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因素

2024-04-08

非理性因素(通用6篇)

篇1:非理性因素

对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如果你在开车时,碰到别人从你身边一擦而过,呼啸一声,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却不知,对方可能早已高高兴兴地参加聚会去了。要化解不良情绪,我们不妨以风趣、温和的态度解释当时的情形:“这家伙,一定是老婆赶着去生孩子。”

然后,一笑置之。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永远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景下,我们忍住不发脾气,也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一些不应该的后果,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

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体验到的事物极其有限。且不说浩瀚无限的洪荒宇宙,即使是我们立足的这个渺小的星球,已经使我们再三地承认生命的有限和短促。可即使是繁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做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观察事物,我们就不可避免会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影响我们认知的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

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如下:

1.嫉 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嫉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再光明磊落地说和做,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嫉妒的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放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2.愤 怒

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付出高昂代价的弥补。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你的形象可能从此在领导眼里受到损害,别人也从此开始对你的合作产生疑虑。

愤怒时最坏的后果是,人在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并且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面子。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和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梦想是渴求成功,那么,愤怒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敌人,应该彻底把它从你的生活中赶走。

篇2: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的.一个恒常性要素,对主体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意志、需求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起着选择、调节控制和驱动的作用,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发展起突破和创造的作用.把握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作 者:宁俊社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3(5) 分类号:B023 关键词: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   认识   非理性主义  

篇3:非理性因素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成立于1999年, 是集优质薄皮核桃的产、研、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把“脑健康产业的领导者, 脑健康食品的提供者”作为其使命和愿景, 以“绿色是基、和谐为本、艰苦坚实、创优创新”为经营理念, 进行了一系列战略管理的探索。在其战略管理实践中, 既有理性分析方法的运用, 也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两种不同战略管理研究流派观点的分析与整合以及对企业案例的观察, 笔者认为,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同时存在并相互补充, 分别在不同情境下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理性工具的使用使得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制定的战略得以实现科学化和可操作, 同时, 非理性因素也为理性因素的发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理性因素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深入使用有利于非理性因素决策作用的发挥, 从而提高企业非理性制定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不同情境下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战略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订、实施和控制进行管理。根据狭义的战略管理, 可将其分为战略制订阶段、战略实施阶段和战略控制阶段。战略制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组织力量按必要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订出来;战略实施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 并变为全体职工的行动;战略控制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如何评估战略实施中的结果, 从而促使职工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 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战略计划。

可见, 战略制订阶段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 战略制订的质量以及使命愿景确立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路径和方向。

(一) 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制订阶段

企业的战略管理最初产生于克服经验主义的弊端, 使战略制定科学化的需要。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早期, 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的过程, 但随着经营环境的进一步复杂化,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即使生产出了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 也仍有卖不出去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制定和实施更加正确的竞争战略, 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管理学者通过研究制订战略的概念模型、过程模型、科学分析方法等, 为企业战略制定者提供制订科学战略的工具。可见, 理性因素是使战略制订科学化的手段和工具。

理性工具发挥作用的前提是: (1) 企业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2) 战略制订具有充分的时间和信息; (3) 战略制订者信息处理能力。在企业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 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动态性和难预测性, 决策也越来越紧迫, 所以非理性主义流派对其进行了批评。但笔者认为, 由于动态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稳定性, 部分战略的制订也有较宽松的时间限制, 通过理性工具制定的具有一定柔性的战略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以, 在非环境骤变期, 理性因素通过使战略具体化和定量化, 可以使战略管理的制订更加科学、明确和便于实施。

而在环境的骤变期, 面对纷繁复杂、高度动荡的环境, 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和信息的不充分性, 战略的制定如果采用理性工具, 则需要大量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同时也需要将战略量化的时间, 这个过程很可能使管理者错失战略制订的最佳时期, 错过市场机会。在这种情境下, 企业依靠直觉判断、大胆想象和富于激情等非理性方式来进行的一种战略制订可能比战略管理理性模式更有效、更合理。

(二) 企业管理的战略实施和控制阶段

战略的实施和控制阶段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其中, 战略实施的管理重点在于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 并将其变为全体职工的行动;而战略控制的管理重点在于评估战略实施中的结果, 促使职工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 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战略计划。在这个动态过程中,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都对战略管理的结果起着重要作用。

理性主义流派认为战略实施和控制的重点在于能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既定计划, 因此企业在进入此阶段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有效地执行计划, 实现战略目标。此阶段理性工具和方法的运用除了使既定战略更加明确、具体, 更加可执行以外, 通过社会化使企业全体职工掌握战略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使既定战略被全体职工普遍理解和接受, 并得到更好地执行, 尤其是在环境的非骤变期:

1.理性工具的应用为员工行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等手段, 理性科学工具的学习使得员工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

3.理性因素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了标准和方向, 从而使结果评价更加科学和可操作。所以, 在环境的非骤变期, 理性因素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和控制。

在环境骤变期, 可能会出现既定战略和现实环境不符的情况, 在这种情境下, 无论是战略实施和控制都不能只囿于既定战略, 而要实施更加柔性的战略;由于时间的紧迫性此阶段常常对企业战略实施和控制的时间、速度有较大要求, 因此此时非理性因素常常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 非理性因素可以在战略实施阶段迅速抓住市场的机遇, 防止由于运用理性手段所需时间过长而错失机会; (2) 非理性因素可以使企业职工在环境骤变期找到新的目标; (3) 非理性因素可以迅速实现战略控制中战略计划的修改。所以, 在环境骤变期, 非理性因素有利于迅速实现战略的修改和更好地执行。

