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护理肿瘤科

2024-04-15

picc的护理肿瘤科(精选6篇)

篇1:picc的护理肿瘤科

肿瘤科PICC导管的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的护理

1、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院外的管路护理情况: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是否脱出或进入体内,贴膜有无潮湿、脱落、污染,管路是否通畅,依据患者管路的当时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敷料予以换药及冲管,并于护理记录上详细记录当时管路状况。

2、向患者交待各类敷料的优缺点,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

3、换药步骤 普通换药方法:

①用胶布固定PICC管子末端,由下向上揭去旧敷料,观察伤口情况有无红、肿、痒、痛等症状,观察PICC伤口处的刻度。

②用酒精脱去皮肤表面的油脂,(连续脱三次,每次至少3根棉签)不可触及伤口。

③络合碘消毒伤口,以伤口为中心环行消毒不可重复,消毒面积直径大于10厘米。留置在体外的管子也要消毒到。络合碘待干后,酒精脱碘(除伤口穿刺处),面积大于络合碘消毒面积。

④酒精挥发风干后,贴好透明敷料,固定好插管,敷料内不可有气泡,再次观察管子的长度。

⑤更换肝素帽,用0.9%生理盐水10毫升脉冲式封管,封管前

排空肝素帽内空气。用胶布固定肝素帽,用汽油擦净胶布印。⑥记录换药时间、PICC长度、更换肝素帽时间、伤口情况、操作者姓名。

康惠尔透明贴换药

①用盐水清洁创面

②待干,用康惠尔透明贴外贴后用手捂热,增加牢固性

4、院内宣教

①治疗间歇期应每周对PICC导管进行冲管换贴膜等维护。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与护士联系。

②此导管应由专业护士护理。若有任何问题请与您的护士联系。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帖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请及时联系护士予以换药。

二、新置管病人的护理

1、置管前协助操作人员做好置管宣教,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同时取得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配合。

2、操作后嘱患者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如无新鲜渗血嘱病人按压住伤口进行曲肘等适当的运动,防止血栓形成

3、告知患者由于穿刺时带来的损伤三天内均可能发生出血属正常现象,如发生穿刺侧肢体疼痛、肿胀等及时通知护士及医生及时处理

4、穿刺后行胸片定位,依据结果调整管路位置,告知患者记录管路保留的长度

5、穿刺后可建议患者使用康惠尔外贴防止血栓形成

6、常规第二天予以患者换药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三、出院病人的护理

1、带PICC患者不影响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等,比如用这一侧手臂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并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

2、携带此导管者可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渗水,如有浸水请门诊护士按操作规程更换贴膜。

3、.定时到门诊换药及封管:Picc每周换药2次、封管两次;如出现贴膜粘贴不牢、过敏、感染等症状应及时予以更换

4、自我观察置管情况是否有红、肿、热、胀、痛及外置管是否有断裂、松弛、打结等,如发现异常请及时到门、急诊就诊。

PICC管维护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PICC管输液前禁止抽回血,以免导管堵塞.2每日输液后用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3院外输血、抽血、输脂肪乳、康莱特等高粘滞性药物后立即用10ML盐水脉冲式冲管后再接其他输液.4冲管必须使用脉冲方式,做到正压封管。禁止用静脉点滴或普通静脉推注的方式。

5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勿使用暴力冲管。6可以使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7换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禁止将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上。导管体外部分应“s”型放置以利活动。最好使用透明贴膜或无菌自粘敷料,避免导管脱出。

8换药时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请勿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9应经常观察用PICC输液的流速,若发现流速明显减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PICC为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篇2:picc的护理肿瘤科

「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体会

静脉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破坏,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道是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我科于2005~2007年对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7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42岁。其中绒癌34例,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20例。所用化疗药物:5-FU、更生霉素、新福菌素、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等,每次以2~4种药物联合化疗。

1.2操作方法材料选用德国前茂生产的PICC单腔导管一条,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首先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为防止插管误入颈外静脉,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1,2]。然后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点1cm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3]。护理

2.1置管前的护理置管前主管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置管的目的、优点、置管步骤及如何配合,签手术同意书,带患者及家属到带管的患者处参观和听取带管患者的介绍,使患者认识到PICC是一种简便、安全、快捷的操作方法,置管后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消除患者的顾虑。

