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怎样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2024-05-01

2~3岁怎样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精选8篇)

篇1:2~3岁怎样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对2~3岁的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成人大致有以下几种态度:

1、认为孩子年龄尚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音乐,也不会欣赏音乐,对他们谈音乐就如“对牛弹琴”。因此,成人无需在此花费时间和精力。

2、有些懂音乐的成人,对孩子学音乐抓得太紧,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变成贝多芬,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

3、运用各种适合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以启迪孩子的智慧。成人的做法和态度哪一种好?肯定的回答是第三种。

那么,成人该怎样对2~3岁的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呢?

1、成人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难以接受复杂的知识结构;孩子生理发展也不成熟,神经、骨骼等没有发育完善,不可能掌握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因此,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五彩缤纷的音乐天地,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究艺术奥秘的愿望。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多接触音乐。早晨起床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游戏时,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晚上睡觉时,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总之,要在生活中恰当地不断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

3、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激发孩子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可选择一些富有情趣的、歌词生动的、孩子能理解的歌曲让孩子学唱,如《小白兔》、《大公鸡》等。还可教孩子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准备几种乐器,如电子琴、扬琴、小铃、铃鼓等让孩子去摸摸、敲敲、打打,感受不同乐器发出来的声音等。

4、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感受音乐的美。听听鸟儿婉转的叫声、虫儿唧唧的叫声、呼呼的风声、嘀嘀嗒嗒的雨声等,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

篇2:2~3岁怎样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幼儿教育:

2岁以后的宝宝走路已经十分自如,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智力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所以这一阶段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来满足宝宝的需要。

一、 要注意食品的多样化:粮食、豆类、肉、鱼、蛋、奶、蔬菜、水果、油、糖各类食品都要吃。各类食品之间调配得当,即荤素食、粗细粮食品摄入比例适当,不能偏食,保证营养均衡。每天应吃主食100-150克,肉、蛋、鱼类食品约75克,蔬菜100-150克,外加250克左右的牛奶。

二、 2岁以后宝宝已长出20颗左右的乳牙,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将蔬菜、肉类等食品切成细丝、小片或小丁即可。既能满足宝宝营养需要,又能适应宝宝的咀嚼能力。米饭、及饺子、包子等各类面食对宝宝来说都是适宜的。

三、 宝宝的饮食要考虑到色、香、味、形及品种变换,以增进宝宝的食欲,但是不要给宝宝吃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咖哩、酒类、咖啡等,也不宜给宝宝吃油饼、油条、炸糕等油炸类食品。

篇3:2~3岁怎样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2岁~3岁的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如何激发2岁~3岁的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如何提高音乐活动的有效性?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2009年以来, 我有幸参加了我园的国家级课题“2岁~3岁早期音乐启蒙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 并在工作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建立愉快和谐的活动气氛, 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这是《规程》的精神, 也是《纲要》的具体要求。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音乐活动中, 教师能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气氛, 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他们一定会乐学, 主动学。因此, 教师要去了解、亲近孩子,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推进他们各方面的发展。

1. 创设神秘氛围, 激发参与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夸张的表情和语气, 会使幼儿的兴趣高涨, 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教师组织活动时, 要一下子抓住孩子的眼球, 让孩子对你的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在活动中, 教师运用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都会感染到幼儿的情绪。如我在组织奥尔夫音乐活动《农场里动物多》时, 先出示农场里情境的图片, 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依次把农场里的小动物请出来, 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 为他们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 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音乐的内容, 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 孩子之间的情绪也得到积极的影响, 欣赏音乐的兴趣更浓, 理解音乐内容更容易了。幼儿不但初步尝试了倾听, 而且主动模仿学小动物, 对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教师积极的投入, 做好表演家

2岁~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模仿。于是, 在日常生活中, 我运用教师表演的方法来感染幼儿, 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我在组织小小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小熊的音乐会》中, 感受音乐的快慢是这节活动的难点。而通过教师形象的表演, 会让幼儿很感兴趣地倾听音乐, 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因此,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 以全身的热情融入到活动中, 当好“表演家”, 做好幼儿的榜样作用, 这样幼儿参与活动才会更积极、更有效, 从而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地畅游。

