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的同义词

2024-04-14

特征的同义词(精选9篇)

篇1:特征的同义词

特征的同义词

任一客体或一组客体都具有众多特性,人们根据客体所共有的特性抽象出某一概念,该概念便成为了特征。

一、同义词

特性,特点,特色

二、基本信息

(名)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象征、标志等。

三、详细解释

(1)特别征召。别于平常的乡举里选。

《后汉书·郎顗传》:“天之生 固 ,必为圣 汉 ,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 建光 中,公车特徵,至拜侍中。” 金 元好问《王黄华墓碑》:“避 汉 末之乱,徙居 辽东 。 曹公 特徵,不应,隐居终身。”

(2)人或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

鲁迅 《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这假面上,大约一定得表示出这角色的特征,一面也是这角色的脸相的规定。” 曹禺 《雷雨》第一幕:“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

(3).特点。

周恩来 《目前军阀混战的形势》:“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 中国 革命的特征,这是 中国 经济基础的产物。”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形象是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例句

1、有些动物具有人类的特征。

2、这个特征使她与姐姐有所区别。

3、许许多多只有少许黑人特征的人每年都被当作白人而被吸收为占优势的高加索种群人口。

4、所有女孩都有他们所不满意的外貌特征。

5、这些特征背后的机制是什么?

6、可以选择其中的任意两个特征,但不能同时拥有三个。

7、如果,在阅读完以后,您感到实施框架中的共同点太少,或者您意识到了其他的技术拥有相似的特征,那么您是对的。

8、如果你能把他们的特征整合到一个拥有终极男子气概的范本身上,那么他们的二头肌将会与公牛的.前肢一样大,而脖子就和橡树一样粗。

9、而那些线条好像可以用来导致(或来自)这个物体的圆形特征,它们可能表明是某种运动,但也有可能它们与这个物体完全无关。

10、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应该了解的静态内容的七个特征。

11、人类天性中一个持久的特征就是如果附近有什么有趣的东西,我们大多会看它。

12、将时间花费没有人使用的东西上面看起来非常可笑,所以所有这些特征是哪里来的?

13、现在那些观念支配着德国人,在认识它们的特征和兴起之前,我们同德国人的交往都绝不会是成功的。

14、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有能力平衡你的特征,发挥它们的最大优势,不走极端。

15、但是他给了我们一些标准或特征,让我们在找寻什么是人类真正的幸福的时候牢记在心。

篇2:特征的同义词

浅析英语反义词的语义特征

语义对立,或称反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然而,传统语义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视之隶属于同义关系,因而忽略了对反义和反义词的研究.本文将根据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对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说明反义词之间的语义对立并不是最大限度的语义差异,而是建立在某种相似意义基础上的对立关系.

作 者:王松槐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0(12) 分类号:H313.2 关键词:语义对立   比较   反义词  

篇3:特征的同义词

1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

1.1 同义词的定义

“Synonym” (同义词) 一词最早出现于15世纪, 来源于希腊单词“Synonymon”, 意为“意义相近的词”。历史原因和语言自身的发展使英语中有丰富的同义词。据统计, 英语语言中同、近义词的数量约占总词汇量的60%以上 (贺晓东, 2003) 。同义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完全同义词 (perfect synonyms) 和部分同义词 (partial synonyms) 。前者指语义上毫无区别, 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毫无区别地互相替代的词, 然而任何语言里真正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词很少。绝大多数同义词尽管基本意义相同, 但在某些方面, 如方言地域、文体风格、用法搭配和语义韵等方面存在差别。 (谢艳红, 2010) 本文研究的是部分同义词。

1.2 语义韵定义及研究现状

那么什么是语义韵呢?在这方面较早地展开研究的是John Sinclair。他这样定义语义韵:“语义韵表明一种态度, 属于语用学方面。在表达中可以清楚的发现语义韵决定了一个词和其他词的组合。它表达了一个词的‘功能’”。 (1966:87) Louw (2000:57) 认为“一个给定的节点词和它的典型搭配相互作用, 产生的搭配含义称之为语义韵。即通过一系列反复出现的邻近搭配所确立的意义形式。”Stubbs (1996:176) 大体把语义韵分为三类:积极语义韵 (positive prosody) 、消极语义韵 (negative prosody) 和中性语义韵 (neutral prosody) 。卫乃兴 (2002) 认为在消极语义韵里, 关键词吸引的词项几乎都具有强烈或鲜明的消极语义特点, 他们使整个语境弥漫一股浓重的消极语义氛围。积极语义韵的情况正好相反:关键词吸引的几乎都是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词项, 由此形成一种积极语义氛围;在中性语义韵里, 关键词既吸引一些消极含义的词项, 也吸引一些积极含义或中性含义的词项, 由此形成一种错综的语义氛围。语义韵大多是消极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表达情感上积极的含义。但是作者或说话者也会故意违反语义韵, 以期达到某种效果, 比如讽刺或幽默等。

2 研究方法和步骤

Stubbs早在1996年就对cause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cause所属的40, 000的词条中, 他发现其最典型的搭配词为:accident, concern, damage, death and trouble.因此, Stubbs总结出cause有强烈的消极语义韵。作者在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 中发现, cause的同义词有be responsible for, bring about, give rise to, precipitate, produce和trigger。那么是不是这些词都和cause在用法上毫无差异呢?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以语料库的大量索引 (concordances) 为证据, 研究bring about的语义韵, 以此来研究同义词在语义韵上的差异。