2.2置管后的护理

2.2.1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次日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贴,以后隔日1次,输液间隙期间每周两次,3M敷贴为透明敷贴,便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渗液渗血等,如有渗出及时更换,如发现穿刺点发红、有分泌物时则及时更换敷贴并注意监测体温,如分泌物增多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拔管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本组1例于置管第5天出现沿静脉走向红肿和疼痛,经局部热敷和百多邦软膏外敷后好转,导管用至疗程结束;1例置管13天洗澡时弄湿敷贴未及时告之更换而发生穿刺点感染,拔除导管,局部用百多邦软膏外涂后炎症消失;1例置管16天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考虑感染拔管,并进行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结果为阳性,经用敏感抗生素后好转;所以置管期间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时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倾听患者主诉,观察局部和全身情况;肝素帽的注射口是一种优质硅胶覆盖封闭,每次在衔接液体、封管时均要用茂康碘消毒,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

2.2.2预防导管阻塞输液过程中液体中点滴不畅时应检查输液管有无折叠或调整体位,输液完毕用100μ/ml肝素盐水5~10ml正压封管,即一边推注封管液一边退针,化疗间隙期不输液时每日封管1次;本组1例导管阻塞是发生在患者转至其他科室后发生,给予肝素盐水反复冲管后复通,使用至今未拔管;因此应按时给予正确封管,输液中随时观察输液滴速,如滴速小于50滴/min时应检查是否导管阻塞,发生导管阻塞时立即用肝素盐水注射器进行回抽后再行冲管,必要时用尿激酶进行溶栓。

2.2.3预防导管脱落将敷贴固定好导管和皮肤,更换敷贴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向上揭,以免导管脱出,本组1例导管脱落是患者烦躁自行拉出。因此,置管后对躁动的患者用约束带固定四肢,告诉患者和家属,在擦身、更衣和大小便时防止将导管拉出。

2.3拔管的护理去除敷料,将导管从固定胶贴上取下,沿与皮肤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导管,观察导管的长度,以确定导管全部拔出,必要时留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拔管后立即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记录拔管的日期和时间、拔管原因、穿刺点情况。

2.4带管宣教向携带PICC导管出院的患者详细宣教:(1)PICC导管可留置1年,以及保护导管对于完成化疗的重要性;(2)避免穿刺侧手臂负重、穿脱衣服时拉出;(3)可以淋浴,不可盆浴、泡浴,浴前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周,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透明敷料下有无浸水,如有浸入及时来院或当地医院处理;(4)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针眼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敷料松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来院或当地医院处理;(5)坚持每5天来院或当地医院用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换肝素帽1次;(6)导管可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给药、推注造影剂。我科已将上述详细内容做成卡片让患者随身携带,以便于提醒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结果

76例患者,65例1次穿刺成功,4例失败是因选择血管不当,所选血管以往化疗后已变硬,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4.7%.拔管1例,是由于出院后护理不当拔管。其余均导管通畅。置管时间7~103天。留置成功的53例患者,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2例出现静脉炎,5例出现局部红肿,1例血管栓塞或导管阻塞。结束治疗后拔出的导管均完整。讨论

篇3:PICC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12月肿瘤病人63例, 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等。其中男38例, 女25例, 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 (47.5±7.7) 岁。其中肺癌21例, 肠癌15例, 乳腺癌17例, 淋巴瘤6例, 脑肿瘤4例。

2 材料与方法

2.1 置管材料采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 内径0.64mm, 外径1.35mm

2.2 置管方法

2.2.1 选择静脉

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因贵要静脉有粗、直、而且静脉瓣较少等特点,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 此途径最为直接达上腔静脉, 故穿刺成功率高, 为首选穿刺静脉。

2.2.2 测量插管长度

手臂外展90°,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腋下, 再到右胸锁关节最后向下至第3肋间隙。上肢左侧为 (41.26±3.84) cm, 右侧为 (37.78±3.84) cm。同时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2.2.3 操作

