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024-05-07

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共8篇)

篇1: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教学创新,也是我们每个体育老师所要思考的,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多用心,敢于突破常规,从学生、教材、组织、老师自身等方面来考虑,来探究,崭新的体育课就在你的面前。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创新

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兼顾分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评价要细化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篇2: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实验背景

(1)我校位于广东粤北山区,注重以广东特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班级自主特色活动、主题队会、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育人、德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阳光30分活动等加大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教育,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缺乏沟通,如师生关系的对立、父母长辈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同学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体验尝试解决。现代道德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败。

因此,我们提出“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广东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地方乡土文化古诗乐韵、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融入体验感恩、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等活动融入德育教育里,加强升华思想品质和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实验目的

“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韶钢四小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教育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实现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目标仍然是我们小学教育需要探索的。本课题借助“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进行教育的方式,阐述教学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达到求真求实、学会做人、求知的一种教育方式。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自己的行为,实现无痕的德育教育,达到有痕的影响。

同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中,探讨、创新、积累提高小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各项活动和建设德育校园文化等为抓手,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研究工作,并对德育的评价进行研究,达到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四、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依靠广东特色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社区相关组织和人才,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扩展地方文化的影响,为我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积极的社会环境,从中探索建构一个学校、家庭、地方社区协同进行学生积极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在实践上为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地方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1、学生目标—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沟通,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有审美情趣的、智能发展好的、有德性的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为四有好少年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教师有专业成长水平和德育创新管理能力,丰富教师人文修养,让工作充满创新,通过实践研究,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3、学校目标—学校有特色,形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鲜明办学艺术,创新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教育的模式,建设新型的书香校园,亮出创新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品牌。

五、实验变量

1、实验的自变量:1)组织学生开展有广东特色的活动,并使德育活动与课题密切的联系。2)引导学生参加与德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探索德育创新模式。3)鼓励学生从类似的主题出发,班级个人独立进行相关活动。

2、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德育活动、班级德育主题教育、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学生个体转变。

3、实验的控制变量: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比同一个德育教育主题、年级与年级比,其它年级全面展开。

4、实验对象:。

我校确定全校30个班1445余学生全部参加实验,每一个年级又确定一个班为重点实验班。这种“群体探究”模式,让参与者互相学习、创新德育思路,给师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再者,因为我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家庭环境,师资队伍状况和教学质量均偏上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实验班级三年级(3)班 对比班级三年级(1)班 实验年级一年级 对比年级一年级

实验班级五年级(1)班 对比班级五年级(2)班 全校学生参与实验。

5、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 肖田(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6、实验时间:2011年3月—2013年7月

六、研究内容:

1、研究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2、研究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如了解韶钢的生产流程,社区绿化美化环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绿色钢城环境卫生、社区拉丁舞、书画、摄影文化艺术活动协会等方面和谐之音也会让学生倍加关注。因此,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家庭社区德育课程资源,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都将有利于增强学校创新德育的实效性。让学校德育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社区联系起来,直面变化着的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鲜活的德育资源,充分调用家乡的各种德育要素,激活家乡家庭社区德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3、研究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挖掘本地物产、经济发展等自然、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家乡有秀美山川,如马坝梅花河、韶关浈江、武江、北江、梅花山、马鞍山,朴风情、经济腾飞能让学生津津乐道,倍感自豪;收集马坝客家、乳源瑶族的乡土文化,如,收集客家山歌与瑶胞山歌曲调有什么不同,客家攘豆腐、客家糯米酒的制作方法,乳源瑶族生活文化习俗,学会瑶族舞蹈、会做瑶族吉祥物,及象征的意义。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等。

4、研究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榜样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把劳模“东元”的精神教育与自我教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请劳模罗东元作事迹报告,把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的榜样教育相结合,找出差距,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展英语角、我是金话筒、阅读小名星、体育小名星、信息小名星、制作小名星,开展“群星璀璨明星争辉”评价活动。

5、研究关爱教育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6、研究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德育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中整合因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例如:“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是指应用诗情画意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试图用这种韵律明快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健康活泼,情趣生动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优秀诗作形式,从而开展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一种德育教育方法。并且旨在通过大量的普及的诗歌吟诵,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教育目的。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

七、拟解决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浅薄单一,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时只停留在某个点,没有落实到行动,实效性不高。教改实践迫切要求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创新德育多途径教育模式,进行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对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将为广大教师整合多种德育元素,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德育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构建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的模式,促进学校德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更为培养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努力。