二、创设丰富的情境, 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染力

2岁~3岁的幼儿年龄段是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并容易进入角色, 几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 往往能让他们身临其境, 共同感受欢喜和悲伤。这样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贯穿活动

听故事、听儿歌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 活动中我通常将音乐中的形象创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 并尝试让幼儿去扮演角色, 让他们从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 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带领下,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奥尔夫音乐活动《网小鱼》时, 就将音乐ABA的曲式结构内容编成生动的故事:在A段, 小鱼是怎么样在海洋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的;在B段, 小鱼是如何害怕躲避捕鱼人的渔网的;最后一个A段, 捕鱼人没有捕到鱼, 小鱼是如何自由自在、愉快地在海洋里面游戏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音乐ABA的曲式结构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起来很投入, 使他们能用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快乐和悲伤。这次活动, 幼儿完全自主地投入到音乐的变化之中并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 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力, 体验了音乐的变化,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活动

2岁~3岁的幼儿生活经验贫乏, 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作为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 这样幼儿便会很快地被角色所吸引, 从而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如学习歌曲《秋风》时, 首先让孩子们在室外感受秋风, 接着让孩子们分享自己拾到的秋叶, 然后我为音乐配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这样, 孩子们在音乐的伴随下, 捡起落叶, 并感受落叶飘落的过程, 能进一步理解音乐, 为表现此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创造性地表现, 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情感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多次玩, 仍然兴趣盎然。如奥尔夫音乐活动《调皮的小球》, 我选择入场音乐时想要和孩子们互动起来, 并想调动起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 于是我选择了有对话、有互动游戏氛围很浓的歌曲《哈罗歌》。活动第一部分, 我先以完整欣赏并配以想象, 在欣赏的同时配以夸张的表情或是肢体动作, 这会让幼儿对音乐有个初步的认识, 以便下一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容。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 所以第二部分欣赏音乐的同时, 我借用孩子们平时玩球的视频录像, 并配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这种ABAB的结构形式,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我设定的是分段欣赏, 并追加互动问题, “如果你是小球, 你会怎样游戏呢?”“如果你是小球, 累了你会怎样休息?”这样, 能更加细致地让幼儿充分理解、表现音乐。最后, 我让幼儿充分、完整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在结束活动时, 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歌曲《笑一个吧》, 让孩子们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升华。这样, 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学习倾听音乐优美的旋律, 感受音乐赋予的快乐, 表现音乐内在的情感, 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总之,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因此, 我们只有让幼儿沉浸在充满童趣、和谐、平等、自由的音乐氛围中, 他们才会感受到音乐中的美, 从而乐于展示自己, 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篇4:如何对2~8岁孩子进行教育培养

两岁的孩子表现“很牛”,什么事都好像有主见。这时期的孩子,由于自由活动的能力增强,各方面的知识也随之不断增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重要的心理变化是:总想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当他自己做某件事时,如果大人要去伸手帮助他,常常会遭到他的反对。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凡是他想到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表现得任性,不听话,甚至还跟家长“顶牛”。在心理学上,这个时期被称作“第一反抗期”,这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反抗心理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意志坚强,有主见,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这时,父母应善于指导孩子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在做某件事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羞怯、泄气等情绪,这时大人千万不要因孩子完不成一件事而讽刺挖苦,应鼓励和帮助他完成,让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鼓起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培养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

两岁后的孩子“自我表现力”特强,是喝了兴奋剂的“运动员”。这时他们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调节能力,但自我约束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兴奋常常占优势,所以儿童容易激动,爱吵闹,并且喜欢用一些滑稽动作吸引别人注意。尤其当家里来客时更是特别高兴,甚至“疯”起来。平时我们常听到“人来疯”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母亲应该注意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来了客人先给他介绍一下,并且欢迎他表演一些小节目,借此满足他的愿望。不要在来客人时将孩子赶出去,应利用这样的场合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孩子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在满足孩子“自我表现”愿望的基础上,还能让孩子学到社会知识。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不要随意满足这一时期的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有时孩子提出了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哭闹不停,这时最好的办法不是哄劝,更不要迁就,可以采取不理睬的办法,让他哭够闹够,自己停止。

