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的同义词

2024-04-09

一蹴而就的同义词(精选12篇)

篇1:一蹴而就的同义词

一蹴而就的成语解释

一蹴而就的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其中一蹴而就的“蹴”意思是踏。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蹴而就这个成语在句式中一般被用作谓语、宾语或者定语。

篇2:一蹴而就的同义词

轻而易举( 注释: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手到擒来( 注释: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叹为观止( 注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唾手可得( 注释: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信手拈来( 注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一蹴而就( 注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 注释: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气呵成( 注释: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易如反掌( 注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篇3:提高语文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什么是知识的积累学习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积累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習形式。“积累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学好高中语文在不断进行的汉语言文字、词汇、句子、文段、文学、文法及文化常识的知识和素材积累的同时,进行语文学习方法和生活的积累的学习。这种“积累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它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习惯两个积累层次,尤其强调学生有意识培养学习习惯,增强自己学习语文的条件的学习。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取,如何评判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人们常常会以诗书满腹、能说会道,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来衡量。诗书满腹、下笔千言就是语言积累丰富,能说会道、一挥而就是语文能力强。那么说什么,写什么?其实说的写的都是自己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学好语文必须强调“积累学习”。一提到积累学习,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书袋子和书呆子,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一定会阻碍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积累学习”,它是一种能力取向,具有多层次性。尤其是高中阶段,“积累学习”的能力取向性主要强调积累习惯的培养。“积累学习”的多层次性主要就积累的内容而言,既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素材,又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经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这是对积累学习的强调。认为“识”是积累的重要手段,而且要“不厌”,即对知识的积累不产生满足感,不能停止。

二、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积累学习

1、“积累学习”手段的策略。从手段来看主要介绍:札记积累、笔记积累、日记积累等。

(1)札记积累。札记积累,可主要对自己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如读了一篇好文章,心里有了感慨,或见到诸如古人遗物、生活异常现象等触动了心灵,将这些以札记的形式记下来,从而就有了思想的积累。高中生思想活跃而新鲜,有的甚至还比较敏锐,思想积累不仅能促进由思想到言语的生成,而且还能促成学生思想系统化。

(2)笔记积累。笔记积累,可主要用作对自己比较欣赏的他人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如好词好句,好文段,乃至好的整文,用笔记的形式将其记录以便于需时使用或平时记诵。

(3)日记积累。日记积累,可主要用于对生活的积累,可看成是心里言语的文字表现。由于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文化修养、自控水平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正向更高层次发展,因而札记积累、笔记积累、日记积累既能做到又有必要。

2、积累学习技巧的策略。从技巧来看,主要介绍:“星火式”积累、“串珠式”积词法、循序积累等。

(1)“星火式”积累。高中阶段对字的积累,其要求在小学和初中以识记为主,即记住某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更强调准确性和辨误性。对此,不妨学习现在流行的一种英语单词“星火式”记忆法,也叫作“星火式”积累。利用音形义的相同或相近进行星火式发散,相关字被某种相同之处而串联在一起,比较、辨析,从而达到记忆的准确性和辨误性目的。

(2)“串珠”积词法。除了通过笔记做好课文词语积累外,高中生更要突出对鲜活词汇和成语的积累。许多人抱怨现在高中生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尤其是高考作文,语言乏味,令人生厌者甚多。其根本原因就是词汇积累不够。关于词汇积累古人在行酒令时有个方法很值得学习,先报上一词或成语,再由一个人以上词词尾字作开头,另说一词。这既可以作为一种课堂活动,也可以作为一项课外活动;既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自娱自乐。既然是积累,当然是个人自行去做。不妨把它叫做“串珠”积词法。也可以采用发散法,如写出所有以“一”开头的成语和谚语等。

(3)循序积累法。《朱子读书法》着重从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角度强调积累学习的:“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篇章问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3]这就是说学习需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扎实积累。许多学生知识系统不完整或知识结构混乱,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循序积累。所以循序积累不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种优良的学习品质。

(4)名言名篇的积累。最好是采用分类的方法,并借助电子的手段进行积累的办法。或以时代分类,或以地域分类,或以作者分类,或以作品内容分类等等。

方法的积累,最好采用札记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写字方法、记忆方法、计算方法、写作方法等及时记录下来,有利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篇4:一蹴而就的反义词

但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或单纯靠意志的支配所能顺利地一蹴而就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习只能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要有专业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这种改变不能一蹴而就。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万事不能一蹴而就。

因而,抱着一蹴而就的改革愿望是不现实的。

但医疗、教育与养老制度的改进并非一蹴而就。

发展国内金融体系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教育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众所周知,政府并非无所不能以诚取信者,绝不轻诺一蹴而就。

