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2024-04-17

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精选8篇)

篇1: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赞叹的近义词_赞叹词语造句大全

基本解释

◎ 赞叹 zàntàn

[highly praise; gasp in admiration] 称赞;叹赏

赞叹不已

近义词

歌颂、夸奖、称道、称赞、称颂、称扬、称誉、赞许、赞赏、赞扬、颂赞、颂扬、讴歌、赞美、奖饰、表彰、表扬、赞誉、惊叹

反义词

挖苦、冷笑

英文翻译

1.gasp in admiration; highly praise

详细解释

亦作“ 叹 ”。称赞。《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时彼国人卒尔敬服,咸皆叹。”《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千般@,何以胜当,百种谈论,实斯悚惕。”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今日是媳妇儿喜事,待老夫叹几句。”

见“ @ ”。

亦作“ 赞叹 ”。赞美感叹。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安太太 听着,不禁点头赞@。” 梅阡 《春夜》:“ 周总理 连连赞叹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见“ 赞@ ”。

相关内容

用赞叹造句

体操运动员的高超技艺令人赞叹。

我想象得到它能真正使客户赞叹不已。

他们一离开他时,都赞叹他的“敏感”。

她的演奏动人心弦,全场观众赞叹不己。

我自己知道这孩子已使我激动得不得不赞叹。

他把面纱拿掉。屋里的人立刻啧啧地赞叹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赞叹道,“那个跟踪系统真了不起。”

弟兄俩站在死鼠跟前,用又是吃惊又是赞叹的口气谈论着。

人行道上聚集了一小堆人,对这辆呼哧呼哧的汽车啧啧赞叹。

望着如此庞大的牲畜能用这样轻快的步子走着,保罗不禁赞叹不已。

大多数人都对这个穿军服的愉快的小伙子那丰富的哀婉情调大加赞叹。

当他彬彬有礼地向她们脱帽致意时,一头卷曲的金发露了出来,人群中发出一阵轻微的啧啧赞叹声。

七月四日独立纪念日放的烟火使我们赞叹不已。

她是一个音乐家,其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他的聪明和技巧使我们赞叹不已。

他斜坡滑雪的技能使我们赞叹不已。

他斜坡滑雪的技能使我们赞叹不已

[赞叹的近义词_赞叹词语造句大全]

篇2: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一、【近义词】

歌颂,称扬,称誉,称赞,称道,称颂,讴歌,赞扬,赞美,赞誉,赞许,赞赏,颂扬,颂赞,惊叹

二、【词语注音】

zàn tàn

三、【基本词意】

1、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即“称赞”、“叹赏 ”。

2、表遗憾之情,即“叹息”。

四、【英文翻译】

1.gasp in admiration; highly praise

五、【详细解释】

1. 亦作“ 赞叹 ”。称赞。

《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时彼国人卒尔敬服,咸皆赞叹。”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千般赞叹,何以胜当,百种谈论,实斯悚惕。”

元 王晔 《桃花女》第四折:“今日是媳妇儿喜事,待老夫赞叹几句。”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莱驹见其神勇,不觉赞叹一声道:‘好孟明,名不虚传!’”

《睢县文史资料·袁家山》:“数百年来,袁家山(袁可立别业)雄伟的气势,优美的景色,有增无减。许多文人学士,吟诗作赋,赞叹不绝。”

2. 见“ 赞叹 ”。

3. 亦作“ 赞叹 ”。赞美感叹。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安太太 听着,不禁点头赞叹。”