八、创新德育模式

构建“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进行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努力避免以关注问题为主的消极心理教育的影响,可以较快改变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德育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通过探索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育,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

九、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的多途径创新德育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德育实践实验法、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法、按照德育体验法模式,劳动实践、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法、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榜样教育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活动德育渗透教育法、整合元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故事演讲法:写广东名人感动人物、讲广东名人故事、说广东乡土特色文化,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

3、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5、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德育发展效果进行分析。

6、主题活动法等。本课题研究本着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坚持主题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力求充分开发校内外德育资源,努力使“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理念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

十、实施步骤方法 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请韶关市德育科专家指导,学校熊方梅、郭凤英、肖田、何燕君、十大教研组长等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一开始就置于专家理论指导之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开展主题教育,接着,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联系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学习本土文化,以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到马坝狮子岩了解历史文化,运用调查、网络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内在特征。收集广东名人资料,并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分年级段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3年2月)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把德育系列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环境优化;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落实完成汇报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实验总结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成果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三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要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上报总课题组,请领导、专家评审鉴定,使之能推广应用。

十一、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肖田、):负责课题申报、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课题的结题及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活动设计::(熊芳梅、肖田、何燕君)课题结合德育少先队活动,设计每一个德育小主题活动实践方案,要有主题、时间、人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活动小结。

课题指导组(书记郭凤英、李群、温洪、):提供课题研究理论保障;策划组织课题培训;研究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及活动开展;课题成果的提升;指导督促专题研究等。

课题研究成员(主要研究成员是全校30 名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学习课题理论知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参加课题活动,活动中尽己所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制定不同学段德育研究计划,撰写个人研究总结、报告。

资料整理组(邹红苗、王莉敏、黄惠莲、顾燕芳、梁斌、吴燕清、李冰):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收集:如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教师撰写的德育课例、德育主题案例、德育教育精品教案、典型德育课例、德育教育教学故事;课题培训、活动资料;教师读书活动情况;学生作品、活动;课题获奖情况等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活动照片的拍摄、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十二、预期成果、1.预期成果1)课题开题报告2)论文集3)教案集;4)校本教材5)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选集6)德育模式创新主题活动方案选集7)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选集;8)多种因素整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理论活动研究照片9)德育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10)课题结题报告11)广东乡土文化历史资料与乡土实践活动照片。10)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体会集。11)课题活动成果汇报

2.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 月)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组内成员,落实研究任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3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对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3)总结阶段(2013 年3 月--2013 年 6 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十三、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校德育实践健康有序进行下去,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扎实创新的开展德育活动,使教育真正收到实效。我们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德育有关制度:请专家主导课题组人员,各班劳动实践交流计划。及时记好学校德育教育课题实践大事记,收集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教育,到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参加体验活动,到地方乡土文化基地劳动实践,请钢城全国劳模罗东元讲努力拼搏、刻苦专研的事迹,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实施落实,把实施活动的情况定期在书香德育教育电子期刊出,并及时报道,经常通报研究情况。

2、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的召开各种类型的研究会议,分析学校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成绩、商量下阶段工作,及时出台有关实践措施,引领全体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3、学校还利用校本研训以及各种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如开好行政会、课题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经验介绍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撰写德育教育体会、写论文,多开展了征文比赛活动。

4、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

5、德育活动实践基地的保障,如韶钢关心下一代协会、关爱教育基地、老干科活动中心感恩教育实践基地、绿化园林公司劳动实践基地、马坝狮子岩人文历史考查基地、安全消防实践基地、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德育教育基地、马坝龙归养老院体验关爱教育基地等。韶关岭南文化考察基地、瑶族风俗实践基地、贫困山区小学关爱教育活动基地的保障。建立完备的档案,有齐全的教育资料,包括图片、影像资料等。

6、每年向韶钢普教中心申报一次课题活动经费,我校的市课题每年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因此,韶钢四小课题组能确保广东省课题的研究经费。(3600元)

7、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经费筹措:1)教研室和学校重视。教研室和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2)领导关心。各级领导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学习和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3)社会支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各种支持。

郧西县实验小学生本教育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德育意识

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育人意识,各项工作都要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生本教育搞好德育工作。

1、注重师德。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师德修养,言传身教,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朋友,全心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2、加强渗透。除了重视班队会、品德课这一德育主渠道外,要十分重视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丰富的德育因素,做好“两备”(备渗透目标,备渗透过程)、“三结合”(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年龄特点、结合年级特点)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要精心设计。