(三)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战略管理分析

1. 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制订阶段。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市场的平稳期, 通过对战略环境分析以及使用战略分析工具“SWOT矩阵”和“BCG矩阵”, 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中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人—企业—社会”合作的模式和重视科学和技术, 实行了“产—学—研”的发展战略。企业通过理性工具以及一致性、协调性、优势和可行性等战略选择评价原则的利用, 制订了较正确和科学的战略, 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同时, 在突发紧急事件或者市场机遇出现时, 企业也存在着企业领导者凭直觉或者几个高层管理者共同商议制订战略的情形, 在非理性因素影响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企业在环境非骤变期的战略制订。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企业的战略制定也越来越专门化和科学化, 并逐渐开始利用专门的服务咨询机构来分析市场、制定战略。2012年, 公司与智达天下 (北京) 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签订了《咨询服务协议书》, 分别就企业营销战略和策略规划及辅助实施、品牌策略与品牌管理规划、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营销团队的管理与建设、企业宣传服务等六个方面达成协议, 并成立了项目小组开展合作。咨询公司通过进行可行性分析和SWOT分析, 为绿岭公司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意见, 为公司管理层决策打下基础。

a.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一般环境分析:

政治与法律环境。在中国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其符合市场的一般规律, 并且也是市场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和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上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 这是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开展产业化经营的有利政治环境。但是, 目前国家在保护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 保护农户和企业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这对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经济环境。宏观层次上, 国家提供了支持的经济政策, 当地政府也制定了一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等政策措施, 而且近几年世界经济的回暖趋势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企业的稳定也提供了可能, 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为企业面向市场开展经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微观层次上, 当地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宽了市场, 失业率的下降也为企业提供了富余劳动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格外注意市场的变化。

社会与文化环境。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 人民生活观念的变化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深加工的农产品需求量更大, 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差别化经营, 扩大市场;但如果抓不住市场就更容易丧失市场份额。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也包括通讯技术和服务技术。对于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来说, 生产技术是其发展的基本依靠,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生产技术, 并且掌握了生产中核心技术的专利权。但是要企业发展得更远, 还必须注重管理技术的运用, 在目标的制定、领导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中注意提高效率和创造效益;在前期生产和售后服务中注意运用通讯技术以及服务技术, 提高服务的水平。

自然环境。临城县位于太行山东麓, 位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 既有平原, 又有丘陵, 存在着大量未开发的荒山, 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而当地的气候对核桃生产十分有利, 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为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 因为地处季风区, 农业生产会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企业生产造成潜在风险。但目前, 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类似的预警机制。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消费者。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消费者既有当地的居民, 也有外地大中城市的消费者, 而且还有其他地区的生产薄皮核桃的经营者。

职员。农业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因此,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力量。对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来说, 所在地的农民不仅是其员工, 也是其土地使用权的来源。

社区。企业的加工基地地处经济开发区, 周边是类似的生产商, 容易产生集聚效益;其薄皮核桃生产基地位于距离村镇不远但鲜有人居的荒地, 为农业生产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但同时,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土地政策的影响, 基地与部分当地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土地流转还没有规范的保障, 这为企业与农民产生矛盾埋下了伏笔, 成为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政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互相的。企业的税收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而为支持政府各项公共建设提供基础;从企业角度看, 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提供一些政策和信息支持。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内部分析:

资金。资金是农业产业化生产中扩大规模、开发技术、开辟市场以及进行深加工等的关键。对于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来说, 目前最大的困难即是资金不足。

物资。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 但应该扩宽自己的物流渠道。

服务。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样需要良好的服务, 不仅为其消费者服务, 还应该为员工服务、为社会服务。

b.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制订企业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对本企业战略环境的分析, 会组织员工利用SWOT分析工具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 为管理者进一步制订战略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过分析, 企业的SWOT矩阵如表1。

c.根据BCG矩阵, 一个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市场增长率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整个业务组合内某一特定业务单位应当采取的战略的两个基本参数。BCG矩阵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战略决策, 同样也适用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业务分析。根据BCG矩阵, 以业务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可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业务分为4类:

“金牛”型业务, 具有低业务增长率和高市场份额的特征。公司大量的现金余额通常会由“金牛”型业务创造出来, 比如现有农产品的生产以及深加工, 为企业的现金需求提供来源, 成为公司的主要基础, 因而在一定时期应采取稳定战略, 尽可能取得企业发展的资金。“瘦狗”型物流业务, 一般具有低的市场份额和低的市场增长率。这类业务要尽可能少做甚至不做;“问题”型物流业务具有低市场份额和高业务增长率, 新的符合市场产品的开发, 成功后业务增长率很高, 但是由于资金缺乏以及市场调研的不足, 其实现存在很大的困难;“明星”型物流业务, 具有高增长率和高市场份额的特点, 利用现有资源开辟新的市场, 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 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绿岭果业公司在决定某业务的“进与出”的问题时, 广泛采用了上述BCG战略管理分析模型来决策。如对经过调研统计和消费者反馈之后市场占有率低、消费者满意度低的产品的销售, 处于BCG分析模型中的“瘦狗”区域, 采取“退”的策略。若相反, 该企业畅销产品市场的开拓, 如农业制成品的扩大经营处于BCG分析模型中的“明星”区域, 则采取了“进”的策略, 加大各项投入,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对处于BCG分析模型中的“金牛”区域业务, 如现有初级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则采取继续稳固市场的战略, 即采取“进”为主的策略。处于BCG分析模型中的“问题”区域的业务, 比如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采取“退”的策略或加大投入, 力争转化为“金牛”或“明星”区域。