篇3: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一、同义词与复音化的关系

任何语言的结构都是从简单发展为复杂, 词汇的构成都是从单音词发展为多音词, 那些最早形成的、意义单纯的、口语常用的基本词汇多半是单音词, 后起的、意义复杂的词汇更多是多音词。世界上的语言, 音节总数大多是几百个, 像汉语这样的声调语言也才有一千四百个左右, 有限的音节和无限的表义需要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加多音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 也是各种语言的词汇发展的共同规律。就汉语的情况而言, 从上古时期起, 就开始了从单音到多音的词汇衍生。据程湘清研究:《论语》共有单音词1126个, 占总词数的74.9%;复音词共有378个, 占总词数的25.1%, 但若除去专名165个, 只占总词数的14%。《孟子》全书有单音词1 589个, 占总词数的71%;复音词651个, 占总词数的29%, 若不计280个专名, 只占总词数的16.5%。另据毛远明统计, 《左传》全书共有复音词5 437个, 占总词数9 671个的56%;扣除专名后复音词512个, 占总词数的15.6%。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复音词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汉代, 总字数21万的《论衡》全书的复音词达2 300个之多, 《说文解字》全书出现的复音词有1 690个。据程湘清研究, 《世说新语》全书复音词总数为2 126个, 其中语音造词129个, 语法造词1 997个。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复音词的比例是在不停的加重,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早期汉语单音词合成复音词是经历过一个历史过程的。开始时先作为词组, 用的多了, 意义也经过整合和浓缩, 后来就变成了词。单音词合成复音词为汉语词汇的衍生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 许多意义相近的单音词结合起来往往更加具有表现力。所以, 同义词对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就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的复音词, 如:追逐、驱逐、拥抱、迎接、提携、酝酿、谈论、逃亡等等, 在开始的时候, 只是两个单音同义词连用, 慢慢的经过浓缩, 就成为一个复音词了。汉语词汇借助这种方法衍生了大量的复音新词。

我们可以以《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追逐”为例, 具体看看同义词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追”和“逐”开始是意义相近的单音词, 它们追赶的对象不同, “追”指的是追人, “逐”指的是追兽, 但是, 在《孟子》中二者就已不再具体区分追逐的对象了, “追”已开始用于兽类了。如:“孟子曰:‘逃墨必归於杨, 逃杨必归於儒。归, 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 如追放豚, 既入其苙, 又从而招之。” (孟子·尽心章句下) 在《春秋左氏传》中, “逐”已经用于人了。如:“醒, 以戈逐子犯。” (僖公·传二三·六) 当“追”和“逐”形成同义词后, 经常连用, 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二者逐渐凝合成词。在《汉书·赵充国传》中“又有衣裳兵器, 难以追逐。”“追逐”就逐渐成为一个词语了。

又如表示“打猎”的一组词“猎、畋猎、田狩”, 更能显现这种现象。在古代, “田、狩、猎”都是单音词, 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但都和打猎有关, 所以, 它们那时只是近义词。然而, 随着人们思维的概括性增强, 它们就逐渐成为同义词并且连文使用。据黄金贵研究:“田”在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已有, 它有两个意义, 一是指田地, 一是指田猎。作为田猎意义, 它具体指的是“焚林而猎”, 既是为了开垦农田, 又是一种围猎活动。“畋”是“田”的后出专字, 专指“田”的田猎意义。“狩”, 《尔雅·释天》:“火田为狩”, 郭璞注:“放火烧草, 猎亦为狩。”, 也就是说, “狩”是以焚田为主、配合其他逐获方法的田猎活动, 所指范围大于“田”。“狩”是综合性的田猎活动的通称, 一般指具有经济和军事意义的大型田猎活动。秦以后, “狩”更多与“田”、“猎”同义连用, 泛指打猎。“猎”, 《说文》:“放猎逐禽也。”它指的是一人或数人外出猎取禽兽, 平民也可以为, 所以, 与大规模的“田”、“狩”不同。秦以后, “猎”成为打猎的通称。在《世说新语》中, “猎”单独出现了6次, “畋猎”、“田狩”各出现1次。如“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 车骑甚盛, 五六十里中, 旌旗蔽隰。” (规箴第十·25) 周浚作安东时, 行猎, 值暴雨, 过汝南李氏 (贤媛十九·18)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 先过王、刘诸人许。 (排调二十五·24)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 (尤悔第三十三·16)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猎”、“畋猎”、“田狩”并无具体的区别。它们其实就是同义词连用后, 渐渐凝合成词。只是它们没有流传下来, 后来被“打猎”一词取代。但是, 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同义词的连用对复音化具有重要影响。