两岁后的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批评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一时期的孩子好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都很强烈,什么东西都想动动、摸摸,有时还会办错事,捅点小娄子。批评孩子时要防止伤害其自尊心,不要当着小朋友的面给他个下不来台。话不要太多,点到为止。另外,批评孩子时家长意见要一致,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错觉,以为批评得不正确,从而不愿接受成人的有益的意见。

篇5:3-7岁孩子该怎样教育

3岁:培养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3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遇到合适的环境或者机会一定要适时的启发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最大。

可以让孩子去画画、去揉泥巴、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并给予他鼓励;也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还可以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方法,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

4岁:注重语言表达力

语言,是4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突然变得非常爱说话。请不要去嘲笑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请一定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4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5岁:亲子关系最融洽

5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5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经常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因此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因此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哦。

6岁:内心矛盾最突出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5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6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所以偶尔会有叛逆和争吵,这就需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

7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7岁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

篇6:2-3岁儿童早期教育计划

一、训练感观灵敏,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二、掌控亲子爱态,培养行为习惯,诱导语言发展

三、丰富孩子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1.(1)增加颜色、形体的认识,积木、插塑越做造

型越好,能想象并说出建设什么(不是盲目搭建)

(2)态度要亲切、耐心、冷静、沉着,多与孩子有说

有笑,有商有量,又学又玩,有问有答。继续鼓励宝宝跟家

人一起吃好饭,饭桌上家人轻松的谈话孩子逐步插话参与,多谈些营养保健话题。继续将谈话与识字结合,写上小白板,每个人都高兴地读一读、认一认。

(3)体育:学翻筋斗溜滑梯游泳溜冰音乐:继续听音乐学唱歌、看小乐队演奏

语言:爱听故事、读儿歌、背古诗爱认字问字和英

语单词爱买书读书

认知:会认不同的商店会辨不同的天气开始认地图找地名喜欢到室外玩,继续问物问字美术:喜欢看画、美术工艺品喜欢看大人作画和陶艺、剪纸

交往﹕喜欢与大人交朋友,喜欢熟人带出去玩

数学:喜欢数东西,喜欢背数字喜欢拿糖果算简单加减法喜欢问时间、认钟

2.认识上下、左右、前后、里外、高低、远近、快慢、来去、宽窄,以及早上看太阳时能认东南西北

家里有客人来,教育孩子懂礼貌,热情接待,落落大方地谈话,客人也要亲切礼貌,但不过份关注小孩,尊重孩子,顺其自然最好;事前父母要告诉孩子,客人来了不能闹"人来疯",会说"早上好!""不客气!""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大人谈话,自己静静地听或到一旁去看书、画画、做事。孩子做好了,客人和家人都要表扬他

3.要在实际生活中逐步知道什么是黎明、清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夜里、昨天、今天、明天特喜欢与大人或孩子捉迷藏,要选择丰富而安全的环境让他想方设法躲藏或寻找。喜欢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喜欢集体唱歌、跳舞,发言答题,喜欢与父母(成人)一起唱歌

4.尽量多指认万事万物,培养提问能力,开始学习问"为什么?"(见《早教革命》理论篇P94~95)4.鼓励孩子帮大人做事,如拿拖鞋,递伞,送帽子、上衣、公文包,东西不能拿做;开始学做家里的整洁、卫生、杂活,如摆餐桌上餐具,叠凉干的衣服等,能准确找出常用

物品,如眼镜、手套、词典、老虎钳等,学会使用电视机、CD机。3岁学会自己洗脸、刷牙、洗脚

5.开始与大人讨论,大人有时把事情说错,他能提出不同看法(如那是浅绿色,不是浅蓝色等)5.会认路牌、门牌,记住家地址及门牌号码,能到隔壁小商店购小物品;带孩子外出有困难(如问路问事)时鼓励孩子去问警察叔叔或路人

