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同义词

2024-04-09

失衡的同义词(精选6篇)

篇1:失衡的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的一组词语,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我们看看下面的失衡的同义词吧!

失衡的同义词

近义词:平衡

造句:

这种疾病是大脑化学物质失衡诱发的。

某些化学成分失衡会道致大脑功能的紊乱.

多聘请女工程师有助于平衡这一职业中存在的性别失衡.

贸易失衡可能会在1990年再次加剧。因此需要很快采取一系列新的政策行动。

通常,当供需失衡时,要么加大供给。

社会失衡比收入不公平更令他忧虑。

幸好, 医生备有可纠正激素失衡的药丸.

因生产过剩,欧洲共同体经济严重失衡.

物质从热区转移至冷区有助于减少热失衡现象.

网络失衡 、 信息失效及集群创新的退化.

[失衡的同义词]

篇2:失衡的同义词

《失衡的代价》是省纪委查办原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保聚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刘保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旅游安排,以考察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旅游;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务便利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务影响由其他单位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搞权色交易;违反生活纪律。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涉嫌受贿犯罪,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刘保聚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党的纪律,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通过组织观看《失衡的代价》警示教育片,受到了一次非常生动的警示教育,心灵受到极大触动,洗涤了灵魂、强化了党性。我们要从警示教育片中汲取教训,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政治站位,坚决维护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自觉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案为戒

一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掌权、为谁谋利的问题。二是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不断加强“官德”修养,增强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三要克服贪欲、失衡和侥幸这三种不良心理。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风采,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形象。

二、进一步廉洁自律,拒腐防变

一是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不断加强“官德”修养,增强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廉洁自律是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党员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至关重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今后要更加严于自律,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当成一种警戒、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增强自己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牢记艰苦奋斗精神,抓好反腐倡廉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尤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在新时 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廉政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在为民上做一个贴心人。真正把群众摆到心中最高位置,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自觉把群众当亲人,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主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学会在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面对群众诉求,心贴心感知群众冷暖,手握手破解群众难题,切实让群众的愁容越来越淡、怒容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

篇3:美国导演的“经济失衡”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经济失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般均衡的一种偏离或者背离,首先,经济失衡指的是一种由供求不平衡而造成的市场无法出清的状态:其次,从长期来看,经济失衡又意味着动态的不平衡,即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并且是具有持久性的打破经济趋于平衡的力量。

世界经济失衡问题自提出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的失衡,虽然失衡的经济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的高速增长让我们大家也大跌眼睛,因此“失衡并增长着”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

二、历史上的经济失衡

(1) 1870-1914年间的全球化过程中, 私人资本从当时世界上的西欧国家, 流向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 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引起了长期贸易失衡。虽然很多人直观上会认为对外投资是因为收益率高, 但研究表明当时内外投资收益率差别不大,所以第一次全球化产生的经常账户失衡很难得到明确的解释,但是1914年之前的世界经济失衡有很强的持久性。

(2) 1926年,世界主要国家采用了金汇兑本位制,即美国、法国持有黄金,世界上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英镑、法郎的形式持有。当一个国家发生逆差时,可以用外汇储备和黄金来平衡。1929年经济大萧条让金汇兑本位破产了,二战期间,交战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法国、德国经常账户顺差,而英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占其GDP的4%,并且美国和法国限制黄金流出和价格调整,让英国独自承担了巨大的通货紧缩的压力。

(3) 二战后,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即布雷顿森林体系,采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手段。在1959-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得到了很好的运行,美国保持长期的经常账户顺差,对外进行了大量投资。同时,欧洲国家和日本像二战前的美国和法国一样,保持真实汇率低估,促进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发展,积累越来越多的美元。由于日本拥有的大量可以兑换成黄金的美元“悬突额”越来越高,促使美国实行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起了美国GDP的0.5%的逆差,在特里芬两难作用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4)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主要国家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用行政手段稳定外汇市场和平衡汇率。BORDER认为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利用通货膨胀阻止产出萎缩和失业,导致了1977-1979年的GDP的0.8%的逆差,而德国和日本拥有大量顺差,大量资本出逃美国,同时欧洲经济衰退,石油价格上升,最后导致美元急剧贬值。

