多项研究[14,15,16]已证实B超引导下置管的效果优于传统盲穿置管法,B超引导下置管不仅能够减少穿刺点渗血,改善置管手臂舒适度,还能够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方法置管应用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置管前系统评估在置管前评估患者血管,并结合血管彩超评估血管的病理变化,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置管方式,使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能够采用B超引导下置管,而血管条件好或不适合B超引导下置管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穿刺法,从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另外实行置管前评估系统后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提高还与置管前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从而有助于护士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关[17]。

3. 2 置管前系统评估对导管末端到达位置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4 年PICC置管后导管末端到达合适位置的比例明显高于2013 年,该结果与2014 年采用置管前系统评估后置管方式更趋合理有关。盲穿法采用体表测量法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与体内实际的静脉解剖长度存在着一定差异[18,19],因而容易导致导管末端位置过深或过浅。而有研究表明,由于导丝和导管都能在超声下单独显示,以高频超声实时引导PICC的置入并且立刻以回抽导丝的方法进行导管尖端的定位,其定位成功率与X线的结果非常接近[20]。朱玉萍等[21]指出,经B超引导下置管,在导管置入后,由助手将B超探头放在颈内静脉体表处( 下颌角与锁骨中线的交点) ,并通过轻压头静脉会变得扁平的方法来区分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然后通过调整探头,从而观察颈内静脉内有无强的导管回声点,通过此方法来判断导管末端位置。因此结合本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实行置管前系统评估,帮助我们为患者合理选择了置管方式,更多病例选择B超引导下置管,从而提高了导管末端到达合适位置的比例。

3. 3 置管前系统评估对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置管前系统评估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为:置管前系统评估充分考虑了患者是否适合置入PICC管、选择什么方式置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评估的内容及采取的措施[22,23,24,25]主要有:( 1) 为避免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评估近3 d体温变化,有无血培养结果; ( 2) 白细胞值高于或低于正常值,或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时,术后注意抗感染治疗; ( 3) 血小板值低于正常或出凝血时间延长时,提示术后有出血倾向,使用弹性绷带加压止血; ( 4) 纤维蛋白原、D2 聚体值高于正常值,提示术后有发生血栓的可能,穿刺时首选有把握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术后定时测量臂围和教会患者肢体活动的方法; ( 5) 有偏瘫的患者,术后有发生血栓的可能,每月复查血管彩超1 次; ( 6) 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紧张者,局部应用麻药,避免因静脉痉挛反复穿刺而引起术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

上一篇:现代生物制药技术讲义下一篇:创建健康社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