3、不断总结。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学习和创新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学科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多研究、多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收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代表性材料,丰富养成教育经验。

(二)规范德育管理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领导,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常规管理工作,坚持家校联系,拓展社会教育。

1、加强队伍建设

⑴、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要结合生本教育,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展示、有成果,促进班级建立分组机制、评价机制。

⑵、加强常规检查,完善考评机制。本学期要引导、督促班主任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同时抓好班务管理工作的考核,采用日检、周检、月检和采用自查、互查、抽查的方法,健全班级管理考评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家校联系。不定期举办校级或年级组的家长会。本学期要完善和健全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从而赢得学生家长更为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强社会教育。以班级或中队为单位,强化生本德育理念,分年级开展:纪律行为习惯教育(一年级)、卫生行为习惯教育(二年级)、安全行为习惯教育(三年级)、礼仪行为习惯教育(四年级)、学习行为习惯教育(五年级)、“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六年级)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并做好记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时间、人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学期低学段将从卫生、安全、健康三方面入手,高学段将从礼仪、学习、“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三方面入手,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一代新人。

各年级生本德育主题为:

一年级:懂规章、守纪律 二年级:爱环境、讲卫生 三年级:惜时间、守秩序 四年级:明礼仪、讲诚信 五年级:善合作、会学习六年级:守公德、献爱心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⑴、“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继续做好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加强主题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升旗仪式一定要做到服装整齐、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唱国歌做到声音响亮。

⑵、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国情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同时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

⑶、节日活动。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小广播等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养成教育活动

以班级生本德育活动为载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内化、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⑴、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学生校内、外常规”为内容,要从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站好路队、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爱班级、有礼貌等最基本方面抓起。结合学生特点分年级制订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示范、训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⑵、自我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

⑶、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各班教师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用好班级、学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法制教育活动

⑴、普法教育活动。全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促进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特别禁止学生进网吧,要与家长联系,每学期不少于10次家访,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坚决杜绝一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⑵、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应警钟长鸣,教师要加强校内、校外的安全教育。校内,教师要防止一切安全隐患,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学生的学习工具使用、课前准备活动、课堂组织安排、课间活动护导、放学清校、季节性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防治等环节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到位。校外,教师要加强交通法规教育,使学生懂得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人身安全。

(四)养成好习惯,争当十星少年。具体活动要求:

(1)学会生活——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1.热爱祖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2.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损坏公物。

3.注重环保,讲个人卫生,每天坚持打扫学校、家庭卫生,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扔废物。

(2)学会求知——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守纪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写字姿势正确,作业认真工整。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自主学习,能采取多种方法阅读,善于总结。

3.每天坚持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多读课外书。

(3)学会做人——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1.诚实,不说谎话,守规则,讲信用,有责任心。

2.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追逐打闹,遇到挫折不灰心。3.有爱心,懂感恩,尊老爱幼。

(4)学会健体——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好两操,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表现得好。

2.课外不做危险性游戏,不进入危险区。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开学安全教育大会

2.开展争当十星少年活动

3.开学常规教育

4.“文明礼貌月”教育活动

5.校外实践活动(啄木鸟行动)6.心理健康教育 四月份:

1.清明节教育活动 2.安全法制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 五月份: 1.跳绳比赛 2.踢毽子比赛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感恩活动)5.心理健康教育 六月份:

1.安全法制讲座 2.学生运动会

3.“六一”儿童节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 5.校外实践活动 6.各项资料汇总

篇3: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加强体育教学的社会关注度

目前,身体素质差成为小学生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家长及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家长和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也只是做做准备活动及跑步,大多数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表现为消极的态度。因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应该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出发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小学体育课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基于素质教育,构建全新的小学体育教育环境,提升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同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一样,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重视。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身体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提升。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掀起了全民体育的热潮,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受到积极影响,小学体育教育开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体育课的模式和形式也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开始将科学和健康作为核心教育理念,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和创新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断予以改进和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力。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备课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有效落实在教学上。科学性、使用性和广泛性是体育教学创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围绕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爱好,尽量选择其擅长或喜爱的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自信心。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广受学生喜爱的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比如“指压板跳绳”“撕名牌”等,都在体育教学当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游戏当中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既锻炼了身体,同时放松了学生的心情,舒缓心中的压力,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深入到生活实际当中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除了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日常生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其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更加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为体育实践拓展更为宽阔的空间,在不断的锻炼当中,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教育的努力方向,需要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深入创新体育模式,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2]杨杰.浅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4.

