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社会调查

2024-04-23

怎样进行社会调查(通用8篇)

篇1:怎样进行社会调查

怎样进行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访谈员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与被访者进行访谈,因此在访谈前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访谈的进程,访谈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准备阶段、访谈阶段、结束阶段。

一、准备阶段

实施访谈调查,首先要做好访谈的准备工作,制定访谈计划,把握调查内容,选择适当的访谈形式,设计好访谈调查表或访谈提纲,以及记录表格,选择访谈对象,初步了解被访者的情况,选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场合等。

(一)访谈前的准备

1.制定访谈计划

制定访谈计划是保证访谈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访谈计划应对访谈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要对访谈调查的目的,访谈调查的类型,访谈调查的内容,访谈调查的对象,访谈调查的时间等作出明确的规定,还要编写好访谈调查的提纲、进行组织分工等等。

访谈调查计划首先要确定用什么类型的访谈方式。,一般来说,访谈方式的确定 要依据调查研究的目的来选择和确定。如果是探索性研究,通常选择非结构性访谈,并制定好调查大纲;如果是要验证某个假设或者需要较快获得较多人的态度,通 常选择结构性访谈,并制定好调查问卷。访谈调查类型的选择除了与调查研究目的和性质有关外,还与人员和时间、经费的充裕与否直接相关。

在制定访谈调查计划时,还应该考虑访谈的内容,也就是访谈调查的问题。从访 谈的内容看,大致分为三类[④]:(1)事实调查,由被访者提供自己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2)意见征询,征求被访者对某些问题的意见、观点。(3)个人 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动机、信仰、思想特点、个性特征、心理品质以及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等。

为了提高访谈调查的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具体考虑访谈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 素。一般来说,如果被访者是个人或人数较少,访谈时间、地点和场合最好由被访者选择,这样比较有利于访谈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是集体访谈,也可以征求被访 者的意见,由访谈员和被访者双方确定比较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访谈的地点和场合的选择有时与访谈的内容有关,如有关个人或家庭的问题,以在家里访谈为 宜;有关工作方面的问题,以在工作地点访谈为宜。但是,如果被访者不愿在家或在工作单位会见访谈人员,那么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场所进行访谈。

访谈调查计划中还要准备访谈所需的工具,如访谈问卷、访谈大纲、访谈记录表、各种证明材料、证件、采访机、录音机等。

2.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

在结构性访谈中,必须事先编制访谈问卷。访谈问卷的形式大体上与前一章问卷 调查中一般的书面问卷相似,可以有开放式问题,也可以有封闭式问题。,由于这份问卷不是被访者书面填写,而是由访谈员以口头提问的方式提出,所以问题的设 计要注重表述的口语化。除了按顺序排列的访谈题目、答案选项外,也包括访谈的相关资料,如被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访谈日期、地点等。

在非结构性访谈中,尽管被访者有较大的表述自由,但是在访谈调查前,访谈员 应该制定一个粗线条的提纲。在提纲中确定访谈的程序、主要问题以及排列的顺序。访谈的提纲是访谈员将研究所需要获取的重要信息资料,按照问题的形式向被访 者提出。,在访谈进程中,如果被访者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也提及调查需要了解的其他内容,那么访谈员就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可按照访谈进程灵活掌握;,在访谈调查要结束时,如果提纲中列出的重要问题尚未提及,访谈员要主动提示被访者,以便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料。

3.选择访谈对象

在访谈调查中,被访者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因为访谈调查的信息资料是由被访者提供的,因此,它对访谈最终的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选择访谈对象应该首先考虑调查研究的目的,然后确定访谈调查的总体范围,再在总体范围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有调查研究所需的、,有代表性的样本。访谈调查样本的大小,多半由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决定,当然也必须考虑调查研究的人员及时间、经费等条件。

从各种访谈类型的优势和局限考虑,一般来说,探索性研究采用较小的样本,验证性研究则需要较多样本;横向访谈样本可以多一些,纵向访谈样本可以相对少一些;结构性访谈样本可以多一些,非结构性访谈样本相对少一些。

选择访谈对象还要了解被访者的有关情况,如被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 水平、经历等。特别是个别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纵向访谈。在以上这些访谈中,对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了解越清楚,选择也就越有针对性。同时,在了解被访者 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于编制访谈提纲,选择适当的访谈方式,进而顺利完成访谈调查的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4.培训访谈员

访谈调查要由访谈员与被访者的沟通和互动才能完成任务,尽管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是由被访者提供的,但在访谈中,调查者本人的素质如何与访谈工作能否成功关系更大。因此,访谈员应该具备访谈调查的基本素质。

一般来说,培训访谈员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1)使访谈员掌握访谈调查的性质、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2)使访谈员熟悉访谈调查的类型,具有选择访谈调查类型的能力;

(3)使访谈员掌握访谈调查的方法,并且熟悉访谈的技巧;