(5) 1978年牙买加体系建立起来,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以美元为首的多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实行汇率制度多样化。牙买加体系建立之初的美国八十年代也是经历了大的逆差,当时政府赤字,家庭储蓄率又很低。80年代前半期开始扩大,于1987年达到顶点,经常账户逆差占当年GDP的3.4%。随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趋势逆转,并于1991年实现了0.8%的轻微顺差(当年其他国家因海湾战争对美国有过上千亿美元的一次性支付)。EWARDS (2004)认为1987-1991年的逆差调整是通过美元的贬值实现的,在逆差下降的两年前,也就是1985年第二季度,美元贬值了40%。逆差下降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人们普遍担心的“硬着陆”没有发生。

(6) 进入21世纪后失衡主要来自于亚洲,顺差国主要是新兴国家,亚洲国家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在过去10年中,除了美国,世界高收入经济体并未出现比较快速的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6.7%)以及南亚的各个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年增长5.5%)。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使得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赶上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体;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领军人物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产出均要占到其各自所在地区的70%以上。

其次是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同样在过去的10年里,贸易增长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在1990年时为33%,但是到了2003年贸易占GDP比重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到了42%的水平。然而值得强调的是,世界贸易发展也不平衡,在上述时间内,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幅为21%。而同期内高收入经济体的贸易增幅仅为6%。特别是中国,表现尤为突出,她在全球市场中继续挺进,并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额提高了5%,把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提高了20%,不仅如此,在1980年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大都是初级产品,但是在过去15年中,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额的大幅增长则主要来自制成品的出口。从统计数据来看,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高收入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1993年的41%增加到2003年的53%,在中等收入各国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51%增加到67%。世界贸易格局的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造成世界生产格局的变化而使原有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三、美国—有预谋的“经济失衡”

●真失衡还是有所企图

纵观当今世界失衡与历史上的几次失衡最大的不同点是贸易逆差规模大和持续时间长,虽然一战前失衡规模也不小,持续时间很长,但是在金本位条件下,失衡可以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在后来的金汇兑本位和牙买加体系下,全球金融市场越发失衡调整的手段越多样化,同时一旦失衡,破坏也越大。

从最近的失衡可以看出,只要世界上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并存,就会引起失衡,早期是英国与美洲国家之间,后来是美国与日本、欧洲之间,现在是美国与东亚新兴国家之间。而现在的中国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已经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贸易和生产大国。因此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失衡方面的摩擦和对立也变的日益明显。

就在08年, 9月初期美国政府被迫承诺接管美国两家政府支持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紧接着,掀起金融大海啸,9月15日,美国第五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林证券也被出售给美国银行。半年来美国的五大投行就剩下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还在苦苦支撑,寻求新的出路。接着美国政府又援助美国最大保险公司AIG850亿美元紧急贷款,防止其破产波及到美国的产业界和社会保障领域,从而引起美国社会更大的动荡。在这些局势下,美国监管当局不得不承认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认知风险”,美国经济终于开始崩盘了,拉动世界的火车头终于要停止了。世界各国都纷纷呼吁应该采取措施,相互协作,消除这种失衡所带来的危机,于是美国政府作为最大的受害者,“顺应”这股“呼声”开出了药方,随之而来的就是放任美元的阴跌以及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来削减经常项目赤字,当然同时也要求中国负担起“国际责任”一起救世,要求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控制对美国出口、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等的重大一系列举措。

从这一系列的现象看去,美国的金融霸权似乎正在逐渐的瓦解,仿佛西日的美元霸权正在摇摇欲坠,难道美国真的已经不在是昔日的世界经济强国了吗?美国有没有可能妄图通过经济失衡这样一个借口来左右中国的发展,把中国拖入一个崩溃的边缘呢?甚至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再次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呢?

有必要强调的是,当前国际主流经济学界基本上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主导的,美国政府也就相应具有控制主流经济学界话语权的实力。也就是说经济是否真的失衡,是由美国来下的结论。

而且我们是否注意到,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现在通行的国际收支统计标准依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里,即经常账户只反映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对于知识、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进出口却忽略不记。这种类型经济提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表现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等无形投资的增长上。如果将美国的知识出口收益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围,美国根本就没有经常账户赤字,而是有着6000多亿元美元的对外债权。

再回顾历史,历史上的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发动全方位经济颠覆战,用一把“看不见的刀”砍倒了拥有超强军事实力的苏联(那个虚无飘渺的“星球大战计划”曾经把苏联领导人迷的神魂颠倒,进而将其国民经济拖入崩溃边缘)、而对野心勃勃欲“收购美国”的日本,精心策划金融打击,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谷,这样的事件也才过去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有必要提醒我们自己的是,如果把世界经济体系比作一个多维坐标系的话,当前在多个坐标平面上,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曾经作为美国国际政治安全领域主要对手的苏联以及经济领域主要对手的日本都已经出现了“重合点”。

●美国高喊经济失衡的企图和目的

那么美国叫嚷着失衡的动机就不是那么的单纯了,那他们的目的或者企图是什么呢?