(2) 企业在环境骤变期的战略制订。在面对市场上各种突发状况时, 由于信息的缺乏和时间的迫切性, 企业高层管理者在难以预测未来前景的情况下往往会根据直觉和对市场的把握及时调整战略。例如, 由于近年来, 河北省环境污染严重, 尤其是邢台市, 多次被媒体曝光为“中国污染严重城市”排名第一。随着省市对环境的突然大力度整治, 企业调整了之前的战略, 改善了生产链条, 重新对基地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 并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厂的环境标准, 确定了发展更加健康无污染的绿色产业模式的战略。2011年,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者在国家林业局领导视察的时机, 主动要求承办了我国“首届中国核桃节”, 获得政府的支持, 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同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因素, 同时存在并相互补充, 分别在不同情境下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理性工具使非理性战略科学化和可操作, 非理性因素为理性因素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企业环境日益动态化导致非理性因素的使用频率增加, 但经过非理性因素制订的战略在确立之后, 其进一步实施和控制仍然需要理性因素的作用和理性工具的影响, 这也为战略管理中发挥理性因素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经过非理性因素制订的战略经过理性分析后更具可操作性。战略管理的非理性因素包括个人经验、直觉判断、想象力与情感等。战略是对企业前进方向的一种期望, 是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构想, 它们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这样战略尤其是其核心内容往往难以通过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理性方法得到, 这种战略往往是企业领导人个人经验的综合, 是一种悟性与洞察力。有时候企业战略的形成, 也来自于企业领导人与员工的日常经验和直觉判断。情感作为一个非理性因素, 它也能激发企业全体员工雄心壮志、奋斗精神, 通过向员工传达目标而激发活动力, 使员工前进方向一致。但综合来看, 由非理性因素制订的战略仍旧具有笼统的特点, 战略内涵和目标方向也不明确, 其定义权和解释权掌握在制订该战略的管理者手中, 一般员工往往出现不理解或认知偏差。因此, 通过后续理性工具的使用, 使笼统的战略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 同时更可操作。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将战略目标分解、培训员工等方法, 在经营上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和“果、草、畜、沼”四位一体模式, 走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企业日常经营中, 企业制定了年度销售目标, 公司为农户供应高纯度优质核桃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保护价回收等措施, 实施既定战略目标。

2.非理性因素为理性因素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经过经验、直觉、想象力以及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激发而制定的战略目标, 为在动态环境下扩展理性工具的运用范围和加深理性因素的分析深度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和难以预期, 应该制定更加具有柔性的战略目标, 非理性因素为战略柔性化提供了灵感, 而具体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仍旧需要理性因素的参与。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者经过自身经验和直觉制定了诸如承办“首届中国核桃节”的目标, 之后企业进行了详细的策划, 采用科学的方法组织人力物力, 保证了“核桃节”的顺利召开。在此举措的启发下, 利用理性分析方法, 依托富有经验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 具体完善了企业的品牌战略。绿岭公司重视品牌的认证, “绿岭”商标先后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奥运推荐果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绿岭核桃与柴鸡蛋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

三、企业战略管理中理性因素会提高企业非理性制定战略的能力

1.高层管理者掌握理性分析工具和方法, 可以提高管理者素质, 增加管理者个人知识和经验, 从而直接提高企业利用非理性因素制订战略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理性手段的分析, 管理者可以了解本企业战略管理全过程, 从而对本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源状况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旦环境出现重大改变, 管理者便可以利用非理性因素及时制订战略, 而此时管理者由非理性因素制订的战略将会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避免“非理性决策”变成“盲目决策”。

2.将“理性工具的使用”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 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既定战略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在战略控制中员工可以自觉发现战略执行问题并且作出修改, 更重要的是, 企业一般员工接受理性方法的学习, 可以鼓励员工的科学精神, 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修养员工自身素质, 积累员工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悟性和想象力, 为非理性因素分析做准备。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者通过自身对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的学习, 通过接受专业咨询公司的服务, 以及在具体经营中利用理性因素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 并通过案例学习积累了自身经验, 培养了管理者对市场更强烈的洞察力。当企业环境发生骤变而无法开展定量科学的战略调整工作时, 管理者的直觉对此情景下战略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理性因素洗礼的管理者能够尽可能少产生“盲目决策”而制定出合适的战略。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定期对新进员工和老员工进行培训, 2012以后更是由专业的咨询服务公司来对其员工培训进行策划和实施, 等等。诸如上述理性分析方法以及实施手段在全体员工之间进行学习, 可以提高员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意识, 从而有利于既定战略的实施以及环境骤变时期战略的实施、控制和修正。

由此可见, 面对企业环境动态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企业战略管理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同时存在并且可以相互补充, 分别在不同情境下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理性工具的使用使得在非理性因素影响下制定的战略得以实现科学化和可操作, 同时, 非理性因素也为理性因素的发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理性因素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深入使用有利于非理性因素决策作用的发挥, 从而提高企业非理性制定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的战略管理, 应该不断整合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J].南开管理评论, 2007, (5)

[2]赵先进.企业战略管理非理性模式的兴起[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4)

[3]倪义芳, 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 2001, (6)

篇4:变革管理的非理性因素

企业变革是一项困难重重的事,通常大多数变革计划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通过考虑这些关于员工如何看待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如何选择行动方式的洞见,就能够大大提高变革成功的几率。

2008年,麦肯锡对世界各地的3199名企业高管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只有1/3的变革能够获得成功。我们发现,改变行为习惯需要具备4个基本条件,据此我们归纳出9条洞见帮助认识人类天性是如何妨碍成功应用变革行为的。

创作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

在变革管理思想中,创作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变革故事将其传达给员工,并在不断进行的沟通和参与中对贯彻始终的功效给予高度评价。这当然是有益的忠告,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克服3种缺陷。