(4)使访谈员掌握收集、判断、分析访谈资料的能力。

为了使访谈过程标准化,研究人员通常将培训内容打印成“访谈手册”,其中说明访谈的程序、重点、要领等,供访谈员随时参考。

访谈调查需要听、说、读、写的技能,因此培训访谈员也必须包括所有这些技 能。仅仅靠阅读一些介绍如何进行访谈的文章,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熟练的访谈人员的。访谈的技能技巧更多的是从访谈实践中获得的。现在访谈员的培训,常采取 录像的形式,将一段示范性的片段录下来,供被培训者反复观看,熟悉访谈的言语、动作、表情,了解访谈的技能技巧,然后让被培训者扮演角色模拟访谈,并将模 拟情境录下来,供分析比较用。

5.试谈与修改问卷或提纲

在拟定了访谈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后,正式进行访谈之前一般要安排一次试谈。试谈的目的是检查设计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是否恰当,被访者的回答能否与希望获取的信息资料比较吻合;试谈的对象不应与正式访谈是同一个人,但两者的情况应 该尽可能相似;试谈要作详尽的记录,以便发现设计问题的不足;如果需要可以追问一些补充问题,以了解被访者较为真实的想法[⑤]。

试谈结束后,如果发现设计存在着不足,应该调整和修改。如果没有条件试谈的话,也可以请有经验的研究者或同行一起商量,并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6.访谈前的预约

在进行正式访谈调查前,一般要事先与被访者约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联 系的方式有电话联系和书信联系。电话联系比书信联系便捷,可及时了解对方的情况,但书信联系比较正式,便于将各种信息较完整地告诉对方。所以,在访谈前,可以事先与被访者用电话联系,征求对方的意见,双方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然后访谈员可以再发一份书面的通知给对方,在书面通知中,简要说明访谈的 目的、意义、内容,;表明研究者的身份及研究单位,;访谈的时间与地点,并告知对方访谈员的姓名。

(二)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访谈调查按照预定目的进行,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准备恰当的问 题。,在拟定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紧紧围绕研究的目标展开,应将研究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具体问题;问题的语言要 通俗易懂,让不同文化、职业等背景的人能够理解无误;问题的提法应保持价值中立,以保证获取的信息确是被访者的真实想法;问题的安排应有一个大致的程序,应考虑将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将容易回答的、,事实性的问题放在前面。

2.选择访谈对象应考虑对方是否拥有研究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事实材料,以及对方是否愿意提供有关材料。要事先了解被访者有关背景情况以及他的经历、地位和个性特征等,以确定访谈对象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事实材料,是否乐意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便为友好深入的交谈打下基础。

3.访问前要对交谈的主题、提问的方式、措辞做各种可能的考虑。

篇2:怎样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是先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后书面写作的报告。调查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写作阶段

一、准备阶段:

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本次调查的对象和具体的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术从业人员

(二)调查具体内容:选择以下六大素质中的两到三个方面,调查写作如何在学习、生活中提高职业素质,改变就业观念,锻炼社交、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如调查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有何内容?)

2、文化知识素质(如调查职校生应具备什么样的文化知识素质?)

3、专业理论素质(如调查职校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及如何提高?)

4、职业技能素质(如调查职校生的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5、身体健康素质(如调查职校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及如何提高?)

6、职业心理素质(如调查职校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及如何加强?)

(三)为避免“空手入宝山,一无所获”,从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查找,搜集资料,边搜集资料边列调查提纲,为调查研究作好准备:

1、国家目前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及相关政策

2、社会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

3、用人单位对职校生素质要求

参考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http://.zjlss.gov.cnhttp://

二、调查研究阶段:

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方式:采访

采访对象:生活范围内认识或能联系上的职校毕业生,亲戚朋友中外出打工者 采访方式:

1、面对面的采访:直观、真实性强、交流沟通效果好;但不方便,所花时间多; 采访技巧:接近采访对象,采访前尽可能地了解对方情况,如对方的工作、职务、成就、经历等,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事先拟定采访提纲,才能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当采访对象不愿配合采访时,应注意日常生活、共同的朋友、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等轻松的话题开始聊天,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趣,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

2、电话采访:方便及时、节约采访成本;缺少对采访对象、神态的了解,以及对采访环境的把握。

电话采访技巧:

(1)通话后注意报出自己的姓名,明确表明自己打电话的目的;

(2)确定对方是否合适通话,应当尊重对方的时间,如果正在忙,不方便采访;(3)准备工作要充足,通话前先在纸上写出采访要点,调查中要认真口问手记;(4)适时结束通话,通话时间过长意味着滥用对方的善意和时间。

3、网络采访:将想要调查的问题利用QQ、电子邮件发给受访者,方便及时,成本低。

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具体:“你对这份工作是怎样看的?”“你有什么感想”这类问题笼统、含糊不清是最难回答的,也就很难得到满意的答案;

(2)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往往效果更好;

(3)交流中要礼貌大方,尊重他人;人人都是需要沟通交流的,注意以“情”感人,用真情打动对方,把采访与被访,提问与回答变成一次走进心灵的聊天,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多。

推荐:多看一些电视访谈类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对话》等,记者是如何围绕话题调动嘉宾积极性,展开采访或讨论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