常规消毒穿刺点, 直径20cm以上,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巾, 先用生理盐水预冲管道, 按预计长度修剪导管, 然后用插管鞘进行穿刺, 进针角度在15~30°之间, 有回血后再进针少许送鞘, 撤出穿刺针, 最后将导管由插管鞘送入中心静脉至预测量长度, 撤出插管鞘及导丝, 连接肝素帽, 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穿刺点局部酒精或碘伏消毒, 用透明贴膜加以固定, 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

3 PICC管在肿瘤护理的应用

肿瘤病人因化疗需要或全身状况差等, 经常需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 而传统的临床用药途径为反复行浅静脉穿刺输液, 这种方法常造成病人身体上的痛苦、对外周血管的破坏以及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等。PICC置管术由于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血流丰富, 循环快, 达到右心房血流量为5L/min, 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等能迅速被稀释, 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从而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害, 保护了上肢血管网。

4 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4.1 导管阻塞

4.1.1 导管阻塞的原因分析, 主要有以下原因引起

(1) 护理人员正压封管不正确, 造成血液返流; (2) 经导管采血后未正确冲管; (3) 置管时间长, 产生微血栓; (4) 导管在血管内打折或受压; (5) 肿瘤病人血液粘稠度高, 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6) 输入分子颗粒大, 粘稠性高等药物时, 由于输液速度减慢, 故容易粘附于导管腔内致导管阻塞。

4.1.2 导管堵塞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引发导管阻塞的不同原因可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预防采取正确封管技术:封管时, 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内均匀推注肝素盐水封管液, 边推注边退针, 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 在针头退出过程中, 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不从PICC管中采集血液标本。置管时间不宜过长, 需长期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病人, 或高血液粘稠度的老年病人, 使用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 q12h皮下注射, 可防止血栓, 减少导管堵塞, 不在留置导管的肢体测血压, 昏迷病人翻身时, 防止肢体受压。

4.2 静脉炎

4.2.1 产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有多种原因: (1) 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 造成血管机械性损伤引发静脉炎, (2) 置管侧肢体初期活动频繁, 导致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 造成血管机械性损伤引发静脉炎, 化疗或上肢及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导致了静脉的损伤。对策应均匀, 穿致静脉内膜损伤导管末端未到达深静脉所致的药物化学刺激置管前已行刺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 (3) 与PICC管型的选择、导管局部固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及体质有关。

4.2.2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

选择粗大、直、弹性好的血管穿刺, 送管速度要均匀, 不宜过快, 选择合适的导管,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提倡放化疗前置管, 置管成功24h后更换敷料1次, 以后更换敷料2次/周, 并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换膜时从下向上揭掉敷料, 以防误带出导管。穿刺后第1天, 可采用预处理措施, 局部湿敷25%硫酸镁加氟美松5mg, 3次/d以及穿刺成功后适当的处理, 如置管成功后湿热敷上壁血管, 红外线照射2次/d, 外涂喜疗妥, 穿刺部位无渗血时, 多活动上肢, 以增加血液循环。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 局部行硫酸镁湿热敷, 每日3次, 每次30min, 或红外线照射等

4.3 局部感染

4.3.1 局部感染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为: (1) 穿刺及护理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3) 患者未遵医嘱, 未按时来院行导管护理; (4) 敷贴松动及打湿后未及时处理。

4.3.2 局部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1) 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插管后第1个24h更换敷料1次, 以后每周更换敷料2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3)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4.4 管腔内返血

4.4.1 管腔内返血原因分析 (1) 正压封管不正确, 造成血液返流。 (2) 肝素帽松动v上腔静脉压力过高。

4.4.2 管腔内返血预防及处理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 接牢肝素帽, 嘱病人避免剧烈咳嗽, 院外护理PICC管留置时间长, 大部分肿瘤病人化疗间歇期常需带管回家。因此院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嘱患者: (1) 每周去医院封管1次。 (2) 如发现置管处敷料有污染、渗出液或置管点有红、肿、痛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去医院处理。 (3) 置管侧肢体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4) 洗澡前必须用清洁塑料薄膜等包裹穿刺点, 上下约10~15cm, 以防局部浸湿。不得盆浴。洗完澡后需尽快用干毛巾擦干。

5 小结

PICC置管术自90年代在我国开展应用以来, 因其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安全, 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临床, 尤其在肿瘤病人的化疗、静脉高营养等方面, 解决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化疗药物及化疗药物外渗等对外周血管的损害, 在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的同时又方便治疗, 给予其他护理工作更大时间和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 无论是在肿瘤护理, 还是在其他护理领域, 都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付春华, 于莹, 赵淑燕, 等.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 2006, 7:606-608.