[3]倪冬芳.立足课堂优化设计——新时期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运动,2013(12).

[4]张旭敏.小学体育运动安全机制分析与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篇4: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创新

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变换队形提升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二、精心的组织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兼顾分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评价要细化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差异的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要上好有创新意义的课,老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敢于尝度,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不断活动的欲望。同时还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本领。只要我们多尝试、多实践,体育课堂一定会有一片崭新的天空。

篇5:小学音乐教育创新与发展论文

一、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年纪,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和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导致小学生活跃的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减退。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变差,习惯去依赖教师来学习课堂内容,解决学习问题。

(二)注重应试教育

我国的主要教育制度就是应试教育,对于任何一门学生学习的科目,学校都会采取期末测试的方式来对比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然而音乐是一项灵活多样的科目,它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纸张文字之上,也不只是一两首乐曲可以检测出来的。所以,应试教育通常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天赋,只看到了学生书面上的成绩。不仅如此,应试教育会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会对此产生排斥和抗拒。由此导致上课无法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最终影响了音乐的基础学习。

(三)教学内容单一

音乐在各项学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学习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例如,某校教师在教习音乐的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和音符。挑选个别同学来进行演唱的示范。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上可以使用到的道具或者是乐器,学生只能听老师单调的解说,或是老师在讲台上用钢琴为同学将乐曲演奏一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状况,降低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重视兴趣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解学生的喜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学生学习一些容易上手的小乐器。例如,某位教师为同学准备了笛子,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就可以紧跟着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好奇心,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向老师提问。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团体的演奏,虽然不够熟练,但是学生对简单的乐器操作有了基本的认知,课上不再是单一的听讲,也能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内容中。教师应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倡实践操作

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不能让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本教学,这只会让正处在贪玩好动年纪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例如,某小学曾经的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演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跟着老师参与进去。经过教学改革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小乐器,课上教师不仅单独为学生演示内容,还会邀请学生一同演奏。像是在讲解《雪绒花》的.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乐曲短片,然后又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乐器演奏。学生对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加快了完成课堂任务的脚步。

(三)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简单的乐器演示之外,还应该更加丰富课堂的内容。在内容的丰富上,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演唱和乐器学习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带有趣味的课堂小活动。例如,某校园内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带领学生进行演奏,还会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乐曲的内容之后,根据乐曲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来编排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部分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很好的利用了他们贪玩的特点。在“玩”和“教”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表现更加的积极,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改善教学环境

由于传统教学的特有的教学模式,音乐课堂的环境相对较为简单。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力度,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的雄厚,调整教师的薪资水平,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应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音乐教室提供更多的器材和用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要为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篇6:沙窝小学教育教学创新年发展特色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艺术教育,近年来,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追求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努力创造条件,加强艺术特长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潜力,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式,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抓出成绩、形成特色,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学校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学校快乐成长,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通过几年的打造,我们大岗小学及所属的七处村小的办学各有特色,人人有特长。下面就我校的特色教育工作作一简单汇报。

一、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艺术教育顺利进行。

1、健全行政和教学管理机构。

为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确保学生特长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及督查评估工作。并结合实际成立了工作小组和认定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校还成立了由校外特长教育辅导员、学校特长管理干部和特长教学骨干组成的特长教育委员会,负责对全校特长教育工作宏观规划的指导。

2、详定方案,健全机制,确保落实。

为加强对全校艺术特长教育的规范管理,我校制定了艺术教育工作制度等。同时结合学校原有各项措施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详尽的实施方案。连续召 开各种会议,布置安排各校的特长教育工作,学校艺术特长教育领导组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活动有记录,资料有档案。还形成了每一学期召开一次艺术教育工作总结会的惯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3、加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优化师资结构。

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我们要求教师自学素质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通过教师自学,并在教师中宣传特长教学的重要意义,使教师认真领会了素质教育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教师对特长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编制较紧的情况下,我校配备了一名专职音乐教师和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体育教师,并从教师队伍中选拔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做兼职教师,还专门聘任了校外特长辅导员,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工作中的定期培训和跟踪性的调查了解分析,促使他们更好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4、加强宣传,得到社会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座谈会上,学校领导作了报告,宣传了特色教育的意义和对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作用。又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座谈,使家长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二、广泛深入开展课外特长小组教育活动。