所用的本族语语料库是英国国家语料库 (BNC) 。是一个以来源广泛的书面语言和口语为样本, 收录了1亿字的电子资源。呈现20世纪后期以来的英式英语, 涉及口语和书面英语。其中书面语占90%, 口语占10%。有很强的代表性。

卫乃兴 (2002) 认为, 研究语义韵主要有两种常规方法。一是提取节点词 (node word) 在跨距内的搭配词并确定显著搭配词 (significant collocates) , 概括语义韵。二是随机提取一定数量的词语索引 (concordances) , 参照类联接, 描述语义韵。本研究采取的是第一种方法。节点词即笔者欲研究其搭配行为的关键词, 即bring about。搭配将跨界定为-4/+4, 即在节点词左右各取4个词为其语境;所有落入跨距内的词形将被视为节点词的搭配词。统计测量采用MI值 (mutual information value) 互信息值 (卫乃兴、李文中、濮建中, 2005) 。互信息值测量的是词语间的搭配强度, 即一个词的出现所能提供的关于另一个词出现概率的信息。MI值的差异表明词语搭配的不同显著性。以下的表格列出了bring about在BNC语料库内名词搭配频率超过5.0以上的数据。 (数据采用相互信息值测量显著程度, 表中只显示相互信息值达3.0以上的搭配词信息)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与“bring about”搭配的名词大都是有积极含义的词项, 比如说, changes, improvements, policy, peace, revolution, unity, efforts, recovery, reform, reconciliation, renewal, 等等。但是也有4个消极含义的名词:end, reduction, downfall和collapse。但是语义韵不是由词本身决定的, 而是和其典型搭配共同作用, 在语境中形成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语义氛围。我们以典型搭配词bring about the end of为例, 它在BNC中有20次的搭配频数, 我们每4行抽取一个索引行, 通过研究它们的拓展语境, 来确定这个典型搭配的语义韵。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与end搭配的名词大都是“消极意义”的词, 比如bloodshed、misery and suffering和undesirable behavior等等, 也就是说, 典型搭配“bring about the end of something”意味着导致了坏事物的消亡, 因此, 这个典型搭配也是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我们以同样的研究方法研究bring about的搭配词reduction, 它在BNC中和bring about搭配有10次, 右边的搭配词通常tobacco consumption, unemployment等消极意义的词。downfall在BNC和bring about中出现了8次搭配, 意义都是“导致不好的人物下台”。collapse和bring about的搭配在BNC中出现了6次。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我们取一个例子展开语境, 来研究这个典型搭配的语义韵。

These various theories may be defined in a number of ways.The greatest division among them is:#a) #crises as seen to beleading to the collaps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This is usually re-ferred to as the catastrophic version;and today this has few, ifany, adherents.#b) #cyclical crises, which may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a revolutionary overthrow of capitalism, but are not suf-ficient in themselves to?bring?about?its automatic?collapse.?bring?about?its automatic?col-

从拓展语境中, 我们了解到“?bring?about?its automatic?collapse”.是指资本主义的消亡, 因此, 这个语境也有带有积极语义韵的。

通过分析bring about的典型搭配词, 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典型搭配几乎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词项, 整个语境弥漫着积极的语义氛围。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bring about是一个具有积极语义韵的词项, 它和cause在语义韵方面存在差异。

3 结束语

基于语料库的真实语料和数据, 分析英语中的同义词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搭配特征和语义韵,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

1) 英语中大量的同义词在语义韵方面是不同的。我们教给学生英语时, 不是简单地讲解发音、词义,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在合适的语境内使用语言;选择合适语义韵的典型搭配。语义韵有助于EFL教学更加科学地教给学生典型、地道的语言, 避免按照汉语规则生造搭配。

2) 基于语料库进行词汇研究和教学有很多的优势。把语料库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 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可以多维度、深层次地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会越来越深刻。

摘要: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为我们学习词汇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以英语国家语料库的大量真实数据为基础, 通过分析节点词的词语索引来总结出其典型搭配, 概括其语义韵, 从而论证同义词之间在语义韵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语料库,典型搭配,语义韵,索引,同义词

参考文献

[1]贺晓东.英语同义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谢艳红.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搭配特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5) .

[3]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300-307.

[4]Sinclair J.Beginning the study of lexis[M]//Bazell C, Catford J, Halliday M A K, et al.In Memory of Firth J R.London:Longman, 1996.

[5]Louw B.Contextual prosodic theory:Bringing semantic proso dies to life[M]//Heffer C, Sauntson H, Fox G.Words in Context:A Tribute to John Sinclair on his Retirement.Birmingham:Uni versity of Birmingham, 2000.

[6]Stubbs M.Text and Corpus Linguistics[M].Oxford:Blackwell, 1996.