众所周知,政府并非无所不能;以诚取信者,绝不轻诺一蹴而就。

正如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样,成功不能一蹴而就。

无论您从事哪一行业,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前面已经提到,建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除了那些最简单的应用程序) 。

进展将是逐步取得的,而不会是一蹴而就。但在取得进展时,将会有亿万人从中受益。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篇5:一蹴而就的意思

附录成语(一蹴而就)的相关知识:

一蹴而就的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一蹴而就的.读音:蹴;不能读作“jiù”。

一蹴而就的书写:蹴;不能写作“就”。

一蹴而就的近义词: 一蹴即至 一举成功 迎刃而解

一蹴而就的反义词: 一事无成 一蹶不振 欲速不达

一蹴而就的用法:多用作贬义。指不能一下子完成的任务、工程及事业。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一蹴而就的组成:紧缩式。

一蹴而就的辨析:一蹴而就和“一挥而就”;都形容“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但一蹴而就多用于贬义和否定句中;用于不能轻易就取得成功的巨大工程、伟大事业;形容求之过急;“一挥而就”含褒义;多用于肯定句中;用于一笔就能成功的书写、绘画等;形容熟练敏捷;运笔神速。

篇6:一蹴而就的造句

2. 实际上,有一个观点是每位科学家都赞同的,那就是通过运动减少大脑压力的情况不是一蹴而就的。

3. 守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靠点点滴滴的积累,朝朝夕夕的磨练。

4. 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戒骄戒躁,习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都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为师言尽于此,你自己留在这里好好领悟吧!

5. 修身治国、祛病治疴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求领导干部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腐之恶,常怀律己之心,善做善成,慎始慎终。

6. 宋军还像强攻太原一样,使用的武器是重砲重弩,同时还使用了垒土山,挖地道等战术,但是幽州城十分坚固耐攻,破城之事绝非花费一日之功就能一蹴而就的。

7. 取消非营运车辆年检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专家和公众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直面问题,完善调整,及时契合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要求,无疑是必须的。

8. 门将塞萨尔第分钟对客队前锋普拉斯马蒂犯规,主裁判吹罚点球,没对塞萨尔出示红牌已是很给面子,马斯卡拉一蹴而就。

9. 萧阳自己要感悟赤红妖骨困难重重,本源妖法岂是一般人能轻易领悟,即使是资质绝佳的天才也休想一蹴而就,这是需要循循渐进的过程。

10. 命运之锁,犹若梦魇,世间生灵,尽入彀中;违命之人,披荆斩棘,王者领域,一蹴而就。

11. 战争理论的研究不是一时之功,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建国初期,身经百战的解放军没有自己的作战条令,沿用的是苏联红军的野战条令。

12. 万丈高楼平地起,德尔惠拥有今日的产品创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3. 一来二去俩人干柴烈火勾勾搭搭也就一蹴而就了。

14. 收复河山的梦,看着就似一蹴而就。

15. 客户的拜访工作是一场几率战,很少能一次成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16. 当然,这无法一蹴而就.将问题过度简单化也是错误的.

17. 转眼又是国庆,朋友虽不常联系,借此佳节之日:祝你人生旅途一帆风顺,事业学业一马当先,健康美满一生相随,烦恼见你一触即溃,运气对你一往情深,爱情一见钟情,成功一蹴而就,前。

18.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里,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19.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适应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过程,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

篇7:所有的失去都并非一蹴而就

说来也巧,过了几天,我与那秘书有事约见。原来她去了别的公司,我问了问新公司的职位和待遇,并没有大的改善,难免好奇。

“一般来说,同等条件下,做生不如做熟,那么到底为什么会离开原来的公司呢?”

她想了想,摇了摇头:“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原因,都是小事。”

她做他的秘书第一年,因为给他出去买饮料,被小偷划了包,家门钥匙和钱包都丢了。她强忍焦虑赶回去给他送饮料。他知道此事后哦了一声,并没多问,照常加班工作到下半夜才结束。她凌晨到家,找不到修锁人,只得在门外蹲了半宿,天亮了才跟邻居借了钱找人撬开门。

她的奶奶去世,得知消息那一天,她在陪老板跟外商谈判,她不敢影响工作,只好在午饭时躲在休息室的角落里偷偷哭。他还是看见了,问清原委后,说节哀啊!拍拍她的肩膀,然后让她帮他把合同取来。

