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2024-05-05

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精选9篇)

篇1: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PICC是从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通常经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它因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并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造成的血管损伤,留置时间长,因而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患者及反复采血、输注血液制品者等[1]。尽管 PICC 有许多优点,但其并发症也频繁发生,如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其中导管堵塞是导管留置过程中除感染之外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3%。导管堵塞中有57%为血栓栓塞,27%为非血栓因素,16%为机械因素,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一、堵管原因分析

1.血凝性

1.1封管手法不当,导致血液回流堵塞。部分护士手法不熟练,不明确彻底封管的标准和封管的流程,封管时未能做到正压,血液反流,导致导管堵塞。

1.2推迟封管或延长封管间隔 留置导管的住院及带管出院病人必须每三天冲封管一次,有3例病人出院后未及时回院冲管,导致导管堵塞。

1.3输液滴完后未及时更换导致血液反流 有3例病人输液滴空后未及时发现,血液反流至输液管前端,导致导管堵塞。

1.4上腔静脉压力突然增高 化疗后病人经常反复呕吐,咳嗽,呃逆;置管侧手臂用力过猛或活动过多,导致胸腔压力过大;血压过高,血液反流。

2.非血凝性

主要是药物性堵塞: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前后没有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脂肪乳、甘露醇、造影剂等一些大份子、粘稠度高、易结晶的药物,沉积在管腔,导致堵塞;输注人血白蛋白或血制品时滴速过慢。其中有一例病人输注完甘露醇后堵塞。

3.机械性

通常为病人前臂弯曲;PICC敷料松脱或固定扭曲;敷料固定不当,当病人前臂弯曲时,导管打折。

二、护理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提升操作人员责任心,促进操作人员的自我提高和改进能力。统一冲管封管方法和规范流程,对全科护士培训双腔导管的知识,普及堵管发生原因的知识,并对每位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每位操作人员技术都过关。

2、做好健康宣教 向病人讲述PICC的目的和优缺点,注意事项和并发症。让病人明白及时冲封管的重要性,对于住院治疗留管的病人,尽量少外出,不在外面过夜。带管出院的病人,做好宣教,及时回院冲管,外出期间拇指夹松脱,及时回医院处理。输液期间多巡视病房,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更换输液,防止液面过低导致血液反流堵管。

3、减轻上肢压力 做好健康宣教,病人置管上肢避免负重,剧烈活动,受压。及时处理病人出现的血压高,颅内压增高,反复的呕吐,咳嗽和呃逆等。

4、合理使用管路,正确封管 导管末端统一使用正压接头。使用前:先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打开拇指夹,用10-15ml生理盐水回抽,看到血液回流至延长管中,脉冲式冲管,再连接补液。使用后:无论是否使用了所有的管腔,注射完毕均需对所有的管腔逐一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每个管腔,再依次用5-10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冲洗结束后先撤下注射器,再关闭拇指夹。拇指夹一旦夹闭,不要随意打开。一旦打开,必须重新冲封管。输液时双腔接头应该交替使用。

5、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及时冲管 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输注有配伍禁忌的两种药物之间,要用生理盐水100ML冲管。输注脂肪乳、甘露醇、造影剂等一些大份子、粘稠度高、易结晶的药物,输注完毕后用20-3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继续输注其他药物。

6、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扭曲。固定方法:延长管统一使用强力固定胶布)。保持输液管道通畅。

三、小结

PICC 和其他静脉给药方式相比, 更加安全可靠,PICC管的应用为病人的检查和治疗提供安全的保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降低PICC堵管发生率,不仅提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压力,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篇2: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5天以上,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大大降低医护工作量,同时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这些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因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点[1],已经在国内多数省级医院逐步开展,受到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广泛接纳,是静脉治疗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但在使用过程中导管堵塞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可达21.3%[2],现对其原因进行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与操作人员有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1 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不到位、不及时[3]

1.1.1 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对PICC导管未经过正规培训,理论知识缺乏,对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或在培训时只重视理论传授,对脉冲与正压的作用与目的未能理解,缺乏实际操作指导[4]以致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护士人员配备比例偏低,劳动强度偏大[5],以致护理质量下降以及缺乏责任心,巡视不到位,致冲管封管不及时,而造成血液返流,阻塞导管。

1.1.2 预防措施 科室开展PICC前要选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护士出去学习有关PICC的理论与操作技能,再由该同志负责对全科的护士进行系统的理论及操作培训,让每位护士动手练习,达到真正的脉冲与正压,并让其认识到不进行脉冲与正压封管可能导致的后果。通过理论与技能考试,科室选出3名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护士组成PICC穿刺小组,负责指导与监督工作,对刚到科室的新同志进行一对一的带教,规范PICC的维护;对带管出院的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宣教[6][7];医院尽可能的增加人员配备比例,降低劳动强度,科室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弹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增强责任心;采取正确的冲管封管技术,输液过程中要定期冲管(1次/6h),输液完毕时应及时脉冲式冲管(即短暂而急促的一推一停,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漩涡,清洁和漂净管壁。冲洗液余最后1ml时,将针头退出仅留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再边推冲洗液边退针头,即在推液同时拔出针头,确保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8],采用正压封管。不能将针头全部插在肝素帽内,推完封管液后退出针头,否则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导管,导致血液凝固而发生堵管[9]。可来福正压接头的使用,在封管技术的要求上小于肝素帽,因其是正压腔,封管退管时自动形成正压[10] 可防止血液返流阻塞管道。

