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22-09-12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而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都在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当前, 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与沉重的生活压力面前, 最需要的是提供及时的心理帮助。如何培养他们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 使之不断构建和谐的心理特质, 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已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心理解压呢?为此, 笔者就如何有效帮助中学生实现自我心理解压谈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科学制订计划, 摆正自我

青少年学生必须参加学习, 接受学校教育, 这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进程赋予的历史责任, 应该跟着感觉走。有的中学生在学习中讲求规律, 确定目标切合实际, 制定学习计划张弛有度, 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高, 却没感到多大压力。而有的中学生往往在制定计划时, 只考虑学习因素, 甚至异化为分数。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既不符合人性化要求, 往往无法真正实施;又给自己增加莫名其妙的心理压力。科学的计划要兼顾学习、锻炼, 休息、个人成长等诸方面。有规律地工作、娱乐和体育锻炼可以调节脑力和体力的张弛度, 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客观条件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使之有张有弛, 松紧适度。在休息时可以听音乐、唱歌、下棋、散步、跑步、打拳、做操等, 这样的计划才具有可行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入学初或开学初根据自身的实际, 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 (过去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制定的计划是数字计划, 不可取) , 摆正自身的位子, 并在其实施过程中加以修正和完善, 使之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压力, 在自我调节中缓解压力,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二、暗示学生客观认识自己, 接纳自我

青少年在青春期还没有明确的自我认识, “我是谁?在别人的眼中我是怎样的人?”等问题困扰着他们。因为没有建立明确的自我形象, 他们对外界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极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要想摆脱别人在情绪上对自己的影响和控制, 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 接纳自我。

一方面, 作为学校教育管理整体功能, 应充分考虑学校环境优势的暗示作用, 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 让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 主动体验自身价值, 从而自悟、自释心理包袱, 减少心理压力, 是最有效的解压途径。比如, 组织文学社团, 业余体艺队, 社区环境调研组以及校园网络信息交流等等, 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宣泄, 在动态中实现自我解压。

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活动, 文体娱乐活动, 参观访问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 不断地启发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自我形象。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 在活动中发现自我, 客观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使其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展示。这样, 他们找准了自己的角色位置, 就会变压力为动力, 焕发出青春活力。

三、协调学生完善支持系统, 找回自我

渴望友情是人类心理本能的需求, 结交朋友同人们需要空气、阳光、食物一样重要。交朋友不仅能交流思想感情和放松精神, 而且自己会因朋友的存在而增强自信心。

用欣赏的目光观察周围的同学, 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我们教师必须做到明察秋毫, 有意协调学生的座位、小组成员搭配、搭当之间的认知、情感、技能、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差异, 为其提供较多的用欣赏的目光观察周围同学的条件和机会, 在同学的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点, 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同学, 就会获得同学在心理上的支持。将自己的业余爱好与同学分享, 就会走出封闭的自我。比如, 在班级野炊活动中, 教师应根据城市与农村、富裕与贫困、娇生与能干、敏捷与痴钝、腼腆与大方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校级运动会的参与也要根据其不同情况巧妙分工安排, 为其提供一个个展示自己爱好的平台, 并与同学分享, 打破自我封闭状态。与同学和朋友的生活交往是心理支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往中认识、欣赏同学和朋友, 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爱好能力, 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籍, 从而缓解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心。

四、教会学生规避“连动不安”, 超越自我

有的中学生在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的时候, 往往会过低地评价自己,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从而否定自己其他的优势或优点。同时又担心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同学瞧不起, 进而对同学的言行敏感多疑, 造成人际交往困难或人际冲突, 这就是连动性不安。在一场考试或者竞赛后, 常常因为粗心的教师表扬或批评不得体, 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形成“连动性不安”。我们教师在这时更需要耐性和细心, 教会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 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还是有优势、有强项的, 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哲学道理。当学生觉察到自己的压力过大时, 要告诫他们静下心来分析:什么是造成压力的主要矛盾, 什么是次要首矛盾。然后在制定解决方案时以主要矛盾为突破口, 各个击破。这样, 就不会使学生陷入暂时的压力和困境之中无力自拔, 从而鼓起振飞的翅膀。

五、培养学生学会幽默, 宣泄自我

幽默能使紧张沉闷的环境变得轻松活泼, 能使学生的智慧体验变得丰富多彩。幽默还是与人沟通交流的润滑剂。但是, 幽默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培养。教师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 应不失时机地使用幽默艺术, 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幽默感染, 使其在人生旅途中处事豁达大度, 举重若轻, 使人感觉容易接触, 容易沟通, 自我缓解心理压力 (当然, 哗众取宠的幽默, 是不可取的, 它只能叫人作呕。) 。我在初中语文课教学和班务活动中, 就常常使用幽默艺术, 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心理压力。比如, 用一个枯燥的“我……在……”格式造句, 我举的例子是“顽皮的我躺在妈妈的掌心里打呼噜。”, 引得学生会心的一乐, 还开启了他们的智慧, 并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压抑的心境得到适度的宣泄。

六、引导学生淡泊名利, 提升自我

常说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这正好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自慰, 可以平衡自我。学生的生活表现, 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别性, 他们的吃、穿、用、住、行, 在无形中形成了等级差别, 很容易给学生心理烙下物质上的自悲感, 形成精神压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帮助中学生理解“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道理, 讲点“杜甫”、“朱自清”等名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 能树立一个特立的淡泊名利的品质, 从而自觉克服心理上不平衡的障碍, 缓解心理压力。

作为中学老师, 也不必谈“压”色变。压力不会一下子来到学生身边, 它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某个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其压力之前, 问题早已露出端倪, 如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等等, 只是当时没有认真对待, 使小问题慢慢变成大问题, 形成大压力。《学记》中说:“知其心, 长善而救其失。”与其等待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不如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自省,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修正自己的习惯, 这样, 就不会因压力“突然”降临而感觉无法招架了。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在《我的母亲》中写到:感谢母亲给了我强健的体魄, 使我在以后的革命工作中没感到劳累。这里的“体魄”就是他早年构建起的自我缓解压力的优良心理素质, 使他在以后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中永往直前。

上一篇:应用SCL-90评价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下一篇:历史课堂如何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