尽可能广泛地搜集材料,材料多了,就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材料少了,就捉襟见肘,左右为难。

三、写作阶段:

Ⅰ调查报告的格式:包括标题、署名、正文。

1.1标 题: 常见的三种写法。

①公文式标题: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农村信用社业绩的调查报告》,《四川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②新闻式标题:这类标题一般用形象化的语言直接揭示内容重点或研究范围,容易吸引读者(如:《天之娇子也“愁嫁”》,《愤怒的太湖》)。

③提问式标题: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什么样的毕业生最吃香》)。

1.2署 名: 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班级。

1.3正 文: 由两个部分构成,即前言和主体。

1.3.1前 言: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和方法,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2主 体: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

⑴按照调查的先后过程写作,就调查问题逐个阐明清楚;

⑵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或加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1.3.3结 尾:

⑴概括全文,点明主题;⑵提出问题和建议。

Ⅱ写作要求

1、写作前一定要深入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这是写调查报告的前提和基础。2、写作中实事求是,提炼好主题。不带着事先形成的观点去做调查,也不能凭着先入为主的印象写报告,以事实为依据,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用真实可靠的材料来反映你调查的本来面貌;

3、搜集来的材料不是简单罗列堆砌在文章中,应将材料分析归类,分清主次,按一定的条理将有价值的典型的材料写进文章中去,注意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不相互矛盾。

4、适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既要叙述情况,又要分析说明问题,常常综合运用叙述、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一般情况下,多采用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辅以说明的表达方式,注意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运用,使其浑然一体,为说明调查情况服务。Ⅲ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及写作举例

题目

班级姓名

前言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1、2、3、三、调查结论(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结尾

四川江油工业学校

四川江油高级技校

篇3:怎样进行大蒜脱臭?

1.蜂蜜脱臭

在大烧杯中装入400g大蒜,加水600m L,煮沸15分钟后取出大蒜,去皮并水洗后再放入大烧杯中,加蜂蜜800m L,再煮沸15分钟,冷却后即得无臭大蒜。

2胡椒粉脱臭

将大蒜去皮,放入20%盐水中,在5~8℃下浸泡10天,取出用水漂洗后控水,放入容器中,均匀撒上胡椒粉,静置25小时后,因胡椒粉有强烈辛辣味,与蒜辣素、蒜氨酸发生作用,可以除臭。把经上述处理的大蒜头直接投入酱缸中,可以制成具有特种香味的酱大蒜。

3醇类脱臭

取酒精、乙二醇、丙三醇等加热,放入去皮大蒜进行热浸泡,可以脱臭。也可用蒸馏酒或酿造酒如葡萄酒、清酒等进行热浸泡脱臭。

4酸类脱臭

将去皮大蒜浸入1~36℃饱和碳酸溶液3~10天,取出浸入同样温度的醋酸中7~30天。或将去皮大蒜浸入1.5%~4%的富马酸或富马酸钠溶液中20~24小时,或用0.01%~5%不饱和羧酸(顺丁烯二酸、香豆素酸及它们的盐或酯)和0.01%~5%抗氧剂(抗坏血酸)等混合处理,可将大蒜切片后用稀醋酸处理,再经洗涤脱水,均可脱臭。

5植物油脱臭

将大蒜压榨取汁放入容器中,在10℃下放置4d以抑制酶活性,然后加入20%~30%植物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均可),在10℃下放置5小时,可见到容器底中形成深褐色半透明液层。15d后液层开始分离,再经过15d,液层完全分离,取底部半透明液层进行分离和提取,即可得到无臭大蒜液。

6煮沸脱臭

在大蒜中加入相当于大蒜重量1.5倍的水,用文火煮3~4小时,加入适量蛋黄搅拌,再煮到总重量与大蒜重量相近或比大蒜重量轻一些的时候为止,把大蒜摊在扁平容器中,厚为1cm左右,划开道道裂痕后,再冷冻干燥,磨碎,密封包装,即可得到无臭大蒜粉。

7热风干燥脱臭

将未去皮的大蒜头先用70℃热风加热,使大蒜头易脱皮。将脱皮后的大蒜放在50℃热风下缓慢干燥200~300小时,干燥后的大蒜易碎,色淡黄或浅褐色,无臭,保留了大蒜有效成分。

8冷冻脱臭

将生大蒜放入食品袋,投入用干冰冷却到-60℃的乙醇中约5分钟,大蒜在冻结状态下保持1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解冻,即可得无臭蒜头。

9菠萝精油脱臭

将100kg去皮大蒜洗净后粉碎,加入100g菠萝精油,剧烈搅拌至大蒜臭味消失为止。可用作香辣料或进一步加工成调味口。用同样量的菠萝精也能处理30kg大蒜浸出液或100g大蒜精油。在搅拌过程中也可进行加热,但温度不超过60℃,以加快脱臭过程。菠萝精油的加入量.视大蒜品种而定,一般以生大蒜重量的0.05%~0.5%为宜。