第一,当今的美国正在为自己正在享用的“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免费午餐”寻找借口。华民 (2006) 用二阶段博弈模型和世界IS/LM曲线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他认为在二阶段博弈模型中, 美国能够从它的贸易伙伴国家中低价融资, 所以美国才会肆无忌惮的通过贸易逆差为本国谋求好处。在当前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中,美国以低廉的印制成本大量印制美元,不仅享受巨额的铸币税收益,而且石油出口国和东亚新兴经济体又在用向美国消费者提供商品获得的美元,购买收益率只有4%左右的美国国债来为美国提供低成本融资。然后,美国政府再通过减税把国债融资转给美国老百姓投资美国企业股票,美国企业也同时通过向海外发行股票直接获得外国融资。最后,美国大企业用这些海外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海外投资来获得巨额收益(注:美国股市平均回报率为12%,企业海外投资收益率超过10%),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06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赢利达78 5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海外收入。同时美国还有“资格”继续装成经济失衡的“受害者”,对其他国家横加指摘。

第二,为本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和构筑贸易壁垒“卸载”国际责任。一方面,美国将本国消费者透支未来式的过度消费导致的贸易逆差归咎于其他国家出口过度,进而指责其他国家通过高估本币币值对美国进行不公平贸易。另一方面堂而皇之地放任本币贬值,通过贬值来提高本国商品在海外的竞争力,并借机向其他国家转嫁其国家亏损(注:美国外债大部分以外币计价,其他国家又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美元有价资产,因此美元贬值使得美国获取双重利润)。

第三,配合华尔街从中国牟利。一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华尔街金融精英们应该是提高全球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预期的,此刻却卖力炒作“世界经济失衡”以唱空全球经济,华尔街大投行先购买各种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来远期做多人民币,然后借助世界经济失衡配合美国政府“提醒”中国:正是由于人民币被人为低估才导致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失控,所以中国应该通过放宽对资本市场的管控,尤其是汇率的控制来实现经济内外平衡。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华尔街金融资本则可立即获利抽逃,如果升值缓慢,则继续热炒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边耐心等待人民币升值到某一临界点,最后撤离中国。

第四,防范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美国通过遏阻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来减弱对其霸权的战略竞争压力是一贯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要求中国分担世界经济调整和美元贬值的成本,将这份沉甸甸的“国际责任”转嫁给中国。

四、中国面临的选择和挑战

我们有必要及时总结国际经验教训,并前瞻性地制订应对措施。

对内,首先应从实际国情出发, 采取更多地依靠内需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继续工业化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转变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因为只有加快城市化发展才能创造出充足的内需, 并导致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进而引导中国经济走上主要依靠内需和资源集约化消耗的经济增长道路。

其次,保证我们自己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关键就是要保证消费者对金融体系稳定的信心,坚决避免不必要的挤兑风潮导致本来完全能够维持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倒闭。这就需要政府充分迅速地掌握由于持有美国金融机构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而暴露的风险敞口状况(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安基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牵连)。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影响较大的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保证市场的信心,而避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负面传染效应。当然,迫不得已的话,甚至可以学习美国对问题机构的处理方法,即导入有效的破产和重组方式。

对外,首先中国资本走出去既要谨慎也要抓住机会,虽然前一个阶段,海外投资的业绩十分糟糕,那是因为我们的经验不足和对美国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欠缺,现当我们有了血的教训以后,就不能产生畏惧的心理,而要看作是一次宝贵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对资源型和核心技术拥有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巧妙周旋,不能因为现在它们流动性的短缺,而不得已容许我们进场救市(比如,工商银行纽约分行的成立,大摩和中投正在洽谈收购的事宜等),但到市场企稳之后,却又拿出国资背景的理由,阻碍我们扩大收益的再投资行为!如果不能排出那样的操作风险,那我们目前的海外抄底就真的会成为只是为美国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业务的损失而单纯地买单。