1.能激励你的变革故事却不能激励你的大多数员工。

长期以来,有两类变革故事在企业组织中宣讲得最多。第一种是“从优秀到卓越”的故事,第二种是“打翻身仗”的故事。

这两类变革故事似乎都很合理,但是,它们也常常难以达到变革领导者所期望的效果。许多研究显示,当询问管理者和员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机是什么时,他们同样都将这些动机分为5种影响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例如建设社区和管理资源);对客户的影响(例如提供优质服务);对企业及其股东的影响;对工作团队的影响(例如创造一种人性化的环境);以及对“我”个人的影响(我的职业发展、薪水和奖金)。

这种研究结果对于变革领导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领导者所关心的动机与激励广大员工为变革计划投入额外精力的主要动机大约有80%都接不上轨。变革领导者需要宣讲一种能够覆盖员工动机的所有5个方面的变革故事。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而另一方面,这种活力又能留住组织中的人才。

考察一家大型美国金融服务企业的成本削减计划。该计划开始时采用的变革故事标记了一些与企业的竞争地位和未来前景有关的常规逻辑框图。该计划实施3个月以后,管理层因为员工对计划的抵制而感到灰心丧气,变革团队只好群策群力,重新改写了变革故事,其中包括了与社会(例如供给能买得起的住房)、客户(减少出错率,更具有竞争性的价格)、本企业(支出不断增加,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不具有可持续性)、工作团队(减少重复,增加授权)以及员工个人(更具有吸引力的工作)有关的要素。

这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上的改变使员工的积极性在一个月内从35.4%提高到了57.1%,成本削减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在第一年就实现了效率提高10%的成效,其进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

2.最好让他们书写自己的故事。

抱着良好愿望的变革领导者投入大量时间来传达自己的变革故事,路演、员工大会和企业网站就是几种经常采用的传达方法。当然,变革故事确实需要传达出来,但是,投入到传达变革故事中的许多精力最好是花在倾听上而不是宣讲上。

在一项著名的行为学实验中,研究者向一半的参与者每人随机派发一组彩票号码,同时要求另一半参与者在一张空白彩票上填写自己想要的任何号码。在马上就要抽取中奖号码之前,研究者提议从彩票持有者手中买回彩票。结果是:无论在哪个地区或针对何种人群进行此项实验,研究者总是会发现,为了从那些拥有自己的号码的参与者手中买回彩票,他们不得不支付比其他人至少高5倍的价钱。

这种结果揭示出了人类天性中的某种特点:对于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我们更愿意承担其后果(这种愿望增大的比率几乎达到5∶1),而变革管理采用的一些常规方法就低估了这种影响。理性的思考者认为,让其他人自己去发现他已经知道的事情完全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并按照它去做呢?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剥夺了其他人的活力,这种活力是推动变革所必需的,它源于一种对答案的拥有感。

3.采用具有“正面”和“负面”特点的变革故事,以创造真正的活力。

“基于缺点和不足”的变革方法——甄别问题、分析错误所在以及如何改正它,制定计划,然后采取行动,这已成为在商学院讲授的一种最重要的变革模式,大概也是被大多数企业组织所认可的一种变革模式。但是,研究表明,一个重点关注缺点和错误的变革故事会招致责备,并引起疲惫感和抗拒感,很难激发员工参与变革的热情。

事实上,人类的自我感觉总是比实际的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向”。这种情况导致了“基于建构理论”变革方法的兴起,该方法的变革流程是发现(发现什么是最好的)、梦想(想象可能会是什么)、构思(探讨应该是什么样),以及命运(创造未来)。采用这种变革方法的问题是,过分强调积极因素可能会导致愿景和影响被淡化。原因在于,作为人类的天性,我们更愿意为了避免失去我们已有的东西而去冒险,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东西而甘冒风险。对于促使行为发生改变而言,一定程度的忧虑是有帮助的。

我们认为,变革管理领域已经将“基于缺点和不足”与“基于建构理论”这两种变革方法和变革故事人为地分离开来。尽管一般不可能规定这种分离应该如何将正面和负面的讯息区分开,但我们强烈建议变革管理者不要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偏离得太远。考察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做法,他直接提出问题,“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业绩不佳的业务部门,组织壁垒驱动的行为,等等),以及“想象一下可能会是什么样”(在每一项业务、开放性和责任性上成为第一名或第二名)。

角色楷模

传统的变革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采取行动,成为所要求变革的角色楷模,并动员一群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推动变革向组织的纵深发展。不过,遗憾的是,这并不一定能产生所期望的效果。

4.领导者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是变革本身”。

大多数高管都知道,而且通常也赞成甘地的一句著名格言“欲变世界,先变其身。”他们致力于使自己成为具有所期望行为举止的个人角色楷模。但实际上,随后并不会发生任何明显的改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多数高管并没有将他们自己列入需要变革的人群之中。当被私下问及“你对客户倍加关注吗?”的问题时,有多少高管会回答“否”呢?而对于“你是一个官僚主义者吗?”的问题,又有多少高管会回答“是”呢?一个也没有。尽管传统的变革管理方法推测,最高管理团队充当角色楷模是一件与意志或技能有关的事情,但事实是,角色楷模问题的真正瓶颈在于,必须知道在个人层面上有哪些东西需要变革。

通常,利用特定的360°反馈技术,可以产生关于哪些东西需要变革的洞见。看一下安进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文•夏尔采用的方法,首先,他问公司中75名高层领导里的每一个人:“我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做哪些事情?”然后,他与这些高管公开分享了他的发展需要与承诺。再考察一下一家保险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做法,该团队在执行其变革计划期间,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采用了一种他们称为“激情传递”的方法:每个参与者都会收到直接来自其同事的实时反馈,内容是关于成为变革因子,例如,“什么使你变得卓越?”,以及“什么在拖你的后腿?”