1.2 导管接头松动、脱落,导管异位、打折、扭曲或受压

1.2.1 原因分析 输液时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弯曲致导管打折、扭曲或导管固定不牢固致导管异位或接头松动、脱落致血液返流导管堵塞;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流缓慢,而发生静脉血栓阻塞导管。

1.2.2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输液时保持病人舒适的体位,避免在留置PICC的肢体测血压,不要在偏瘫的上肢置管,昏迷病人翻身时,应防止肢体受压,嘱病人勿过度活动弯曲置管侧肢体,用透明短丝袜剪开足趾端上下成筒状,经消毒后套在置管处敷贴外侧,以使导管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异位及脱出[13],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保持输液通畅。带管出院的病人告之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处理。

1.3 经PICC采血、输血

1.3.1原因分析 经PICC采血、输血时未彻底冲管;由于PICC导管管腔狭窄,直径只有0.3-0.6mm,易形成血栓[7],尤其是4F以下的导管。

1.3.2 预防措施 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输血后及采血后要用20ml生理盐水迅速正压脉冲式冲管,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但尽可能不从PICC采血、输血。但王凤等研究表明,用PICC采血,只要方法正确,严格无菌操作,不会增加导管堵塞的发生。使用可来福接头的患者,应撤除接头采血。采血后冲洗导管一定要彻底、及时,特别要注意正压接头、肝素帽及延长管内不留血液。

1.4 置管时间长

1.4.1 原因分析 置管时间长,PICC管长期漂浮在血管中,减少了血管的内径,回心血流量减少,会对正常的血液产生一定影响,而产生微血栓导致堵管。

1.4.2预防措施 根据病人血管状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导管,导管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置管期间,指导患者做正确的上臂活动,避免纤维蛋白鞘的过早形成。

2与输液药物有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1 输入高营养液、血液制品、药物配伍

2.1.1 分析原因 输入高营养液及血液制品,如高渗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人体白蛋白等液体时,因其分子颗粒大,粘稠度高,输液速度慢,故容易粘附于导管腔内导致堵塞;甘露醇易结晶,造成晶化堵塞;输入配伍禁忌的药物和容易形成沉淀的药物后可立即发生阻塞;中成药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导致药物浑浊、沉淀而堵塞导管[4]。

2.1.2预防措施 输注高营养液及血液制品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每4h应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冲管1次,输完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冲干净才能封管;推注不同的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脂肪乳剂后不能直接使用肝素稀释液冲管与封管,因为脂肪乳剂与肝素存在配伍禁忌[4],严格掌握各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2.2 血管痉挛

2.2.1 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因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机械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能力下降,在反复静脉穿刺及输注刺激性大的液体时易造成血管痉挛而使液体输入不畅导致导管堵塞;短时间内或较冷的天气输入大量的温度较低的液体易可造成血管痉挛。

2.2.2 预防措施 置管时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血管进行穿刺,送管时动作轻柔,匀速缓慢;输液时将药物按规定稀释到一定的浓度,并注意输液速度,以每分钟不超过60滴为宜,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再输注等渗盐水50-100ml,以减轻可能残留药物的刺激作用;给输注静脉局部热敷,可以缓解血管痉挛,加快血流速度。与病人血液粘稠度有关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3.1 血液粘稠度增高

3.1.1 原因分析 卧床不起、年老体弱病人血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易促进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肿瘤病人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血流缓慢,易形成纤维蛋白鞘堵塞导管;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病人引起血管退行性病变可使血液粘稠,血小板与白细胞粘附性增高造成堵管;严重脱水的病人亦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

3.1.2 预防措施 充分了解病人的凝血机制,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多饮20-25度的温开水或淡茶水可稀释血液粘稠度,因其张力和密度都接近血液组织细胞;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长期留置PICC导管的老年病人或高血液粘稠度的肿瘤病人,遵医嘱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q12h皮下注射,可防止血栓,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导管堵塞的处理对策

PICC管输液不畅时,仔细检查导管是否扭曲、打折,使其滴注通畅即可;对于导管堵塞怀疑血凝或血栓形成时可用尿激酶溶栓,导管未完全堵塞时,用10ml注射器抽吸稀释的肝素钠溶液(每次<2000U/ml是安全的,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一般成人用25-125U/ml,每次2-5ml)或尿激酶(500IU/ml),推入与导管体积相同的尿激酶溶液,15 min 后回抽药物和凝血块,若未通开可重复推注尿激酶,待导管疏通后加抽5 ml 静脉血以确保抽出所有药物及凝血块;若导管完全堵塞,可拔除输液器接上预冲好的三通,三通一直臂接导管,另一直臂接0.5 万U/ ml 尿激酶溶液,侧臂接20 ml 空注射器。先使导管与侧臂通,回抽注射器活塞3~5 ml ,然后迅速使三通两直臂通,产生的负压会使尿激酶溶液进入导管约0.5ml。15min 后回抽出导管中的药物和溶解掉的血液。如果不成功,可于30min 内,每5 min 回吸1 次,导管通畅后再以20ml 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彻底冲管。导管阻塞应在6h 内处理,此时血栓形成时间尚短,对溶栓药物反应较敏感。若为脂质堵塞,可用70%酒精1ml进行导管再通,通管时不可用蛮力,如经回抽和轻轻地推注后无法再通者,应考虑拔管 ;另有资料报道用2ml注射器抽取硝酸甘油注射液1ml向PICC管内注入0.45ml保留2h,使其与导管壁脂质沉积物充分发生作用,然后将导管内液体完全抽出,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管,导管再通率很高。小结