他去某大学演讲,主办方拿来盒饭,她正巧在忙,回来发现饭菜都没了。他一脸茫然地说:啊?我忘记你没吃饭了,让人都扔了。

她病了,在家里躺着,他给她打来电话说工作的事。她实在支撑不住,委婉地说:“老板,我实在没力气说话了。”那边停顿一刻,说:“哦,那我们发短信说吧。”

她在他身边工作了八年,她清晰背得出这个人的生日、血型、星座、住址、电话、饮食喜好……可有一次访问中,主持人无意间问起他,秘书是哪里人。他想了半天,迟疑着说:河南吧……下了台,他问她:“我说对了吗?”她笑,“说错啦,我是山东人。”他也笑,却没看出她笑里的苦涩。

她要结婚买房子,首付差八万块,借遍亲友,却从未向老板开口。她知道即使开口,他也不会有任何表示。他认为她只是他的秘书而已——尽管她为他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曾经超过为她的男友和家人。

“工作就算没有感情,但亦有人情,需要起码的维系。人与人之间如果隔了一百步,我辛苦走了九十九步,对方却连一步也不愿走,我也会放弃走出那最后的一步。不如花些心思,重新找一个愿意走五十步的人再合作。”

人情不是维系关系的唯一准则,然而却一定会是影响结果的准则之一。

一对情侣在一起三年,却在第四个年头分了手。男生不解,去问女生原因。女生说:“因为这三年你送我的生日礼物。”

男生费力地回忆着这三年女生的生日他究竟送了什么礼物。第一年,她过生日,他送了她一块手表。在此之前,她从没戴过手表,因为觉得又沉又热,很不习惯。他送了,她不好拒绝,只能收下,但从未戴过。

第二年,他送了她一只钱包,高兴地对她说:“你看,是国际名牌的钱包,我上次出差去香港特意买的,你很喜欢吧?”她笑了笑,没有告诉他,这只钱包是去年自己帮另一个朋友选来送他的生日礼物,连缎带的颜色都没有变,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第三年她的生日,朋友们欢聚一堂。有人送她最爱吃的糖果;有人送她心仪很久的玩偶;有人送八音盒,里面是她最常听的钢琴曲……他则送来一束鲜花。她说谢谢,然后收下——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彼时她已经陪伴他三年,他却完全不知她对花粉严重过敏。

她说:“你看,三个生日,已经足够证明很多东西。手表代表你对我不了解,钱包代表你对我不真诚,鲜花则代表你对我不关心。这三点,难道还无法构成分手的理由吗?”

男生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我们从未在意过生活中那些微小的伤害和疏忽,以为芝麻绿豆,无伤大雅。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那些积郁成怨,积怨成殇,才会最终导致走到分崩离析的那一天。

情感坚固如铁,情感也如履薄冰,在每一段关系中,我们自以为心中有底,其实却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九十九步都安然无恙,殊不知潜藏的危险已越来越近,下一步就可能彻底崩盘。积累在天长日久,结束却可能在一念之间。

生活总归仁慈,留下一手复活赛的可能。近日听说前文中那对分手的情侣又有新进展,男生重新开始追求女生。这次他一改风格,先去女生闺密圈子里打听女生喜好;每天早上给女生送去她最爱吃的小笼包当早点;下班请女生看她最喜欢的文艺片,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看自己喜欢的武打片;女生过生日时,他亲手给女生做了一只发卡,配的是她头发的颜色。

我们问女生是否重新动心,她笑得很甜蜜,说还需时间和考验。但对方的确已经开始学会如何与他人用心相处,这是很好的事情。

有心人卷土重来,日积月累,结局未必没有惊喜。只是在这加倍付出的过程中,才明白所有的失去并非一蹴而就,所有的得到也并非一日之功。

细节决定结果,细节说明珍惜,细节亦成就每一份天长地久。

若害怕失去,就不要轻慢每个细微之处。

爱,成于细微,亦失于细微。

责编/刘维笑

E-mail:blweixiao@163.com

篇8:一蹴而就的意思和造句

【读音】:yī cù ér jiù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近义词】:一蹴即至、一举成功、一步登天

篇9:一蹴而就的同义词

摘要: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孩子从依呀学语到砥砺成才的过程。胡耀邦同志曾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作攀登泰山十八盘。他鼓励全党全国人民说:‚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借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用心、努力,坚持不懈,就会登上文学之巅。

关键词:勤于观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像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砥砺成才的过程。胡同志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喻成攀登泰山。他鼓励全党全国人民说:“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借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用心、努力,坚持不懈,就会登上文学之巅。