特长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特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结合实际,组织成立各种课外特长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根据学校实际和对学生的兴趣调查情况,学校成立了电子琴小组、口琴小组、篮球小组、排球小组、跳绳小组、剪纸小组、绘画小组、计算机小组等。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兴趣特长得到了培养。

2、培养艺术特长,以艺育德、以艺辅智、以艺怡体。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求特长小组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绘画、唱歌,而且要做到以艺育人,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以画陶情,以乐陶情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形象、直观、可感的独特优势,促使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要求特长小组教师要认真上好课,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调节。防止和克服了学生自然心态的各种毛病,愉悦了身心,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3、开展活动,提升能力。

(1)、给学生搭舞台,张扬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特长教育的源动力来自于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成了特长教育的关键。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参加各种特长小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兴趣特长培养,在抓好日常活动的基础上,我校每年都结合“六一”儿童节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活动,在这期间,全校上下层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学生人人参加,人人有节目,通过艺术节活动,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特长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2)、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月月进行表彰,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感,特别是一些在学习上成绩一般的学生,会重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了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能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我校有一名学生叫王硕,在学习上成绩不是很理想,几度有辍学 的想法,在参加电子琴小组后,他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长有了展示,表现极佳,这大大激发了该生的自信心,对学校也有了深深的眷恋,学习进步也很大,他感慨的对老师说:“是特长小组活动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学校了。”

(3)、增强了集体主义荣誉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展示活动中,因为要对优秀节目、优秀小组、优秀校进行奖励,所以每名学生都精心准备,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努力练习,在遇到困难时,心往一处想,尽往一处使,为集体荣誉勇敢拼搏,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典型,促进全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

为促进全校特色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我们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抓好特长生,促进全校特长教育深入了展。我们通过抓活动,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并涌现了一大批特长苗子。现今我校人人有特长,手到擒来,形象逼真。中心校的跳绳小组50人,在全乡艺术节展示上,50人的表演气势宏大,得到了与会的领导、家长、社会人士的高度赞扬,为全乡小学特长教育工作作出了榜样。

三、内外结合,开展2+1工程,多点开花。

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国家体育部及省市教委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我校制定了本校《开展中小学阳光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方案》。在全校开展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认真组织实施,保证活动时间,强化活动管理。“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作为一项体育、艺术教育的重大改革,涉及内容广泛,人员参与之众多,针对上述特性我校采取了大课间加课间舞的活动办法,具体措施如下。

(1)、摸清底子,有效整合,活动有目标。

学校在年初对全校400多名学生申报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依据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地整合,开设活动项目有:田径、呼啦圈、跳绳、跳牛皮筋、踢毽子、排球、篮球、舞蹈、声乐等体育和艺术项目。学生自愿选择,每名学生都有活动角色,有活动目标。

(2)、根据学校开设的项目,同时依据教师的特长进行合理细致的分工。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活动,指导学生有艺术性、趣味性的活动,要求教师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活动内容,有活动记录,有每日跟踪记录,有成绩考核。

(3)、规范时间,认真实施。

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效果,学校明确规定了每节课下课的活动内容,要求班主任、各组负责教师按时到位,不迟到,不缺席,认真组织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进的必备条件。

(4)、加强检查,保证效果。学校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始终坚持每周一次检查,每月一次总结,使课外艺术活动开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有效的促进活动的健康发展。

2、抓龙头,搞示范,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深入开展活动。

为使此项工作正常化、规范化,我校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2+1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各学校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和实施 细则,制定活动形式及主题,研究召开大岗小学“文明守纪、快乐健康成长”活动暨三操两活动及2+1工程现场会。

在主管领导对全乡村小视导后,确立了在沙窝学校召开,主抓领导亲自蹲点检查,保证了现场会活动成功有效。在现场会后,各校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活动,效果很好。

3、开展系列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全员参与,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有无特长,无论年老年少的教师,都能够与学生共同活动,所以学生能够对课间舞及2+1工程非常重视,热情非常高涨,参与面100%,学生都是满脸笑容,心情愉快的参加活动,这说明他们对课间舞及大课间不是一种任务,而是自愿的选择。以前下课乱打乱闹的现象不见了,出口不逊的现象不见了,现在的校园文明和谐,一片生机勃勃。并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构建了平安校园。