篇3: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1 PICC的临床应用

20世纪70年代, PICC作为一种营养支持技术在国外广泛应用, 80年代后期逐渐应用于静脉治疗, 直至1986年才首次应用于临床肿瘤化疗。从1996年起, 国内也逐年开始使用PICC置管术。目前, PICC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加护病人、肠外营养支持、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疗、反复输血以及血制品、老年病人以及肿瘤化疗病人[3]。而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以及PICC技术的不断成熟, PICC也逐渐应用于鼻咽癌病人的化疗中。与此同时, PICC专科护理模式以及标准化流程也逐渐建立和完善。姜松[4]参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等, 制定了标准化PICC流程, 包括置管穿刺、维护、使用及拔管流程, 并将其应用于肿瘤化疗置管, 提高了PICC置管及化疗护理的规范性, 从而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这为PICC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 PICC应用于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优点

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不会延误放疗的实施, 不延长放疗过程, 且可提高放疗敏感性, 从而提高放疗效果。但由于放化疗均具有副反应, 化疗药物具有非特异性增敏效应, 容易引起严重黏膜炎、影响全身状况, 部分病人无法耐受而中断放疗。因此, 在同步放化疗期间, 化疗药物对于病人血管的刺激是一个较为严重而又相对长期的过程, 密切保护血管非常必要。应用PICC置管避免传统在颈内、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而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以及正中静脉穿刺置管, 避开了放射野, 且可避免浅静脉化疗所致药物外渗、静脉炎或者留置针脱落等问题[1]。此外, PICC经肘部静脉穿刺后置入上腔静脉, 操作较为直观简便, 无需缝针以及局部麻醉, 病人的痛苦少, 且穿刺成功率较高。PICC所用导管相对柔软, 对于血管壁的刺激相对较小, 有利于减少血栓形成。此外, 国内外诸多研究报道证实, PICC置管不受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种类等的限制, 适用范围更广[3,4]。鼻咽癌放疗可引起口腔或者咽喉部急性放射性黏膜反应, 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进食, 导致病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此时若缺乏必要的营养支持, 将导致机体营养不足而无法耐受放化疗, 严重者甚至中断或终止治疗[5]。PICC能够为病人提供长期静脉营养治疗通道, 且能够满足病人的多周期同步放化疗以及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的需要, 避免了因反复穿刺所致疼痛以及血管损伤, 还可降低化疗所致药物渗漏、静脉炎以及血栓形成等。

3 PICC应用于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ICC在鼻咽癌同步化疗中的应用优势已经获得了诸多研究报道的证实, 且表现出取代传统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趋势, 但也有研究认为, 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病人不宜使用PICC, 如穿刺部位损伤或感染、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或具有出血倾向者、怀疑或确诊为全身感染或具有感染源者。同时, 由于PICC仍属于创伤性操作, 置管技术不良、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者置管后维护不当, 容易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穿刺口渗血、导管堵塞、脱出、破裂或者断裂等并发症, 不仅无法解决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问题, 还将增加病人的痛苦以及医疗费用。

刘玉瑶等[6]在晚期鼻咽癌病人的静脉化疗中应用PICC技术, 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1.4%、0.0%, 相比于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化疗的63.2%、17.6%显著降低, 提示PICC的安全性较好。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穿刺后48h~72h, 属于无菌性炎症, 多因导管材料过硬、导管型号与血管内径大小不适宜、穿刺时肢体活动而导致血管痉挛、内膜损伤引起静脉壁激惹产生。为预防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 根据病人的血管情况合理选择适宜型号的导管, 在穿刺及置管过程中动作轻柔、准确有利于避免损伤血管壁。在置管过程中, 限制肢体活动及穿刺后完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白桦等[7]认为, 在PICC置管后立即予以喜疗妥外涂并配合TDP灯照射, 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抑制局部神经的兴奋性, 并可促进炎症的消散, 从而缓解病人的痛苦。张金桃等[8]研究表明, PICC置管后4h予以33%硫酸镁局部湿敷, 能够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导管堵塞也是PICC置管中常见并发症, 多因冲管不及时或者冲管不彻底、病人剧烈咳嗽等导致上腔静脉压力升高、封管不当、肝素帽松动或者血液反流、凝固等引起。因此, 在应用PICC进行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过程中, 及时有效冲管、正确封管和及时更换肝素帽非常必要。临床研究表明, 在输注高黏度大分子药物或者经PICC管采血后应及时冲管, 且冲洗液应在20mL以上, 有利于避免管壁上物质黏附、沉积所致导管堵塞。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 7d更换1次肝素帽, 这也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3,5]。在置管期间, 嘱咐病人勿剧烈咳嗽以及用力排便, 在咳嗽及排便后均应及时冲管, 以免血液反流、凝固而导致堵管。