最重要的,人民币要抓住时机“国际化”,在“纸币本位”的时代,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务国比没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权国更为有利,(由于管理外汇财富能力的有限,所以,大多数都采取了间接投资的“保守”方法,最后,因为自己的无知,本以为“低收益”的资产风险会最小,结果却承担了资不抵债的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猛烈冲击。两房债券的巨额损失,造成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迷茫)这就是美国次贷风波给中国这个制造大国上的最深刻的一课!当然,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国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像泰国那样,金融市场的过快、过早开放把自己引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但是,我们可以先发展美元的离岸业务,因为亚洲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外汇储备,这么庞大的美元资产如果能够重起炉灶,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保值交易,那么,对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都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中国经济的规模不断做大,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人民币的不断坚挺,这些伙伴国家的经济主体越来越愿意持有人民币和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来保值,因此,中国政府在这些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当时机成熟(主要是外向型产业结构的转型成功之时),再来让人民币汇率完全走向市场化,让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于是,借此机会,真正完成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所有义务和环境建设。那时,中国人的经济命运就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刘钻石.从厉史角度看企界经济失衡:文献综述[A].亚太经济.2007, 6

[2]华 民.世界经济失衡:概念、成因与中国的选择[A].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 1.

[3]刘镭.美式暗算的世界经济失衡[A].科学决策月刊.2007, 6

[4]孙力坚.美国“金融大海啸”暴露世界经济[A].对外经贸实物网站.http://www.piferat.org/bkdd.asp?id=833, 2008.10

[5]世界银行.05/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5.

[6]世界银行.05/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5:319.

篇4:失衡的同义词

关键词:全球失衡;国际分工调整;美元本位制

一、全球失衡的表現

第一次使用

“全球失衡”(global imbalance)词语的是德意志银行全球市场研究所的Michael D001ey、DavidFolkerts-Landu和Peter Garber,他们在2004年2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全球失衡的概念。而IMF总裁拉脱在2005年2月23日美国外交学会主办的一个会议讲演中指出当前全球失衡的具体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国家对美国的贸易盈余,以及包括俄罗斯和中东国家在内的石油产出国贸易盈余也在增加。尽管目前关于全球失衡的概念,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种大家一致认同的看法,但是上述拉脱所说的全球失衡的现象是大家所公认的。图1显示了中、日、美三国1980-2008年经常账户盈余/赤字占该国GDP的百分比,可以看出除了1980年和1992年美国经常账户平衡外,美国的经常账户基本处于赤字状态,这种情况在1992年之后越来越明显,而2005年美国的经常账户亏损已接近达到6%。

二、全球失衡是美元本位制下的美国国际收支失衡

作者认为,此次全球失衡是美元本位制下的美国国际收支失衡,这种失衡是在美元本位制下国际分工体系调整所造成的。正是国际分工体系的中心一一美国,不断向外转移制造业,才使其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而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又可以通过“印刷”美元和利用崛起国家的美元储备对这种贸易赤字进行融资,因此才导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越演越烈。这一情形的演进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美国及主要贸易盈余国家的历史分析得出。

图1和图2相结合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二战后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其中1983-1992年为一个周期,这一时期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来源国是日本;1996年之后,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又迅速攀升,而此时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已渐渐下降,中国成为美国贸易赤字的最大来源国。美国这种贸易赤字在一定时期的持续扩大,实际上是其对外转移制造业的结果。

首先来分析日本的情况。二战后,美国为彻底摧毁日本军国主义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扶持日本以使它成为西方世界的“亚洲工厂”和“反共屏障”,对日本进行改造。在美国的注资和日本政府指导经济的传统下,日本对一些重点行业如钢铁、电力、造船、化肥、汽车、合成纤维等制定了合理化规划,日本经济恢复迅速。随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日本也经历了传统工业部门技术改造、重化工业化结构升级,以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过程。与此相对应,日本在1955-1975年间,日本服装生产和出口增长迅速,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汽车生产和出口也迅速增长。同期作为世界主要市场的美国消化了日本出口的服装和汽车的较大比例,尤其是汽车部分的生产受到了来自日本的严重冲击。日本在几个特定发达制造业上对美国形成的贸易冲击导致美国对日贸易赤字逐步增加,引起了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持续至1995年的美日贸易摩擦,美国掀起“排日风潮”,最终迫于美国的贸易制裁威胁和日元升值的要求,日本政府对出口到美国的部分商品采取了“自动出口限制”措施,并允许日元升值。结果,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971年8月的360日元兑1美元一路上升至1995年4月的80日元,麦金农与大野健一(McKinnon and Ohno,1997)曾论述,这种高估的日元使日本经济陷入伴随零利率流动性陷阱的通货紧缩困境,但并没有降低日本经常账户盈余占GNP的比率,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