首先,要勤于观察,勇于实践。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想,你要写出好的文章来,就要将题材选在现实的沃土上。狭义地说,观察只包括看,而广义的说,还包括听,再把看到的听到的上升到思考的过程。我们到基层去调研,就是要倾听百姓的呼声,洞察深层次问题,把我们观察到的,了解到的素材作为我们的调研报告的基础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化零为整,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合民心、顺民意,解民疑,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使落于纸上的东西更贴近生活的实际。

观察与实践是提高文学素养中重要的积累过程。言谈中注意他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品味其中的文学道理,对于我们是很有用处的。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我们更应该用心聆听,理解别人的内在所注重的,我们应注重他人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见贤思齐、吐故纳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勤于动口,勇于成诵。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口语表达能力。即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你的文章的优劣上,还与你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一个词,往往就在脑子里,就在耳边,可就是想不起来,记忆要靠什么来巩固?靠说。古语中有出口成章的说法,说的就是朗诵的妙处。这对于我们形成语感是十分有益的。朗诵的过程,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一份调查说,对一个陌生的单词,我们要记上一万遍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但如果通过诵读来记忆,则只需一千次。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讲家,市长也好,省长也好,主席也好,总统也罢,说得多了,练得多了,自然也就成了演讲家了。推销员不是天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也不是天赋的。我们有很多人都知道李扬的疯狂英语,他十分在乎说的作用,把大声的朗读和熟练的背诵作为提高英语口语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往往会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有些胆怯,但越是这样,就越会恶性地循环下去。不说不练,就永远不会在口才上有所提高。

再次,要勤于读书,敢于质疑。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书就贵在于熟,书读得熟而至于烂,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把各种名著烂熟于心,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会有语言材料,熟悉句法,掌握篇章结构及写作方法,说话、写文章就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写作是就会有源源不绝的灵感,这是在说精读。领导的即性发言,脱稿而谈,很多都是长年累月出来的。精细的慢慢的品读也是应该的,尤其是对我们工作上和学习上有帮助的书籍和文章,可以深入的反复品读。我们可以尝试每几天或者一天读一篇有灵魂的文章,有感悟的作品,然后自己写一篇读后感。慢慢的我们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自己就会慢慢的在无形之中慢慢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因为对于文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岁月的沉淀和积累才能体现出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就是这样的道理。读的多了你就会慢慢的感觉自己在提升,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而且,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空筐,只顾装。阅读要为我所用,要有自主自立的思想,不要全然跪倒在名著的脚下。不然只能是过水鸭背,收效甚微。就是说是,我们不能读无用之书,读书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要勤于练笔,经常写自己在读文章时候的感悟。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这扇窗户就需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打开,每一人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其他媒介来表现出来,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写出来,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文学素养以及人品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可能从文章上面我们能了解一个人更彻底一些。这就更证明了一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的文章,读过后,掩卷而思,意远旨深,久不能忘,就会打动读者的心灵,包括你自己。

五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问就是在不断的思考和质疑中来研究的,思考是我们做学问的基础。人的大脑就好比利剑,锋利的时候能披荆斩棘,倘若只要不用就会生锈,慢慢的就会迟钝,我们的大脑只有不停的思考思索才会让我们拥有源源不绝的灵感,才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危机,因为懒惰是人类的终极杀手。所以做学问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经常思索思考,敢于质疑,提出疑问,然后在想办法解决,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来了解来参透,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并且我们在做学问的同时要虚心请教和对比,只有在不停的比较之下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利与弊,通过他人的点评来提升自己,让他人作为自己的镜子是最好最快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佳捷径。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现在常说,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工作干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也是如此。所有的好文章都要有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其独树一帜的地方。所谓“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只要你不断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入自己的思考,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独到的见解也就会应运而生。创新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这五个方面是同步的,不可侧重一方而抛却其他,文学素养的培育、锻炼与提高,不分早晚,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到老。在我们尝试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我想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培养兴趣。兴趣在做学问上也是很重要的,正所谓一切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倘若没有兴趣怎么能让你拥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让自己在这条路坚持不解的走下去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枯燥,会乏味,会厌倦,所以只有坚持才能让自己看见未来,看见曙光。古今众多事实都证明了兴趣是很重要的。

二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我们总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慨叹,是因为我们对材料的占有量有限,对知识的积累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好的习惯,多抄录和剪贴名篇、名言、俗语、谚语,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字字珠玑;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除了可以从中吸收文章之精华,亦能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要坚持不懈,行百里者半九十,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有始有终。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你坚持每一天都背一首诗,那么三年后高中毕业的时候,你的文学水平就会有个质的飞越,当时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很奇怪,只是那么一首五言或七言诗,一天就背一首,谁背不下来呢,可到头来,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学贵有衡。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人的耐力也是无穷的,取胜的关键是看后者能否战胜前者。