方水芹等[9]报道, 导管相关性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20%~30%, 而其中由PICC所致感染为非PICC置管病人的20倍~30倍。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不良所致, 例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未及时维护以及敷料松动或浸湿后未及时处理所致。因此, 要求在PICC置管全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定时进行导管维护, 加强巡视, 一旦发现敷贴不紧或者局部渗液、渗血时, 应及时处理。黎玉芬等[10]研究表明, 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后, 予以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 能够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增强机体免疫力, 然后配合3%的硼酸纱条湿敷, 待干后应用少许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并以无菌纱布覆盖, 可获得良好疗效。导管脱管也较为常见,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病人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导管因素、敷贴因素及导管固定方法等。针对性地控制可能导致脱管的危险因素, 并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是避免或减少导管脱管的关键。此外,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病人的依从性以及配合度直接影响PICC置管成功与否及其并发症, 而依从性主要受病人担心程度的影响。因此, 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PICC置管时, 科学、完善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是确保PICC置管顺利的必要前提。

4 小结

PICC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成功率高以及肢体活动限制少等优点, 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其他穿刺置管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能够为病人提供一条安全、便捷、有效且可长时间使用的静脉通道。但PICC置管仍难以避免其并发症, 在应用PICC全程完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这是顺利留置PICC的前提;提高PICC置管技术、完善置管护理管理是预防和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总之, PICC可作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病人的最佳静脉置管手段, 能够满足化疗以及营养支持等要求, 并可减少静脉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减轻病人的痛苦与医疗经济负担, 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

摘要: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进展, 指出PICC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置管时间长、成功率高以及肢体活动限制少等优点, 能够为病人提供一条安全、便捷、有效且可长时间使用的静脉通道。但PICC置管仍难以避免其并发症, 在应用PICC全程完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是顺利留置PICC的前提;提高PICC置管技术、完善置管护理管理是预防和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鼻咽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同步放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唐忠敏, 陈丽君, 常鑫, 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同期放化疗鼻咽癌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12B) :3322-3323.

[2]覃学燕, 唐忠敏, 覃秀玉, 等.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后的循证护理[J].蛇志, 2014 (3) :307-309.

[3]陈庆丽, 宋战义, 何谷梅, 等.PICC置管在鼻咽癌放化疗中操作与护理[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6) :761.

[4]姜松.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19) :42-44.

[5]黄翠萍, 梁素芳, 任杰嫦, 等.78例鼻咽癌患者应用化疗泵配合PICC化疗的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16) :2053-2054.

[6]刘玉瑶, 李倩玲, 钟小燕, 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晚期鼻咽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11, 32 (23) :3156;封3.

[7]白桦, 秦英, 王关芬, 等.喜疗妥及TDP照射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8, 21 (4) :427-428.

[8]张金桃, 夏辉, 刘春红, 等.33%硫酸镁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当代医学, 2012, 18 (21) :1-2.

[9]方水芹, 阮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状[J].上海预防医学, 2010, 22 (3) :159-163.

篇4: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关键词】PICC的临床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48-01

外周靜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又称之为(PICC置管)是通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的一种通道,它主要适用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病人等,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无痛性静脉通路。在我院提倡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为了赢得广大患者的赞誉,它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体现护理操作水平提升的标签。我院因为面对的大多是肿瘤患者,需长期输液及定时化疗,对血管损伤很大。这样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PICC置管是新开展的技术,患者不了解其作用及意义,再者PICC导管未参与医保,这样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不愿应用,我科10例置PICC导管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PICC置管前的护理:

1.健康宣教

1.1置管前向患者详细讲解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出现药物外渗易造成血管皮肤损伤而引起剧烈疼痛,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及每次一次穿刺成功带来很大困难。PICC置管后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化疗药物外渗而引起的疼痛,可以顺利完成全程化疗。

1.2向患者讲解导管的品种及价格,操作和方法,穿刺后的并发症,讲解操作时的配合方法,最好选择与带管病人进行交流。

2.局部评质:

2.1血管的弹性及显露程度,局部有无瘢痕、感染、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

2.2全身评估年龄、性别、病史及过敏史。

3.用物准备齐全,床单有无保持干净整洁,消毒30分钟。

4.医生开医嘱并签署PICC置管操作知情同意书。

二PICC置管操作:

选择静脉(首选贵要,次为脉正中,最后头静脉)备齐用物,病人取平卧位于臂外展与躯干呈900 。用皮尺测量穿刺点上10cm处臂围及插管长度(穿刺点—腋下—右锁关节—垂直向下至第三助间)[1]铺治疗巾,用75%酒精和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序消毒3遍,范围为10cm。换手套,用肝素钠盐水预冲导管,铺洞巾,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穿刺见回血后送外友套0.5~1cm,松止血带松拳,左手食指按于针套上方约3cm处,拇指固定针套退出针芯,右手送管到达肩部时嘱病人头偏向穿刺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进入颈内静脉,送管至所侧定的长度,右手轻轻退出针套,撕裂后撤去送管不能过快,动作轻柔遇有阻力时不可强行送管可捎退管后再次送管,嘱病人放松,置管成功后用0.9%NS脉冲时冲管,再用8—10ml肝素钠盐水封管,用水块无菌纱布压于针眼上方,用大透明贴圈形固定,作好标识,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三置管后护理:

3.1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输液情况,穿刺后4~6h松弹力绷带,观察手臂有无红肿热痛,如局部有出血时及时更换纱布和敷贴并按抚病人,无出血时24h内更换透明贴。

2.在记录本上注明置管时间、日期、长度、所穿刺的表脉臂围以及穿刺者姓名摄片及透视结果。

3.健康指导:告知患者穿刺肢体不可做伸展动作,日常活动自如一般家务均不受影响,睡眠时不要压迫穿刺血管,穿衣时先穿患者,脱衣时先脱健侧避免更衣时将导管拔出。

4.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4.1导管脱出:①患者活动幅度大。②透明贴粘性差固定不牢固。③导管维护时不慎拔出,我科由2例未及时发现透明贴翘起脱衣时不慎将导管拔出4~6cm。

对策:①选择大的透明贴,妥善固定导管。②由专业人员进行导管维护透明贴自下而上撕揭,并固定好导管防止拔出。③患者出院前充分做好宣教给病人示范活动幅度穿脱衣的程序等。

总结:肿瘤病人常需长期静脉输液,一次性外周静脉动留置针虽然减少了每日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但注射化疗药物疼痛明显及发生局部外渗和外渗组织破坏性大等缺点不宜作为肿瘤化疗穿刺的首选途径,Rountree指出,PICC适用于需要输入高营养、化疗、长期输液的的病人,并认为PICC在治疗中不应作为最后采取的方法,而应作为着选方法来建立静脉通道。[2]

参考文献

[1]正明 PICC临床应用护理进展,中外健康文搞2010.4期搞

篇5: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10天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现就具体护理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10月至今共置管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脑外伤34例,高血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

1.2材料

均采用美国贝朗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穿刺包,20毫升注射器2个,无菌手套2副,碘伏,棉签,肝素盐水一瓶,皮尺,弹力绷带。

1.3方法

1.3.1插管前的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插管的目的及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置管后的常规护理,征得同意后签知情同意书。

1.3.2插管前的皮肤准备及血管评估对穿刺侧上肢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如病情不允许,局部用温水毛巾擦净。通常选用右侧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通常还选一条备用血管,以备穿刺不成功时待用。

1.3.3插管时的体位

病人平卧于床上,插管侧手臂外展90度,指导患者头偏向同侧并贴近肩部。如患者不能配合,则请助手协助摆体位及肢体的约束。

1.3.4测量置管长度

置管长度为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1.3.5操作步骤

消毒穿刺点周围10厘米范围的皮肤两遍后,戴手套,铺洞巾,建立无菌区。助手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外结扎止血带,穿刺插管鞘成功后抽出针芯,送入PICC导管,导管至测量长度后抽出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接肝素帽,穿刺点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压迫外加一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穿刺处,术后拍片证实导管位置。

1.4置管的护理

1.4.1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生

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洗手,操作中避免污染导管,术后24小时更换贴膜1次,如无渗血以后可5—7天更换1次贴膜。更换贴膜时,由下向上撕去贴膜。用碘伏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外露管线,消毒范围大于3 m贴膜面积。要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对排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发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导管源性的感染,必要时拔管,作导管尖端的培养。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

编辑:studa090420

1.4.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该统一学习,对家属应指导到位,在输液完毕勿慌,勿夹闭输液器,翻身后应及时检查理顺管道。此外,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及通畅度。统一护士封管方法,采用20ml注射器抽取20u/ml肝素盐水10ml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也可使用正压堵头类。如输注液体为甘露醇、营养液、血浆等黏滞性药物后,则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1.4.3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导管脱出

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等及时作出评估,并采取约束措施,加强导管末端的再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管道的牵拉折曲,班班加强对导管的重点交接班,检查导管的留置刻度,发现贴膜固定不牢靠时及时更换贴膜,重新固定。如导管发生移位时,应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

1.4.4局部渗血的护理

我们通常采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覆盖外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行加压包扎期间指导抬高穿刺侧肢体,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水肿,并及时调整松紧度。对躁动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以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损伤,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结果

本组置管60例中,除2例导管堵塞而未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外,其余导管留置时间在31-58日,均达到了治疗周期,并无其它置管并发症的发生。讨论

PICC在输液管理上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其由于操作简单,在神经外科病人的使用中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优势,已在广大的医院病区开展。但由于PICC为深静脉置管技术,其操作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及并发症,而且神经外科病人由于本身存在的意识程度上的障碍,不能积极配合的因素等,极易造成置管期间导管堵塞、脱出甚至断裂等潜在性危险。故对待PICC要有正确的认识及处理流程,对适合病人早期即置管,以免血管破坏过多才想起置管,而增加了置管难度。对置管病人及家属进行详尽的讲解,取得置管前后的配合。对护士采取统一学习、统一手法,加强护士的慎独精神及严肃认真工作态度,及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最终达到PICC置管病人的安全有效的输液管理。参 考 文 献

篇6:PICC护理应用效果研究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患儿在入院后2~4d,经脑积液检查证实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男11例、女4例;日龄5~27d,平均日龄(16.2±4.7)d;体重2.02~4.10kg,平均体重(3.37±0.85)kg。