篇4:试论同义避复的兼容性特征

所谓兼容,是指两个或多个实体结合起来工作的能力。我们在这里讲的是几种修辞格能融为一体的兼容。同义避复的兼容性是指它能和诸如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兼容有协调、匹配之意,能够兼容的事物之间必定是双方的品格能够并存。下面我们分别从同义避复与互文、同义避复与对偶、同义避复与排比三个方面对其兼容性进行分析。

一、同义避复与互文兼容

互文与同义避复是两种不同的修辞现象,但它们具有兼容性,常常会兼容共存。互文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或“文互相备”,是一种很早就被关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训诂方法。郑玄在《毛诗笺》和《三礼注》中分别以“互言”“互辞”和“文互相备”谈到互文。唐代贾公彦在《仪礼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曰互文。”清人俞樾也指出“古文之文,有参互见义者。”我们将前人的观点综合起来看,可以将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描述为:分开来是“互文”,合起来看则是“见义”,也可以说是上文省略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略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使言语简洁凝练,语意含蓄丰富。互文可以分为同义互文、对举互文,其中同义互文有时被称为“互训”,是指当对应词语具有同一性时,可以互相注释,互相参证。这里所说的同一就可以是意义的同一。因此同义互文与同义避复结合相当紧密。例如:

(1)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李白《侠客行》)

(2)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以上例句均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上下文两分句参互成文。从词义角度看,例(1)中的“将”与“持”,例(2)中的“骄傲”与“自豪”,它们在各自的语境中既是同义互文,又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复,所以这些例句中也运用了同义避复手法。在这里同义避复与互文实现了兼容共存。因此,也有人把“同义互文”定义为“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为避免行文的重复互用同义词的互文”。

互文和同义避复虽然具有兼容共现性,但它们的修辞理据和表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说明。互文是一种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的修辞方式,在表达时采用的是一种缩约形式,而理解时需要上下文彼此补充、扩伸。正是在这缩约与扩伸之间,完成了互文言简意丰的统一,从而达到使语言精炼、语义增值、表达增色的效果。而同义避复主要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变换使用不同的词语形式,反复表达相同的意义内容。正是在这种形式的丰富和内容的重复之间,同义避复显现出言丰而意重的效果。同义避复之所以能和互文兼容,在于它们形式上有共同之处。我们发现互文就其形式特点看,其句式结构比较整齐,一般上下文平列,而同义避复也常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即结构对称的平行句中,在对应位置上采用同义却不同形的词语。如:

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文心雕龙·通变)

第一、二分句平行,在对应位置上,“如”和“若”、“奋”和“振”分别同义,为了避免语形上的重复而采用了同义词语。而这两个分句从整体语义上理解分析,它们又属于互文,意思是“光、采象宛虹奋鬐,象长离之振翼”。

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文心雕龙·定势)

前后两分句结构平行,对应位置的“反”与“殊”同义避复;全句又使用了互文手法,意思是风格的奇正、刚柔等,虽然相反,彼此不同,但人们对这些风格一定要理解、通达,并随创作时机,适当地运用。

二、同义避复与排比兼容

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关的意思。例如:

在中国文化上,为了报恩,为了还债,为了平安,为了免灾,为了生计,为了糊口,为了苟活,为了脑袋,忍心将毕生研究的结晶,苦心孤诣的成果,白首穷经的智慧,耗尽心血的作品,隐名埋姓地奉献出去者,王国维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李国文《王国维之死》)

一般来说,排比句的几个组成部分中有重复出现的词语,称为“提示语”,如上例中的“为了”。用排比手法是为了集中表达某种思想,所以构成排比的组成部分之间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关联,一般是同性质同范畴的,但又不能把意义完全相同的排在一起,这样做就是同义反复了。另一方面,把内容毫无关联的几个词组或句子生硬地排在一起也不能构成排比。根据排比的以上特点,我们发现排比的各组成部分既有同一的一面,也有不同的方面。结构、语气以及提示语是同一的,具体的内容和词面形式是不同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排比的各并列分句中,有些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运用了不同形式的词语,这样也形成了排比与同义避复的兼容。如上面的例子中,提示语“为了”引导的八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分句在此构成排比。同时我们发现每两个分句的意思是大致相同的,其中“报恩”与“还债”“平安”与“免灾”“生计”与“糊口”“苟活”与“脑袋”等语境中分别具有临时同义关系,这样的运用形成了创造性同义避复。再如:

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

该例句的后四个分句采用了排比手法,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语气一致,表达的也是相关意思,其中“或”相当于“有的”,是该组排比的提示语。从另一方面看,四个分句中的“喻”“方”“拟”“譬”意思相同,都表示比喻,因此又属于同义避复。刘勰在运用排比的同时,选用四个同义词语,在增强语势的同时又使语面不过于重复呆滞。

同义避复与排比兼容也有一定的理据。首先,同义避复存在的句式结构一般为平行句式,而排比中的各组成部分正是显现为平行形式;第二,构成同义避复的各分句之间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而组成排比的各部分之间在内容上也有一定的联系;第三,在组成排比的各部分中有重复出现的提示语,如果将这些提示语中的某些词语变换成同义的不同形式,就会产生同义避复。

三、同义避复与对偶兼容

同义避复常表现为平行格式中对应位置的同义异形词,因此也常和对偶格式相容出现。对偶是“对仗”、“骈偶”的简化称谓,它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密切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在一起表达相关或相似意思的修辞方式。如:

(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神思》)

(2)熊庆来慧眼认罗庚,华罗庚睿目识景润。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例(1)中,前后两分句中“登”对“观”,“山”对“海”,“情”对“意”,“满”对“溢”,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属于正对。例(2)也有对偶手法的运用,只是就内容而言,属于串对。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些运用对偶的句子中,常常也存在同义避复手法的运用。如例(1)中的“情”与“意”、“满”与“溢”,例(2)中的“慧眼”与“睿目”、“认”与“识”,它们在各自的语境中都互为同义词,都是为了避免在语音、语面上重复而有意识地进行修辞的结果。

四、结语

同义避复与对偶的兼容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它们共同性质的必然反映。对偶在结构形式特点上满足同义避复存在环境的需要,如平行格式、分句间各成分相互对应都为同义避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是正对或串对,上下句中有相同内容的就会出现同义避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黄晓芳.浅论情报检索语言的兼容化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0,(2).