10薄荷醇快速脱臭

把去皮大蒜放在铁板上,用直径0.5mm的针在大蒜头上戳穿孔眼,孔的间隔为纵、横方向各2.5mm,然后将针拔出。取刺孔过的大蒜头或厚2~3mm的蒜片10kg,置于铁桶上,在铁桶中加入稀释5万倍的薄荷醇水溶液,使溶液浸没大蒜,再加入食醋800m L和辣椒粉50g的均匀混合液,盖好铁桶盖子,在40kg压力下通压缩空气5kg,放气后取出大蒜,除去水分即成无臭生大蒜。

11裙带菜汁脱臭

取1份裙带菜,加入30份水,浸泡3小时,然后煮1分钟,得裙带菜煮汁。将生大蒜煮沸1分钟,接着再蒸气蒸2~10分钟,然后,将1份蒸过的大蒜放入8~10份裙带菜煮汁中,浸泡2~10天,即可除去臭味。

12用电磁波处理和乙醇浸泡脱臭

将生大蒜粉碎后,用45℃低温干燥空气喷射,处理20小时左右后,用电磁波(2450MHZ/秒,输出功率150W)照射干燥大蒜粉30分钟,重复照射3~4次,两次照射时间间隔为10秒钟,然后将大蒜粉浸在60%~80%乙醇中,于70~80℃下剧烈搅拌,即可除去大蒜臭味。

13用醋和盐脱臭

在40L水中加入食醋600m L和食盐6g,混合均匀后加热混合液,当混合液沸腾时,加入10kg未去皮的大蒜,继续煮沸10~1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剥去外皮,在粉碎机中将大蒜加工成蒜粉,然后在蒜粉中加入5kg高纯度二氧化硅,在混合机中仔细搅拌混合,在室温或低温下电气干燥,可以制得纯白色的无臭大蒜粉10kg。

14用氨基酸和还原糖的反应产生脱臭

将100g谷氨酸钠、50g赖氨酸、100g葡萄糖、50g果糖充分混合后,置于瓷皿中,在150℃的温度下边搅拌边加热5分钟,使氨基酸中的氨基与还原糖中的羰基进行反应,冷却反应产物,并粉碎至约100目,可得到240g大蒜脱臭剂。将这种脱臭剂加入到各种大蒜制品中,在短时间内即可除去大蒜臭味。

15用硅溶胶和肌醇六磷酸脱臭

将大蒜头 或碎大蒜 在热水中浸5分钟左右,当温度下降到20~30℃时,用为大蒜量2或3倍的硅溶胶(0.05%~0.5%)和肌醇六磷酸(0.01%~0.5%)的混合液浸渍,搅拌,经过2~3小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得到无臭大蒜。

16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臭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使蒜酶失活,处理条件为50℃、28MPa、浸提10分钟,蒜酶失活率为96.3%。

17酸液浸泡法

用0.1%的半胱氨酸、0.1%的硫酸铜和2.5%的氯化钠,PH4.5(柠檬酸),低温(3℃)浸泡蒜头7天,可得到无臭大蒜。

18担子菌酶法

大蒜产生的臭味物质容易在担子菌酶的作用下发生转化而消除臭味。将大蒜浆液与担子菌液按1:1混合,加热至50~60℃,保温2小时,使担子菌完全自溶,可除去大蒜的臭味。

19活性硅胶法

大蒜带皮在活性硅胶0.1%、植酸0.1%、低级醇0.05%、锌盐0.1%溶液中,于20℃下浸泡5d,即得脱臭大蒜,且保留了大蒜的有效成分。

篇4:怎样进行社会调查

关键词:行政法;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而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管理机制下,合理的利用管理的经验、资源,进行管理活动的创新,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政法是社会管理活动最重要的依据,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必须要在行政法的指导下进行,使得管理活动有据可循,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活动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行政法的指导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以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1.社会管理的概念界定

社会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城市的社会管理、农村的社会管理、社区的管理,还包括社团组织的管理、社保的管理以及流动人口的管理,这些社会管理的活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不同领域的社会管理会面临不同的创新课题,因此,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

2.社会管理创新及创新系统的启动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管理的工作下,进行总结和改革的过程,依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将一些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运用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活动中,使得社会管理的工作方法得到改进和改革,建立一套新的社会管理机制,以实现事前制定的创新计划,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只有存在社会管理时,才能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它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秩序,保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

1.重视人民的利益

任何社会管理层面的创新,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照顾到群众的利益,减少管理活动给人民造成的损失,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将管理的目的进行转换,从维护社会稳定转换到维护人民的利益上来,使人民群众得到管理活动的好处。

2.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自治

以前的社会管理是将强权施加到群众的身上,造成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社会管理更加倾向于管理服务,这也是我国管理工作正在实施的理念,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服务的理念也会受到冲击,必须要进行转变,当前管理理念的转变要更倾向于培育社会组织管理的主体,尽量让社会实现自治,让社会处在一种自律的状态下,使得多元主体共同进行社会管理,同时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3.将管理理念制度化