1.2方法全部患儿均给予PICC穿刺,行万古霉素联合特治星每隔8h治疗1次,PICC管选择法国UTAH1.9Fr导管,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置管前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儿家长PICC置管的作用、意义,并向其讲解PICC置管的优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叮嘱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及时插管:成功穿刺时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应在患儿血管没有被破坏时及时给予PICC置管。③对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将相关的抢救物品准备好: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情比较危重,而且病情发现变化快,所以在PICC置管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如果患儿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防止患儿在PICC置管期间病情突然发生变化而出现意外。④严格执行相关的无菌操作技术:穿刺部位应保证无感染灶,穿刺前应对穿刺部位进行认真消毒,让感染发生几率有效降低;在实际的送管过程中,应对导管外塑料保护膜进行缓慢剥脱,送管和剥脱应同时进行,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后选择生理盐水将局部血迹洗干净,同时选择0.5%聚维酮碘消毒,除了镊子外,其他物体不能和导管接触。

1.2.2置管后①床边保护性隔离:护理人员在和患儿接触前,应认真洗手消毒,如果医护人员被怀疑存在感染病灶,则不能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②专人看护:对置管部位进行认真观察:选择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24h轮流管理,对患儿的PICC穿刺点进行认真观察,看是否存在痛、热、红、肿,有无硬结或者液体渗出,避免出现静脉炎,在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每班护士应对导管刻度进行认真观察记录,对导管进行认真检查,看其是否存在打折现象。如果导管部分脱出,则应进行局部固定,不能将脱出的导管再次送入到血管中,避免发生感染,及时向臨床医生报告,同时认真做好相关的交接班记录。③换药护理:换药之前护理人员应将双手洗干净,并戴好无菌手套,穿刺后刺入应进行常规换药,对3M敷贴进行定时更换,如果敷料存在污染则应及时跟换。④拔管护理:拔管时应对针眼周围皮肤进行认真消毒,然后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将导管缓慢拉出,对针眼处进行有效止血,然后选择密闭式敷料进行敷贴,保留时间应>24h,并对导管完整性进行检查。

2结果

全部15例患儿中,14例患儿穿刺成功,1例患儿因肥胖而穿刺失败。穿刺成功患儿中2例经头部右颞浅静脉穿刺,2例经右腋下静脉穿刺,10例经右贵要静脉穿刺。有2例患儿发生堵管,经成功溶栓后继续使用。留置时间为12~46d。

3讨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病程较长,常常需要2~8周时间的抗生素q.8h.治疗,临床中常常应用的万古霉素会严重刺激患儿血管,破坏严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较短,而且容易导致外渗坏死,反复穿刺不但会让患儿的痛苦增加,同时还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2]。采用PICC置管能直接到达上腔静脉,血流速度较快,能输注具有较强刺激性和高浓度药物,外渗几率较低,同时留置时间较长,不需要对患儿进行反复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让患儿痛苦有效减轻,让患者的疗程和住院时间缩短,让治疗费用减少[3-5]。

本研究中,2例患儿发生堵管,分析原因可能和药物间配伍禁忌或者冲封管手法不正确有直接关系。所以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其掌握脉冲式正压冲封管的正确方法,在应用万古霉素前后,应加强冲管,同时应和医生进行有效协商,24h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3ml/h,让管道保持畅通。PICC置管常常选择右贵要静脉,如果患儿比较肥胖,肘部血管不明显,则可以选择右腋下穿刺;另外如果患儿肘部穿刺比较困难,也可以选择头部右颞浅静脉穿刺。

篇7: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后各项身体指标,分析比较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与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与对比分析法,利用随机抽样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住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参照组的患者全部接受了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比常规治疗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更好,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在临床诊疗中推广。关键词:PICC导管;肿瘤;大剂量化疗;综合应用护理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产生的局部新生物,因此肿瘤也被称为赘生物。根据肿瘤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新生细胞特性,可以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就是常说的癌症,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已经有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其中化学疗法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途径。[1,2]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学治疗时需要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肿瘤大剂量化疗的PICC导管护理方案具有常规护理方案无法比较的优势,可以有效减轻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减少麻醉次数,控制麻醉造成的副作用,另外可以提高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大剂量化疗中,下面将通过临床实验对比分析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与常规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效果,为肿瘤大剂量化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推广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为了保证调查准确性,排除其中患有其他种类疾病的患者,选取其中101名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肿瘤患者51名,女性肿瘤患者50名,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9±4.1)岁,52名肺癌患者,21名肠癌患者,11名胃癌患者,6名肝癌患者,6名乳腺癌患者。将抽取的样本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是经PICC导管行化疗,参照组是经浅表静脉留置针行化疗。其中,观察组一共50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9)岁,参照组51名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患者年龄范围介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4.2)岁。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1.2 护理方案

1.2.1 置管前护理方案

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通过心理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感,逐步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身体与心理上的感受,同时,在潜意识层面上给予患者信心,让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向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讲解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优缺点、置管部位、用处等。1.2.2 置管后护理方案