[2]李世明.古诗文中的“互文”探析[J].昭通師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8).

[3]宋晓蓉.《楚辞》互文辨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6).

[4]王 勤.汉语修辞通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篇5:罕见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常见:1.在正常实践或事态发展中发生的。如:所塑造的人常见

稀有:1.很少有的;极少见的。稀有

难得:1.不易得到。 2.引申为可贵。 3.不容易难得

偏僻:①冷落偏远,交通不便:偏僻的山区|这个地方十分偏偏僻

生僻:生疏;冷僻;不常见:这是个生僻字。生僻

稀奇:1.稀少新奇。稀奇

稀罕:①稀少;不多见:金丝猴是一种稀罕的动物|在广州,稀罕

少有:1.稍有;略有。 2.罕见。少有

少见:1.谓所见不多。 2.罕见;难得遇见。 3.少见

罕有:很少有:古今~。罕有

有数:1.有差别;有等差。 2.有技艺。 3.指具有数

罕见的反义词

常见:1.在正常实践或事态发展中发生的。如:所塑造的人常见

习见:1.常见。习见

罕见的造句

1、石油工人在人迹罕见的大漠深处开采石油。

2、这场罕见的大雪压断了许多树枝。

3、这个人迹罕见的地方,风景优美,自然环境保护得完好。

4、今年一冬无雨,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

5、今年气候异常,非洲发生罕见的洪灾。

6、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气魄宏大,举世罕见。

7、那起罕见的贿赂案震撼了全国。

8、这一惨绝人寰的浩劫,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9、南水北调工程浩大,举世罕见。

10、他们兄弟俩,数月来夙兴夜寐,终于完成了这一国内罕见的牙雕。

11、虽说并非史无前例,但进展到这阶段下达禁令实属罕见。

12、流星雨是罕见的宇宙奇观。

13、鸡鸭牛马这些城里罕见的动物,在乡下可就不足为奇了。

14、这是一次罕见的打击报复事件。

15、海市蜃楼是罕见的奇特景象。

16、罕见的洪水把村里的房子都冲倒了。

17、这个地瓜真是硕大无朋,实属罕见。

18、峡谷和瀑布的完美组合巧夺天工,其险峻、幽深为国内所罕见,尚无可比之例,珍稀度高。

19、在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我见到许多见所未见的奇妙的雨花石,像十二生肖就是举世罕见的奇石。

20、北京动物园的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其中饲养着很多世间罕见的珍禽异兽。

拓展资料

1、《礼记·少仪》:“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 郑玄 注:“罕,希也。”

2、晋 左思 《吴都赋》:“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

3、宋 曾巩《尚书省郎官石记序》:“其楷字盖罕见於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

篇6:神圣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崇高:①美学范畴之一。与“优美”相对。指形体上巨大有力崇高

圣洁:神圣而纯洁:庄严圣洁的《婚礼进行曲》。圣洁

神圣的反义词

卑劣:卑鄙恶劣:手段~。卑劣

神圣的造句

1.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2. 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休想侵占!

3. 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这个神圣的任务,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4. 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神圣使命。

5. 我们一定要完成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

6. 祖国神圣的领土不容敌人侵犯。

7.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8. 神圣的灵感使嘉莉变得神采奕奕。

9. 神圣前日吩咐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毁?中国人民应当加倍努力,为完成自已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10. 为什么神圣的作者允许自己做模棱两可的比喻?

11、神圣旨意作为相对主义的一贴解药,其问题在于信仰者之间关于上帝或众神希望我们做什么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

12、它为你提供内在统一并使你与所有神圣的源头相连接。

13、既然我相信上帝,那么,他的名字就是神圣的,哪怕是出现在一枚硬币上。

14、好像那样还不充分,保持处女的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性是神圣的——它产生生命,所以那是一个把我们与上帝联合在一起的行为。

15、但是,那张纸,那墨迹,那神圣的遗物,那一切,是他自己的心。

16、先验论者在自然界中发现了神圣的存在。

17、你们曾在何处,天堂,与神圣的父同在,与神同在?

18、我在法国长大,在那儿每年五个、七个、甚至九个星期的假期似乎不仅是神圣权利,而且甚至是最能实现自我的职业中,最上等的、最梦寐以求的一部分。

19、很有可能是,耶稣比我想象的要简单的多,他几乎没有怀疑,也没有后悔,因为他怀疑自己神圣出身只在他死的时候。

20、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词语解析

1.形容崇高、尊贵、庄严而不可亵渎。

《庄子·天道》:“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至于灵王,生而有頿。王甚神圣,无恶於诸侯。”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中国 人民应当加倍努力,为完成自己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2.帝王的尊称。

《文选·扬雄<羽猎赋>》:“丽哉神圣,处於玄宫。” 李善注引《礼记·月令》:“季冬,天子居玄堂右。” 吕向注:“神圣,谓 成帝 也。”

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守臣不任,勩于神圣。”集注引孙汝听 曰:“勩,劳也。谓劳太宗自平之也。”

宋岳飞《奏乞出师札子》:“臣实何人,误辱神圣之知如此?”