在管理理念的更新环节中,除了要强调以人为本之外,还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制度化,将其落实到真实的各类法规和制度中,转化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切实可行的依据,便于具体的操作,这样在进行社会管理工作时,会更加有据可循,会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理顺管理各方的关系

当前,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部门较多,管理的权限还存在许多交叉重叠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就会增加矛盾纠纷,使得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让群众感觉到政府部门办事效率较低,因此,要理顺社会管理各方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首先要坚持党和政府的主体地位,即使进行社会自治管理的方法,也要以党和政府的管理为基础,同时要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扶持社会自治、自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作用,使得管理的效率提高。

2.提升管理效率

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严格以行政权利为导向,使得管理工作不超出行政法的范围,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的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的融合。

3.加强民生建设

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人民,人民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民生的保护和扶持,这不仅是我国政府的职能要求,同时也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只有解决了群众的问题,才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实施策略

1.解决人口问题

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多,这种情况下,使得社会管理的难度较大,社会管理经常处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在创新工作中,要公平的对待流动人口,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环节进行帮助和扶持,减少他们的困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

在社会中还有许多特殊人群,他们包括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而且青少年在其中的比例也非常高,对待这部分人群,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管理,要有良好的措施、有先进的方法、有完善的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加强重点区域的管理

我国的许多城市正处在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城中村的居民逐渐成为市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城中村的居民还没有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较差,其中的矛盾问题也比较突出,对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特殊的地区,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健全基层管理组织、延伸公共服务的触角,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五、总结

篇5:怎样进行自我评价

“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的这样问自己,但这个问题却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在每个人的观念中都有一个现实自我和一个理想的自我。了解现实自我并接受和悦纳它,就会认可自己、心理健康,但如果不了解现实自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出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和排斥,产生心理障碍。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评价自己呢?

1.以人为镜 他人就像一面镜子,您可以通过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来了解自己,这种比较虽常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评价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来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

2.兼听则明 他人的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评价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自我评价上有偏差,需要调整。但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应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而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的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整。

3.身体力行 如果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才能,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

篇6:怎样进行歌咏比赛

歌咏比赛是部队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经常开展歌咏比赛活动,不仅能活跃连队文化生活、鼓舞士气,而且还能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促进连队其它工作的开展。组织歌咏比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组织方法是否严谨、主题是否鲜明、组织形式是否新颖、活泼,以及评比工作是否细致、合理等,对歌咏比赛的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歌咏比赛的组织

歌咏比赛,通常应结合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进行。主题要鲜明集中,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组织形式,通常应以连队为参赛单位,营团组织实施为宜。连队也可以在节假日,围绕连队中心工作,组织班排之间的歌咏比赛晚会,以活跃连队文化生活。营团组织歌咏比赛时,可采用以下方法步骤。

(一)明确主题

歌咏比赛的主题就象我们写文章的主题一样。它应成为贯穿整个歌咏比赛的一根红线。因此主题的确定就应集中鲜明,思想性较强,如七一前夕,就可以组织部队进行以“我为学旗增光彩”“英雄的部队,永远紧跟党走”等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主题确定后,就应选择一些适合于主题的歌曲作为比赛的曲目。

(二)拟定比赛细则

比赛细则是进行歌咏比赛的基本依据和规范。因此拟定比赛细则时,就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力争细致周密、切实可行。一般说来,歌咏比赛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主题的名称。如:“我为党旗增光彩”歌咏比赛细则。

2、参赛单位和人员。

3、参赛的曲目。通常应结合主题选择的一些歌曲作为比赛的预选曲目,比赛时可从中指定一至两首,也可以采取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相结合的方法。

4、比赛时间和地点。

5、比赛顺序。通常以抽签决定先后。

6、名次取定。应说明录取名次的多少。如果是团组织的大型歌咏比赛,还可以说明以营为单位录取团体总分的名次。

7、奖励。说明奖励的方法。

8、评比办法。

9、评比标准。

最后还应将选择的歌曲附后,供比赛单位使用。

比赛细则拟定好后,应及明下发到各个参赛单位,使各参赛单位明确有关内容和事项。

(三)挑选评委并组织培训

评委是歌咏比赛的裁判,因此,挑选评委时,应尽量挑选具有一定音乐知识的人担任评委。评委的组成通常应不少于7人。评委确定后,还应组织一次培训,明确评比内容,评比标准和评比办法,统一评分标准和明确有关注意事项。并要求评委熟悉参赛曲目。

(四)确定主持人、公证人和记录人员

一般比较正规和隆重的歌咏比赛,应该具有主持人、公证人和记录人员。歌咏比赛的主持人,就好比一台晚会的节目主持人,要求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庄重大方,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记录人员一般由三人组成,负责统分和记录。

(五)确定比赛顺序

比赛之前,还应召开一次有参赛单位、评委、主持人、公证人、记录人员参加的会议,进一步明确比赛细则中的有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并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六)歌咏比赛的实施