置管后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为导管护理、卫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肝素冒护理:(1)导管护理,导管护理必须主要输液的顺序,优先输入乳剂,之后输入非乳剂,输液前后必须保证导管清洁,一般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果导管内产生血栓,使用1万U/min的尿激酶溶栓剂进行反复清洁;(2)卫生护理,卫生护理注意针对患者个人,并保证患者居住环境卫生整洁,避免患者二次感染;(3)穿刺护理,必须保证患者穿刺部位无菌化,每天更换穿刺部位的敷贴,医护人员跟踪监测患者穿刺部位的症状;(4)正压接头护理方案,可以到达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每次推药、封管之后,需要利用安尔碘对注射口进行消毒,消毒后用灭菌的小敷料进行包裹,为了保证有效隔离,必须每周更换一次。[3]

1.2.3 拔管后护理方案 拔管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首先将敷料去除,去除固定导管的胶贴,缓慢拔出导管,如果拔除时仍有阻力,可以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尽量避免暴力拔管。拔出后立刻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最后利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确定导管完全拔出后再处理掉。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就是并发症,其中静脉炎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操作,另一方面患者穿刺后必须大幅度肢体活动。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肿瘤科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2 结果

对患者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表1是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情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接受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患者舒适度对比

组别 观察组 参照组 P值 患者人数 50 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有效率(%)

29(58.0)16(32.0)5(10.0)45(90.0)

51-25(49.0)12(23.5)< 0.05

< 0.05

14(27.5)< 0.05

37(72.5)< 0.05 3 讨论

化疗的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但化学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注射。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传统护理方案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静脉输注,由外周浅表静脉进行静脉穿刺,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局部硬肿、静脉炎症、药液渗透等,另外,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4,5]常规护理方案给患者容易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输注通道。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是肿瘤大剂量化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对肿瘤化疗具有积极效果,同时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的治疗效果。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采用了全程护理的思想,从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医疗环境、标准化护理流程等方面提供了可行的护理途径。通过本文的实验可以看出,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的治疗舒适度达到90.0%,远远优于常规护理方案(72.5%),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将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中,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肿瘤大剂量化疗护理的发展。参考文献:

篇8: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关键词:PICC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分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已经广泛的应用与临床, 特别是需要长时间输液治疗的患者及化疗的患者, 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接受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 降低了患者出现静脉炎的可能, 同时避免了药物渗出。因PICC穿刺方法与其他头皮针穿刺存在差异, 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等情况, 因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宣传教育工作非常关键[1]。临床护理路径 (CNP) 是指根据每天制定的护理计划为PICC置管患者设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指导护理正确的、主动的、有预见性的实施护理工作, 让患者了解在住院期间需要接受的护理措施, 积极的面对护理操作, 配合操作, 发挥最好的护理效果[2]。我院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化疗科收治的120例第一次穿刺PICC置管的患者, 其中56例为男性, 64例为女性;年龄在26~84岁, 平均为 (66.3±3.6) 岁;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未见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P>0.05) 。

1.2 调查方法:①根据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 将其均分为两组, 单数的60例为对照组, 双数的60例为观察组, 运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 同时对患者家属实施宣传教育。②每天派专业的护士测定患者对当天健康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知晓率, 同时进行强化和补充, 对已经执行的内容进行签名同时打勾。③观察运用CNP后宣传教育的达标率, 运用我院自制的问卷实施调查, 一共10题, 每题10、6、4分, 得分超过85分的则为宣教达标, 未超过85分的则为宣教未达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分为两种, 即满意和不满意, 如填写不满意, 则需要患者写出意见, 以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上述两项均在患者出院前的1 d完成, 患者通过打勾的方法进行, 最终由护士长进行打分。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3]。具体为:①穿刺前:a.向患者说明何为PICC管, 为什么要实施PICC管穿刺;b.怎样进行穿刺操作, 穿刺中可能引发的问题;c.带患者观看已经穿刺患者的现状。②穿刺时:a.嘱咐患者去枕平卧位, 将穿刺一侧的手臂向外伸展90°;b.消毒铺单, 患者进行活动的区域不可以超出无菌区;c.告知患者疼痛时可采取深呼吸, 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d.叮嘱患者在旁边陪同时不可进入无菌区, 可与患者进行语言、眼神等交流, 将患者的注意力分散, 缓解其紧张情绪以及对疼痛的敏感度。③穿刺后住院期间:a.穿刺成功后立即拍摄胸部正位片, 查看置管后的导管末端具体位置;b.第1天查看穿刺手臂的疼痛及肿胀情况, 查看穿刺点有无渗血情况, 如有必要可适当进行加压止血[4];c.第2、3天是检查局部渗血情况, 根据情况更换药物, 确保管道通畅,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d.定期检查管道是否阻塞, 查看贴膜是否松脱、起壳等情况存在, 穿刺点有无疼痛及红肿等现象。④出院后:a.告知患者怎样正确保护PICC导管, 多数情况下不对日常工作产生影响, 但是穿刺侧避免提重物[5];b.洗澡时注意不要浸湿贴膜;c.每周要进行一次消毒, 同时更换贴膜, 假如出现贴膜松动, 局部出现现象时应立即更换, 假如出现疼痛、红肿等现象时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 以免发生感染;d.定期对导管进行冲洗, 以免出现阻塞。