5.“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并不是实现变革的万应灵药。

我们参与变革计划的经验表明,变革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并不取决于几个精心挑选的领导人多有说服力,而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变革的理念。在实际变革中,常常有一些谁也想不到的无名之辈获得提拔,并对推动变革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告诫大家,不应过分关注和依赖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强化机制

传统的变革管理理论强调了在组织结构、流程、系统、目标设定,以及激励机制中强化和引入所期望的变革的重要性。我们同意这种观点,但是,为了使这些机制更加有效,就必须考虑到,人们的行为表现并不总是符合理性。

6.金钱是激励人们最昂贵的方式。

那些尝试将变革计划的目标与员工的薪酬挂钩的企业发现,这种方式很少能将员工参与变革的积极性提高到所期望的程度。事实上,在绝大多数企业中,要将真正意义上的薪酬与变革计划挂钩的做法整合到基于一大批指标来制定的薪酬体系之中,是极其困难的。此外,许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满意度=感觉-预期。

对于变革管理者而言,这个等式的美妙之处在于,少量的、预期之外的奖金可以对员工对于一项变革计划的满意度产生超乎寻常的影响。戈登•M•白求恩在扭转大陆航空公司颓势的变革中,当该公司的航班准时率跻身前五名时,出人意料地向每一位员工派发了一张65美元的支票。澳新银行前首席执行官约翰•麦克法兰则在圣诞节时向每一位员工赠送了一瓶香槟酒,并附上一张卡片,感谢他们为该公司“业绩、增长和突飞猛进”的变革计划所做出的努力。大多数变革管理者都将这种做法仅仅看作是一种象征性表示,并认为其效果有限,且难以持久。但是,员工们对于收到这种奖励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事实上,他们在回复中一致表示,这种奖励对于提高变革积极性具有非常大的正面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会持续数月。

7.流程和结果必须公平。

如果情况与员工们具有的关于公平与正义的其他一些观念发生冲突的话,他们就会反对自己的一己私利。考察一家银行的例子,作为一项重要变革计划的组成部分,该银行创建了新的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模型,并将根据新模型制定的新的定价计划和与此对应的销售激励新措施一起交给了一线员工。其结果是:客户流失和价格打折的现象猛增,这种变革尝试使企业价值遭受了巨大损失。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身处一线的银行员工感到,这种变革对于客户不公平,有大量员工对银行对待客户的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并且采用价格打折的方式来向客户表明自己的善意,尽管这样做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完成个人销售目标。

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系统和激励机制进行任何变革时,变革管理者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这些变革,要高度关注员工对变革流程及其预期结果的公正性的感受。尤其对于会影响员工彼此之间互动方式的变革(如减少员工人数和改变人才管理流程),以及会影响员工与客户之间互动方式的变革(如销售激励计划,重新设计呼叫中心,以及改变定价机制)应该慎之又慎。反过来说,在前面描述的有关定价的例子中,其结果本身是公正的(要求客户为银行承担的风险支付相应的费用),因此,如果在围绕变革的沟通和培训中,小心谨慎地妥善处理银行员工对于公平的感受,上述业绩下滑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能力培养

关于变革管理的著作强调了培养期望的变革所需要的技能和才干的重要性。尽管难以论证,但为了保证变革成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条洞见。

8.员工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所想、所感和所信。

当管理者试图通过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来提高绩效时,他们经常会忽视员工的思想、感情和信仰,而正是这些驱使着员工的行为。

9.仅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

优秀的技能培养计划通常都会考虑到,通过亲自动手去做,要比光是用耳朵去听的学习效果更好。这些技能培养计划采用了许多互动式模拟和角色扮演,而且参加培训的员工也承诺,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后将会“实践”所学到的新技能。但到了星期一早上,很少有人会遵守自己的诺言。

不能善始善终通常并不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意愿,而是因为没有做出正式的规定,以降低实际应用新技能的门槛。为了做一些额外的事,乃至以一种新的方式做一些事,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而在大部分员工忙碌的日常工作安排中,根本就抽不出这种时间和精力。由于没有为培训后的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实际应用新技能创造空间,大多数培训计划所获得的回报注定会大大低于其潜在的回报水平。

为了将日常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正式引入到能力培养流程中,我们建议,对传统的培训方法进行一些改进。首先,培训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事情。与此相反,应该采用一种“现场加讨论会”的方法,该方法将课堂培训拓展为一系列学习讨论会,其间穿插安排现场培训。第二,我们建议,所安排的这些现场培训应该与参训员工的日常工作直接挂钩,以将新的观念和技能正式引入员工工作职责的方式,要求他们实际应用这些观念和技能。应该对这些现场培训进行可量化的、基于结果的测评,表明员工已经达到的能力水平,并且出具承认和奖励员工所获得技能的证明。■

版权所有:麦肯锡公司1992~2009。本文经麦肯锡公司授权转载。

[编辑 陈 艾]