这种美日贸易摩擦的根源即是国际分工体系由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在美日两国间的突出体现。战后日本采取的对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进行扶持的倾斜式生产战略,以及对重点行业生产效率的注重使得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快速追赶上了欧美国家。从人均GNP来看,日美的收入比率在1950年时为日本1对美国的14,差距非常大,而到了1900年时就变为1:6,1970年时则为1:2.5。而若考虑到物价水平对收入的影响而用购买力平价来进行比较的话,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虽然没有超过美国,但已先后超过意大利和英国,完全成为高收入国家之一。而在产业结构上,日本产业结构也由20世纪60年代的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转向汽车、家用电器等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而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也在日美贸易中得以体现,即日美贸易结构也随之升级,由原来的日本向美国出口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出口汽车等重化工业产品,这实际上是日本在自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逐渐部分地替代了美国国内的纺织、汽车等工业产品的生产,使这些行业产品的生产由国内分工演变为日美问的国际分工,这也是为何美国当时对外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日本的原因。

此外,从外汇制度及储备角度来看,日本在1949-1971年间实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银行开始对国际收支调整进行积极的汇兑干预,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盈余,导致日本的外汇储备水平也大量增加。而这种干预政策一方面可以使日本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日元相对美元低估来保持其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得日本对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进一步持续并扩大。

由此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的美对日的经常账户赤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发生了美日间的产业内分工与贸易,而由于美元是世界的本位货币,日本为了保证本国内的价格稳定及维持与美元之间的固定且低估的汇率水平,大量积累美元储备,这又巩固并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对日本的经常账户赤字。这是在美元本位制下特有的美国国际收支的失衡。

再让我们分析下目前的全球失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日本为首、东亚四小龙及其他东亚国家进行参与形成了“雁型”分工体系。日本“贸易立国”战略取得成功后,东亚许多国家也纷纷采取出口替代型的贸易战略,促进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国家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参与国际分工、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并被称为“东亚奇迹”,这正是其抓住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工业对外转移,并利用自身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后,凭借其丰裕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直接投资

的流入,也进入了东亚地区的区域分工体系。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一一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要求其工业进一步向外转移,这些转移出来的资本密集型和其他劳动密集型工业依然主要由东亚的发展中国家承接,因此,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美国的贸易赤字主要集中在这些东亚国家。而东亚地区的“雁型”分工体系中,日韩等国进行的是上游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品牌等环节,中国则利用加工贸易进行下游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等环节,因此中国这种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出口往往是整合了东亚地区整个价值链的出口。此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日益放松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动限制,也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谋求生产要素的最优利用和生产环节的最优配置,因此欧美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将其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放在中国。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目前東亚对美国的贸易赤字集中体现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赤字。

由此可看出,当前的全球失衡中美国的贸易赤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消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一步的工业外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工业外移使得各国都纷纷利用其自身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因其资本丰裕、技术发达,多处于这种全球生产链的上端,其生产并出口的通常是资本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半成品;而发展中国家因其资本相对稀缺、技术落后、劳动力丰裕,只在全球生产链的低端通过加工贸易生产并出口资本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小的成品,因此贸易流向就是产品由最终完成生产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也就是为何中国作为迅速兴起的“世界工厂”(确切来说应该是“世界加工厂”)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

同时,东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依赖美国的贸易赤字来保持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获得贸易盈余,东亚国家普遍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并低估货币,同时积累大量的美元储备并用其购买美国国债来防止本币对美元这种世界货币的大幅波动。因此,美国可以利用这种主要来自于亚洲各国央行的廉价美元资产对其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进行融资,这种融资便利助长了美国人民和政府的负债消费,并使其经常账户赤字可以长期维系。

三、结论

篇5:关于性别比失衡的研究

赵康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 社会工作

2009423006

[摘要]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这严重违背了生理规律和自然平衡法则,给未来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深入研究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完善法律、建立相关制度、社会倡导等综合治理性别比失衡问题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词:性别比失衡;失衡原因;方案治理