篇7: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试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听力教学虽然在提高英语听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掀起了一场创新改革,将算机多媒体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这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 者:李桂明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刊 名:海外英语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年,卷(期):“”(6)分类号:G642关键词:传统听力教学 多媒体教学 网络环境 角色转化

篇8: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中, 任何教育都有它创新性的探究标准和创新性的潜力, 都蕴藏着丰富的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很多老师采用循序渐进的课堂式教育, 这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是提倡的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教学中, 只要老师能够把握时机, 巧用教材的资源, 对教材进行课前的深刻剖析, 选准读写的结合点, 经常性地去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诸如一题多写、采用创新形式的仿写、句子结构改写、文章段落扩写、结尾续写等思路变向写, 都是很好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材的基础上创新, 让小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批判等不同形式的个性色彩教学, 都有利于小学生的写作练习活动, 小学生从小的语文素养来自老师的教导, 启蒙老师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 创新, 不仅是针对教材的教学特点进行创新, 还要结合其他的附加因素。比如那篇我们熟悉的《早》, 在桌子上刻下的一个“早”字, 就要求孩子对那篇文章深入的理解, 老师就可以引导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式的教学, 可以问学生他为什么会在桌子上刻下这个“早”字, 如果学生是主人翁会有怎样的想法?文章中的主人翁在刻下这个字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从主人翁的心理变化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呢?换位思考, 文章中的老师看到主人翁的变化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很多这样的问题都会引导学生去思考, 在一个小学生天真的世界里, 他们思考问题的摸样是很可爱的, 他们会用最认真的态度去思考如果这个情景就发生在身边, 他们会怎么做, 这样的引导式教学就会启发学生的语文思路, 从提问的过程中, 作为老师你会发现, 从不一样的学生的回答中, 你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 和心理成熟度, 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甚至对学生的观察中, 也能够很好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方式, 还有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 他们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更乐于积极的思考, 他们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 很多问题都能够在学生的表达中进行总结, 针对学生的反应制定更好的教学方案, 才是一个成功的小学教育者敏锐的感官发挥重要的作用, 也是一个优秀的启蒙教师,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创新点单单是集中在教学课堂上, 在间接教学中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促进。小学语文的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 很多小学生在小的时候平翘舌不分, 吐字不清楚, 还有很多背不全拼音字母, 在字词的识记上总是有障碍, 语文教学素质的培养, 就是要求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汉字、词、句、段落、文章上有一个很好的链接式的培养标准, “听得懂中国话”, 能够很好的表达中心思想, 这是最基础的知识, 同时在同音字、象形字、音旁部首、相似字形、多音字等基础上的训练要有一定的度, 熟能生巧是一个技巧性的学习, 但是在创新性语文教学中如果采用计划式的教学, 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受到课业的压力, 还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上完成学习任务, 加以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表扬, 就会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著名的人士表明, 学生在处于小学阶段需要的更多的是安全感, 是信任, 是鼓励和表扬, 激励效果比批评的影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为的是能够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老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有节奏的沟通,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相信教学质量能够逐渐的提升, 同时, 也能够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会爱, 用爱人的心态去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爱教育、爱社会, 就有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过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 培养最基础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的课程, 在语文教学的教材中, 很多是需要学生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文化传统, 比如那些革命先烈的舍生取义的故事等等, 那些类似孔融让梨的故事, 都是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情景化的再现教学, 通过对故事的掌握和理解, 能够让学生锻炼大脑的思维, 树立良好的思想, 让一种情怀根深蒂固的手段就是抓“小学教育”, 我们都背诵过小学生行为规范, 并且用这样的规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坦然的面对批评和奖励, 小学语文的创新性是在于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所以这些年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小学生活动走出了课堂, 走进了文化的领域,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 就有很多的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奥运展览馆, 为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 那些触摸的到的历史事物和那些用视觉和听觉都可以感受的到的历史文化, 对传统的文化的继承, 更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创新基点, 理论性的东西, 传统的理论文化, 要充分结合实际才能够深刻的被学生们理解和接受, 需要不断的努力, 完善和发展。

摘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是我们的传统的教学观念, 也是值得一直推崇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的教学存在很多创新性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 在文化传承上应当对小学生进行根深蒂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同时对教学创新的研究有利于小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接受以后的继续教育中的更深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教育的语文课程中, 对人文关怀的要求, 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也是所有的小学教育者需要不断思考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年05期。

上一篇:小升初英语试卷鲁科版下一篇:语文 -第26课 *桂花雨