3.泛指天神,神灵。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国相 东莱 王璋 字 伯仪 ,以为神圣所兴必有铭表,乃与长史 边乾 遂树之玄石,纪颂遗烈。”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店主梦中道:‘神圣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毁?’”

篇7:清醒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醒悟:1.亦作“醒寤”。 2.谓从麻醉﹑昏迷﹑睡眠等醒悟

清楚:①易了解和辨认:道理已讲得很清楚了|稿面清楚|我清楚

苏醒:1.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亦用于比喻。苏醒

清醒的反义词

发昏:神志不清:头脑~。发昏

糊涂:①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他越解释,我糊涂

模糊:1.亦作“模胡”。 2.不分明;不清楚。 3模糊

晕迷:1.犹昏眩。晕迷

恍惚: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精神~。 ②(记得、听恍惚

昏迷: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严重的外伤、昏迷

清晰:清楚分明:图像十分清晰。清晰

迷失:1.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2.丢失;丧失。迷失

昏沉:①暗淡:暮色~。 ②头脑迷糊 ,神志不清:喝醉昏沉

麻木:①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或丧失感觉:脚在冰冷的水里,麻木

迷糊:神智或视力模糊不清:烧酒使他更迷糊了,辨不清天地迷糊

迷乱:迷惑错乱:眼光迷乱|心神迷乱。迷乱

睡觉:1.进入睡眠状态。睡觉

入迷:对人或事物喜欢到不能控制情感的地步:对歌星倾倒入入迷

陶醉:1.唐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陶醉

清醒的造句

1、他清醒过来后表示道歉。

2、你稍稍清醒一下,我会告诉你一切的。

3、这些血的教训总会令大多数人清醒了吧。

4、对我们而言,不存在现实,对你,或者对你清醒的锁。

5、我也许应该早晨去探望罗宾,那时她会有更多的精神头儿,更清醒些的。

6、而且有一次在他喝醉的时候曾和一个男人一起睡觉,然后在清醒的时候又和另一个男人睡觉。

7、孩子一个接一个睡着了,除了伦纳德,他强迫他自己保持清醒直到午夜。

8、我实在是喜欢清醒的性爱,但是我要怎么样才能说服他?

9、每天,我们都是在假象的阴影下生活,即:我们清醒的心智是自主的,在我们的身体和判断的掌控之中。

10、在你清醒的时候,你的脚是否有些无意识的动作?

11、作为夫妻,你们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做出清醒的决定。

12、一方面,我们要对自身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同时还要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3、我的看法是,做为科学家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也需要对其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提升将来所能提供的信息。

14、因为穴居鱼可能并不需要睡得更少——它们可能需要保持清醒,以便更经常地在食物短缺和食物不常出现的环境中觅食。

15、他曾经说过去扮演醉汉的方法就是设想你自己是一个喝醉的人试图表现得清醒。

16、这个原则是指你向自己保证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保持清醒。

17、他的智慧在于,想要睡眠好,保持清醒很重要。

18、让自己做做白日梦,但在这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意识。

19、那么你就需要食用更多的适当种类的能量来帮助你提升注意力,或者你需要额外的工作来保持你的清醒。

20、因为她觉得丈夫清醒的时候是个好人,而且有朝一日能把毒瘾和酒瘾戒掉。

词语解析

1.(头脑)清楚,明白。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下:“ 卢子发 :‘ 白帝 城头二月时,忍教清醒看花枝。’”

巴金《爱的摧残》:“我到了静卧在冷月下的街上,我的脑子突然清醒了。”

2.引申谓白日,白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市儿初合卺,亦须一杯薄浆酒;汝家沃饶,当即不难。清醒相对,是何体段?”

3.(神志)由昏迷恢复正常。

《英烈传》第十八回:“我女儿日间亦是清醒,但到得晚上,便见十分迷闷。”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生蒙瞳中,觉有人揣而抗之。略开眸则花姑子立牀下,不觉神气清醒。”

洪深 《飞将军》:“请你好好地看护他,等他清醒,好好地向他解释。”

4.清晰;不模糊。

李广田《金坛子·冬景》:“﹝新娘子﹞虽已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却还眉目清醒,手脚伶俐。”