6.学双足、单足跳跃、骑摇马、学童车、钻矮洞、滑滑梯

学习看图说一二句话,学习给图画出题目

7.接住地面滚来的球到接住抛来的球,学习用沙包或球投进筐(投的距离逐步拉长)

家里的识字环境逐步丰富起来,慢慢转变为阅读环境和观察研究环境。最好有孩子自己的房间,要张贴名诗词,名句、名段、名言那些记住了一辈子管用的文化遗产;墙上要张贴中国大地图(儿童趣味版),世界大地图(儿童趣味版);孩子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架、玩具柜、工具柜、植物角、动物角

8.学捏像皮泥、油石灰、面团做几种喜欢的物品,会折纸做飞机、风车等

继续每周带孩子去书店买一本他适合阅读又特别喜欢的书(一次不许多买,才能让孩子更加珍爱),教育他

每次读后就珍藏起来。博览群书的生活从这里开始,但要养成良好习惯,控制好读书时间、读书姿势、读书光线,确保眼睛健康

9.学会解和扣各种纽扣,会剥熟鸡蛋

在说几句英语而很高兴,很自豪的基础上每天看光盘学英语15分钟,开始父母陪着学,逐步鼓励独自学

10.学习沿线条剪下简单的图片

在宝宝上亲子园玩亲子游戏的基础上,常带孩子去将要上学的幼儿园玩耍,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朋友,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渴望,这样到入园时避免了哭闹喊叫的"离巢之苦",保护了孩子身心健康。孩子上幼儿园后,训练他每天放学后或吃饭时讲幼儿园见闻和玩学情况,会说出许多小朋友的名字;发现孩子有骄傲情绪要说服和制止。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直到大学往往都是出类拔萃的。

11.学习园形中切割开的许多碎片把它拼成园形,会拼中国大地图

对没有达到以上心理发展水平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办呢?

第一、从亲子关系、良好环镜、丰富生活、积极暗示等方面耐心“补导”,哪怕从一二岁阶段补起也值,因为

孩子还处在最佳发展期,正确“补导”也是一本万利之举,后续的发展前途无量,而急躁冒进责备孩子,不但欲速则不达,还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更是对家庭教育环境和两代人关系的破坏,切勿干此蠢事。

篇7:2到3岁幼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

一、认知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1)观察事物的特性

①比较长短。也可在纸上划线段,教小儿比较长短。还可比较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铅笔和短铅笔,长凳子和小方凳等。

②比较厚薄。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③综合比较。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近似事物中的不同点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点,来培养小儿观察比较的能力。(2)发展幼儿注意力。

教小儿按成人的指示、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一种游戏。成人提示任务越具体,就越容易引起幼儿集中注意,明确注意的目的,在儿童完成作业时成人可不断给予帮助,赞许,鼓励幼儿正确的行为,表扬孩子的成绩。可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积极性,鼓励他集中精力。

2、记忆力的培养

(1)利用游戏培养记忆力。

将几种幼儿熟悉的玩具,如小动物、汽车、球等摆在桌子上,请小孩说出玩具的名称,然后用布把玩具盖上,成人从盖布下取走一个玩具,再将盖布打开,让幼儿看一看,少了什么玩具。也可以地上放几个圈,每个圈中放一个小动物玩具,表示小动物的家,然后让幼儿记住每个动物家的位置,并请小动物出来玩,最后再叫幼儿将小动物逐个送回“家”——即原来的位置。

(2)图象记忆。让孩子看一张画有数种动物的图片,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看完,开始时时间可长些,逐渐减少看的时间,然后将图片拿开,让孩子说出图片上有哪些动物,如果孩子记住的不多,还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记忆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飞的有哪些?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儿记忆。