开始前应由主持人向参加歌咏比赛的全体人员介绍评委、公证人、记录人员,然后宣布歌咏比赛开始。如果是采用当场亮分的评比方法,每当比赛完一个单位后,主持人应宣布每个评委的打分和记录人员计算出的最后得分。当所有参赛单

位比赛完毕之后,主持人应根据记录人员的记录宣布获奖单位和名次。

(七)发奖和结束

二、歌咏比赛的评比

评比工作是歌咏比赛的重要环节。评比工作做得细致、公正、准确,有利于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促进基层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相反,评比工作做得不好,则容易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妨碍歌咏活动的下沉开展。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歌咏比赛的评比工作。

(一)评比的内容和标准

歌咏比赛的评比内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指挥。其标准是:精神饱满,庄重大方;起音合适,不超过两次;指挥动作准确,姿势比较美观;能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速度和力度,并通过指挥动作和指挥的表情基本反映出歌曲的基本情绪;与演唱配合默契,无脱拍或节奏混乱现象;收拍准确、整齐。

2、音准。其标准是:歌词和曲调准确无误,无错词、跑调等现象。

3、声音。其标准是:整齐宏亮,高低适中,无低八度、高八度、不开口和个别冒泡等现象。节奏要正确,快慢要符合歌曲的要求。队列歌曲,声音要铿锵有力;抒情歌曲,声音要圆润抒情。

4、演唱形式或艺术处理。演唱形式要新颖、活泼、与歌曲思想内容、表现情绪要基本协调一致,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5、作风。演唱作风要精神饱满,动作整齐,服装一致,军容端正严谨。歌咏比赛评比的内容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可以把干部作为评比的内容,看他是否参加或者指挥歌咏比赛。

(二)评比方法

歌咏比赛的评比方法有两种:一是当场亮分。这一方法适合于部队驻地比较集中,便于统一组织和较正规的歌咏比赛。主要优点是评比透明度比较高,竞争

性强。这种评比方法,一般采用10分制小数点后两位数计分方法。再一种方法是先评分,最后归总。此种方法适用于部队驻地比较分散、条件有一定限制的单位。其主要缺点是竞争性不强、透明度不高。这种评分方法一般采用百分制小数点后一位数计分。一般采用表格式,(如上页表)。

以上两种评比方法的总分办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将其余评委的评分总计起来除以其余评委的人数就是实际得分。

三、歌咏比赛的排练

组织好歌咏比赛的排练,是提高歌咏比赛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组织歌咏比赛的排练呢?

(一)歌咏比赛的队形排列

歌咏比赛的队形排列,应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和状况来确定,以40--60人的比赛队为例,一般可排列成3--4排。从前至后,每排增加一人。整个队形略成弧成,后排与前排插空站立。高个站在第排的中间,矮个站在两边。如果人数更多,则可加大队形的纵深。如果有男声和女声,通常女声站在前面,男声站在后面。如果分有声部,一般是高声部站在指挥的左边,低声部站在指挥的右边。每个声部的人数应构成高4、女低3、男高3,男低4的比例关系。如果有乐器伴奏,其排列方法可参见本章第一节“合唱与伴奏队形的排列。”

歌咏比赛的队形也可打破常规,根据歌曲的意境,将比赛队形摆成一个具有一定寓意的造型。

(二)比赛歌曲的教唱。

(三)比赛歌曲的艺术处理。

比赛歌曲的艺术处理,往往是歌咏比赛排练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歌咏比赛的水平大都是通过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即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就基层歌咏比赛来讲,主要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思想内容。一首歌曲究竟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和思想内容,这是首先应该准确掌握的。只有掌握了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思想内容,在演唱时才能把它充分地表现出来,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表达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样一个基本的思想内容。因此,演唱这首歌曲时,就要求情绪饱满、热烈、坚定、有力。在表现歌曲坚定、有力时,有的人认为声音越大,就愈能表现出坚定、有力的情绪,力度感就愈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表现歌曲的力度非常强烈时,固然要求声音宏亮,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声音具有一种内在力量。而这是从胸腔发出来的。有的人唱歌时声音虽大,却并不能表现出坚定有力的情绪,而有的人声音听起来似乎不大,却能使人感到非常浑厚、坚定、有力、并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与感染力。所以,我们演唱一些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时,千万不要片而地追求声音如何大,而应该使声音具有一种内在力量,再在此基础上使声音放开,从而充分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思想内容,这是唱好歌曲的重要基础。

2、演唱形式。把一首歌曲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往往是不佳的。因此,要把一首歌曲唱好,并且能充分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就要求在演唱形式上有所创新。如要歌曲的前面或中间加上一段短小的朗诵或独白,就往往能起到更好地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力量强弱、速度快慢的对比,以增强歌曲的情绪和气氛;还有领唱、重唱、伴唱、轮唱等形式,都能起到增强歌曲艺术效果的作用。当然,一首歌曲不可能把上述这些形式都能运用进去,这就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绪的需要,选择某些适合于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情绪的形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千万不能滥用,弄得不伦不类。

3、和声。这种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唱。和声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对歌曲具有某些特殊的表演功能和推动作用。合唱的排练方法,可参见本章第一节“合唱歌曲的教唱”。