篇8:特征的同义词

一、同义词与复音化的关系

任何语言的结构都是从简单发展为复杂, 词汇的构成都是从单音词发展为多音词, 那些最早形成的、意义单纯的、口语常用的基本词汇多半是单音词, 后起的、意义复杂的词汇更多是多音词。世界上的语言, 音节总数大多是几百个, 像汉语这样的声调语言也才有一千四百个左右, 有限的音节和无限的表义需要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加多音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 也是各种语言的词汇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汉语的情况而言, 从上古时期起, 就开始了从单音到多音的词汇衍生。据程湘清研究:《论语》共有单音词1126个, 占总词数的74.9%;复音词共有378个, 占总词数的25.1%, 但若除去专名165个, 只占总词数的14%。《孟子》全书有单音词1 589个, 占总词数的71%;复音词651个, 占总词数的29%, 若不计280个专名, 只占总词数的16.5%。另据毛远明统计, 《左传》全书共有复音词5 437个, 占总词数9 671个的56%;扣除专名后复音词512个, 占总词数的15.6%。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复音词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汉代, 总字数21万的《论衡》全书的复音词达2 300个之多, 《说文解字》全书出现的复音词有1 690个。据程湘清研究, 《世说新语》全书复音词总数为2 126个, 其中语音造词129个, 语法造词1 997个。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复音词的比例是在不停的加重,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早期汉语单音词合成复音词是经历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开始时先作为词组, 用的多了, 意义也经过整合和浓缩, 后来就变成了词。单音词合成复音词为汉语词汇的衍生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 许多意义相近的单音词结合起来往往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 同义词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就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的复音词, 如:追逐、驱逐、拥抱、迎接、提携、酝酿、谈论、逃亡等等, 在开始的时候, 只是两个单音同义词连用, 慢慢的经过浓缩, 就成为一个复音词了。汉语词汇借助这种方法衍生了大量的复音新词。

我们可以以《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追逐”为例, 具体看看同义词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追”和“逐”开始是意义相近的单音词, 它们追赶的对象不同, “追”指的是追人, “逐”指的是追兽, 但是, 在《孟子》中二者就已不再具体区分追逐的对象了, “追”已开始用于兽类了。如:“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 逃杨必归於儒。归, 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孟子·尽心章句下) 在《春秋左氏传》中, “逐”已经用于人了。如:“醒, 以戈逐子犯。” (僖公·传二三·六) 当“追”和“逐”形成同义词后, 经常连用, 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二者逐渐凝合成词。在《汉书·赵充国传》中“又有衣裳兵器, 难以追逐。”“追逐”就逐渐成为一个词语了。

又如表示“打猎”的一组词“猎、畋猎、田狩”, 更能显现这种现象。在古代, “田、狩、猎”都是单音词, 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但都和打猎有关, 所以, 它们那时只是近义词。然而, 随着人们思维的概括性增强, 它们就逐渐成为同义词并且连文使用。据黄金贵研究:“田”在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已有, 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指田地, 一是指田猎。作为田猎意义, 它具体指的是“焚林而猎”, 既是为了开垦农田, 又是一种围猎活动。“畋”是“田”的后出专字, 专指“田”的田猎意义。“狩”, 《尔雅·释天》:“火田为狩”, 郭璞注:“放火烧草, 猎亦为狩。”, 也就是说, “狩”是以焚田为主、配合其他逐获方法的田猎活动, 所指范围大于“田”。“狩”是综合性的田猎活动的通称, 一般指具有经济和军事意义的大型田猎活动。秦以后, “狩”更多与“田”、“猎”同义连用, 泛指打猎。“猎”, 《说文》:“放猎逐禽也。”它指的是一人或数人外出猎取禽兽, 平民也可以为, 所以, 与大规模的“田”、“狩”不同。秦以后, “猎”成为打猎的通称。在《世说新语》中, “猎”单独出现了6次, “畋猎”、“田狩”各出现1次。如“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 车骑甚盛, 五六十里中, 旌旗蔽隰。” (规箴第十·25) 周浚作安东时, 行猎, 值暴雨, 过汝南李氏 (贤媛十九·18)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 先过王、刘诸人许。 (排调二十五·24)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 (尤悔第三十三·16)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猎”、“畋猎”、“田狩”并无具体的区别。它们其实就是同义词连用后, 渐渐凝合成词。只是它们没有流传下来, 后来被“打猎”一词取代。但是, 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同义词的连用对复音化具有重要影响。

二、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的关系

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有着亲密的关系, 正是由于古代语义分割较细, 而人们的思维趋势是越来越概括, 所以, 后代才有可能产生很多的同义词。比如类义词变为同义词、上下义关系的词变为同义词等等, 这都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义分割”, 是近些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 它指的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 如全体分割成部分, 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划成可归的类。”某一事项, 语言对其分割得越细、区分度越小, 反映这一事项的语义场内的类义词越多, 类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越小。张生汉先生认为:造成语义分割的疏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维的方式和文化关注焦点的不同是主要的。人类是借助语言来观察、了解世界的, 同时, 又把自己观察、了解的结果通过语言记录了下来。处于不同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关注程度也会不相同, 这就造成了不仅不同语言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往往有差异, 就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也很可能不一样。就汉语而言, 同一事项, 先秦汉语较之后来、特别是唐宋以来的汉语, 对其分割的要细, 区分度要小。比如“追逐”, 古代细分为“追、逐”, 追人用的是“追”, 追野兽用的是“逐”。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再具体区分, 于是, “追”、“逐”由类义词变为同义词, 并且, 由于同义的关系而经常连用, 这就变成了复音词。也就是说, 古代对“追逐”这一事项的语义划分非常细致严格, 于是产生了“追”、“逐”这两个词。后来, 人们不再严格限制追逐的对象, 于是, 二者就共同表达这一义位, 形成同义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树、艺”、“听、闻”等等。在最开始时, 它们多数是类义或上下义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渐渐改变, 先前需要细细区分的事项, 在后代已经是没有必要细分了, 于是, 原先的类义词开始分化。在语义场解体之初, 许多类义词会演变为同义词, 共同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渐渐分化, 有的从独立的词变为语素, 有的人们不再使用, 渐渐消亡。因为, 当语言的层级关系改变时, 也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时, 此时, 许多的近义词会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概括而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再有区别, 就造成了同义词的大量涌现。后代的许多同义词, 都是在语言的层级关系发生改变时产生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语义分割细度对同义词的产生有着根本的影响。古往今来, 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后代的思维方式与前人的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造成人们对同一事项的认识不同, 导致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细度不同。这样, 先前的许多词会随着人们的需要发生改变, 造成语言内部结构的改变。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于越来越有概括性, 所以, 原先区分细微的近义词就会不再有区别, 从而变为同义词。所以说, 我们认为, 同义词的产生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摘要:同义词是汉语词汇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对它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清楚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内在原因。《世说新语》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时期, 由《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去看同义词对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关键词:同义词,复音化,语义分割