一、人口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平衡,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内容。关于性别比的研究,国际上较集中在出生性别比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化模式,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学因素等。我国形成性别偏好并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出生统计上的瞒报、漏报与错报,性别选择性人工中终止妊娠,非法领养女婴、不报出生及溺弃女婴等直接原因外,更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深层动因。(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人们生育观上的反映。应该说, 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性别偏好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根本原因。婚姻家庭领域的姓氏延续、社会继替、亲属体系以及居住模式的单系偏重是促成性别偏好形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素。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度, 几千年传统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崇尚男孩、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 “男尊女卑”、“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陈腐价值观至今仍顽固地存在着, 而我国当前的社会条件又为上述传统生育目的提供了发展和强化的现实基础。在此社会背景下, 人们生男偏好十分强烈, 这不仅表现在农村, 也反映在民营经济相当发达的沿海地区一些城市里。以广东为例, 虽经济较为发达, 城乡居民较早地受到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和生育文化的影响, 然而, 它同时也是一个宗族观念较强的地方, 祠堂、祭祀仍然存在, 宗族、宗派颇有市场, 客观上强化了男性的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在现代化影响和传宗接代观念的碰撞中, 人们生育行为的理性选择能力提高了,从抚养成本和子女收益角度考虑, 人们一般认为男孩价值和收益大于女孩。孩子作为家庭的“生育性财产”转化为生产性资本, 男孩给家庭带来的物质、精神收益大于女孩。所以在政策不允许多生的前提下, 从讲求数量转变为讲求性别, 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随之凸显。

第1页

共6页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也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原因。以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匮乏为例, 完整、高效、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远未建立, 农民(包括部分城市居民)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尚无从保障。农民的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为主, 以儿子为主, “养儿防老”仍是农民的一个现实性的理性选择。婚后女到男家居住、家庭父姓承传和继承、老人依赖儿子赡养等传统生活模式和隐性制度, 使儿子对于家庭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一是经济效用。家庭对男孩拥有占有、使用、收益等权益, 男孩创造的收益保留在家庭, 是“内部财产”;女孩出嫁意味着家庭财产外溢, 为 “分离财产”。二是保障效用。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父母把老年保障寄托在儿子身上, 由男孩提供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由于农村传统生产方式, 农业经济不稳定性, 男女生理差别, 男孩更有利于抵御风险, 男孩多有利于家庭获得更多的财富。三是附加效用。男孩被父母视为生命、财产的延续, 通过生活、劳动、姓氏继承等给家庭带来多种价值, 男孩作为家庭支柱, 带来连带荣誉和成就感, 维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三)政策因素。

虽然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上男女具有同等地位, 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各种不成文的社会实践中, 女性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无论是在个人发展方面如教育、就业、晋升, 还是在家庭方面如婚姻、家庭角色和责任、土地分配、财产继承等各方面, 妇女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策中存在的深层矛盾。

现行政策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现有法律法规对女性的歧视;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方面, 我国一些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性别平等与公共政策视角, 如对男女公务员不同龄退休的规定、农村出嫁女、离婚妇女的户口、责任田及土地补偿费、集体股息分红等得不到公正对待等, 都给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许多障碍。这种法律政策上的性别不平等, 社会性别歧视造成两性社会地位失衡, 使本已存在的生男偏好更加根深蒂固。另一方面, 自20 世纪70 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到本世纪初, 国家没有出台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法律法规。直到近两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家三部委规章颁布后, 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才有了较全面具体的法律规范。但鉴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国家相关法律并未对当事人作出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终止妊娠者, 难以追究法律责任, 起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 这使得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具有易获性和隐蔽性。市场开放, 医学技术进步, 特别是B 超和人流技术的普及, 市场失效现象难以控制, 使得女婴流产数量远远高于男婴, 男性偏好意愿变为现实。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是人口发展的一种生态失衡。出生性别比偏高有其一系列复杂

第2页

共6页 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成因, 同时它又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性别比失调将导致婚姻市场的挤压, 农村和贫困地区成为重灾区, 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人群成为最终受害者。性别比偏高将使现代社会婚姻关系和婚姻制度趋于弱化和无序, 引发性犯罪、拐卖妇女和色情泛滥、性交易等社会危机, 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妇女社会地位、家庭幸福、公众安全、社会和谐稳定。