篇5:教育中游戏因素的理性思考

内容提要 人的成长、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教育的目的。游戏在教育中完全可以在这四个方面促进人的发展,使人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教育,办好教育,在教育中引进游戏的因素,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关键词 教育 游戏 改革 对中国教育进行考察,得出了两点结论:教育即游戏;从幼儿园到高中,升学任务越来越重,游戏的因素也越来越少,到了高三,根本就没有游戏的影子。下面主要从理性的角度探讨教育中能否容纳游戏,也就是游戏能否达成教育目标。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全面的成长,在于人的生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①学会认知,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认识、理解、发现,学会怎样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理解他人、认识自己。这样,学会的是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结果。掌握知识,只是其中目的之一。学会做事,就是学会在实践中处理问题。人的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实践中的训练,即水中学游泳。离开了实践训练,能力的形成就是空话。学会共同生活,就是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他总是先要做人。而做人的根本就在于与他人和睦相处。在现代社会,这种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件事,仅靠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好的,都需要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同他人合作,一意孤行,孤军奋战,成功的概率极小。成功的合作,往往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会生存,就“应动促使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②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严肃的传统,向来将游戏看作与严肃的事情不相容。“游,锦旗之流也。”(《说文解字》)其本义为“古代连缀旗帜正幅下面下沿的垂饰”。引申为“人或动物在水中行动”,鉴于是人或动物在水中的状态,又引申为“虚浮不实”和“放纵”。“戏”字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游戏;逸乐”“歌舞杂技等的表演”“戏剧”等七种解释。因此,“游戏”就有“感性的取乐”的意思,这种“感性的取乐”是一种虚浮不实的,是与某种郑重的、严肃的存在相抵牾的。③ 这样看来,游戏与教育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它们根本就不相容,更何况要以游戏的精神看待教育?在上篇中,我们对游戏的本质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严肃的事情中常常包含着游戏的因素,特别是在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中,游戏的因素比比皆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就是游戏。如果以这样的理念审视教育,我们就可以发现,教育作为游戏,才是教育的深层本质。(这一问题另外撰文论述) 中国的教育,在隋唐以后,实质上已经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沦为工具。它所培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只会考试的工具,从根本上说,这种教育下的人只是一种片面化的考试机器,不是完整的人。这种情况,就是在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我们只要看看那些一早就吃了早饭,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学校的孩子,就可以体察到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形,这一点,我们已经说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只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了:我们目前的教育能不能将学生培养成会认知、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会生存的人?恐怕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两个字??不能!这不是我的独断,从这几年来,各种媒体对它的反思、批判就可以反映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已经很完美了,已经能够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反思与批判就是杞人忧天。既然我们目前的教育难以培养我们所需要的那种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改革,必须以新的理念来办我们的教育。这种理念就是游戏,就是以游戏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来办我们的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性质的活动,它具不具备教育的功能?或者换句话说,游戏能教会孩子认知、做事、与他人共同生活、会生存?首先,让我们看看游戏能否教会孩子认知。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大康小学教师王春牛就是用游戏教孩子认知的。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丢了一支钢笔。王老师并没有发动全班同学互相进行搜查,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课桌上放了一个带盖的盒子,然后让同学们到操场集合。他说“班里少了一支钢笔,不知是哪位同学借了忘了还,或者是拾到了忘了还。偷别人的东西不好,我相信大家不会偷别人的东西,现在咱们做一个游戏,让钢笔自己变出来。我给每个同学5分钟,单独进入教室,认真看一看自己的书包里是不是有别人的钢笔,如果有,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的盒子里,如果没有就不要去看盒子。”游戏完了,大家打开盒子一看,钢笔果然在盒子里。④王老师的教育,就是非常巧妙地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愉快的认识到: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处理方法,小偷小摸行为是错误的。对于这样的事,有几种处理方法:①搜查;②不管;③游戏。搜查,尽管也能决解决问题,但不管搜查的范围有多大,对于被搜查的学生来说,总是一种伤害,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不被别人信任;或者如果真是偶尔拿了别人的钢笔用而忘了还,却被搜查,伤害就更大了。放任不管,就只会使这种事情一再发生,学生很可能就会因此养成小偷小摸的恶习。游戏,则是最好的方法,既达到了目的,又教会了他们认知。有谁不想在轻松愉快中认识错误,改掉坏习惯?又有谁不希望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他们学会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开始。在游戏中,他们与同伴们一起,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会认知。例如丢手绢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到:只要有几个人在一起玩,就要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就难以进行。如果有谁违犯规则,他就必须被劝阻,否则,就要出局。同时,他们还可能认识到,人世间存在着运气,而运气又有好有坏。虽然,他们并没有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些,它的存在还只是朦胧的,但这种意识却是客观存在,不容怀疑。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游戏中,一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调动起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全身心的与同伴们嬉戏、玩耍。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是在用各种感官接触世界、认识世界。还是以丢手绢为例,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谛听,精力高度集中,玩得多了,就懂得怎样观察人,怎样辩声音……学会了感知世界。其次,游戏也可以教会学生做事。做事,是一种实践能力,一种运用知识经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不从实践中训练,能力就不可能形成。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具有训练孩子能力的功能。我们知道,凡是游戏,都离不开做。通常,游戏作为一个名词,在它的前面总有一个动词,这个动词一般为“做”或“玩”,但不管是“做”还是“玩”,都是一种实践,都能够训练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游戏不是现实,有的游戏只是对现实的模拟。所以,游戏当中的“做”或“玩”,可能与现实中人们的实践训练不完全相同。但模拟训练,仍然可以练就一身“做”或“玩”的本领。例如劳动技术课中的剪纸比赛,虽然不是那种为经济收入或为艺术的剪纸活动,但在比赛前,参赛者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有比较过硬的剪纸技术。在这个准备过程中,学生可能练就了技术,这就是一种做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他参加比赛或为他以后真正从事剪纸工作都奠定了基础,更不用说,在参赛过程中的锻炼了。有许多游戏,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不具备基本的技能技巧,就无法参与。象辩论赛这样一种游戏,看起来,只是几个人在那里说说话而已。实际上“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辩论需要技巧。象怎样才能提出刁钻、难回答的问题,怎样抓住对方的弱点,如何开篇,如何总结,乃至说话的语调,怎样做手势等等,都需要赛前进行一番艰苦的训练才能掌握。这样一套辩论技能,虽然只是为进行游戏而准备的。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对那些参赛同学毕业后找工作,有着绝对重要的意义,这已经是事实,不需再多说。再次,游戏能否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其实,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游戏,大多都需要他人的配合,个人游戏不多。即便是单独的个人游戏,有时也有假象的游戏伙伴。游戏,为儿童融入社会、融入游戏群体,提供了训练机会。黄全愈在《玩的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歇若的孩子,在游戏时同另一个孩子闹了起来。它对妈妈说:“安娜不让我玩跳绳。”妈妈要她去同安娜商量,第一次,它对安娜说:“安娜,妈妈说让我玩一下。”协商没有成功。妈妈又鼓励她。