篇4:浅析肿瘤护理中PICC的应用

【关键词】肿瘤护理;PICC置管;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33-02

临床肿瘤科患者置入PICC导管操作频率较高,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具有安全高效、患者接受度高、风险小、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备受欢迎。但是由于肿瘤患者身体状况差、并发症多,容易出现穿刺风险,且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患者容易发生诸如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做好肿瘤患者PICC的应用护理,以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治疗质量、改善预后。为分析肿瘤护理中PICC的应用要点与举措,选取本院肿瘤科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临床报道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肿瘤科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纳入研究患者均为自愿置入PICC导管,排除穿刺禁忌症,签署治疗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2.1±4.7)岁,主要以胃癌、结肠癌、宫颈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等为主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PICC置管操作护理。

穿刺护理:患者做好置管准备,根据穿刺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做好物品准备,应用透明敷贴、无菌物品、PICC换药包、注射器、止血钳等物品完成穿刺,注意穿刺时确认导管畅通后再进行输液,避免抽回血或者血液残留、粘附导管壁引发栓塞,输液完成后要注意采用连续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并分离注射器。穿刺成功后,输液中要及时观察导管滴速并结合患者情况做酌情调整,如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结节、渗出物等应做局部处理。

若有患者穿刺操作难度较高、成功率偏低、出现异位等问题,可应用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操作,准入标准为心电图结果正常、血管评分<4分,排除房颤、PICC导管置入禁忌症、血管评分≥4分或者伴有心脏疾患等影响P波改变患者,利用x线定位技术、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确保导管顺利置入上上腔静脉,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置管心理护理:对于需实施置管操作的患者,要提前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提升护理过程中配合度,减少置管后潜在并发症与安全风险。护理人员要从患者需求与担忧出发,制定相应的宣教计划,以细致热情的服务态度、精神仔细的工作心态落实健康教育,做好置管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服务与细节护理,持续提升健康宣教水平,为肿瘤科患者提供优质且全面的PICC置管教育服务,提供高效且落实到位的留置针护理。

置管安全护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操作虽然有诸多优势,但是若护理管理中操作不当则容易导致各类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接受度与安全,因此必须做好感染、静脉炎、堵管、渗漏、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管理,提升PICC置管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PICC置管操作护理要从多方面入手,要严格无菌操作、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在穿刺前后严格把握患者输液情况,尤其对输液量较大、时间较长、过敏体质、药物过敏史或者输液药物刺激性过强的肿瘤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结合穿刺血管与部位及时进行调整,避免长时间输注同一部位,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定期生理盐水冲管,以预防静脉炎、堵管、感染等情况。考虑到肿瘤患者体质、耐受与年龄等因素,要加强患者巡视管理,定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红肿或者疼痛等情况,一旦发现立即联系医生护理进行处理,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3效果评价

观察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出、渗血、导管堵塞、出口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2.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操作,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达96%,平均穿刺耗费时间(12.1±3.6)min,平均导管留置时间(238.9±22.1)d,患者满意度96.0%。置管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4例静脉炎、5例渗血、1例出口部位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

3.讨论

肿瘤科患者因治疗需要,通常需要长期输注高浓度营养或化疗药物,传统穿刺置管操作风险高、患者痛苦大,置管时间短,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对患者外周血管破坏较大,给患者带来了较多的治疗痛苦,也不利于肿瘤科治疗操作的进行。PICC置管在肿瘤科的应用,通过导管尖端定位血流较为丰富的静脉以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置管痛苦,在保护血管的同时延长置管时间,比起传统静脉穿刺有诸多优势。

在本次临床实践中,所有患者均实施PICC置管护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对穿刺难度较大的患者采用了心内心电定位法,通过心电监护P波生理改变指导PICC置管操作,有助于更好的定位上腔静脉,确保导管尖端准确进入右心房,提升了一次性操作成功率,减少了反复穿刺失败、耗时耗力、等问题,减轻了患者痛苦。通过实施PICC置管安全护理与心理护理,缩短了置管耗费时间,在延长置管时间上有出色表现,比起同期住院置管患者无论是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有所进步,这意味着肿瘤科患者临床生存质量与预后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证实了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综上所述,肿瘤护理中PICC的应用可显著提升置管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肿瘤科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栾志红.浅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163-164.