(一)造成婚姻挤压。在未来某个时期, 出生性别比失衡时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行列, 但由于严重的女性婚龄人口短缺, 在代际之间, 可能会因为争夺配偶发生矛盾。

(二)响响家庭稳定。未来单身男性剧增, 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越来越多的单身男性家庭, 从而对其父母和个人的养老保障与精神生活提出巨大挑战。同时,第三者插足可能增多, 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结构的稳定。

(三)增加社会压力。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 与老龄化日益严重并存, 会加剧人口结构的不合理性, 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四)是损害妇女健康。妇女因为想生育男孩而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当胎儿测定是女性后, 部分妇女又要冒更大的生理压力和健康风险进行人工终止妊娠, 而不完全的人工终止妊娠对妇女健康影响更大。

(五)妇女地位下降。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 某种程度上强化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使那些没有生育男孩的妇女更加自责, 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能因此降低。再者, 即使通过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人口终止妊娠或通过超生的方式得到男孩的妇女, 也并未因此从重男轻女的传统下彻底解放出来。

(六)是有损少儿身心。离婚和拐卖妇女和儿童的增多, 单亲家庭与双核心家庭的增加, 男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悬殊, 不仅会对成人心灵带来伤害, 更使相当一部分少年儿童去父爱、母爱或屈居于一个不合睦家庭, 因身心受损而产生冷漠、忧郁、偏执甚至变态等心理问题。此外, 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还会诱发就业挤压、婚姻迁移与通婚圈变化、劳动力供给性别结构失衡、产业结构被迫调整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警示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当前的局面,采取措施不仅要针对本国的特殊情况,还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处理此问题是的做法。

(一)经验借鉴

与中国大陆具有相同的重男轻女儒家文化的我国台湾省和韩国,以及具有类似重男轻女文化的印度,最近几年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他们原来失衡的出生性别比已经得到扭转而趋向正常或有所改善,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3页

共6页

(1)台湾1991 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为110.41。他们通过大众媒体、计划生育及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缓解人们偏好儿子的观念,所用口号是“男孩女孩一样好”;通过出生报告记录检查每个医院和诊所接生时的出生性别比,以此来查找各个医院和诊所是否有可能滥用现代生殖技术进行出生性别选择;为了避免滥用现代生殖技术进行出生性别选择,卫生署发出官方警告文件给所有接生时有或没有异常性别比的医院和诊所,如果有医院和诊所滥用现代生殖性技术进行出生性别选择,将会吊销其营业执照和处以罚金;修改民法和家庭登记条例允许夫妇自由决定孩子的姓;修订法律允许女儿在未出嫁前可以继承家庭的财产;通过公共部门加强老年人的福利并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由于贯彻了上述措施,2001 年出生性别比已趋于正常。

(2)韩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和90 年代初期出生性别比一直攀升,1990 年达到112 ,1995 年为113.4。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政府下令禁止检测胎儿性别,从1992 年起对违反者课以非常严厉的处罚和管制,进行非法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一些医生被吊销医疗执照和受起诉;通过大众媒体运动,使夫妻改变他们对性别选择性流产的态度;长期政策导向消除对妇女的性别歧视,引导人们改变性别角色规范、价值和态度,并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就业计划提高妇女地位。到2000 年出生性别比已经降至110.2。

(3)印度的经验是政府采取坚决措施,遏制产前对女胎进行堕胎,1996 年1 月1 日起“产前诊断技术法令”生效,2003年作根本的修正使之更全面更严格。为实施这个法令在中央和各邦政府两级建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由中央政府的卫生部部长或邦的卫生部部长任主席,并成立专属管理机构,其职能是,批准和吊销机构执照,独立调查有关违反该法令的投诉并将投诉递交法院,采取特定的法律行动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性别选择技术。除了严格实施该法令外,他们还强调对医生进行教育,通过教育和遵纪守法来说服医生改变他们的行为,为此目的寻求专业团体例如印度医学会的帮助。他们认为,长期的解决办法是创造一种境况,在其中社会赋予男女同样价值和地位,那里儿子和女儿具有平等价值。

(二)我国的所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

改变人们“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使养老不再是一家一户的事,而是纳入整个社会运行的机制上来。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改变人多好养老的观念。