如小儿游玩回来,让孩子回想一下玩了什么东西,遇上了什么人,经过了什么地方,等等。还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小儿按成人说的先后次序去做,逐渐可用语言指导小儿按指令先后做更多的事情。

3、思维能力的培养

(1)学会数数并理解数量的概念。(2)利用语言促进思维。

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了直观具体性思维,并有了简单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会对各种物体或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概括。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经常用 “为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办?”等,引导小儿思考。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从而教会孩子去思考、推理并学会应当怎样做,如冰糕一直拿在手中会怎样?让孩子先预想一下事情的结果后,做做实验看看。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1)角色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加强,孩子逐渐能理解并模仿人们之间的关系。此时可引导小儿做扮演角色的游戏,可以让他注意现实生活中角色的特点,来丰富他的游戏情节,如上公共汽车观察售票员是怎样工作的?到理发店理发,留心观察理发师的一举一动,等等。

(2)绘画。在幼儿能画出一些线条和形状后,成人可引导小儿将他所画的东西同实物作比较,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在绘画中想象、构图。

(3)音乐。培养孩子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孩子在唱歌时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歌曲提供的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

1、独脚站立练习,两脚可交替训练,使双下肢力量均衡。

开始时小儿可能要扶着人和物才能抬起一只脚,逐渐地训练小儿不依靠人和物自己能够单足稳定地站立几秒钟,并逐渐训练小儿单足独站由几秒到10秒左右时间。可用竞赛的形式鼓励小儿,使小儿能够逐渐地较稳定地单脚支撑。

2、跳高、跳远练习。

可在地上放一张纸或划二道线,要求小儿向前跳时不能踩到纸张或线内,调节纸张或两条线的宽度,训练小儿向前跳跃的距离。还可训练小儿跳高,可在地面上设置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如一本书或一块砖,让小儿跳越过去,并逐渐地增加难度,如再加一本书或一块砖,变得更高;或两本书或两块砖平放,变得更宽,让孩子练习。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给予适当的防护。

3、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泥塑、拼贴画,既可发展小儿手动作的灵巧性,还可促进小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教会孩子搓、揉、压、卷、捏等动作,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各种物和人的形象。家长可适当给于指导和帮助,从容易的形象学起,以发展小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创造的能力。三轮童车是这个年龄段小儿特别喜爱的玩具,骑三轮童车既增强孩子的体质,又培养小儿胆大心细、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借此训练小儿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和良好的反应能力,并能帮助小儿理解交通常识。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小儿练习自己穿衣服,认识衣服的前后,并试着穿好衣服,扣上简单的扣子。脱衣服时,先自己解开扣子,再脱掉衣服。可用一些较宽松的外衣先让孩子练习,一般小儿先学会脱衣裤,再学会穿衣服。还要教小儿试着自己穿鞋子。教会小儿能够明确的表达要大小便,可训练小儿自己脱裤子蹲盆或上厕所,教小儿如何才能不弄脏裤子,并教小儿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觉时知道先去厕所。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1、与人交往。

可教小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做集体角色游戏,通过这种游戏培养孩子建立起与同龄人的关系。在指导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时,家长可帮助幼儿分配游戏的角色,教幼儿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项义务,在角色游戏中领会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丰富生活经验。例如,扮演保育员的孩子,应该温和地和孩子说话,给他们玩具,哄他们玩等,而扮演托儿所孩子的,则要认真听“保育员”的话。

2、发展语言能力。

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3、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

孩子的道德评价能力是在大人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他们常常只是重复父母或老师的看法,以后才慢慢地学会独立分析。教育孩子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尊重长辈、尊重老师、爱祖国、爱劳动、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教孩子遇到困难应努力克服并培养孩子学会从生活中获得美的感受。

4、言语能力的训练

①利用各种机会扩大幼儿的词汇量。

如带小儿上公园时,给他讲他所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名称。教小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意思,可经常让小儿看图片,给他讲简短故事,教他说歌谣。并经常在话语中使用常用代词“我、你、他(它)、我们、你们、他们、自己、咱们”,使孩子逐渐理解各个代词的指代关系。②发展语言能力。