三是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定个中长期计划,比如说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季度写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定个短期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日志,有感而发,把每一天的收获记下来,每一天的教训记下来,也许今天的失败和教训就是明天的财富和收获,它会告诉我们少走弯路,也可以适当的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乐闻、趣闻写出来,未必不是见诸日报晚报上的好文章。坚持写学习笔记,不满足于日常的摘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我们的学习笔记不仅成为积累素材的工具,还要成为我们锻练思维、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

另外,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学知识来适应现代的步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钻,人钻我变。思维要不断地变,知识也在变中得到运用与更新。如果我们的思想始终偏安一隅,滞留在原有领地,我们的大脑将如死水无澜。梦里走了好多路,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床上。知识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就会被思维的定势所桎梏。

数学上有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观察得不明白,表达得不清楚,研读得不仔细,创作得不到位,思考得不深入,就不会在文学素养上有所提高,也就不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和趣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使我们的人事编制工作乘着文学的翅膀,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

刘光梅

《考试周刊》,2009年

曾红萍

《考试周刊》,2009年

高青

《教育导刊》,2010年

周红艳

《未来与发展》,2010年

篇10: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它并不是路边的石头,随处可捡;也不是花园里的花朵,随意可得.前途总是光明的,道路却总是曲折的.平静的大海锻炼不出勇敢的水手,恒温的花房里开不出耐寒的花朵,安适的环境中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取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之后,艾柯卡进入福特汽车公司,从最初的部门经理到风靡一时的“野马车”,最终他登上了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宝座。就在事业日新月异取得成功时,他受到公司董事长的猜忌,惨遭革除,一夜间跌入深渊。然而,艾柯卡并不一蹶不振,他受濒临倒闭、负债累累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之邀出任总裁,不久又兼任董事长。在公司生死存亡关头,艾柯卡大力整顿,又一次向汽车市场进攻,克莱斯勒终于起死回生,反败为胜。到1984年,该公司成为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艾柯卡也成了美国企业的英雄。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财富,试想,如果艾克卡没有惨遭革除,或许他还一直停留在公司总裁的位置吧.教训为成功添枝有一个商业机器公司的部门经理,因工作细节失误损失了1000万美元,沉重的压力使他忐忑不安,精神不振。几天后,董事长约见了这位部门经理,处理了“1000万美元损失”事件。处理出人意料,部门经理既没被开除,也没被降职,却委以同等重要的新职位。结果是:这位部门经理因工作出色,几年之后,变成了董事长极好的助手。公司因这位部门经理吸取了那次失误的教训,且用心经营,前景特别看好。避免不必要的失败,关键在于失败后总结失败教训,紧记教训,迈出成功的步伐。教训为成功添枝。

机遇为成功加叶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个勤学的人,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条蛇自己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环,这诗他猛然醒来,回想刚才做的梦,立刻与他正在研究的苯分子结构联想起来,经过仔细的研究与推敲,终于发现苯分子的结构是圆环状的.凯库勒做的梦对于他来说算是一个机遇,而这个机遇的到来是那么普通寻常.可是凯库勒却即使发现并抓住了这个机遇,这是这一点,使他走向成功.谁人不向往成功?但通往成功的路上,失败又是在所难免,我们要从失败的地方爬起来,吸取失败教训,用信心,勇气,和智慧抓住一切机遇,向成功的彼岸迈进。

篇11:公办学校推广国学难以一蹴而就

记者调查发现,深圳目前仅有深圳中学、深圳科学高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两所学校目前并不会使用这套改编的台湾国学教材。事实上,国学热目前仍停留在“社会热点”层面。由于缺乏课程标准,国学教育难以成为公办学校的教学重点。

探索

台湾教材登陆内地 深圳学校探究可行性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深圳科学高中和深圳中学早已开设国学选修课。目前,两所学校都没有使用这套教材,但深圳科学高中已给学科老师配备了这套教材进行可行性推广研究,探讨这套教材的编辑体例、内容深浅程度与现行课程标准的契合度。

据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包括22单元,共节选《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及《中庸》4章,大部分单元后还编排有“今人今事”和“历届大考试题”,并融入了发散式教学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引进版教材将每个单元的台湾版“今人今事”全部替换成了内地学生熟知的“名人事迹”。比如,在“孔子为人”的章节中,台湾原教材使用的今人事例为台湾证严法师,内地引进版引用的则是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在论古今人物与孔门弟子章节中,台湾原版教材用的典例是“教育哲人——辛志平”,引进版教材用的则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教劳模白方礼。