二、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的关系

同义词与语义分割细度有着亲密的关系, 正是由于古代语义分割较细, 而人们的思维趋势是越来越概括, 所以, 后代才有可能产生很多的同义词。比如类义词变为同义词、上下义关系的词变为同义词等等, 这都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义分割”, 是近些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 它指的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 如全体分割成部分, 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划成可归的类。”某一事项, 语言对其分割得越细、区分度越小, 反映这一事项的语义场内的类义词越多, 类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越小。张生汉先生认为:造成语义分割的疏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思维的方式和文化关注焦点的不同是主要的。人类是借助语言来观察、了解世界的, 同时, 又把自己观察、了解的结果通过语言记录了下来。处于不同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关注程度也会不相同, 这就造成了不仅不同语言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往往有差异, 就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疏密也很可能不一样。就汉语而言, 同一事项, 先秦汉语较之后来、特别是唐宋以来的汉语, 对其分割的要细, 区分度要小。比如“追逐”, 古代细分为“追、逐”, 追人用的是“追”, 追野兽用的是“逐”。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不再具体区分, 于是, “追”、“逐”由类义词变为同义词, 并且, 由于同义的关系而经常连用, 这就变成了复音词。也就是说, 古代对“追逐”这一事项的语义划分非常细致严格, 于是产生了“追”、“逐”这两个词。后来, 人们不再严格限制追逐的对象, 于是, 二者就共同表达这一义位, 形成同义情况。类似的例子还有“树、艺”、“听、闻”等等。在最开始时, 它们多数是类义或上下义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渐渐改变, 先前需要细细区分的事项, 在后代已经是没有必要细分了, 于是, 原先的类义词开始分化。在语义场解体之初, 许多类义词会演变为同义词, 共同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渐渐分化, 有的从独立的词变为语素, 有的人们不再使用, 渐渐消亡。因为, 当语言的层级关系改变时, 也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时, 此时, 许多的近义词会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概括而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不再有区别, 就造成了同义词的大量涌现。后代的许多同义词, 都是在语言的层级关系发生改变时产生的。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语义分割细度对同义词的产生有着根本的影响。古往今来, 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后代的思维方式与前人的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就造成人们对同一事项的认识不同, 导致对同一事项的语义分割的细度不同。这样, 先前的许多词会随着人们的需要发生改变, 造成语言内部结构的改变。因为人们的思维倾向于越来越有概括性, 所以, 原先区分细微的近义词就会不再有区别, 从而变为同义词。所以说, 我们认为, 同义词的产生与语义细度的分割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摘要:同义词是汉语词汇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对它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清楚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内在原因。《世说新语》处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时期, 由《世说新语》中的同义词去看同义词对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关键词:同义词,复音化,语义分割

参考文献

[1]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3]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篇4: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5:赞叹的近义词及造句

二、他那高超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三、小伟年纪轻轻,却有这样伟大的抱负,真让人赞叹。

四、黄山诡谲壮丽的云海令人赞叹不绝。

五、警察叔叔敏捷的身手让围观群众为之赞叹

六、面对车窗外美丽的景色,乘客们不时发出由衷地赞叹。

七、他当场赋诗一首,令大家赞叹不已。

八、这幅画呈现出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九、杂技演员的惊险表演,博得观众的一片赞叹声。

十、人们对阅兵式的盛大场面赞叹不已。

十一、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是令人赞叹的伟大奇迹。

十二、大师仔细地鉴赏这幅画卷,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十三、她高台跳水技压群芳,观众赞叹不已。

十四、厨窗里的手工艺品十分精美,令参观者赞叹不已。

十五、该国也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这是值得赞叹的。

十六、赞叹不已: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十七、莫扎特的古典乐恬静优雅,让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十八、我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十九、长江三峡风光,无比雄伟壮丽,令游人看后赞叹不已。

二十、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让人赞叹不已。

二十一、望着万仞崖顶上那笔直的松树,大家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也作“鬼斧神工”。

二十二、登上巴黎铁塔,凝望那气象万千的城市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二十三、看着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二十四、见过龙门石窟的宏伟雕像者,无不赞叹只有艺高胆大的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杰作。

二十五、有人赞叹坚忍不拔的青松,有人欣赏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称赞振翅高翔的鸿雁,而我却喜欢秋天的菊花。