鼓励小儿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么?”,“上公园看到了什么”等,让他复述故事,讲述图中所描绘的内容。教小儿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职业、单位,自己的年龄等。

两岁左右,儿童终于把那些句法上不完整、不连贯的句子扩展为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型,并且学会使用一些介词、冠词和助动词,感叹词和语气强调也出现了。他们会说“这是宝宝的,那是他*的”,“宝宝吃米饭”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2-3岁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有两种:主谓结构句,由行动主体和行动动作两个部分组成,如“娃娃掉了”、“宝宝睡觉”等;谓宾结构句,由动作和动作对象组成,如“看电视”、“找妈妈”等。

5、动作能力的训练: ①独自上、下楼梯练习。

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励小儿上楼,使其能不依*家长或栏杆自己上、下楼梯。可选择无扶手、只有3~4层的阶梯练习。②双足跳练习。

成人可牵着小儿两只手,教小儿蹦跳,逐渐训练小儿不要扶持,双足能同时抬起跳离地面。③独脚站立练习。

开始时让小儿扶着人和物抬起一只脚,逐渐地训练小儿不依*人和物自己能够单足稳定地站立几秒钟,并逐渐训练延长时间。④继续让孩子多做动手游戏,发展手部动作。

可用积木搭楼房,和孩子玩比赛拾物,比赛用绳子串珠的数目,学习用筷子来取东西,折纸等等。

6、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训练: ①与人交往。

可教小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做集体角色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训练:孩子建立起与同龄人的关系。在指导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时,家长可帮助幼儿分配游戏的角色,教幼儿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项义务,在角色游戏中领会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丰富生活经验。通过儿歌、交往等方式教孩子用“谢谢、对不起、您好、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可一直接示范让他记忆,也可以用儿歌的形式让他记住再练习。②教小儿练习自己穿衣服,认识衣服的前后,并试着穿好衣服,扣上简单的扣子。

脱衣服时,先自己解开扣子,再脱掉衣服。可用一些较宽松的外衣先让孩子练习,一般小儿先学会脱衣裤,再学会穿衣服。还要教小儿试着自己穿鞋子。教会小儿能够明确的表达要大小便,可训练小儿自己脱裤子蹲盆或上厕所,教小儿如何才能不弄脏裤子,并教小儿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觉时知道先去厕所。贴心提示:

①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玩耍,还应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如 “对,真好!”“真棒”等,以巩固孩子正确的行为。

②父母不要以为婴儿听不懂就不说话,那是错误的。婴儿的语言理解、表达等就是从看似不懂的训练开始发展起来的。同时,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结合肢体语言,这能帮助婴儿理解话语的意思。

③父母和孩子讲话时要讲规范的话,要不用或少用儿化语音或自造词,要在孩子学话之初,就教给他规范的语言。

篇8:2~3岁怎样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由于婴幼儿的生理发育以及认知水平都还比较低, 因此, 音乐活动的教材应当选取歌词易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内容进行。理解歌词方面:一般来说, 婴幼儿比较容易理解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比较相关的歌词。例如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袋鼠妈妈》等, 孩子们在学习这样的歌曲时, 能够与自身的认知条件相符合, 容易记忆, 也能够朗朗上口。音域方面: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整个学前期是处于生长发育状态, 声带短小而且柔嫩, 因此, 在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 应遵循此规律进行选材。在节奏方面, 最好的节奏是能够与儿童自身的生理活动, 如心跳、呼吸、脉搏的节奏等相适应, 或与儿童的身体动作, 如走路、跑步等的节奏相协调, 儿童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鸭子》等。

2 注重培养婴幼儿音乐节奏感

大音乐家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在笔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歌曲, 就在于他有超常人的节奏感。”而节奏感的形成是在1~2岁就开始了的。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可和孩子做有音乐节奏的游戏。如:拍拍手、跺跺脚、拉锯、送锯、等, 先让孩子在游戏中增强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对于2~3岁婴幼儿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 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 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 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 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 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 培养节奏感。