歇若走近安娜,一会儿,它同安娜商量:“我能玩一下吗?”安娜看了看,说:“你可以玩一分钟。”安娜愉快地接过绳子,说:“我先玩一分钟,然后轮到你。”就这样,歇若的协商成功了。在这个例子中,歇若要加入这个游戏群体,采用协商的方法,很平等、很民主。如果她妈妈用强制的方式,强迫他们接受歇若,也无何不可,但对那个游戏群体而言,这不公平,太霸道。歇若接受这样的教育,对它的成长不利,对它以后融入社会,将起着榜样的作用。因而,这不是好方法。现在,妈妈叫给她的协商的方法,使她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被别人接受、容纳,对她本人、对整个游戏团体,都是相当有益的。这样,歇若就学会了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再说,孩子们在任何一个游戏过程中,都必须绝对遵守游戏规则,否则,既不可能与别人和睦相处,也不可能将游戏进行到底。如果有一个孩子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违犯游戏规则,他将遭到大家的谴责,成为“公敌”,游戏也将被迫中断。而且,他还可能被“罚”出局。游戏过程中,游戏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平等原则,它承认参加游戏的各方地位一律平等,大家都是平等的竞争对手,没有大人、小孩,高低、贵贱之分,凭的是能力,靠的是智慧,公平竞争。学生如果从小在游戏当中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对于他长大后和谐的与人相处,是有很大助益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经济时代,呼唤“游戏精神”,呼唤诚信原则,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他们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游戏精神”、诚信原则离我们还会远吗?最后,游戏中能不能使孩子学到生存的本领?让我们先来看看在今天的社会,人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今天,在我们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人要潇洒的活一回,最最需要的是:能力。以致有人呼唤能力社会的到来,呼唤人人凭能力,个个有能力。所以,在未来社会,能力将成为人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那么,游戏到底能不能使孩子们掌握生存的本领?实际上,在游戏当中,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训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研究证明,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的智力:语言的智力、逻辑数学的智力、视觉空间的智力、身体动觉的智力、音乐的智力、人际交往的智力、进入内心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每一个人身上各有侧重。但这些智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能力)却是未来社会中人们都需要的。游戏,在开发人们各方面智力上都可以大有作为。限于篇幅,不多论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论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肌肉;他们发展视觉与运动协调的能力;他们还发展控制自己身体的意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发现世界是个什么样,他们自己又是怎样的。他们习得新的技能,了解运用这些技能的恰当场合。他们‘尝试’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成熟。他们在游戏中重现现实生活,籍以对付各种复杂、矛盾的感情。”⑤“游戏活动,就是教育与指导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游戏,能调动孩子的所有感官,使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随着各种游戏的进行,孩子从感觉到认识,从智能到体能,从语言表达到情感交流,都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从中可以逐步塑造孩子的性格与品德,意志与才能。”⑥“儿童世界游戏场上的法则与成人世界的法则惊人的相似。一般来说,如价值观、兴趣、性别的选择,以及行事的仪式等等,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儿童时期起就建立起来的观念、态度、信仰、技巧和手段,将适用于人的一生。”⑦ 游戏对于教育,其意义如此,学校教育中应该有它突出的位置。它对于解决当前困绕学校教育的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 当前,怎样调动老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使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是办好我们的教育的头等大事,各地,从领导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摸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教育的面貌没有根本的改变,老观念办新事,结果,我们的教育仍然是老面孔,没有大的改观。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依然把教育视为无比神圣的事业,总是将它看得过于严肃、过于神圣,以致于老是板着面孔对待教育中的一切,对于教育领域里的每一件事,有时,哪怕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将它无限拔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道德的高度,以致于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教育无小事。学校处处是课堂,时时在教育。老师的法宝就是管住学生,然后进行无限拔高似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这样老师天天如临大敌,学生天天诚惶诚恐。这样的教育,老师乐教、学生乐学,那才是怪事。所以,我们要用新的理念看待教育,用新的方法来办教育。这种理念就是游戏的理念,这种方法就是游戏的方法。日本教育家多湖辉等人合写了一本书,书名为《游戏总动员:启动孩子一生的学习计划》。这个题目,就已经很醒目地告诉我们:游戏在孩子的成长中无论怎样强调它的意义都不过分。尤其是在人生的最初期,孩子主要是在游戏中长大。游戏,也常常成为孩子最主要的活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主旋律。“通过这些活泼自由的游戏练习,不仅促进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孩子认知世界的兴趣与欲望,还能培养其竞争性,忍耐力和其它智能,强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并将磨砺孩子的个人气质与内心世界,逐步唤醒一个沉睡的小小巨人;使我们的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会和找到许多关于生存的种种机遇与挑战。”⑧ 其实,不仅仅是在婴儿期人们对游戏情有独钟,在人生的各个时期,人们对游戏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少年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趋乐避忧的天性,都喜欢玩乐,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对游戏有不同的需求而已。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儿童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是用具体方式游戏的,他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有形的物体来游戏。随后,当他发展了象征功能时,他就能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装是存在的;比如,他可以在心里游戏,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动作来游戏。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成年后,人们需要的游戏,智力的因素越来越多。例如大学生所钟爱的游戏就迥然相异于婴幼儿喜爱的游戏。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游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象在婴幼儿时期,游戏的类型从单独游戏到在其他儿童旁边游戏,但并不参加他们一起游戏,再发展到和其他儿童合作游戏。而且,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多,缺少玩伴的情况下,有些儿童常常还有假象的伙伴。这样,他们就可以减少寂寞,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总之,游戏是人人所需要的,差别只在于游戏的种类不同。在当前,中国的教育必须多一点轻松,多一份愉快。我们知道,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要我们的教育在游戏的道路上一步到位,那是一种奢望,也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板着脸孔办教育,要在教育中多渗入一些游戏的成分,教师要在乐中教,学生就在玩中学,真正把教与游戏、学与玩联系起来。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是主要途径。游戏对于教学的意义,也可以从三方面理解。首先是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要抱轻松愉快的心情,将教与学视为一件可以愉悦人心,让人愉快的事。教师如果一拿起教材,一想起学生,就好象如临大敌,时刻想着自己要做的是一件影响人的一生的事业。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态度进行教学,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教师。但教学效果却可能不尽人意。相反,如果以游戏的态度视之,情形就可能大不相同。教师就会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教学也就可能更具有创造性。其次是教材。要用游戏的理念指导教材的编写,改变现行教材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面貌。再次,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就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浓厚的游戏色彩。在教学目的的达成上,有效性更强。例如,有一位美国生物老师,他上课有一个特点??用故事讲授。在讲授人类进化论的时候,他就是用故事引人深思的。他巧妙地用故事的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人类进化的学说。结束时,他告诉学生,要想证明这种理论,还要等50万年。到那时,如果提出这一理论的人来了,我们的地球却已用金子来补我们的大气层去了,我们怎么向他们交代呢?讲完后,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试图要证明这种学说要比上帝创造论和达尔文进化论更有道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证据。学生们还关注起温室效应、基因工程、外星球等问题。这样上课,就远远要比我们传统的一板一眼讲授效果要好得多。&nb