[2]李小青.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2):7312-7312.

篇5:picc的护理肿瘤科

【关键词】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化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65-02

化疗是目前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防止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常需要对患者补液及输入营养物质。三向瓣膜式p1cc导管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设计独特。导管的末端是封闭的,呈钝圆,侧壁设计了一个开口,为三向瓣膜,回吸时瓣膜向内开放,可以供药,停止输液时可避免血液进入导管而不易造成堵管现象,也不会造成空气栓塞及管腔堵塞,甚至传统的肝素封管、硅胶材料及防霉处理都不需要。现将picc的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只有18岁,其中留置时间最长的达562天,最短的为25天。

1.2方法

1.2.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①准备相关的用品:picc导管包1套、picc穿刺包(治疗巾、洞巾、剪刀、止血钳、棉球、纱布等)、医用棉签、无菌手套2副、乙醇、皮尺1副、碘酒、无菌肝素生理盐水1瓶、20ml注射器2副、静脉穿刺包、可莱福输液接头、3m透明贴膜。②核对医嘱,医嘱中应该包括置管后的胸部x线检查。③患者需注意事项:平卧在床上,手臂向外伸展呈90°。④签知情同意书,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1]。

1.2.2材料使用的材料是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

1.3选择血管及测量长度①选择血管:成人的穿刺位置要根据个人的体型和体质程度来选择,一般情况是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隐静脉或者头皮静脉。

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常作为首选穿刺静脉。②测量长度:测量穿刺点至胸锁关节,减去2cm[2]。上腔静脉远离右心房外1/3处为导管尖端最佳所处的地方,穿刺点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体表投影处,与上腔静脉壁平行。

1.4操作步骤①与患者进行沟通,让其放松,以确保穿刺时血管的最佳状态。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75%酒精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再碘伏3遍,范围直径为10cm。③铺孔巾,结扎止血,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若有回血现象,应适当降低角度,穿刺成功后置管,压导管尖端上方1cm处的血管,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并将导管送到相应长度,导管外翼夹住导管紧贴皮肤,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再消毒穿刺点。

2护理观察及记录

2.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2.2正确封管①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后封管,也可以使用10-10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②每次通过picc导管输液、输血或tpn治疗;通过picc导管采血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后封管,确保导管内无血液及药物残留。③建议采用“一推一停”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技术封管。④穿刺后第一个24h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敷料2-3次,如敷贴卷曲或伤口不适应随时更换,揭去敷料时应顺着导管的方向往上撕,以免将导管拔出。可来福帽或正压接头每周更换一次。

3结果

3.1置管情况由于3例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导致穿刺失败;由于护理人员第一次置管,还不太熟练导致6例患者被重复穿刺,11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

3.2置管和维护情况4例由于维护不正确使用时间平均12个月;5例出院后照顾不周自行拔管;3例由于打折导致外露导管破裂,在接头处予以截管后更换接头;3例由于穿刺孔处发生感染,给以2%碘酊、75%酒精消毒处理后好转,感染得以控制;2例患者出现堵管清况,用5000u/ml尿激酶溶解后正常使用。3例淋巴瘤患者,1例使用5个月到生命结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有异物感7天后强烈要求拔管。

3.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3.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可能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药物沉积,可修剪减压套筒,但要严格遵守脉冲冲管和正压封管的原则;如果是返血堵塞,可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

3.3.2静脉炎如发生静脉炎,病人会感觉胀痛,此时应将患肢抬高,局部湿热敷,并可沿静脉走向外涂欧莱凝胶、喜疗妥或外敷如意金黄散。若症状仍未能缓解,应拔管,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4讨论