深圳科学高中语文组组长雷声认为,改编自台湾国学课程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体例非常合理,更科学更有条理性,也与现在生活结合紧密。

“我们接触到的《论语》是语录体,各章节之间没有内容上的逻辑联系,这套教材则把内容打散,以内容要点来进行重新编排。”雷声表示,从内容的广度上看,《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的材料选择面比较宽,难易适中,“比较符合中学学生的学习情况,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有涉及,内容比较广”。

雷声表示,教材还根据内地的高考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了比较切实的改动,增加了很多内地特色的内容,比如融入了高考的阅读、作文等试题内容,材料中还嫁接了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等社会热点,“通过这些内地事例的补充诠释,我们可以看到,《论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与现在是相通的”。

“台湾的教材只包含四书,且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了提炼,有注解、辨析,以及问题和讨论。”深圳中学语文老师郑向东则表示,实际上,学界对于怎么读国学一直有争论,有人认为要读原典,体悟多少由自己的教育情况和人生阅历来决定。也有人认为,要把精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应采用选编的方式。

雷声也认为,台湾的国学教材被中华书局引进并重新编辑,具有它的优点,但是能否被广泛地承认和推广,可能还需要时间。

现状

公立学校设选修课 私立学校已教多年

在深圳,国学教育在私立学校蔚然成风,教学方式多以背诵原著为主,学生年龄在3岁到16岁之间,且不时有成年人前去修读。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公立学校,国学大都列为选修课或兴趣班,以半诵读和半讲解的方式进行讲授,教材皆为原著,无删减、无注释也无问题讨论。

在深圳科学高中,国学经典诵读课被列为校本选修课,以《论语》、《大学》、《中庸》等原著作为教材,采用师生诵读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40分钟的课堂内,一半时间大家一起诵读经典,一半时间进行师生讨论、交流。

“开设这门课,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传统文化经典,而不是给他们固定的价值标准。”雷声表示,他们重在培养学生对于民族语言的认同感,而不是为了达到价值判断的目的。对于经典的内容,学生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就像是吃一盘菜,首先要端给食客吃,至于菜的好坏,食客会有自己的判断”。

雷声认为,教授传统文化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养成对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感,“更多的是让学生体悟做人的道理”。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也采用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谈诵读的体会,可以写成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的书面形式。

在深圳中学,从去年9月开始,高一、高二的学生每周都有一堂中国文化经典诵读课和西方文化经典诵读课,其中的中国文化经典课,采用的不仅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还有《老子》、《庄子》等原著,其涵盖内容比台湾国学教材的范围更广。

据郑向东介绍,第一年读下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境,会突然和经典里的某些语句有应和,渐渐有了感悟和体会,并将其中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当中。此外,在语文作文中,也会不自主地引用其中的语句。

“在重新设计深圳中学课程结构的时候,我们研究学生培养目标时认为,让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设计了文化审美的课程群。”郑向东认为,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其实越早越好,到了高中才设课程稍微有点晚了,实际上,深圳中学初中部已经开设国学课程两年了。

在郑向东看来,中国人一定要对中国文化有认识,除了日常的感受以外,诵读经典书籍是重要的途径。“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把经典的书籍都读一遍。至于学生能感受、理解和体悟多少,关系不大,学生在往后的整个人生道路中,自然会有所体会。”郑向东表示,语文上的古文课,主要是文言文字词句的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而国学则重在文化的熏陶。

而在深圳兴起多时的私塾,不少也打着国学教育的招牌,他们的教学情况如何呢?在深圳孝廉读经中心,仿照古代私塾的方式,老师的作用是教会孩子诵读国学原著,而不会向学生进行讲解。

“在16岁之前,主要是让孩子背诵,这个时候孩子的优势是记忆力,而理解则还有一辈子的时间。”深圳孝廉读经中心老师李基志表示,诵读国学原著重在培养小孩子的定力,如今的孩子大都难以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若有定力的话,会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经典原著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书,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结晶,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nlc202309011201

在深圳儒愿学堂(梧桐书院)也是如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中西方经典原著,国学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教材是原著,这是古人以前就编订好的,比如四书五经和经典诗词。”学堂蔡老师表示,私塾大都使用原著全本教学,以诵读为主。

“如果没有诵读,连文本都不熟悉,其他的教学都没有意义。”在蔡老师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并不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生命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和涵养的过程。

难点

国学教育无课程标准 师资队伍无专业培训

相对于私立学校或私塾大张旗鼓地选用国学教材,公办学校就只能表述为国学兴趣课或选修课。雷声告诉记者,国学要真正进入公办学校并普及,要配合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考试评估等多项工作,但如今的课程标准并没有相关内容,公办学校“投鼠忌器”,也就没有将其列为必修课。