[1][2]下一页

sp;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首先是要转变观念,将教育严肃化、神圣化的观念要逐步转变到教育即游戏的观念上来。我们必须牢记“三个面向”的思想,将眼光放远点,要看到世界教育的大发展、大潮流。在当今世界上,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不断涌现。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各个大国都将教育定位于人的综合素质上,并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再从世界各教育大国的实践来看,如美国、英国等国,他们的学校教育生动活泼,学生一个个笑意写在脸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玩得多,游戏多。课堂上,比较自由,坐也可以,站也行,还可以随意走动。学生真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思考、探索,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学的轻松愉快。不象我们的学生,一天到晚规规矩矩的正襟危坐,一脸严肃。“每一件事情都有一百种做法”。我们只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观念就一定能够转变,中国的教育就有希望。其次,编好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脚本。好的教材,可以引导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而差的教材,则会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在上一篇中,我们考察了一部分中小学教材,结果是,从幼儿园到高中,教材中游戏的因素越来越少,高中课本中几乎见不到游戏的影子。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内容被我们以十分严肃的态度,编写得没有一点活气。以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来是十分广泛而活泼的,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从理性上接受;形式上,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活泼的文字、有趣的插图,引导、激发学生思考。例如法律常识这部分内容,不必追求教材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可以密切联系实际,引用一些案例,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对案例的思考中理解概念,掌握常识,从而,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其他,象生物、物理、化学等教材,在现行教材中,也基本上是板着脸孔编写的。每一章、每一节,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冰冷的文字叙述,插图很少。其实,生物课本,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与生活、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的。比如可以多选编一些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实验观察、集体讨论等方面的内容,文字尽量活泼一些,插图尽量多一些,有趣的作业尽量多设计一些。这样,教材就活了,学生学起来就有趣多了。 再次,改革方法。好的教材固然是好的教学的重要保证,但好的教材并不必然意味着就有好的教学,教材内容还要经过教师的理解、处理及传授,才能变成学生头脑里的东西,尤其是传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生动的、科学的传授,即便是一般的教材内容,也能受到极好的效果;相反,再好的教材,粗疏的传授,其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这就是我们目前全国通用一套教材,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好,有的老师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其实,即便仍然使用现行教材,也还是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中,使用的是与我们一样的全国统编教材,但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革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的语文课学生学得劲头十足。比如考试,魏老师从不自己出题,每一次考试,他都布置学生每个人出一套试卷,学生之间交换试卷考试。对学生而言,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练习,既可以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复习,梳理知识,巩固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教材中的许多看起来比较枯燥的内容,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前不久,在山东电视台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一个四岁小孩,能流利的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及唐宋诗词,而且,背起来还浑身是劲。听他的幼儿园老师介绍,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不过是在小孩玩耍中边玩边唱。象很多小孩玩的那种游戏,边玩边唱:“一米一米三,三面红旗,解放台湾。”那位老师要求孩子边玩边背《三字经》《百家姓》及一些唐宋诗词。孩子边做游戏边唱,效果极好,记得特别牢,这就是游戏教学的意想不到的效果。上篇中所谈到的马芯兰老师在教“同时”“相对”“相遇”“相向而行”时,采用实地走步的方法,也都是游戏教学的经典例子。注释:①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版,75、85页。③ 沈兴漾《现代性与“游戏”》,网上文章。④ 付道春等《中国接触教师行为访谈录》,上海教育出版社95年版,97页。⑤ [美]黛安?E帕普利等《儿童世界》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82年版,425页。⑥⑧ [日]多湖辉等著,苏文瑜、杨广青译《游戏总动员:启动孩子一生的学习计划》编者《出版说明》,河南大学出版社版。⑦ 黄全愈《玩的教育在美国》,作家出版社20版,39页。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篇6:认识的理性与非理性

认识的理性与非理性

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非理性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正确揭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将有助于认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为人类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

作 者:刘文洲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学院刊 名:新疆社科论坛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年,卷(期):“”(6)分类号:B0关键词:认识理性 非理性

上一篇:夏天日记作文下一篇:小学生感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