4.1置管时机picc置管的最佳时机是化疗的第一次或者是化疗之前,因为这个时候血管清晰、内壁光滑、弹性较好;患者要在病症情况较好、粒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状况下;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接受此种置管方法。

篇6:picc的护理肿瘤科

【摘 要】本文通过对110例肿瘤病人PICC置管进行护理,研究探讨PICC置管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73-01

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命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但是肿瘤化疗病人往往需要多个疗程的全身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具有刺激性,轻者引起静脉炎,重者渗出引起局部坏死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使许多病人不能按时完成化疗,影响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生存时间。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导管柔软、留置安全、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可长期使用,减轻和避免了化疗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发生,减轻肿瘤化疗病人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疗程的顺利进行。2013年,我科应用PICC治疗110例肿瘤病人,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1例,女39例,年龄19岁-78岁,平均56岁;其中胃癌36例,食管癌28例,肠癌21例,肺癌16例,乳腺癌9例;置管时间96 d-210 d,平均112 d;右侧上肢96例,左侧上肢14例;经贵要静脉92例,肘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7例;所用药物为铂类、氟尿嘧啶、紫杉醇类、吡柔比星、环磷酰胺等。

1.2 材料及穿刺部位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单腔导管,规格多选用4Fr,导管总长60cm,管腔容量为0.5ml。穿刺部位选择合适静脉,因贵要静脉粗、直、且静脉瓣少,故为首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注意血管的弹性及显露性,并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护理要点

2.1进行操作前做好留置导管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解释导管的使用方法、用途、优点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2.2 置管完毕于24h内穿刺点小冰袋压力冰敷;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治疗间歇期每周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正压接头。

2.3经常观察用输液的流速,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快,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3.1 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发生与导管选择、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局部固定、病人凝血状态和病人体质、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而化疗药物本身有很强的刺激性,这可能是病人局部出现化学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预防: 穿刺前清洁预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送管动作轻柔、匀速送管,遇有阻力不可强行送入,在不影响治疗情况下尽量用较细导管,置管后24h不要剧烈活动,常规穿刺后24h更换无菌辅料,保持辅料干燥,若潮湿或疑有污染要及时更换,每周更换正压接头、无菌辅料或贴膜; 应用高渗药物后要充分冲管,严格遵守药物的配伍禁忌,以防形成结晶[1]。

3.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常见原因有[2]:输入黏稠度较高的药物,管壁上附着大量胶体液、晶体液;长时间输入一些速度较慢的药物导致导管内凝血而堵塞;未按规定封管;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错误的护理操作如从PICC管静脉采血。预防:发现输液速度明显减慢时,应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若证实为堵管,根据阻塞的原因进行导管疏通,包括注射器回抽法、尿激酶溶栓法等[3]。

3.3 感染 肿瘤病人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抗感染能力较低。预防:置管时的无菌操作和置管后精心护理是防止感染的关键,操作者必须富有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后及时更换敷料。换药物时,应仔细清洗,彻底消毒[4]。

3.4 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病人机体多处于高凝状态,导管作为异物可刺激机体产生血栓,要防止导管留置后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表现为穿刺侧肢体肿胀,与静脉炎不同,没有明显的红润界限,一般发生于穿刺部位上方,经B超确诊。静脉血栓形成需遵医嘱进行全身溶栓处理。

3.5 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主要是因为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所致。因此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型固定,“S”型导管上下各用一条横型纸胶、中间用一条交叉型纸胶固定。每次换药应专人负责,换药前检查导管的位置、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告知病人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5]。

3.6局部疼痛、渗血、红肿、皮肤过敏 预防:正确选择穿刺点,提高穿刺水平,拔针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间,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局部,24 h内限制肢体活动。个别患者皮肤会对敷贴黏胶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敷贴黏贴处红疹、瘙痒,要及时为患者更换透气敷贴或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必要时局部涂抗过敏软膏。小结

本组PICC置管成功率100%,其中1次置管成功98例,2次置管成功12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均经处理后好转继续治疗。110例病人均应用PICC顺利完成化疗。

总之,PICC导管可以长时间使用,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穿刺比较直观,操作快捷,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外周静脉,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为癌症化疗病人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通路,大幅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懒羊羊表弟作文下一篇:在千百十工程动员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