1.4 评价标准:①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前1 d进行评价工作,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根据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流程自制问卷表, 对问卷上的问题均设置3个评价指标, 分别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 记分分别为10、6、4分, 分值超过85分即为达标;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一天进行调查, 满分为100分, 超过90分为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 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58例达标, 达标率为96.7%, 对照组中为42例, 达标率为70.0%,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达标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为59例, 占98%;对照组为46例, 占76.6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通过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有效的提高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在在进行临床护理路径中能够将各项职责明确的显示出来, 使得护理活动能够按章操作, 减少护士的随意性, 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医疗护理中产生的差错。而且还可以帮助护士学习更多的关于疾病预防保健的知识,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6]。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对整体护理的补充和完善,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的变为行动, 特别是心理护理, 通过对患者进行指导和讲解, 消除患者对诊治的顾虑, 而且临床路径还能够增加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和责任感, 将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诊疗过程中, 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明显感觉到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 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本文研究表明,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达标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 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临床护理路径中实施PICC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同时也可以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付辉.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0 (29) :541-542.

[2]莫蓓蓉, 邹艳辉, 李甜,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4 (5) :975-976.

[3]袁凤娟.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36 (17) :610-612.

[4]李建慧.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38 (5) :475-476.

[5]苏迅, 任兴华, 夏季清, 等.PICC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0 (8) :582-583.

篇9: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现已或成为需中长期输液病人的重要输液通路之一,应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还有极大的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导管不宜脱出液体流速不受患者的体位影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经常应用于一些穿刺静脉条件差,体表静脉破坏多或需快速大量补液的病人。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2012年在我科进行PICC置管的5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17—70岁,其中外出换药8例。

2 方 法

见医嘱签写手术同意書,护士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穿隔离衣,选择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测量臂围,测量导管深度。对穿刺的部位行清洁与消毒措施,铺上无菌巾,带上无菌手套,选取好血管进行穿刺,在回血之后低角度再进行1—2mm,已确保穿刺外套管边准确进入血管,压推进外套管,再撤出针芯,用左手食指压住外套管的针尾以免滑出血管,以中指压套管尖部血管的位置,避免血液流出来,再撤出针芯。导管送入要把保护膜剥开一边剥一边轻轻的送入。导管在推进血管10—15mm的位置,固定导管要用手指压在穿刺外套管前端,并插入导管到预计的深度,以导管的类型决定体外导管长度一般在5—7mm,预撤掉穿刺的外套管时应该以导管为中心。再安装尾端和街头后,接静脉点滴。

3 心理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置管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消除思想顾虑,避免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4 感染的预防

刺穿的部位必须保持干燥与清洁,第二天置管消毒穿刺点应更换敷贴,之后隔日换一次。在输液的隙期间是每星期两次,透明敷贴的敷贴利于查看皮肤状况,观察是否有红肿热痛和渗液渗血情况,如果渗出应立即更换。在观察到穿刺点发红时,或有分泌物时应该及时的更换敷贴并观察体温温度,出现分泌物增多于发热等状,要马上拔管立即报告当班医生,进行处理。在置管后第5天出现的沿静脉走向红肿与疼痛患者两例,局部湿热敷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外敷如意黄散,每日3次,病人症状得到好转。

5 预防静脉炎

发生静脉炎后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以用外敷如意黄散,每天3次。如果补缓解在3日内,需要拔PICC管。拔管之后停下从次部位的输液,并继续以上处理。预防导管的阻塞:在输液中发现液体点滴不畅通要检查输液管是否折叠或者把体位进行调整,再输液后用100μ/ml肝素盐水5—10ml正压封管,即退针同时推注封管液,在化疗的间隙期间补充输液时每天封管1次;本组患者转到其他科室之后发生了1例导管阻塞,应用肝素盐水连续冲管之后复通,应用至现在没有拔管;所以应该按时正确的封管,输液中时刻查看输液滴速,滴速如果小于50滴/min时查看有无导管阻塞,发现导管阻塞要马上用肝素盐水注射器回抽之后再进行冲管,需要用尿激酶溶栓立即进行。

6 防止导管脱落

置管后应交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将敷贴固定好导管和皮肤,顺着导管的方向向上揭来更换敷贴,避免导管脱出来,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或患者的自行活动时应密切观察导管移位,脱出,扭曲,打结,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拽导管。用无菌敷贴盖伤口,避免牵拉,防止脱出。约束昏迷或躁动的病人要适当,四肢用带固定,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在给患者擦身更衣与大小便时要防范导管的脱出。如有导管脱出,经X线确定不再血管内,应立即给予拔管不可向内送导管。

7 院外指导

在患者出院是叮嘱患者置管侧上肢不要挂重物,不允许做剧烈的运动,严禁测量血压在置管肢体侧,注意查看针眼四周皮肤是否有红肿、热痛、渗出等现象,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复诊。置管侧敷料,不要和水接触,如果浸湿,硬马上更换敷料,告诉患者和家属体外导管长度值,封管和更换敷料的目的,及时到医院处理。

综上所述,PICC置管术由于其安全、方便、易于维护,减轻患者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对PICC并发症的防护和护理进行了多方探索,首先应从预防入手,选择合适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为力,防治结合。总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PICC所导致的并发症的预防将不断提高,从而为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秀英,蒋朱鸣,640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中国鉴定营养杂志,202.100127:133—134.

[2] 郭丽娟,王立,任少林,等.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6.

上一篇: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陶村镇第次代表大会的请示下一篇:管理学最新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