二十六、他在选拔赛上展现百步穿杨的箭技,令观众赞叹不已。

二十七、他说话滔滔不绝,令在场的人无不赞叹。

二十八、此话一出,截断众流,无人不暗中赞叹。

二十九、经过数次洪水袭击,这棵老树仍旧安然无恙,它强大的生命力让人赞叹。

篇6:赞叹的近义词和造句是什么

【拼音】:zàn tàn

【词性】:动词

【释义】:

1、表示对人、事、物的一种积极认同的态度,即“称赞”、“叹赏 ”。

例:演员高超的技艺令人赞叹。

2、表遗憾之情,即“叹息”。

例: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红楼梦》第32回)

【近义词】

歌颂 称扬 称誉 称赞 称道 称颂 讴歌赞扬 赞美 赞誉 赞许 赞赏 颂扬 颂赞惊叹

【赞叹造句】

1、万里长城博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

2、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令世界各国都赞叹不已。

3、小明做了一道题,做的很对,老师对他赞叹不已!

4、故宫博物院的精美文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艺,不觉令人由衷赞叹!

5、龙门石窟石雕精彩绝伦,人们对此赞叹不已。

6、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令世界各国都不禁赞叹。

7、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8、竞技体育靠实力说话,广东宏远王朝的建立令人赞叹。

9、参观过博物馆,外国游客对景德镇出产的精美瓷器赞叹不已!

10、媒体一报道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人们无不赞叹他的最高职业精神。

11、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对作者的智慧赞叹不已。

12、参观了万里长城,我们对祖先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13、万里长城是中国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不仅令国人赞叹,更是世界的财富和瑰宝。

14、大家对这么壮丽的景观都赞叹不已!

篇7:警惕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警告:①提醒,使警惕。 ②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警告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机智敏锐:~的目光。机警

戒备:戒备

警戒:①告诫人使注意改正错误。也作警诫。 ②军队为防警戒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提高~ㄧ高度的~性。警觉

警备:(军队)警戒防备:~森严。警备

小心:1.畏忌;顾虑。 2.谨慎;留神。 3.恭顺小心

鉴戒:可以使人警惕的事情:引为~。鉴戒

警卫:①用武装力量实行警戒、保卫:~连 。 ②指执行警卫

警惕的反义词

麻痹:身体某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患麻痹

松懈:①松弛懈怠:斗志松懈。 ②不密切:关系松懈。松懈

敏感:对外界事物反应灵敏:思想敏感|有些动物对天气的变敏感

警惕的造句

一、战士们警惕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二、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敌人的警惕。

三、?望台上,边防战士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四、战士们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五、她发觉身后有人跟踪,便警惕起来。

六、提高警惕,严防盗窃分子破坏铁路设施。

七、和不相识的人交往要提高警惕,防止受骗上当。

八、要警惕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破坏安定团结。

九、敌人是狡猾的,我们要提高警惕。

十、群众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了,骗子的阴谋诡计很难得逞。

十一、我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敌人突然袭击。

十二、要警惕有人挑拨同志之间的关系。

十三、坐汽车或逛商店要提高警惕,当心扒手。

十四、对那些笑里藏刀的坏人,我们要格外警惕。

十五、外国人说我们台湾人是一盘散沙,国人应该深自警惕。

十六、世界不能放松警惕。世卫组织必须协助各国严阵以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十七、我们要时刻警惕稗官野史的人。

十八、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就不怕敌人诡计多端。

十九、局长对侦察员们说“:困兽犹斗,我们要警惕敌人狗急跳墙。”。

篇8:英语同义词“看”的比较

1、look泛指看的动作, 指有意识的看, 但未必看见。

(1) We looked, but saw nothing.我们看看, 但是什么也看不见。

(2) Looking at his watch, he found it was already ten o’clock.他看看表, 发现已经十点了。

2、glance指正在专心做谋事时或于匆忙中草草看一眼的动作, 意为看一眼, 看一看。

(1) He glanced at his watch.他看了一下手表。

(2) I glanced round the room before I left.我离开房间以前扫视了一下四周。

(3) She glanced shyly at him from behind her fan她羞涩地从她的扇子后面看了他一眼。

3、gaze凝视, 强调看的时间长, 用于表达惊奇、羡慕, 迷恋等所用的眼神。

We gazed at the stranger, wondering who he was.我们注视着那位奇怪的人, 想知道他是谁。

The girl gazed after the slowly vanishing boat.那位女孩目送小船慢慢离去。

4、gape指目瞪口呆地看着。

(1) She gaped at the tall man, but not believing that he was her younger brother.她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高个子男人, 不相信他就是她弟弟。