(2)制订全国性专门法规。

在《母婴保健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基础上参考各地经验,制订关于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全国性专门法规,建立强化监督和管制机

第4页

共6页

制,制定举报制度,规定具体罚则该项法规包括限额生产和管制销售B 超及其他可作性别鉴定的仪器或器具。建议设立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给予专门拨款。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各省市计生委的领导、卫生部和各省市卫生局的领导要亲自抓这一工作。

(3)对严重违法鉴定胎儿性别或违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者追究刑事责任。

可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非法行医罪和非法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罪的主体重新界定,把原来的主体“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重新界定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证或者超出执业范围行医的人”,这样对擅用仪器鉴别胎儿性别或选择性别人工流产的执业医师或领有执照的医疗机构,也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在刑法或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增加针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从事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条款。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条款作具体界定: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如何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限额生产和管制销售B 超及其他可作性别鉴定的仪器或器具。

根据医学需要限制每年生产B 超及其他可作性别鉴定的仪器或器具,并对销售B 超及其他可作性别鉴定的仪器或器具进行管制,即这些仪器或器具只能销售给卫生行政颁发许可证的医疗单位,禁止销售给未得到许可证的单位及个人。违者吊销其工商业执照,处以重度罚款或/ 和有期徒刑,对购者也要进行重度罚款。

(5)严肃审理歧视或虐待女婴和女童案件。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五条“禁止溺、弃、残害女婴”)以及《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建立或强化举报制度,严肃审理歧视或虐待女婴和女童案件,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加强对这些案件的立案、侦查和惩罚力度。

(6)检查和修改男女性别不平等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

成立专家小组检查现行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和措施,并对具有促进男女不平等负面作用的加以修改,例如,男60 女55 的退休政策,农村自留地重男轻女的分配规定等。又如数据表明,一孩政策地区的性别比为115.7 ,一孩半政策地区为124.7 ,二孩及以上政策地区基本正常,这表明一孩半政策(生女孩可以再生一个)本身具有性别不平等含义,应考虑加以调整。要努力做到所有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对性别具有敏感性,为男女在社会一切领域提供平等机会,对男女平等对待,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促进男女平等。

(7)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关爱女孩行动”。

“关爱女孩行动”已收到良好效果,希望能够推广到全国各个地方,尤其在农村。建议党

第5页

共6页

政领导人和受广大公众欢迎的文化、体育、音乐界人士出面支持“关爱女孩行动”。建议所有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加强促进性别平等的教育,批判重男轻女、性别歧视的偏见。建议媒体加强对女童、女孩和妇女在各方面所做贡献的报道,坚持不懈地批判重男轻女、偏好儿子的性别歧视和偏见,树立“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新型生育观,同时防止在新闻报道及广告中出现性别歧视和偏见的形象,为实现性别平等做出贡献。

(8)大力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合作。

扭转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不但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加强民间组织的教育、监督和维权作用。在实施有关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法律和规定中,民间组织对医疗和计划生育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监督、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在基层或社区对可能发生虐待女婴的监督作用十分重要。同时,出生性别比又是一个国际性现象,加强国际合作,取得国际上的支持,与具有相同问题的国家交流经验,也十分重要。

(9)在法律上同性恋合法化。

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导致大量男性人口富余,同性恋合法化有助于改变婚姻挤压状况,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口的出生。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家社会要大力倡导廉洁自爱的风气,在法律上做出相应规定,控制滥交及不合法的性交易,以减少不良疾病的传播。

总之,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考虑,借鉴相关国家的经验,在法律等相关制度上进行完善,社会大力倡导,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等,从而改善当前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仁宗:《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行动建议》,《医学与哲学》,2005年4月。[2]苏梅花:《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及应对方略》,《岭南学刊》,2008年4月。[3]郝晓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6月 [4]彭佩云:《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单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9月

第6页

篇6:论生态危机与心态失衡的关系

在现代技术社会中,无论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还是刚刚步入现代化的国家,都同时面临着全球性问题的困扰,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生态危机.要走出生态危机的路径,必须调整人们心态,一是改变传统发展观念;二是更加全面完整地理解人的本性与生存发展需要;三是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的非工具性价值.

作 者:穆艳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列教研中心,吉林,长春,130021刊 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分类号:N02关键词:生态危机 心态失衡 物化 全球性问题

上一篇:科研骨干教师经验材料下一篇:新团队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