改编自台湾国学教材的引进,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内地对于系统国学教材的需求。雷声表示,目前内地还没有一套真正受大家推崇的权威的国学教材。内地近几年的国学热,很多时候都只停留在社会热点,并没有进入到中学校的课程标准,导致了至今无国学系统教材的状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国学读本或教材,都是各个地区或学校“各自为政”,根据各自的理解去进行编辑的,难以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权威的、公认的、适合中小学的系统的国学教材。“也许是成都或北京某个学校编的,还没有进入大规模推广的层次。”

雷声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课程标准里没有对国学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比如国学教学的任务、目的和内容,以及国学的考核等。“大家都说传统文化很重要,但具体怎么去传承、传承哪些、掌握到哪些程度,国学教学要不要考试,怎样才是中学毕业的水平?这些都没有确切的界定。”

“如果课程标准里有国学课的清晰界定,各个学校都会非常重视这门课。”但雷声坦言,如今课程不被重视,大抵因为语文课和国学课存在交叉的状态,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未对国学课任务、目的、标准进行界定,若教授的课程不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考试没有任何作用。“牵涉到政策层面的问题,公立学校只能投鼠忌器。”

课程标准的缺失也导致了内地如今没有系统接受国学教学训练的师资队伍。记者调查发现,即便是在深圳发展多年的私塾,大多对教授国学的老师并没有硬性要求。

据李基志介绍,孝廉读经中心在聘用老师时,对老师的学历并无要求,而是看对方是否对国学有兴趣,能否有耐心把孩子引导和管理好,“高学历的反而坐不住,起码要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在公立学校,语文老师成为国学课的主力,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偶尔会参与国学课。雷声表示,也正是由于国学课课程标准的缺失,除非古典文学或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很多语文老师都没有经过国学教学的培训,对于国学内容缺乏系统认识,教授国学课的老师也仅仅是凭着自己对民族语言的爱好去教学。

事实上,内地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这套改编自台湾的国学教材时,也遇到了专业老师不足的问题。对于推广中的困难,作为台湾国学教材引进方的中华书局负责人也曾表示,师资队伍的缺口大,是推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即便引入改编自台湾的教材进行推广,老师们也要先进行自我学习,把内容吃透,才能传道解惑。

对策

国学设为选修课 修养品性而非知识灌输

在雷声看来,中国99%的学生都是在公立学校读书,在私塾就读的学生非常少。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不能满足普通中小学生的需求。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国学课应该列为选修课。比如,在高中阶段选修20到40个学时,一周上一两次课,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内心修养都很有帮助。

“如果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开设国学课,在现实操作中不是很妥当。”雷声表示,由于国学课和语文课有交叉之处,在师资配备、学科建设和评估系统都没有相应的标准时,难以让课程顺利开设。

实际上,记者走访多所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后发现,老师们对于国学教育已形成共识,认为国学是作为修身养性之用,而非知识点的灌输。即便没有列入课程标准,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和接触国学,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雷声曾经在香港教育局工作过,在他看来,与香港和台湾相比,内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情义教育和品格教育还有欠缺,有待提高。“现在的教学太注重竞争,太注重考试,有时候太强调社会的共性和纪律性,对于一个人的自然成长和心性品格的培养做得还不够。”实际上,衡量一个人的品德,更在于平时的教化和活动,让这些东西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比考试的效果要好很多。

“香港在基础教育阶段,也没有什么专门的国学课程,但是对学生心性品格的养成做得好很多。现在很多人是成功的,但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遭遇到心灵上的疑惑或世界观的扭曲,就不能以健康的心态存在于社会上,反而要靠国学去找到心灵的纪律。”雷声认为,国学热兴起后,不少成功人士去参禅拜佛学国学,也暴露了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的不足。

观点

“如今亟须恢复国学的文化地位”

“国学教育在下一代人身上,应该要提到比较重要的高度上。”文化学者、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栏目总策划胡野秋认为,如今已到了亟须恢复国学文化地位的时候。“不在于是台湾教材还是内地的教材,都是民族的瑰宝,应该一读再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胡野秋对台湾的国学教材有所了解,他告诉记者,台湾从小学到中学都开设有国学课,小学语文中古文的比例甚至达到了70%,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国文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隔膜。如今,内地引入台湾国学教材,不少学校也开始开设国学课,是个很好的开始。

“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加强自己的母语教育,如今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胡野秋认为,提升国学教育的地位,应该从大学招生制度的变革来扭转局面。“若高考把古文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传统文化的教育都能跟上。”