(2) Those country visitors were gaping at the pictures.那些乡下人张口望着那些画。

5、glare指愤怒或威胁地凝视, 强调敌视或恐怖。

(1) He glared at his opponent in an argument.他在辩论中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手。

(2) He glared at the man who had insulted him.他怒视着侮辱了他的人。

6、stare盯着看, 指一心一意地凝视, 特别是睁大眼睛看, 带有惊奇、赞美或害怕的神情, 也可指傲慢或无礼地看。

(1) Do you like being stared at?你喜欢被人盯着看吗?

(2) It’s rude to stare at other people.盯着看人是不礼貌的。

7、watch注视, 指注视动静和变化。

(1) Late one night, as I’m getting ready for bed, she comes to the bathroom door and watches me brush my teeth.一天深夜, 我正在洗漱准备睡觉, 她走到卫生间门口看着我刷牙。“When Allie Left Home…” (姜俊译, 注, “College English 2002年第5期)

8、contemplate指注意看, 正式用语。

(1) The boss contemplated the young man skeptically.那老板怀疑地打量着那年青人。

(2) When I contemplate the sea, I feel calm.当我凝视大海时, 我就感到宁静。

9、regard旧用法或文学用语, 指仔细看。

(1) He regarded that painting, which reminded him of his schooldays.他注视着那张油画, 这使他回忆起了学生时代。

(2) The boys regarded at their famous new teacher with full admiration.孩子们敬慕地注视着他们新来的名师。

1 0、read指看 (书) 或看 (报) 等。

(1) I hope to read the book in the original.我希望看这本书的原文。

(2) After writing something, read it over twice at least.写了东西, 至少要看两遍。

1 1、see看见, 一般用语。

(1) They could see nothing in such darkness.在这样的黑夜里他们什么也看不见。

(2) I saw something moving.我看见什么东西在动。

1 2、behold看见, 文学用语。

(1) I beheld the beautiful sunrise at the top ofMount Tai.我在泰山顶上看过美丽的日出。

(2) We beheld the fish rise.我们看见鱼游出了河面。

1 3、wacth观看。

(1) In the evening we watched dancing and singing in a big theatre.晚上, 我们在一家大剧场观看了歌舞。

(2) In the meantime we could watch ball games or the horse racing.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看球赛或赛马。

1 4、gloat得意地看, 怀着自私心里的喜悦去看;幸灾乐祸地看。

(1) He gloated over his wealth.他心满意足地看自己的财富。

(2) The children gloated over their birthday gifts.孩子们心满意足地看自己的生日礼物。

1 5、peek指偷看。

(1) He peeked at the girl from time to time.他不时地偷看那个女孩。

(2) Her voice was faint and cracking.I peeked out from my covers to see tears running down her cheeks.妈妈的声音微弱而沙哑。我从蒙在头上的被单里偷眼看见眼泪正顺着妈妈的脸颊淌。“If There’s a Will…” (张继文译, 注, “College English 2002年第5期) 。

16、peer仔细看。

(1) She peered at the tag to read the price.她仔细看标签上的价格。

(2) She peered at the photo.她仔细看这张照片。

17、spy看见, 发现, 指第一次看见。

(1) She spied someone coming up to the garden path.她看见有人从花园的小径走来。

(2) The soldier spied an enemy’s submarine.那位士兵发现了敌军的潜水艇。

通过对英语同义词“看”的比较, 我们了解到这些同义词可根据表达需要分别用于不同的情景和文体。不同方式的“看”传递不同的含义或情感。不同的动词选用不同的搭配关系。学习和了解不同内涵、不同语义、不同用法的同义词, 我们在作文或口语交流中就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其春、蔡文荧:《简明英汉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上一篇:音乐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