3 注重音乐活动的游戏性

2~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 注意力不易集中, 还容易情绪化, 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想像, 因此, 幼儿的音乐教育应当是生动活泼的, 在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 应当以采用接近幼儿本性, 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天地, 和音乐成为朋友和方式进行。而具有游戏性的音乐活动, 则是最接近幼儿的本性, 最容易引发和维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将幼儿顺利带入游戏的情境中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 游戏化的教育以其活泼多变的形式给刚跨入幼儿园的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体验。要实现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3.1 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 培养幼儿的愉悦情绪, 激发幼儿学音乐的兴趣

幼儿心理学表明,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常常被外界所支配, 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 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因此在小班进行音乐活动时, 要注重创设适合的心理氛围。

3.2 以音乐知识为基础, 强化音乐活动中的游戏规则

当幼儿初步认识了音乐知识以后, 就可以以音乐知识点为游戏规则,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音乐知识。如在音乐游戏《捉迷藏》中, 当宝宝们了解了猫妈妈的声音大, 小猫声音小的规则以后, 就可以分角色扮演猫妈妈和小猫, 当听见弱的声音时, 就表演小猫, 当听见强的声音时, 就表演猫妈妈。

音乐是幼儿的表达形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方式, 无论是寄音乐于游戏当中, 还是寓游戏于音乐当中, 都要将这两个因素有效地结合, 使音乐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让幼儿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与探索乐趣, 也从中学习到严谨科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性可以让音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让小朋友们能够经常体会到“和玩一样”的感受, 从而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

4 音乐教育的价值

4.1 音乐促进幼儿大脑发展

幼儿大脑发育的过程中, 聆听音乐将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地联系通道, 在婴儿时期, 如果忽视音乐的作用或让其顺其自然的话, 那么就会错过许多开发婴儿大脑潜能的机会。———塞西里亚·李德尔。感受音乐从幼儿一出世就已经开始了, 甚至在妈妈肚子里面也能够进行, 这就是现在常讲的“胎教”。音乐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形式, 它需要把思维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还需要仔细研究体会。因此, 音乐与科学似乎有着共通之处。从阅读能力到计算能力, 音乐都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幼儿大脑中能欣赏音乐的那部分组织, 同时也是保证他们进行复杂运算、图画或建筑设计的组织。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 会越来越敏锐地辨别乐音, 还会越来越熟练地发出自己悦耳的童声。

4.2 音乐开发幼儿的记忆力

圣约翰大学心理专家杰弗理及同事证明, 3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以音乐为线索来记忆事物。他们让婴儿聆听音乐的同时, 交给他一个汽车模型让他记忆。7天后, 当播放同一首曲目时, 婴儿能较好地回忆起汽车模型, 而播放其它音乐时其记忆的效果则不是太好。这为教师向幼儿暗示记忆信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方法。在给幼儿盛饭、穿衣时, 哼上一段小曲, 每周坚持哼唱同一首, 重复哼唱有助于幼儿理解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还可以帮助幼儿预见下面的旋律与歌词该如何变化。更有助于调节幼儿的日常生活的规律, 无意的增加并练习幼儿记忆力。

4.3 为婴幼儿学习音乐打基础

婴幼儿还不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和吹单簧管, 但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尽可能早地将乐器交给他们。一个明显的好处是, 早期聆听音乐与接受音乐训练将为幼儿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语言的学习过程一样, 一个置身于魅力无穷的音乐中的孩子, 会获得日后学习乐器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音乐才能的发展和乐趣

音乐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影响越来越大, 幼儿早期接触音乐会带来积极的效果。经过音乐训练的幼儿会显现出其优势, 他们在一些主要课程 (如数学和阅读) 上明显取得了别的孩子所没有的进步。而我们对幼儿音乐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其目标不在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 也不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 而是以音乐为手段, 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 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的能力, 陶冶其情感, 激发智力和创造性, 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 这才是音乐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

上一篇:梦现实作文下一篇:豆公桃花节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