4、表演唱。有些队列歌曲或抒情歌曲,加上一定的表演,如队列操、艺术造型或伴舞等形式,其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演是为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的。因此,千万不能脱离歌曲的思想内容,去设计某些动作或造型。

篇7:怎样进行问题设计

课堂问题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指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设计合理而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旨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启迪与深化。

在新课程实践中,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在孜孜追求并思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课堂问题设计为切入口,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已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如何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问题”设计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难度过大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的信心。难度过小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的桃子那才格外香甜。有人把提问的难度喻为“篮球架的高度”,这很形象。篮球架太低了,谁都能把球放进去,那竞赛还有何意义?篮球架太高了,谁都不能把球放进去,挫伤了人的积极性。(2)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这样有助于原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3)问题设计不易过大或过小。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过小又没有思考量,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4)问题设计要简洁、精练,切忌啰嗦,摸棱两可,让学生一听就知道你在问什么。

(5)要问在有疑之处。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6)问题要有启发性。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一. 问题设计的必要性

心理学指出,思维总是体现在一定的活动过程中,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脱离开活动过程,就割裂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思维的体操”就失去了源泉。

人们在学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学活动中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教师方面:设计合理的问题的基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心理、对教学活动的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将这些思考理性化,通过问题设计和表达,问题实施与调控,问题反馈及改进这三个环节的不断运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问题设计 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与实践要求 1.教学原则

原则1 数学本源性原则。问题设计要围绕核心知识和知识的核心,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

原则2 最近发展区原则。问题应该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把握好“度”,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

原则3 启发性原则。问题设计应该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可以有知识联系性和思想方法类比的引导,但是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串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原则4 任务驱动性原则。问题设计要体现任务驱动性,能促进学生主动的、“自动化”的思考,要“大器”,不要太琐碎,以免形成学生对老师“亦步亦趋”的依赖;

原则5 关联性原则。问题串之间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将之串联,这个线索就是: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

原则6 引申性原则。完成问题之后要有提炼、概括、引申、发展,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点拨。

运用这样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导致所谓的“容量小”,针对这种顾虑要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性的理解,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学时间不能平均分配。有些内容是具有极强的示范性的,它的解决可以带动后继很多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基础;一次函数的研究对二次函数有示范作用;三角形全等对三角形相似有示范作用,等等。

第二,改变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作业不一定是模仿和机械记忆,可以是课堂的延续和拓展研究,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新事物进行研究的能力。比如,课堂上研究正弦,余弦,正切,课后作业可以是余切的研究,并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解决。

第三,专题化教学提高效率。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在这种课上要精选习题,进行专题化的教学,这样学生虽然题目做的少,但是解题的能力依然会比较高,而且这种能力不深套用、模仿,而是真正的独立思考。

2.教学策略——教师的职责与禁忌 教师的工作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段。

课前,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钻研教材,研读课标和教参,根据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写出教学设计和学案。

课上,教师的工作就是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完成学案。在完成学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捕捉最新信息,及时灵活地补充学案预设的不足,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监督学生实实在在完成学案。课后,收集反馈信息,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工作的重心不单在台前而且幕后的工作也很重要,教学的方式不能一改而论为哪种形式,但是其中有主导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学案导引下的学生探究发现活动,简称学案教学。3.学习策略——学生的任务与活动方式

根据上述教学原则,不论是课上的学习,还是课后的作业,都要求学生面对新问题,独立思考,探索研究,因此在教学伊始就要强调学生转变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需要教师给学生介绍,让学生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师生沟通达到一种共振效益。所以学生的学习以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同时辅以聆听讲授、互相讨论、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4.评价方法

评价的基本原则:关注本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探索发现,其思维活动的结果可能会突破一节课内容的范围,也可能会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从数学的观点进行评价,而不是一节课知识的观点进行评价。

一、设计适度型问题,培养敏捷思维能力。所谓适度型问题,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能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二、设计比较型问题,培养类比思维能力。

比较,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就是比相同、较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创设比较型问题时,能促使学生从旧知识和旧经验中,类推出新知识和新技能,使新旧知识溶于一炉,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比较型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比较中,寻求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经常性地进行比较训练,学生的类推能力就能得到较好地强化和逐步提高,新的认知结构得到构建、完善与发展。

三、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条件、答案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开放。学生在思考解决这类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散和收敛。

开放型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得到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已知条件、问题答案和解决策略(方法)的开放,是开放型问题的三个层面。学生在解答时,会受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习惯方式等因素制约,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必要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迷惑型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所谓迷惑型问题,是指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形式上的很类似,而其实质却是不同的问题。知识经验不丰富和分辨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常常会被“假象所迷惑”。

五、设计互逆型问题,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互逆性思维是指人的思维的正向性和逆向性,人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小学生更如此,常常会造成正逆混淆的错误和障碍,这正是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薄弱环节。为此,教师必须重视设计互逆型的问题,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六、设计变式型问题,培养灵活思维能力。