参考文献

[1]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3]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篇9:创新的同义词

创新无处不在。从猿人渐渐直起的腰杆,到国人至今不愿离口的四大发明,到让世界进入快镜头的工业革命;甚至将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本土化成“农村包围城市”,都是创新。但是,当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被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反复强调、全民追求的时候,它忽然变得高深而神圣。就在眼下这个时代,创新好比2008年的股市,连菜市场里都在谈论,当“创新”出现在2014年11月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诺贝尔奖论坛上时,它多了很多同义词,让人们了解创新的多种表现形式。

Tobias Degsell:

瑞典诺贝尔奖博物馆馆长

创造力

诺奖得主(我们不使用赢家一词,因为其他人并没有输)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坚持(persistency)、交流(communication)、质疑(questions)、愿景(vision)、协同工作(work combine)、激励(courage)、 能力(competence)、网络(networks)等。

勇于犯错

17岁的诺贝尔曾周游世界,目睹了欧洲和美国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蓬勃发展。他尤其注意到了以甘油为基础的爆炸物随处使用,其用途之广、威力之大以及操作不当后的严重后果都震撼了诺贝尔。几年的旅行后,诺贝尔开始将安全炸药的发明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开端。

他在斯德哥尔摩也建立了很多工厂,并且让这些工厂根据他不同的配方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和材料,通过比较得出到底哪个配方是最优的。在一次爆炸事故中,他的弟弟去世了。但是诺贝尔并没有因此停止,直到几年之后他在发现了一种矿物质,它和甘油为主的燃料组合在一起,非常稳定,不点火就不会爆炸。

不尊重传统

Tobias曾在印度做过一篇主旨演讲,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不尊重”,这在等级森严的印度可是让人坐立不安的观点。他举的例子是2011年因发现准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

早在19世纪,德国科学家就总结并通过数学严格证明,为了满足晶体的平移对称性,晶体只能出现n=1、2、3、4、6等五种旋转对称轴,不可能出现n=5和n>6次的对称轴。然而,1982年,正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从事航空用高强度铝合金研究工作的谢赫特曼,在电子显微镜中看到,快速冷却的铝合金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相,其电子衍射斑具有明显的5次对称性。

这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晶体学权威、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曾公开声称:谢赫特曼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 “的确,那时候的人们压根不会接受那种晶体的存在。”美国化学协会主席纳西·杰克逊说,“因为他们认为这违反自然界‘规则’。”

为维护自己的发现,谢赫特曼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他回到以色列,四处寻求将“准晶体”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机会。直到一个法国研究组得到完全一致的实验结果,他们的发现才被权威的《物理评论快报》认可。

多样性

英国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出产诺奖得主最多的大学,10%的诺奖得主都和剑桥大学有关。Tobias觉得这个现象非常有趣,于是特意去访问。剑桥大学的领导告诉了他一个秘诀,“多样性很重要”。

剑桥大学经常会邀请一些出色的学者、研究者来参加他们的晚宴。在晚宴上,每个人都不能够自己选择挨着谁坐,剑桥会为你决定旁边的人是谁,他们一定来自不同的领域。于是,在晚宴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能够从彼此身上得到很多的灵感和启发。

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也是如此。贝尔实验室把员工分成两类,实干家(工程师)和思想家(研究者),并把他们组成团队,共同工作。而且,这里每个实验室是非常密闭的,要出去喝咖啡、上厕所都挺远。他们相信,不是在实验室里才能激发出创造力,哪怕是在大厅里找到一个熟人,或者和另外一个领域的人在去厕所的途中聊个天,也可以激发创造力。

对于企业家而言,失败是肯定会发生的。在中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容忍失败,再一次站起来才能够成功。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有355项专利,每项专利都是非常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失败。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就是如果说我们每一年有300个不同的想法,如果只有一个想法能够奏效的话,那也足够了,所以说我们在有新的理念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理念到底能不能奏效,有些可以奏效,有些不能奏效。因此如果我们从失败当中吸取经验,能够从失败当中走出来,走向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会玩,也特别重要,因为我们要坚持一件事情难免会很无聊,所以如果我们在事情当中能够找到乐趣,才能够成为我们真正有激情,愿意去做的事,才能够给我们动力,一大早起床去完成这件事。如果在这件事当中感受不到快乐和激情,也是不会成功的。

刘畅:

腾讯公司副总裁、公共关系部总经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06级EMBA校友

超越与进化

“一直在抄袭、从未被超越”是对腾讯的调侃,这句话里头有嫉妒也有困惑——没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啥时候死掉?多年过去了,说这句话的人们只能仰视着它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超越就是做与自己无关的事——WE大会