胡野秋认为,如今中文系的毕业生,没有注释就不能读古文,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国学教育未必要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正常上学的时候能接触到古文,让学生读古文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隔膜和痛苦。高中毕业时,学生未必要成为古文专家,但是能够比较顺畅地读古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诵读名篇,提高文学修养。

对于有人质疑传统经典中有些观念已不再适用的问题,胡野秋认为,任何一门学问都不能保证与当下所有方面都契合,即便是自然科学也有很多过时的理论。“四书等传统文化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有重新回炉学习国学的需要,如今我们离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没有核心的文化就没有竞争力。”胡野秋认为,近年来国学热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有人靠国学发财,过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对国学教育是有害的,但是不管怎样,对于国学的普及仍有贡献。

(来源:《南方日报》)

篇12: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创业历程:为学技术而不上大学

或许是因为早早就步入社会开始打工、创业,1991年出生的董理,看上去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喜欢自由,不愿被束缚,我从来就没想过找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他说,因为一心想创业,他高中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读大学,而是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继续“深造”。

“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想要做出点名堂来,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当时我觉得,读四年大学还不如认真学一门技术。反过来说,如果我当初上了大学,那么,四年过去后,我毕业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什么都不懂,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自己创业。”董理觉得,书本上的知识终究只是理论,人生中还更重要的东西要在实践中学习。

创业动力有了,可是做点啥呢?“高中刚毕业那会儿,一个19岁的毛头小伙子,刚步入社会,也没想好要做什么,许多行业都想尝试,反正年轻嘛,以后选择的机会还有很多。”董理说,有时候,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自我,最终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在扬州一家汽配城做学徒,边工作边学过了一年。而后又到了南京,在亲戚家开的汽车美容店里学了一年……”在当了多年学徒后,董理决心自己创业。“不想太多,先试一把,干起来再说。”而创业的第一步,就从最基础的洗车做起。“洗车业门槛低,技术要求也不高,对我们初期创业来说,很容易介入。”他说。

不念大学做洗车工,对于儿子这一“惊世骇俗”的决定,董理的父母显得很开明,不仅不反对,还愿意提供帮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理上网时发现,前进东路上一家洗车店正在转让,就把店盘了下来。7月,改头换面的新店正式开张了。

创业心得:用真心换取顾客的信任

出了董理的洗车店向西,便是有“汽车美容一条街”之称的前进东路。激烈的竞争中,他的小店如何脱颖而出,这是他时常思考的问题。

“大家价格相当,洗车流程也差不多,我想,洗车只有从干净细致这方面着手,比服务,比责任心。”董理觉得,尽管目前淮安汽车美容企业众多,但排队洗车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而随着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汽车服务市场大有可为,关键就看谁的服务做得更好,谁的工作做得更细。

为了让自己的洗车店成为顾客心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董理没少在服务方面下功夫。“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把顾客的车当成自己的车一样。虽然耗时长一些,但是洗得也更干净些。如果一味图快,量上去了,可质没上来,洗车店这么多,一来二去,顾客就不愿意到你家洗车了。”面对一些挑剔的顾客,董理总是耐心地与之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作为“90后”,年轻的董理还运用起互联网思维,重视顾客体验。只要顾客有需要,一个电话打来,他带上工具就上门服务。在他的店里,一些与汽车相关的产品,既好用又便宜,“别看我这里的商品还不多,但都是挺实用的东西,都是客户所需要的。”

就这样,董理的小店一点点地积攒着口碑与人气。尽管店面不大、人手不多,但凭借低廉的价格、周到的服务,他的洗车店还是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他时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一直工作到天黑。

“都说洗车行业辛苦,可是干哪一行不是如此呢?”创业以来,董理吃了不少苦,可他从没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创业感言: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一个人得先会爬,才能走,能跑,眼光可以放得远一些,但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创业的事,得一步一步慢慢来。”董理认为,年轻人创业,心态很重要,如果沉不下心来,将很难坚持下来。

“洗车店只是创业的基础和开始,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路还很长,不能着急。”回顾这段创业路,董理说,他的创业之路只是刚刚迈出了一小步而已,他并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做汽车美容行业的,懂的要多,见识要广,各种车型都能上手。在这方面,他觉得自己还有欠缺。另外,干这一行,需要用到许多专业知识,通过继续学习,未来在技术上还要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董理考虑换个店址。“这条街类似的店太多,换个地方,竞争压力会小一些。”此外,贴膜、轮胎、保养、美容,这些与汽车相关的全套服务也都要陆续做起来,朝着一站式服务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2024期中考试试卷数学下一篇:学生第一次月考表彰大会副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