所谓变式型问题,就是指用不同形式的事例(或直观)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展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意识到事物变化规律,抓住“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把握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它主要通过表达方面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题型设计的变化等,能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与“奇”,解决问题的“妙”与“巧”,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变式型问题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思维的正向迁移,沟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生思维的负向迁移,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变式型问题,正确、合理利用积极的思维定势,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问题设计,好的课堂问题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同时以课堂问题设计为切入,深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般来说,“问题”设计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思考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另外,也要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1.问题的呈现应该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要向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这一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单靠模仿来解决,同时问题的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当然,这个思考空间应当适当,不能过大或过小。

2.问题要有一定现实性。首先是内容的现实性,问题的内容应该为学生所熟悉,而且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其次要使问题具有现实性,设计问题时加工度要适当,情境和呈现出的问题本身是有差别的,问题设计总是有一个对原来素材去粗取精的加工过程,要使问题具有现实性,对问题的加工不应太精细。

3.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设计应该注意有一定的趣味性,如语言和内容可以具有童趣。首先,语言要简单明了;其次,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节比较有趣。

篇8:怎样进行拼音教学

一、善用课文情境图

汉语拼音由很多抽象的符号组成,其形状令学生难写难记,学好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为把这些抽象的声母、韵母变得有趣、直观,变成学生易学易记的形象符号,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情境图与声母、韵母外形相似的特点,帮助学生发现、认识、感知声母、韵母在音形上与情境图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声母、韵母的读音和字形。如教学声母e时,引导学生看图:大白鹅在河里干什么?它的影子美不美?学生观察后,有的说:“大白鹅在河里洗澡,它的影子很美丽”;有的学生说:“大白鹅在河里照镜子,倒影很漂亮”。这时教师可追问学生,想把它的影子画出来吗?引导学生用手画图上大白鹅的影子,由此引出e的写法。学生懂得e的写法后,再学习大白鹅的叫声,在一声声e e e的叫声中,学生学会了枯燥无味的韵母e的读音和字形。这种借教材中的情境图来引导学生感知事物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避免了死记硬背的传统教法。

二、编儿歌,读顺口溜

儿歌、顺口溜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节奏明快、浅显易记等特点,能帮助学生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为了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采用编儿歌、口诀、顺口溜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辨识巩固字母的字音、字形,使枯燥乏味的字母趣味化,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把声母、韵母的音和形记清、记准。如在一次拼音教学大赛中,学生编了这样的儿歌: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妈妈洗衣i i i,嘴巴翘起u u u,u加两点üüü……这种把形状相近的字母放在一起,让学生辨别字形的异同,之后用编儿歌、顺口溜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字母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辨清了不同字母的写法,又使学生掌握了不同字母的不同读音,在今后的拼音运用中,学生就不易写错和读错。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充分地挖掘,个性就会得到充分地张扬,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具体体观。

三、编故事,讲故事

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汉语拼音教学可运用编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拼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j q x与ü相拼时,我利用编故事加强学生识记:一天,j q x一起出去春游,路上遇到了戴着小红帽的ü同学,ü同学上前对j q x说:“我和你们一起去春游好吗?”j q x都非常高兴,异口同声地说:“欢迎ü同学加入我们的队伍”。ü同学看到j q都没戴帽子,连忙把自己头上的小红帽摘了下来。听了这个具有儿童情趣的故事后,学生很快记住了j q与ü相拼时头上两点要去掉的知识点。

四、创设趣味情景

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单一的拼音读写会感到乏味,没有学习兴趣,会产生厌学心理。《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根据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拼音。如教学声母t和韵母u组成一个音节的知识点时,我是这样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把t、u分别做成t和u形状的头饰,把t、u组成的音节tu做成小白兔形状的头饰,先让两个小朋友戴着头饰t和头饰u上台表演:

头饰t:同学们,你们好,我是声母t。

头饰u: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韵母u。

头饰t:你好(握手)。

头饰u:你好(握手)。

头饰t和头饰u握手后紧挨在一起,教师问学生,看看他们挨在一起是什么音节?学生齐回答:tu,然后请出戴着小白兔形状头饰的tu同学领着全班齐读:t—u(兔),小白兔、小白兔。通过表演和游戏,学生很快就明白了t与u组成音节tu,不但学会了tu的读音,而且对tu的写法也熟记在心。游戏、表演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五、发挥家长作用

教师要学会利用现成的资源,把家长充分调动起来,一起督促子女复习巩固当天功课。教师可以布置两个作业:一是让学生把每天学过的拼音读给家长听;二是让家长念拼音,学生写,家长对照检查是否写正确。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家长的责任心,又使学生每天所学知识得到了练习和巩固。

六、运用激励手段

根据一年级的教学课程进度,一年级的所有班级大概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拼音教学,一年级的教师可以建议教导处根据课标对拼音的要求拟出一套拼音试题,对这一阶段拼音学习比较好的班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学得不好的班级,要求任课教师进行查缺补漏,把拼音基础抓牢、抓实。

上一篇:前锋中心学校2017学年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与约定的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