WE大会开始于2013年,起先只是腾讯公司级的活动。当时是W3C在中国第一次开会,腾讯很不容易地请到了万维网的创始人,于是就想借用这个品牌做点活动。在中国,互联网企业谈的是盈利和上市。但只要去国外考察过的人,受到的冲击未必是先进的技术,而是价值观——美国企业成立的目的是改变世界,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因此腾讯希望做一个尝试,发起一个关注未来、跟现实没有任何关系的活动;它们邀请了很多包括基因工程、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专家。这个活动让马化腾非常满意,他在演讲时提到:“这是我这么多年参加所有的互联网大会中让我觉得最振奋的,因为我们没有谈任何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我们看的全都是未来,全都是前瞻性的。”

所以在今年的第二届WE大会中,腾讯干脆就把所有与现实有关的东西都去掉了,谈的全部都是基因工程、脑机接口和外太空。腾讯这么做的原因,也是在传递一种理念:关注未来就是关注创新。

进化就是内部PK的结果——微信

微信称得上是腾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也是腾讯内部产品PK中的获胜者,被它KO掉的就是曾经的QQ手机版。这里并没有好听的故事,但是有一段值得听的思考。原腾讯CTO张志东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关注的是要比创新更加先进的,叫进化。”

创新其实是一个局部的行为,但是进化,在同一个机制内,是一个生物体的左右互搏,是自身的完善;在大环境中,就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

苏英琦:

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副总裁、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04级EMBA校友

变化和朴实

“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学好英语,因为中国的英语老师是神级企业家的储备军,从这个队伍中走出的马云和俞敏洪不仅成为纳斯达克耀眼的敲钟人,还成功地让他们的企业文化成为一种信仰。”

应付得了新老板就应对得了新市场

苏英琦是2012年进入阿里的,那时她已经关注这个公司5年了,最让她奇怪的阿里人高涨的激情和兴奋。但这个公司给了苏英琦职业生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入职之前,她就向HR强调:“我看重阿里,也看重老板。”但没想到,自己还没入职,老板已经换人了,这还只是个开始,“两年半的时间,我换了5个老板。我走过这么多家企业,没有遇到另一家公司是这样的。而所有的员工是敞开心扉去接纳这种变化的。”

北大EMBA的课堂强调过组织结构轻易不能动,但阿里巴巴的结构实在太快了,在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公司,快速适应变化是职场基本功,也许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阿里巴巴对市场变化的迅速反应。

于细微处创新,用蝴蝶效应赚钱

创新在腾讯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进化;创新在阿里看来是满足民生当中最朴实的需求,朴实的需求通常很微小,但民生永远是最大的市场。

从这个角度理解阿里巴巴的创新和发展,一切就变得如此的顺理成章。最初,小商户们想进入广交会,却没钱进场;于是就有了阿里巴巴网,让这些小企业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东西卖到国外。还有一些个体户没钱租门面,就有了淘宝,让个体户免费开店。可有的人可能连100元的进货款都没有,但他们需要的资金很少,少到传统的银行不愿意借,于是就有了阿里小贷,100元也能贷。同样是100元,多出了100元想理财,但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起步价是5万元;于是,迎着马太效应狰狞的面孔,有了余额宝。同样的例子还有乐业宝和娱乐宝。前者让淘宝店主可以每月花10元钱给自己的店小二上保险;后者让普通人可以花100元投资。

互联网思维的一部分就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不止是赚屌丝的钱,也可以通过帮屌丝赚钱。

杨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BiMBA 院长,管理学教授

提问和勇气

“20岁之前父母决定命运,20岁之后是单位决定命运。”

杨壮认为,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和年轻人而言,要做到创新,首先要有勇气,其次要有提问的能力。“勇气、胆识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重要,这里面涉及到敢为天下先,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 根据他的调查研究,创新和性格特质有关系;而性格特质受到国情影响,包括家庭、父母、文化、传统、遗传、教育、组织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学校和工作单位。

杨壮曾经在北京大学本科生三年级的学生当中做过一次调查,请这些大学生筛选影响他们性格特质的因素,有一个因素是占90%,就是父母,只有在中国。但是当调查对象变成EMBA学员时发现,他们的性格特质跟他们所在的单位有关系。可以说20岁之前父母决定命运,20岁之后是单位决定命运。

中国文化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多是小心谨慎,不要多说,说多了事多;在家长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在配合,就是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话去做,背诵学校所教的所有东西。因此,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听话、守纪律、守规则,成为所谓的优秀品格。

说到单位,大概能分为三类企业:央企和国企,自己家庭创办的民营企业,有国际化视角的跨国公司。这三类企业对员工都有不同的要求,每种要求都会对员工的思想和思维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对员工要求第一条就是一定要说对的话,如果说错了话,组织就会对这个员工进行惩罚。而民营企业家,一人独大的现象很严重,只有他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是次要的,因此这种文化对员工也有影响。跨国公司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特征的同义词】相关文章:

失衡的同义词04-09

促进的同义词04-16

静穆的同义词04-18

罕见的同义词04-18

航行的同义词04-19

淡忘的同义词04-21

凸显的同义词04-22

随和的同义词04-25

孤寂的同义词04-26

圣人的同义词04-26

上一篇:美邦国际赴美带薪实习实际情况下一篇:限时包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